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世种田之农家大亨-第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囤先安了安自己的心,接着扭过头来,低声跟这人交待,嘱咐他今晚就在这里过夜,先在屋里等着,自己出去给他弄碗饭,至于以后如何,等明天一早再做商量。

    结果这人进大车店转了一圈后,就又出现沟通不良了。不管满囤走去哪里,这人就不紧不慢地在他身后跟着。

    满囤干什么,他也不去打扰,就静静地呆在一边儿,等着。

    满囤心里就有些犯嘀咕了。

    这位做贼出身,来历不明,家里除了他娘,其它的都是小孩子,他确实不想把人往家里领。

    见着眼下这种情况,满囤只好又耐下心来跟他解释:

    “你既然找到砖窑厂来,是表示感激也好,是来投奔我这里也罢,我都会安排你接下来的生活,但你不能老跟着我。”

    “我连你叫什么都不知道,更不能把你往家里带。”

    满囤可以无视这人的点头动作,但不能无视这个人。这人亦步亦趋地跟在他身后,根本劝不住。

    这下,满囤就为难了。

    村里这些日子正在按着刘首长的意思,见着生人都全村警惕,自己要是吼一嗓子,准保能叫出来十几号村民。

    可是吧,这人现在在他眼皮底下看着,也没做什么坏事,总不能让他这么远的找来了,再重演一遍当日被村民追打的场面。

    满囤这一犹豫不打紧,结果两个人就一前一后的,在大车店这片儿转了三个圈儿。

    饶是满囤好脾气,这会儿也心头火起,呼的停下脚步,猛地转身,站在月光下,怒视他身后甩不掉的尾巴。

    这人大半个身子罩在影子里,见着满囤动了真火,就往后退了一步,正好靠在大车店的门柱边儿上。

    这间大车店已经不知道盖起来有多少年头了,两边上立着的石门柱上刻着一副对联,是村里难得一见的工整书法,只可惜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字迹有些模糊。

    这人站在门边上,随手抓了把稻草,刷刷几下,把糊在对联上的黄泥印子给蹭了下去,露出底下的刻字来。

    满囤倒叫他这番举动给弄得摸不着头脑,好奇之下,就借着月色凑近观看,对联上写的不过是:

    青山留客醉,明月送人归。

    两句话看完,满囤脸上就有些不痛快了:

    “你这做的哪门子客……”

    这人只是微笑点头,然后把修长的手指在上联处又点了一下。

    满囤顺着又看了一眼,这才注意到原来这位擦对联的时候还留了一手,整个上联里就只有“山”字擦得干净,其它地方是顺带着清扫出来的。

    “山?”满囤疑惑了,这山字是打得什么哑迷?

    慢、慢着,自己刚才怎么跟这人说话来着?

    刚才他好像说了连名字都不知道,自己没办法把他往家里带。

    “啥!你叫山,叫什么山?”

    “上面写着青山,就当你叫青山好了。”

    “青山,你听好了,你不能跟我回家。”

    ==

    小四蹲在兔子圈儿边儿上,无视他娘催他回屋的喊话。

    家里的兔子好好的,怎么会突然少了一只呢?

    难道是自己看花了眼?

    没办法,这么些兔子跳来跳去的,害他白数了好些回。

    这会儿天都黑了,兔子都趴到窝里睡得一动不动。

    他自己趁着上茅房的时候,拿着油灯又跑了回来。

    他哥是不准他们天黑以后还呆到院子外头的,不过,今天他哥这会儿还没回来,娘只好在院子里多点了一盏灯。

    他就趁机拎着油灯又来到了兔子圈儿边儿上。

    三只大兔子九只小兔子,一共十一只来着。

    小四睁大了眼睛,一五一十地清点起来。

    一连数了两遍,圈里边还是整整十只,少的那一只没有回来。

    唉,真的是丢了。

    上一回,他也是在圈里只数到了十只兔子,可他哥却坚持说他数的不对,于是一天之后,当他再数的时候,兔子真的是一只不少。

    为什么这一回兔子就没回来呢?

    ==

    院子里,王氏刚把秋贵从澡盆子里抱出来,小瓜蛋儿湿露露地蹲在板凳上,看着跟个小青蛙似的。

    王氏揪了手巾,给他兜头揉了两把,又套上了小花裙,把他放到院儿里的席子上,叫他别乱动,接着把洗澡水浇到了菜畦里,然后自己弯腰捡起了小的们换下来的脏衣服,往肩头一搭,拎着木盆儿走到了蓄水池边儿上。

    蓄水池边上装着水笼头,虽说关得不严惩严总往下露水,但用着可不耽误事儿。水笼头一拧开,白花花的河水就流了出来。

    王氏就站在池子边儿,哗啦哗啦地搓洗衣服。

    秋贵坐在席子上,仰着头在看星星。月光照着他软软的胳膊,嫩嫩的脚趾头,终于,小脖颈弯了下来,小脑袋开始一点一点的,慢慢地,小家伙就以一个复杂的姿势趴到席子上,呼呼地睡起来。

    王氏捞出最后一件衣服,拧了两把,转身搭到院子边儿的晾衣绳上,擦净了手,回来把秋贵儿抱回了屋里。

    小家伙沉甸甸的,这段日子明显长胖了。

    再过两年,他也能背着书包去上学去了。

    到时候,满囤就该毕业进城了。

    王氏把额前一缕湿发撩到耳后,直起了腰,三小子为了攒学费,这个夏天可忙坏了。家里这个夏天存下来的钱凑一凑,够给老二老三交学费,自己前半年存的钱也够着冬子上学的,今年不用跟人借账了。
第七十七章
    “哐——”

    “凹子沟遭了泥石流了,房子都埋地里了,赶紧来几个劲大的劳动力到村口集合救灾——”

    “哐——”

    “遭灾的人都困了一夜了,各家各户凑碗粮食,交到村口——”

    “哐——”

    “有粮出粮,有人出人——”

    “哐——”

    早上五点不到,村长的二伯就敲着个黄铜大锣,扯着嗓子从村头到村尾急匆匆走了一遍儿,把全村儿的人都喊醒了。

    村里没大事不敲锣,一大早的听见锣声响,人都紧张起来。

    倒底咋回事儿了?

    有起得早的人家,就直接扒到院门口互相打听着消息。

    跟在敲锣的村长二伯后头的是他侄儿张顺,去年才结婚,脑瓜聪明,口齿灵俐。张二伯在前后鸣锣喊话,大家伙都朝他家侄打听事儿。

    “昨儿下午又来了场雨,山上下来了泥石流!泥石流,知道啥叫泥石流不?就是部队刘首长说过的,跟咱们村儿后头那个样子,一下了毁了凹子沟了。今儿报信儿的人才跑来咱们村儿。”

    村里人一听是泥石流,都给吓了一跳:

    “乖乖咧,又是泥石流,这可了不得,不知道人有事儿没?”

    “这可说难说,报信人等着咱们村儿去救人呢。”

    消息一传开,原来平静的小村落就炸开了锅。不一会儿功夫,整个村子都议论纷纷。

    村里头几个有资历,能说得上话的老叔伯们已经坐到了村长家门口的大树底下,在头碰头地商量办法了。

    村长他二伯这会儿也不打锣了,张顺儿已经把马车套好,正往外头拉呢,他迎过去接了马鞭,就要往村口去等着。

    村长的媳妇洪金凤正跟几个妇女一起,忙着在灶房里烙饼子,一瞧着张顺儿还在继续往第二辆车上套牲口,也着急了:

    “唉,这都啥时候了,还赶马车,去,套自行车,自行车跑得快。”

    村长正给几个老叔们围在中间出主意呢,一听着他媳妇的大嗓门,立刻一拍大腿,也喊上了:

    “对对,自行车跑得快,让顺儿喊着孬蛋儿他们几个先骑自行车去。”

    村长媳妇又喊了:

    “大清早的不让咱娃吃饭,咋干活——”

    “吃什么嘛吃,妇女家家,就知道灶边儿上那点儿事儿。”这句话村长不爱听,教训自家婆娘的声音就大了点儿。

    洪金凤一耳朵听着了,把擀好的生坯子往烙馍锅里一拍,生气道:“呸,你哪天上地我没给你饭吃……”

    几个老叔伯们左右一商量,也觉得救人要紧,再赶着吃饭就来不及了。

    大伙一合计,村长点名儿,先从各家挑十来个壮劳力,直接往受灾的山里去,早饭先停停,吃的后面马上就送过去。

    村长一发话,张顺就骑着自行车,几分钟功夫就把最新消息在各家门口喊了一遍。

    按着村长要求,被点到名儿的村民也各自借了自行车,迅速在村口集合。

    这个时候,刘红征已经带着克生跟少梁站到了自行车队的最前边儿。

    有几个村民就很兴奋地小声讨论着“来解放军了”。

    刘红征已经跟村长碰过头,现在就是这一队人的领头。一帮人带着顺手的家什,两人一辆车,很快就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

    “行了,咱村能帮忙的人已经上路了,大伙记得回头都交一碗粮食上来,现在都散了吧。”村长一挥手,聚集起来的人群又各自回家。

    村长媳妇满意地拍拍围腰上沾的豆面粉,刚才多亏她动作快,把刚烙成的饼子塞到了张顺的包里,儿子回头饿了就能啃到肚子里。

    然后,也不管她老伴在院儿里喊她开饭,就直接去找刚才帮忙的几家婶子商量事儿了。

    村长他二伯打锣那会儿,其实离王家小院还有老长一段距离,王家一是困难,二是没啥劳动力,所以他就没往这边走。

    但村里的这些动静,满囤这会儿倒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这不是说他爱凑热闹,而是因为家里的王冬至是个闲不住的。

    锣声响起的时候,全家人都还没起床,但架不住小四耳朵尖,人本来就是醒着的,一点隐隐约约的锣响就把他给吸引住了。小四嗖的一下就坐了起来,接着开始喊他哥起床,然后也不等他哥起来,只嚷嚷着“有人结婚”,就兴奋地拎着他的新裤子,跑出门了。

    满囤打了个哈欠,也翻身坐了起来。他倒没听着什么锣鼓声,不过一看小四活力四射的样子,就知道他又要去抢花生了。

    等小四又急吼吼地跑回来时,他们家这才知道凹子沟受灾的事情。

    小四快速地跟他哥报告完后,觉得还少了什么,末了想了想,又添了一句:

    “我瞧见咱家外头有个生人。”

    经小四一提醒,满囤这才想起昨天的事儿来,于是他冲着小四点点头,顺口道:

    “不用管他。”

    这个生人不是别人,正是非得呆在外头的哑巴青山。

    满囤也吃不准这人是不是真的叫青山,不过有名字总比没个名字强。

    人他是领了回来,可这人领回来以后,麻烦事儿就开始了。

    昨天晚上,无论他如何苦心劝说,青山就是坚决不去住空无一人的大车店。

    青山不去住大车店,满囤一时半会儿也想不出别的安插地方,就只好把他领来家里。

    反正家里头也没什么招人惦记的东西。而青山本人呢,看起来也不像是杀人越货的亡命之徒。满囤实在没精力为着晚上住哪儿的事儿跟他对峙一夜,所以就妥协了。

    满囤原打算着把他弄到家里的牛棚里去睡,没办法,屋里反正是挤不下了。

    哪知道这人路上好好地跟着,一走到他家院门口,就不走了。无论满囤怎么跟他说明情况,他也不往院子里进一步。

    但是也不同意回去住大车店。

    满囤就再一次怀疑他是不是个智障青年。

    最后,满囤实在困得睁不开眼睛,干脆丢给他一卷草席,村里这么大,他爱上哪儿去睡就睡哪去吧。

    自家的院门儿开着,这人随时可以睡进牛棚。家里值钱的东西一直都收在空间里,也没什么好担心。

    小四一说这人大早上的就在院外头,满囤就觉么着这人大概是在院子外头睡了一夜。

    照这么看来,这人真像是来报恩的。

    那就随他去吧。满囤一扭头,又把这人丢到了脑后头。

    这会儿,附近有人受灾的事儿正搅得他心神不宁。

    凹子沟遭了灾。泥石流。

    昨天吃罢晌午饭,张家口村这片儿噼哩啪啦下了一场急雨,雨下得跟倒豆子似的,不过没有前天那么大,而且,乌云很快就被刮走了。

    雨停以后,村里人的活动也没受多大影响。

    哪成想这雨都下到了西北角那片山里。

    听着冬子前前后后一说,满囤就听出事情的严重了。这回可不是他自己弄出来的假泥石流,而是暴雨山洪冲进村庄,这回凹子沟损失严重,这个满囤才刚听说过的村子正经历着真正的自然灾害。

    其实,光听着“泥石流”三个字,满囤都有点心惊肉跳的感觉。无论如何掩盖,自己借着泥石流杀过人总是事实,活生生的人就那么被卷裹进了山沟里,什么时候想起来,满囤就什么时候不踏实。

    既然凹子沟里发生了真正的泥石流,肯定就有大量村民需要救援。满囤就打算自己也跟去看看情况,尽力帮忙。

    满囤把想法跟王氏一说,王氏直摇头,捎带着教训了满囤两句,就拎了小半袋玉米面,往村口送去了。

    王氏的顾虑很有道理:山沟里情况复杂,村里已经组织了救人的队伍,满囤想一个人冒然前去,肯定危险。

    危险也挡不住满囤一颗急需赎罪的心。

    只不过还没等他行动,喜宴先跑来家里。

    “真,真是来找你的?”一进门儿,喜宴就一脸的不可思议,啥事还没说,先惊奇上了。

    喜宴这是应着村长的号召,过来借自行车来的。他们家那一辆已经叫柱子借走了,这会儿来借满囤那辆。

    结果过来一看,就瞅着门口附近的哑巴了。喜宴冲着哑巴多看了两眼,才确认这人是从砖窑厂跑来了他们村。

    见着满囤的第一句话,喜宴问的就是哑巴的事儿。

    满囤也没想到喜宴会突然过来,现在两人脸对脸的,喜宴跟他问这事儿,满囤想了想,觉得没必要骗他,点头道:

    “就是那么回事儿,找过来的。”

    “真没想到啊。”喜宴感叹一句,才开始说正经事儿。

    喜宴比小四知道的情况多一些,三句话简单一说明,满囤就知道了大概情况。

    村里去凹子沟帮忙的人已经出发了。

    村长留在村子里,正在安排接下来的事项。

    村长他二伯这会儿正拉着大车,挨家收粮食。

    喜宴他爹已经早早给村长喊过去了,看着样子今天也得拉着粮食跟着去凹子沟,谁叫他爹是个厨子呢。

    喜宴借到了车,很快就回家了。

    满囤回想着自己上辈子看到的各种救灾直播,回忆着救灾的重点,开始翻拣起他的空间来。
第七十八章
    凹子沟就在山边上。村子不大,也就五六十户,还比不上张家口村。从前跟他们村儿一样穷,但这两年突然有了起色,张家口村嫁过去的那几家的闺女,每回过年拜年,都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捎东西,叫左邻右舍都羡慕得紧。

    现在泥石流一来,听说村子的民房就已经埋了近半,还有村民给埋到了屋子里。两个村子靠得最近,这会儿凹子沟有难,张家口村的老少爷们也都慷慨起来。

    村口的大车上已经装了一车粮食。

    受灾的村里大概也有二三百人的样子,村里每家都捐了十来斤粮食,龚大厨已经背着大锅,载着一包干粮,骑着车子往西边去了。

    王氏送粮回来的时候,已经改了主意,一回家就把锅里蒸的馒头土豆还有昨天烙的饼子啥的装了小半袋子,往满囤怀里一塞:

    “孩儿,背着去吧,咱们不短这一口吃的,遭灾的都是咱们靠山的人,不容易。”

    说罢又抬腿准备往后院摘几个红柿子叫满囤路上吃,结果才走了两步,就看见后院架着大铁锅,里头煮着一大锅白花花的鸡蛋。

    王氏见了,没说什么,寻了条长布袋,也替满囤装了。

    满囤不好意思地抓抓头:

    “娘,你还得叫我把锅也带上,我寻思着要带个锅去,用的时候也方便。”

    王氏二话不说,就去取锅,只是走了两步,又停了下来:

    “是该带个锅去。不过咱家的锅你先别拿,娘今天用它多蒸几锅馍馍,你明天继续往山里送。”

    “娘想着你龚大伯那儿有个食堂用的大锅,一直闲着,你去跟他说说,他现在也使唤不上,不如一块送过去。”

    “是哩,娘,那我借了锅就直接赶路了。”

    满囤背着沉甸甸的麻袋出了院子,心里也感叹王氏的大义,自己一锅煮了快二百个鸡蛋,王氏见着这些送往灾区的东西,连眉头也没皱一下。

    空间里虽说大多只是粮食,但灾区现在缺的也无非是这么些生活物资。空间里另外还有辆自行车。

    除了一口能煮大锅饭的铁锅,别的也不需要什么了。

    满囤一拐弯儿,去了袭大厨家里。

    大厨家里没人,大锅还在灶房墙边上扣着。情况紧急,满囤也没空再给他们家人打招呼,径直摘了大铁锅,收进了空间。好了,这回空间里能装的都装了,自己可以出发了。

    一出门儿,哑巴青山正在龚家大门外立着,倒像给他放风似的。

    满囤有些牙疼,这人莫不会也要跟着自己去救灾吧。

    这不方便哪,自己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