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璜台志-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落哦了一声,轻轻一笑道:“你是怕旁人闲言,没干系的,身居高位,理该担些说辞,既然如此那便先留下她,待我再回卓城时查清此事,是罪当罚,无罪当免,总好过现在这样。”

    溯雪啊了一声,急急说道:“公子,你又要去哪里?”

    “我离开贯南大营日久,军中无帅是为大忌,尚有几事需打点一二,过些时日我回去狄州军营一趟。”

    溯雪眼眶微红,低声埋怨道:“偌大一个大甘朝廷,只苦了公子操劳奔波。”

    李落哈哈一笑,宽慰溯雪几句,各自安歇去了。

    翌日清晨,李落早早入宫,觐见万隆帝。

    万隆帝颇是惊讶,不知李落所为何事竟然这般早进宫面圣。好在李落极得万隆帝宠信,虽是不到平日里万隆帝离榻之时,李落不过在殿外稍候数刻,万隆帝便传旨李落入殿。

    宫中,养心殿。

    万隆帝连连打了几个哈欠,睡眼惺忪道:“楼儿,怎地这么早就来看朕了?”

    李落歉然一礼,沉声说道:“玄楼有事请奏圣上,冒犯龙颜,还望圣上恕罪。”

    万隆帝摆了摆手,摒退四下,和声说道:“这里没有外人,你说。”

    “圣上……”李落话音未落便被万隆帝打断,道,“只余你我,没那么多繁文缛节,你定有要事前来,只要朕做得到的,楼儿尽管开口就是了。”

    李落坦然应道:“多谢伯父,玄楼想请伯父为玄楼拟旨一卷。”

    “哦,何事?”

    李落轻轻吸了一口气,沉声说道:“伯父,玄楼斗胆,请旨巡检天下。”

    “什么!?”万隆帝睡意全消,坐直了龙躯,盯着李落一字一句问道:“巡检天下?”

    “正是,伯父,如今大甘四境虽无大乱,但隐疾暗藏,官不知事,兵不知国,民怨已有积攒,若不及时疏导,恐酿成大祸。”

    万隆帝倒吸了一口凉气,缓缓说道:“这……如何巡法?”

    “大甘国法,地方州府或多或少皆有阴奉阳违之嫌,巡检之途玄楼也曾想过,倘若不能重整大甘宗法,只怕是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悔之晚矣。”

    李落微微一顿,接道,“巡检有四,玄楼以为可有先后,当以行伍为首,此举最是凶险,稍有不慎便有覆舟之危,不过倘若兵将知命,大甘才可无忧,此际西域稍安,北疆蒙厥无有异动,若是等到蒙厥骑兵南下或是西域诸国兴兵来犯,纵是再想重整军威怕是没有余力了。”

    “接着说。”

    “行伍之中,严查滥竽充数,以权谋私,通敌卖国,罔顾国法之罪,领将上知朝令,下知兵卒,忠武相承者为上,戒任人于私,卖官鬻爵之举。(。)

第四百六十九章 巡检天下() 
如今天下兵权四分在定北军,两分在牧天狼,一分在卓城内外,余下散与大甘各处,只要定北军和牧天狼不乱,此事可成。

    大甘地广,鞭长莫及之地难免有人拥兵自重,成诸侯割据之势,自立为王,一旦心怀不轨,其祸必烈。

    倘若天下兵权归一,则国治可行,国威昭显,皇命所至,各方诸侯和异域他国莫有异动,可得四境平安。”

    “其二呢?”万隆帝目光闪动,追问道。

    “其二为布政盐道,属关乎国计民生,历来是税赋之重,国库之本。

    布政盐道之中隐秘最甚,民无此不活,若有民乱,必是借布政盐道苛捐杂税而起。

    天下百姓多是善信能忍,倘若能活,当少人谋反,只有无生唯死之际才会铤而走险,再者粮草亦是行军作战之要,不容轻视。

    倘若能肃清布政盐道之中贪赃枉法、中饱私囊之辈,监诸事于国法之中,****可安,国可定。”

    万隆帝听罢已见难色,纵是平日疏于理政,也知晓布政盐道自来都是官吏争抢之所,朝中不少重臣皆有心腹在各州布政盐道为官,皇亲国戚亦不例外。

    结党营私比比皆是,竟有些明目张胆的意味,各方权臣较力其中,犬牙交错,实不亚于洪流恶水,稍有不慎便会葬送其内。

    纵然是万隆帝这样的一国之君,听闻此处亦有些有心无力之感。

    李落似未所觉,直言接道:“其三为铁铜冶炼之业,此乃军之根本,历来是官家经略,旁人甚难插手其中,但却是祸福相依,利在接令迅捷,弊在独树一帜,若有腐朽枉法之处,亦不为外人知晓,甚难察觉,却也是不可不防。”

    万隆帝点了点头,叹了一口气道:“言之有理。”

    “其四为州府巡检,治欺上瞒下、鱼肉乡里之辈。为官者难求清廉如水,但不知天地纲常者不可用。

    州府官吏有为、能为,则四境归心,得民心者可得百世基业。州府之中拒不学无术、取巧钻营之辈,更要阻绝官吏依势欺人,目无法纪、轻君慢国者可杀,以振朝纲。

    府郡官吏需自省其身,非是苦寻官轻民重如何,只要能官民相辅,官为民,民信官,孰轻孰重已是无伤大雅。”

    李落说罢,静静的看着万隆帝。

    万隆帝被李落言出之词摄去心神,怔怔望着李落,半晌说不出话来,良久才苦笑道:“难道朕的天下已到了这般境地?若是旁人说与朕听,朕定要治他个危言耸听、蛊惑君心之罪,但倘若是从楼儿口中说出,朕纵然是不愿相信也不得不信了。”

    “伯父,玄楼今日之言大逆不道,巡检一事当初在狄州时我便已有思量,只是不知该如何开口,今日说了,与大甘朝廷并非善时,但与天下,早一刻也是好的。”

    “楼儿,你真想这么做?”

    李落淡淡苦笑,道:“伯父,玄楼亦是三思而后言,若说实话,我并不想巡检天下,此事看似风光不可一世,实则一路险阻,过犹则不及,慎微则无补,与百官为敌,手握生杀大权,只是那个时候自己的命也不再是自己的了。”

    “既然如此,楼儿,你为何还要做?”

    “非是玄楼想做,只是总归要有人做些难为却是当为之事,玄楼并无它意,伯父待我更胜几位兄长,天下如何我并未在意,若是这天下是伯父在意的天下,我欲为之勉力而为。

    恕楼儿狂妄,若是我一日不死,我自当竭力护佑大甘不亡,可是数十年之后李氏宗族会是何般境地,我不曾想过,也不愿去想,只求当下力所能及也就是了。”

    万隆帝长长吁了一口气,叹道:“难,难,难,此事极难,你可知晓倘若朕授你监国巡检之权,你是大甘皇子,手中权势实已在太子之上,便是朕怕也要受你辖制。

    那时不单是朝堂州府污吏,只怕宫中也不得安宁,众口难平,众心难一,就连朕或许都会与你敌视而立,你何苦如此?”

    李落静静说道:“伯父,当年你曾有言借我之势名留青史,玄楼惶恐,倒也欲替圣上争上一争贤君之名,莫论生死,但求问心无愧,足矣。”

    “玄楼,此事不用朕提醒你也该知道其中厉害,倘若法不容情,牵连必是极广,朕,你父王,你的几个皇兄,宫中嫔妃俱要身陷其中,这可真是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啊。”

    李落萧索一笑,轻声应道:“玄楼知道的,此事将成,于我并无善果,此事败,我必已是身首异处,自玄楼生出此念时,我便已无法再回头了。”

    “若是如此,朕为何要许你行事?”万隆帝声色俱厉责道。

    “不为其他,伯父,你尊为大甘天子,我是你宠信的大甘皇子,这些事,你我该做的。”李落坦坦荡荡的回道,眼神清澈如孩童之时,风轻云淡处仿若方才所言与己无关一般,宁静平和,不为喜,不意惊,温润如山间一石一木,一花一叶,虽无惊艳,却随着日月境迁,亘古而存。

    万隆帝闭上眼睛,喃喃问道:“成败几许?”

    “若是定北军固稳,玄楼有七成把握。”

    “七成把握?少了些。”万隆帝低吟道。

    李落双眉一展,轻轻回道:“伯父,若是事难为,朝夕不安,我自会了结此事,伯父当机则断便可。”

    万隆帝猛然睁开眼睛,死死盯着李落,万隆帝固然疏懒朝政,但绝非蠢笨之人,李落话中之意已是言明,倘若有一日朝臣掣肘,国已难定之时,便由万隆帝杀了李落了断巡检之事。

    万隆帝嘴角微微抽搐,涩声说道:“原来你早就心存死志了。”

    李落朗声笑道:“玄楼这颗大好头颅是还要在肩上好些日子呢。”

    万隆帝沉吟无语,李落亦不再多言,静静望着万隆帝。

    日已渐高,透过窗帷照了进来,静静的悄悄的移往李落和万隆帝二人。(。)

第四百七十章 巡检监法() 
宫中内侍在殿门处偷偷探头打量,只见两人似如石雕一般,半天难见动上一动,只是万隆帝有令,谁也不敢入殿惊扰了二人,似有宫中皇妃前来,也被拒在殿外不得入内。

    也不知过了多久,许是几刻,许是几息,万隆帝缓缓睁开眼睛,抬头看着殿内飞龙盘踞的精雕栋梁,凝声说道:“你再给朕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缘由。”

    李落温颜一笑,清和应道:“玄楼狂妄无知,不若圣上也随玄楼狂妄无知一遭,可好?”

    “好一个狂妄无知。”万隆帝纵声长笑,道,“也罢,便让天下人来瞧一瞧你我二人的狂妄无知,有朕在,你且放手施为,大甘的天下,若没有你我二人,还有什么意思。”

    李落一怔,似是也被万隆帝的意气引去心神,带着几分腼腆之意,含笑望着万隆帝。

    万隆帝止住笑声,突地叹息道:“可惜,你不是朕的亲生儿子。”

    李落一愣,淡然回道:“或许正为玄楼非是如此,行事才能更无顾忌。”

    万隆帝眼中异芒连闪,不知在想什么,闻言接道:“你未曾担忧过语出惊人,朕心有不喜之意么?”

    “有,只是如今伯父尚且信任玄楼,玄楼只得在此信用尽之前早作盘算。”

    “哈哈,好一个李落,便是朕也敢谋算,你且说说,巡检之事朝中如何行事?”

    “此事非一人能为,圣上恩准玄楼行事,玄楼另有一事相求。”李落诚言恭声道。

    “讲。”

    “玄楼欲向圣上讨要两面免死金令。”

    “免死金令?”万隆帝愕然望着李落,皱眉道,“两面?你意下之人是谁?”

    “宗伯杨大人,冢宰章大人。”

    “什么,这两人?”万隆帝不解的看着李落,道,“杨卿是枢密院参知,朕倒不觉例外,为何会是章荣政?”

    “杨大人行事小心谨慎,兼又执掌枢密院,最是合适,不过杨大人生性耿直,巡检一案不比寻常,所遇之人定是奸猾险恶之辈,若是杨大人一人恐难以应付,然则可洞晓官场手段者,除了章大人,玄楼还不曾想到谁人可担此重任。”

    万隆帝恍然大悟,似是仍有疑虑:“章荣政是太府司卿,掌天下钱谷金帛,布政盐道是他治下之事,他可能尽心巡检?”

    李落微笑道:“圣上所虑极是,若是圣上恩准诸事,随后我会找杨大人和章大人详谈此事,他若是不应,呵呵,玄楼自有手段。”

    “好,朕该如何策应?”

    “九司之外尚须再增设一司,与诸司断开往来,只听令与圣上。”

    “巡检天下……巡检司!?”

    “圣上英明。”李落恭敬回道。

    万隆帝瞪了李落一眼,喝道:“这名字你早就想好了,等着朕在这里说出来,奸猾,该打。”

    说罢脸色一正,沉吟道,“立巡检一司未尝不可,虽无先例,但也非难事,任你为巡检司卿,杨万里和章荣政为巡检司少卿,只是这样一来巡检司权柄太大,恐怕难免有人诟病,说三道四。”

    李落点点头,暗赞一声,沉声回道:“正是如此,玄楼有意,巡检司仅以巡检为任,监法定罪之事交予他人,如斯可免专断独行之危,兼之又可封朝堂悠悠众口。”

    万隆帝苦思道:“好虽是好,但这监法定罪一事何人可担此重任?倘若此人心余力绌,难当大用,你巡检辛苦终是付之东流了。”

    “玄楼以为监法定罪一事当须谨慎,巡检若有纰漏处,可由监法定罪之司补救,再者有监法从旁相助,亦可督查巡检司滥用职权、杖节把钺之责。

    如此,玄楼愚见,一人为主,两人为辅,与巡检司相若,三人同审,当罪则罪,此三人必要德高望重、可得百官心服之人。”

    “你可有人选?”

    “太傅,太师,大理司卿。”

    万隆帝狐疑道:“太傅凌疏桐,大理司卿聂奉鸿?太傅倒也算得上是德望服众,大理司本执掌刑拿定罪之事,也是恰当,只是太师之位自于家谋乱之后便已空置,朝中明争暗斗,其一便是为了太师之位,朕不胜其扰,玄楼,你心中已有定议么?”

    李落摸了摸鼻尖,沉声说道:“伯父,此事楼儿还要与你商议。”

    “你说。”

    “上将军狄杰。”

    “狄杰?”万隆帝一愣,似是有些不可思议的望着李落。

    讶然问道,“你可知狄杰政见向来与你父不合,二人势同水火,若是朕封狄杰为太师,你父心中定是不忿。

    狄卿官至上将军,大甘诸军之中除了他便只有你父王是上将军了,威望足矣,但狄卿久在行伍之中,朝中政事未必熟悉,任他为太师怕是不妥。”

    “玄楼推举狄将军缘由有四。

    其一,狄将军身份显赫,军功颇著,当得起太师之位。

    其二,狄将军领军作战虽未有大胜,但也不曾有过,行事甚有分寸,另有一处,此人心胸确属大甘之中少有,任人唯才唯德,只看当年征西大军中几将便可见一斑。

    其三,太师之位空悬多年,莫论是谁人出任太师之位,都需旁人无话可说,狄大将军足矣平息朝野之言。

    其四,便是他与我父政见不合。”

    万隆帝细细一想,眼中神芒隐现,一拍龙椅,大声说道:“好,朕怎没有想到此处,若是狄卿为太师,也可解了朕心头的大石。”

    “此番举荐太师只为巡检天下,旁的事未必需狄将军费心,只待巡检事罢,圣上再立太师亦不为迟。

    狄将军为人刚直,若有他为巡检司监法,旁人也说不出什么来,再者狄将军自西府归来一直闲置,上将军之号实则有名无实,不虞有何隐忧,于巡检天下有利无害。”

    万隆帝长吁了一口气,骇然道:“玄楼啊玄楼,天下百官都是在你算计之中。”

    李落一怔,淡淡一笑,垂首不语。

    万隆帝长身而起,在殿中踱步思索,抬头望了一眼殿外,约莫已是巳时,颇显期许道:“好,有可为,玄楼,你陪朕用膳,此事须得从长计议。”(。)

第四百七十一章 李落相邀() 
李落展颜一笑,轻轻应下。

    用膳之时,万隆帝责退宫中耳目,与李落二人私语近一个时辰才罢,宫中内侍虽知李落与万隆帝定在谋略惊天大事,只是却猜不出究竟为何。

    长明宫,早朝。

    满朝文武候在长明宫中已过了一个时辰,几个年事渐高的老臣站立不稳,宫中太监早早搬来几张圆椅,坐在宫外暂且歇息。

    应事太监奔行七八个回来,头上已有汗意,只是万隆帝不说退朝,亦不见前来,众臣无奈,只好苦等,纵有微词,也不敢在朝堂之前妄言。

    淳亲王李承烨看了看天色,眉头微皱,耳旁听着文臣武将窃窃私语,甚是不耐,轻移几步走到米公公身前一礼道:“米公公。”

    米苍穹忙不倏回了一礼,恭声应道:“王爷,小人在。”

    “今日皇兄可是不上朝了?”

    “这,小人未曾听闻。”

    “哦,”李承烨疑惑的看了米苍穹一眼,道,“可是尚在哪个宫里?”

    米苍穹微微一笑道:“这个却还不是,今个圣上起的甚早,方才已传了御膳房准备膳食了。”

    米苍穹见李承烨一脸不解之意,轻笑道,“王爷有所不知,今个一早九殿下便入宫觐见圣上,两人在养心殿谈了许久,不过圣上传旨,不许内侍打扰,小人也不知是为何事。”

    “李落?”李承烨一惊,忙问了一声。

    “正是九殿下。”

    李承烨眉头大皱,不知李落入宫为何。

    米苍穹恭敬一礼,不再言语。

    李承烨暗叹一声,只好作罢,米苍穹伴君侧已有数十年,自然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若是不能说的,便是再追问也是无果而终,唯有颔首一礼,悻悻离去。

    往日里若是万隆帝不愿理政,也会遣人通传一声,但如今日这般实属少有。

    再过了半个时辰,武将倒还好些,文臣皆有摇摇欲坠之相,米苍穹无法,只得亲自前去养心殿,奏请万隆帝早朝诸事。

    听得殿外米苍穹请奏之声,万隆帝转头看了殿外一眼,不耐烦的喝道:“朕有要事相商,他们等上一刻便耐不住了么。”

    李落和颜道:“伯父,莫误了早朝,玄楼累得诸位大人久候,亦是该罚了。”说罢起身一礼道,“圣上,玄楼先去了。”

    万隆帝压下心头怒意,摆摆手道:“若是多几个玄楼这样替朕分忧解难之人,朕也不必操心国事了,好了,你且去吧,朕倒要看看这些人又要生什么事端出来。”

    李落莞尔一笑,躬身一礼,正欲离殿,突然万隆帝扬声唤道:“玄楼。”

    李落止步,转头看着万隆帝。万隆帝眼中异色连闪,沉声说道:“朕有负于你。”

    李落淡淡一笑,缓缓摇了摇头,轻声说道:“纵是天下人负了玄楼,圣上却从未负我,只盼玄楼不负圣上厚恩。”

    万隆帝扬了扬手道:“你去吧,朝中诸事有朕为你抵挡,你且好好狂妄狂妄,让天下瞧瞧我李氏一族的儿郎的傲骨傲气。”

    李落温颜一笑,离宫而去。

    便在李落离宫不久,大甘朝堂震惊,万隆帝上朝之后,不曾批复奏折,连传三旨,御赐李落定天王,加封骠骑大将军,赏免死金令。

    擢升上将军狄杰为太师,九司之外新设巡检监法两司,择日立衙。

    不待百官醒过神来,万隆帝大笔一挥,拟旨封印,昭告天下,只余下满朝文武呆若木鸡,欲辩无言,惊骇茫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