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真正嫌钱少工资低的人
他就不会干,他就会走人
你挡也挡不住,你拦也拦不了
他走人没商量
如果他嘴上讲工资低,但又不愿意走人,那就说明,公司支付的工资离他的期望值相差不远;或者说,他是出于某种考虑,一边喊低,一边不走。这是人性最真实的体现。我说的这一点,经理只需心中明白,不能说出来,更不能说何老师讲得对,所以谁再喊工资低我就给他上硬招。这样你就会犯宋高宗和高俅的错误:逼人上梁山。我讲这话的唯一作用是:大家工作没激情,都是因为钱太少,这种想法不对。如果职业经理人有了这种想法,那只能是:要让员工有激情,就得马上加工资。然而,工资加了以后,可能短期内有点作用。但时间一长,激情和积极性又没了,又喊工作累,工资低了,你是不是又要加呢?所以要从工资以外想办法。
以下二点,你得向员工大张旗鼓的说,说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认清市场,认清自己,安心本职工作。
第二:在特定的市场条件下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工价
有个上下差不多的标准水位
如果这个企业的工资太低,没人愿意来干,造成人才流失。老板不会愚蠢到“宁愿少发工资,也不需要人才”的地步;同样,工资太高老板也不愿意出,出了就造成效益流失,挣到的钱还不够发工资,老板也不会愚蠢到办企业不图赚钱的地步。关于工资高低,我讲个“胡萝卜理论”,经理可以按照这个理论去教育员工:在同一个城市内,不管是那个菜场,胡萝卜的价格都是基本一致的,这个菜场的胡萝卜价太低,摊主不愿卖,价太高,顾客不愿买。不管低和高,都影响作生意。
第三: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
人才做为商品
他有个市场定价
这个定价,在人才与业主发生招聘与应聘关系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就是尺度,就是标准。你就是离开这个地方,也离不开这个标准。比如一罐可口可乐,在这个超市是3元钱,进了另外一个超市,他还是三元钱。当然,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你在这个地方年薪三万,有人可能在不了解的情况下,愿出年薪5万用你。但是,他不会马上就给你发5万,也不会把5万元用12个月平均,按月发齐,他需要你通过劳动证明你值不值5万,假如你不值,他绝对不会给你5万。这就是人才的市场价格体系在发挥作用。以上三点,只是一般规律,特殊情况除外。
通过本节分析,我们应该明白,关于执行力问题,“有钱就有执行力,没钱就没执行力”是个误区。高明的职业经理人,应该用理想和创业激励员工,而不应该用钱去激励员工。大家经常看电影、看电视,国共两军的军官,管理理念截然不同,很能说明问题。
国军的官员经常说:兄弟们,上啊!
抓住###头目每人赏大洋十元
结果###头目不但抓不到,而且吃败仗
共产党的军队,连军饷都不发
装备要多差有多差
却总是经常打胜仗
这说明,钱只能买来暂时兴奋
却买不来一如既往的团队执行力
六 经理人理念问题(1)
管理中的各种问题
都是管理者自身
存在问题的综合体现
所以管理者必须
有问题,找自己
第一节
放权误区
一些职业经理人经常抱怨上司
既要让我管好,又不给我放权
我的手中没权,谁又会服我管
然后无可奈何的说:
没办法,没权啊!
这种职业经理人,患有严重的“权力依赖症”。不错,有权你就好管一些,无权你就难管一些。问题是“经理”这个岗位,就天然地携带着“管理权”,也就是说,你当了这个经理,就天然的拥有了管理权。没有一个上司会说:“这个单位的经理是你,但你没有管理权。”如果你拥有了管理权,还是管不好,还是没人服,说话没人听,这至少说明,你连手中的管理权都用不好,你还要什么权呢?要财权吗?多大的财权才叫财权?经营过程中的必然开支,小额你有自主权,大额你当然得要报批了。大额财权交给你,我想你也不敢要,要了就乱套。是人权吗?除了个别重点人才,稀缺人才、御用人才、御系人才,你可能不是很随意外,其它一般人权,不都捏在你手里?处理谁,奖励谁,纳入谁,开除谁,重用谁,轻用谁,只要合理,你都可以做主。是板权吗?好东西你就能拍板。没有一个上司会说:你没有拍板权,好办法不能用,好做法也不能实施。
其实,这些财权、人权、板权,都做为附件附着在你的管理权之上了。你要做的,就是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管理权。如果连管理权都行使不好,即使把大权给你,也绝对不行。
第二节
用权误区
杀鸡给猴看失效的时候
经理就准备杀猴给鸡看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
领导不同意
于是职业经理人
就陷入了用权杀猴的误区
管理工作中,有一个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有时候,不得不杀鸡给猴看。但说实话,杀鸡给猴看这一招,不大起作用了。是猴子就会想:这招老掉牙,经理们都这样,只敢杀鸡,不敢杀猴;一群鸡也是这样想,而且嘲笑经理,只敢碰鸡蛋,不敢打石头。很多经理人悟出了这一点,于是不再杀鸡给猴看,而是杀猴给鸡看,而且宣誓说:要杀也不杀小毛猴的猴,要杀就杀孙猴子的猴,要杀就杀猴精猴精的猴。这时候问题就来了:领导不同意,于是职业经理人就陷入了用权杀猴的误区。
这个误区是什么呢?就是开始否定上司:说这个领导没眼光,分明是管理钉子户嘛,为什么拔不得呢?说这个领导没魄力,一个老鼠坏一锅粥,这只老鼠为什么不能除?说这个领导不懂管理,隔山插手,隔水养鱼,连“绝不越级管理”这个简单定律都不懂。事情发展到这份上,职业经理就进入误区了。
领导不同意你拔这颗钉子,是因为这颗钉子钉在那里,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领导不同意你杀掉这只猴子,是因为十万只小猴子都抵不住一个孙猴子;除此之外,他没有任何理由阻止你杀猴给鸡看,你又有什么理由产生领导否定论呢?唐僧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一怒之下,不是把孙悟空开除过一次吗?结果如何?妖精把他一绑架就没人解救了。这时候他才无可奈何的说:“悟空,你在哪里”?一座大山,你横看,它是岭; 别人侧看,这是峰。你远看,它很低;别人近看,他很高。你不能说自己看的就正确,别人看的就错误。视点不同嘛,距离不同嘛。这现象古人早都总结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了。
六 经理人理念问题(2)
第三节
经典借口
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喜欢说
我太忙,事太多
没有精力去管
没有时间去管
这种说法
就是自己给自己找借口
一个企业,不管是制造类、流通类,还是服务类,说白了只有二件事:一件是经营,一件是管理。经营是企业的龙头,是企业效益的母体; 管理是基础,是经营的原始驱动力,是任何事情无法取代的。这么重要的东西,你没时间去管,没精力去管,那么请问:你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你的精力都到哪里去了?你整天都在瞎忙些什么?你是不是抓小放大?舍本求末?不务正业?不务主业?有个女人骂老公:外边有个狐狸精,把魂勾走了,天天不着家,连老婆也不要了,连孩子也不要了。我觉得“经典借口”患者,有点像这种男人。所以说,经理人必须“内放精力,内用时间,这是你管理上轨道的必然条件,必经之路:内放精力就会减少管理内乱,内放时间就会强化管理内功”。
第四节
经典谬论
一些高级经理人经常说
我不管过程、只管结果
不管战术、只管战略
这种管理理念
就是经典谬论
先说“我不管过程,只管结果”::这都是看电影、看电视启发的管理垃圾。电视剧中的大人物,确实是只动动脑子,动动嘴巴,大框框一定,小框框不管。但你能和这些人相比吗?更何况这些大人物,也并不是不管过程,只管结果;不管战术,只管战略。十大开国元帅中,经常到一线指挥打冲锋,夺山头的大有人在,只不过你不知道而已。就连毛主席在井冈山,在长征中,都是抓战术,抓过程的经典榜样。
分析:“经典谬论”直接导致两个恶果:一是结果不好,二是“上下生矛盾,互相生内斗”。为什么这样讲呢?请让我来个“现场摹拟”:现在有任务了,大家听着:
第一级给第二级说:我不管过程,只管结果。
第二级给第三级说:我不管过程,只管结果。
第三级给第一线说:我不管过程,只管结果。
大家猜,第一线会怎样想?
第一线嘴上不说,心里在想:都没人管了,我干个啥样是啥样。于是结果必然不好。结果不好后,上司不满意,很生气,就开始发威了:
第一级骂第二级:废物,这点小事都干不好。
第二级骂第三级:混蛋,离开厨房你就砸锅。
第三级骂第一线:扣钱,饭桶就该没有饭吃。
大家猜,第一线会怎么想?肯定是怨气十足,怒火冲天。
素质低一点的马上拍桌子:扣钱?你扣试试。老子在前线辛苦流汗,你们在后方闲谈扯蛋;老子在前线死干活干,你们在后方嚷着扣钱,敢扣就和你没完。素质高一点的,表面不拍桌子,内心激烈骂娘:他妈的,狗日的,娘希匹,操你妈,王八蛋,狗东西,一骂就是一大串。老子下次不干了,让你干,你来干,老子干,你不来,老子看。并互相通气,互相串连,决定把你在单位变成“狗不理包子“,大家谁也不会理你,结果,你就慢慢成为”狗不理包子”了:员工越管越难管,越管越没法管。
再说“我只管战略,不管战术”。
我每次听到某人这样讲,都觉得眼前是一个杰出的战略家,问题是:战术家谁来当?请听“战略家”的精彩理论:战场上的将军,只是决定打不打?怎样打?让谁打?去打谁?而不会为了争抢一个山头,一个前沿阵地,去当连长营长,持枪冲锋陷阵。能不能打下这个山头?拔掉这个钉子?怎样去打?怎样去拔?是前线指挥员的事,将军不管,也没精力管,没有时间去管,没必要去管。
听起来蛮对的;
但越听越像蒋介石的指挥官
想起来不对劲;
干起来更不是那么一回事
请问:你那个企业,一年能定几个战略?你是不是一年365天,天天都在定战略?天天定战略,就是天天没战略;请问,你定一个战略能管多长时间?是一年,还是半年?还是几个月?还是几天?我听说年初定一个战略,至少要管一年,五年计划,至少要管5年,没听说战略可以像夏天的内衣,经常换;请问,你每天真的都在制定战略吗?你要不是天天都在制定战略,你不管战术又管啥?你当一个不管战术的战略家,合格吗?够格吗?能行吗?战略一旦确定,战术就是决定的因素,信不信由你。而如果你坚持认为自己是一个十分了得的战略大师,不用管过程,不用管战术,我也只能把尾巴夹起来,灰溜溜逃走了。因为我强调过程与战术。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六 经理人理念问题(3)
第五节
关爱之骂
关心你我才会骂你
不关心我就不理你
这是“山大王”的骂学逻辑
这是“座山雕”的关心定律
骂人可能体现了一种关心,可能体现了一种爱护,但是,没人接受:有个儿子说她母亲:她是很爱我,但张口就骂没法接受;有个学生说他老师:他是关心我,但骂人能算关心吗?我们做企业,经理与下属的矛盾十分复杂,十分脆弱,有时甚至潜伏着凶风暗浪,根本无法与母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师生之间的纯洁关系相比。儿子都接受不了善骂的母亲,学生都接受不了善骂的老师,员工怎么可能有接受善骂的经理呢?
有些经理说:我不骂人,但经常批评。员工们却说我喜欢骂人。这个迷题,该如何破解呢?其实很简单,问题就出在批评上。因为批评与骂人,是很难经纬分明区别开的:比如批评,用词生硬一点,语气严厉一些,表情严肃一点,让人感觉就是在骂人,只不过没有粗话而已;但如果你在批评时,用词注意一点,语气婉转一点,表情和蔼一点,让人感觉就不是批评,而是交流和沟通了。所以说,批评是最难把握尺度的,与其如此,不如不批评。
第六节
缺点修理工
批评骂人
你就会成为缺点修理工
不但不起好作用
反而产生副作用
我是坚决反对批评骂人的
批评骂人,其实就是抓住员工的缺点死不放手
让人很容易感觉你是和他过不去
一个工员在你手下,缺点改正不了,优点无法发挥
你这个经理是不是做得很失败呢?
我同样不主张表扬员工
表扬使人骄傲,骄傲使人落后
一些诚府不深,修养很浅的员工,
你一表扬,他就表现得非常张扬。
我主张开发长处,激励优点
改正缺点的工作; 还是留给学校老师去帮吧!
。。
七 经理人技术问题(1)
既然“管理问题都是管理者自身问题的综合体现”,那么,管理者在具体工作中上存在那些技术问题呢?
第一节
不好意思
做管理; 最大的心理障碍,就是不好意思
不好意思; 这个似有似无的心态
让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无法到位
有些人不够意思,你想说但又不好意思
时间一长;就会觉得管理工作
越管越没意思:制度健全;但不好意思执行;
和没有制度有什么不同?
出了问题;但不好意思去说,
和不要管理有什么两样?
有些人不够意思; 你再不好意思
这事就没法做了
第二节
世纪之怕
21世纪的企业家,喜欢人才拍胸膛
最烦人才拍脑袋,最怕人才拍屁股
但是请放心; 从你这儿流出去多少,
也就能设法流回来多少
你被人才炒来炒去都炒焦了
别人也被人才反炒正炒都炒糊了
所以你无须怕走人,你应该害怕的是:
提供的平台不平,发展的空间没空
舞台之上跳舞难,放手变成手不放
信任变成不信任,所以连连下臭棋
既用又防,既防又用,双方之间,缺乏尊重
这种情况下,即使你是上帝
人才也会在你的办公桌上吐一口:呸
老子走人。
七 经理人技术问题(2)
第三节
推拿暗磨
一
推是推责任,拿是拿成绩
暗是暗中爱打小报告
磨是只见他“出勤满负荷,责任零负荷
天天在工作,天天不见做”
认认真真说废话
兢兢业业不干活
磨工资
领导都喜欢推拿暗磨
员工又怎能认真负责
关于“推拿暗磨”,有不至1000名经理人问过我,用啥办法治呢?我说,把握好一个“推责任的推字”,让他想推推不掉,事情就好办了。四句话:工作分给他,责任压给他,期限定给他,后果讲给他。病就慢慢治好了。因为仔细分析善于“推拿暗磨”的老手,多是领导不好意思讲的人。你这不好意思; 就给他提供了模糊空间,他不推拿暗磨才怪呢!所以对于经理,不好意思说就是不好意思管,就是希望他有所醒悟,良心发现,从而自己管理自己。所以结果是“失望更比希望多”。
你得有个坚定不移的想法:有啥不好意思说呢?
二
有问题; 怪上司; 就是把上司当替罪羊
有问题; 怪下属; 就是把下属当牺牲品
这不仅是一种病;
而且是一种长了毛的病
简称毛病
“有问题,找借口,推责任”的领导,就是乱钻被窝的领导。具体表现是:第一,把腿向上司的被窝伸。遇见问题,就说是上司意识不到位,能力差,没有思路和魄力造成的。这是典型的“上司无用论”,是百分之百的脑后有反骨,是尚未叛变的离经判道者。
上司无用,你有用,
你为什么当不了上司呢?
你当不了上司就证明,
在别人的眼睛里,
你比上司更无用。
第二,把脚向下属的被窝蹬。出了问题,不问自己,都是下属惹的祸:说话他不听,命令他不从,工作他不干,干了干不好,问题一大堆。这是典型的“下属无用论”,是百分之百的肩膀无肩骨,只有二块肉。所以不敢铁肩担责任。他的特点是:
出了成绩,我是九钉钯
出了问题,我是不沾锅
上司是你的上铺,下属是你的下铺。这二个被窝,你都不能乱钻,特别是有问题的时候,钻上司的被窝就是把上司当替罪羊,钻下属的被窝就是把下属当牺牲品。如果这样,你这个领导能当好吗?唐朝皇帝李世民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六个字:“有问题,找自己”。为什么?因为别人驾的船在水上都能安全航行,为什么你驾的船就让水掀翻了呢?有问题,找自己。
第四节
作风太软
一
软这个词
天生就和怕联系在一起
有怕必软,不怕则硬
狭路相逢勇者胜
狭路相逢怕者败
不仅是战争的一条法则
而且是管理的黄金定律
很多经理人管不好,大家说他没能力,但他自己又不承认自己没能力。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我的回答是,除了那些真正没能力的家伙外,有能力的经理人管不好,80%是因为他心中有个怕字:怕得罪人,仅仅这一点,要想管好就很难;怕出力不讨好,仅仅这一点,你就不想出力了;怕得不到上级的强力支持,仅仅这一点,你就犹犹豫豫了,而犹豫是放弃的前兆。另一种情况是这样的:因为嫌自己待遇太少,因而不愿付出,不想付出,害怕自己多干活吃亏,这本身也是一种怕:怕什么呢?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