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破美元霸权-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格党,反对独立国库,但也不支持私营银行制度。他们致力于重建安德鲁·杰克逊总统于1832年废止的国民银行。在1840年选举中赢得美国国会多数席位之后,辉格党于1841年8月13日成功地废止了《独立国库法》,尽管他们未能赢得美国总统约翰·泰勒对其国民银行提议的支持。在1844年选举之后,民主党重新掌权,并在1846年领导通过了与1840年法案近乎相同的新的《独立国库法》。这项立法实质上没有任何变动地保留下来,直到1913年美国通过了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联邦储备法案》。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美元霸权对抗主权信贷(11)
当美国内战在1861年爆发时,新上任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发现独立国库是空的,必须暂停以黄金支付,他呼吁国家特许的私营银行发放贷款,为动员和装备联邦军队所需的补给融资,却劳而无功。那时,29个州特许的1600家银行共发行7000种面貌各异投入流通的银行券。林肯立刻推动美国国会于1862年通过《法定货币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在没有任何储备或硬通货作基础时发行政府纸币,该纸币被称作绿背纸币(Greenback),与以硬通货支撑的私人银行券保持平价,同时承诺“一经要求”即根据该纸币的面值兑现其他等价券。当时设想绿背纸币将通过纳税逐渐地收回,正如1866年的《筹资法案》所详细说明的,从而使政府能够以有序的无息方式收回这些绿背纸币。
  然而,在战争的最艰难时期,当北方联盟的胜利被打上问号时,1美元绿背纸币只有39美分金币的市场价格。绿背纸币价值的下跌与北方联盟的生存前景有关,而与硬通货基础的丧失无关,其硬通货基础本来就不存在。在战争后,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案例中宣布《法定货币法案》是合乎宪法的,美国国会颁布法令,当时未收回的绿背纸币将保留作为国家通货的永久组成部分。无可置疑,这些绿背纸币帮助林肯挽救了联邦。林肯写道:“我们终于造就了它,赋予了这个共和国的人民他们曾有的最大福祉——以他们自己的纸币清偿其债务。”新自由主义货币学家从未向世界各国政府讲授那一课的重要性。
  政府征税不是为其运作融资,而是为其作为主权信贷工具的不兑现纸币提供价值。正如一些财政保守派所提议的,如果政府愿意的话,它完全可以通过公共服务使用费为其运作融资。政府从不需要向其民众借债。政府发行政府债券是为了稳定债务市场,而不是因为它需要钱。从技术上说,政府从不需要借债。它发放不兑现纸币作为纳税凭证,以之清偿一切债务。因此,当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说政府不制造货币,只有私营部门才制造时,他只是装腔作势地喊政治口号,而没有清楚地理解货币和信贷的本质特征。正如美联储理事本·伯南克(Ben S Bernanke)最近在关于通货紧缩的演讲中所警告的,不兑现纸币是只有政府才能自由地和不受限地制造的。只有主权政府才能制造作为主权信贷的不兑现纸币。
  资产与负债之间的关系体现为债权或债务,其命名取决于(偿还)义务的流动。(偿还)义务从资产方流向负债方称为债权,反之,则称为债务。债权人就是资产大于负债的人,其资产包括其有权收回的债务人负债。主权债务只是一个虚假的游戏,它使得以不兑现纸币标价的私人货币债务可以交易。
  代表人民的国家拥有一国内未让与私营部门的所有资产。不论这个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道理都是一样的。因此,国家资产是一个国家减去私营部门财富后所剩的所有财富和根据主权权利对私营部门所享有的一切其他权利。私有化通常使国有财产减少,但同时可能增加纳税收入。只要主权国家存在,其债权只是相对于国家财富才是有限的。如果主权信贷被用来增加国家财富,那么,只要国家财富的增长与主权信贷同步,主权信贷就是无限的。即使一国的一切有形资产都被让与私营部门,该国借助于其存在,也仍然能够要求享有宪政体制所规定的对部分私营部门资产的权利。这包括国家的征税权、收归国有权、充公权、征用权和垄断业批准和废除权,以及最重要的发行法定货币权。这些都是主权的内在权利。
  主权国家发行作为法定货币的纸币,也就是发行一种包括课税在内的主权权利支撑的货币工具。主权国家从不欠国内债务,除非其明确和自愿地表示如此。一国为了避免征税或提高税收而借债,这是政治权宜之计,而不是经济上的必然需要。当一国出售以其货币标价的政府债券而借债时,它是从金融系统中撤回其先前发行的主权信贷。当一国借进外国货币时,它放弃了其主权信贷特权,而使自己成为一个普通的债务人,因为任何主权国家都不能发行外国货币。 。。

第三章 美元霸权对抗主权信贷(12)
政府债券可以充当私营部门信贷的吸收器。由于美元霸权,美国的政府债券享有最高的信用等级,在国际债务市场中位于信用风险金字塔的顶端。美元霸权是一种地缘政治现象,即作为一种不兑现纸币的美元担当着国际金融建筑international finance architecture;实际上就是中文所说的国际金融体系结构,不过,作者在英语原文里更多地强调建筑物的平衡、匀称、稳定和优美,并体现于下文,为了保持上下文的一致而采用直译。——译者注的首要储备货币的角色。不过,建筑是一种道德善意义上的美学艺术,是有利于人类的,而当前的国际金融建筑在此方面具有明显的缺陷。美元霸权是应被唾弃的,这不仅因为美元窃取了其不应有的地位,而且因为它对世界共同体的影响无任何道德善行可言,它破坏了除美国之外的其他主权国家以主权信贷为国内经济发展融资的能力,并迫使这些国家以出口挣得美元储备,维持本国货币的交换价值。
  主权政府法令发行的货币是主权专有权利的产物,而债务不是。任何人只要具有一定的可接受信用等级,都可以借贷,但只有主权政府才能发行作为法定货币的纸币。每个公民均有纳税的义务。主权政府发行不兑现纸币,也就是发行其公民用于纳税的信用证书。只有在主权国家的授权和许可下,私人发行的货币才能存在,它与主权政府发行的货币的不同点在于,私人发行的货币是发行者的借条,即发行者需偿还持有人相应的等价物。
  但是,主权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纸币不是政府借条,因为该货币是由持有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潜在借条支撑的。主权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纸币是法律支持的用于结算一切公共和私人债务的法定货币。在美国境内,任何人拒绝接受美元,都是违反美国法律。债务结算的工具是信贷工具。以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纸币买空政府债券,是政府向其经济发放更多信贷的方法之一。从逻辑上看,在一个经济体中,货币供给不是政府债务,因为如果增加货币供给意味着增加国家债务的话,那么放松银根将使该经济体收缩信贷。经验事实证明了相反的情况:放松银根增加了信贷供给。因此,如果主权政府发行的货币扩大了信贷,那么就证明主权政府发行的货币就是一种信贷工具。
  (二)信贷与货币创造
  经济学者海曼·明斯基(Hyman P Minsky)正确地指出,发放信贷就是发行货币。他没有说负债就是发行货币。只有具备良好信用的实体才能发放信贷或发行货币。债务人不能发行货币,否则他们就无须借债。然而,只有债务人的存在,才能产生债权人。因此,对于发行货币而言,既需要债权人,又需要债务人。但只有债权人才能发行货币,债务人接受这样的货币,而使自己处于负债地位。
  信贷的发放制造了其对立面债务,但债务不是货币,而信贷却是。债务只是对货币的否定,是一种金融反物质。物理学者理解物质与和反物质之间的关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提出物质源于能量集中的理论,保罗·狄拉克(Paul Dirac)提出能量产生物质的同时也产生反物质的思想。物质与反物质的碰撞产生湮灭,使物质和反物质恢复为纯粹的能量。信贷和债务也是如此,它们是密切相连但又是对立的。它们是由金融能量以不同形式产生出来的物质(信贷)和反物质(债务)。信贷和债务的碰撞也将产生湮灭,使它们结合的结果恢复为不能为人类福利所用的纯粹的金融能量。债务清偿了,金融主动也就终止了。
  国家的差别在于其征税权,征税权使国家无须以其他任何有价资产支持不兑现纸币的发行。国家是作为主权信贷者发行不兑现纸币的。那些持有不兑现纸币未将之交换为等价物的人是负债于国家;因为税收往往并非只建立在收入基础上,纳税人是国家的债务人是因其公民身份所致,即便没有收入的人也一样。国家以不兑现纸币的形式提供转移支付后,就减轻了转移支付接受人的税赋债务,或是把其他人的免税权转移给了转移支付接受人,使其因持有不兑现纸币成为该经济体的债权人。这样,不兑现纸币持有人就有资格从该经济体中认领商品和服务。对于政府办公楼等不销售的物品,至少从理论上说,货币毫无用处。以不兑现纸币认领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就是众所周知的购买待售商品。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三章 美元霸权对抗主权信贷(13)
以不兑现纸币买牛和以私人借据买牛是不同的。以不兑现纸币完成的交易是彻底的。交易成功后,双方都没有任何其他义务。而以借据进行交易的话,买方要么最终以货币取消借据(债务),要么归还牛。考察主权政府发行的不兑现纸币的正确方法是,它不是主权债务,而是取消纳税义务的主权信贷产品。当政府以不兑现纸币(主权信贷)买回主权债券(债务)时,它不是像庞氏骗局那样为还老债借新债。
  货币债务可用货币偿还。主权政府发行不兑现纸币后,并未成为债务人。不兑现纸币持有者是主权信贷持有者,而不是如许多货币经济学者所错误认为的国家债权人。不兑现纸币只授权其持有人从政府那里换来相同数额的货币。美元作为美联储票据,只授权其持有人在联邦储备银行兑换成另一种面额的纸币。不兑现纸币持有人是作为国家代理人行为的,其享有该工具背后的国家的信用和完全信任,还可以之纳税。不兑现纸币就像通行证,授权其持有人得到发放主权信贷的国家的保护。它是国家主权内在具有的金融权力的凭证。
  美国的不兑现纸币是由美联储,而不是普通银行发行的。在美元上面,也不出现“银行”一词。偿还期为零的货币(ZMM)从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时的5500亿美元上升到2005年5月30日的663万亿美元,不过,它们不是联邦政府的债务,而是联邦政府为其经济发放的信贷,该信贷既可接受为纳税支付手段,又可作为一切公共和私人债务得以清偿的法定货币。主权信贷赋予美国经济以内在的实力。人们可以自由地确定美元价值或购买力的市场价格,但在美国境内,拒绝接受以美元结算债务是违法的。如果用不兑现纸币购买国家债券(债务),那么货币只不过是主权信贷工具。如果不兑现纸币是主权债务,那就无须出售政府债券换来不兑现纸币。一国政府出售政府债券换来其发行的不兑现纸币,其实就是从该国经济中撤离政府信贷。如果政府消费了这笔钱,那么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但如果政府的支出少于税收,而带来财政盈余,那么货币供给收缩,而经济增长放慢。这就是比尔·克林顿政府财政盈余的效应,它导致了2000年的经济衰退。失控的财政赤字是通货膨胀,而财政盈余将导致衰退。眼睛盯着财政盈余的保守派根本不懂货币经济学。
  欧洲美元是指美国境外的不兑换美元,不需要向美国缴税的人接受欧洲美元是因为美元霸权的存在,而不是因为它们是美国政府的借条。每个人都接受美元,是因为它可以购买石油等所有关键商品。当美联储向美国银行系统注入资金时,它不是发行主权债务,而是扩大主权信贷,也就是美国政府将征收更多的税。但如果政府信贷的扩大促进了经济发展,那么税收的增加并不用改变税率。美元霸权使美元,也只有美元免于国家货币理论的外汇影响。美国财政部发行国库券,也就是发行主权债务。从而,在美元霸权下,美国是根据国家货币理论原则既可以发行政府信贷,又能从中受益的唯一国家。
  货币和公债是相互此消彼长的工具。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可以不兑换的美元买卖政府有价证券,制定美联储基金利率目标,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美联储基金利率是美国银行相互之间隔夜拆借的利率。同样,它也是一种市场利率,可以通过汇率影响全球所有货币的市场利率。政府公债持有者可以根据票面价值随时兑换美元,但美元持有者只能在美联储兑换其他数额的美元。美元持有者既可在财政部购买新的政府公债,又可在债券市场购买发行的政府公债,而不是在美联储。美联储不发行债务,只发行不兑现纸币形式的贷款。公开市场委员会是代表财政部买卖政府有价证券的。美联储增加货币供应量,并不是增加国家债务,而是增加了经济中的主权信贷。这就是放松银根为什么不是赤字财政的原因。
  七、货币与通货膨胀
  据说,战争的婚生子是革命,战争的私生子是通胀。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不例外。为了给参战融资,美国的国债增加了27倍,从10亿美元提高到270亿美元。战争不仅没有使美国破产,还大力推动美国进入世界主要经济和金融强国的行列。国债结果成了一种祝福,因为政府有价证券作为动荡的信贷市场的稳定器,是不可缺少的。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美元霸权对抗主权信贷(14)
通货膨胀完全是另一码事。一直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的物价每年上涨15%,但经济还是突飞猛进。作为回应,美联储提高了贴现率,从4%提高到7%,并保持了18个月之久,以力求控制通货膨胀。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和其他存储机构从当地联邦储备银行的借贷机构(贴现窗口)贷款所支付的利息。结果是1921年有506家银行倒闭。通货紧缩如同一场剧烈的风暴突袭美国经济,商品价格从1920年的顶峰下降了50%,将农民大规模地推入破产。商务活动下跌了1/3;制造业产量下降了42%;失业率增加5倍,达到119%,失业数新增400万人。美国经济急刹车似地停滞不前。在美联储看来,物价下跌是目标,而不是问题;失业对于恢复美国工业的健康生产、摆脱工资推动的通胀是必要的。中央银行家解释说,良药总是苦口的。
  在这一点上,技术程序不经意地赋予纽约联储银行对华盛顿美联储的巨大影响力,前者同国际银行的利益密切相连,而后者的构成代表着更为平衡的国家利益。最初,美联储没有应用买卖政府有价证券的公开市场操作来制定利率政策,以之作为一种管理货币供给的方式。美联储不能简单地印发钞票,购买政府债券,加大货币供给,因为美元建立在黄金基础上,美国政府持有的黄金数量相对固定。银行系统的货币是完全通过当地联邦储备银行的贴现窗口发放注入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不买卖政府公债,而是接受贸易“实物票据”,当这些票据被清偿时,也就取消了银行系统的货币,从而货币供给能够根据维持金本位的“实物票据”论自我调节。地区联储银行购买政府债券不是为了调节货币供给,而是为了提高其各自的营业利润,它们才将闲置资金投放于有息且高度安全的政府债券,当今的机构资金管理者还是沿用这一方法。
  那时,银行业经济学家不理解,当地区联储银行独立购买政府债券时,其总体效应将导致宏观经济学意义上的向银行系统注入“高能”货币,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部分储备原则(partial reserve principle),通过循环贷款成倍地发放更多资金。政府出售债券时将发生相反的情况。美联储进行公开市场交易时,金融市场上的利率将相应地上涨或下跌。当地区联储银行行动不一致时,信贷市场就会紊乱或崩溃,因为在公开市场交易中,某家地区联储银行卖出政府债券的同时,另一家地区联储银行可能在买进。
  纽约联储银行第一任董事长本杰明·斯特郎(Benjamin Strong)看到了问题所在,并说服其他11家地区联储银行,允许纽约联储银行以协调的方式处理它们的所有交易。地区联储银行组建了由纽约联储银行管理的公开市场投资委员会,其目的是追求整个银行系统的利润最大化。该委员会受到纽约联储银行的支配,后者与大资本中央银行的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进而与国际金融市场密切相连。美联储批准了上述安排,却没有充分理解其含义:美联储已落入纽约国际银行家的过度影响之下。对美国来说,这就是金融全球化的开端。1929年,美联储扮演的角色暴露了其致命的缺陷,它引起了股市崩溃却无力应对。
  美联储降低贴现率最终消除了1920~1921年的美国经济衰退,美国经济随后进入繁荣的20年代。繁荣的20年代如同20世纪90年代的新经济泡沫,过去之后,将美国经济的部分产业及其从业人员留在贫困状态。由于产品价格上不去,农民依然是牺牲品;只有工作很长时间的工厂工人,才能共享20年代的繁荣,并从银行的放松银根中大举债务。由于繁荣时期的高失业率,美国工会失去了30%的会员。20年代的繁荣完全是由股市投机繁荣的财富效应推动的,到20年代末面临的是1929年股市崩溃,美国和全世界就此陷入大萧条。历史数据显示,美国经济1927年已经过热时,纽约联储银行董事长斯特朗依靠地区联储银行降低贴现率,美联储丧失了最后一个阻止1929年股市崩溃的机会。一些历史学家称,斯特朗这么做是为了实现其国际主义构想,甚至甘冒牺牲国家利益的风险。这是美国国会至今仍争论不休的一大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