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凭此术内结而成的金丹,品质自然也要远远胜于普通金丹修士的内丹。
元桑子经过悉心的研究,终于弄清了这门失传已久的道诀的奥秘。这道诀神奇至此,就连元桑子也禁不住的欣喜若狂。只是可惜那时的他早已突破了金丹期,这道术便变成了鸡肋一样的东西。
元桑子虽然为此而深深遗憾,但又无可奈何。直到他遇上了杜秋陵,这才忽然想起了这部几乎要被他遗忘了的道诀。
将这道诀传给杜秋陵,一来可以帮他尽快提高实力去应付那道术大会,二来也可制造出杜秋陵境界跌落的假象,教那些家伙无法再来找杜秋陵的麻烦。
于是,杜秋陵便利用这短短的数月时间,完成了四次“突破”凝脉期的循环。如今他的修为虽然看上去只处在凝脉初期,但体内的灵脉却几乎能够与一些中品的先天灵脉相提并论了。
至于被多次压缩、凝炼过的灵气,虽然看上去要比一般凝脉期修士的灵气要单薄及微弱许多,但双方若是在战场上狭路相逢,被那七炼银箓道诀隐藏了实力的杜秋陵,自然是不惧任何凝脉期对手的。
元桑子又说道:“这道诀要历经七炼七劫才能成功,从今往后,你可还要好好修炼才是。”
杜秋陵恭敬地点头应是。
元桑子抬头望了一眼那灿烂星空,遂指着其中一处星宿说道:“去,演一遍老夫授予你的罡步来看一看。”
杜秋陵并不言语,腾身行空,身子便落在了巨大而皎洁的圆月中。
口中念念有词之后,一道灵气便从上而下,凝注在他的双足之上。远望去,只见他双足处毫光淡然,影像模糊,空间似是微微扭曲起来一样。
杜秋陵随即以手掐诀,指向东方的一片星辰,目光中生出了一股玄幽之采。
他的指诀指向的方向,正是东方青龙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星宿。与此同时,那淡白色的灵光飞快地流动起来,令他的整个身子都陷入了一片模糊之中。
呼
空中传来一声奇异的啸声,那模糊的身影陡然消失不见,原地之处只剩下了一个淡淡的脚印。
那虚幻的脚印还未消失,二十余丈之外的虚空之处,又出现了一个模糊不已的残影。那残影一闪而逝,呼的一声啸响,又是消失在了空中,只在那里留下了一个淡淡的足印。
此后,空中啸声连连,虚幻的残影及足印连番生灭,方位的变化玄妙无比,速度更是惊人。若是留心一看,便会发现:这些残影与足印所对应的方位,正是空中的青龙七宿的方位
而凌虚踏着星步的那人速度越来越快,空中渐渐地形成了一条逼真的青龙幻象,张牙舞爪,腾跃空中,威势逼人
元桑子迎着月光微微眯起了眼睛,目中露出了一分不易察觉的笑意。
好一个小子,不过数月功夫,竟然便能将老夫传给他的“青龙七宿罡步”练到这份境界,实在是不枉老夫的一番苦心栽培
一刻钟之后,空中踏着星斗罡步连续变幻身形的杜秋陵终于放慢了速度,慢慢现出了真身。但此时的他已是浑身大汗,气喘吁吁,丹田之中也隐然有种发虚的感觉。
元桑子传给他的这套青龙七宿罡步固然精妙无比,但对灵气的损耗也是极为巨大。不过几柱香的功夫,体内的灵气便消耗了近一半,看来元武宗内门秘传的这等秘笈,果然不是人人都能修炼的啊。
但当杜秋陵回想起适才在空中踏罡步斗时的情形时,心中却又禁不住的一阵激动。这步法若是运用于实战之中,无论是暗合青龙七宿玄秘变化的移形换位,还是那胜于闪电的速度,都必定会令对手防不胜防。
万一遇上实力比自己强大得多的修士,就凭着这精妙绝伦的罡步,怕是也能周旋一二。
唯一的遗憾,只是自己的灵气修为还是太低,不足以长时间支持他使出这套罡步。倘若临阵对敌,怕是还要将这套步法与魂烟魅影术结合在一起使用才行。
鬼剑仙缘第一百三十四章、七炼银箓道诀(第二卷、元武)
………【第一百三十五章、元武宗来客】………
元桑子一手抛出一样物品,说道:“小子,先歇息一下吧请记住我们的网址)(疯狂”
杜秋陵伸手一接,原来是一个小葫芦。拔开塞子,一股酒香四溢。仰头畅饮一口,那感觉真是酣畅淋漓,痛快无比。
一老一少,便坐在同一块大石上,迎着习习夜风,仰望着空中那一轮圆月。
沉默良久之后,杜秋陵才开口道:“老前辈,元极仙山……究竟是怎样的?”他扭过头来望着元桑子,一双清亮的瞳子中露出了孩子般的好奇和神往。“您能不能和我说说元武宗的事?”
元桑子的身子微微一颤。他不动声色地喝了一口酒,将刚才的失常轻轻掩饰过去。
“元武宗……是天下第一道宗,亦是天下修道之士心驰神往之地。一个未曾到过元武宗的修士,绝不敢说他已真正踏入了追求大道的行列,更绝不敢说,他见识过了修真界之中最天纵绝艳的大修士,以及最浩瀚博大、神奇玄秘的道门法术”
元桑子的声音有些低沉沙哑,但其中却隐然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激动。
“老夫甚至可以断言,任何一个修真之士,若是不能进入道宗七大派的内门修习,则必定无法领略到大道那渊深玄秘的真谛对于任何一个有志求道的人来说,若果不能跻身于七大派内门的行列,都必将遗恨终生元武宗身为道门第一宗,其万古渊源何其绵长,其仙真之客何其众多,其三千道法何其玄妙,其修真之术何其精深”
元桑子以无比敬仰而虔诚的语气,向杜秋陵描绘了神奇瑰丽的元极仙山之景,向他介绍了元武宗开宗以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并说起了那些如同星辰一般闪耀的大修士的传奇故事。不知不觉,东方红日初升,天已大亮。点而杜秋陵依旧听得如痴如醉,神往不已。
这种感觉,何等的熟悉
他刚刚拜长明老人为师时,长明老人曾向他讲起那纵横修真界三百年的鬼谷子的故事,也是如此的梦幻离奇,荡气回肠,令人百感交集,浮想联翩。
不知不觉,手中的琼液已经被一口一口地喝干,心中的豪气便随红日缓缓升起,体内的热血也一点点地沸腾起来。
元桑子的面色也变得微红,目中多了几分醉意。醉能掩饰失意,也能消千愁,但为何心中创痛的往事,却如洗去了尘埃的图画一般愈发的清晰起来?
胸中一股豪气直冲日月的杜秋陵没有注意到元桑子面上那复杂的神色,只是欣欣然地对着元桑子说道:“副门主,凭我的实力,能不能进入内门修炼呢?”
元桑子收回心神,转头望了杜秋陵一眼。此时的杜秋陵满目的渴望,就如一个刚刚认识到世界的浩瀚和神奇的孩童。那被世故与残酷世界所深深掩藏的少年稚气,如今却忽然从他的天性中苏醒过来一般。
不知道为什么,元桑子忽然轻轻地笑了一笑,说道:“只要你将老夫教你的两门法术修炼到家,自然可以进入内门。”
“真的?”杜秋陵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一想到一个能够触及大道真谛的修真天地,一个神奇瑰丽的仙幻世界也有可能会对自己敞开大门,杜秋陵便激动得几乎要颤抖
元武宗内门,在传说中是一个比登天还要困难的处所,杜秋陵虽然偶尔也想过要进入内门,但那也仅是出现在梦中的幻象而已。近三百年来,能够从外门成功晋身内门的弟子,一只手也能数的过来。杜秋陵自认为自己绝非天赋惊人之辈,因此也一直不敢奢望自己能够加入内门。
但如今一听这梦想竟然有可能成真,他又怎能不兴奋莫名?
他一把跳起来,精神抖擞地大叫道:“练功练功,本少爷现在就去练功”
元桑子有些无语地看着这年轻人,却并没有伸手去阻拦他。杜秋陵坐回大石之上,摆出修炼手势,便开始修炼起那七炼银箓道诀来。
元桑子双眼一直望着他的背影,下意识地举起葫芦一倒,然后这才发现酒葫芦里已经空了。
他自嘲般地笑了笑,身子往后一倒,便以双手枕着后脑,半闭着眼来看着那打坐修炼的少年人。看他那津津有味的神色,竟似是在欣赏着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般。
红亮的阳光之下,杜秋陵的身影与几缕烟霞融为一体,飘然若仙。高远而浩荡的苍穹在他的身后一直铺展开去,直通至玄无穷。但相形之下,他的身影却丝毫也不显得渺小,反而有种泼墨山水之中最鲜明的一点飞鸟的意境。
数月的时间很快便过去了。元天真门的道术大会,将于七日之后在元真道宫之中举行。出关之后的杜秋陵,与元桑子一起踏上了归途。
如今的杜秋陵,看上去只得凝脉初期的修为。但他双目神光内敛,眉目之间更增几分铜铁般的坚毅果敢之色,总令人隐隐然觉得他似是多了一些与往日不同的地方。
他回到元天真门的消息,又在门中引起了一阵不大不小的骚动。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一直处于凝脉中期巅峰状态的刑无墨,此前已成功突破至凝脉后期。而三元真铁门的另一个门主慕容小凝,实力据说也有了极大增进。
据说连慕容小凝的师父沐翎仙姑也曾断言,若是灵真道年轻弟子中的第一人董秀与慕容小凝同场竞技的话,其结果还真的很难预料。
如今三元真铁门的最后一位门主杜秋陵也终于回山,已隐然与“四大弟子”形成鼎足之势的三元真铁门的三位门主,如今又终于重聚了。
一些敏感的人已经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气息。
正所谓一山不能容二虎,同是风头正劲的年轻弟子,原“四大弟子”与当前的“三大门主”之间,必定会有一场激烈而残酷的对碰
胜者,立刻便会成为元天真门年轻一辈的领军人物;败者,将会被无情地践踏到地上,而后失去一切荣誉、权威及尊严。
这次几乎是命中注定而又无可避免的对碰,怕是将会令即将召开的道术大会变得更加的残酷而精彩。元天真门之内的长老们都在暗中做着准备,而各道弟子则抱着看热闹的心态,迫不及待地等待着道术大会的到来。
随着杜秋陵返回师门的消息传开的,还有另一条消息:杜秋陵的修为在跌落后虽然又有所恢复,但如今也不过是处在凝脉初期的境界而已。
这消息一传出去,许多人的心便安定了下来。一些从前仰视着杜秋陵的同门师兄,如今忽然又有了俯瞰他的机会。而另一些心思叵测器量狭隘的人,更是已经把杜秋陵境界倒退的事情当成笑话一样来宣扬了。
刑无墨与慕容小凝见杜秋陵回山,无不欣喜莫名,当夜便赶到了铁心洞,与杜秋陵及铁长老一起彻夜狂欢,大醉了一番。
第二日清晨,元真道宫之中忽然响起了一阵阵洪亮而悠扬的金钟之声,这声音初时虽然十分清亮,但后来却愈发的沉雄震撼,带着几分紧急的意味。
正在做早课的各道修士纷纷放下手上的事情,御器飞向了元真道宫。另一些尚未来得及早起的修士,则一边飞行一边整理衣冠,看上去十分的狼狈。
便是各道之中的主事长老及长老,也是不敢怠慢,纷纷带领一干得意弟子急匆匆地赶向了元真道宫。
来到元真道宫之前的修士,首先看到了“迎仙台”上的数只雄武大鸟。这些大鸟头部如鹰如凰,一双圆眸之中不时旋出一环黄色厉芒,身上的羽毛黄中带黑,纹理十分奇异,仿若燃烧着的黄色火焰中隐藏着的黑色符箓。
只是一些修士在暗暗发出灵识去窥探时,却忽然从这怪鸟身上的黑色纹理之中发现了一种深玄的雷灵气。莫非,这几头妖兽竟然都是雷系的灵禽?
那数只怪鸟筋骨如铁,灵气妙然,神色中却分明带上了几分高傲,似是从天上降临人间的仙禽一般,周围的一切俗物,都无法入这些灵禽的法眼。
“雷鸷?是内门之中的神异飞行灵禽?”
“这么说来,内门之中前来督战指导及主持、观礼的前辈都已到位了?”
降落在雄伟灵真的元真道宫之前的修士们,无不心怀敬畏地望着这几头神秀异常的仙禽,低声议论起来。
便是平时在门内享有尊崇地位的长老们,在经过迎仙台时,也都不由得换了一副恭顺的模样。几个白发苍苍的长老抬头望着这几头雄武高大的雷鸷灵禽,目光中带着几分感慨,也带着几分羡慕。
元真道宫的大殿之中,几个身穿淡黄色剑袍的修士正坐在客座上,但身为元天真门门主的元化真人及元桑子竟也弃了主位,与那几个身穿淡黄色剑袍的修士一起坐在了客座上。
对着面前的几个元武宗内门修士,元化真人隐然有种坐于泰山之下的感觉,神色愈发的恭敬了,而元桑子则一脸冷意,目中还隐然带着几分难以察觉的傲然之色。
坐在对面的客座中间的是一个峨髻道人,面相方正沉稳,身材高大挺拔,身上那淡黄色剑袍在明珠之光下映出丝丝的太极松鹤暗纹,头上穿着一根银纹道簪。那道簪不知是什么灵金铸成,一头雕着一个玄化的古篆,上面栖着一条小小的银蛟,吞云吐雾,形貌十分威武
鬼剑仙缘第一百三十五章、元武宗来客(第二卷、元武)
………【第一百三十六章、姐妹花】………
元武宗身为天下第一道宗,宗门内有四大灵禽威震天下,分别是雷鸷、雷蛟、雷凰及紫煌雷龙,品级从低到高依次排列。其中雷鸷最低,紫煌雷龙最高。能够驾驭雷鸷的修士,少说也是年轻一辈中的高级修士,或是长老级别的人物。雷鸷之下,还有数量更为巨大,但灵力大大不如雷鸷的雷鸟,供内门的弟驱御。
可以说,所拥有的灵兽的级别,便直接体现了元武宗修士在宗门内的实力与地位。
因此,门内的修士便按其本身修为及可驾驭灵兽的级别,分为了灰鹤、青鸷、银蛟、金凰及紫煌龙五个级别。这些级别,是可以直接从他们身上的道袍及头上的道簪之中看得出来的。
坐在元化真人面前的这个老道,显然正是一个银蛟级的元武宗长老,地位可谓极高。而坐在他身旁的还有几个年轻的修士,三男二女,无一不是容貌出众、气质不凡之辈。
那三位年青的男修,头上皆穿着一个青鸷道簪,可见在元武宗之中的地位也并不低。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坐在那银蛟长老右手侧的两个年约十六七岁的年轻女。这两个女虽然也只是穿着一件淡黄色的元武衣袍,但那仿若阆苑仙葩的容貌,却实在清艳得是不似人间所有。加上一身的玉佩珠饰,明光照人,竟令这古朴庄肃的道宫也婉然生动起来,
只是两女头上并没有佩戴着元武宗女修所特有的道簪,却是令外人无从判断二人的身份与地位。
最令人惊讶的还在于,这两个女的容貌竟长得几乎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孪生姐妹。其中左侧那个女细眉凤眼,眼波在妩媚中露出几分娴静。薄薄唇儿涂了淡淡樱色,嘴角优美地轻轻抿起,修长的下巴略微抬起,显出一丝高贵之气。
坐在她旁边的另一个女也是眉目如画,只是那春波般柔软的水眸中略带着几分不屑一顾之色,似是坐在此处竟有失了她的身份一般。
她的唇色涂得略微红艳一些,婉柔中又无形地散出几分热情,凝脂般的肌肤,在淡淡明珠光下反射出一种如绝美瓷器般的光泽来。
这一对姐妹花一样的服饰,一样的容貌,一样的美丽,一样的骄傲,一样的高贵,令人难以分辨。若硬是要找出点区别来的话,只能说挨着银蛟长老坐着的那个女看起来要年长一些,气质也多了几分娴静、端庄、内敛。
而坐在她旁边的那个女,则应该是她的妹妹。也许是年纪小而不懂得掩饰的缘故,又或者是自幼处于尊贵无比的环境之中,身上与生俱来的那种傲气与贵气几乎是尽情释放,自然产生了一种不可侵犯、拒人千里的魅力。
元化真人客气地欠身向那银蛟长老行礼道:“元嵩师兄,宗门内的诸位宗师、长老最近可好?老夫在外门中百事缠身,久已未曾登上元极仙山向各位长辈请安,心中实在是愧疚不已。”
那名为元嵩的银蛟长老淡淡地答道:“诸位师叔师伯都贵体安康,元化师弟不必惦挂。”
元化真人又面带春风地对着另外那三男二女笑道:“几位师侄从仙山降临这等偏僻山野之地,降尊纡贵,实在是委屈了。”
那三个年轻的男修含笑回礼,自然是客气一番。出人意料的是,那两个容颜绝色的女竟也很有礼貌地回了一礼,举止从容优雅,可见出身确实非同一般。
元化真人向着元嵩问道:“元嵩师兄,不知这几位年轻俊该如何称呼?”
元嵩便先望着左手侧的三个年轻男,说道:“这三人乃是老夫的劣徒,分别名为卓文亦、范枚踪、张枫。”那三个气宇轩昂的年轻男便都依次向元化真人点头。
元嵩便又将目光投向了左侧的两个绝色少女,神色之中已隐然多了几分尊崇。“这两位师侄乃是孪生姐妹,年长这位名为宋歌瑄,妹妹名为宋琀雪。”
说到此处,元嵩便立刻点到即止,对二女的来历不再多说一言。
一听二女的姓氏,不但是元化真人,便是一直冷眼旁观不发一言的元桑,此时也神色微变,似是猜到了这两个女那显赫的来历,以及其背后那雄厚高贵无比的背景。
两女神色自若,似是对众人的反应早已习以为常。
元嵩轻咳一声,说道:“老夫此次下山,本来是肩负着两个任务。一是奉掌教之命前来二位师弟处观礼,二是考察外门之中的年轻俊,若是有可造之材,便招回内门深造,也可替二位师弟面上增辉。只是老夫在半途之上,却忽然收到了一个意外的消息,此次的道术大会,怕是会有些变故。”
元化真人一惊,问道:“变故?什么变故?还望师兄明示”元桑也是目光灼灼地望着元嵩,面上带着惊疑之色。
元嵩的神色忽而严肃下来。“老夫与二位师弟虽然有内外门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