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人生若只如初见-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浓浓的硝烟味掺和着刺鼻的血腥味在山林中弥漫,十几条狼倒在扑来的路上,有的还未断气不停地在地上蠕动,有的受了伤,在地面上翻滚着发出一阵阵凄厉的*,寂静的山林此时成了屠杀狼群的刑场。

    看着这样血腥的场面,梅子他们完全傻了,呆呆地站在原地,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听到枪声,受到重创的狼群,本能地扭头就跑,但跑出没多远,就被一声凄厉的长啸吼住了。只见一条巨大的狼高昂着头,冲着茫茫天际,无休无止的长嗥,其它的狼也跟着呜呜地悲鸣,像是在祭祀牺牲的狼灵。

    那有着帝王般威严的巨狼终于停止了嗥叫,带领着剩下的十几匹狼开始后退,明白再战下去只会全军覆灭。临走前它转过头,望了望这个让它损兵折将的地方,那一对绿莹莹的眸子里,闪烁着狠毒、憎恨。

    不知道是寒冷的夜风,还是那对绿眼,使梅子他们竟然打了个寒颤。定了定神,再看时,它那高大的身躯已经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之中。

    梅子紧绷的神经一松弛,眼前一黑,身子顿时瘫软下去

    当梅子迷迷糊糊醒来时,隐隐约约听到老二正在眉飞色舞地告诉猎人们,他们今天悬崖救人及狼群救人的事。

    猎人们也告诉他们,狼的嗥声与他们的喊声惊醒了睡梦中的他们,村中十几个猎人立即带上猎枪奔向狼嗥处,千均一发之际才救了他们。

    这两年由于市里一些饭馆、酒店上野味,猎人们已经把山里的动物打的差不多了,今天他们碰上的狼可能很久没有找到吃的,饿极了,如果不是他们及时赶去帮桔花,桔花今天肯定性命难保。

    听到这,梅子蓦然清醒,惊觉自己在秦东凯的背上,刹那从脸颊直烧到脖子,立即直起身子,想要下来。

    秦东凯明白她的心思,一把托稳她,“天黑,小心掉下去。”梅子强压着羞赧,装作若无其事地从秦东凯背上滑下来,心中多了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来到一个路口,猎人们分成两组,一组送梅子他们回山上,一组送桔花回村子里,这样就算再遇上那十几匹狼也对付得了。

    到了玉屏楼,送走好心的猎人们,梅子问:“喂,你们两次经历死亡危胁时怕不怕?”

    秦东凯说:“当时顾不上想怕不怕的事,只想着怎么解决眼前的危机。但那匹小狼崽冲向你时,我很害怕,怕你受到伤害,怕从此见不到你了。所以我下手很重,把那匹小狼崽伤的不轻。”秦东凯心有余悸地看了梅子一眼,清辉奕奕的眸子全是暖意,猝不及防间,两人目光相撞,梅子心中一颤,赶紧扭回头看向老二。

    老二兴奋地说:“面对危险时,真没时间想怕不怕的事,但危险过去后,真怕,今天一晚上经历了两次死里逃生,太惊险了,别人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的事,我们运气真好,一晚上遇到两次。”

    “嗯,不是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嘛,唉,老四在就好了,让他给算算,算算我们以后有什么样的福报。”

    “现在知道了,电影电视里演英雄临死前想这想那,太扯了,有时间想吗,等他想完,命也玩完了,还怎么做英雄?”

    快嘴老二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堆,却让大家心头那些后怕消除了。

第二十八章 离家出走() 
5月6号早上8点多,宏村路口,梅子、秦东凯、老二伸着脖子四处张望。老二期期艾艾地说:“时间过了,桔花没来,可能来不了了,不然,我们走吧,别误了车。”

    梅子想了一下说:“我们再等10分钟吧,晚10分钟我们误不了车。”

    就在10分钟即将过去时,只见桔花大汗淋漓地飞奔而来。边跑边喘边说:“对,对不,起!我,不是,不是,故意,来,来晚的。”

    跑到跟前她弯下腰大口大口喘着气,咳嗽着准备解释,梅子拍着她的背,递给她一瓶水,疼惜地说:“不着急,先喝点,休息一会儿再说。”

    等桔花缓过劲,大家才知道,早上桔花走出村子不久,在路上拾到一踏钱,全部是零票,不知道是多少。但她明白可能是他们村的村民丢失的,拿出这些钱一定有急用,她怕耽误了村民的大事,就跑回村里,找到村长把钱交给了他,让他寻找失主,才又跑着赶来宏村。

    听了桔花的解释,梅子更觉得应该带桔花走出山里。

    去滨海市的火车上,梅子他们一路上给桔花说教。

    梅子说:“桔花,去城里打工,免不了会受到一些不公平的待遇,经受一些打击,希望你以后无论碰到什么,经历了什么,都一定要坚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

    桔花迷惑地问:“梅子姐姐,什么样的人是受人尊敬的人?”

    “有着坚强、自信、真诚、博爱这些珍贵的品格的人一定是受人尊敬的人。”梅子微笑着告诉桔花。

    听了梅子的话,桔花眨着眼睛想了好一会儿,抿唇坚定地点了点头。

    秦东凯说:“桔花,你一定要记住,一个人的学历并不能代表人品,我们可以文化低,但一定要有高尚的品格。学历只能表示受教育的程度,与有没有健全高尚的人格没有任何关系。学历高、人品差,反而会更危害社会,而且会比学历低的人造成的危害更大。”

    老二说:“桔花,有时间一定要学着去读点书。”

    桔花可怜兮兮地说:“哥哥,我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很多字都不认识,我怕读不懂书。”

    梅子温和地说:“别怕,桔花,买本新华字典,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去查,学过查字典吧?”

    “嗯,学过,老师教过。”

    “通过查字典,你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多,还可以问人,姐姐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好,姐姐放心吧,我一定会听你们的话,有空去看书。可是我不知道看什么书,看书对我有什么用?”桔花有些沮丧地说。

    梅子摸了摸桔花的头,亲切地看着她说:“读什么书都会有用的。因为,读书可以丰富知识,知识多了就能开拓视野,想问题、办事情就不会局限于眼前小小的一片天地。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信念。”

    听了梅子他们的话,桔花这个聪明的好学生,没有辜负梅子他们的一片苦心。到了滨海市满腔热血地投入了她的打工事业中。

    在教授家里当了几年保姆,吃了不少苦,也看了不少书。还在教授、梅子他们的鼓励下去夜大拿了张大学文凭。

    几年后,她回到家乡,做起了当地土特产生意,开了公司。事业越做越大,路越走越远,为家乡做了不少实事好事,成了十里八乡受人尊敬的能人。

第二十九章 古都偶遇() 
大三的“十一”,梅子只身一人去了十三朝古都西安。

    登上滨海市开往西安的火车后,安顿好行李,在座位上坐下来,梅子拿出一本书静静地看起来。

    2个多小时后,火车在一个大站停下,站台上嘈杂忙碌地上下着乘客,梅子沉浸在自己的书海王国中;根本没有意识到火车停了。

    “到了给我打电话。”

    “嗯。”

    “睡觉前一定要泡泡脚。”

    “嗯。”

    “每顿饭都要按时吃,别让胃病犯了。”

    “嗯。”

    “有空就给我打电话。”

    “嗯。”

    “想我给我打电话。”

    “嗯。”

    “除了嗯,你就不会说别的话呀?”

    “对不起,你的话我都记住了。”

    “你会想我吗?”

    “会。”

    “你爱我吗?”

    “别这样,这是公共场合。”

    当一句又一句*的南方哝语情话穿透耳膜,进入梅子的耳朵后,她终于抬头看了一眼。

    只见窗外一位穿着时髦小巧玲珑的南方女孩正两眼脉脉含情地盯着车厢走道上站着的一位一身橄榄绿扛着一杠两星的军人,军人也情意绵绵地望着女孩。

    这一幕让梅子眼眶一热,她起身微笑着对军人说:“我的坐位在窗边,你坐这里来告别吧。”

    “不用麻烦。”军人意外地看了梅子一眼说。

    “不麻烦,这里方便。”

    说完梅子拿起书离开了座位,走向两节车厢连接处。两眼盯着窗外,却没有聚光,思绪不知飘到了哪里。

    随着“呜”的一声,火车开始缓缓离开站台,梅子的心却在“哐当哐当”声中抽成了一团,痛的呼吸困难,眼前雾气氤氲,不自觉地望向站台,寻找着当年在自己眼中越变越小的那身橄榄绿。

    “同志,你好!”

    “同志,你好!”

    梅子暮然惊醒,转身发现身边站着那位军人,她两眼迷惘地看向橄榄绿。

    橄榄绿探究地看着梅子说:“你可以回自己的座位了,谢谢你!”

    “不客气。”梅子轻轻回了一声,走回自己的座位。

    第二天早上,在西安站下车后,梅子买了一张西安旅游地图,查看完路线来到公共汽车站,碰上了也在那里等车的橄榄绿。

    见到梅子,橄榄绿微笑着问:“你来西安是”

    梅子说:“我来旅游,你呢?”

    橄榄绿,“我来学习,早来了二天,想转一转西安。”

    “哦。”

    橄榄绿问:“你住哪里?”

    梅子答:“正准备去找住的地方。”

    橄榄绿说:“我也准备找住的地方。”

    “你不是来学习的吗,学习的地方不提供住宿?”梅子好奇地问。

    橄榄绿一笑,“不,不是的,报到后才提供住宿,二天后才是报到时间。”

    “哦。”

    “我们一起找住宿的地方吧。”

    “好。”

    梅子和橄榄绿找到一个价格合适、出行方便的旅馆住了下来,为了安全他们都要的二人间。橄榄绿的房间已经住了一位客人,梅子的房间还没有住人。

    洗漱完,上街吃了早饭,他们一起去了钟楼、鼓楼、大雁塔、小雁塔、古城墙。

    玩了一天,梅子知道了橄榄绿叫金鹏,军校毕业一年。

    尽管第一天认识,因了金鹏的那身橄榄绿,梅子没有排斥他,两人相处的很和谐,每一个景点都互相照相。

    开始还给谁照用谁的照相机,后来嫌麻烦两人也就顺手用手里的相机开始照相了。

第三十章 羊肉泡馍() 
晚上,饿的前心贴后背的他们转到了小吃一条街,几家比较后,梅子找了家看着比较干净的羊肉泡馍辅面,与金鹏一起走了进去。她想羊肉泡馍是陕西的名小吃,不管是否名符其实,既然来了,尝尝吧。

    马上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满面笑容地迎上来,“两位吃羊肉泡馍?你们可进对地方了,我们家是祖传的手艺,包你们吃了还掂记着再来。”

    梅子对着热情又话多的妇女甜甜地笑着说:“麻烦老板姐姐给我们两份羊肉泡馍。”

    妇女愣了一瞬,前后左右看了一圈后确定梅子是在叫她,立即笑靥如花,仿佛人一下年轻了二十岁,飞奔着进了厨房。

    一会儿,女老板揣出了两大碗羊肉汤和两块馍,放在摆着佐料的桌子上。碗中肉烂汤浓,其色如奶。

    闻着扑鼻的香味,饥肠辘辘的梅子立刻食指大动,迫不及待地拿起馍掰下一块放进汤中,咬了一口馍,喝了口汤,汤异香满口,馍却不尽如人意。梅子一动,金鹏也毫不客气地动起来。

    见梅子和金鹏如此吃法,女老板尤如委屈了自己孩子似地,心痛地出声制止道:“姑娘、小伙子,羊肉泡馍不是你们这样吃。”

    梅子与金鹏愕然看着女老板。

    女老板见梅子他们的表情,叹口气徐徐道来。“羊肉泡馍有四种吃法。一是‘干泡’,通过煮制,汤汁完全入馍内,此馍筋而韧、粘而滑,煮好碗中不见汤;二是‘水围城’,宽汤煮馍,碗四周是汤,中间是馍,汤多馍散、清香绵滑;三是‘口汤’,煮的馍酥绵光滑,吃完碗内留汤一口;四是‘单走’,就是汤归汤,馍归馍,食客用手把圆饼形状的馍横竖掰成四块,把每块分别掰成两层,最后再把每小块细细地掰成黄豆大小,再用掰好的碎馍制作泡馍,这样的泡馍做出来才入味,吃起来香。”

    “你们现在的就是第四种吃法,所以你们应该先掰馍。”说着女老板从梅子手里拿过馍,掰起来。金鹏只好有样学样的跟着做。

    女老板一边掰着馍,一边继续说:“羊肉泡馍不仅讲究烹调,更讲究‘会吃’。没有经验的人,吃前总习惯刁,用筷子来回搅动,这是陕西人最忌悔的。要从碗的一边一口一口吃,使鲜热之气不散。细细地品,品着鲜美无比的泡馍滋味,也品出了古城西安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别样滋味。”

    一个卖羊肉泡馍的女老板竟然有这样一番见解,梅子诧异地道:“姐姐好见识哦。”

    女老板涩然笑道:“我哪来的什么见识,只因为几十年如一日守着自家的祖业,天南地北的人接触多了,道听途说一点东西,信口胡诌而已。”

    梅子和金鹏按照女老板教的方法,泡好馍,根据自己的口味嗜好,调入糖蒜、香菜、辣子酱、芝麻油之类的佐料。从一边一点一点“蚕食”,始终吃出鲜味。

    吃完后,女老板又给他们一人饮了一小碗“高汤”,顿时满口生香,神清气爽,精神倍增。

    因为过了吃饭点,没什么事又健谈的女老板在他们吃饭时,给他们说起了羊肉泡馍的故事。

    相传,大宋皇帝赵匡胤称帝前受困于长安,终日过着忍饥挨饿的生活,一日来到一家正在煮制羊肉的店铺前,掌柜见其可怜,遂让其把自带的干馍掰碎,然后给他浇了一勺滚热肉汤放在火上煮透。赵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

    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过长安,仍不忘当年在这里吃过的羊肉煮馍,同文武大臣专门找到这家饭铺吃了羊肉泡馍,仍感鲜美无比,胜过山珍海味,并重赏了这家店铺的掌柜。皇上吃泡馍的故事一经传开,羊肉泡馍成了长安街上的著名小吃。

第三十一章 火晶柿子() 
第二天,碧空如洗。上午梅子和金鹏去骊山看闻名于史的华清池。

    当他们来到骊山脚下,跟着游人拾级而上,顺着九龙长堤穿过碧波荡漾的九龙湖,迎面而来的是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这就是华清宫。它充分利用有利地形,构筑成以5个温泉为中心的主要殿舍。

    华清池不仅在中国古代史上享有盛名,中国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

    1936年12月12日,国min挡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战议和、联共抗日,对国共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作用。

    离开骊山时,梅子他们沿着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错落有致的九曲回廊款款而行,两边华清池旖旎秀美的风光,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石牛、石狮、石象及自然碑石点缀期间、相映成趣,行走在此,心旷神怡,有点难辩人间天上的感觉。

    梅子心想,难怪周幽王会在这里峰火戏诸侯,赢得褒姒一笑。遗憾的是,他们看不到夕阳西下时,骊山在斜阳的影子中,披上艳丽的红装,那幅“入暮晴霞红一片,疑是烽火自西来”,让人误以为当年烽火还在燃烧的壮丽景观。

    下午,他们赶到了临潼县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走进展厅,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号坑,坑内有6000余陶人陶马,井然有序地排列成环形方阵。坑东端有三列横排武士俑,手执弓弩类远射兵器,似为前锋部队,其后是6000铠甲俑组成的主体部队,手执矛、戈、戟等长兵器,同35乘驷马战车在11个过洞里排列成38路纵队。南北两侧和两端,各有一列武士俑,似为卫队,以防侧尾受袭。

    梅子瞬间被眼前这支阵容强大,装备精良,威风凛凛的队伍再现出来的秦始皇当年浩荡大军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所震撼。看着一个个神态、服式、发型各不相同,栩栩如生,形态逼真,表情冷峻的兵马俑;看着一件件承载着历史印记的古老兵器、战车、马匹,仿佛来到了战国时期秦王一统六国的战场,重温了千年前壮观的场景。

    从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出来,梅子见一老农在路边摆摊卖一种个头小小的、色泽红艳、晶莹透亮的水果,竟然有蜜蜂在上面嗡嗡的盘绕不去,瞬间被它的美丽征服了,忍不住蹲到老农的框子前,开心地拿起一串还挂在树枝上的水果问:“大伯,这是什么水果呀,真漂亮。”

    果农看看梅子,皱折像核桃一样的黑脸上,露出了骄傲的神情,笑米米地说:“这是火晶柿子,是我们临潼的特产。熟后果皮薄如纸,很容易剥离,滑软无核,汁甜如蜜,甜而不腻,味道非常好。还可以酿酒、做醋、治肠胃病、降血压呢,并且是良好的滋补品。”

    听老农一说,梅子就更动心了,抬头看看金鹏,见金鹏正兴趣浓厚地听她与老农聊天,于是开口问道:“老伯,怎么卖呀?”

    老农用粗糙的大手,小心地拿起一枝说:“1元钱5个,每枝上3个,小姑娘,看你人这么可爱,给你便宜点,买2枝1元钱。”老农很会做生意,他应该给每个人都是这样卖的,否则他框子里就会有单独的火晶柿子,可梅子没有看到一个单独的,她并不戳穿他,要了10枝。她装袋时,金鹏付了钱。

    因为火晶柿子剥皮很方便,皮剥下后几乎一口一个,梅子和金鹏就一边走一边吃。他们从枝上小心取下一个,一手捏把儿,一手轻轻捏破薄皮儿,一撕一揭,那薄皮儿便利索完整地去掉了,现出里面鲜红的肉汁,软如蛋黄,却不流,吞到口里,无丝无核儿,还有一缕蜂蜜的香味儿,吃的人惬意无比。

    梅子拎着袋子剥起皮来速度自然赶不上金鹏,她才剥第二个,金鹏已经吃完第三个,伸手来拿另一枝了。梅子身子一转,金鹏没拿上,她眨眨眼睛得意地冲他笑。

    金鹏微微一愣,立即明白梅子是因为他吃的太快,故意逗他。他抿唇轻轻一笑,伸手又去取柿子,梅子再躲,哪里是训练有素的金鹏的对手,很快就落入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