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理层倾向于报喜不报忧。当情况开始恶化时,CEO往往是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
减少层级是CEO在心理上更接近前线的方法之一。一项对60家公司的研究表明,表现好的公司的管理层不超过四级,差劲的企业却有八级。
除了组织的层级繁复问题之外,组织本身也会让CEO深入前线变得非常困难。
大部分高层管理者深入前线时,底层人员会将其变成隆重的“视察”,他们会将一切精心安排妥当,让事情看上去完美无缺。
大部分人会觉得走访参观应该是为了鼓舞士气,而不是为了收集信息。向导们会说:“将一缕阳光洒向战壕。”
另外一个问题是公司的随从。一些CEO觉得走访一线要带着司机、保镖、仆人、助手、秘书、演讲撰稿人、先行人员、大厨和理发师等。外面的观念和实情很难穿透这层层的防护方阵。
为了了解实情,有些CEO会做出特别的努力。“当我们进军生物技术时,”孟山都公司的理查德·马奥尼(Richard J。Mahoney)说:“我发现我对一些需要批准的问题并不了解,因此,我请人给我一系列的指导,然后去了实验室,换上实验需要的服装,自己进行实验。”
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家理查德·诺伊施塔特(Richard E。Neustadt)指出,成功的CEO必须像政治领袖那样积极地寻找信息。
“帮助总统看清其个人风险的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信息,”诺伊施塔特写道,“只有将错综复杂的零碎细节在脑海里拼凑起来以后,才能看到摆在他面前的问题的另一面。要对自己有所帮助,他必须尽可能广泛地获得涉及身为总统自身利益和关系的所有事实、观点和流言。”
低级职员的问题
在公司这块蛋糕的底部,是低级职员。
如果你是团队里新来的、最年轻的、最没经验的员工,那你具有巨大的优势。你身处一线,通常非常了解一些细节,而这正是CEO不惜一切代价想得到的。
多好的机会!但是,太多的年轻人将这些大好机会白白浪费掉,因为他更关注内部,而不是外部。他关注公司内部发生的事情,而非消费者和潜在顾客。他向上级报告上级想听到的消息,而不是告诉他们应该知道的东西。
这么做是有一定逻辑的。如果你告诉自己的上级他是错的,你不会因此获得升迁;只有你肯定了你的上级,你才有升职的机会。(“这个小伙子很聪明,他跟我想法一样。”)
亲爱的读者,如果这是你的第一份工作,你应该学会如实汇报。我得提醒你,不要加上自己的想法,而是报告市场中发生的实情。只有成为战术的敏锐观察者,你才能习得营销技能,进而达到战略上的卓越。
太多的初学者想从高层做起。因此,大量初生茅庐的MBA都铆足了劲儿去咨询公司工作。
但公司现在也学聪明了。“如果我见到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年轻咨询师,”弗兰克·珀杜(Frank Perdue)说,“我不会相信他。人们需要明白他们不是无所不知。从底层做起,然后逐步提升没什么不好。”
或者如杜鲁门所说:“最值得学习的是你在全盘了解之后才领悟到的东西。”
中层管理者的问题
大部分公司的战略都是由中层管理者负责执行的。高层制定战略,但是必须由中层管理者将公司的战略转化为战术。
中层管理者通常也不了解市场。他们也没有时间深入前线。他们有太多的会议需要参加,太多的文件要撰写,太多的案头工作要处理(如果以商业化模式管理家庭,孩子们需要提前一周填好支出账单才能拿到零花钱)。
大多数公司的计划程序也促使中层管理者远离前线。很多管理者没有时间深入前线,因为他们都在忙着撰写计划书,尽管计划书本应建立在一线走访的基础上。
当他们无意中接触到现实时—通常是在很偶然的情况下,他们会深感震惊,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计划建立在虚构的神话而非事实基础上。
让我们看看迅速发展的金融服务公司。
人人都在推销金融服务。股票经纪人不再卖股票了,他们卖的是金融服务:养老金、公共基金和地方政府债券。
人寿保险公司不再只销售人寿和财产保险了,而是贩卖如旅行者保险公司在广告中所说的“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包括住房贷款、退休基金、共同基金、HMO和PPO等。
商业银行想成为你终生的金融伙伴,为你提供信用卡、保险以及你能叫得上名的任何产品(在花旗或是大通银行开个账户,你的邮箱每天都会被这些信息填满。你会发现你根本无法相信有些金融服务是真正存在的)。
去金融服务市场的一线看看,听听消费者和潜在顾客的声音吧。你可曾听到有消费者使用“金融服务”这个词吗?
消费者会这样说吗,“亲爱的,我们去趟储贷银行,申请些金融服务吧?”
消费者不会用这般宽泛的词汇,他们会使用特定的单词,比如住房贷款、股票、车保、养老金和家庭抵押贷款。
但是服务于这些消费者的公司的做法恰好相反,它们宣传自己是全套金融服务的供应商。在军事上,我们称之为“全线出击”,这种做法几乎永远不会奏效。
创业者的问题
一个字—钱。除了这一点,创业者在其他任何方面都要比大多数公司管理者拥有更多的优势。
创业者身处一线。他们的概念或想法往往出自个人的亲身经历。他们无须征求任何人的同意,有自己做决策的权力。因此,营销上的巨大成功,往往是由创业一族造就的。
但是,缺钱是成功的主要障碍。很多创业者缺少的不是想法,而是风险投资。如今,在很多领域,起步资本动辄100万美元,甚至更多。
联邦快递在未盈利之前,吸纳了超过8 000万美元的外部资金。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也自掏腰包,在发动机燃料上花费了数百万美元。
无捷径可走
无论你是一个个体创业者还是一家公司的管理者,无论你为大公司工作还是为小公司工作,无论你是一个组织的底层、中层还是高层,进行“自下而上”的营销都没有捷径可走。
然而,如果你愿意付出努力的话,机会倒是很多,因为很少有人这么做。
大部分管理者都高高在上,用公司使命和五年规划来武装自己。
在“自下而上”的思考者看来,他们都是容易受骗的傻瓜。
第3章 研究趋势
引言
30年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营销界,一个永恒的神话就是“改变”。那么,过去30年中,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
我们不如从本书的一位作者普通的一天来审视这些“巨变”。
生命中的一天
早晨,闹钟响了。起床,洗澡,刮胡子,穿上衣服,吃早餐并开车去地铁站。
这和30年前完全一样。(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如果我们观察得仔细一些,没准儿会发现一些惊人的不同。也许是洗澡用的肥皂?不是,30年前也是象牙牌香皂。
但是洗发水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用的是Prell;现在用的是Style这个牌子(不过我女儿在用Prell)。
去盥洗室看看。变化可大了。剃须刀Atra现在是双层刀片的,而不是以前的单层刀片。除臭剂现在是止汗剂。牙膏从高露洁换成了佳洁士(20世纪60年代,美国牙科协会的认证印章让我改变了选择)。
但是,当我穿上衣服的时候,才开始真正意识到了巨大的变化。不知为何,我不再穿T恤衫了(也许是追求简单的趋势吧)。
鞋子上没了鞋带,裤子也没了翻边,也不再用领带夹了。为了平衡追求简单的趋势,我把一块手帕放进了口袋,并别上了衣领别针。手表是石英表,而不是以前的机械表。我把钱包放进上衣口袋里,而不是裤子口袋里。
橙汁和麦片是我的早餐,这和30年前一样。我也喝咖啡,但是不加奶油、不加糖,也不含咖啡因。
然后我开着汽车去地铁站,汽车的发动机如今是八缸的,而不是以前的六缸,用的是无铅汽油。
在办公室里,我还是像过去那样开会,用普通的方式写信。我的助理会把这封信打出来,她用的机器看上去和打字机很像,但其实是计算机。
但是,我的电话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是黑色的,现在是白色的。
我下班回到家,和30年前一样,看电视,想想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在我看来,过去30年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两种显著变化是双刃剃须刀和无铅汽油。
我也急于想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会发生怎样令人难以置信的变化?是三刃剃须刀吗?油箱里装的不再是汽油而是酒精吗?
炒作VS现实
如果你读读日报或是全国性的杂志,你会对现实有截然不同的认识。每天都有让人难以置信、天翻地覆的惊人变化发生。
“20世纪80年代结束了,贪婪不再时髦。”《新闻周刊》最近一期的封面故事称道。
贪婪不再时髦?真的吗?你最好相信,因为《新闻周刊》确实这么说了:“年份不再是一种日历功能,它们是趋势、价值观和思想的相互结合,留存在国民的记忆中。它们在午夜的某个时刻起始然后又终结,而人们往往注意不到。”
1987年赚了6 000万美元的玩具反斗城CEO查尔斯·拉扎勒斯(Charles Lazarus)真的在1988年去南美洲的维和部队谋了一份差事?我们表示怀疑。
“嗨,伙计,祝你和平。”这是如今华尔街的问候语吗?美国真像《新闻周刊》说得那样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吗?
当你开始研究趋势的时候,记住,大部分的趋势都是被制造出来用于销售报纸和杂志的,它们无助于销售你的产品。
但是,营销人员往往相信炒作,而非现实。“影响消费者的营销因素继续发生着深远和不可逆转的改变,”一个管理大师说,“因此,需要观念上的根本变革:要从业务管理改为变革管理。”
这些变化都在哪里呢?无纸张、无现金和无支票的社会在哪里呢?
第三次浪潮、大趋势、第二次工业革命怎么样了?
视频电话如今发展得如何?
你有了自己的直升机吗?这种要代替汽车、让高速路过时的了不起的机器在哪儿呢?
20年前许诺的每天发送到电视上的电子报纸你收到过吗?
现实似乎永远比炒作慢半拍。未来似乎总是可以预测。
但是,当你坐下来写营销计划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我们的行业瞬息万变”往往是你能想到的第一句话。
如海洋中的波浪,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是些短期的变化,它们让你失去了捕捉长期趋势的能力。
如果你在食品行业,所有的宣传炒作都聚焦在鸡肉和鱼肉上,说“牛肉过时了,人人都在吃鸡肉和鱼肉”。
实际上,牛肉的人均消费量超过了鸡肉和鱼肉的总和。
你可能认为,牛肉的人均消费量肯定下降了。事实上,过去三年牛肉的人均消费量每年都在增长。这只是变幻海洋上的一朵浪花。未来究竟会发生什么是另一回事。
未来的办公室
最近这些年,没有什么话题炒作得比未来办公室更神了。但如今的办公室与其说是“未来的办公室”,倒不如说更像过去的办公室。
早晨你大概喝了杯咖啡,浏览了邮件,口授了几封信,拨了几个电话,从档案夹里拿出几份文件。公司的其他同僚们或许也做了相同的事……50年前。
未来办公室呢?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今办公室中的巨大变化跟电子技术毫无关系。它跟联邦快递有关,联邦快递是20世纪的小马快递(Pony Express)。
电脑驱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呢?
像很多其他被过度炒作的概念一样,“未来办公室”仍遥不可及,丝毫不符合现实。
神话总能自圆其说。因此,读你喜欢的报纸和商业读物不能代替深入一线。
一旦有人撰文论及类似“未来办公室”这样概念,那它就会被不断报导。炒作制造炒作。
你认为编辑和记者们都在读些什么?对,读其他编辑和记者的文章。这自然要比自己创作简单多了。
你无法预测未来
你无法预测未来,所以不要为未来做计划。
《大趋势》(Megatrends)这本书预测了美国的阳光地带会崛起。但事与愿违,是西部地区走上腾飞之路,这跟大趋势不同,跟“专家”的预测也不相同。
《财富》杂志1987年10月26日刊在当月12日就上了报序,封面是格林斯潘的照片。格林斯潘是当时全美头号经济学家和美联储主席。
“格林斯潘为何如此乐观。”《财富》的封面如此写道。一周以后,道琼斯工业指数大跌508点,股票市值损失达22。6%。格林斯潘丝毫没有预测到黑色星期一。
早在1917年,内务部就预测美国的石油储备只可以维持27年。51年后,也就是在1975年,美国政府预测可以再用12年,但石油在1987年都用光了吗?
原因之一是短期趋势会自动调整,就像股市。牛肉消费量的增长会引起价格的增长,进而抑制牛肉的消费。
同样的,消费者对网络电视广告时间的需求已趋于饱和。如果网络电视广告价格稍稍下降,需求就会再次膨胀。
'1'从弗吉尼亚州至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美国南部地区。
致命弱点
很多营销计划的致命弱点是,战略建立在“对未来的预测”的基础之上。
这些预测从来都不是显而易见的。通常,它们被深埋在假设之中,你需要获得修辞学的学位才能挖出这些预测。
最常见的错误是推断趋势。根据前几年对红肉的预测,今天人人都应该在吃烤鱼或吃烤鸡。
关键是,基本生活习惯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而媒体常常夸大微小的变化,结果公司往往会错判形势。这正是麦当劳和汉堡王投身鸡肉大潮的原因,也是雅芳放弃“在家购物”这一概念的原因。
和推断未来趋势一样糟糕的是,认为将来将会是过去的重演。你假设什么都不会变化和假设某些东西会改变一样,都是在预测未来。
记住彼得定律:“出乎意料的事总是会发生。”
'1'黑色星期一是指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的股灾。当日全球股市在纽约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带头暴跌下全面下跌,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和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
Slice的故事
Slice是百事公司推出的碳酸饮料,分含糖和健怡两种。
我们会建议只将Slice作为健怡饮料品牌(因为用的是果汁调味剂,健怡Slice只含28卡热量)。
我们这样建议是有理由的,这样可以更好地将Slice定位成瘦身的健康饮品。也就是说,让Slice品牌在健怡产品上实现聚焦,而聚焦在营销战中总是个好战略。
如果只做健怡饮料,就无需考虑占饮料市场80%的含糖饮料。百事用Slice品牌推出了两种产品。尽管它表现不错,但是在我们看来,如果它是纯粹的健怡饮品会更成功。
事实证明,软饮料市场的健怡饮料细分市场不断增长,并侵蚀着含糖饮料的市场份额。如今,可口可乐销量中的27%是健怡可乐。
如你所料,Slice健怡产品的销量超过了含糖产品。我们认为,如果Slice聚焦健怡可乐,它会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广告可以更好地关注瘦身和健康。例如,“Slice多了果汁,少了卡路里。”
单个产品并不总是“符合市场规律”。尽管含糖产品占可乐市场的73%,无咖啡因的健怡可口可乐的销量却是含糖可口可乐的四倍多。
你无法预测敌人
基于对敌人下一步行动的“了解”来制订军事计划,实际上是在“预测敌人”,是预测未来的另一种表现。制订这样的军事计划的将军通常会打败仗。
不管敌人采取何种行动,常胜将军制订的计划总会有效。这是好战略的本质。
如果你预测敌人的行动,就等于用公司的未来买了张彩票,成败难料。
赌博在拉斯维加斯、亚特兰大城和华尔街都无可厚非,但是在营销上却不行。
你可以创造未来
“预测”未来和“创造”未来是不同的。
预测未来是寄希望于在未来某一时刻消费者行为会发生变化。你是在守株待兔。
创造未来则是推出一款新产品或服务,而它可以成功创造出一种趋势。实际上,创造未来是开启新品类的潜能。这也就是军事上所谓的侧翼战。
所有成功的侧翼行动都会创造出自己的未来。它们不依赖自身领域之外的演变。
奥维尔美食家爆米花觉得人们愿意为高端爆米花付双倍价钱。在如今富有的社会,这是次不错的冒险。
史都华(Stouffer's)冒险利用了人们会为冷冻餐付3美元高价这一点。该公司赋予这一产品一个3美元的概念“低卡路里美食”和一个3美元的名字“瘦身餐”(Lean Cuisine)。
史都华开创了美食家冷冻餐品类,瘦身餐每年的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
趋势VS风尚
一些长期趋势和频繁发生的短期变化截然不同。
成年人口的吸烟比例从1970年的37%降为1980年的33%(这4%的降幅给烟草业带来了冲击)。
长期趋势发生得非常缓慢。人们不会在半夜起来把烟戒掉。
在过去25年里,成人的咖啡消费量已经从每天的3。1杯减为1。7杯。
还会继续下降吗?会的。在60岁及以上年龄的成年人中,79%的人喝咖啡。而在20~29岁的成年人中,只有41%的人在喝咖啡。咖啡消费量会继续下降。
如何区分风尚和趋势?在视频电话和录音机之间?在波浪和大潮之间?
这并不容易。首先,趋势通常需要经过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你也无法确定。
牛肉的人均消费量从1975年的80斤降到1980年的70斤。之后,牛肉的消费量又开始增长。
正当人人都觉得慢跑会成为美国人最喜爱的运动时,慢跑热潮经历了急剧的衰退。那么,对于当下的宠物热,人们又该如何预测呢?
很难说。
没人吸烟了
另一种区分趋势和风尚的方法是寻找因果关系。吸烟量下滑不是单纯的趋势性下滑,它是1964年外科医学报告和报告引发的抵制吸烟的宣传带来的结果。
1964年,一半以上的成年男性吸烟。如今,这个比例不足40%(女性的比例从33%降为29%)。
更重要的是,那些在1964年吸烟的外科医生,有2/3都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