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作为大宋的皇帝,最高权利统治者,他的婚姻也被当成国事,在朝堂被提了日程,但今日在朝堂就被他否决,开玩笑十五岁的自己和同龄的王语嫣结婚后果不堪设想!
大宋的医疗虽然得到了发展大大超越前朝,连专门的儿科都开始普及,可妇科的发展还相当落后,一个连产钳都没有的时代,让十五岁的孩子怀孕生子,赵祯觉得这就相当于谋杀!
奏请赵祯早日成婚的对奏和奏折不断的对他施加压力,甚至连后宫中的蛇蝎美人也开始插一脚。
杨太妃居然敢私自召见朝臣,说她家的侄女就很适合,与官家算的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名义她还是赵祯的小娘娘,大宋的太妃,可只有赵祯自己知道这个面如桃花腰似水蛇的女人是潘多拉,一旦被她迷惑,数不清的毒计就从她的魔盒中被放出!
漫步在通往坤宁殿的路,这里是杨采薇居住的寝宫,今日赵祯打着看望的名义前往,为的就是让她安分点。
坤宁殿的两旁种植着一种特殊的植物,垂柳。
在皇宫中很少能看见树木,主要是为了体现皇家的威严端庄,即使有也是在宫殿中种植很少的几棵而已。
但坤宁宫与别处不同,进了宫门两边皆是垂柳,一片绿意盎然,绿色植物具有很好的空气净化作用,但在赵祯眼中这里依然是污浊的,垂柳的寓意可不好,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紫霞帔盈盈一拜,把腰身纤细和翘挺的屁股暴露在赵祯面前,眼睛更是一汪春水让人流连。
“滚开!”
冰冷的声音让她呆呆的僵住,直到赵祯从她身边走过她才回过神来,自己的媚态在官家眼里居然如跳梁小丑一般。
当初柔怜身的伤疤便是拜这紫霞帔所赐,赵祯岂能不知?
“咯咯,本宫当是谁来了,居然连我的紫霞帔都敢欺负,原来是官家的大驾,怎么今日官家不忙有空到我的坤宁宫来?”
慵懒的声音响起,杨采薇如一只懒散的小猫蜷缩在摇椅轻轻的晃动着,身的薄纱映衬出里衣的颜色,显得愈发的诱人。
赵祯瞪大眼睛仔细的查看一番,直看的杨采薇浑身发毛披罩纱才罢休道:“你的皮肤是怎么保养的,三十岁的小妇人了,还有这么年轻的皮肤,不会是用的碧雅轩的东西吧?”
“怎么?官家难道是为碧雅轩打听本宫的驻颜之术的?”
赵祯猛然伸手,在紫霞帔惊恐的眼神中掐住杨采薇纤细的脖子:“你给朕听好了,你只不过是深宫中的一个老处女而已,柔怜的帐朕还没跟你算,你居然还敢跳出来蹦跶,如果你老实一点朕还有可能让你寿终正寝,再罔议国事小心暴毙宫中!”
呼吸不畅导致满脸涨红的杨采薇伸出舌头慢慢的舔舐这嘴唇,赵祯猛地松手大步离去。
这女人疯了!
盘旋于死亡的边缘还在诱惑自己,赵祯发现以后还是少来这里为妙,杨采薇的美貌和妖娆真的是正常男人抵挡不了的。
可就在此时喘着粗气的杨采薇大笑道:“官家也是个不守诚信之人?哦!对了,向你这样的人怎么会在乎信用二字?”
赵祯猛然回首:“朕答应封李德明西北王说到做到,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你且等着便是!”
看着大步离开的赵祯和噤若寒蝉紫霞帔,杨采薇微微一笑继续摇晃起她的安乐椅,“你到底还是舍不得杀我,总有一天我会得到你!”
所谓的爱之深恨之切,长期深居后宫之中的杨采薇已经无法自拔的爱了这个让她恨如骨髓的男人,这是一种疯狂痴罔的喜爱。
这使得她的内心产生一种她自己也说不出的怪诞感觉,明明是党项的敌人,可自己却愈发控制不住内心的渴望,她甚至一度打算放弃初衷就在这深宫中与大宋年轻的官家厮守缠绵。
可现在唯一能让自己与赵祯联系的只有干涉朝政这碗毒药,吃便会死,不吃生不如死!
每当赵祯进入她的视线,她的内心总会燃起疯狂的**,即使被掐住脖子不能呼吸,可她的身体却不受控制的开始兴奋,仿佛是在享受世间最美好的感觉。
深宫高墙确实能把人逼疯,杨采薇并不知道她已经掉进内分泌的陷阱之中,
随着年龄的增加,激素的分泌,荷尔蒙的增长,三十岁的她已经进入虎狼之年,再加党项人对爱情的执着和深宫中的孤独,已经彻底击碎了理智的防线。
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
东京城的四月小雨连绵不绝,即使在房间中都觉得空气湿漉漉的,丝绸的衣物被粘在了人的身,使人恨不得一股脑的扒去才舒坦。
此时的枣家巷的一户人家更显阴冷,不远处的俩个小贩看见门口竖起的高高白帆扭头就走,叫卖声不自觉的也压低了许多,人家治丧的时候还是离得远些。
买龟苓膏的小贩瞧了一眼那家的宅子对旁边的梅花糕小贩问道:“这是什么人家,治丧怎么能竖起那么高的白帆!也不怕逾越惹得开封府找麻烦?”
梅花糕小贩嗤笑道:“你这还是走街串巷的脚力?岂不知那是人得了官家赏赐嘞!你可知死去的是什么人?”
“什么人?”
“薛颜,薛大卿!”
“吓!大卿住在这枣家巷?”买龟苓膏的显然不相信,稍稍的提高嗓门道。
见他不信,梅花糕小贩怒道:“说你孤陋寡闻你还不认!这薛大卿是出了名的清官,先帝三番几次的赐予他宅邸都被他推辞,你说为什么!人人都说他有一双天眼,远远的便能看见贼偷!”
龟苓膏小贩惊到:“还有如此神异的事情?”
“那是当然!只可惜如此的好官就这样去了,诶!真不知为何丁贼还在朝堂中!”
梅花糕小贩的话引来了龟苓膏小贩的不满:“你这话说的就有些过,丁相公虽然之前晨占鸣鹊,夜看灯蕊。迎合先帝,可要是先帝不喜那些又有什么用,丁相公去年稳定粮价,和那些黑了心的粮商打得是热火朝天,不然现在还有你在这里卖梅花糕?”
梅花糕小贩想了想道:“也是,要不是丁相公入主三司,俺们现在还不知在哪喝西北风嘞!”
他的话刚刚说完,便从巷口进来一老一小。
小的开口道:“梅花糕多少钱一个?”
“一个三文童叟无欺!货真价实保有豆沙!”梅花糕小贩见生意门赶紧前道。
少年瞧了瞧眼睛一亮:“来俩个!要脆些的!”
没想到这时已经有了梅花糕,即使在后世它依然是火遍大江南北的美食。
小贩熟练的用铁钎子插入糕中,猛地一提就是一个漂亮的梅花状糕点,边的面粉糊糊被烤的酥脆,面浆子也是焦黄可人,撒白糖、红绿瓜丝,用灼热的铁板盖在糕模烤熟,此糕呈金黄色,形如梅花,松软可口,老少皆宜。
伸手递过一个给身旁的老人,少年笑道:“你也尝尝。”
老人无奈的苦笑道:“官……您真是喜欢街的各种吃食啊!”
“可别小看这梅花糕,它看似简单其中可蕴含着大道理嘞!模具,热力,浆子的浓稠等等,这些暂且不论,光想想当初是谁发明这东西的,都觉得不可思议,虽然只是一个小吃食,但其中少不了百姓的智慧!”
梅花糕小贩惊奇的望着少年道:“这位官人大才!您说的一点没错,小的可是学好久才出师的!就冲您这番话我白送你一个!”
“看到没!”少年得意的向老者炫耀,龟苓膏的小贩奇怪的看着他,哪有少年人对老者这么不尊重的?完全是一副东家和掌柜的模样。
但反观老者的穿着气度怎么也不像是掌柜的,反倒是更像当朝相公,他卖的龟苓膏可不便宜,常常出入于高门大户的后墙,偶尔也能见到朝中重臣。
东西也买了,自然就要会帐,少年摸了摸袖口尴尬的抬头道:“今日走的有些急,你身带钱了吗?”
老者翻了个白眼道:“老夫从不带……”
“那算了,咱们走吧!”
少年说完便率先走了,老人也是气定神闲的跟在身后没有一点要会帐的意思。
梅花糕小贩急了,不带这么欺负人的,刚刚还白送你一个呢!
转眼间就想赖账?
看这一老一小的打扮,难道连六文钱也掏不出?!
刚准备追去理论的他随即被身旁的龟苓膏小贩拉住:“你急个甚,不就是六文钱吗?人家还会赖掉!稍稍等待自然有人来会帐的!”
“你怎么知道”
“大户人家出来的人都是这般,再说这巷子是死的,他们进去还能不出来?如果没人会帐你在此堵他便是!”
“俺为六文钱在这堵他到什么时候!”
梅花糕小贩刚刚说完便见一队黑衣人慢慢走来,黑的的斗篷下赫然是一整套的步人甲!
腰间更是别着寒芒闪闪的军刃……
梅花糕小贩颤抖的伸出手指比划道:“六……六……文钱!”
他的话吓的龟苓膏小贩话急忙扭头装作不认识,这时候还敢收人家的银钱,这汉子真是要钱不要命的主。
啪嗒
一串钱扔了过来,听声音足足有二十多文,梅花糕小贩接过迅速的解开绳子就要找零,可黑甲队伍头也不回的朝巷子里走去。
龟苓膏小贩拍了一下他道:“实心不透气的汉子还不快些走,多出的自然是人家给的赏钱,俺说的没错吧?你可要请俺吃一角酒嘞!”
俩个小贩快速的消失在巷子口,少年揶揄的望着老者道:“怎么样,丁相公听到有人夸赞感觉如何?”
老者微微一笑:“能的百姓如此夸赞老夫还要多谢官家才是。”
“朕不需要你拍马屁,朕要知道你真实的感受,刚刚的俩个小贩算是大宋最普通的人,但连他们都知道你做的事情利国利民可见你确实不错。风评也开始毁誉参半了。”
赵祯的话让丁谓哈哈大笑:“官家不觉得一个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人才是活的最痛快的吗?”
赵祯点了点头:“确实是这样,可惜朕做不了谤满天下……不说这些,这次让你带着朕来薛颜家你可不要多想,可不仅仅因为你曾经提携过他。”
丁谓傲然说道:“臣敢说自己提携过的每一个人都是能臣干吏!”
赵祯瞧着他自信的模样微微一叹:“是吗?雷允恭也是你提携过的,可结果呢?坐盗堂皇之物!朕已命人杖杀。”
“臣说了,臣提携的都是能臣干吏,却没说是正人君子。”
“那朕就为你再加一个考量,品行不端者弃而罢职!”
丁谓微微点头道:“臣遵旨,眼前这位薛家之孙薛向乃是品德才干兼备,其还是朝廷的选官,不知陛下可原意收入囊中
?”
“既然有才干为何还留在选官的位置?”
“去年便让他入三司盐铁副使,可他却以长辈病重为由辞而不受,如今薛颜故去便能重新出仕。”
赵祯点头道:“这种事情你自处理便好,朕今天可是要好好的送送薛老寺卿!”
赵祯之所以到薛颜家探望,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薛颜本身。
这位老寺卿可不简单,他是三礼科及第,而非进士科,所以注定受到排挤在各地任职,但依然在地方做的风生水起,以至于让太宗亲自召见,之后更是看破朝堂的推诿扯皮,一直在大宋各地出任州府路两级官员。
当过河北路任转运使,以后历知河阳府、杭州、徐州、江宁府、河南府、应天府,耀州等州府,可以说大宋的州府被他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当了一遍。
这还没什么,最厉害的是他每到一处都能获得百姓的交口称赞,青天之名也是不胫而走。
直到去年身体不好了才疏要求回京,人家这是光明正大的要求,没有任何借口,就是说身体不好希望回京任职。
赵祯这才发现原来大宋朝堂还真有这样一位能臣干吏,除了包青天之外还有薛青天的存在。
立刻把他调任到光禄寺,希望让他把多年任职地方的经验传下来。
此次前来吊唁赵祯挺惭愧的,说是吊唁,但多少有些剽窃人家劳动成果的意味在里面,也不知身体不好的薛颜有没有把自己要的东西写完……
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变动()
沉静在悲痛之中的薛家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官家亲自前来吊唁这对臣子来说是无的荣耀。朝中不少大臣也陆续前来,在看到赵祯后大为惊讶,连忙躬身行礼。
薛颜虽然在去世之前是从三品的光禄寺寺卿,可他一直出外并未在京中就任官职,前来吊唁的都是光禄寺的下属同僚和过去的亲朋好友。
如今却见官家也来薛家吊唁不由得他们不好奇。
赵祯在众人的目光中走到灵前,作为一国之君的他朗声道:“薛卿虽未久居京城,然其功绩有目共睹,知我大宋州府数十处,处处留得嘉名,地方百姓视其为青天。其亲力亲为体谅民情,平叛乱,赈河工,止劳役,免百姓之疾苦。
朕观之种种政绩,夙夜忧叹,然天不假年,如此能臣干吏却长眠与此,朕前来祭之。”
吊唁的官员中表情不一,有羡慕的,有激动的,有不置可否的,可无论是谁眼睛中都透漏出深深的惊讶。
赵祯在薛向的引领下向书房走去,他此次前来最重要的目的便是拿到薛颜撰写的经验,这些都是老寺卿多年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
木质的书房中充满了樟脑的刺激性气味,让人有些稍稍的不适应,薛向见赵祯微微皱眉赶紧解释道:“官家稍后,容臣先开窗换气,这书房是家爷最喜爱的地方,藏书颇丰,只能用樟脑为架方可杜绝虫害,往日里都有人来换气的,可自从家爷走了便很少有人来了。”
赵祯点了点头:“无妨,你且把窗门放开,朕自去便是。”
黄花梨木的书桌整齐的摆放着文房四宝,只不过一旁的笔洗中已经没有了清水,即使当了殿前司指挥的彭七依然守候在赵祯身旁,也不知他是真的忠心不二还是不想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公文。
随手拿起桌的小册子翻看,赵祯突然眼前一亮,这小册子中的内容便是自己让薛颜活着时候整理的地方治理经验,语言精练,言简意赅,一句话便能直指要害。
赵祯飞快的着,读到精辟的地方大呼过瘾:“妙哉,妙哉!薛卿不愧是我大宋之能臣!如此文章不光写得好,更为难得的是言简意赅的道出地方管理之精髓,虽每句不足十几字却能直指本源!”
薛向红着眼睛大礼拜下:“谢官家!!这本手札是家爷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编写,甚至连临终前都在交代臣务必整理好,家爷万分叮嘱如果能入官家法眼,一定要对官家说句话!”
赵祯合手札惊奇的问道:“什么话?”
“官家所看之手札乃是因地制宜之结果,万不可生搬硬套强制而为,各地民风情况大有不同,正如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切不可生搬硬套,否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赵祯长叹一声:“颜寺卿果然思虑周全,朕今天见识到了,恨不能当面详谈。”
一旁的巨大木箱引起赵祯的注意,指了指道:“这里面是何物?”
薛向脸色悲痛的打开木箱,里面赫然是整整齐齐的书稿,“这便是家爷在各地为官时的随笔,也是这份手札的参照,家爷说了要让陛下一目了然,除去那些冗长的内容,便用了一年之功简其精要方成此札。”
赵祯震惊的望着木箱又看了看手中小巧的手札,没想到薛颜为了让自己方便不惜以一年之功整理。这对一个病重的老人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果没有这么大的工作量也许薛颜就不会在回京短短一年便去世。
一旁的彭七眼圈一红,连他这种厮杀汉都被薛颜这种精神所感动。
“如果每地官员都能有薛卿之半,我大宋吏治何愁不兴?”赵祯拿起手札放入小心的放入怀中感叹。
手札的宝贵之处不光阐述了薛颜的经验,跟难能可贵的是提出了吏治的不足和地方行政的混乱。
针对这一情况薛颜提出了较为详细的方案,这几乎和后世的责任制相同,把知府知州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变成监管和总负责。
宋代的地方官制,初期基本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但为了中央集权又裁撤了太守,县令一职,变成了知府事,知县事。
这对大宋的地方管理造成了阻碍,薛颜的手札中明确的提出地方衙门应该实现责任制,知府事和知县事总揽全局,这样才能高效的管理地方。
薛颜的观点和赵祯的计划不谋而合,后世的公检法三方配合市政管理地方。
而且大宋为了制衡地方长官实现中央集权,还设置了通判这个鸡肋的产物,别看他的地位在知州知府下面,可权利却很大,州府之政无不统治!地方经常出现知州和通判相互参奏的事情。
一把手和二把手相互怼还怎么管理好地方?
第二日的视朝赵祯宣布对地方官制进稍稍的变动。
“朕昨日和丁相公吊唁了光禄寺寺卿薛颜,不少臣公都看见朕了,在薛卿的书房中朕偶有所得,诸位都知薛卿任州府知事久矣,且名声在外,被当地百姓唤之青天,薛卿在临终前留下手札一副,言简意赅的道出地方吏治的经验,今日诸位与朕一同看看!”
赵祯说完对三才挥了挥手,把连夜派人抄好的手札发了下去。
紫宸殿中的文武百官人手一份,开始翻阅,寇准望了一眼丁谓心中暗自诧异,官家怎么开始和丁谓走的这么近了?难道要提拔已经是三司使的他?
小半个时辰,紫宸殿中除了翻阅手札偶尔发出的声响,就剩下官员们的连连感叹。
薛颜的手札实在是写的太好了,对各州的情况总结完善,而且不乏令人茅塞顿开的提议。
鲁宗道看完出班道:“启禀官家,臣以为薛寺卿的手札可为地方吏治之鉴!”
赵祯笑道:“鲁参政莫急,薛寺卿临终之时留了句话给朕,橘生南则为橘,橘生北则为枳,因地制宜才是万善之法,朕昨夜也拟了一份手札,诸位看了再说。”
赵祯的手札被发了下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