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专家解析】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美国心理学家戴尔说:“孩子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试验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了,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立及信心。”这些都是符合教育规律的至理名言。
缺少动手能力的孩子,过分依赖父母,没有独立的精神,当他离开父母后,就会感到手足无措,缺乏主见,不会积极行动,不敢负责任,性格懦弱,这会变成孩子将来事业成功的一大障碍,对生活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和动手能力,防止孩子产生依赖的心理与习惯。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其实是喜欢自己做事情的。他们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等。父母应该顺应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大胆去做感兴趣的事情。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意志力和责任感,增加他们的基本生活常识和劳动能力,使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负责,真正地长大成人。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4)
别管孩子,培养孩子克服困难,迎接人生各种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实际能力。别管他,给他提供锻炼的机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种“别管”的做法,能让孩子变得独立、自主、自强,让孩子完成他力所能及的事,并从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心。当然这种“别管”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建立在了解孩子的能力范围,尊重他的情感的基础上。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创造自己动手实践的条件,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己动手去解决,同时,父母要有耐心,对孩子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态度,循序渐进地增强孩子的信心,逐渐提高孩子动手的能力。
【建议父母的妙招】
包办代替是害孩子不是爱孩子。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怎么会获得相应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生活锻炼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是父母最好的家教方式。
支招一:让孩子学会自理生活
方法示例
胡彦斌是个自理能力很强的孩子,在家里从来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校也是劳动小标兵。胡彦斌之所以这样,得益于妈妈对她的培养。
在胡彦斌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开始创造机会让胡彦斌自己动手做事。在妈妈的培养下,胡彦斌很早就具有了独立的劳动意识并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
操作提示
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高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孩子能自己动手做一些日常小事的时候,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如穿衣、整理玩具、打扫房间、做饭等。不要怕孩子弄不好,也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代劳。孩子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锻炼,才能发展成一个健全、独立的人。
支招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方法示例
今天学校大扫除,周杰峰的任务是擦窗户。老师过来检查:“周杰峰,你的劳动任务完成了吗?”“完成了,老师。”他回答得很爽快。可当老师走到窗户前时,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只见窗户上条条污痕犹在。老师问:“你知道怎样将窗户擦干净吗?”“知道。先用湿抹布擦一下玻璃,再将抹布洗干净,把边框和槽内擦干净,然后用纸把玻璃正反两面擦一遍。”
他把老师说的步骤一口气背出来。“那你看看窗户,干净吗?”老师说。周杰峰红着脸低声说:“不干净。”他迅速拿来抹布重新擦了起来。可是,几分钟后呈现的还是带有污渍的窗户,老师只好拿着抹布亲自给他作示范,最后总算完成了任务。
事后,老师从周杰峰父母那儿了解到,周杰峰在家是个真正的“小皇帝”,所有的家务活父母全包了。他的鞋子都是没有鞋带的,因为他不会系鞋带。周杰峰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这让老师感到愕然,也很担忧。
操作提示
许多父母尽可能地满足自己的孩子,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真正需求。孩子从好奇到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父母给予的一切,博爱、尊重、义务悄悄地从孩子的心灵中淡化,责任心也慢慢地流失。父母应帮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帮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不替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在亲自实践中,培养应有的责任感。
支招三:打消孩子的依赖心理
方法示例
童海燕是一个美丽且聪明的小女孩,什么都好,就是对父母的依赖心理很强,几乎什么都需要父母帮她做,连每天起床都需要妈妈催促很多次才动身。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5)
有一次,童海燕的妈妈听说邻居家的孩子上学起床从来都不需要大人叫,而且一次都没迟到过。回家后,妈妈当着童海燕的面夸奖邻居家的孩子,童海燕听后不服气地说:“我也能做到。”晚上睡觉前,童海燕把闹钟调好,第二天一早,童海燕听见闹钟响后很快就起床了。
操作提示
依赖的心理,使孩子缺少做事的主动性。而孩子既有依赖父母的心理,也有争强好胜不服输的天性,父母摸清了孩子的心理,有意在孩子面前夸奖别人,激起孩子不服输的心理,孩子就会变得主动起来,使父母成功达到消除孩子依赖心理的目的。
建议三:跌倒了,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经过挫折锤炼而成长起来的孩子才更具社会竞争力。挫折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子现场】
罗瑞瑞是家里的独生女,平时,父母无微不至地关心她,爷爷奶奶更是视她为掌上明珠。只要是罗瑞瑞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尽量地满足。罗瑞瑞也很争气,整个小学阶段,基本上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三名,亲戚朋友无不夸罗瑞瑞是个好孩子。小学毕业后,她顺利考入了一所理想的重点中学。
可是入学以后,罗瑞瑞却觉得越来越失落:自己原来的优越感一下子全没了。身边的同学都是那样优秀,课堂上,罗瑞瑞回答不出来的问题,总有那么多的同学似乎不假思索就能说出答案;老师的目光在罗瑞瑞身上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开学不到一个月要确定班干部,结果名单里也没有了罗瑞瑞;语文课上,好不容易争取到了回答问题的机会,竟然答错了……这一切都让罗瑞瑞不断地怀疑自己,责备自己,她甚至感到自己再没有脸面回去见父母了。
【专家解析】
一个人不仅要有天资、勤勉、进取之心,还要有一种经受得住挫折和磨难的韧性,这样才会使人生臻于完善,走向理想的归宿。
实践告诉我们,要教育好下一代,除了要教孩子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帮孩子塑造良好的思想素质,教孩子学会面对困难,面对挫折。这是一堂重要的人生之课,只有学好这一课,才能具备成功者的素质,才能具有生活勇士的坚强毅力,从而成为一名生活的强者。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以增强孩子适应能力和坚强意志为指导,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创设或利用日常生活情境,通过自然方法妨碍或干扰孩子某些目标的实现,从而对他们进行经受挫折、摆脱依赖、增强对困难的承受力的教育。挫折教育也就是要教孩子懂得什么是生活,怎样生活。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论希望孩子将来干什么,都要培养孩子从小学会面对困难、面对挫折,不能一味地将他们视为掌上明珠,不让他们受一点委屈,以为多给孩子方便,少让孩子遭受挫折就是爱孩子,实际上是过早地剥夺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创造力培养的机会,只能让他们长大后陷于平庸和无能。
人只有经历过挫折,从小培养顽强的意志力、忍耐力,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才会获得成功,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给孩子一点挫折,对孩子的一生是大有益处的。放开手让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各个方面,并适当地给以小小的“刁难”,让其自己解决,孩子几经如此“折磨”,将来就不会像温室里的豆芽那样,一碰就断。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6)
古今中外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挫折教育可以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磨炼意志、形成自我激励机制,有着其他教育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和价值,这正是孩子成长所必不可少的“壮骨剂”。
父母要想让孩子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立足,必须对孩子从小进行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教会他们敢于面对挫折,不怕失败,跌倒了自己爬起来,勇于接受艰难困苦的磨炼。这样才能避免上例中的罗瑞瑞问题的再次发生,这也是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建议父母的妙招】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充满智慧的警句,生动地说明了磨难与挫折对一个人成才的重大作用。父母培养孩子从小学会应对挫折,会使孩子终身受益。
支招一:对孩子进行挫折意识教育
方法示例
乔树军对干家务活情有独钟,每到星期天,他总是抢着替妈妈干活。但是,因为以前没有干过,他干的活总是“质量”不高——拖地把地板拖得像“猫脸”、做饭烧煳了粥、洗碗洗得一片狼藉。妈妈却很赞赏乔树军热爱劳动的精神,对他也没有过多责备而是热情鼓励。这天,乔树军又向妈妈宣布:“以后,我自己的衣服自己洗。”
可是,乔树军洗衣服总是洗不干净。洗了几次,乔树军有些灰心,他沮丧地问:“妈妈,我是不是很笨啊,怎么总洗不干净?”妈妈笑着鼓励他:“你不是笨,而是太急躁,又没有经验。你要有点耐心,掌握一些技巧,就能洗好了。”在妈妈的不断鼓励和手把手示范下,乔树军又增强了信心。过了一段时间,他就把家务活干得像模像样了。
操作提示
父母要首先排除“怕”的干扰,敢于放手,不怕孩子碰壁、撞钉子。让顺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看到,出现挫折是一种必然,一定要勇敢地面对它。成功的人大多是不怕挫折、有能力经受挫折的人。父母要让孩子明白,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它是人生最亲密的朋友,关键是如何面对它。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挫折,教育孩子面对挫折不害怕、不退缩,敢于迎着困难上,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
支招二: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
方法示例
曾炜的父亲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因此他对曾炜要求很高。尽管曾炜只有五岁,但是父亲经常对他提出要求。每次父亲对他讲有什么事情做得不对,或应该做得更好时,他总是低头站在那里,眼睛盯着自己的双脚,沮丧极了,看起来像是世界上最失败的孩子。每当这个时候,父亲总会鼓励他说:“孩子,我知道你并不笨,也不傻,爸爸和妈妈都很喜欢你,你是个好孩子。但是,你面对挫折应该勇敢起来。只要你敢于面对它们,你就能战胜它们。”
曾炜怯生生地问父亲:“我真的能战胜那些困难吗?”“是的。爸爸相信你一定能行的!”在父亲的不断鼓励下,曾炜的自信心慢慢地树立起来了,变得不怕困难了。
操作提示
增加孩子应对挫折的经验,提高他们战胜挫折的能力。能力不是通过说教得到的,而是磨炼出来的。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有意识地给孩子设计一些困难,给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培养他们良好的耐挫力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还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创造一些高于孩子承受力的难题或情境,暴露他们的弱点,发现问题,激发动力,即让孩子多吃苦,多储备能量,在吃苦中获得经验,在储备能量中增长能力。 。 想看书来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7)
支招三:有意制造挫折情境磨炼孩子
方法示例
有一位爸爸为了锻炼他四岁儿子的勇敢精神和自理能力,把孩子悄悄地“丢”在闹市中,看孩子能否自己找回家。为了防止意外,他在一旁悄悄地跟着孩子,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以前他不止一次地教育孩子不可轻信陌生人,因此,不论谁去抱孩子,孩子都不肯。
经过一番周折,孩子找到了交通警察,并被爸爸“认领”了回去。这位爸爸又这样做了两三次,每次孩子都安全回到了家,爸爸设置的挫折情境使孩子变得更加勇敢和机灵。
操作提示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挫折可分为若干层次,从低层次挫折向高层次挫折的发展,是良好的社会状况、良好的个性成熟的迹象。挫折在形成自我激励、自我强化和坚强意志等心理素质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适度、适量的挫折,能为孩子创设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克服困难的情境机会。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创造一些适度的挫折情境,使孩子提高抗挫折的能力。教育孩子正确应对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孩子处理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支招四:提升孩子解决难题的能力
方法示例
有一天,爸爸下班晚了一点,回到家门,看到儿子王志磊正在用钥匙费劲地开门。只见这把锁好像和儿子有仇似的,不管怎么转,就是纹丝不动,王志磊累得浑身是汗。看到爸爸,他就像看到救星一样,把钥匙一下塞过来说:“爸,我开不了这把锁,你开吧!”说完以后,他就像解放了似的躲到了旁边,只等着进屋了。
爸爸并没有去开锁,而是把钥匙还给了儿子,说:“这点小事对我们家的男子汉算什么,你不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用铅笔末儿开锁吗?”儿子低头想了想,马上从书包里拿出铅笔、小刀,用小刀把铅笔削了削,然后把铅笔末儿小心地放到了锁孔里,再用钥匙开。哇,门一下就开了,王志磊露出了胜利的笑容。爸爸对他说:“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实在没有办法了,再请人帮忙。”
操作提示
挫折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也是一种人生的财富。父母应引导和培养孩子在不同情境下战胜挫折的应变能力,激发孩子的知识积累和大脑潜能,激发他们探究未知事物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中获得可贵的人生智慧和坚忍的意志品质。
建议四:帮孩子树立宏伟的人生追求
宏伟的人生追求可以使人战胜惰性,唤醒自身的潜力,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父母只有帮孩子从小树立起宏伟的人生追求,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孩子才会充满崇高的热情,克服许多困难和挫折,最终梦想成真,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教子现场】
姚非正在与伙伴们跳绳,妈妈叫姚非去写作业,姚非装作没有听见,依然在起劲地玩。妈妈生气了,走到姚非的面前,揪着她的耳朵说:“你再不去写作业,我就拧死你!”姚非疼得龇牙咧嘴,她一边去掰妈妈的手,一边嚷道:“我就是不想学习,不愿意学习。你再逼我,我就不去上学了。”
女儿的这句话把妈妈吓住了。她原本希望女儿能用心学习,将来考上大学,获得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女儿就是贪玩,成绩差得一塌糊涂,动不动还用不去上学作为要挟。如今,姚非的妈妈不知对女儿如何是好。
第3章 人生路,自己走(8)
【专家解析】
如果一艘船不知道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如果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目标,那么任何路都是曲折之途。世界上最快乐的事,是为人生追求而奋斗。当孩子在奋斗过程中感到迷惘时,当孩子在前进路途中感到困惑时,父母有责任为他们点起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进的方向,而这盏明灯,就是宏伟的人生追求。
如果生活没有了目标,过一天算一天,人生便没有什么价值,更不会取得任何成就。孩子如果没有树立宏伟的人生追求,就会像上例中的姚非一样,不愿意与枯燥的书本为伴。
孩子因为小,并不知道学习对自己将来有什么影响,也不明白学习书本知识有什么作用,所以他只愿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比如玩耍等。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因为父母没有尽到帮孩子树立宏伟的人生追求的责任。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生命要存活,只要一碗饭,一杯水就足够;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远大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所以宏伟的人生追求是人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若丧失了它,人就没有了灵魂,如同行尸走肉。
有人追求吃喝玩乐,纸醉金迷的生活,说明他内心空虚,终将一生碌碌无为;有人目标远大,所以生命里时刻充满着希望,无论多么艰难,也要尽最大努力实现生命的价值,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父母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宏伟的人生追求,这样孩子才会从小学会控制住贪玩的心,主动学习,长大后不畏困难,勇往直前,而不会像姚非那样,动不动就拿不去上学作为要挟。这是父母的失职,不是孩子的错误。
【建议父母的妙招】
人只有胸怀宏伟的人生追求,树立具有挑战性的远大目标,才会击退一切诱惑,坚忍不拔,迎难而上,创造辉煌人生。但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树立宏伟的人生追求呢?
支招一:用名人故事激励孩子树立理想
方法示例
付海亮今年八岁,上小学三年级,是一个主动学习,成绩优秀的好孩子。很多父母都羡慕付海亮的父母,说他们生了个懂事的儿子。但付海亮的父母知道,这是他们用名人的故事激发孩子,鼓励他从小树立远大理想的结果。
在付海亮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给他讲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追求,讲周总理在伟大目标引导下所取得的成就。还讲比尔?盖茨上学时的理想,以及现在所取得的成绩等名人故事。付海亮那时虽然不太明白,但知道了人应该有理想,有追求。上学后,名人的故事更激励他每天好好学习,不知不觉中付海亮就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操作提示
父母希望孩子不再贪玩,主动学习,就要给孩子多讲人生的追求和意义,用名人榜样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树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