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同独处对成人的意义,在独玩时,孩子感受自己,重整自我。独玩时,他充分实现自己的想法,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尝试各种办法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实践,这对培养其自主创新及自信心很重要。这是孩子自我的真实展现,包含着他的情感与反应。相反,在与他人(尤其与成人)互动时,孩子的思绪与行为表现往往掺杂着他人的意见,较难完整随着自己的情感与思绪发挥。孩子的独玩,是其内心专注的时刻,如同成人专心做一件事。这种独处时的专注,是他未来成功的保证。
现在,中国孩子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填满,造成父母与孩子身心皆疲累。殊不知,这还会使得孩子失去独处时沉思内省的能力。过多外力的干涉,过度教导,会剥夺孩子自主判断的机会。虽然在父母管制下,孩子在人生道路可能提早起跑,然而,人生是一段长跑的历程,需要孩子在每一段路程中,冷静、清楚地判断自己的步伐,施展自主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很多是由孩子的独处开始的。
孩子独处时间的长短需视其个性而定。对于缺乏独处能力的儿童,可以由10分钟开始,待孩子能习惯10分钟独处后,再逐步延长时间。约定的独处时间内,若孩子对父母有互动要求,即使是简单要求“我想跟你说句话”,父母需要很坚定地提醒孩子:“这是独处时间,当规定时间一到,你再告诉我。”有些孩子可能会耍赖,只要仍在独处时间内,父母都应坚定地提醒他,并坚持不予理会。这对孩子学会独处很重要。
孩子独处独玩时,父母干涉介入应减到最低限度。除非有发生危险的可能(例如爬到窗台、把玩利刃等),否则父母宜静静地在一旁做自己的事。当孩子独玩时,父母不需要刻意赞美或提醒孩子。父母不着痕迹地在一旁欣赏或专注做自己的事,就是对儿童独玩最好的称许及示范。此外,在独玩之后,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分享各自在此段时间进行的事或活动,例如,告诉孩子“刚刚我读了这篇文章,我好喜欢”,或“你看,我把客厅打扫干净了,我好高兴!”也可以问问孩子:“你刚刚在玩什么?”聆听孩子的独处经验。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一旁细心观察孩子独玩的状况,当发现儿童不时张望父母时,父母则主动走过去,给他一个拥抱,不需言语,然后很自然地静静离开。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则需要让他开始学习独处及尊重父母的独处。父母可与孩子对这段时间做一些约定与讨论。让孩子知道,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各自做自己的事,彼此都不能打扰,有困难也要尽量自己先想办法解决。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会做家务的小孩到了职场和成家后也勤快,少抱怨。孩子13岁后必须完全能生活自理,自己能做饭洗衣,父母不在时能管好家。到了13岁后,家长可有意外出,把孩子留在家中测试孩子的独处能力。孩子长大后,脱离了父母的照顾,再加上读书、工作种种因素,独处会愈来愈多。如果缺乏独处能力,即便成年了,很多人精神还是不能独立。强化个人生活的基本能力即社交能力和独处能力,对我们新生代太重要了。
※虹※桥※书※吧※BOOK。
第38节:20 每周独处一次
20 每周独处一次
提高独处能力的一种方法是每周独处一次。通过独处,我们会有意无意地了解自身的创造性或艺术性。这是生命中的特殊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开放自己的想象力和激起独特的兴趣。无论我们认为自己是否有创造力或体育、艺术才能都没有关系。每周进行一次这样的活动,会激发我们的创造力,提高我们的独处能力。
每周有一天抽一段时间,让自己独立做那些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或从前喜欢做但现在被搁在一边的事情。当做这些事情时,独处是很重要的。不需要在乎他人对你的评头论足。这同样也是学会享受独处时光的大好机会。
独处时做什么呢?从玩儿开始。
想办法玩儿一些需要动脑筋的,比如组装一辆汽车玩具,或试着做木雕。做些表现创造力或具有艺术性的活动,如绘画、雕刻、写作、拍照。列出自己喜欢做或想实现的10件事。根据年龄,可选择做包括以下一些一个人能做的活动:
☆ 写故事或日记
☆ 画画
☆ 拍摄周围所有种类的树或建筑
☆ 尝试做多种风味的饭菜
☆ 创作可演出的节目
☆ 学习一种乐器
☆ 练武术
☆ 读一些以前没有读过的书籍和杂志
☆ 在街上观察人们,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或画下来
☆ 骑自行车,慢跑或游泳
☆ 设计一个新的工具或物品
☆ 打扫房间
☆ 听音乐
☆ 整理花园
☆ 装修房子
☆ 到公园去散步
☆ 在雨中漫步
☆ 唱卡拉OK,练嗓门儿
☆ 在阳台上做个雪人或进行太阳浴
☆ 练哑铃
☆ 设计衣服款式
一旦列出想做的事,就可选择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加以关注,比如,购买需要的用品,或者收集资料。对于一项活动,例如写作,必须坚持做至少3个月,每周独处一次来进行。经过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人会感觉到自己在这方面的成长,是一位创作者。在这些富于创造性的日子里,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如果画一幅画,那么画得好坏并不重要,画画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真正专注画了,而不仅仅是想想而已。当开始进入画画的状态时,人会慢慢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创造力,也会感激能一人独处的机会,会发现原来根本没有想到的潜能,具有比想象中更多的创造性。
当最终完成目标时,人会充分体验到满足和自信。可以和亲友庆祝这个结果。如果写了一部小说,那就给朋友和亲人看看,甚至可投稿。不管人们怎么说,一个人会体验到一种完成目标后的美妙感觉,会发现独处使自己有更多的收获,发现自己具有以前从没有注意到的创造力,会使人变得更有信心,从而更喜欢独处。可能令人更开心的是,一个人因此有了业余爱好。业余爱好使独处变得丰富多彩,甚至有时恨不得多一些独处时间。
所以,培养业余爱好对加强你的独处能力很有用,你一辈子都会受益。年轻人休闲独处时,最好是利用此时来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不但独处丰富多彩,也为社交增添话语权,使社交变得高层次、高品位,别人也会越来越被你内心世界的丰富而吸引。
→虹→桥→书→吧→BOOK。
第39节:21 不做高学历文盲
21 不做高学历文盲
最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永新先生炮轰我国现行教育中的三大病症:文理分家、 阅读能力下降和教育行政化。其中前两大病症,正是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我们高中文理分科,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使得我们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降低了国人整体的人文修养。正如朱先生所说的,理工科学生不再学历史、地理,不再和伟大的思想家对话,那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就有问题,对中国问题、对人类问题、对民族文化的关系、对环境污染问题等等就会很少关注,我们在职场上很可能是只会生产的机器人。
我国现在每年出版图书不下30万种,但是每户家庭的图书消费量不到1?75本,人均阅读量4?5本(日本55本,美国50本),这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呈反向发展。国人的阅读力一直走低,直接导致国民素质特别是人文修养的降低。
这两年,中国高校学生频频跳楼自杀,以致有“现在流行跳”之说。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在短短10天里有4人跳楼自杀。我找不到全国的统计数据,据《杉达大学论坛》2001—2007大学生自杀统计(不完全),至少有327名大学生和研究生自杀。高校学生出现自杀事件,已成了中国新闻媒体上常见的报道。高校学生频频自杀,除了求职失败、恋爱受挫和某种压力太大等外因,其中两个很重要的内因是现在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太差,缺乏独处能力,因而不能面对挫折。
在当今社会,我们很容易丢失精神罗盘。在充满原罪的后现代里,零度道德事变继续恶化,甚至出现了震惊国内外的大规模的毒奶和毒食品事件。应试教育所制造的低级思维模式,加剧了华夏文化的退化进程。中国在制造大批富豪的同时,也制造了大批高学历文盲,他们懂一点专业皮毛而徒有学历,人文素质极差。正如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指出,高学历文盲的繁殖,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威胁。
国内许多高学历的人对我说,现在他们根本不读人文书,早已没这心思。坐出租车,甚至买车、上饭馆,花钱都很大方,但是要买一本与自己业务没有关系的人文书,却心疼得要命,要犹豫半天。大家只忙着赚钱而忽视人文。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我们的社会和高学历者本人只重视其学历,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不如“文革”前的初中生,硕士不如“文革”前的高中生,博士不如“文革”前的大学生;二是市场经济化后,金钱得胜的凯歌响彻天空,竞争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激烈、更残酷,人们休闲时间里宁愿无所事事,上网聊天,也不愿读一本书。
在美国和日本;青少年自杀是其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我在这本书里讨论这问题,其目的就是我反复说的,不希望看到自己的祖国在全球化过程中把美国和西方文化垃圾捡进来。好在美国除了法制,有强大的基督教力量和对穷人的社会福利,这两样在人文精神上弥补了美国在文化艺术历史上的人文不足。离开这两样,很难想象美国能有今天。我们大多数人只看到美国的法制,却没意识到美国这个金钱挂帅的国家有基督教价值观和人道主义作为文化的支撑点和杠杆,而基督教价值观的核心是爱。固然有各种各样的美国公民,但这个文化支撑点却是难以动摇的。而我们缺乏文化的支撑点和杠杆,地方法制不健全,又如此忽视人文,人一旦太认真却又想不开,独处时心里更是非常空虚脆弱,难免厌世。缺乏这两样,人只能依赖朋友。
26岁的博士生孔耳在遗书里说:“自己过于内向且偏执,再加上常常的怯懦与随波逐流,都使得我太依靠自己的内心。”一个依靠自己内心来生活的人,本来是很好的,孔耳为什么反而要自杀呢?高学历文盲,自然而然视野窄,对生命、对外界没有高尚的品位,只有随波逐流,别人的标准和媚俗的眼光就成了自己内心的标准,而不是量力而行,一旦复制别人受挫,便容易灰心。
孔耳内向且偏执,很可能没有朋友。独处能力对他更为重要。高学历文盲若没有信仰,没有爱好,当内心空虚脆弱时,拿什么来填满心里的空洞?这些,孔耳父母也许根本没想到,只盼子成龙,学位,再学位。在我们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和高考指挥棒下,我们现在有多少孩子有出色的爱好?有多少大学生和博士具有人文素质和信仰?我们的家长有责任。许多家长本身就没什么爱好,甚至嘲笑人文艺术。经济上升和金钱,并不能取代个人内心的需求。当我们一波接一波地大演“盛世”之风而忽视公民的人文素质,我们有可能成为办公室“机器人”或“电脑人”。
孔耳的父亲在万分痛苦之中感叹:“孩子,你怎么能这样自私?你让父母痛苦余生!”孔耳在遗书里承认自己“是个极度自私的人”。他父亲因糖尿病受影响的一只眼睛因他自杀而哭瞎了。孔耳死前肯定想到了自杀对父母的致命打击。可是,在旁人看来感情和事业都没有经历过挫折的孔耳,却义无反顾地走了。他父亲把他的遗书公开,希望“年轻人对社会负责”。然而,我们是不是也需要想一想:我们家长是不是忽略了孩子人文素质在内的独处能力?
人文精神的精髓是爱心和人道,善良平和。
缺乏人文精神又追求虚荣浮华,就是腰缠万贯也容易厌世。而缺乏人文精神的个人,则很可能极度自私,对现实采取逃避方式。我们普遍缺乏公共意识(见第7章),实质上也是对物欲横流、人心极为浮躁空虚的现实的不满和逃避。现在,浮躁已经成为大家共识的通病。其原因,除了大家都恨不得急功近利发财,最主要的是现在中国年轻人普遍没有什么爱好,缺乏人文修养,静不下心来修炼自己。
所以,我们培养社交能力的同时要特别强调独处能力,在独处中深化人文涵养,感受精神的快乐和幸福,特别是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可以这样说,独处能力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事业成败和命运。
任何一种生物在他诞生的时候,都被赋予了生存基因,本质是不会自杀和杀死同类的。如果一种生物天然有自杀倾向,那一定早就灭绝了。
独处将使我们更深地回归生命本真,成就源自生命的辉煌人生。
。▲虹桥▲书吧▲
第40节:22 源自身体的心理弱势
第五章 你具备身体优势吗?——体育运动能力
22 源自身体的心理弱势
2004年夏天,我陪同一个中国企业代表团在纽约考察,这个代表团主要成员都是国内出色的企业家和知名的金融专家,其中有在美国留学过的海归,有专业背景很强的翻译。这次考察的目的,是和华尔街几家投资银行和公司讨论如何协助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美方的目的当然是希望从中获取高额的代理费。这样的考察中方显然占有主动权,心理上应占优势。因为只要企业符合在美上市的条件,中方可在这几家银行和公司任选其一做代理商。
可我万万没想到,一个星期的谈判交往中中方的表现让我大为诧异。这些在国内经常侃侃而谈、威风凛凛的企业家和金融专家在谈判中表现得很没有自信,有时候甚至连说话都不甚流利,对美方一味地表露出敬仰、崇拜之情,不断让步。过分尊崇,什么都由对方说了算,特别在商业交往中很可能是坏事,反而让对方有意无意地瞧不起我们,或借机占便宜。要知道商业谈判中最忌讳的一点就是一方在精神上完全臣服于另一方。私下里我问中方代表成员:“你们都是很优秀的企业家和金融高手,你们绝对不比对方差。干吗在美国人面前唯唯诺诺?”他们七嘴八舌。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有一点每个人都提到了:
身体差而带来的精神面貌差和心理弱势。
我在此引用上海一位30多岁公司总裁的原话:“我在公司和国内任何地方都很能侃。不知怎么搞的,到了这里就好像被一把锁锁住了。这里有好些微妙的因素。但是,有一点我是非常肯定的,就是这些美国人的健壮,目光炯炯有神。他们站在我们面前,有一股很强壮的人气,无形中在心理上压倒了我们。每次见面,我一眼望去,我们中方显得很拘谨,缺少人气。而对方精力充沛、风趣自然、谈笑风生,显得非常自信、红火。”
为什么会这样呢?
身体是我们与他人互动的首要符号。用现在流行的话语说,身体是与人交往的文本。大家都知道第一印象在初次见面中的重要性。在第一印象中, 身体形象是起决定性的因素。身体形象,并不是说一定要长得多漂亮多英俊,而是说整个形体和素质以及由此散发出来的气场,或者说是精神面貌。我们很多人都已经认识到了在重要场合要穿着得体。其实,这只是身体形象最为基本的一小部分。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深入讨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身体形象,我们该如何打造自己的身体形象。
身体素质差而导致的心理弱势,让我们在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交往时,往往不如对方有人气,容易失去自信。以前是我们穷,没有底气。可是,今非昔比。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耀眼的明星,中国经济在过去10年交出了非常亮丽的成绩单:GDP年均增长率在9%~11%,外贸总额增长35%以上而突破1万亿美元,国力突飞猛进。2005年,中国经济更为辉煌,拥有美国国库券8190亿美元,私人储蓄率为40%。2007年,外汇储备超过1?53万亿美元,居全球第一。
可是,为什么我们在和美国人面对面交往时仍然显得没有心理优势?
在陪同中国企业代表团时,我注意到,住在同一家酒店的中美双方人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美方很多人早上或下午谈判结束后会去健身房锻炼、游泳或跑步,而中方没有一个人去锻炼。我和美国几个代表谈起这个问题时,他们告诉我,他们这样繁忙工作,没有强壮的身体是不行的。他们出外旅行,都带着运动鞋或游泳裤,无论到哪里,都会去酒店健身房锻炼或去游泳池游泳。花旗银行全球商业风险总监布鲁斯说,他平时每天7点前就离家上班,5点半就起来锻炼45分钟。不到40岁的摩根投资银行执行副总裁大卫对我说:“健身不仅是让我保持健康,精力旺盛,更重要的是让我有良好的身体形象,让我 feel good (感觉良好),更有吸引力。”而良好的身体形象、充沛的精力、自信、稳定的情绪和吸引力,这都是职场成功的软能力。通过这件事,让我深感到身体素质对人的精神面貌的影响。体育运动可培养出很多出色的软能力!
身体是人最直接的镜子,它反映的绝不只是肉体。身体健壮者春风得意,自信活跃,在心理效应上具有优势。一个人有健美的身体,会使他增添魅力,在和别人互动时更活跃。反之,这个人很可能精神不振,缺乏活力,两眼无神。因为身体反差而带来的精神面貌的弱势使得我们在心理上自然而然处于一种被动或敬畏对方的状态。可是,我们脑子里往往把身体和精神面貌以及心理隔离起来看,很少从心理素质和精神状态的角度去看体育运动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