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朝,竟然还有女子为官吗?
“本公主名叫托娅,阿尔斯楞是我大哥。漠北最大最富饶的呼和牧场就是我家的。你刚说自己是天朝钦差,分明是在说谎。我从来没听父王说过,天朝有女子为官的。”
原来是阿尔斯楞王子的妹妹,难怪说话咄咄逼人,兄妹二人一个德行。
随后跟过来的娜仁托娅也追问道:“原来你是天朝的钦差大人。可是,我刚才问过琪琪格公主,她说你是恒亲王殿下的女人呀。”
“托娅公主。认识你很高兴!娜仁托娅公主,你的美丽真让人羡慕。”
青儿微眯着桃花眼。萌态可亲的解释道:“公主是在怀疑在下的身份吗?这个,恒亲王殿下是镇北大将军,可是,他也是在下的男人呀!”
娜仁托娅公主黯然一笑,美丽又能怎样,若是可以,我倒宁愿用美丽和你交换。
女孩子们总是很容易就找到共同语言,很快,青儿和几个公主就熟络起来,她有意无意的放出风去,说是朝廷为了促进蒙汗友谊,特别颁布了蒙汉通婚令,以后,不仅允许蒙古族女孩子嫁到内地,还取消了士兵不得与当地女子通婚的禁令,姑娘们若是在军中有意中人,无须担心背井离乡,去了当地女子的将士,可以在本地定居下来。
很多女孩子对镇北大军的将士怀有爱慕之心,只是,没有勇气远离父母去异乡生活,所以,不得不克制自己的感情,听青儿如此说道,不由就动起心思来。
他们返回湖心岛时,夜幕已经降临,果然如青儿预料,斯琴和花儿母女已经抵达回春堂,哈尔巴拉已经很久没见到母亲和妹妹,揉着诺敏的头发傻乐。
巴根更是喜不自禁,他已经辛苦了半辈子,全部家产也就两个蒙古包,这会儿一家人不但团聚在一起,还分到一座宽敞的庭院居住,少奶奶特别承诺过,只要他们一日不离开自己,西跨院就是他们的家,他们可以永久的居住下去。
巴根不容青儿推辞,拉着妻子和儿女一起,执意给青儿磕了三个响头。
他们合家团聚的快乐感染者青儿,令她觉得十分欣慰。
锦尧遵照青儿的意思,已经为他们一家人脱籍,他们不再是任何人的奴才,不过,青儿却用经济手段,变相的约束住这一家人,并且,还让这家人对自己感恩戴德。
她知道,锦尧把这个人情全推在她的身上,自然是希望巴根一家人能衷心耿耿的服侍她。
巴根在大汗王府里就是一个管事的头目,正好就替她管理家务,花儿做了厨娘,诺敏做了青儿的贴身侍女,哈尔巴拉等于是她的亲随护卫。青儿特意吩咐斯琴大娘,不需要操持这边院子里的事物,因为,他们自己的家也需要人打理。
鸾凤二人见诺敏一来就取得少奶奶的信任,心里难免有些酸溜溜的,欺负她年幼不谙世事,处处刁难她,哪知道,这丫头年纪不大,性子最是强悍,又有青儿给她撑腰,没过多久,就把两个大丫头制的服服帖帖,不得不乖乖地听从她的调遣。
青儿到没有故意刁难她二人的意思,只是,她们已经到了出嫁的年纪,按照大户人家的惯例,略有几分姿色的十之**会被主子收为屋里人,这两丫头来这里的初衷也就是怀着这种心思,所以,青儿打定主意,要想办法早些把她们嫁出去。
锦尧依旧住在中军大营,不过,隔三差五的会去湖心岛小住休息。
安顿下来之后,锦尧和青儿就开始着手屯田的事情,青儿负责筹建基金的管理和运行,大将军特意抽调任命了两名司务员帮她管理账务。
六月里有一批士兵服役期满,临近退役的时候,他们征求士兵的意见,愿意留在本地的,就转入建设兵团名册,由屯田基金出资帮他们安家,以班为单位,采取联产承包的方式,垦荒屯田。
这些士兵中有些是和当地姑娘有约,有些是家里没有亲人也没有田产,还有一些原本就是替有钱人服兵役的雇工,听说建设兵团不但负责为他们盖房子安家,还负责做媒娶妻,倒乐得留下来。
蒙古人游牧为生,很少有人垦荒种田,锦尧禀报皇上,沿边境线自己一方的疆域里圈地造田,同时,依据地势,修建了第一座城池,城池建在易守难攻的地方,青儿算计着,屯田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当地的特产,发展一些加工业,收益无须上缴国库,除了自给自足,就用来不断扩展耕地建设城池,将来一座座城池相互依存,再用城墙连接起来,就是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堡垒,朝廷就不用耗费巨额军费,在这里囤养军队了。
当年秋天,第一座城池里的居民已经发展到两百多户,青儿完全按照现代军队建制,从班到排再到连,连长就相当于百户长,也就是说,建设兵团已经发展到两个连队。
八月间,草原上举办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青儿特意在大会上举办了建设兵团招亲仪式,小伙子们穿着青儿亲自设计的兵团礼服,充分采纳了现代元素的服装,让那些小伙子显得格外精神,特别吸引姑娘们的是,嫁给兵团的小伙子,就不用再过游牧的生活,像汉人一样居有定所,同时,又不需要背井离乡告别父母亲人。
招亲仪式当即就见成效,几十个小伙子混进了姑娘家的帐篷。。。。。。
入夜,青儿躺在锦尧的怀里,梦呓般的呢喃道:“明年这个时候,田野里定然是一望无际的麦浪,也许,建设兵团的第一代接班人会在丰收的日子里诞生。。。。。。”
话未说完,就听锦尧在她耳边温存低语:“青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播种了呢?”(未完待续)
第287章 桐剪秋风 蕉下醉卧
翌年清明时节,远嫁茜香国的玫阳郡主,也就是贾府三姑娘贾探春,在夫君茜香王子的陪伴下回家省亲,贾府众人都道探春是以南安王女儿的身份出嫁的,茜香国王子殿下跟得又紧,恐怕没有机会接三姑娘回家看看。
林黛玉修书一封,对青儿倾诉心里的思念及怅惘。
可也是,当年姐妹们在一起时,也没少纷争怄气,多年之后回忆起来,却满满都是亲姐妹般的温馨情谊。
林黛玉最后说,园子里的姐妹们都希望能再办一社,想必“蕉下客”也是极愿意参加,兴许,她会浓墨重笔,重温“桐剪秋风凉,醉卧蕉下客”的美好往事。
青儿立刻回了鸽信,锦尧送了她一对儿信鸽,专门负责飞大观园和刘家屯专线。
她给黛玉支招,王子陪王妃省亲,作为“娘家”兄弟的锦祥等王爷们,肯定要奉旨作陪,锦祥能得到皇上认可并册授祥郡王,多得锦尧从中斡旋,他欠锦尧一个大大的人情,可以让锦尧修书一封,让贾宝玉去和锦祥商量,以锦祥的名义邀请茜香王子“大观园一日游”,反正“醉红楼”如今是京城鼎鼎有名的娱乐场所,在那里招待客人,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四月下旬,茜香国船队抵达金陵城,皇上设宴款待属国王子,礼部便拿出王子在天朝访问的行程安排文书来,征求王子的意见。
茜香王子略看了一眼,就对王妃道:“王妃,明天,我们先去大观园一日游吧,你在来天朝的行程中。好几次梦中呓语,吟咏什么‘桐剪秋风凉,醉卧蕉下客’还有什么‘日边红杏倚云栽’之类的诗句,我知道,你是在怀念故园和家中亲人呢。”
皇上闻言脸色一沉,探春代替云阳公主和亲时,他还是北静王。他是谦谦君子。想来崇尚诚信,更何况是涉及两国关系的和亲之事,所以。他对南安王李代桃僵的行为并不认同。
他甚至出言劝阻过,却被南安王讥讽道:“云阳不是你的骨肉,你若没有私心,就该说服锦尧和蝶衣公主和亲。而不是现在对我府里的事情说三道四!”
现在,茜香王子毫不隐晦的表示。他已经知道探春是贾府小姐的事情,那么,接下来,他会谴责天朝失信于属国吗?他会以这件事为借口。讹诈更多的利益吗?
“尊敬的天朝皇帝陛下,首先,请允许我衷心的感谢天朝。赐予我如此美丽聪慧而又贤淑的姑娘做王妃,天朝古有昭君出塞促进两国睦邻友好的佳话。今有探春姑娘和亲茜香国,小王今日郑重承诺,绝不辜负皇帝陛下的期望,也不辜负王妃背井离乡出使茜香国的初衷,和王妃一起,不惜余力致力于两国友好。”
这本是天朝外jiao见不得光的事件,礼部尚书已经在准备应对王子“深表遗憾”的说辞,没想到人家对天朝的失信一字未提,只是表示对这门婚姻的态度,言语之中,非但没有轻视王妃的身世,还对探春的“出使”表示赞赏,最重要的是王子的承诺,他是茜香国王储重要候选人之一,这番承诺,自然是希望得到天朝的支持,当然,这也正符合天朝的利益。
当然,天朝的君臣们并不知道,这是探春王妃的高明策划,她在来天朝省亲之前,就对王子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以时间推论,她当时是天朝罪臣之女,由她代嫁,无疑是对茜香国的羞辱。
探春对王子道:“当时,南安王实力雄厚,北静王虽然有心阻止此事,却无济于事,臣妾本可以永远隐瞒真情,可是,臣妾若是以南安王之女的身份省亲,势必会被当今天朝皇帝疏远,由于王子殿下和南安王过往密切,将很难得到天朝皇帝的信任,王子殿下也知道,皇储之位得失的关键筹码,就是天朝皇帝的支持,所以,王子殿下必须公开挑明此事,臣妾也好借用二哥哥贾宝玉和北静王也就是皇帝的旧情,从中斡旋,助夫君一臂之力。”
国宴上,最尴尬的莫非南安王夫妇,探春省亲,到京城后下榻在国宾馆,而没有选择回南安王府居住,他们就隐隐的有些不安,现在,到不得不佩服探春的魅力,竟然能让茜香国王子忽略她的身份,对她似乎宠爱有加。
为了表示对贾府的补偿,皇上命礼部追加预算,拨付二万两银子给贾府,由贾宝玉负责茜香国王子夫妇的接待事宜。
“醉红楼”原本计划停业三天,专门接待王妃省亲,可是,贾探春执意要亲自体会“醉红楼”的繁华景象,特意要求“醉红楼”照常营业,并且,把她将在“秋爽斋”举办菊花诗社的消息传出去,当然,她没忘了吩咐,门票要比平时增加十倍。
“舍得出银子就放他们进来,舍不得,那就别来了。”刺玫瑰果然是长于决策,史湘云当时就想,若是三丫头还在荣国府,她这总经理的宝座只怕要易人了。
因为是金秋时节,园子里菊花盛开,她便重开菊花社,依旧以菊花为题,不过,并不要求众姐妹赋赐,而是各自把自己当年所做的诗句誊写在宣纸上,再由惜春添上水墨菊花,依旧沿用当年的别号,让人用上等的蓝田玉,赶着雕刻了“潇湘妃子”、“蕉下客”、“枕霞旧友”、“怡红公子”、“稻香老农”、“菱洲”、“藕榭”等各人的篆刻印章备用。
史湘云寻思,虽然有“菊花诗社”的主题吸引顾客,可是,“刺玫瑰”让把门票增加十倍,分明是不准备届时不想太过拥挤的意思,毕竟,昂贵的门票并不是一般人消费得起的,所以,她预计顾客人数不会超过平日的五成,便让按照平常六成客流量准备茶点。
没想到,不知道哪里传出小道消息。说是“菊花诗社”还会展出薛贵妃的诗词和墨宝,连贵妃在闺中的别号也打听得清楚,说她果然有母仪天下的风度,年少时就被以“蘅芜君”冠名。
如此一来,就连那些自命清高,平日里不愿涉足娱乐场所的官员们,也都动了拍马献媚之心。天没亮就让家奴去大观园门外排队。唯恐没有机会瞻仰贵妃墨迹,以后在官场论及贵妃文章,交流当日感受时。不知道如何应对。
那天一早,史湘云就接到出售门票的主事禀告,说是售票室窗外,各家的奴才们排起了长队。只怕,今天的客流量要创历史新高。
史湘云立马来了精神。先让翠缕通知厨房管事,茶点加倍准备,又亲自去和林黛玉商议,要借用贾府的奴才们去“醉红楼”帮忙应酬。
当日。“醉红楼”客流量果然创下历史新高,那些官员们虽然并没看到贵妃的墨迹,却是大开眼界。原来,“醉红楼”并非那些秦楼楚馆可比。除了,还有很多斯文风雅的去处,藕香榭隔着荷塘听曲儿,也与别处大不相同,坐在缀锦楼里吃着别的酒楼里品尝不到的美味佳肴,享受奢华却不庸俗的贾府试服务,那是真正的王公贵族般的体验呀。
贾府的小姐们自然不会抛头露面,可是,茜云纱后面若隐若现的身影,犹如雾里观花,淡淡的墨香,越发让人浮想联翩。
首先从里边传出来的是怡红公子的《种菊》,贾蔷在外间应酬,亲自展开吟唱道:“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酌寒香酒一杯。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这是贾宝玉年少时的诗作,这次本就是用来引玉的,意境自是一般,不过,众人都知道,贾大人的书法是一流的好,他又是陛下的心腹之人,自然引来一阵喝彩。
第二幅字画还没呈出来呢,就听宫里传来圣旨,说是“醉红楼”今日的所有书画,都将现场拍卖,所得款项将用来充实漠北屯田基金。
这也是贾探春出的主意,自听说青儿的一系列策划之时起,她就蹩了一股劲儿,想要和那小丫头一较高低,她说服众人,说是假借皇帝之名敛财,就算捐出一半,收益也自然不菲,何况,这样做是一举三得,贾府得了实惠,还落得好名声,皇上解决了屯田经费的不足,自然会记住贾府得好,众位官员也得掂量荣国府在皇上心里的分量,青儿姑娘自然不会反对,倒要暗自佩服贾府三姑娘果然技高一筹。
关键是,薛宝钗的墨宝也有了公诸于世的机会。
菊花诗社,记录着他们姐妹最美好的少女时代,探春希望每个人的诗词都能流传于世,就算将来她再也没有机会回到金陵,朝野上下也会记得,茜香国王子妃,或者,不久的将来要说茜香国王妃就是诗词书法名冠金陵城的贾府三姑娘。
探春心里清楚,若单论诗词上的造诣,她自然是比不得林黛玉和史湘云,比之宝姐姐也略有不足,可是,她的书法却是堪称大家,只是不为世人所知而已。
宝玉的《种菊》被一位带着假面具的公子拍得,买家没有留下姓名,座中的某位公子说,听声音和身形举止,那人似乎有些像忠顺王爷包养的戏子,哦,对了,名叫琪官儿。
这幅字画底价不过十两银子,被一个拍马的官员一口价涨到二百两银子,另一个官员毫不犹豫的涨到三百,两个人正在竞相叫价,就听一个温润的声音报价到:“我出一万两。”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讶地看过去,只见那人一袭华丽的白色团花锦袍,长身玉立,可惜,脸上带着一个京剧脸谱面具。
这个价位自然没人再与之竞争,紧接着,宝玉的另外一幅《访菊》传了出来。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
贾蔷还没吟唱毕,就有人叫价,也是势在必得的样子,开口就是一千两银子。
“一万两!”面具男再次报价。
贾蔷也看出其中的猫腻来,忙笑道:“这位大人,可否留下姓名,您如此捧家叔的场,待会儿家叔问起来,我得禀告家叔该去哪里致谢吧?”
面具男子不再搭话,旁若无人的站在那里,等墨迹完全干了,贾蔷亲自卷好双手呈送给他。
看着那人离去的背影,贾蔷暗自嘀咕着,刚已经让人进屋禀报二叔了,他怎么如此淡定,也不出来看一眼,莫非,他已经猜到来人是谁了?
众人还没从惊异中回过神儿来,就见里边传出一幅横幅来,上书八个大字:“桐剪秋风凉,醉卧蕉下客”。
贾蔷特意介绍,这是贾府三姑奶奶,茜香国王子妃的手笔,底价也是十两银子。
座中自然是有懂书法的,不由就问:“这,真的是出自女子之手?”
“废话,我家三姑奶奶,茜香国王子妃,难道还能是男人不成?不瞒你们说,这秋爽斋当年就是她的书房,那个超级硕大的书案,就是她当年练习书法的地方。”
“笔力苍劲,风格洒脱,巾帼不让须眉呀!我出一百两银子!”
“一百五十两!”
“二百两!”
贾蔷等了会儿见没人再报价,就问道:“有人出二百两买这幅横幅,还有人出更高的价吗?”
半响没听到声音,内室里,众人都觉得尴尬,李纨悄声儿对素云道:“刚宝二爷的字买了两万两银子呢,这反差也太大了吧?况且,三妹妹和宝兄弟的字画真的难分伯仲。”
茜香国王子正在看探春写那首《簪菊》呢,听到议论,悄悄儿溜出去,对贾蔷道:“我出一万两银子!”
那些公子哥儿和官员们都愣怔住了,这美男子是谁呀?看样子就是王孙贵族,可是,金陵城没见过这号人物呀?
正好礼部的一位郎中在座,忙起身拱手寒暄道:“王子殿下也来给王妃捧场吗?这幅横幅是在下这几年看到的最好的书法作品,真没想到,王妃还是才貌双全的奇女子,在下刚还说定要买了这幅字珍藏呢,既然王子殿下要留下,在下就不和您争了。”(未完待续)
第288章 曲高和寡 谁为知音
两个人寒暄着,别的官员也就知道了这美男子的身份,有人便过来礼节性的问候一声,但是,大多数人并未把他放在眼里,天朝的官员对待藩属国,倨傲已是习惯。
探春先还想在夫君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华,没想到,却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