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两个读书人模样的青衫青年,拘谨的坐在偏堂里,身旁有茶,却不敢捧饮,主位有个窈窕美女,却不敢觊觎。

    再见这位堂妹,心中只剩下敬畏。

    徐秋歌一袭大红,少妇风情内生妩媚,越发妖娆,水汪汪的大眼睛里满是秋波,安静的坐在主位,她不说话,两位徐家年轻读书人也不敢言语。

    也不知过了许久,徐秋歌才轻声道:“五爷爷被降职,我父亲被摘取矩州知州一职,这些事你们应该知晓了。”

    两个年轻人轻声应是,脸有悲戚。

    如今徐家一荣俱荣,发生的这两件事,很容易让人生出徐家日薄西山的认定。

    徐秋歌叹了口气,“这一切都是柳向阳所赐,归根结底,还是江秋州那个李汝鱼借刀杀人的一着妙棋,不过无妨,殿下已经应诺,会去和女帝陛下争取,不求让五爷爷重返大理寺卿,也不求让我父亲再上层楼,但为明年的科举,你俩能二甲中第,甚至占一位二甲前三。”

    徐家老一辈差不多就这样了,很难有操作空间。

    父亲被枢密院狄相公所厌,偏生这位狄相公油盐不进刚直不阿,别说乾王殿下的颜面,就是女帝陛下的意思,这位掌控大凉兵权的狄相公,也不会千依百顺。

    枢密院相公,确实有这个底气。

    所以,新一辈年轻子弟中,科举中第或起军功于北方,才是徐家长远之计。

    又道:“北方那边已有‘枪子’之称的徐子庶去赴职燕云铁骑中,你俩但好生了读书,虽然来年二甲应会中第,但也要有满腹经纶,不至于露出太多马脚,朝野内外盯着咱们徐家的眼睛多了去。”

    两位读书人应是。

    徐秋歌挥挥手,“回去罢,在五爷爷府上要勤勉学问,少去西子湖畔。”

    待两位拜访的徐家子弟走后,徐秋歌起身,一脸头疼,还得和王府里那群女人斗法,头疼……如今徐家的崛起之望,皆在自己身上。

    乾王赵骊究竟能否如五爷爷说的那般,窃国之重器?

    若是失败,从龙徐家也将万劫不复。

    徐家重任在己之身。

    徐秋歌心有大山。

    ……

    ……

    蜀中眉山来了位客人。

    一位骑驴的老头子,抽着旱烟,驴背上挂着两袋子书籍,登门拜访眉山苏寒楼。

    老头子自报家门,柳州徐晓岚。

    名望大凉的年轻俊杰苏寒楼愕而欣喜,和这位旧时兵部侍郎促膝长谈。

    多是徐晓岚说,苏寒楼听。

    这一日,眉山骤起惊雷。

    惊雷十三道。

    ……

    ……

    江秋州辖区内,先是青龙会死了三十余人,尽数被老铁诛杀,知州崔笙上奏朝堂后,没了下文——尚书省的铁血相公相公拿到那封折子看后只说了句甚好,然后送去垂拱殿。

    女帝陛下阅后,留中不发。

    两位大凉的绝对人物都对此喜闻乐见,青龙会这个顽疾,能拔除一些是一些。

    而长陵府知府上的折子,则是北镇抚司西卫十三所于江秋州回龙县全军覆没,死在异人君子旗手上,这封折子不经尚书省,直接递交凤梧局转女帝陛下。

    北镇抚司的事情,这位铁血相公想掺和,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女帝陛下早知道此事,丢给赵信,让他去办了那个叫君子旗的异人,赵信也是懒散,总不能为一个异人让自己这个都指挥使跑一趟罢。

    况且大家都知道,这事和那个叫李汝鱼的北镇抚司小旗脱不了干系。

    于是发了封公事文给CD府西卫一所的副千户赵铸,让率领精英好手,调动周边人马,前去江秋州回龙县剿杀君子旗。

    号称北镇抚司三把屠刀之一的赵铸,刚到眉山处理了徐晓岚的事,又马不停蹄前往回龙县。

    扑了个空。

    众安堂早已作鸟兽散,君子旗府邸已被变卖,罪魁祸首也已人间蒸发。

    赵铸无奈的很,只得通传北卫所有卫所,密切监察辖境内动向,若是发现异人君子旗,杀无赦。

    其后这位北卫一所的大佬落寞的回了CD府。

    异人徐晓岚已死,异人君子旗人间蒸发,这一场功劳就这么没了,能不落寞么?

    风云过后的江秋州有些安静。

    江秋州青龙会所有产业被官府顺手接了过来,其中崔笙从中获利多少,大家心知肚明,却都心照不宣——江秋州官署大小官吏都得到了不少油水。

    就是北镇抚司江秋房,甚至在江秋州无人可知其身份的南镇抚司某位总旗,也得到了大量好处。

    老铁高兴的紧。

    崔笙送过来的会子,够这贼眉鼠眼的老头子在醉香楼小红身上****了。

    实际上老铁现在富得流油,众安堂死了三十余人,愿意和君子旗共生死的人中,仅有花小刀活了下来。

    君子旗将众安堂敛来钱财散尽,作为抚恤金让花小刀追送给死去兄弟的家属后,再到北方汇合,坐落在半边街的宅邸,因为异人身份曝光,不好出手,只好半卖半送的给了老铁。

    老铁本来没钱,但崔笙这人很有意思。

    着人送来了会子和欠条,虽说是借,但无利息,让老铁得意了好久。

    说咱这粗人,竟然入了清河崔氏的眼。

    李汝鱼对此撇嘴,这个人情欠着,老铁你终究是要还的,不过老铁并不笨,转手就把君子旗的宅邸卖给了回龙酒楼的老板,还了崔笙后还大赚了一笔。

    有钱后的老铁,依然喝着廉价老酒,依然只在每个月领了项款的时候去醉香楼找小红。

    日子又不咸不淡。

    临安那边的消息也渐渐传了过来。

    闲安郡主赵长衣钦差开封。

    柳州徐家出身的大理寺卿徐茂降职大理寺少卿,宗正少卿调职大理寺卿,西军都统制徐继祖被摘去权兼矩州知州一职。

    柳向阳一案,刑部和大理寺查出来了当年柳向阳乡试被作弊的旧案,当年柳州负责乡试的人皆被追责,这一追可大了去——当年乡试作弊案中,已出了一位知府,两位知州和两位国子监官员,约十余位大凉朝堂官员落马,最后都将怨气撒向柳州徐家。

    徐家若是没有乾王府那个徐秋歌狐假虎威强行压着,便要成为众矢之的——实际上差不多远,世家名门最重声望,徐秋雅祸乱妇德,谁不唾弃?

    徐家恶名难清。

    襄阳府那个通判不仅白死,还在陛下授意下被吏部剥去了所有功名。

    女帝陛下又下令,取消其家族的贩盐榷引。

    其后更是严令礼部和国子监,整顿乡试和会试,杜绝再次出现舞弊乱象,来年的大考大概会是大凉数百年来最为严厉的一场科举。

    当然,这件事并不影响乾王赵骊和女帝陛下心照不宣的黑暗交易。

    只要徐家两位年轻读书人能过乡试、会试,殿试之中女帝陛下自然会让他俩二甲甚至二甲前三中第——这不是乾王赵骊有多强势,也不是女帝陛下有多软弱。

    而是女帝陛下需要一个暂时安分的乾王。

    太子年幼,赵长衣羽翼未丰,而王琨太过强势,右相宁缺、参知政事谢韵皆难抗衡,但朝中要继续制衡,那便需要乾王赵骊来牵制住这位起于寒门的铁血相公。

102章 这不合规矩()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

    江秋房公房里,午饭后李汝鱼和老铁围坐在院子里大树阴影下,惬意的喝着凉茶,旁边燃着檀香驱蚊,花斑有气无力的躺在树根边。

    花斑狗性越发浅薄,如此炎热天气,没有和寻常狗犬一般吐出舌头降温。

    浑身毛发倒是多少少在褪落。

    不知道入冬后,会不会长出一身帅气的银色毛发。

    两人椅子下,各放置了冰块。

    江秋知州崔笙着人送过来的,对此老铁受宠若惊,然后陷入了沉思,此时想出了些苗头,吐了口烟圈说道:“老子终于明白,崔笙这个人有意思的意思了。”

    李汝鱼莫名其妙,“怎么?”

    老铁砸吧着旱烟,良久才说崔笙这人出生清河崔氏,表面上看来是同样出身清河崔氏的御史大夫举荐,但这种事总绕不开吏部,偏生吏部那位尚书大人,貌似是你家小小的祖父,所以崔笙到任后对你我多有照拂,我看啊多半是吏部尚书大人说了什么话,这位吏部尚书不仅是陈郡双璧之一,也算是半个清河崔氏,这样便说得过去了。

    李汝鱼不置可否,问老铁,“当日你和徐晓岚一战,谁赢了?”

    老铁咳嗽了一声,吐出一口黄痰,恰好落在花斑身前,这货顿时伏地而起,对着老铁龇牙咧嘴,老铁看了它一眼,瞪道:“咬老子啊!”

    花斑近期吃了不少老铁的苦头,有些记打,倒是不敢对老铁下口了,色厉内荏低哮一声,跑到李汝鱼身旁,挨着冰块躺下。

    李汝鱼苦笑,这老头子

    老铁得意的很,笑道:“那家伙么,是个异人,不过应是个酸儒异人,他那一身剑道修为是正儿八经的,并非异人所有。”

    “所以呢,你输了?”

    老铁像被狗咬了一般跳了起来,“老子会输?笑话!老子可是和岳家王爷大战过三日的绝世高手,会输给徐晓岚?天大的笑话!”

    李汝鱼苦笑,“少吹牛你会死?”

    老铁哼哼唧唧,老子哪里吹牛了,不过还是坐了下来,说可惜了这个徐晓岚,一身剑道修为不愧兵部第一高手之名,又得异人酸儒之才,若是年轻个三十岁,必然是大凉风云人物,结果跑到眉山去,和那位叫苏寒楼的年轻人促膝长谈,最后竟然豪情迸发,起身绕阶行而作诗句。

    李汝鱼知道这件事,蜀中那边传颂甚广。

    徐晓岚念了古诗:万里长空一鹤飞,朱砂为顶雪为衣;只因觅食归来晚,误入羲之洗砚池。

    问苏寒楼此诗若何。

    其后天穹落惊雷。

    眉山苏家那位叫苏寒楼的年轻俊杰,只是安静的坐在那里,说了句卿诗才情,可当国士,先生所望的苏仙若是知此,会愿和先生豪饮三百杯!

    徐晓岚豪气拔剑,大笑,怒视惊雷,说今生无憾矣。

    剑劈惊雷。

    十三剑而亡。

    其后,苏寒楼整日里面对徐晓岚的尸首,不言语,一杯又一杯的喝酒,直到北镇抚司西卫一所的赵铸赶到眉山,这位年轻俊杰才长叹着起身。

    大醉。

    人醉心不醉的苏寒楼,盯着被北镇抚司收走的尸首,喃语着说了句他会知道的,先生很好,无愧吾辈读书人之英气。

    先生很好。

    才好,情好。

    无惧生死为学问的英气,很好。

    老铁忽然有些意兴阑珊,嘟囔着说你个小屁孩哪知道老子当年的威风,旋即大袖一挥,正欲说些什么,却见有位青衫读书人走进公房,笑眯眯的道:“铁爷,李小旗,都在呐。”

    江秋知州,崔笙。

    老铁挥挥手,大咧咧的道:“崔知州有事?”

    崔笙丝毫没有被冷落的尴尬感,自来熟的在一旁坐下,也没有读书人的酸儒气,笑眯眯的说,“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接到一封临安礼部关于今岁艺科的公事文。”

    说话时候却是直盯盯的看着李汝鱼。

    李汝鱼莫名其妙,“这公事文莫非和我有关系?”

    自己什么时候劳驾礼部上心了。

    崔笙点头,“确实是李小旗的事情,礼部那边点名道姓,让小哥儿准备前往临安,参加今岁秋中的艺科,想来小哥儿要平步青云了。”

    这很不合规矩。

    崔笙作为读书人,又身在仕途,深谙大凉官场那一套。

    不论是制科还是艺科,大凉读书人你要去参加,那只要有本事有能力,但去参考便是,但朝堂催某一个人去参加考试,极其罕见。

    这几十年来,仅有铁血相公王琨当年有这个待遇。

    当年大科时,顺宗陛下便问过当科主考官,王琨应举否,这件事成为王琨一生传奇的美谈之一,如今李汝鱼也有了这个待遇。

    虽然不是女帝陛下亲口所问,但礼部这样一封公事文,谁敢说背后一定没有女帝陛下的授意?

    这样的待遇,如今大凉天下大概还有一人能享受。

    眉山苏寒楼。

    但李汝鱼这件事,很不合规矩:北镇抚司小旗,按说简在帝心,得到陛下青睐,也该是直接调入临安北镇抚司总衙,为何要让他走艺科考试?

    恐怕这当中还有猫腻。

    有点剑道技艺的少年,读书才气不彰,却要参加艺科,虽然最终女帝陛下会将他取留,但这远远不如在北镇抚司来得如鱼得水。

    这一着棋如困鱼,只有真正得到陛下的信任,李汝鱼才能重新入水。

    或者直观一点:女帝这是考验李汝鱼。

    这当中猫腻细节一言难尽,李汝鱼也难以彻底想分明,淡淡的道了句可以不去么。

    崔笙苦笑,忽然压低了声音,“还是去的好。”

    这封出自礼部的公事文在临安那边并不隐秘,不过听家族那边的意思,其实吏部尚书谢琅的意思,都是赞同李汝鱼去参加艺科。

    想到这崔笙真是个羡慕眼前少年郎。

    尚在梓州路,就已得到吏部尚书谢琅的青睐,这小子啊,有个好青梅竹马,寻常人十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入仕的步伐,这小子一步就跨了过去。

    如今已是北镇抚司小旗,正儿八经的从七品官身。

    皆因两人。

    一者赵长衣,闲安郡王,将他送入北镇抚司。

    二者是那位在蜀中参加了一场诗会后声名鹊起,俨然将要悬名咏絮录的谢家晚溪,其背后是偌大的陈郡谢氏。

103章 万人敌,不如千军万马() 
项参加艺科?

    这是个难题——李汝鱼有些无奈,自己哪一项能力可以参加艺科。

    作画?

    以夫子那简单线条就是人的丹青水准来评价的话,自己貌似完美的继承了师道。

    书法?

    这倒不是不可以,当初杀孙鳏夫后重伤醒来,写下“兰亭集序”四个字,被惊雷所劈,按说那位异人的书法造诣应足以惊艳大凉。

    夫子似乎知晓那人,而且服气。

    能让夫子服气,可想其书法造诣达到了何等境界。

    但问题是——自己并不是异人。

    并没有那等惊艳的书法造诣,所以去参加艺科纯粹搞笑,关键这事还是礼部来文,有点官宣的味道,也嗅出了阴谋味道。

    待崔笙走后,老铁慢条斯理的重新填着烟丝,又慢条斯理的说道:“看来女帝陛下是想将你放到眼皮子底下,倒是让人好奇,你究竟有什么特异之处,赵长衣对你青睐有加,现在更是简在帝心。”

    李汝鱼沉默了一阵,摇摇头。

    没什么。

    我只是被雷劈不死而已。

    不料老铁却说了出来,“就因为你雷劈不死?”

    李汝鱼愕然。

    老铁对江秋州的消息掌控有点恐怖,君子旗府邸上发生过的事情他都能一清二楚。

    苦笑了几声,不置可否。

    老铁吐出一片烟雾,悠哉得很,“艺科去么?”

    李汝鱼摇头,“不去。”

    凭什么你让我去便去,哪有这种道理,我不愿意去,谁也不能逼迫于我,这便是自己的道理——尤其是在柳向阳用绣春刀给天下人讲了一番道理后。

    道理说出来,一时没人听。

    但终究会有人听。

    老铁哈哈大笑。

    很快意。

    少年人,张扬轻狂,欲和天下说道理。

    只是内心深处隐忧,天子呼来不见,李汝鱼这般拒绝,女帝陛下会作何想。

    老铁隐然有些明白赵长衣的用意。

    少年雷劈不死,其中的意义非同寻常,赵长衣将他放在北镇抚司,未尝没有磨砺剑锋的意思,女帝陛下欲将他收到临安去,大概是不放心这柄藏鞘之剑。

    少年已从闲安郡王赵长衣的棋子,变为女帝的棋子。

    前路维艰……

    但是,显然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

    江秋州自打青龙会被老铁砍了个七零八落,回龙县众安堂烟消云散,辖境内安宁得很,知州崔笙对此喜不自胜,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营政事,要不了三五年,自己就能因政绩出色,在吏部考核中脱颖而出,高升已是必然。

    吏部尚书谢琅,他怎么也得回应一点自己照顾李汝鱼的人情罢。

    江秋房两人,整日闲散。

    老铁提着旱烟杆终日里找那些线人喝酒打屁聊天,李汝鱼静下心来,终日认真劈剑,长坂桥一战,发现夫子教导的剑道有点蛮横无理。

    却强的一塌糊涂。

    一旦被自己占尽先机,配合上十步一杀,实力更高一筹的李向阳也只能束以待毙。

    有了实战经验,李汝鱼劈剑时越发有感触,在扇面村时,劈剑轨迹尚有些飘忽,如今再劈剑,每一剑都稳笃如松,剑势轨迹亦是无甚差异。

    老铁闲暇之余说了句已登堂剑道之门,不过入室任重道远,还需继续努力。

    除了劈剑,李汝鱼再无他事。

    至于今岁秋中的艺科科举,根本没放在心上,丹青书法多有远滚多远,但在一个暴雨过后的黄昏里,喝得醉醺醺归来的老铁说了句北方怕是真的要乱了。

    李汝鱼才多了件重要的日常:看书。

    看兵书。

    若真是乱世来临,何以自保,更甚一步,何以保住小小?

    君子旗那句许他一万铁骑,还半壁天下,可以看做戏言,不可太过当真。

    一个人的武道,那是游侠儿,可纵然是岳家王爷,有盖世枪神之风,若无大凉边军为盾,也难以在沙场如入无人之境。

    武道登峰造极的游侠儿,入身军伍,被数百数千铁骑拖死累死撞死的前例多了去。

    再强的剑道,也抵不过一轮又一轮的万箭齐发。

    万人敌,不如千军万马。

    但江秋房并无兵书。

    傍晚时分,李汝鱼换了干净的儒衫——虽然一直修习剑道,自小受夫子教导,李汝鱼从内心深处还是把自己当做一个读书人。

    刀剑和花斑皆留在公房,李汝鱼便装出门,直奔江秋湖畔。

    徐继业的府邸尚在,家人奴仆早已搬去柳州鱼峰山,那处豪华府邸尽数卖给了崔笙,清河崔氏当然买得起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