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草根攻略-第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子腾去姑苏的时间,和宝玉那次丢失宝玉的时间相符,王夫人便推测到:“那次宝玉的玉丢了,我曾让哥哥赴任途中帮着寻找,想来他特意做的样子。。。。。。”

    后边的话却是再也说不出口了,她也鄙视哥哥的做法,在银钱上太过贪婪,薛蟠失手打死冯渊一案,他非但撒手不管,还骗取妹妹的银子,想她们侯门子弟,哥哥又是朝中重臣,竟然做出这等下流的勾当来。

    “你妹夫为了敏儿抑郁成疾,时常生出殉情的念头来,自知难免有一天失去控制做了傻事,颦儿就成了他心里唯一割舍不开的羁绊,他怎么敢得罪黛玉未来的公爹和婆婆呢!”

    贾母怀里搂着黛玉,由着她低声哭泣,说是对林如海来说,死亡真的是一种解脱,他是去和她母亲贾敏相聚,走得没有一点痛苦。

    王夫人呆呆的看着林如海的绝笔,压低声音对她妹妹道:“他姑父说,曾经有一个跛足道人给林姑娘算过,留下一句箴言,木石前盟,姻缘天定。妹妹,你看这事。。。。。。”

    没有注意到她们在说什么,贾政长叹一声,对贾母道:“我还以为真的是课银被盗,哪知道其中还有隐情。可惜如海世袭公侯之家,又是名冠江南的书香望族,就这样一败涂地。”

    又对王夫人道:“今天当着外甥女儿的面。这件事情,你该有所交代,子腾大哥的事情你也是知情的吧?”

    “老爷何出此言?我是真的不知道哥哥问妹夫借银子的事情。”王夫人向来要强。以自己娘家为傲,哪知道她哥哥和侄儿行事如此龌蹉。

    “颦儿。你怎么说?”贾母帮黛玉擦干净眼泪,十分严肃的提醒她道:“因为九省提点大人和他儿子精心策划的假案,让你爹爹背负渎职的罪名,王家甚至以为你父亲过世之后,没人知道那笔债务,多年来欠债不还,你可以告官替你父亲讨回公道。”

    薛姨妈急忙替哥哥求情道:“林姑娘,借你家的银子。我们立刻去和宝玉他舅舅说,让他尽快想办法偿还。。。。。。”

    王夫人也连忙解释道:“外甥女儿,你看这信上写着呢,你父亲是抑郁成疾,经常出现幻觉,他以为死了就可以见到你母亲,并没有人逼他。。。。。。”

    “太太,你别再说了!”贾宝玉害怕黛玉伤心过度,急忙拦住王夫人的话头。

    林黛玉此时早哭得昏天黑地,哪里理得出头绪来。贾母征求她的意见道:“既然你爹爹并没有追究王大人的意思,况且他已经去世多年,就算冤案也早已经被人淡忘了。此时再去翻案势必会毁了王大人父子两的仕途,我看,就让王大人写一个书面保证,你舅妈画押作保分期偿还那一百万两银子,每年二十万两,五年内还清所有债务,至于利息,怎么说他也是宝玉的舅舅,就不和他算了。这个主意你看行不行?”

    “听凭老祖宗做主。”黛玉点头应允,哪知道宝玉却不依道:“太太又没有答应我和林妹妹的婚事。我的舅舅和她什么相干呢,那一百万两银子。就算按官府定下的利息,这么多年也是二十多万两银子利钱呢。”

    “二媳妇儿,宝玉的话你可听见了?这个我可没办法替你调停了。”贾母故意问王夫人。

    “银子自然是要还的,宝玉的亲事自有老太太和老爷做主,既然老爷已经答应看秋闱结果,宝玉就该好好备考,若是没有考中,那也怪不得别人。”王夫人不过是想要保住脸面而已,她已经十分清楚,若是不答应宝黛二人的亲事,林黛玉真有可能把王子腾和王仁告到大理寺。

    凤姐儿和薛蟠的事情也牵扯到他哥哥,涉及包庇枉法之过,好在被审案官员给压了下来,可是策划盗窃课税银子案,那就不是一般人敢隐瞒的,据说恒郡王曾亲自去姑苏调查过赈灾银被劫之事,因林如海已死,难以查证,若是林黛玉把此事捅出去,王家的下场只会比贾府更惨。

    薛姨妈听他们如此谈论女儿的婚事,不由又羞又气,老脸一阵青一阵白,他们意思倒像宝钗嫁不出去,非要加进贾府一样。

    她很想说几句硬气的话,可是,宝钗是真心喜欢宝玉的,她寻思自己也做不得女儿的主,王夫人上次传话,告知政老爷的意思,薛姨妈就觉得不是事儿,怕委屈了女儿,薛宝钗自己却舍不得放弃,屈辱地接受了王夫人的建议,等秋闱之后再议定情的事情。

    她今天是有点趁火打劫的意思,寻思贾府现在缺银子花,娶了宝钗可解燃眉之急,没想到,却引出一个百万债主出来,思虑再三,薛姨妈不得不当面应允,若是宝玉秋闱中举,就同意取消他和宝钗的亲事。

    “砰“的一声,房门被推开了,竟然是薛宝钗去而复返,她潜回来在门外偷听了半响,鸳鸯让丫头们装着没看到薛姑娘,有些话让她听到反而比较好。

    “老祖宗、姨夫、姨妈,虽说女儿家的婚事须由父母做主,得听媒妁之言,可是,强扭的股不甜,宝兄弟喜欢林妹妹,你们就该成全他们,先姨妈已经说过秋闱见分晓的事情,我没有提出反对意见,不是还有私心想要嫁给宝玉,而是,想借机督促宝兄弟好好读书,原想着无论秋闱宝兄弟能否高中,那时再提出退婚的事情,如今,家境大不如前,宝兄弟也知道努力读书,承担家庭责任了,也是我抽身的时候了,现在就正式解除婚约,明儿我就把宝兄弟的八字贴退回来。”

    薛宝钗这番话说得王夫人脸蛋子**辣的,贾母这才知道,她竟然背着自己连宝玉的八字贴都换过了。

    此前,薛姨妈老是有意无意的提及“金玉良缘”,贾母都把话岔了开去,变着法子拒绝这门婚事,先是说请和尚给宝玉算过,他不宜早婚,言外之意就是,你家姑娘可不小了,别让她再耗下去,紧接着,却装糊涂要给宝玉提亲,求娶薛宝琴,贾府上下都晓得,薛宝琴早已和梅翰林的儿子有婚约的,老太太这是绕弯子告诉薛姨妈,她看不上薛宝钗,你们别白费心思。

    可是,听了宝钗这番话,贾母却瞬间喜欢上薛姑娘了,起身过去拉她在身边坐下,颇为诚恳地说道:“我儿,你的好处我也是知道的,行事大方得体,和我那个小冤家一样,都是才貌双全的好孩子,可是,凡事都有一个先来后到,你林妹妹比你先来,和你宝兄弟青梅竹马,我这做祖母的怎么能狠下心来,拆散他们两,让孙子和外孙女都很我这老冤家呢?”

    又扭过头去对薛姨妈道:“我这不是说嘴,真要失去这么好的媳妇儿,我心里舍不得的很,倒要责怪二媳妇儿,为啥不多生几个孙子,好吧宝钗留在我们家。”

    “老太太,有你这句话,我知足了。”薛宝钗说着,嘴角不由自主的勾起一抹浅笑。

    她一直不服气,贾母为何老是不待见自己,但凡贾府宴饮,老太太都是左手拉着黛玉,右手扯着湘云,让她们坐在自己身边,就算湘云那丫头没在的时候,也不曾和自己客套一下,有一次她主动坐到贾母身边,老太太竟然说:你去陪太太和姨太太,让颦儿和宝琴坐我身边。

    此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喜欢宝玉固然是真心,可是,不顾和林妹妹的情谊,失去理智的争夺贾府二少奶奶之位,竟有八成是为了和林黛玉一争长短,是想得到贾府老太君的认可。

    为什么会如此在意老太太的评价呢?今天,老太太处理贾府事物的那份超脱和淡定,让宝钗幡然醒悟,因为,她是从心底里钦佩这位老贾母。

    林黛玉是一个十分重情义的人,宝钗牺牲自己的爱情成人之美,她心里十分感激,可是,却不好意思说那种感谢的话,她觉得那样太虚伪。

    “二舅妈,外甥女儿年幼无知,关于那一百万债务的事情,我倒觉得,再怎么着也不能逼得王府也卖店铺卖庄子,只是,因我们府里周转困难,首期还款二十万两银子最好三天内送到,剩下的,二舅妈说怎么处理好,黛玉都没意见,外甥女儿还有一个请求,就是希望能请九省检点大人帮忙,务必保住薛大哥的性命,就算用余下的债款为他赎罪也使得。”

    林黛玉这番话,令王夫人汗颜,让薛姨妈泪流满面,没想到贾府里也都知道了,王仁父子为了自保,非但不顾薛蟠的死活,还千方百计的哄骗薛家的银子,说是用于疏通关系……(未完待续)
第170章 林家冤情 水落石出
    这话说得轻描淡写,众人却感伤得不行,越发哭成一片,林黛玉一头钻进老太太怀里,早哭得喘不过气儿来,宝玉也不避嫌疑,轻轻儿拍着背安慰她。

    “哈哈哈,我常想着,不知道蹬腿儿之后,你们会如何哭我,今儿个总算是见识了,还是没有看你们傻乐的时候心里舒畅,还不都给我打住,再哭我不死都不好意思了。”

    众人这才止住,黛玉先就不依道:“老太太为老不尊,故意逗我们哭,从今儿起,再不给你酒喝了,谁让你喝高了就消遣人呢!”

    “林妹妹!”宝玉急忙使眼色,就算老太太宠着,当着众人的面,特别是太太在呢,别让人借机又教训你不知尊重。

    贾母忍不住打趣儿到:“宝玉你别总是欺负林妹妹,将来有你赔不是的,想当年,老太爷把我娶回家里,当着老老太爷他们,不知道有多风光,我但凡说句玩笑,他就清嗓子做警示状,你们知道我是怎么降服他的吗?”

    众人贾母说起自己的趣事儿,都竖起耳朵来听,黛玉急得催促道:“老太太别卖关子了,快说来我们学会了收拾你的乖孙儿。”

    “嗯哼。。。。。。”王夫人下意识地清了下嗓子,贾母话中有话,林黛玉的言行未免有些儿不知廉耻,好歹也是书香世家的小姐,她就不能矜持一点吗。

    “可见我们老爷是倒着的,太太倒咳嗽起来了,哈哈哈。。。。。。”尤氏先就笑了起来,众人也忍俊不住,十有**捂着嘴儿偷着乐。

    贾母只做没注意到他们的反应,依旧绷着脸儿讲述着:“回屋里我就让鸳鸯熬了一大锅橘梗甘草川贝母药汤子。逼着老太爷喝,不喝就不让他进我的房门。。。。。。”

    “老太太敢是糊涂了,那会儿还没有鸳鸯姐姐呢。”傻大姐儿插嘴道。

    “没有这个小鸳鸯。有老鸳鸯呀,难怪老太太叫你傻大姐儿!”青儿笑得肚子痛。

    “是鸳鸯姐姐她娘吗?”傻大姐话音未落。众人便哄然大笑起来。

    “老太太,老太爷他喝了吗?”冷不防贾政追问了一句,他是正经人,从来不说笑话的,这会子竟这么问,傻啦吧唧的样儿越发让众人笑破了肚皮。

    偏偏他还补充道:“多半是喝了的,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老太爷和我争毛厕。站在茅厕门外说催促,‘政儿快点出来,爹爹喝多了,快憋不住了’,我还以为是喝多了酒呢,没想到是喝多了止咳药。。。。。。”

    “哈哈。。。。。。”贾母再也撑不住了,笑着喊叫鸳鸯道:“快、快、快给老爷一顿鞋板子,这是故意要把人笑死呢,啊哈哈哈。。。。。。”

    赵姨娘却是笑不出来的,她仗着探春如今是郡主。无论自己的身份是娘还是姨娘,探春是从她肚子里出来的却是不争的事实,贾母没有给她分一文钱。还拿探春说事儿把她教训了一顿,现在,连八杆子打不着的东府里都分了银子,心里越发不忿,当着贾政的面又不敢说风凉话,就故意把茶碗盖子碰落在地上摔碎了,吩咐小丫头收拾,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那边大老爷两口子虽然托病没来,却暗地里让小丫头往这边打探消息。听说分银子呢,邢夫人就急忙过来。说是好容易把大老爷服侍睡下了,来给老太太请安。

    幸亏她来岔开了。否则,屋里真会有人笑岔了气儿。

    众人岂不知邢夫人的来意,都是淡淡的,鸳鸯故意不说给她银子的事情,且让她先嘀咕着去。

    邢夫人心里干着急,却不好意思问银子的事情,只好陪着笑脸干坐着。

    薛宝钗先告辞了会薛府去,薛姨妈却留了下来,老爷和宝玉的约定,王夫人已经悄悄儿说给她和薛宝钗听,她们都道是老爷的权宜之计,毕竟都是知道的,宝玉聪明有余,却不学正经的文章经济,显然不可能考中举子,否则,贾政也不至于因失望而厌弃他。

    郁闷的气氛荡然无存,老太太又轻松地接着之前的话题道:“

    薛姨妈本来已经拿定主意,慢慢儿的等候秋闱结束,就开始筹备宝钗的婚事儿,赶在明年春天把他们的婚事给办了,薛蝌和邢岫烟成亲后,自己回老家另住,虽然不是大富大贵,倒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日子过得温馨且踏实,薛蟠打官司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可是,老爷给宝钗预备的贰万两嫁妆银子并没敢动,另外,这些年来,薛姨妈也陆续为女儿预备下一些衣服首饰,也值一万多两银子,倒是可以提醒贾母一下,两家若能缔结金玉良缘,起码可保宝玉这一房衣食无忧。

    王夫人见妹妹把宝钗支回家去,知道她有话要说,就示意丫鬟婆子们回避,鸳鸯便把银票如数交给邢夫人,带着奴才们去外边听用,邢夫人也便坐不住了,和尤氏一前一后告辞了去。

    “老太太这法子果然好得很,赶明儿我也试试降服老爷。”王夫人假装凑趣儿,暗中使眼色让探春把宝玉和姐妹们叫走,薛姨妈好和贾母说话。

    谁知道青儿瞧出尴尬来,避开众人眼目,悄悄儿提醒贾宝玉道:“太太她们若是提起二爷的婚事,你猜老太太会怎么回答呢?”

    “老爷是不会食言的,秋闱还没开考,怎么就知道我会名落孙山呢?”宝玉颇为淡定,林黛玉却沉不住气儿了,转身就往回走:“宝玉,你先回去,我还有话要和老太太说。”

    贾宝玉先是一愣,接着就明白过来,他怎么肯让黛玉一个人去面对父母,便笑道:“我陪妹妹一起去,青儿姑娘说得好,只要我们莫忘初心,无所畏惧就会心想事成。”

    两人一前一后不回到屋里,王夫人黑着脸对宝玉道:“天不早了,送林妹妹回去吧。”

    “舅舅,我有几句话要对老祖宗说。”林黛玉根本都不理她的碴儿,从怀里掏出一个荷包来,取出里边的两张银票道:“老太太,外孙女儿五岁生日时,母亲送了一个绣坊和一个茶叶店给我做生日礼物,因为黛玉年幼,就托付薛掌柜也就是雪雁的父亲负责打理,后来林家败了,那两个铺子却留了下来,多年来经营得还算不错,前阵子你们进宫值守时,我托茗烟儿陪同雪雁回了趟苏州,把铺里的钱全部换成了汇丰钱庄的银票,共是贰万两。。。。。。”

    不等林黛玉把话说完,贾宝玉就接过话头去毫不掩饰的说:“老祖宗,我听说母亲收了姨妈家贰万两银子,许下我和宝姐姐的婚事,还请老祖宗做主,把这贰万两银子退还薛家,今儿姨妈当面,我是非林妹妹不娶的,我如今也在努力读书,今年秋闱就去应试,定然要高中了,也不枉老祖宗和太太心疼我一场,也不负父亲教诲。”

    “二媳妇儿,你统共一个儿子,到处收人定亲银子可就不地道了。”贾母乜斜着王夫人,嘴角似笑非笑。

    “老太太,这是怎么说的,我妹妹原是好心,送了贰万银子来,因府里已经筹齐了罚款,所以并没收她的呢,哪里有到处许亲之说?”王夫人讶异地辩解,又把对贾母的怒气发在林黛玉头上,冷笑道:“林家不愧是书香门第,大小姐饱读诗书,自然也深谙才子佳人的故事,仿效起文君当垆沽酒来了!”

    贾母何尝不知道王夫人是在耻笑黛玉,也不和她争口舌之利,却对宝玉道:“宝玉,你可听清楚了?太太并没有定下薛姑娘的亲事,自然也就无须退亲,另外,我这里有一张借居,也不晓得算不算是聘礼,若是算的话,你亲舅舅早把你卖给林家做上门儿女婿了呢。”

    微微一笑,高声对门外喊叫道:“鸳鸯,你把那个盒子拿来。”

    鸳鸯应了一声,推门进来,取出一个梨花木的盒子来,打开一看,却是收藏着林黛玉父母的书信等遗物。

    “颦儿,休怪外祖母糊涂,我也是最近心神不宁,想着快要和你母亲见面的缘故,整天拿着这个盒子端详,无意中发现盒子底部的夹层,这才看到你父亲的书信,还有九省都检点王大人的亲笔借居,整整一百万两银子,借居在此,想来是不曾偿还的了。”

    贾母说着眼泪就流出来了,正眼儿也不看王夫人一眼,哽咽着对贾政道:“当年王大人押送赈灾银子,半道被劫,因为灾情紧急,延误了赈灾势必造成饥民饿死,便就近向你妹夫筹借了一百万两盐课银子,说是回到京城就变卖家产还清所有债务,可是,到了运送课银的日子,借出去的银子却没有入库,王仁那兔崽子当时就在你妹夫手下任职,未经你妹夫同意,擅自虚报窃案,说是库银被盗,经贤德皇妃说情,圣上从轻发落,革去如海官职,退赔被盗的库银了事,王大人却因赈灾有功,提升为九省都检点,赴任途中绕道看望你妹夫,打着你的名号,请求延期偿还借款,说是颦儿在我们府上多得外祖母和舅母疼爱,自小儿和宝玉同吃同住,两个孩子青梅竹马,将来是要结为夫妻的,那一百万银子容他分期偿还,为了取信你妹夫,他还拿出一枚玉佩,说那是宝玉的命根子,作为信物替他作保,你们看,竟然和宝玉的那枚一模一样。。。。。。”(未完待续)
第169章 晓以大义 散发馀资
    伟祺家并没有如青儿所愿退还婚书,可是,柳五儿来刘家屯的次数倒更勤了,有时天晚了就索性在伟祺家留宿。

    天朝律法明确一妻多妾制度,所谓一妻制,就是为了保护正室的特殊权益,至于妾室,地位比奴婢高不了多少,甚至可以当做礼物彼此赠送。

    刘家自认为为其没有任何过错,就算要退婚,也得王家来向他家请求,提出退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