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立起5个区委,44个支部,拥有党员400多人。
二、省首次党代会精神在天台的传达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刘英为省委书记。大会还选举了12名代表出席党的七大,原任天台县委
妇女部长、后调省委机关工作的丁魁梅,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1939年8月底,台届特委在天台城关召开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传达省首次党代会精神。出席会议的有特委委员和各县党组织负责人20多人,天台出席会议的有丁学渊、张子敬等,会议开了三天三夜。特委书记郑丹甫和特委委员林尧分别传达了省党代会的决议,动员党员“组织与健全各乡各区农会、合作社,以求得普遍宣传‘二五’减租与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加强扩大志愿兵的运动,动员失学失业青年,到武装自卫组织中去”,“加强军事政治训练,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战争”。会上,还讨论部署了台属今后工作。
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天台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二节政工队的抗日救亡工作
县委重建后,政工队在党的带领下,抗日救亡工作蓬勃开展。
序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4)
一、举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救亡
在县委发动下,政工队举办民众夜校,动员工人、店员、农民及社会.亡失学、失业青年、家庭妇女参加民众夜校学习。课本是县委组织编写的,如“火!火!火!日本鬼子放的火!”“血!血!血!中国人民流的血,既能读书识字,又能宣传抗日。民众夜校教唱抗日救亡歌曲,讲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形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和烧杀抢掠的暴行,激发民众抗战情绪。民众夜校遍及城乡各地,成为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亡的阵地。共产党员以政工队员的合法身份,在学员中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1938年初夏,张子敬在城关夏氏宗祠办的民众夜校上课,在学员积极分子中发展了孙伯卿、李继汉、
张松志、陈建地等人为党员,成立支部。支部每周开一次组织生活会,要求每个党员在诚实可靠,有一定群众威信的人当中宣传党的宗旨,确定2至3名发展对象,使城西片党组织较快得到发展,相继建立起桥上支部、清溪支部、黄家坑支部、卢门头支部和二里许支部。1938年初夏至1939年春是天台党组织大发展时期。
为造就国共合作、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气氛,齐德夫等还在石墙头政工队队部两厢窗台旁的墙壁上用墨煤素描了孙中山、林森、蒋介石和列宁、毛泽东、朱德的头像,书写抗日救国纲领和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在石墙头对面的
窑头殿墙上,画上日军暴行漫画;在县境内公路两旁显目的村舍墙上,书写了大量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幅标语。政工队员深入到全县各地广泛宣传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政府法令和抗日前线胜利的消息;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演出抗日剧目。
二、推动乡保长的改选
针对乡镇各级政权中的贪官污吏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县委决心要抓住贯彻执行战时政治纲领的时机,整治不法官吏。1938年8月,乘贯彻省政府颁布的保民大会暂行规定之机,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张子敬以政工队队员身份在横山召开保民大会,根据民众的强烈要求,撤销了鱼肉百姓的保长,民主选举出新保长。一些乡、保长向县里状告张子敬的举动超出了政工队员的权力。县长梁济康按照《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有关规定,力排异议,给新选的保长发了委任状,县委利用保民大会先后撤换了阻碍战时政令推行的乎镇镇长吴蔡兵等10人,推荐积极抗战、为百姓称道的张太华等担任平镇、丽泽、福溪、前山、藤桥、港南的乡镇长。
序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5)
三、帮助组建天台志愿兵团
1939年7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针对着敌人在定海、玉环、温岭的登陆与继续进攻沿海各地,我们全浙人民的紧急任务就在于协助政府和军队加紧动员民众参加军队作战,以武装保卫沿海并扩大开展浙西游击战争,打退敌人的进攻……必须积极动员群众参加军队……”
根据省委这一指示,县委通过政工队向县长梁济康提出组建天台志愿兵团的建议。因这一建议不但有利抗日,而且能解决政府征兵难的问题,梁济康立即表示赞同。
在政工队的帮助下,县政府于1939年8月下旬开始筹划。9月4日,在县政府礼堂召开各乡镇长、征兵协会主任委员会议,商定成立天台志愿兵团,实行志愿应征,甄甘人数为1290名。党领导政工队协助县政府制订出《天台县发动志愿兵人营办法》9条,规定了入营标准、待遇、名额、时间、宣传发动事宜等。
《办法》虽然有了,但各乡镇对此举认识并不一致,民众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宣传发动。政工队在党的领导下,根据苏区扩军经验,结合天台实际,确定宣传发动计划。首先在党的力量较强的灵溪、下*发动,号召党员和积极分子带头报名,解释县政府的优待措施。取得成功后,再在乡镇长执行不力的平镇、藤桥一带突破,取得初步经验,然后深入到乡镇向保长宣传、通报先进地区情况,帮助他们调查研究,分析本地实情,有重点地深入到一些家庭,说服壮丁本人和家属,成熟一个,影响一片,待多数自然村都有自愿报名应征的对象时,抓住火候,发起竞赛,保与保比,乡与乡比。开始比数量,接着比质量。所谓质量,是指工作做的细,帮助应征壮丁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下乡发动宣传的除征工队员外,还有社训督导员、妇女宣传队员、战时妇女服务团团员,共分7个组,携带“宣传纲要”,于9月16日分赴各乡镇,到9月底结束。县委和所属支部深入细致进行思想发动,全县征兵计划超额完成。一个多月的时间,报名应征者达1714名,超出原定目标400余名。境内壮丁闻风而起,结队入营,有许多可以免缓服役的壮丁,仍纷纷应征,其中兄弟共服兵役,父子同时报名,独子自告奋勇与知识分子投笔从戒者达300余人。当时《东南日报》对天台民众从军拥军盛况曾作连续报道,天台策划年改为全省闻名的抗日模范县。
10月4日至8日,为各乡镇欢送志愿兵来县集中时间。全县40个乡镇,均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各乡镇欢送都比较热烈,有雇戏班子演戏的,有馈赠绒衣、鞋袜、毛巾、路费、点心的。志愿兵到齐后,各乡镇长领队,各保长、地方绅士及志愿兵家属陪同送到县城。天台县各界为欢送志愿兵团出征,成立了欢送筹备处,下设宣传组、征募组、招待组、总务组。城区各界均悬旗表示欢迎,全体军警列队迎接致敬。县政府除设茶招待志愿兵及其家属外,还专设军乐队在大门口欢迎。政工队员、妇女宣传队员轮流到各志愿兵连慰问和教唱抗日歌曲,征募组募宋猪肉900斤、牛肉1500斤,由学生送到各志愿兵驻地。
序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6)
为了加强管理,10月4日,正式成立天台志愿兵团团部,梁济康兼任团长,下分3个营:第1营辖4个连,驻国清寺;第2营辖3个连,驻文庙、妙山头;第3营辖3个连,驻张氏祠堂和陈伯良专祠。
10月10日,欢送志愿兵团出征大会在南门外大操场隆重举行。这天下午2时,志愿兵团以整齐的队容开赴会场,参加大会的有各机关、学校、团体的工作人员和师生及各乡镇代表、志愿兵家属,会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政工队布置的会场别开生面。会场正中设检阅台,左边设指挥台,右边为军乐台。检阅台上的横幅写着“还我河山”,两旁的对联是:“仿戚继光练兵破倭天台团刚过义乌营数”,“有终子云请缨系颈日本王可作越南王观”;“此非恶声千七百人齐起舞”,“难得猛士四万八峰为低头”。天下着小雨,台前的志愿兵昂然挺立,精神抖擞。大会开始,鸣炮三响,军乐雄壮。先进行阅兵,继而献旗,接着大会主席致词,县长梁济康代表省主席黄绍站致词,再报告发动组织志愿兵团的经过。
大会之后,原计划将这批志愿兵如数交给军政部第二十二补训处,因该处在临海的团管区已接收了一批新兵,难以全部容纳,只接收1353名。
10月20日,县政府和各界向已接收的志愿兵馈赠物品。县政府给每个志愿兵赠送路费3元3角3分,装在“恭候凯旋”的钱袋里;政工队赠送刺有“英勇杀敌”字样的手帕一块,并印发了《欢送志愿兵团告天台同胞书》;战时妇女服务团赠送美女草鞋一双;各界群众赠送毛巾一条,纪念章一枚。政工队组织了欢送志愿兵团出征提灯大会。晚6时,全城张灯结彩,各界群众高举各色各样彩灯,鼓乐喧天,南门大操场燃放焰火3架,游行时,志愿兵团整队在前,各界群众迤逦于后,宛如火龙,长达10余里,全城不夜,盛况空前。
10月22日清晨,志愿兵团开拔,广大群众涌向车站和公路两旁,从小北门到清溪大桥,两旁全是欢送的民众,口号声鞭炮声连绵不断。在一片欢呼声中,天台志愿兵团健儿踏上征途,奔向抗日前线。
第三节党领导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月20日,台属特委给各级党组织的指示信指出:“知识青年、青年学生,在抗战中的确起了极大的作用。青年的民族意识、政治觉悟,都是站在最进步方面的。党必须尽一切可能,发动广大的青年群众,组织青年救亡团、青年战时服务团、学生抗日会、童军服务团等等,并在工作中吸收的大量优秀青年到我们党内来。”抗战爆发后,天台党组织对青年工作较为重视,县委建立后,专门设置青年部,分管青年工作。1938年5月青年部长由丁学精担任,1938年9月由赵鉴源担任,1939年以后分别由励维豪、许少春担任。县委的青年工作以大公中学为重点。
序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7)
五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群体众生相
0…06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青年众生相
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的群体给我深刻印象,他们每个人都是出色的,每个人都在为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们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关爱。
我和他们接触大约有三周,我深深被他们的执著所感动。我认为,他们关爱的不仅仅是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他们关爱祖国的历史和命运,他们关爱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范许洋,他是关爱抗战老兵团体中年龄最长的一个人。我没有去浙江天台就听说过这个人物。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浙江天台随即组建志愿兵团开赴前线。其中,志愿兵团战士范许盈就是范许洋的父亲。而1939年组建的抗日志愿兵团时,已经有1700多人报名。
范许盈是中国政府军14师的上尉军官,1937年10月,在安徽广德的一次战役中范许盈不幸中弹负伤。侵华日军在阵地前高声劝降,上尉军官范许盈忍痛大声给士兵们鼓劲:
“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为国家死,重如泰山!”
在他的鼓励下,国军军人奋勇杀敌,几乎全部阵亡。民国26年11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14师师长陈烈少将亲自撰写范许盈烈士证书,以示歌颂。
我在浙江天台采访期间,老范也和我去了几位老兵家,一路上我们聊起许多往事。
志愿兵团战士范许盈的儿子范许洋,曾经任天台县政协委员。但是,他年轻时代很不顺利。因为出身不好,所以,备受歧视。我真是不明白,1937年,上尉军官范许盈都在与侵华日军的血战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光荣阵亡了。那时,他范许洋还没有生出来。就算他是“国民党残渣余孽”的话,他爸爸的“反动话”都没有机会传授不是?
我去了老范家,老范拿出一张珍藏的报纸,满含着眼泪念了一段母亲张玉佩在范许盈烈士追悼会时的答词:“惟范许盈与未亡人结合甫数月,即以身许国。他誓在必死,引古人泰山鸿毛之喻、虽死犹生等语相告,今检遗书,不胜涕零……”
老范激动地对我说:“父亲是怀着必死之心报国从军的,虽然我从未见过父亲一面,但我知道,他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死得光荣,父亲那种精神始终鼓励着我。”老范身体力行,我们一起采访,我亲眼看见他给一位生活贫困的老兵1000元钱。
序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8)
关爱抗战老兵,老范精神可嘉。但是,老范太“轴”;北京土话,就是“一根筋”。谁要与他的意见相左,他马上就瞪起牛眼珠子、翻脸扒皮的;可他又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林华强是个大帅哥,他给我印象深刻。他工作很忙。
林华强都是工作之余带领我去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林华强自己有一辆破汽车,是一辆“奥迪”。别看破,这车从来不坏,性能良好。
林华强这个小年轻是退役军人。他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磊落飒爽、利利索索、一身正气。我真是希望这个年轻人将来受到上级的重用,因为,这个人物实在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郑鸣谦,这个年轻人可是不一般。小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他是华夏文化书院的副院长,《台州四库全书》的总纂。小郑和我一同去采访了几位抗战老兵,他由于知识丰富,所以,对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抗战局势颇有研究。@米@花@在@线@书@库@ ;Book。miHUA。NET
周则江,这个人的诚恳,真是让我终生难忘。多数时候,他陪同我采访。我从浙江天台去杭州的长途汽车站,是他送的我。他骑一辆旧摩托车,一早就来了。他带我去街边的小馆子,吃小包子,再我送上长途汽车。票,是他买的,77元。他坚持不要我付钱,并且说:“你自费来我们浙江天台来采访,我应该支持你!”
十二少,是退役军人。在部队曾经荣立三等功。在浙江天台当公务员。他常常开车,带我出去采访。由于我们都是退役军人,所以,有很多共同语言。
天台华夏书院的院长是个憨厚的人,他当了15年北京大学的旁听生。这个知识渊博的人物自己有88亩苹果园,让人联想到美国前总统卡特也是个农场主。
胡巧巧是个小女孩。我怎么也想不出理由来,她个学钢琴的大学生,为什么参加关爱抗战老兵的行列。小胡是华夏文化书院的办公室主任,人不大,官不小。
小强在天台供电局工作。休息的时候,他和我们出去采访。我对他憨厚的微笑充满好感。
风中劲草,是公务员。办公室主任。他显然受过高等教育。我对他的博学和机智佩服之极。我小学五年级遇到文化大革命,我在知识分子面前从不“鲁班门前轮大斧”。
豆子,绝对是可以信赖的人。他开了一间打印店,所有文字处理都是他。
序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9)
浙江天台“后司街网站”的负责人叫“石头”。这个人物是上得天堂,下得苏杭的人物。他自己有庞大的公司,有数辆BMW。除此之外,这个人物还能说会写,善于宣传。关爱抗战老兵团体自己的款项,完全是大家捐助的,每一次,他都慷慨解囊。
我唯一没有见过这个人,对他的溢美之词,都是听说的。
在离开浙江天台的前一天,天台华夏书院组织了文化沙龙,由我讲“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概况”;由范许洋讲“天台抗日战争老兵现状。”听众全是天台县的年轻人们。我真是希望天台华夏书院常常举办这样的文化沙龙,让文化的五色缤纷灌入经济发达的沿海城镇。
还有多位浙江天台的青年人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我感到,有他们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抗日战争历史,始终会充满朝气。☆米☆花☆在☆线☆书☆库☆ ;http://boOk。MiHUa。nEt
六采访亲历抗日战争老兵的意义何在
追访亲历抗日战争老兵的人很多,上海的“骑众”就是实例。
我们为什么追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我常常扪心自问。
我个人由于多年的采访,悟出几个道理:
其一,我越采访中国的抗战老兵越感觉:侵华日军想通过杀人放火,就想征服中国?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我非常希望日本国将来也出版我们的采访札记。
看看我们浙江天台的幸存至今、亲历抗战炮火的40位老兵吧?这些衣衫褴褛、贫困交加的老兵们,至今完全生活在与70年前相同的生活状态之中。当年,他们显然生活更为艰苦。但是,国难当头,他们挺身而出了!——无可辩驳:国家英雄!
当然,他们之中有大地主的儿子,他们曾经拥有家产万贯,却抛家舍业,自觉走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当然,他们之中更多的是普通的农民,他们放下手中的锄头,拿起枪杆,义无反顾地走向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中。
当然,他们之中,有人可能是为了混一口饭吃,到了军队。但是,一看到侵华日军的膏药旗、闪光的枪刺,他们作为中国人的勇气就灌满了全身!他们随着部队冲上去,和侵华日军鬼子兵厮杀!
序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20)
当然,他们有被抓壮丁抓去的。但是,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尸横遍野!他们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拿起手中的武器和侵华日军血肉相拼了!
仅此而已,日本占领中国谈何容易?
其二,未来还会有战争。要善待抗战老兵。我一直说:一个抗战老兵,影响三代人;儿子、孙子、重孙子。
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