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接下来。
就在后院中。
头、尾、须,上部中部下部,表皮、外侧、内侧、核心,切片、磨粉、整块。
水浸、水煮、水蒸,酒浸、酒煮、酒蒸,干烘、蜜炙……
许广陵就这般,上了第一堂的药材初步处理课。
当然,作为药材来说,这人参倒也没有浪费,最终是被四人分而食之。
对于普通人来说,药材的吸收是很慢的,因为药材的有效成份很多都属于大分子,“难消化”是其特点之一,也就在讲到这一点的时候,老人给许广陵附带讲及了药材处理中的“九蒸九制”。
“最初,应该是有大医发现某些药材经过寻常的蒸煮,其药效难以被有效吸收。所以或会尝试在只蒸一次的基础上,多蒸一次。”
“这种尝试,就打开了药材处理的新天地。”
“所谓九蒸九制,这个‘九’,不代表确切的数字九,而只是代表多、不止一次,具体而言,可能是两次三次四次,也可能是五六七八次,当然也可能是不多不少,就是九次。”
“九蒸法应用于两个方面。”
“一是某些难消化药性的降解,二是某些大毒类药性的去灭。”
“这是一种理论上很简单但实际掌握上很复杂的药材处理方法,有很多具体的讲究,非大医不能为。”
“若非大医,则要么刻舟求剑,要么胶柱鼓瑟,又要么,沦为装神弄鬼之流,或徒劳无功,或适得其反,或误己误人。”
许广陵点头表示理解。
老人这里的“大医”,大抵就是掌握了神农诀之后的他,又或是老人与陈老这样的,总之是,品尝之后,能知药效。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地把握这个方法。
而在讲完了这个之后,老人开始为几人及自己针灸,为的是,让刚才喝下的参液,快速吸收。
这是一套特别的针法。
作为针灸一道的继往开来者,又兼作为从“养”这一道而晋为一代医学大宗者,老人的这一套针法,被老人自己称为是“比较有心得的小玩意之一”。
在之前,老人已有传授给许广陵。
不过今天的下针,又稍微有点不一样。
“拙言,看了你这两天的针法,为师对这套针法也有了点小改动,你给为师提提意见?”
陈致和再次目瞪口呆。
老师让小师弟给他提意见?
这……
这!
针灸之后,三人于院中开天步走起,而许广陵则练起了那八式散手,然后被结束了开天步的三人围观。
练习完毕后,许广陵对陈致和道:“师兄,如果你不嫌弃的话,我也来教你一式散手,可能对你现在稍微有点用处。”
==
感谢“醉里舞步”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唐风汉服”的月票捧场。
第274章 比妖孽更高一级()
如果你不嫌弃的话……
陈致和敢嫌弃么?
不敢。
他要是敢,保管旁边的陈老先生一个耳括括过来,把他给括上天和太阳肩并肩,或者至少也进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在一个高高的视野俯瞰人间,经历轮回。
那可牛逼了。
当然现在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敢不敢,而是愿不愿意。
陈致和愿意么?
他会比教堂里的新娘更虔诚一百倍一万倍地说出那三个字:“我愿意!”
坦白说,对这位小师弟,陈致和是有点吃味的,心里是有点不平衡的。凭什么他的老父、他的老师,这两位他最尊敬仰望的人,对这个毛头小伙子那么好?
好到他不能不嫉妒。
而这种嫉妒,完全不是他陈院士、陈副院长等等身份可以抵消的,也完全不是他比这年轻人从年龄上来讲高了差不多两辈可以抹平的。
但是!
不能不服气。
从震惊到失落,从嫉妒到吃味,慢慢地,嗯,其实也就是这几日之间,不知不觉地转为化了佩服。
然后在被暴打了两天之后,这种佩服转化为折服。
所以此时,听了许广陵的话之后,陈致和甚至郑重地一抱拳道:“请师弟指教。”
许广陵笑了笑,“指教不敢当,咱们一起切磋,共同进步。”
然后,单方面的“切磋”就此开始。
陈致和专心致志地学着。
而一边的两位老人,同样专心致志。
只是在教完之后,许广陵却又转对两位老人道:“章老,根据你教我的五指戏,还有陈老,根据你教我的八式散步,我也略有心得,最近推演出了一套散手,你和陈老帮我斟酌一下呢。”
话说从头。
章老先生教给了许广陵一套五指戏,也就是通过两手五指的运作,来对五脏起到牵引、锻炼的作用。
至于陈老先生教给许广陵的八式散手就更不用说,对许广陵手足关窍的打通可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阳关易破,阴锁难开。
自梦中得到这个信息之后,许广陵的习练,也从外部锻炼的太极拳开天步等,转入了有点不可说意味的“五色花”,而当代表心脏的红色花彻底绽放后,许广陵对心脏及体内气血周流运转的掌握,也到了一个极高的层次。
而在这个层次下,以前两位老人所教的八式散手及五指戏,曾被许广陵赞叹为无比精妙的东西,现在看来,就有点粗糙了。
许广陵参考五指戏及八式散手的某些精要,成一式散手。
作用是,牵引锻炼心脏。
嗯,只针对心脏。
因为许广陵现在也只对心脏有“了解”。
而这套散手从功效上来讲么,只论对心脏的作用,大概是五指戏的一百倍。当然最关键的还不是它的作用大,而是作用彻底。其对心脏,有一种全面而深刻的牵引锻炼洗涤作用。
许广陵本待等五色花俱皆绽放,他把这套散手扩展为五式的时候,再传给两位老人。
不过就在刚才,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等五色花全部绽放,还不知是猴年马月,他实在没有必要让两位老人等这么长的时间。
完全没有必要。
这一式散手对两位老人有作用么?
那是肯定的!
所以,为什么不现在就开始?
也因此,传授完陈致和之后,许广陵把这一式散手,细致而缓慢地演示予两位老人。
二老的学习,与许广陵的学习,一般地认真。
但这套散手并不简单。
也是在两位老人看学的过程中,许广陵才发现,他现在肢体关节的柔韧度,早已完全超越了常人,同样也超越了两位老人。
不少他觉得寻寻常常以至于应该是顺理成章的招式,两位老人施展起来却是颇为困难。
就如其中一例,大拇指与无名指反向对接,食指与小指反向对接,然后中指曲伏于掌心。这么一个许广陵本以为很简单的动作,两位老人却只能一只手做到。
左手可以做到,右手也可以做到。
但左右手同时做到,却办不到,至少这么一时半刻,还办不到。至于把这样的两只手再配合腿脚、配合全身,形成一个组合的姿势,就更办不到了。
诸如这样的例子,在许广陵的这式散手中,于两位老人的学习尝试过程中,出现了七八次之多!
以至于一式散手勉勉强强地跟完,两位老人俱皆一身是汗。
“嘘!”
终于一式完毕,章老先生简直是如释重负般地出了一口气,然后道:“拙言,你这番可把我这把老骨头给折腾惨了,简直比徒步了一千里还要累。”
“嘘!”
陈老先生同样嘘了一声,不过他接下来的话却是:“老家伙,不要说话,不要分神,好好体会一下,这个散手,不简单!”
当然不简单了。
它是许广陵基于对心脏透彻了解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和章老的五指戏完全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存在。
许广陵没有必要自谦。
半晌之后,两位老人先后从这式散手中回转过来,然后看向许广陵的神情俱皆复杂万分。
曾经,两位老人对许广陵的评价。
是天才。
然后过渡到天纵其才。嗯,比天才大概要高那么一级半级的样子。
然后是妖孽。
这主要是陈老先生的说法,而同一时间,章老先生在老伙计面前的说法是:“这孩子一点就通,一通就透,有点生而知之的意思。”
而现在么?
两位老人的复杂心绪中,对许广陵的评价差不多又拔升了一个层次。
比妖孽更上一个层次是什么?
如有默契地对望一眼,两位老人俱皆默默。
这一晚,时间被拖到了十二点半。
在两位老人心中一高再高的许广陵,其五色花体系下的进度,却仍然是慢得惊人,哪怕他这些时日,对伏羲诀的领悟已是一再深入。
不过与此相应的,对周青竹小姑娘的治疗情况,却是突飞猛进。
从回天针那里获得突破口,经过几天观察,确证效果之后,许广陵再无顾忌,根据之前拟定的三字方针,放开手脚,全方位地对周青竹展开治疗。
在天眼视角下,周青竹的身体健康情况,一日好于一日。
如同久旱逢甘霖。
贪婪的汲取下,是极快地复苏。
==
感谢“hohohop”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飞旋”的月票捧场。
第275章 突破()
三十八分,三十九分,四十分,四十一分,四十二分。
四十五分。
四十六分,四十七分,四十八分……
这就是天眼视角下,周青竹每天的身体状况变化。
而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变化是,随着时日的推移,小姑娘气血渐丰,便连原本瘦竹竿一样的小身板,也渐渐地丰满起来,当然,只是相对而言。嗯,从原本的七十斤左右,大概增长了四五斤的样子吧。
这并不太多的增重,表现在她的身上,却可谓是立竿见影。
以至于这一日,例行的针灸之后,小姑娘甚至略带点忧心地问:“许大哥,我会不会变成一个胖子啊?”
许广陵啼笑皆非。
不过这问话或者说心思,却是极明显地说明,在小姑娘的心中,那病魔的阴影,已然远去了。
这当然是好事。
这样的心理状况,配合上许广陵武火与文火交替相兼的治疗,其身理状况,也真的是以一种可以望见的速度,在日夜改善,一日好过一日。
这是关于小姑娘的治疗方面。
而在晚课上,继第一天的概论及第二天的人参之后,第三天,章老给许广陵讲甘草,第四天,章老给许广陵讲枸杞与黑枸杞,第五天,章老给许广陵讲肉苁蓉……
与此同时,章老给许广陵划定了三个选修的科目。
《地理学》
《地质学》
《植物学》(北方植物学)
而其教材,便是章老书房内的大约四百多本图书。
其实老人每一天讲药材,都是先讲地理后讲气候,再讲那一块的生态圈,最后才讲到那一味药材。
花了三天的时间,许广陵翻完了那四百二十二本图书,这一情况让陈致和再次目瞪口呆,但对于两位老人及许广陵本人来说,这当然是不值一提。
三天之后,许广陵对地理、地质及植物方面的了解,也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
之所以说是半个专家,是因为相关知识都是从这些书本上得到。
纸上得来终觉浅。
补全剩下的那半个,还需切实躬行。
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这三天的翻阅,让许广陵的心中再次泛起了“大山的呼唤”。
许广陵现在很想去野外走一走,而且地点就是北方,那些山,那些水,那些丛林,那些草原,那些戈壁,那些荒漠以及沙漠……
章老这几天讲的都是这些。
但暂时来说。
他的活动范围,只能还是他的居处、公园以及章老的小楼。
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
特殊训练,这已经是第十四天了。
十四天的时间,让许广陵从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至少看起来是这样,彻底蜕变为一个“衣冠禽兽”。
第一天,人体弱点了解。
第二天,过招,几十个人轮番地与许广陵过招。
本来训练方的目的,是藉此,一,了解许广陵的体能,二,了解许广陵的肢体及神经反应速度,三,了解许广陵在过招中的心理表现。而且他们原计划也只安排了五个人。
但结果是,这五个人,差点扩展到了五十个。
而之所以没有扩展到五十个,不是因为许广陵的体能已到极限,而单纯只是时间的关系。
第三天,原定方案被紧急修正。
修正后的项目是,拳指攻击。
教学者,是十九位擅不同拳法与指法的人员。
其中,有的才十几岁光景,看起来似乎还没有许广陵大,也有已经是花甲光景的老先生,有的一身凶悍,甚至透着明显的杀气,也有的温文尔雅,看起来如同老师。
第四天,腿脚攻击。
第五天,空手,一对一,无限制格斗。
第六天,一对多格斗模式开启,包括一对二、一对三、一对四、一对五……
第八天,空手,一对多,无限制格斗。
这八天的时间,也让许广陵从一个基本是新手,在摸滚打爬以及一对一、一对多的重重训练中,快速地完成了一个叫做“战斗意识觉醒”的东西,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协调全身,凡拳掌指肘腰腿脚等身体诸多部位,都成为了“战斗械具”。
第九天,兵器了解,短至匕首、三棱刺,长至刀、剑、棍等。
第十天,短刃格斗。
第十二天,长刃格斗。
第十三天,弓弩。
第十四天,也就是今天,弓弩的“现代化版”,从拉弦进化为只需扳指的东西。以许广陵现在对身体的掌握以及天眼视角,几乎是蜻蜓点水地就跳过了初级的练习,以及中级的训练。
而所谓的高级训练,是不规则移动靶,从一个,到十个,从单向,到多向。
训练结束后,许广陵收获了和以往一样的目光。
震惊。
骇异。
以至于这一天的回程,那位已经接送了他十四天的先生实在是似乎有点忍不住地道:“许先生,您真的很危险。”
这位先生也是许广陵的训练老师之一,然后,全程目睹了他这十四天的所有训练。
许广陵笑了笑。
然后道:“我是医生。”
我是医生。许广陵于此时这样地说着。
而在两个多月以前,在与大傻和佳公子的聊天中,许广陵的说法是,“我的真正身份是厨师。”
华夏神厨门第十九代真正传人。
厨师,是么?
不是。
医生,是么?
不是。
但也都可以是。
三个月的时间,覆地天翻。
许广陵已经无法用一个明确的标准来量化自己的变化到底有多大,只能说,东西南北上下,道路在他的四面八方延展。
不过事实上,目前为止,他的生活仍然只是近乎于固定的四点一线。
天气渐渐转肃,渐渐转冷。
树上的叶子,由青而黄,由黄而枯,由枯而落,小区内,道旁,公园中,以至于章老的小楼前,往往一阵风过,便见落叶飘旋,那景象,有凄清,也有优美,如同无声的旋律。
这一天,从章老那里返回,回到居处后,许广陵的心绪忽有浮动。
好长时间没有这种体验了。
拿出纸笔,坐于书桌边。
大约半小时后,一首新的曲子于许广陵的笔下诞生,曲子的意象,从春天的万紫千红开始,到夏天的郁郁苍苍,到秋天的树叶黄,树叶落,到一片洁白,飘飘洒洒,覆盖大地。
到一棵不知多少年的老树,落尽繁华,栖守大地。
曲成,许广陵题其名为《轮回》。
这一夜,梦境之中,五色花展。
那如雾如露如雨,一如往日地从红色花笼向黄色花,不知多久之后,突然地,从缓缓地浸润,变成飞快地流泻。
==
感谢“自得乾造化心”的推荐票支持。
感谢“梦之伊甸”的月票捧场。
第276章 第二朵花开()
在许广陵的感觉中,就像是天地之间,由一场小雪,变成一场大雨。
而那黄色花的位置,就像是一片小小的沙漠。
雨水恣肆淋漓地从天而降,向沙漠倾泻而去,而沙漠则无比贪婪地汲取着那雨水,分毫不拒,然后在汲取的同时,让自身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尽皆被冲刷着。
这种冲刷,带给许广陵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体验。
飒飒然。
飘飘然。
可以用很多种感觉来形容,但都不全面,不尽数相像,惟一能确定的是,很“酥”,很淋漓,很轻快。
身心沉浸于此中,时间便成为多余。
彻底失去了时间的概念。
不知过了多久,似很长,也似很短,很长是理性上的判断,很短则是感受上的留恋。
许广陵醒了过来。
而醒后的第一感觉,是很轻快。
真的很轻快,全身也真的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似乎大地引力都不存在一般。
许广陵微微屈膝,脚尖轻点床板,整个人并没有就此从床上立起来,这让他知道这种“飘飘然”纯粹是身心系统内的体验,而在外界,他仍然是一个一百多斤的重物。
脚尖由轻点变成着力。
然后下一刻,许广陵也终于站起身来。
趿着拖鞋,许广陵于房中漫步。
一步,两步,三步……很快地,更进一步的身体数据,也渐渐明晰起来。
许广陵的第一发现,是心跳变缓了。
由原来的两百四左右骤然下降了将近一半,现在只有一百三十五的样子。这虽然还是很高,但单纯从下降幅度来讲,却已经很大了。
与此同时,出入心脏的血液,似乎也有了不小的变化。
好像变轻了一点,也变“清”了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