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在达到夏口之时,桓玄的确是有坐船回寻阳这个可能的,但那时候他却听到了一个不确定的消息,——殷仲堪派人追来了!
如果有足够多的船,有足够大的船,桓玄或许会选择与追兵打一次海战。
可夏口的船太少了,所有的船加起来,一次性也没能装下一千人!
面对可能追来的殷仲堪军,桓玄那时候是不会选择独自带着一千人坐船逃跑的;要是这样的话,已跟随他过了江的这八千残兵,就有可能全部投向殷仲堪了!
桓玄练兵的苦,当然不会轻易放弃从江陵追随到此的八千败军。
他也不认为,这八千士卒与殷仲堪派来的追兵正面一战的话,没有任何的胜算!
可经过敌人刚才的偷袭,且在这一次偷袭中失去了三千士卒之后,桓玄此时的心态,就与四个时辰前大不一样了。
桓玄已经意识到,自己所领这些人的素质,别说是与敌人一战了,就连与敌人比拼脚程都怕是拼不过了。
这样的士卒,又有什么是损失不起的?
继续带着这样一群窝囊废逃跑,非但没法跑得过敌人,只怕是连自己都有可能搭进去!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桓玄才会想到去武昌乘船,这已经意味着桓玄放弃了他们,当然这并不包括骑兵队。。。。。。
桓玄正胡思乱想时,忽然听到南边几十丈外传来了一阵兵器交接的声响,接着又从这刀光剑影中传来了几声惨叫。
“什么情况!”桓玄披衣而出,对守在帐外的护卫厉声喝问道。
“似乎。。。。。。似乎是有人急步从南方奔来,然后就遇到了拦截。拦截他们的,应该是主公您布置的斥候。”
“快命人去查探,尽快将具体情况报来!”桓玄此时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他也因为心中的恐惧而变得小心翼翼。
“诺。”护卫头领应了一声,当即点了七八个人前去查探。
值此时候,桓玄的长史卞范之也走出了帐子,他因为太过紧张之故,同样不是那么容易睡着。明月下,卞范之发现桓玄的脸紧张得有些吓人,他本来还想随口安慰几句的,却发现自己根本找不出什么词语来。
正在卞范之准备措辞之际,刚才去查探的护卫已经返身回来了。
“发生了什么?”卞范之抢先开了口,这也是桓玄最想问的几个字。
其中一个护卫将一把刀倒提起来,递向卞范之,又转向桓玄道,“我们去查探了一番,发现除了这把刀和有打斗过的痕迹之外,并没有找到尸体。。。。。。而这把刀,很像是咱们那些斥候所用的武器。”
桓玄的脑子里早就充满了浆糊,压根不想动脑子,所以随口问道,“你到底想说什么?”
护卫只得直截了当地说道,“刚才的那番打斗,很可能是咱们的斥候被杀了。。。。。。”
“你的意思是,咱们的营地混进来刺客了?”卞范之恍然大悟,而后自作主张地喊道,“来人,加强警戒!”
桓玄望了一眼刚才发生打斗的地方,摇摇头道,“卞长史。。。。。。敌人要是想行刺的话,何必杀咱们的斥候来暴露身份呢?他们之所以急着将斥候杀死,一定是想隐藏什么,一定是咱们的斥候刺探到了什么!”
卞范之脸一红,很快就回过味来,而后声音颤抖地说道,“主公英明啊!一定是咱们的斥候发现了敌人的动向,难道他们开始向咱们靠拢了?这。。。。。”
桓玄故作高深地点点头,而后对护卫道,“传令,所有人即可起来,咱们继续前进!”
然而,桓玄的话音还未落下,回应他的却是几十丈外燃起的一支火把。
衔尾而来的黎民军,已近在咫尺了!
0267好久不见()
几十丈外的火把迅速被点亮,仅仅片刻的功夫,点亮的火把就由一支变成了几支,几支变成了几十上百支。。。。。。。
当看到成百上千的火把迅速亮起,又发现追随自己的士卒怎么叫都叫不醒时,桓玄只能叹了口气,无比痛苦地下令道,“让他们断后吧!咱们先往南退二十里,再等他们!”
带着最早被叫醒的近卫军以及骑兵队,桓玄先一步离开了这个停留了半个时辰的营地,却把被他抛弃的士卒当成了黎民军的绊脚石。
随着锣鼓敲响以及战马嘶鸣、奔跑的声音,临时睡觉的路边顿时就如同炸了锅一般,除了少数几百仍然没有醒来的人外,几乎所有的江州士卒都意识到了一件事,——敌人又来偷营了!
与上次一样,他们仍然没有与偷袭者一战的意识,他们第一时间想到的仍然是“逃跑”二字;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他们的领导桓玄此时已经先一步离开了!
黎民军的冲锋终于发起了,但这样的冲锋更像是虚张声势,雷声大雨点小。
这一次,甘纯他们并没有杀死多少敌人,反倒是再次一口气俘虏了两千多;其余的江州兵,有一千左右还跟在桓玄身边,有两千左右则或是向桓玄的方向追去,或是四散着躲入了路边的树林或是河水中。
对甘纯而言,受降工作实在是幸福的烦恼,因为俘虏的敌人越多,他们的行军速度肯定就会被拖慢!
速度要是慢下来的话,就会把桓玄跟丢,而他们此行的目的却是要杀死桓玄!
桓玄不会是故意将步卒抛弃,实施壁虎断尾的绝招的吧?
看着将士们开始打扫战场,受降俘虏,甘纯皱起了眉头,不得不与蔡葵商议出了分兵的决定,——先从己方的三千士卒中抽出五百身强体壮者,由蔡葵带队急行军继续追击桓玄军,至少要保证与桓玄军的距离不超过三里。
剩下的人则由甘纯带领,以正常的速度前进。
如果桓玄的人一直不停下来休息,蔡葵所领的五百人将会成为,与范二所领的伏兵夹击桓玄军的唯一力量。。。。。。。
桓玄抛弃了大部分步卒之后,他们的行军速度果然快了起来,基本上已经达到甘纯、蔡葵他们平时训练时的标准速度了。
只用了半个时辰,桓玄的队伍就走了十六七里,他对这样的行军速度还是极为满意的,尽管这一路上屁股被颠得异常难受。
又行了几里之后,桓玄便勒住了马,对身后的苻宏和卞范之等人道,“先原地休息一会吧,你们快去点一下咱们现在还有多少人!”
看着前面的领导停了下来,徒步跟在后面的士卒终于算是暗暗松了口气。
这一顿跑可真是要了亲命了!
因为追随桓玄的人实在算不上多,所以统计数字很快就报了上来,“骑兵队一个不差,步卒却只有三百余人了,再加上您的亲卫,共是九百六十四!”
桓玄点点头,不假思索地说道,“九百六十四吗?比我想象的还要多,极好的!趁着现在大家都没睡意,咱们继续再走一个时辰吧!”
这话说的倒是不错,谁一晚上经历了两次偷袭还会有睡意啊?
准确地说,其实是两个时辰内的两次被偷袭!
关键是,赶路并不是单是靠精神的,至少也要吃点东西恢复一下体力吧?
在桓玄的命令下,这最后的九百六十五人继续往武昌挺进,一口气之下又走了十余里。
在这一段路上,桓玄在明亮的月光下倒是发现了几个邬堡,可这些路边的邬堡并不能住下近千人的队伍;更重要的是,如果在这些邬堡中住下来,敌人到达之后不是被人瓮中捉鳖了吗?——尽管瓮中捉鳖这个成语此刻还没被发明出来,但桓玄想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又往前行了几里之后,追随桓玄的步卒们的体力终于用到了极限,队伍中开始出现了掉队现象。。。。。。
对于这些愿意追随自己的士卒,桓玄还是有些感动的,所以他再次下达了休息的命令,并且想到了一个主意,——让部分骑兵暂时步行,将马先让给那些支持不住的步卒!
队伍中共有五百余骑,人数则只有九百六十多人,完全可以做到两人一马。
只要这些士卒们能够做到换乘,待会就可以一口气走三四十里了,这样一来敌人就不可能再能追得上了!
桓玄为想出这样的主意而沾沾自喜,但他还没来得及将命令下达,就遇到了麻烦,因为苻宏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主公,大事不好了!”
桓玄点点头,“说。”
“敌人正在快速向这儿靠近,离此最多三五里地!”
“什么?你确定?”
“应该不会有错,只要趴在地上就可听到整齐的脚步声了,这证明他们是一群训练有素之师。。。。。。”
桓玄狐疑起来,“具体有多少人?殷仲堪怎么可能还有这么多的士卒?”
苻宏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说道,“属下猜测,这些人很可能是范逸之上次在江中伏击咱们船队的那一千人!”
桓玄恶狠狠地说道,“他们竟敢分兵!要是正面与他们对阵的话,咱们有几成胜算?”
“他们的铠甲很坚固、武器很锋利,但咱们胜在有马,所以五五开吧。”苻宏分析了这几点之后,又摇头道,“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后面还有援军,咱们要是不能速战速决的话,很可能会陷入重围啊。”
“你的意思,咱们继续撤退?”桓玄点了点头,又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这个。。。。。。一切由主公定夺。”
“好吧,咱们撤。。。。。。”
桓玄果决地做出了继续前进的命令,他甚至都没与卞范之等谋士商量,也不明确追来的敌人到底有多少人、到底是什么样的敌人!
既然敌人已经追了过来,刚才想出来的两人一骑的好主意,也就没来得及说出来了。
毕竟是逃命重要,而且在逃命过程中总是需要一些人成为牺牲品的,或者说是留给敌人的绊脚石也好。
一口气又奔出二十里之后,桓玄有些悲哀地发现,还能继续追随自己的步卒已不到百人了;如果这都不是最令人郁闷的事,那最郁闷的事一定是敌人还在穷追不舍!
无论是桓玄还是苻宏,此时都已没有了给予敌人迎头一击的觉悟,因为他们离武昌已不足六十里了。
相比于与后面的追兵拼杀,显然是进城之后再杀敌人的胜算更大。
或者到了武昌后直接坐船回寻阳,他日再带着大军来报今天的仇,也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若是桓玄此时选择回军与蔡葵所帅的五百追兵厮杀的话,蔡葵肯定是不敢正面与他们对敌的,因为他们手中根本就没有陌刀!
可桓玄和苻宏先入为主,错误地估计了蔡葵等人的实力。
既然不能打,既然武昌城只有六十里的路程了,那就一直走到武昌城再好好休息吧!
桓玄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便命士卒继续前进。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在桓玄大山一样的坚强意志面前,所有的路程都只是纸老虎。
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率领士卒终于从北走到南,从天黑走到了天亮。
桓玄看了看队伍后面,终于忍不住有些忧伤地说道,“我忠心的步卒,现在连一个都没有了。。。。。。。”
卞范之看着天色渐渐大亮,似乎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于是接口安慰道,“主公不是还有这五百精骑吗?咱们回到寻阳之后,召集万人、数万人也不是难事。”
桓玄点点头,心情似乎放松了一些,“咱们还有多远才到武昌城?”
“最多不过二十里了。”卞范之一边回答一边拉了拉胯下小马的缰绳,又举着马鞭指着前方的两座山道,“主公您看,前方左边的山名为肖山,右边的名教白家山,出了这儿就是一马平川了。。。。。。。”
桓玄点点头,有些多愁善感地说道,“这儿的地势倒像是一个瓶子,哈哈,我怎么忽然想起范逸之画出来的那只克莱因瓶来了啊。。。。。”
“克莱因瓶?”
“将瓶子的颈部延长,并且扭曲地进入瓶子内部,然后和底部的洞相连接,底部是一个洞。——这就是克莱因瓶,一个没有尽头的瓶子。”
卞范之没有见过克莱因瓶,所以无法理解桓玄的多愁善感,只是神采飞扬地说道,“但眼前的瓶子却是有尽头的,主公您看,如果在肖山与白家山之间设一支伏兵的话,咱们这些瓶子里的人还能出去吗?”
“你。。。。。。。”桓玄总觉得卞范之的话甚不详,遂有些郁闷地摇摇头,他的话尚未说出,却听前方顿时响起了一声急促的号子声。
这是?
桓玄感觉这个声音异常熟悉,一时半会却想不起在哪听过了,但他的绞尽脑汁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他很快就看到了肖山和白家山之间,在通往外面一马平川的必经之路上,忽然出现了一面旗帜。
旗帜在晨风中翻滚飘扬,旗上绣着一个斗大的血红色的“范”字,范二就仗剑站在旗下,笑意盈盈地向桓玄挥手道,“桓公,好久不见。”
范二的身侧,笔直地挺立着二百白盔白甲的将士,他们手中的长刀整齐划一。
晨光中,他们身上的铠甲反射出的光芒,足以亮瞎无数的氪金狗眼。
0268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看着范二领着四五百铠甲鲜明的士卒,突兀地出现在前方的路口,桓玄、卞范之、苻宏及剩下的五百骑兵,显然不会认为他们是来迎接自己的,所以理所当然地勒住了马。
双方之间的距离已不足百步,这已经是弓箭的有效射程了,特别是黎民军一方特制的大弓。
看着范二如此笃定地与自己招呼,桓玄不由得下意识地回过了头。
竟悲哀地发现,蔡葵所领的五百先锋士卒,此时正好整以暇地站在离自己这支骑兵两里之外的地方。
他们的体力怎么可能这么好!
原本还以为追在身后的是范逸之的一千精锐,怎么可能就猜错了呢!
范逸之如今准备前后夹击,这是势在必得啊!
桓玄的心中闪过无数念头,最终还是硬着头皮排众而出,略略振作了精神便强笑道,“原来是范安彦啊,却不知足下有何贵干。”
“当然是来此迎候桓公啊。”范二哈哈一笑,遂又高声喝问起来,“弟兄们,还不赶紧出来跟桓公打个招呼?”
随着范二的呼喊,埋伏在道路两侧山上的士卒,遂将挡在身前的树枝等伪装纷纷撤去,随之露出了他们手中的弓弩。。。。。。。
两边的山上各埋伏了二百余弓弩手,人数不下五百!
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都已设下埋伏,其总人数不下一千五百人,还包括如同杀人机器一样的二百陌刀队员!
桓玄意识到这一点时,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苻宏、卞范之等人又何尝不是如此?许多骑兵也是被吓得面如土色,更有甚者,已经被吓得在马背上打摆子了。
自从加入骑兵队后,他们何尝遭遇过如此逆境?
看来今天是要交代在这儿了吧?
这难道还有路可走吗?
要是向前冲锋的话,等待自己的怕是无数的陷阱和绊马索吧?就算没有这些玩意,已经连续赶了一宿路的这五百人就真的能与前方的五百人抗衡?
更何况随时会遭到两边山上的弓箭手设计呢?
更何况身后那些人也会很快杀到呢?
掉头杀向身后就更不可取了,因为蔡葵所领的五百人仅仅是先锋队而已,谁知道他身后还有多少的敌人?
两边的山上也没法冲锋,因为战马不会爬山!
难道只能在此等死?
桓玄皱起了眉头,终于忍不住怒喝道,“范安彦,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范二戏谑地笑道,“桓公这是要装傻充愣吗?你应该知道我要做什么的。”
“你是想要杀我?为什么!”
“你当日想要杀殷荆州,为什么!我只能给您八个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桓玄喃喃地将这几个字细吟了两遍,又是凄然一笑,“要是我当日不贪你那一船木板,不让你将几万石粮食运往天门,你怕是也没有这样的势力吧?实际上,你我应该是同一类人?想不到范家也能生出你这么一个英雄人物!”
桓玄在话中用范二与他相提并论,未尝没有夸赞范二的意思,可这范家而言却是一种侮辱。
想到范汪与桓温的恩怨,想到范弘之与桓温的恩怨,范二不由得微微一笑,“桓宣武与公,却是虎父犬子,可惜了!”
只要说到东晋这段历史,桓温这个名字总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江左四大家族中的谯国桓氏,便是从他开始才炙手可热起来的。
桓温是东汉大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之子,桓彝的曾祖父正是三国时期在嘉平之狱中,被司马氏诛杀的曹魏大司农桓范。
谯国桓氏因此沦为刑家,在西晋并非高门望族。
桓彝南渡后交结名士,跻身江左八达之列,并“志在立功”,曾与明帝密谋平定王敦之乱,使得家族地位有所上升。桓温是桓彝长子,未满周岁时便得到名士温峤的赞赏,因此以“温”为名。
桓彝在苏峻之乱中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谋划,当时年近十五岁的桓温枕戈泣血、誓报父仇。
江播去世时,其子江彪等为父守丧,因怕桓温前来寻仇,预先在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丧庐,手刃江彪,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由此为时人所称许。
桓温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又为人豪爽,因为娶了南康长公主为妻,加拜驸马都尉,并袭父爵为万宁县男。
他与当时掌权的颍川庾氏交好而上位,其后得到了侍中何充的推荐,从此升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
桓温出镇荆州后,打算西伐占踞巴蜀的成汉政权,以建立功勋。
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率军西征,并于次年三月攻克成都,逼降成汉末代皇帝李势;西征的胜利不但使他威名日盛,也为日后的北伐行动,提供了稳固的后方。
平蜀之战使得桓温声名大振,朝廷也因此担心他日后难以控制,会稽王司马昱只得让扬州刺史殷浩参与朝政,以期能对他有所抑制。
桓温心中不满,却知殷浩只是一个清谈家,所以并不担心他能威胁到自己。
当后赵皇帝石虎病死后,北方陷入了混乱中,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