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曹操想来已经不在人世,一思及此,郭嘉便觉得有些扼腕。虽然郭嘉只见过曹操一面,可却知曹操的气量才能都远在袁绍之上。之前,曹操没有因为郭嘉年轻又没什么家世做后台就小看他,还诚心请他来辅佐自己。这等英雄人物英年早逝,实在可惜。
不过……郭嘉摸着自己还未蓄须的光滑下巴,心里反而对眼前这人凭生了一丝兴趣。这个假曹操固然青涩了些,但有胆色、有见地,而且还有些识人的本事——袁绍世家子弟,没把郭嘉放在眼里,还不如这假曹操有眼光,一见了他就未将他当作是寻常小吏。
再想起今日这人在辕门大骂袁绍等人的场景,郭嘉不禁生出一个荒唐想法:若是这人今后能留在军中,不知道又能做到什么地步?只要想想,郭嘉便觉有趣得紧。
“今日阁下到底为何而来?”孟小满不知道郭嘉心里的算计,双手死死按着面前长案,挺直胸膛,盯着郭嘉,沉声质问。“作此厥词,又有何用意?”
孟小满在一瞬间就已做出了决定,既然郭嘉只是用话暗示,她干脆来个假装不懂,死不承认就是了。
“嘉乃是为救公性命而来。”郭嘉见对方既不慌张,也不肯承认,心里反倒更加欣赏这份胆气与果决。他嘴角含笑,轻声说。“不知公是否还愿听我把话说完?”
“阁下有话但说无妨。”
“公若想保命,我有三策。”郭嘉朝孟小满竖起三根指头。“离军远去,落得逍遥快活,轻松自在。”
这正是小满原本的打算,她只要想到自己的算计还是被郭嘉的突然来访打断,心里就来气。谁知郭嘉接下来的话更让人生气:“不过,这只是下策。今乃乱世,孤身一人飘零在外,要想活命,难上加难。”
“……”孟小满说不出话来。郭嘉说的也正是她所担心的。固然她逃出军营不难,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但是乱世之中真想活下去,也确实不容易。
郭嘉见孟小满沉吟不语,就知她把自己的话听进去了,继续道:“若说中策,以公之能,曹公有子,已近长成,可假借生病为由,将家业传于公子,曹府之中自可令公安然养老。只是公子年幼,恐怕难以支撑家业。”
小满知道,曹操长子曹昂年方十三岁,虽然不是懵懂无知的小童,但要立刻做曹操的接班人,恐怕不成。于是心平气和等郭嘉最后这上策。
“最后,说是上策,也非上策。”郭嘉说到最后,再次与小满对视,“公可代曹公之位,挟曹军兵士而起,与今日那些胆小不及兵卒的诸侯争个长短,只要曹军不败,公性命无忧矣!”
小满万万料不到郭嘉的所谓上策,竟然是撺掇自己取曹操而代之。曹昂年幼,她也不过只比曹昂大了几岁,就算多经疾苦,阅历多些,难道就能担得起这般重担?怪不得他说也非上策。
“此计虽是为公性命,可也将整个曹家乃至全军将士性命交托在公手上,若曹公不在,则将士必四散。公今日又才与诸侯生了间隙,届时天下虽大,曹家可还有立锥之地?公岂有活命之机?若公能于乱世之中,创下基业……”郭嘉长身而立,目光灼灼,“公今已尽知此,又当如何选择?”
郭嘉一番话,说得小满心跳如鼓,唇干舌燥。刚刚还在忧心性命,下一刻郭嘉便在小满眼前画了好大一张饼。人的心里一旦被埋下一颗野心的种子,跃跃欲试的勇气也渐渐战胜了胆怯。小满终于有些意动:直接逃跑也是逃,何不先假扮曹操试上一试?
“人活于世,不取上策,难道要取下策不成?!多谢先生指教了!”孟小满虽然听了郭嘉的主意,但小满心里实在有些憋气,可她还不能冲郭嘉发作,反而站起身,客客气气的一揖说道:“先生既然如此高才,望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
说完这话,还亲自提壶斟酒,奉到郭嘉面前,“吾与先生满饮此杯。”
“公既已有决断,嘉也就放心了,嘉今日前来,正是为公解忧而来。只是此时来投,不是时机,待我先回袁绍处,时机成熟,必来相见。”郭嘉笑着受了这礼,接过酒爵一饮而尽。他知道孟小满已经被他说动,心中大定。虽然失了曹操,但若能得此人倚为腹心,怕也不失为一件好事。只是对方若狠下心,要来个杀人灭口……
郭嘉心念一转,放缓语气,做忧虑状道:“嘉只有一事忧心,不知公可能担得?”
“有何事吾担不得?”
“嘉观公有胆色,能决断,知大势,但唯恐……慈难掌兵,”郭嘉话音一转,“不知道公可敢担否?”
孟小满看郭嘉那充满挑衅质疑意味的表情,胸中胆气陡升,不及细想便笑道:“敢担,敢担,事已至此,有何不敢?”
“好!好!好!事已办妥,嘉也该告辞了。哦,对了,忘记说与曹公知道,嘉表字奉孝。”郭嘉走到帐门前,忽然转回身望向小满,不紧不慢的大声道:“下次若再相见,小满当记得了?”
说完这话,郭嘉哈哈一笑,再不回头的径自走了。只剩下听着郭嘉最后一句话的亲兵们个个一脸迷惑,不知这小吏怎么和曹操如此亲厚。
郭嘉那幅装模作样摇头晃脑的架势,气得小满牙根发痒。但气过之后,她才愕然想到,郭嘉走前,竟然称呼她小满!
小满……孟小满疑惑的眯了眯眼睛,难道说,这个郭嘉知道的,还不只是她假冒了曹操这一件事吗?他那句慈难掌兵,莫非是……雌难掌兵不成?
 ;。。。 ; ;
第四章 瞒天过海
撇开孟小满为郭嘉最后一句话闹得心神不宁不提,其实郭嘉的心里,也并非像他表现的这么洋洋得意。
不论他当时如何劝诱,或虚言恫吓,或殷勤献计,孟小满始终没有说出一句承认她不是曹操的话来。甚至最后他已经出了底牌,孟小满竟也没因他最后这话就出言挽留问个究竟。郭嘉素日一向自负智计无双,可对上这个又能忍又嘴硬的孟小满,无论如何也不能算是胜了这一局。
不过,郭嘉的高兴倒是真的。要是这个假曹操真有点能耐,辅佐她荡平天下,岂不是比辅佐一般的英雄更有趣些?他倒想看看,这个孟小满能支撑多久?
孟小满可没有郭嘉这么好的心情,她想了半天也想不出郭嘉怎么会知道小满这个名字,怎么会知道她是女儿身。幸好小满与曹操的乳名阿瞒相似,曹操又是一军主帅,孟小满倒也不怕有人听到这话来追问自己究竟。
既然想不出结果,孟小满干脆把心一横,将这疑问丢在脑后。反正事已至此,多想无益,她倒不如先想想,今晚袁绍邀请自己的这场酒宴到底是何用意。郭嘉虽然借着传话做由头来寻小满说了一大车的话,但这个邀请必然不会有假。
她一想到晚上还要应酬,更觉身心俱疲,一时也无心休息,只将曹操营帐中的文书整理翻阅了一遍,至晚方准备去袁绍营帐饮酒。
孟小满到此时才听亲兵禀报,原来曹军回营之后,联军的中军帐内又出了一场大热闹。
——有孙坚麾下的兵士跑来密告袁绍,说孙坚昨晚到洛阳救火的时候,竟暗藏了传国玉玺。
这传国玉玺乃是秦始皇称帝之时,用和氏璧雕刻而成,上镌丞相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自秦传至汉,一向被视为君王天命所归的象征。孙坚敢匿藏此宝,可谓已有不臣之心。
袁绍听说之后,当即将孙坚叫来对质。他才在孟小满那儿碰了一鼻子灰,又听说孙坚如此大胆,满肚子火气,言辞态度自然十分严厉。
孙坚和曹操却又不同。曹操势单力孤,可孙坚的麾下兵马数万,自己身为长沙太守,受封乌程侯,在南阳、荆州一带极有威势。就连董卓也对孙坚颇为忌惮,试图拉拢,孙坚又怎么会把袁绍放在眼里。
更何况,孙坚在南阳本与袁术联手,可这次联军讨董,袁术嫉妒孙坚立功,恐怕他继而坐大成势,竟故意克扣了军粮,导致孙坚在攻打汜水关时吃了败仗,不但损失兵马,还折了大将祖茂。
如此大事,袁术只推了个替罪羊出来斩了,说自己误信小人谗言,身为盟主的袁绍也就顺水推舟把这件事轻轻揭过。这般处置,更是早就让孙坚对袁氏兄弟心怀不满。
如今被袁绍当着众人逼问玉玺下落,孙坚新仇旧恨涌上心头,借机大发脾气,赌咒发誓一番之后,竟自领兵回长沙去了。
孙坚这一走,袁绍气得不轻,坐在自家帐内长吁短叹,对着众谋士感慨自己虽有报国雄心,但诸侯拥兵自重,竟不能听他这盟主调遣。
“我欲修书给荆州刘表,叫他拦截孙坚,以夺玉玺,如何?”
见众谋士都不反对,袁绍一喜,继而心烦道:“这孙坚孙文台也就罢了,连孟德也不懂吾的一番苦心!少年相交,何至如此……”
谋士许攸与袁绍、曹操俱是少年相识,素有交情,因而为袁绍开解道:“孟德想必也是因吃了败仗,情绪不佳,故而失态,明公不必过于介怀。”
“如今眼看联军大势难成,不知诸位有何良策?”袁绍点了点头,随即问道。他抱怨是假,实是要一个能保全自己面子又能进一步推高自己声望的好办法,这才召集麾下谋士来帐中议事。
袁绍比曹操强的,一是袁家四世三公的名望,二是当初董卓为安抚他,封了个勃海太守并邟乡侯的头衔。但是袁绍在勃海还未扎下根基,等若光领了个头衔,此番发兵酸枣,还需冀州刺史韩馥资助军需。
因此袁绍早已打定主意趁着这次联军会盟,调动兵马,成一番事业。本来迎接曹操,就是为了借机树立自身威信,谁知被孟小满一顿呵斥,反而令袁绍丢了面子。
谋士逢纪献计道:“明公既素与曹操有旧,这次不妨卖个人情给他,依前言照样请他晚上前来饮酒。他若是推辞不来,天下人当知明公有容人雅量,而曹操却是心胸狭隘之辈。他若来了,则公可好言抚慰。我看曹操此人,既然能大庭广众下大发雷霆之怒,应该也非心机深沉之辈。何况曹操出身阉宦之后,比不得明公四世三公,更不足虑。若能拉拢此人,倒也是明公一大助力。”
许攸看了逢纪一眼,觉得逢纪的计策虽然没错,可对曹操评价有些片面,似乎小瞧了曹操。但自己和曹操昔日交好,恐怕开口反倒显得有意偏向曹操,干脆闭口不语。
袁绍听了,自觉逢纪说得有理,于是打发人去邀曹操。郭嘉听说,才主动接了这个差事,趁机跑来试探孟小满。
孟小满虽然不知袁绍主从的商议,但却猜到袁绍接二连三遇到这种被人顶撞的事,心情绝不会好。她暗下决心,这晚绝不能再像白天那样逞一时之气,免得和袁绍关系闹翻,结下仇怨。她既然打算就这么假扮曹操,行事就得更加注意。
孟小满既抱着这种想法,便为自己白天一时失言谢罪,袁绍又是有意拉拢,一时间宾主尽欢,气氛倒也和睦。
袁绍心里满意,孟小满却犹自提心吊胆。原来袁绍和曹操少年相交,也有过一同放浪任侠的日子,期间狼狈趣事不少,袁绍便挑几件来说,以显亲睦。孟小满对袁绍所说之事全然不知,只能附和,同时暗暗记忆,免得以后再出纰漏。袁绍虽觉出曹操今日话少,但想到辕门之事,以为他是心情低沉,也不以为意,又叫小满险险的过了一关。待到酒酣耳热之际,袁绍已经和小满又恢复成当初年少一同勾肩搭背喝酒的亲热劲儿了。
“如今大事难成,吾有心据守一地,以图大计。”拉了关系,喝了酒,袁绍才把话题扯到正事上。“孟德觉得,我当据守何地?”
“本初必定胸有成竹,何必再来问我。”看到袁绍嘴角得意笑容,孟小满眉头一挑,故意说道。
孟小满本来因为辕门之事对袁绍印象极坏,可直到今晚饮宴,孟小满才知道这袁绍也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坐上盟主之位的。他若有心与你结交,展现出的风度见识,绝不在曹操之下。加上袁绍仪表堂堂,犹在曹操之上,又有世家出身的背景,也难怪能令诸侯奉其为盟主。
只是大约也因如此,袁绍就难免有些自傲。孟小满今晚与他聊了这些时候,已经掐住了他的喜好,言语中不着痕迹的恭维几句,既不易露出破绽,也能令袁绍满意,还能让袁绍自己说出许多小满想知道的事情。
果然,袁绍得意道:“我欲南据黄河,北守燕、代,得乌丸、鲜卑之众,积草屯粮,而后南下以克天下。”
孟小满听了这话,就知道袁绍的第一目标乃是他的勃海郡所在的冀州。冀州人口众多,东临大海,北可攻幽州,南可进攻兖州、青州,西进可攻并州、司隶之地,正是达成袁绍计划的腹心之地。
她把这事暗暗记在心里,朝袁绍举杯祝道:“韩馥必非本初敌手。”
韩馥正是现任的冀州刺史,不过此人性格懦弱,又是袁氏门生,袁绍实不认为自己会斗不过韩馥,听了小满的话,哈哈大笑,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不知孟德今后有何打算?”
“且先募兵马,再做打算吧!”孟小满忍不住叹了口气,这次她发愁倒是愁得真心实意。如今就凭这一千多人,要想保全自己,谈何容易。
“孟德勿忧,若我力所能及,必定相助。”喝多了酒,袁绍的许诺也大方起来。
“那就多谢本初了。”
两人喝到深夜,孟小满才回营安歇。她昨夜在乱军中逃得性命,今日提心吊胆了一整天,好容易捱到自己营帐,就倒在褥榻上和衣睡着了。
直到第二天一早,孟小满养足精神,才召集麾下众将前来议事。她这是第一次正面与这些将领们接触,虽然知道自己易容之术天下无双,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
曹军现在虽然大伤元气,人数锐减,但是并没有损失大将。其中,和曹操沾亲带故的就有四个:曹家的曹仁、曹洪,夏侯家的夏侯惇、夏侯渊。另有来投奔曹操的豪勇之士李典和乐进。
这六人皆是武艺不凡的英杰人物,若是操演兵马,带兵出战,个个不在话下。可是要论谋划讲策略,曹军之中,此时还没有一人能够胜任。都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曹操自己想必常有此感。郭嘉这般谋士,正是曹操急缺的人才。
一想到那家伙撺掇自己假代曹操,自己如今却不见踪影,说什么时机一到自来相投,孟小满就觉牙根发痒。既然指望不上别人,小满就只能自己拿主意。
幸好她也没少看曹操是如何聚众议事,神态举止倒也没什么破绽。众将已将残存兵卒重新编排整顿,一一禀明。
“启禀主公,卫兹、孟夏尸身已经寻回。”夏侯惇额外又禀道。
“待我亲自拜祭过后择地安葬。”孟小满点了点头,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此番战败,损失惨重。我军兵少,余下诸侯又无讨董之心。吾以为,我等不如离开酸枣,先往扬州及丹阳募兵。”
既然袁绍现在要占冀州,两人又刚刚修好,孟小满就不便撄其锋芒。袁绍既然打算往北走,她就不妨先往南。
昨天她检视曹操文书信件,发现有两封信,是和扬州刺史陈温、丹阳太守周昕来往的信函,两人虽然没有应檄文带兵来讨董卓,但也愿意出力帮助曹操,孟小满就打算先拜访这二人,凑些兵马,再做打算。
说来,也是曹操确实小看了孟小满。只看她年纪幼小又是个女孩,就不曾放在心上,以至于不但不知道孟小满有绝妙口技,更不知道她竟还通些文墨,能模仿他人笔迹。
“我已修书两封给扬州刺史陈温及丹阳太守周昕。”孟小满将信交予曹洪,“就请子廉辛苦一趟,先去送信说明,吾再带兵前去。”
“是!”曹洪接信而去。
“余下众将,各回营打点行装,待葬了卫兹与孟夏就前往扬州。”
“是!”
孟小满不知道的是,曹操本已经做好打算,在荥阳战后即前往扬州募兵。那扬州刺史陈温与曹洪又有些交情,因此曹操这个打算,曹洪等人事先就已经多少知晓。若是孟小满心血来潮想出别的打算,恐怕曹洪也要觉得奇怪。偏偏她歪打正着,竟在不知不觉中又过一关。
众将对小满的安排俱无异议,各自回营安排兵士打点行装去了。孟小满则令亲兵在营中设下灵堂,亲祭卫兹、“孟夏”。
寻回曹操尸身,孟小满心里多少舒服一些。她又细细查看,见那面具以特殊手法贴上,虽然士兵装殓尸体时曾擦洗尸身,倒也没察觉出“孟夏”真实身份,才终于放下心来。
于是,曹操顺顺当当的以孟夏名义下葬,而孟小满却自此开始领兵,先往扬州去了。
 ;。。。 ; ;
第五章 募兵扬州
离开酸枣之前,孟小满又亲去与袁绍、张邈、鲍信等几个相识多年,一直与曹操关系不错的诸侯处辞行。
袁绍昨天在孟小满的恭维下喝多了酒,今天醒来就觉得头痛,而且颇为后悔自己昨晚对曹操说的多了点,但还是打起精神鼓励小满几句,昨日辕门之事,也就不冷不热的揭过去了。张邈则殷切嘱咐小满早去早回,自己必屯兵酸枣等他回来一同共成大事,算是了了昨天内心一点愧意。
而骑都尉、破虏将军鲍信则一直骑马把小满送出营帐五十里。鲍信是很不愿曹操就这么离开酸枣,他对曹操一向都非常欣赏,昨天,他也是联军中唯一一个没有跟着袁绍一起去看好戏的主将,孟小满事后得知,对鲍信印象好了许多。
两人骑马并辔前行,左右都有一定距离,说话也不顾忌。
“孟德今日一去,恐怕联军溃散就在眼前,可恨我等纵有雄心,却难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