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寒门状元-第7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溪用力地拍了拍马九的肩膀:“九哥,你终于回来,我身边总算有了得力帮手。这次我计划让两省都指挥使各自领兵,麾下直属兵马不多,从即日起尽归你调遣。这两****先跟军中将士熟络一下,等到了宝庆府后,我正式任命你为参将,为我统领直属兵马!”

    马九瞪大眼睛,有些不太自信地说:“老爷,小人……不通兵法,不知天文地理,能力有限哪!老爷吩咐下来,做些简单的事情小人倒可应付,但若太过复杂,小人可就一窍不通了。”

    “之前内子特意交待,让小人在老爷身边忠心做事便可,千万不要逞强……”

    沈溪哈哈一笑:“那是小玉姐疼你,才故意这么说的。大丈夫总要有志向,之前我身边那些个将领,也多为胆小怕事的酒囊饭袋之辈,后来还不是让我给锤炼出来了?我觉得他们刚上战场时的素质还不如你呢……”

    “九哥,你在做事上有一份坚持,会想尽办法达成目的,这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这次到了战场,你好好表现,就算立不了大功,至少也让两省将士看看,你是我带出来的人,完全可以独当一面。”

    “你要给我长脸,知道吗?”

    如果沈溪只是一味鼓励,马九怕耽误沈溪的大事,行事依然战战兢兢,无法振作精神。但若沈溪把这件事跟他挂钩,以马九的忠心,自然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果不其然,马九当即下跪,一脸郑重地说:“既然老爷让小人试试,那小人……就听老爷的,把兵带好……”

    沈溪扶起马九,然后搂着他的肩膀,微笑着鼓励:“其实没什么困难,之前在东南剿灭沿海匪寇时,你不也一样帮我调度过兵马?虽然那时你以传令居多,但你在军中的威信依然很高,谁敢说你老九不是一条响当当的好汉?”

    “这次不过换成湖广和江赣两省将士,而且这些兵多是新兵蛋子,你只要好好恐吓他们一下,立即就会奏效。既然攀交情行不通,那就干脆摆脸色,碰到不听管教的果断杀鸡骇猴,只需让他们怕你就成……”

    马九连连点头,把沈溪的提点全都记在心里,准备大干一场。

    ……

    ……

    次日一大清早,队伍继续开拔。

    蒸水在水尾滩便转向南方,偏离了官道。没有了水源,人类自然无法生存,此后沈溪一行穿梭在群山峻岭之间,一直到排山镇(后世邵东)才算是再次见到人迹。

    队伍此后紧赶慢赶,终于在七月十三下午抵达宝庆府城。

    沈溪领军驻扎于邵水东岸的巡检司营地,在此之前,王禾跟苏敬杨的兵马已经进驻宝庆府城。

    黄昏时分,得到消息的王禾跟苏敬杨,丝毫也不理会自己留在城内的军队,出城过了邵水,求见沈溪,同时各自再次为沈溪带来两百护卫兵马。

    在二人看来,帮助总督大人平叛只是次要的工作,确保沈溪这个当朝红人的安全才是第一要务。如果沈溪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遭遇不测,那他们的前途将会一片黯淡,甚至会祸及家人。

    正因为如此,就算明知道擅离职守不妥,二人还是硬着头皮,带上兵马来见沈溪,大献殷勤。

    可惜这马屁拍得不是时候,沈溪正在营中属于他的寝帐里享受惠娘、李衿的温柔呵护,一人为他捶背,一人为他洗脚,门口亲兵却前来传话说王禾跟苏敬杨求见。沈溪非常恼火,只能让洗脚的李衿帮他擦干脚,套上靴子,出去接见二人。

    进入中军大帐,早已等候在那儿的王禾跟苏敬杨便赶紧迎上来,见过礼便先后强调他们没有耽搁时间,安全无误地提前抵达宝庆府。

    “做得好,二位将军没有辜负本官期望,值得表扬!”

    沈溪心中虽不乐意,但脸上却没有表露出来,先是微笑着点头表示嘉许,但随后提出自己的疑问:“但二位将军可否告知,若此时有贼军袭击邵阳城,谁来负责?”

    邵阳城便是宝庆府府城,这座有着一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城池,便是沈溪给王禾和苏敬杨安排驻扎的地方。

    二人抛开麾下军队前来献殷勤,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弃之不顾,在沈溪看来简直是不分轻重。

    王禾自责道:“大人教训的是,末将考虑不周,实在不妥……末将现在便带兵回城!”话虽这么说,但王禾丝毫不觉得会有贼军敢袭击宝庆府城,他暗道:“之前所有情报都显示,贼军只是到了武冈州,连石羊关、紫阳关都没过,怎么可能会出现在邵阳城外?”

    就在这时,突然有士兵进来传报:“总督大人,营地东南十五里,忽然发现大批贼军踪迹,贼军目前正向我快速靠拢!”

    沈溪没有太大反应,王禾跟苏敬杨却脸色大变,王禾不敢置信地问道:“大人,这不会是真的吧?”

    沈溪冷笑一声,反问道:“难道还是假的不成?”

    王禾跟苏敬杨对视一眼,一时不知该怎么说才好。

    贼军来得太过突然,他们不太相信如此凑巧,而且沈溪刚到邵阳,怎么可能获取的情报比他们还多?

    沈溪没好气地道:“还等什么?十五里路,如果有快马的话,不用一个时辰就能杀到邵水东岸来,再不抓紧时间过河,等着挨宰么?”

    苏敬杨很想提醒沈溪,其实不用那么担心。

    即便真有叛军前来,也形不成太大威胁,因为南方少马,叛军更不可能大规模装备,不存在快马的问题。至于数量,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之前所有情报都显示,叛军人数不多,尤其是在不惊动石羊关、紫阳关守军的情况下潜行至邵阳城下,更不可能形成规模。

    但沈溪看起来却非常着急,二人不能在那儿杵着,帮忙收拾。

    一行人整理好赶紧拔营,连同巡检司兵马一起渡过邵水。还没等沈溪进城,便听到远处传来震耳欲聋的喊杀声,原来敌军已经杀到河对岸。距离沈溪过河前后只有不到一刻钟,若稍有延迟,很可能就要葬身于河对岸。

    沈溪有些恼火:“贼军看起来倒是挺机灵,来无影去无踪,还好斥候通报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马上进城!”

    沈溪可不管那么多,贼军威胁到了他的生命安全,自然不会再客气,至于打不打内战的问题放到以后再考虑,当前最重要的原则便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沈溪骑在马上,骂骂咧咧:“连续赶路,好不容易扎营休息一下,却连懒腰都不让伸还想让老子服软?没门儿!进城后把火炮架起来,看看贼军是否真有胆量攻城!”

    王禾道:“大人,别说有您亲自镇守邵阳,就算您未至……那些贼军也不敢轻易攻打宝庆府这样的坚城!”

    沈溪打量王禾,道:“王将军,你如此自信,真敢确定那些贼军不打宝庆府?若你所言有所偏差,可是要承担罪责的!”

    这下王禾可不敢随意说话了,引来苏敬杨一阵嗤笑。

第1423章 慢慢打,不着急() 
沈溪带领兵马进入邵阳城,没过多久,远处传来震耳欲聋的喊杀声,贼军似已杀过邵水。

    跟着沈溪的四百将士兀自有些后怕,有一种死里逃生的庆幸……如走得慢了,可能连小命都不保。

    沈溪翻身下马,宝庆府知府周凌已在等候。

    未等周凌上前见礼,沈溪快步登上城头,查看敌情。周凌一路小跑跟上,然后战战兢兢站在沈溪身后等候。

    待沈溪侧过头来,他才上前恭敬问候,顺带对沈溪恭维和吹嘘一番:“……沈大人入城,看来城中百姓不用担心为贼寇惊扰了!”

    沈溪站在熊熊燃烧的火把下面,指着城外好奇地问道:“怎么?难道宝庆府经常为贼寇兵马惊扰?”

    周凌赶紧道:“绝无此事!但……大人,此番情况却与以往有所不同,贼军来势汹涌,既然出现在城下,怕是南线已全线溃败,大明在这一地区的数万兵马,怕是如今已不复存在,只能靠大人您运筹帷幄,维持地方安稳……”

    沈溪摇头:“周知府,你太高看本官了!湖广西部和南部山区地形地貌极为复杂,但贼人却生于斯长于斯,熟悉环境,我军没了地利,就算拥有天时人和,也未必就一定能打胜仗。”

    “另外,本官看过军报,大概知晓从邵阳往南,一路上还算太平,这股突然杀出来的贼军,很有可能是贼人知道本官领兵南下,特地绕远路抄小道前来偷袭,想打本官一个措手不及。”

    “若不成,贼人便横亘城外,阻截我大军南下路途。等他们发现本官据守邵阳不出,自然就会退去!”

    周凌问道:“大人,您这是要……长久留在邵阳?”

    沈溪板起脸:“否则如何?难道你让本官带领兵马跟贼军拼命?”

    周凌不明所以,那茫然的神色好似在说,大人,您可是朝廷钦命的两省总督,之前在宣府和京城时您打得鞑子鬼哭狼嚎,溃不成军,怎现在到了宝庆府,就变成畏首畏尾的缩头乌龟了?

    王禾跟苏敬杨一左一右侍立沈溪身后,感受到周知府质疑的目光,顿时面红耳热,在他们看来,自己跟沈溪站在同一条船上,一损俱损。

    王禾站出来表态:“大人,既然贼军敢来犯我邵阳城池,便让末将领兵,出城与贼军一战!”

    苏敬杨也主动请缨:“大人,末将愿与王将军一起,两路夹击……”

    “勇气可嘉,本官非常欣赏!”

    沈溪先是灿烂一笑,随即脸色变冷,“敢问二位将军,在目前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下,城外有多少贼军,之前藏于何处,他们的进退线路如何?你们准备在何地开战,若遭遇伏击,该如何处置?你们……谁能跟本官详细说道说道?”

    周凌在旁倾听,之前还在想两位都指挥使果然勇气可嘉,敢于担当,可比这位两省总督靠谱多了。但当沈溪把问题问出后,周凌脸色一变,无比汗颜,因沈溪的问题不仅王禾跟苏敬杨回答不出来,他也无从解答……鬼才知道外面的贼军哪儿来的,到底有多少人。

    苏敬杨惭愧地低下头:“大人,末将无从细说,城外的情况,一概不知!”

    沈溪有些恼火:“既然不知就先把城守好,你们以为本官不想快速把贼军平定吗?你们记好了,城外叛军若再闹腾,你们就给我开炮,管它能不能炸到人,先恐吓一番,明早把情况调查清楚,本官将盘问你等贼军之具体情况……”

    说完,沈溪便下了城头。

    王禾跟苏敬杨有些憋屈,他们身上穿着厚重的盔甲,在这三伏天原本感觉燥热难耐,但现在他们却全身发凉,因为沈溪给了他们不小的压力。

    突然而至的贼军,其实是给王禾跟苏敬杨敲警钟,现在全军已进入贼军势力范围,不能再有任何疏忽大意,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应对。至于具体如何用兵,他们有些摸不着头脑,最好选择莫过于沈溪说什么,他们做什么。

    周凌则有几分迷惑,心道:“这位沈大人不但胆小怕事,似乎脾气也不太好,以前那些传说到底是真是假?总觉得言过其实,怎么可能只身在宣府和京师外阻挡几十万鞑靼兵马?说出去谁信哪!”

    ……

    ……

    沈溪没有给王禾和苏敬杨好脸色看,是想让二人尽早进入战争状态。

    其实对贼军兵马真的不用太过看重,因其数量再多,也不可能超过官军,兵器落后不说,训练也严重不足,真要对上,官军不说以一敌二,但以一对一绝对不可能落于下风。

    在沈溪看来,如果把之前统领过的兵马用来剿匪,绝对可以做到摧枯拉朽。如今他手底下这群人跟着他的时间不长,没经过系统训练,也没法教给他们一些有效的作战方略,最好的办法其实是以战代练,但可惜现在敌我情况不明,无法做到知彼知己,沈溪不会贸然开战。

    兵马进城后,沈溪并未选择进驻知府衙门,现在是特别时期,安适的环境容易消磨人的斗志,所以他宁可在城南靠近城墙的空地设置营地。

    沈溪从城头上下来时,官兵差不多已把帐篷搭好,沈溪巡视一番便钻进寝帐,还没等他叫人前来叙话,五天前从洞庭府乘船由资水逆流而上抵达宝庆府城的云柳和熙儿,已进来汇报。

    带着火炮以及大量军火物资抵达邵阳后,云柳和熙儿立即恢复老本行,对邵阳周边的情况进行侦探。

    之前突然出现的贼军,便是由云柳和熙儿探测到并及时通知沈溪。

    “……大人,本次出兵北上的,乃是通道以南各侗族村寨集结起来后形成的武装,人数大概在三百到五百间,这些人骁勇善战,先后在攻打通道县城、靖州府城、会同县城、遂宁县城和城步、新宁县城的作战中立下功劳。至于地方苗、壮兵马,则在武冈州周边劫掠,地方百姓深受其害……”

    云柳不愧是沈溪手下一等一的情报天才,她调查到的情况比起别人详细很多。

    她所说的这些事情,让苏敬杨和王禾派人调查,可能一个月都查不清楚。

    在沈溪手底下这些人中,只有云柳和熙儿跟着他从西北战场上回来,立下赫赫战功,沈溪现在慢慢发现,自己越来越离不开云柳和熙儿了。

    沈溪道:“这次地方叛乱,既然不是一个部族闹事,那就说明朝廷推行的土司制度的确出现了问题。天灾人祸时,各少数民族村寨遭到朝廷和土司两层盘剥,岂能甘心等死?”

    “不过就事论事,背叛朝廷始终不对,叛乱最终平息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就看谁来领兵了。这两天你们可能要忙碌些,再派人前往武冈州调查情况,两三日内,我部兵马将暂且留在邵阳,按兵不动!”

    云柳有些焦虑:“大人,既然您已经带兵抵达宝庆府城,若不快点儿出兵南下,恐怕御史言官会……”

    沈溪笑了笑,不屑地道:“管他们作甚?出兵之事,应由我这个三军统帅作决定,如果御史言官能决定战场走向,他们早就迫不及待上战场建功立业去了。靖州府很可能已全境沦丧,若不能从武冈州打开缺口,本官会考虑从辰州府的黔阳南下,顺带试着跟桂省兵马取得联系……”

    因为战争已不局限于湖广一地,还包括了桂、黔两省部分地区,沈溪作为湖广、江赣两省总督,要调度其他省份的兵马属于越权。不过,黔省他虽然管不着,但桂省那边,因他做过东南三省沿海总督,人脉相对广泛,他说要调兵,那边会给他几分面子。

    这件事就算捅到朝廷,朱祐樘也会答应让沈溪来协调各省兵马平叛,因沈溪在军事上的造诣有目共睹,对于协调兵马进剿之事他并不是很担心。

    但沈溪不急着南下,因湖广西部和南部地区,地理复杂,穷山恶水,正因地方贫瘠荒芜偏远,才会被朝廷拨给土司管理,而各少数民族也正是靠朝廷鞭长莫及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沈溪可没打算翻山越岭去平叛,这年头没有公路,走那种羊肠小道剿匪,指不定头顶就有人往下滚石头,到时带多少兵马都要葬身山涧之中,再高的谋略、再强的兵马也是白搭。

    武功再高也怕板砖嘛。

    云柳问道:“大人,那是否需要集结邵阳府及周边卫所兵马?”

    沈溪道:“暂且不用,本官先用王将军和苏将军两部,步步为营,将叛乱扼制住,控制在小范围内,再逐步蚕食。这仗得慢慢打,不着急!”

    云柳和熙儿不理解沈溪这种慢工出细活的心态。

    换作以前,沈溪领兵那叫一个风风火火,快刀斩乱麻般摧城拔寨,但到了湖广后,沈溪就好像变了个人,显得懒懒散散不务正业,成天捣鼓“奇技淫巧”的东西,非云柳和熙儿能理解。

    沈溪最后做出总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湖广战场最大的不同,是这里的地势不利于官军行动,况且本次战事是大明内部矛盾,只要可以将矛盾化解,其实没必要一定要在战场上拼个你死我活。”

    “故此战中,安民大于平叛,政治举措大过军事行动!”

第1424章 暗中较劲儿() 
一场仗怎么打都是赢,其实打不打已没多大意义。等天亮后派人去刺探一下,十有八九叛军会撤,至于下一步行动,沈溪没有过多考虑,他抱着的想法是走一步看一步,很多事情没必要那么着急。

    第二天一大清早,苏敬杨和王禾都来向沈溪汇报。

    天亮后,城外一片风平浪静,二人都派出大量斥候出城刺探,最后得到的结果,跟昨日云柳汇报到的情况基本一致,也跟沈溪预测相同……叛军在天亮前就已撤离,杳无踪迹,没人知道他们撤到哪儿去了。

    苏敬杨立功心切,主动建言:“总督大人,已经到了宝庆府,就该迅速进兵南下。这进不进退不退的,将士们心中没底啊!”

    沈溪扁扁嘴,不屑一顾道:“这场仗,该怎么打,我心中有数,无须苏将军提醒。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你心中没底,可不代表下面的将士心里也没底,别老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到三军身上!”

    苏敬杨感觉到了战场,沈溪有些高深莫测,不太好说话。

    昨日他已经有了深刻体会,因沈溪提前派出斥候,才会在第一时间侦测到叛军杀来,避免一场杀身之祸。

    直到这个时候,苏敬杨和王禾都不知道为什么沈溪能那么清楚查探到贼人的动向。他们自己已经到邵阳几天,但对敌情依然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而沈溪抵达邵阳的第一天,就能在漆黑的夜里准确刺探到叛军的动向。

    王禾见苏敬杨碰壁,心中暗自高兴,这时候最好缄口不言。但他还是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心,问道:“大人,卑职不解,您昨日如何得知城外贼军行动?”

    沈溪看了王禾一眼,反问道:“贼军动向我如何得知?不过军中派出斥候刺探敌情不是惯例吗?前出十里二十里难道不是常态?你们行军一处,难道闭目塞听,躲在城中就不管不顾了?”

    “对了,我且问你们,到了邵阳后,你们派出多少斥候前往南面的紫阳关、石羊关和武冈州刺探战报?”

    王禾为难了:“这个……大人,您是知道的,属下手头只有不到两千人,这么点儿人手……实在不够用啊!”

    苏敬杨听出王禾话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