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人离去后,洞府之前便只剩下了铁长老与元桑子两人。元桑子这才缓缓转过身来,一双小眼睛淡淡地在铁长老身上扫了一眼。
“那小子可还好吧?”
铁长老的神色犹如岩石。“还死不了。”
元桑子的声音颇为低沉,还带着一丝沙哑。“铁师弟,令尊当年也曾在元极仙山上修炼过多年吧。”
“你想说什么?”铁长老蓦然抬头,死死地盯着元桑子。
他的父亲曾是元极仙山上名动一时的炼器师,天资英越,心怀冲天之志。但凡这样的人物,性子都难免有几分孤傲,易受人嫉恨排斥。再加上骨子里有几分正气,不屑于一些狐鼠之辈的所为,终于在三十岁时为几个宿敌所构害,落得个逐出元极仙山、沉沦于金真峰的下场。
他心中憋着一大口怨气怒气,在炼器一途上疯狂修炼,最大的动机,也不过是寄望于有朝一日能重回元极仙山,以证明给那些鼠辈小人看。
而这,是铁长老的父亲一生的隐痛,其中内情,铁长老也只是知道个大概。由于年代久远,元天真门之中得知此事的人更是寥寥可数。
元桑子的声音愈发的寥落下去:“令尊即便不是天纵之才,也可以算是一代豪杰。只可惜孤高易折,最终只能在金真峰上终老一生,可悲,可叹”
铁长老冷冷地望着他:“你究竟想说什么?”
元桑子望着他,浑浊的双眼中已经充满了一种难言的孤寂、伤悲及寥落。
“老夫的遭遇,与令尊何其相似。”他忽然笑了起来,但那笑容却是很苦,很残忍,当中还带着一种莫名的恨意。
铁长老这才蓦然惊动。他将信将疑地看着元桑子,对面的老者年纪比他还要大上数十年。虽然贵为元天真门的副门主,在门内享有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至高权威,但此刻这老者的面上却满是深深的落寞与遗憾,看上去与凡间那些沉沦红尘的普通道人何其相似。
那样的表情,不像是装出来的。
元桑子又自嘲般地大笑一声,说道:“世人见老夫一生淡泊且孤僻,便以为老夫乃隐世高人,嘿若不是在元武宗内遭人嫉恨排挤,老夫又怎会甘心收敛羽翼,躲在元真山这一片蓬蒿之地中,不得开怀遨游天际”
元桑子说到这里,语气愈发的激愤,神色却黯淡了下去。
鬼剑仙缘第一百三十二章、同是天涯沦落人(第二卷、元武)
………【第一百三十三章、辰月奇景】………
铁长老不动声色地说道:“如此看来,元桑子师兄这些年来的孤傲不群,原来都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元桑子的情绪渐渐平息了下来,语气也恢复了和缓。(请记住我们的网址)(成都:手打)“个中隐情,老夫暂时不便与师弟详说。今日到此,老夫只想问铁师弟两个问题。”
铁长老略微放下了心中的戒备之心,行礼道:“还请师兄不吝赐教。”
元桑子说道:“其一,以铁师弟之见,杜师侄在这罪兽大阵之中一战成名之后,门内诸长老对杜师侄及你们炼器道将有何看法?”
铁长老心中一沉,遂仔细望着元桑子,想从他的神色中看出问此话的意图来。元桑子遂以神念传音道:“铁师弟不必顾虑。老夫并无恶意。”
铁长老遂点头道:“师兄请移步至洞府内说话。”
等两人进了洞府,铁长老又检查了一下周围的禁制,这才拱手说道:“此处也没有外人,还请师兄指教。”
元桑子便冷笑一声道:“老夫听说,杜师侄、刑师侄和慕容师侄三人在外成立三元真铁门之事,从前是得到元化师兄的首肯及支持的。但那时三元真铁门尚未成气候,杜师侄等三人也还未真正威胁到门内年轻才俊的地位。时至今日,一切只怕都不一样了。”
铁长老目光一闪,问道:“师兄此话怎讲?”
元桑子又冷笑道:“我们那元化师兄虽然看似胸襟开阔,处事公允,但实质上却至为护短。他的亲传弟子范夕剑向来被视作后辈中之第一人,但如今杜师侄等人风头正盛,显然已威胁到范夕剑的地位了。此外,吴越泉等另外三大弟子分列元真道、灵真道、杂役道三道后辈中的第一名,各道的主事长老也都各是偏狭之辈,为作长远计,他们又怎么可能允许杜师侄等三人爬到四大弟子头上去?”
“再加上三元真铁门渐渐坐大,如此势力,却未必能够为这群老古板所用,他们又怎会坐视不理?不是老夫我危言耸听,别看这些老头子表面上都作出了一副与炼器道交好的模样,但彼此暗地里却都已形成了暗中对付杜师侄及你们炼器道的默契”
铁长老沉吟一番,说道:“此事老夫自然也能猜到,但一时却又无计可施。师兄既然是真心提醒,还望多多指点迷津。”
元桑子一捋长须,面上露出一丝诡异的微笑。“这个先按下不表。老夫再问铁师弟第二个问题。道术大会就在眼前,内门也将派人前来观礼。不知杜师侄可有作好准备?”
铁长老眉宇间露出一丝忧色:“这个……尚未计划得如此长远。”
元桑子又是高深莫测地笑了一笑,说道:“既然如此,接下来这数月,铁师弟便将杜师侄交给老夫数个月吧。一来,老夫可以替他疗伤,二来,老夫也希望杜师侄可以在道术大会上一鸣惊人,好叫内门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好好看看,我们外门之中也有人才”
铁长老抬眼望着元桑子,说道:“师兄想借小徒之手,在内门修士面前好好出一口恶气?”
元桑子的目光又阴沉下去:“没错。此事于你于我都无坏处,还可借机一报令尊及老夫遭内门贬斥之仇,何乐而不为?”
铁长老沉吟一番,说道:“师兄之言句句在理,但老夫还须考虑数日。”
元桑子目带深意地望了铁长老一眼,说道:“铁师弟不必担心老夫会将你这徒弟抢走。你这爱徒心中只认你这一个师父,怕是天王老子也改变不了。老夫既然已将话说得这么明白,接下来便等铁师弟的消息了。”
说着,轻轻一拄拐杖,便往洞府外一瘸一拐地走去了。(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铁长老将他送出洞府,这才若有所思地回到了石室中。坐在石桌前深思良久,铁长老终于长长呼出一口气,目光中有些奇异的光芒在闪动。看起来,他似是已经作了某个决定了。
过了数日,元天真门之中便又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三元真铁门门主、炼器道弟子杜秋陵因在罪兽大阵之中身负重伤,命悬一线,炼器道新任主事长老铁长老竟直入元真道宫,请副门主元桑子亲自出手救治。
经不住铁长老的苦苦哀求,向来孤傲不群的元桑子此次竟答应破例出手相救。
只是替杜秋陵诊治一番后,元桑子却给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因杜秋陵在肉躯及灵识两方面皆受重创,其境界已经大为退步,跌回了筑基巅峰期的修为。
而且,他如今的境况依旧非常危险,因为身体落下了病根,需要依靠大量的丹药及草药来维持生命。终其一生,怕是都要成为个药罐子了。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在元天真门之中又激起了多重反应。虽然各道长老及弟子无不深表遗憾叹息,但事实上有多少人幸灾乐祸、有多少人长松一口气,便只有天知道了。
自此之后,在罪兽大阵之中悍勇无比、连杀三目魔鹰及破山牛两头罪兽的杜秋陵便消失在了众人面前。
此前深受杜秋陵攻破罪兽大阵的消息刺激的四大弟子,在杜秋陵淡出众人视线之后,也渐渐将这个曾经令他们深深忌惮的师弟忘在了一旁。
在多数年轻弟子的眼中,杜秋陵只不过是出现在修真界之中的众多流星中的一颗罢了。每一年,在每一个大派之中,都有一两个这样的少年英才,虽然十分耀眼,但维持的时间却很短暂——只在星空中留下一道惊艳的弧线,便匆匆消失在了眼前。
元真山三千里开外,有一座辰月山,孤峰直入云霄,高达九万仞,奇险无比。凡间有传言,站在此山之巅,头可触月,手可摘星,可见其高峻。
此山虽荒凉奇寒,但山中灵气却颇为浓厚,因而妖兽丛生,便是寻常的修士,也不敢单枪匹马到此来游历修炼。
但从一个月前开始,距离山巅千丈远的一个偏僻的山洞中便忽然多了一老一少两个陌生的修士。其中的老者只得一条左腿,但法力却殊为高强,数头高阶妖兽本想着将二人当作口中餐,没想到才在这老道人的黑铁杖下走了两遭,便被一道惊雷劈得魂飞魄散。
无情地杀灭了几头在辰月山上称王称霸的高级妖兽后,其余的低阶妖兽便不敢再靠近那个山洞了。
这个老道,自然便是元天真门副门主元桑子了。而那个随他一起前来的年轻人,正是杜秋陵。
此时,杜秋陵正坐在辰月山的山巅之上,对着茫茫夜空之中的一轮浑圆明月打坐吐息。天地之间的淡淡灵气从四面聚来,化作螺旋,缓缓卷入了他的口鼻之中,其景十分神奇。
一呼一吸之间,有着沉静而神秘的韵律,便是那从万里高空之中射下来的月光,似乎也变成了无形的精灵一般,在那少年的身旁轻轻地起舞起来。
少年的身心已完全开放,神识似是散落在天地万物之间,无处不有我。而那广袤无垠的宇宙、无始无终的时空,此时也似是分散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之中内一样,星空融合了肺腑,春夏秋冬在经脉之中转换,一吐一纳,心念静寂。
冥冥之中,有若隐若现的声音在脑海及天际响起,如梵音佛唱,如道歌心唱,如清风过月,自然清散,奥义难明。
若是有修士在旁,只需以神识一扫,便会发现这少年其实只得筑基巅峰期的境界。但奇怪的是,他的体内却分明有着雷、魂、火、冰四道主灵脉,每条灵脉之下,却又如蛛丝般地分出了许多支脉,一直延伸向四体百骸,散失在身体最细微最难以窥测的角落。
身体内部已经凝成灵脉,但这修为却又明明只得筑基期,如此怪异的事情,在修真界之内实属怪异。
此时,这少年体内的各大灵脉之内灵气奔涌,在各大窍穴之内流转生息,便如百川归海般进入了丹田气海。
而那丹田气海之中,却是隐然出现了一个模糊不定的幻符,毫光淡然,伸缩自如,有如最古老最神秘的道门古篆。
各系灵气在灵脉之中奔涌如野马,虽脉息强劲,但却似是有些乱象。加上他体内共修炼了四大系灵气,一起涌入丹田之中时,更是紊乱难分。
丹田的外层,便是如同一团混沌不堪的星云般,混杂着各种不同颜色的灵气,彼此互相冲撞、融合,当中隐然有电光闪灭。
但这些混杂难分的灵气一经那神秘古老的幻符的过滤,竟却似是被重新浓缩、提纯了一般,又恢复了颜色鲜丽、精纯凝炼的状态,彼此泾渭分明,井井有条。
被炼化过的各系灵气体积大大缩小,如若晶莹虹丝,美不可言。
如此,浑黄的雷灵气、深蓝的魂灵气、红烈的火灵气、雪白的冰灵气便不断地在杜秋陵的奇经八脉内作周天运行,奔流,进入丹田,冲撞,炼化,浓缩,再分流至各大灵脉,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而各系灵气就在这周天循环中不断地浓缩,愈发的精纯浑厚。
从气息上来判断,这年轻人的气息已是到了巅峰状态,随时都有可能突破境界的。
但就在这时,杜秋陵丹田内的幻符却忽然黯淡了下去,整个稳定而玄妙的灵气循环流程也忽然变得紊乱起来,大有动摇不稳的迹象。
杜秋陵一惊,急忙迅速提气灌入丹田,意念中的道诀念得更急了。
鬼剑仙缘第一百三十三章、辰月奇景(第二卷、元武)
………【第一百三十四章、七炼银箓道诀】………
他的面色忽而通红忽而苍白,头上白气蒸腾,体内的灵气陡然加速了运转,丹田内的灵气混沌愈发的圆融膨胀起来,那幻符似是得到了新生力量的补充,淡淡地发出了几分银色毫光,整个幻符似有化为白银质地的趋势。(请记住我)(成都:手打)
“嘿”
杜秋陵轻喝一声,双手缓缓上升,对着空中那大而浑圆的明月作出了一个奇特的道诀手势。皎洁的月华落在他脸上身上,将那清瘦的容貌及坚如磐石的身姿凝固在一片淡淡的雪白之色中,看上去有若玉雕。
但若是仔细观看的话,却是能够看到他额上、脖子上有青筋隐隐突起,脸上,身上的肌肉也不时微微地颤动,可见此刻的他绝不轻松。
丹田之中,星云般的灵气混沌开始飞快地旋转起来,那淡银幻符也随之而飞快地改变,与杜秋陵灵识中的某个连贯的玄古道诀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同步律动。
更奇异的是,被炼化过的各系灵气,在保留原有颜色之余,竟然也带上了几分淡淡的银色,看上去有若炼丹炉内的银浆玉液,仙逸不凡。
此后,重新炼化过的各系灵气又如同一条拧紧的绳子般旋转起来,那灵气气旋愈发的粗壮,力量也更为的磅礴强大。如此,浩荡无穷的灵气气旋便如同风暴般在体内各大灵脉之中旋转而行,那细细的灵脉脉管随即阵阵抽搐,圆圆鼓鼓地胀起来,剧烈的痛意便如闪电般传遍了杜秋陵的四体百骸。
这些狂暴的灵气一路高歌猛进,所到之处,那灵脉的脉管竟然也都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银辉,精炼亮丽,有若银铸。如此,那银辉便顺着奇经八脉一直延伸向其余细小分支,便如一株不断长出新枝新芽的的银树一般,由大而小,由小而微,一直延伸到最幽暗不可见的角落。不到半刻,杜秋陵体内便如布满了银色蛛丝般的灵脉,彼此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张灵脉网络。
而这灵脉网络长出的细微分支,比起适才要多了一倍。无数细不可辨的银丝灵脉深深地探入血肉之中,乃至于延伸到了手指的末端,看上去便如浩瀚而美丽的天道之树一般,妙不可言。
杜秋陵深深吸了一口气,平静心神,慢慢摆出了收功姿态,体外的异光随即淡却。体内如银丝密布的灵脉网也渐渐黯淡下去,隐没在无数肌理血肉之中。
他缓缓睁开眼睛,却看到了一直盘膝悬于空中的元桑子。这老道人神色淡然,无声无息地悬浮于那明朗浑圆的月亮之中,姿容气质都有若仙人,愈发地显得深不可测了。
见杜秋陵脱离了那入静状态,元桑子才缓缓说道:“第四次凝脉成功的感觉如何?”
杜秋陵并不说话,只是张开双手,暗暗内视了一番体内的灵脉与元气。待见到那犹如月光之树一般的灵脉网络,连他自己也是暗暗吃了一惊。那力量充盈的感觉,却是比上一次突破凝脉期时还要强烈。
再将灵识放出在天地之间,只觉天光月色之下,山河松木之景纤毫毕现,风动之声动听有若丝竹,便是石缝间的蝼蚁爬动的声音,在耳中也是清晰无比。
而他如今的心境,更是宁静如镜,淡泊如水,面上不自觉地显出了一种远超其年龄的从容与清逸之气,与此前的杜秋陵相比似是换了一个人一般。
元桑子轻轻落在地上,身姿飘逸如羽。“你此次受伤极重,境界更是有所跌落。幸好你的根基尚算扎实,心性也颇为沉静诚挚,修炼这一门心法正是合适。”
杜秋陵缓缓合上手掌。那种重登巅峰的感觉甚是奇妙,而第四次突破凝脉期的经历,却令他有了一种历经坎坷之后的云淡风轻之感。
据元桑子所说,修真界之中,极少有人像他一样会有第四次突破凝脉期的经历。
修士境界的倒退,对于任何一个想要在修道之途上有所成就的人来说,都几乎是一种灭顶之灾。
境界的倒退,不仅是灵气、灵识的衰退,此一过程,更是伴随着对灵脉、骨骼、肌肉的全面伤害,体内的阴阳之气也会因此失调,从而增加了修士再次修炼的难度。(看小说就到叶子·悠~悠)
一般来说,经历了一次境界跌落的修士,无论此后如何努力修炼,身体的机能都很难再回复至原来的巅峰水平。而要再次突破境界,难度也要比此前高上一倍也不止。
幸运的是,杜秋陵的境界跌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由凝脉中期跌落至筑基巅峰期,而是他新修炼的一门心法所产生的奇特现象。
他受伤之后的第三天,经过深思熟虑的铁长老终于同意了元桑子的要求,将杜秋陵送入了元桑子的道宫中。
那时的杜秋陵受伤极重,体内的灵脉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这种损害虽然可以通过服食丹药的方式来修复,但一来极为耗时,二来极有可能会对将来的修炼带来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因而元桑子便将一门秘密的心法授给了杜秋陵。
这门名为七炼银箓道诀的道术据说是元桑子三十余年前在一个仙山遗址之中找到的,乃是散失在神州古陆之中的无数神秘法门之一。
这道诀十分古怪,只对修士在凝脉期之中的修炼有作用。而无论是高于或是低于凝脉期的修士,都无法修炼这门道诀。
而且在修炼过程之中,修士还会反复多次经历境界的起伏变化。具体而言,就是修士在突破至凝脉中期之后,体内的灵脉、窍穴、骨骼等都会发生异变,丹田处更会幻生出一道银色符箓。经银色符箓炼化的灵气,会浓缩至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小,而那新炼的灵气又会带来灵脉的变化。此后,修士的修为便会忽然跌回至筑基期的水平。
当然,这种跌落其实只是一种假象。只要坚持修炼这门道法,修士可在短时间内迅速重新突破凝脉期。此后再经过修炼,灵气进一步浓缩、灵脉再次扩展、变异,修士的境界又会非常诡异地跌回筑基期。
如此反复七次后,修士的修为才会达到并稳定在凝脉巅峰期,此后,只需要一个机缘,便可水到渠成地突破金丹期。而修炼过这门道法的修士,体内的灵气无疑要远胜于一般的凝脉期修士。而其体内灵脉的品质,更是远超一般的后天灵脉,可以与上品的先天灵脉相提并论。
而凭此术内结而成的金丹,品质自然也要远远胜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