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是好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请大郎成全!”
果然效果奇佳,不但解救了陈达,而且还和史大郎成了生死之交。
不过,一开始,白花蛇杨春并不接受这个计策,他觉得少华山完全有实力打败史家庄,而且自己捆自己给人家送上门实在太丢人,会被江湖人耻笑。
于是,朱武对他开展了耐心的解释和说服。
英雄谋略三要素:面子、良心、利益
大凡英雄谋略,都要考虑三个要素:一个是面子,一个是良心,一个是利益。
凡上策必得其三,有面子、有良心、有利益;中策得其二;下策仅得其一。古今莫不如此。
当年张松献图,劝刘备西图巴蜀。刘备说:曹操奸诈残暴,我和他相反,仁厚忠信是我的信条,所以天下人才会归附我。刘璋是我同宗,怎可乘人之危?为了小利而不顾大义是不可以的。
在这一轮决策中,刘备把良心和面子放在了首位,认为良心和面子本身就是长远之利。
随后,庞统劝刘备说,荆州小地,资源缺乏,巴蜀沃土千里,物产丰富,人才辈出,确实是可以成大业的地方。从未来发展看,还是要夺巴蜀。至于名声问题,古人推崇“逆取顺守”,就是说用阴谋手段取得了也不要紧,只要取得之后推行仁义、勤政爱民就可以补救了。至于良心不安的问题,也很好解决,只要事成之后,善待刘璋,厚厚封赏就可以了。做大事成大业,不能被小节所束缚。
在这一轮决策中,庞统分析了形势,认为良心和面子是暂时的问题,以后还可以补救,但是利益问题却是紧迫的,没有了根据地就没有了未来。他劝刘备先顾生存,再考虑长远。
于是刘备终于决定假意帮助刘璋,借机夺取巴蜀。
入川之后,刘备并未马上下手,而是带兵帮助刘璋北拒张鲁。
大军屯驻在葭萌关,庞统建议刘备抽调精兵,乘刘璋没有防备袭击成都,一战成功,认为这是上策。刘备却选择了一边广施恩德,收拢民心,一边在军中先除掉刘璋大将,然后静观变化,等刘璋动手之后自己再动手的中策。
在这一轮决策中,庞统依然把利益放在首位,希望快速取得巴蜀的控制权。而刘备在权衡之后,再次把面子放在了首位,袭击成都确实可以快速得利,但是在天下人面前毕竟落下了话柄。刘备宁可晚些得巴蜀,也要边收民心边等刘璋先动手。
在这种情况下,得巴蜀已是早晚的事情,利益问题变得不再紧迫,因此,刘备把眼光放在了保存面子上,因为面子就是形象,形象就是民心。
因此,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在每一步行动中,都是不断地在权衡面子、良心和利益这三个谋略要素。而实际上,这三个要素也是相辅相成的。核心就是处理好形象与实惠的平衡问题以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问题。
抓住了三要素、两平衡,也就把住了谋略的精髓。
朱武收服史进也考虑了这些要素。
第7节。
史进一介武夫,要选择战,当然也可以出很多招数来对付他。杨春就觉得通过战争手段是上策,因为打败九纹龙面子光彩、救出陈达对得起良心、吃掉史家庄实惠丰厚。
朱武却不这么看。从利益上看,吃掉史家庄不如收服史家庄,多一个帮手要比多几车金银更要紧,而且还不损失一兵一卒;从救人上看,和平手段对陈达的安全更有利,万一打急眼了,史大郎真的会先杀了陈达;从面子上看,自己把自己捆起来给史大郎下跪似乎很没有面子(杨春对此确实很难接受),不过大丈夫屈尊拜英雄并不丢面子。宋江头领每次招降下属的时候,都是大礼参拜呢。天下人不但不嘲笑他,反觉得他忠厚仁义。更何况,为了救一个兄弟,把自己绑起来给人家送上门,这种壮举在梁山是绝无仅有的,可以在江湖上博得大大的认同,实在是不丢面子反得赞誉的巧着妙计!&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在朱武的一番分析之后,杨春终于服气了。实践证明了这次以柔克刚收服史进,确实对以后少华山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宋江改名
少华山几个英雄上梁山的时候,正逢梁山声势壮大,三山聚义打下了青州城,而后又破了西岳华州,而后又在芒砀山收服了樊瑞等人。众英雄建了这么多功绩,一番东征西讨之后,少不得论功行赏。
宋头领安排了前山一处精致的宅子给朱武。朱武是个好风景的人,得了这个院落,面对水泊,俯看山川,实在是很兴奋。等搬完了家,都安顿停当了,朱武特意来向宋头领道谢。
这是朱武第一次和宋大哥单独谈话。
宋大哥说话的时候总是笑呵呵的,一团和气:“朱武贤弟,江湖上都唤贤弟作神机军师,山寨正是用人之际,一干好汉中,武艺超群的不少,谋略过人的却不多。还望贤弟日后为山寨多操心劳神哪!”
朱武忙欠身,说:“小弟自当尽力,宋大哥放心就是。”
宋头领见朱武这般谨慎,就摆摆手说:“贤弟不要拘礼,上得山来,大家都是好兄弟。愚兄今日请贤弟来,是有事想要讨教的,不如我们后园讲话。”
宋头领的院落很大,住着一大家子人,宋太公和宋清住左边院套,右边院套是宋头领自己一家人住。后边特意开辟了一个小花园,种着时令的花卉。在小草亭中重新落座后,小喽啰上了些陈年的花雕和几样小菜,宋头领亲自为朱武斟酒,酒过三巡,谈话转入正题,宋头领问道:“自破青州以来,山寨又增加了二十几位头领。家业是越来越大了,人也越来越多,依贤弟看,这么大的队伍该如何管理呢?”朱武把手中的杯子放下,略微沉吟了一下,然后讲出了自己的一番道理。
聚拢人心的三字箴言:送、公、明
干事业,最要紧的是聚拢人心,群策群力。而要聚拢人心,最基本的事情是要合理回报,说白了就是一个字——“送”。
送的要领:一是要送得贴切。人各有所求,各有所好,要因人而异,该给钱财的给钱财,该给提拔的给提拔,该给荣誉的给荣誉。二是要送得大方。对有贡献的人就要充分回报,这样才能让大家奋勇争先。三是要送得及时。奖赏之事,不可拖延,拖延了,不但影响效果而且会寒了人心。送的过程中,还有两个要害必须把握,否则送得越多,效果越差。
第一个要紧的事情是要“公”,即公正无私。
当年汉高祖刘邦定了天下,开始封赏功臣,整个长安吵得乱七八糟,大家都在争功抢功,局面很乱,稍不留神就可能出大乱子。这个时候,刘邦请来了谋士张良,问张良怎么才能控制住局面。张良说:“很简单,主公要先封雍齿”。雍齿是刘邦的旧部下,曾经投降项羽,给刘邦造成了巨大损失,刘邦曾经恨恨地说,等得了天下第一个就把雍齿烹了解恨。张良说:“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大王最恨雍齿,现在你先封雍齿,所有的功臣都会看到大王封赏是绝对公平的,连雍齿这样的仇人做了贡献都可以受封,更何况别人呢?这样大家就不会再争抢了。”于是刘邦封了雍齿,果然人们的争吵平息了。慷慨奖励曾经的对头,这就是“公”的威力。
第二个要紧的事情是要“明”,即明察秋毫。
大汉中兴皇帝光武帝刘秀打败了王莽,收服了各路豪强,统一了天下。论功行赏的时候,功臣们也是吵得乱七八糟。这个时候,刘秀发现一个人很特别,他就是功臣冯异。每次其他人争功的时候,冯异都不参与,自己一个人安稳地坐在大树下。刘秀赞道,真是“大树将军”。于是刘秀就先封了冯异。封完以后,大家不吵了,因为他们发现连最默不作声的人也得到了应有的赏赐,主公一定是把什么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再吵也没有用。及时奖励最默默无闻的人,这就是“明”的威力。
“所以,”朱武总结道,“最要紧的就是三个字,一定要送,而且要送得公,送得明。”
一席话说得宋江哈哈大笑,脱口赞道:“朱武兄弟好谋略,好一个送、公、明啊!”
与宋头领的这番对话对朱武在梁山日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奠定了朱武在宋大哥心中的位置。
酒喝到半酣的时候,李逵大步流星地闯了进来,口中叫道:“哥哥,晁天王在前山杀人呢,哥哥不去看看吗?”宋大哥闻听此言不由大惊失色,手中的杯子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欲知晁天王要杀何人,且看下回“天王意外”。
第8节。
第二回天王意外
上回说到,宋公明哥哥一听天王要杀人,手边的杯子不由得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了个粉碎。李逵看见宋江一脸张皇,不由得大笑说:“哥哥怎变得如此胆小,当年闹江州,剜那贼子黄文炳的心肝,血都溅到哥哥脸上了,也不曾眨过眼的。天王哥哥杀个把人算什么啊。”宋江一脸忧虑,一字一句地说:“不祥之兆!”唬得黑铁牛张着嘴,半天说不出话。
晁天王要打曾头市,大风吹折了大纛,出征众将个个心惊。当日;宋公明哥哥就请求代替天王出征,天王却执意不肯,还闹出了不愉快。两位军师意见相左,公孙胜先生主张天王出征,吴用哥哥却要保举宋江代替出征。天王也当庭摔了杯子,朗声道:“我梁山替天行道,心地坦荡,哪里能像鼠辈一般见了点风吹草动就没了胆子!吴军师的意思,难道只有宋公明不怕死担得大义,我晁盖却不能?!”说完便拂袖而去,甩下吴用和宋江两个人呆坐在那里,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的。;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朱武贤弟对天王杀人的事情如何看待呀?”
宋哥哥一脸诚恳地看着朱武。
而朱武却什么也不能说,只好应道:“未知天王因何杀人,难下断言啊,敢是与此次出征曾头市相干?”
宋江哥哥一脸心事地带了李逵匆匆离去,朱武自己寻路回前山住处,半路凑巧遇到跳涧虎陈达,陈达问道:“哥哥不去看看天王到底杀什么人啊?”
朱武摇摇头,说:“我已经知道天王杀什么人了。”陈达好奇地看着朱武。一个络腮胡子的大汉有这种孩子一样的好奇神态,真是好看得很!
“晁盖哥哥本来要出征,前日因大纛被折的事情,失了锐气,心里不痛快。公孙先生当堂支持晁盖哥哥继续出征,必定还有下文。作为罗真人的弟子,正是他显本事的时候。估计他会给天王哥哥出些去晦气、振威风的办法。杀人祭旗应该是他的点子。要杀的人,无非两类,一是在曾头市抓的舌头,再者就是上次俘虏的官军。
“宋江哥哥之所以着急,是因为他看出了些事情。
“很简单,天王为什么这么着急要亲自打史文恭,是因为天王急着要建功立业。自劫生辰纲以来,天王还不曾有震动江湖的大手笔买卖。倒是宋公明哥哥声誉日隆。天王是个红脸汉子,做了梁山头把交椅,怎肯甘居人后。现在梁山队伍日益庞杂,作为大头领,最关注的莫过于自己的威信,因此天王是急于做出点大事情来。本来就立功心切,不料天不作美,风折了大纛,恼恨间又有众兄弟提议宋江代替,触了天王的心事,所以难免一番脾气发作出来,搞得吴军师和公明哥哥格外尴尬。
“宋江哥哥何等样人,当即明白了天王大半心思。今天天王杀人,更表明了天王一定要做成这个买卖的决心,这个决心越大,说明天王越在意,那么宋哥哥的压力就越大。”
陈达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那宋哥哥应该怎么办呢?”
“其实挑战宋哥哥的正是今日杀人的事情。今日要杀的人,都是前日宋哥哥保过的。”
“那宋哥哥岂不是很折面子?”
“折面子倒在其次,主要是宋哥哥担心江湖上会起风言风语。”
“是不是宋哥哥担心人家说他不讲信义,保了的人,又杀了?”
“这个倒是次要,宋哥哥最担心的,莫过于人家传言梁山头领不睦,害了梁山威信啊。”
“那宋哥哥应当如何呢?”
陈达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朱武在星火之间,仓促地想这个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不过我知道,宋哥哥万不可保那两个人的命。”
陈达搔了搔大脑袋,更加疑惑,说:“为什么啊?我觉得应该保的啊!那两个人本不该杀的!”
“正是。越不该杀就越不能保。你想晁哥哥杀人为什么,为的是顺利出征。出征又为了什么,为的是立威风。为什么这么着急立威风,因为有一个人更威风,这个人就是宋哥哥。这当口,宋哥哥若出面阻止天王,天王会不会觉得宋哥哥保人是虚,干预自己成大事是实?”
“天王哥哥哪有那么小心肠,不会的。”
第9节。
“嗯,就算天王不会,但还有一层更要紧。你想,宋哥哥若是把人保下来说明什么,说明天王杀错了!还说明什么,说明宋江比晁盖更仁义!以自己的仁义陷天王于不义,这样的事情,宋公明会做吗?就算做了,别的兄弟会怎么看、怎么想?天王自己又会怎么看、怎么想?
“所以,宋哥哥不可保,保就是逼宫啊。不但恶化关系而且损失威信。”
陈达沉吟了半晌,说:“那哥哥怎么不告诉宋头领啊?”
朱武无奈地笑笑,说:“我只是事后诸葛亮而已!”陈达憨憨地看着朱武,一脸钦佩地说:“事后诸葛亮也了不起啊,要是我,想半辈子也看不出这个奥妙!”
陈达哪里明白里边的事情啊。宋哥哥杯子摔在地上的刹那,朱武就明白一切了。宋哥哥摔杯子摔的是什么,摔的是无奈啊。道义在前,人命关天,自己却不能援手。
晁盖哥哥意气用事,宋江哥哥也只有委曲求全了。这是大节。
朱武作为副军师,这一切看在眼里却不可说破。
春秋战国的时候,齐国的隰斯弥和权臣田成子一起登上田成子家新盖的高台欣赏景色。台子三面视野开阔,美不胜收,唯独南面隰家宅院里的树木挡住了视线。田成子神色如常,谈笑依旧,只是眼睛微微眯了眯。隰回到家里二话不说就动手砍树,一个亲信问他原因,他说:“咱家的树挡了田大人楼台的视线,不砍能行吗?”于是大家也都很慌张,就加紧砍树。可是砍了几棵以后,隰却紧急制止了众人,要大家停工,树不砍了。亲信又问为什么,隰拍拍头说:“田成子是要干大事的人。如今我从他细微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心思,让他知道了,这还了得,我岂不是真要危险了。所以树无论如何不能砍了。”几棵树不会掉脑袋,看透人家心思那可就不一定了。《列子说符》上说能知道深水里有鱼的人不祥,能看透隐藏事情的人有危险!就是这个道理。
聪明人往往会比迟钝的人死得快,奥妙就在于聪明人更让人感觉危机,更容易让人防备。所以,如果聪明人不知道什么时候使用自己的聪明,那还不如干脆做一个迟钝的人。大聪明救国,小聪明败家,就是这个道理。
在一切未明朗的时候,朱武想自己也要学学隰斯弥。不过朱武也要顺便观察一下宋公明,看看他的应变能力到底如何,就算朱武追随他之前给他的一个行为测试吧。
天下最可怕的逼供是什么?就是不动刀兵,专以道德民心为利器。忠臣孝子往往以道德民心为武器来匡正领导行为,而且他们总是以为自己是最无私的,所以最安全。殊不知恰恰因为这一点,他们对领导的威胁反而最大。领导怎能把自己放在道德的对立面?所以每次都会屈从。每次屈从之后,都会心生恐慌和无奈。天长日久必定要出手的。
所以,忠臣孝子往往先死,而且至死不悟。
他们死就死在一条上:“自己手握道德,凌驾于领导之上,要领导低头听话!”
演武场上,两个人质到底是杀了,宋哥哥没有求情。
第10节。
宋江的印象管理
曾头市战斗不利的一半原因是天王求功心切。欲速则不达,兵家贵周贵密,一旦求功心切,就难免心浮气躁,动静失机。
先有心术,后有兵法。
不过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天王会出意外!
天王去世的同时,所有的梁山兄弟都把目光集中到了宋公明哥哥身上。事实已经一再说明只有他才是真正的梁山之主。
小事见民心。
曾头市一战,很多兄弟受伤。为了方便照顾,山寨所有伤员都集中到后山,有安道全先生统一负责。有一个原来少华山的兄弟断了肋骨,因嫌后山太乱,就来走朱武的关节,希望在前山小寨中安排个去处修养。这个兄弟当年有恩于朱武,这点事情还是要帮忙的。朱武就悄悄改了一下名册,把他安排在小寨里。不料隔日正和兄弟在寨中闲话,忽然外边一声喊:“宋大哥到!”门一开,宋公明哥哥迎面走了进来,旁边跟着梁山泊有名的黑脸铁面孔目裴宣。当时朱武心里就是一惊,未等他开口,裴宣上前来问朱武那弟兄:“你可是前日山寨下令该到后山休整的弟兄?”朱武那弟兄支支吾吾一时语塞。朱武见事情已如此,便道:“裴大哥休问他了,一切都是小弟的安排”
“朱武贤弟多心了!”宋公明哥哥已经看出了朱武的不自在,笑呵呵地把裴宣挡在了身后,“此次出征兄弟多有伤亡,日前安排伤者,每人发了些银两酒肉,因听裴宣说你这里还有一位,今天特来看望。”
说着话,宋大哥把脸转向朱武那弟兄,说:“这位兄弟一身忠义,甘冒箭石,山寨自当好生安置,我这里有些银两酒肉,前日已给了后山众兄弟,今日特来送与你。”
一席话说得那弟兄当时跪倒在地,说:“多谢宋大哥仁义,小的已经犯了山规,又怎好再受这些恩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