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狭路相逢-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根据你的调查,这次的孙传庭遭到了攻歼,是范晁在背后的功劳!”朱由检在功劳两字上狠狠地加了一个重音,而他没有想到范晁与张献忠勾搭到了一起。

    雨化田对于范晁能在自己手下逃走也是气愤的,他想要抓的人从来还没有几个能逃得了,但是范晁不仅逃了还逃到了张献忠手下,用以前的人脉差点毁了平乱的大好局面。但这也能看出来在山西甚至往北一带中,这些手握财富的大商人能量绝对不小,要是早个二三十年,绝对是动不了这些人的。

    朱由检当然明白晋商在大明的地位,还有就是徽商与东南的沿海商人,他们都很有钱,却没有能给朝廷与百姓带来相对应的贡献,不单单是为富不仁,而是朝廷没有给他们一个表现的舞台。历史车轮碾压一路,到了如今已经不是靠皇权就能压住全球商贸萌芽的时候了,压制不了就要操控他们。不过他还是感叹了一句,“现在想来魏忠贤当初的做为也算误打误撞做好事了。要是没有他清扫了大半个官场,把万历年间的那些盘根错节用专权打散了,我们如今还更加的被动。”

    这句话朱由检能说,因为朱由检是朱由校的弟弟,但是其他人是不能说的,就是雨化田也不会,他经历过更早的明朝,心中自是认为如果从万历年间一切都改了,按照张居正的法子走下去,一切早就会不同。可是假设与如果在这里没有意义,还不如说些实在的。“好消息是孙传庭在陕西的平乱进行的十分顺利,从皇上为他担下了罪名,又一力用白杆军从下方与之配合,年底之前应该能听到好消息。”

    不过时不待我,这半年内谁知道会有什么变故呢。朱由检更加烦心的是这年大旱还是如期而至了,虽然有了土豆这样的高产量作物,但是天气不帮忙,应该怎么办呢?人都有一张嘴在那里嗷嗷待哺,但是按照这个天灾继续下去,以前的存粮会越来越少,到时候就是有钱也买不到粮草了。所以作为一个人口与粮食的平衡,粮食少了,就要把人也分散出去,可是这一定要等孙传庭那里有了确定的消息才行。出海与开海禁这样的事情在太平的时候,还有人阻挠,不要说是在乱局中了。他可不想这样一本万利的事情忙中出错,宁可再等等。

    “这次范晁调动了暗中的人手,你都排查清楚了,那么我也不怕冤枉人了。”朱由检捏着雨化田带回来的一大叠名单,终于也能给他们找些事情做了。“我最是体恤百官了,希望喜欢我送的大礼。”

    朱由检一送礼,温体仁就头痛,不过这次他却是置身事外一把。

    这个的大礼就是上次在朝会上皇上提起过的养廉银子。说起来大明官员的俸禄不高,这件事情与朱元璋也分不开关系,《醒贪简要录》中还对官员的俸禄给出了一个定制,但是实时迁移,从开国后二三百年,商品经济发展了起来,税收制度没有改革,官员的俸禄也还是原地不动,人心都是贪婪的,他们怎么可能不动手捞银子。

    于是,现在皇上说了,你们都说自己的工资低,那么我们就按照你们的绩效与强度来发红包吧,但是发红包要公平才行,所以第一步我们要弄明白你们究竟有几个钱,不能让应该得到红包的亏了,也不能让本就贪腐的人额外拿到了不属于他们的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养廉银子真的能养廉嘛?温体仁觉得这个有些难,只能管住一部分,而且皇上要发红包,真的是糖衣不是毒。药吗,监察司已经几度扩大,终于是到了天下普查的时候了。有些人不想要查,一查就露底了,但是更有人想要查,他们想要奖金啊。一开始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会于后来的税制改革息息相关,送红包活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钱谦益就算不愿意也要干活,只是让他拟一道诏书,这样的能捞着名声的好事,别人求也求不来,但他心中也不想与那些挑事的人对上,更不要谈让他身后的一大群人与明显和皇上对着干的人直接扛上。可是孙传庭的已经被泼上了这样一滩脏水,皇上都不收手,这是为什么啊?

    钱谦益也是聪明人一挂里头的,他也明白皇上现在抱着一个不能说的心态,你们要不然就听我的话,要不然挡路了就去死吧的坚定立场上。要能有武力值让这些不顺眼的人直接去死,一定要有绝对强大的兵权。明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挂着武职的时不时被文官弹劾很正常,皇上现在告诉大家乱世只需要强权,以前的规则就作废啦。所以皇上在一大群官员勾结与能够带兵打仗平定天下的能将之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平心而论,钱谦益也挺佩服皇上的,这简直就是市井中常说的‘愣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现在又不是几十年前张居正与万历皇帝那会儿了,那个时候要改革才能挽救朝局,有一个权臣出现,实行新的规矩,比如说一条鞭法之类来挽救大明的危局,那是还是可行的,但是时过境迁几十年后,这样的办法已经不行了,根子上烂掉了。没有没有人想到后金居然做大,而关内起。义频发,天灾总是不断,内乱肆意,政令的上通下达越来越糟糕,杀人似乎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钱大人的脸色不太好,是昨天没有休息好吗?”温体仁在出宫的路上遇到了钱谦益,他脸上那个关心的表情都要具现化了,明明以前就结下死仇了。

    你说把一顶品行不正的帽子扣在钱谦益头上,让他这辈子估计在朱由检在位时都不能入内阁了,这还不算死仇吗?偏偏就是有了这样的仇怨,被朱由检说了一句首辅既要有容人之量,做错事情就要道歉,同朝为官不能总是大眼瞪小眼后,温体仁真的在后来下帖子赔罪了,把那个当年的朝堂之变,用了自己年轻做事不牢靠给堵了上去,希望钱大人高风亮节以前的事情就大事化小了。不管化了没有,这个没有脸皮的动作做了之后,温体仁见到钱谦益就成了没事人。

    钱谦益忍了忍,饶是三年了,他在礼部也过得很好,但是见到温体仁的温和脸,就有想要吐的冲动。到底是什么人把一张原来只会冷脸对人的温体仁,变成了弥勒佛了,这也太坑人了。温体仁这般关心,要是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是经常走动的亲戚。钱谦益不想多说,“我哪有温大人忙,只是按照皇命办事而已。”

    温体仁当做没有听出来弦外之音,你按照皇命办事,那么我做的就是出格的事情了?!这样的暗讽一点意思也没有,“这次是劳累到了钱大人呢。礼部以前也没有拟过这样的诏书吧,哎,皇上就是太顾及民生了,以前也鲜有听过皇上给百姓认错的。钱大人,温某也敬佩你啊,若没有你在士林中的美名,在民间的清名,这诏书还有些难度。对了,听说新编历法进展不错,先恭喜钱大人青史留名啊。”

    “多谢!”钱谦益说这两个字好不容易忍住了那咬牙切齿的口吻。温体仁这话里头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安抚百姓,鼓动你身后那批人出出力,那么当心煮熟的鸭子飞了。钱谦益可不是温体仁,真的做了孤臣,他的小辫子要抓总能找的。“钱某还有事,就不与温大人叙话了。”

    “那么改日再聊啊。”温体仁在背后贱贱地加上了一句,“等到七月荷花开了,我们一起去赏花,钱大人诗文最好了。”

    温体仁看着钱谦益好像听了他这话差点绊倒自己,笑了一下就回文渊阁了。弹劾孙传庭的事情并没有完,晋商在山西经营了不是一两天,也不是一两年,而是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虽然皇上动手的只是与后金同步发迹的那批‘新贵’,但也不是小事情了,这次的流言必然与此事有大关联。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更何况蚁多还能咬死象了。温体仁担心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今天皇上连跪祖宗牌位,自认错误都做了,那就不会退了,他估计这群人就算有张四维再世,也是必须杀了,不只带头的,哪怕清空了整个山西也要把政令贯彻下去。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由谁填补这些位置呢?

    温体仁微微摇头,其实只要皇上足够狠,不怕死人,对付高官也好群臣也罢,手中没有兵权的人根本翻不出浪花来,文臣造反三年不成。而他早就从皇上对藩王下手时,就猜测过皇上从不在乎名声,文人史官的记录远比不上他要做的事情。为什么这么清楚,因为温体仁也是这样的人,当年在争取首辅之位时,也是不择手段,栽赃陷害、无中生有一起出手。

    哎,只是眼下这个样子,却与温体仁猜测的那个最可怕的方向走了,等到皇上掌握了兵权,大明重文轻武的时代,就要一去不复返了。皇上不是要肃清官场,因为大明的根子已经坏了,这是要连根拔起,绞杀所有的节奏。从来不存在怕这些官员联手抗命,那都是在他们有命的基础上做的。

    不听话的全都毁了又如何。就当做是让重新塑造一个明朝了。

    不能想了,温体仁强迫自己停止脑补,这样的帝王史册上记载的太少,他们不在乎祖宗礼法,也不在乎青史留名,绝大多数这样的都是昏君。也有不是的吧,始皇帝就不是啊,所以一统了六国。但是秦朝二世而亡了。

    罪过,罪过,温体仁一脸土色地把脑袋埋到了奏章中,这样的脑补已经要突破天际了,不能再有了。还是脚踏实地的想一下,那些空出来的位子应该怎么安排,哎——,其实他们为什么不懂呢,皇上都不要命了,还怕这些人抱团吗,官位只要在总有人要做的,杀了一批会没有能补上的一批?

    **

    在朱由检一肩扛下了孙传庭的罪名后,先等来的不是雨化田的调查信函,显然这个事情进行的缓慢,而先等来了孙传庭的投名状,他现在已经是到了士为知己者死,并且可以立马去死的地步了。究竟是谁散布的消息还没有实证,但是张献忠一队人马的撤退,绝对引起了孙传庭的关注,皇上说过不让流寇出陕西,这群人逃得够快,已经要进入巴蜀了。

    话说在上次的驿站整顿后,这个消息的传递绝对是快了许多,朱由检一听到这个事情,就召集了内阁商议。不管张献忠是做贼心虚在放了这样一把大火后走了,还是脚下抹油头脑清楚逃得快,这辈子他是不要想在南边称王了,敌人一定要灭杀在他刚刚起步的时候。

    内阁也给了一个讨论结果,与朱由检的想法相同。眼下光是从山西调兵已经不够,陕西的人马怕是有一半不够用了,那么就采取包围的方法,这年头还能算精兵的,就朱由检所知在史上也大败张献忠的就是秦良玉。所以从山西下方的巴蜀调秦良玉做援兵,正好包抄了张献忠逃去的人马。

    朱由检对于秦良玉,心里由衷的敬佩。在这个混乱的年代中,一位女性的将领,还是一位能打胜仗的将领,她的本领与心智远远高过了太多的男人。万历年间,他的丈夫马千乘被太监邱乘云诬告,病死监狱后,她代领马千乘的职位。之后,后金几次在辽东的战争中,秦良玉都率领白杆兵援兵对敌。天启年间,奢崇明包围成都,秦良玉率兵长驱直入成都,击败奢崇明解了成都之围。可以说白杆军也是当下少有的强兵了。不怪后人说,纪念花木兰,要学秦良玉。木兰对于朱由检来说太远,而眼下的秦良玉确是实打实的精兵,用他们来镇压张献忠的叛军也是一个良方。

    温体仁想的没有错,朱由检眼中现在军队比文官值钱多了,他要不是在投胎朱由检而是李自成,说不准担子还轻一些,这个年头造。反的生意好做,没有原来的这些混乱官场尾大不掉。那么也只有自己把自己的朝廷给反了,乱世用重典,谁也别怪谁。心中没有朝廷只有自己,那么不杀你杀谁。

    这个时候,那些掌握重兵与强兵的一定要是自己人。此后,白杆军也要好好培养,说不定还能往西打去,这些却都是后话了。

    朱由检把重宝押在了孙传庭的身上,他在陕西的叛乱只能赢,或者说不是赢,而是要诛杀全部带头的人,绝不能让他们留下像史上那样降了再反的可能。反正现在辽东太平着,这半年的粮草就都要用在陕西,一举拿下这些不省心的东西。那么他也能腾出手来与那些盘根错节的官商来上一场大清洗,有本事大家不死不休。只怕他舍得命,那些人不舍得财,不舍得就有弱点。    当朱由检拿到那些参奏孙传庭的奏章时,差点没有气的摔杯子。

    王承恩在边上已经做好了随时打扫碎陶瓷,外加换上新茶杯的打算。但是他偷瞄着皇上的脸色,从拿到奏章看起来的一瞬间,可是看完了三份奏章后,这脸色就完全从要杀人全家到了明天天气适合郊游来一发的转变。这不可能是有人求情来着,这一摞根据温大人那个暗示的眼神表示都是把脏水往孙大人身上泼的大集合。只能说皇上的心思你别猜,猜了就往坑里摔。

    “雨大人到哪里了?”朱由检冷不丁地问了出来。

    王承恩心中的吐槽没有停止,但嘴上无比恭敬地回答,“按脚程算,雨大人今个已经带领人马赶到了陕西。不出意外,等晚一些时候就能有回禀的奏章进京。不过可能赶不上明日的听政之前了。”

    朱由检点点头,看了看时辰,“朕先睡了,如果等会有奏章入宫,就把朕喊起来。”

    “是。”王承恩手上已经动了起来,服侍朱由检更衣。他在心中的吐槽继续进行着,皇上好本事,孙大人的事情已经火烧眉毛了,都让雨大人连夜赶去陕西一查究竟了,这个时候还能睡得着,这个心里素质不是我辈可以赶得上的。

    天知道朱由检睡到了床上,等房中的烛火被吹灭了之后,他的双手紧紧拽紧了被子,恨不得撕破了它才能解心头之怒。朱由检不傻,这次的事情他看到了来自朝臣们的满满恶意,他们不满自己已经很久了,这股气一直憋在他们心中,奈何这两三年来自己的时机把握的好,而身居高位的那几个,虽然政见有所不同,但还是为了大明一心考虑的,要不就是温体仁这样有求于自己,需要在他手下讨生活,必须跟着自己走的。

    然而,从上次驿站的整顿直接把驿站的开支并入户部,到这次山西晋商的大抄家,一连串的脑袋落地,这里头牵扯的利益绝非一两个人。夺了他们的财路,也还没有指给他们一条新的财路,虽然这些人的官位低,也有太多被自己毫不留情地撸了下去,但是那些残留的势力,就是小人物多,也够自己喝一壶的了。

    所以,这次明明不是孙传庭的错误,他也才上任不到半个月,怎么可能管得住陕西那些已经颓靡的军务,杀良冒功的罪名一出,却都怪罪到了孙传庭这个巡抚身上,背后如果没有人撺掇,打死他也不相信。明摆着就是皇上要启用孙传庭整肃陕西,而他们就是不让,抓住了一个小尾巴,就要把人往死里踩。这是皇权与朝臣的博弈,绝对不能让。

    ‘哎——’朱由检在黑暗中叹了一口气,他背后冒出了一些冷汗,这些官员要是让他们拧成了一股力量来绝对不是好对付的,却更是生出了太多的庆幸来。

    此时此刻,朱由检太庆幸自己遇到了雨化田,从一开始就不是那个困在宫中眼耳被封的崇祯。也庆幸虽然身逢乱世,但是仍然能遇到像是孙承宗、卢象升、孙传庭这样有本事把军队好好练好的有本事的将领,不要以为运气爆棚找到成祖的宝藏就是万事大吉了,要是没有这样的忠臣与能臣帮忙,还不是一场空。而最后,他也庆幸自己是到了明朝末期,这个时期宗室的力量几乎是零,他们都是被祖宗规矩养废的人,没有让其他小人撺掇就谋反的可能,同时这个时候的朝廷下层是无能的人多,只要比他们强硬,掌握了兵权就能动一动。要是穿越到了万历年间,遇上像是徐阶、张居正这样的权臣对手,自己如何能玩过哪些老狐狸,但是话说回来,那个时候也许也不用自己拼尽全力了。

    不想了,明天听政,既然他们想要狠狠地打孙传庭一个耳光,就已经是不顾皇上的脸面,他们以为会有弃车保帅,想的美。谁说过朱由检是要脸的人。

    **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等着看皇上的黑脸,孙传庭的事情在市井之间已经闹得沸沸扬扬,要继续平乱,王在晋也给出了两个办法,降罪外加派监军,等到这场仗打完之后,估计孙传庭就可以解甲归田了,那个时候落井下石的人会更多,而孙传庭在官场上的根基不算太深,就算在山西经营了三年,但他时为了皇上去做密探的并不张扬,结交的人也少,后来能有几人想要保住他。

    “对于最近呈上来的奏章,朕都已经看了,杀良冒功这样的恶劣之事居然会又一次发生,简直是不把百姓的性命放在心上。卢卿家,朕对你说过练兵最重要的也是练心,他们一定要牢记一条。”

    被点名的卢象升站了出来,“臣一直牢记,军人必须服从命令,而其本职是为了百姓服务的,保家卫国,战死沙场,在所不惜。”

    “很好,京营也做到了这一点,朕心甚慰。”朱由检说到了这里话锋一转,“而陕西的情况却远远不同,与叛。乱的流。寇才开战了半个月,竟然已经有人贪财贪功,做出了屠。杀百姓,以而换取政绩的事情,此等恶劣的行为必须严惩不贷。”

    “皇上,臣请重罚孙传庭,此人在陕西辖制不利,尽然让朝廷大失民心,让杀良冒功,残害平民的事情在坊间流传甚广。孙传庭贪功冒进,罔顾圣意,难当大任。”

    “皇上臣复议,陕西平乱事关重大,孙传庭虽然督军山西三年,但是未经实战,如今恰逢陕西突。变,他行事急躁,为了功绩不择手段,万万不能让他耽误了平乱一事。”

    “皇上,孙传庭……”

    “众位说完了?”朱由检很有耐心地把这些人的一言一语都给听完了,一点脸色都没有变,心中已经把所有说过话的名字都记了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