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落花之梦-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名脖子上带望远镜的日军炮长,也倒在地上一命鸣乎了。

    可以这样说,日军和汉奸,都不想死,由于他们走向反动的一面,人又恢复了兽性;这些人,在军队中被当成功臣,在历史上比鹅毛还要轻,因为他们是为法西斯卖命的。

    战斗结束。金根姬解开不到五斤重棉被,折叠成十二层棉被里有两个子弹。钱中医走过来,看她是个傻乎乎的新兵,就开玩笑说:

    “金根姬同志!你应当给棉被磕个头,谢谢它挡了你的灾。”

    金根姬没有这样做——其时她并不害怕,她唯一的耽心,倒是别人把她当成胆小鬼。然而自尊心告诉她,她毕竟是在战场上逃过一截;她充满了自信,从一名慰安妇成长为一名新四军战士,还能打仗,确确实实正在经历一场抗日战争,而且打了胜仗。

    这时桂平所长也过来了,她向金根姬笑呵呵地问道:

    “金根姬同志!第一次打仗怕不怕呀?”

    “报告首长:只要是打日本鬼子,俺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怕’字。”

    金根姬做了个立正礀势,保持住英武的镇定;这正是军人的礀态,格外的自豪,格外的自信;誓死献身,好就义无反顾。

    “好啊!向个军人。”

    随后,桂平所长教她怎样辨听子弹远近的声音,以及前进、后退、找路线和隐蔽地形等方法,并告诉她,多和广大群众在一起,他们对地形熟悉。

    这入伍后的第一场战斗,确实使金根姬增长了见识。懂得了,在抗日根据地,没有前方后方之分,到处都是杀敌报复的好战场;懂得了,只有跟**和新四军走,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光明和希望。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七十四章、战地英花(一)
    1940年11月,一场抗日战争,在安徽省蒙城县东北四十外的板桥集战斗打响。以彭雪枫司令员率领的新四军六支队,与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四纵队,共1700余兵力参战。

    战前,原新四军六支队淮北独立团,召开动员大会。每个战士都争着报名,要求参战;团领导没有批准准金根姬参战,因为她没有战斗经验,决定留在后方医院工作。

    “俺到部队就是要打鬼子,上前线俺一定要参加的。”

    金根姬不服,她咬破右手中指在白布上写血书请战。最后经领导批准,随时待命出发。

    宿县的杜楼村到蒙城板桥有一百五余里路,团部要求夜间行军,在天亮之前到达指定地点;因为早一分钟到达地点,这能挽救无数伤员的生命。路上全是紧急行军,跑步前进;途中只允下队解大便,解小便都是边走边解,如果下队去解小便,就会掉队。

    夜色是宁静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可谓秋高气爽。大地染红,而月光依然皎洁。路过一些村子,他们看不到老百姓了,只能见到被日军烧光的房屋,坍塌的断墙内,仍然冒着青烟,在夜风中轻轻摇曳。树木被火烧毁了树皮,一些树枝倒吊在树上,好像发出气息,几乎像在呼吸。

    夜行军不准开灯,不准大声说话,而且非常小心,但每经过一个村庄都能听到犬吠声四起;金根姬不是第一次急行军了,一口气跑了二十多里之后,但她还是感到有些累。

    “上马吧,金根姬同志,把打狗棍给我。”桂平所长说道。

    “不,首长,我能坚持,我保证完成任务。”

    “快点,这是命令。”所长翻身下马,不容分说,一把将金根姬扶上马背。

    桂平手持一根打狗棍子,一路上跌跌撞撞,不知摔了多少跤,而她一直是顽强跟近队伍。

    望着此时此景,金根姬难过的捂住嘴哭了起来,在这块土地上,不但有豺狼虎狈,而且还人至爱的亲人;她不能坐在马背上让首长受累,想到这,她从马背上突然跳了下来——其实金根姬在马背上休息不过五分钟。

    经过急速的行军,第二天中午,新四军独立团的战士行进入葛桥集,这天不逢集,战士们街道旁边上休息。葛桥集也一块抗日根据地,当地的老百姓听说打日本的新四军过来了,又端又送饭。战士们吃过饭以后,又休息一段时间,所以战士们齐声高唱着和

    由于当时军队与地方政权的关系是统一指挥,联合行动,有机配合。

    部队所到之处,受到群众的拥护和宣传活动。葛桥集比逢还要热闹,有两位当地民兵,一男一女,大约十**岁,站在部队中间的一块高台上,手打着花鼓唱起很等抗战歌曲。的歌词是这样的:

    月儿弯弯影儿长,

    流亡的人儿盼家乡。

    问你家住在哪里?

    长城外,大道旁,村口正对松花江。

    问你为什么不回家?

    提起来,话儿长,日本鬼子动刀枪。

    日本鬼子怎么样?

    怎么样,赛虎狼,强奸烧杀又抢粮。

    ……

    问你为何不反抗?

    要反抗,就反抗,不怕鬼子的炮和枪。

    大家联合上战场!

    上战场,拼一场,要把鬼子都杀光。

    杀完鬼子回家乡,人民才能得安康。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七十五章、战地英花(二)
    这首歌,一唱一答,内容深刻,好唱好记,又能鼓舞势气。

    老家是东北三省的战士,先是带头掉泪,接着全国各地的战士也哭了。

    从朝鲜过来的女战士金根姬,这时候哭地更凶,也哭地更痛。

    听到、看完、当地民兵的演歌。激发了战士们爱国热情,决心同仇敌忾,决心重返抗日战场。

    战士们个个群情激奋,热烈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死难的同胞报仇!”等战斗口号。

    战士们仅仅休息半个小时,纷纷站起来了,所有的战士,都要求上前线杀鬼子,很快队伍集合起来,跑步出发。

    这场战役,总是有一场暴风雨干预。在雨水中,金根姬耳边还是响起这首抗战歌曲;一想到这首歌,她的眼睛在流出泪……也是幸福的泪,是感恩的泪。

    “杀完鬼子回家乡,人民才能得安康……这是俺的心里的话呀!俺到了蒙城县板桥集见了鬼子,俺不怕死,一定跟日本鬼子拚了。”

    又是一天一夜的急行军,金根姬脚上打起了血泡,走路都一拐一拐的。到达目的地后,卫生所安定下来后,她便立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

    一时间,板桥当地的群众组成担架队,冒着枪林弹雨,从战场上过来了,抬下一百多伤员名等待救护;所有的卫生员战士都在忙碌,一边救护,把伤势严重的,紧急转送到后方医院。

    交战的枪炮声,在不远处响起,雷耳欲聋,金根姬并不感觉什么是危险。她不停地为伤员清洗伤口、包扎、打针、送药、换药等;她没有时间行走,只有小跑转,辗转腾挪,忙个不停。

    当她抱着一捆纱布,刚刚来到一位伤员身边,一颗沉重的炸弹从远处呼啸而来,速度特快,金根姬赶紧卧倒,用身体掩护身边的一位伤员,而那一颗重型炸弹,在她前面30米处爆炸,当时另一名伤员,被炮弹炸击中。

    那名伤员从担架上滚落下来,只有眨眼的工夫,人们为之震惊,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感到有点失望。但是毕竟是个壮举,他只是牺牲了——这事情不管怎么说都十分简单,而为此,他为反法西斯所付出的代价却是高昂的。

    而金根姬掩护的那名伤员,确安然如故。只是她的肚皮和大腿被炮弹皮划破,流了一点血。她记住桂平所长命令“轻伤不下火线”。将自己伤口包扎好,又继续工作……

    把那名牺牲的伤员,从土里扒出来之后,她用清水把他们身上的血污洗干净,然后用白布卷起来,拖到一旁等待集体安葬。然而,细细想来,日军竟然攻打卫生所,这一切的一切的确是惨无人道和令人愤慨的。

    第一天战斗,伤员有400人左右。有的伤员伤势过重,就用剪刀把伤员身上的棉衣剪开;没有棉被,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被子给伤员盖。到了夜晚,白衣战士没有被子,几名战士聚合在一起,同盖一床被子休息。

    在战争年代,不分白天和黑夜的,没人足够的休息时间。而且,在战场上条件是极差的。

    卫生所的战士都在,都在一处麦穰铺成的大通铺上休息,男女都得在一起睡,一边是男同志,一边是女同志,中间是年龄较小的男同志。

    其实男女之间并没有别的什么想法也没有,只有一个想法:怎样把伤员们治好,重返前线。有的医护人员整夜不睡觉,一天能休息几个小时就可以了;当时吃饭也是边吃饭,一边给伤员换药,一顿饭有时能吃五六次才能吃完毕。

    金根姬干了一天一夜没有合眼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走路也没有劲,但是只要见到伤员抬过来,她立刻也不累了,腰也能直起来了。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七十六章、战地英花(三)
    第二天早上,将近四点多钟,前方响起隆隆地炮声听,我八路军第四纵队和原新四军六支队向日军猛烈开火,日军则拚命还击。不一刻功夫,卫生所居住的村庄,便被滚滚的硝烟吞没了。

    半小时后,日军的火力明显减弱下来,我军十多支号手,一起吹起冲锋的号角,战士便跳出隐身之地,在一片呐喊声中,向日军进攻。

    “不管怎么说,”金根姬心里想,“打仗并不是那么可怕的一桩事儿,但只要有战斗,就会有人牺牲。”

    不到十分钟,担架队队员,从战场上抬下来的大部分是重伤员;但轻伤员仍在坚持着战斗,实现战前的誓言。

    有一位长着脸胡须的连长叫刘满仓,直到解放后期,金根姬还能记得他的名字。

    这是一个肤色发黑的大个子,铁板着面孔,他的下腹被日军的炮弹打中,受到了重伤,小便不能排出。抬下战场后,一直是痛苦地呻吟着,曾几次晕倒在担架上,那有气无力的嗓音和他那类乎巨人般的个头,恰成奇异的对照。

    面对生命垂危的重伤员,医护人员想了好多办法,仍无济于事。随同而来的两个士兵跪在刘连长身边哭流涕。

    应当说,当时的医疗设备甚差,桂平所长,急得火烧火燎地说道:

    “怎么办呀?同志们快想想办法吧,如果要送往后方医院去,他一定会在途中牺牲。”

    这时,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让金根姬想到了。她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问,也根本没想了解为什么;她双膝跪下来,弯下腰,不顾姑娘的羞耻,用嘴吸为连长排尿。

    这位连长苏醒过来后,他感动地流着眼泪说:

    “小妹妹,您叫什么名字呀!您真是我的亲妹妹,我一辈子忘不了您,伤好后我重返前线,杀敌立功,我刘满仓和全连的战士,决不是孬种。”

    “不要这样说,刘连长,救死扶伤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都是杀鬼子的,大家联合上战场,拼一场,才能把鬼子全杀光。”

    不过,人们看到金根姬那苍白的面容,不料又受到一次震撼;同样,她并没有让刘连长看出什么,在他面前仍保持一副甜甜的笑脸。

    为了使受伤的战士,减轻痛苦,带来快乐,卫生所组织文艺宣传组。到每个帐蓬,每副间架去表演。有快板,有歌曲,还有地方戏曲,都是一些战士们喜欢的,当时最流行的节目。

    在那抗战的岁月里,卫生员最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以及战士们为战争负出血的代价,也最能感受到战场上胜利的喜悦和希望。

    板桥集战斗结束了,以我方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宣告结束的。

    部队在村头进行休整,临出发时,桂平所长走过来,深情地握住金根姬的手向她说道:

    “金根姬同志,我们要好好向你学习,你用这种不是常人能为的办法救活了刘连长的生命,你是我们卫生所的骄傲,你也是全体白衣战士学习的好榜样。”

    “首长,你千万不要这样说,在战场打日本有多少战士流血牺牲了,俺是一个女人还有什么可顾忌的呢,俺是朝鲜人,做这种事情不丢人,只要能把刘连长救活——俺就觉得值!”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七十七章、魂断查湾(一)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以彭雪枫司令员领导的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成新四军第4师,其任师长兼政治委员、淮北军区司令员,并领导根据地军民同日伪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军队进行艰苦斗争,先后取得1942年冬季淮北反“扫荡”和1943年3月山子头战役的胜利,巩固和发展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1944年彭雪枫司令员手下的一员得力儒将——开山大弟子,是新四军第4师淮北独立团的章成生团长;他仍帅领全团指战员,固守宿县、怀远、蒙城三角边界一带,并对盘踞在怀远县城的日军苦苦周旋,继续游击。

    这一年5月份的一天,一股寒流偷袭淮北地区,气候乎冷乎热,金根姬和钱中医从团部出来,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俩人没有穿军装,一老一少的“父女”打扮,象是当地的农民,又好象是远在他乡,数年之后,刚刚归来。

    他们俩个悄悄的出了村庄,环顾四周,荒凉的原野象是躺下的一个巨人一样,张开两只胳膊和叉开两条大腿似的向四面八方伸展开去;乌云的密布的天空中,炎热的黑色圆顶,罩在大地上面;那灰色的、满是尘土的大路象一根宽带子似的被占领区切断了。

    这一段是时间,新四军治疗伤员的药物匮缺,特别是中草药,几乎没有,一般的退烧药和消炎药,在抗日根据地很难找不到了,必须化装是农民,到敌占区挖草药。

    然而,他们越过占领区仍旧朝东南方向走着,互相关照并提防——而那是不应当出现的感觉。在田野中,分成两路,又时离时合,一边用锐利的眼光,注视着四面八方——看看周围有没有日伪汉奸存在,同时还要辨认出长在地上每一颗珍贵的草药。

    这里是没有战场的战场,在他们的内心里,确比战场还要紧张;在抗日根据地,有200名伤病员,正急需他们挖掘的这种草药治疗伤口。

    荒凉的田野中是空的,静寂的,有时偶尔能看一俩位农民,从远处走来,与他们擦肩而过,农民会用审视的目光,看看这对一老一少的父女,然后急急忙忙地走开,时而又回过头来张望。

    快到中午,俩人已经直了四十多里的光景,钱中医从地上拾到一枝枯草药,然后又捡到一块可能是烧焦了东西。他走到金根姬身旁,对金根姬郑重其事地说道:

    “小金同志,我们不能向前去了,前面大概是查湾村,那里有日伪的据点,它们经常外出扫荡,我们很容易被日军发现的,俗话说好汉不吃眼前亏,我们还是向后撤吧。”

    “什么!查湾村,你们怀远县有几个查湾村呢?”

    “一个。”

    “查湾村是不是有一个叫查士荣的年青人,你认识查士荣吗?”金根姬朝着前方,十分惊惊奇地说道。

    “是、有一位青年农民——我们都知道,1938年夏在蚌埠警备司令部,杀死六个日军军官,是不是他呀。”

    “是的,是的,你认识他吗?”

    “认识的,全怀远的百姓都认识他,他就是这里的查湾村的人,是一位民族大英雄。”

    求金牌、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求评论、求红包、求礼物,各种求,有什么要什么,都砸过来吧!
第七十八章、魂断查湾(二)
    金根姬十分激动,她内心深处不免产生出要见到查士荣的**,而实现自己的愿望,只不过近在咫尺。

    “钱中医,我们到查大哥家去看看吧,查大哥救了我的命,我在蚌埠慰安所时受尽非人的折磨,要不是他把我救出来,我是活不到现在的。他可是我在中国遇见的第一个的大恩人,我着活,查大哥在那呀!”

    钱中医站直了,挺了挺腰肢,看得出来,摆脱了他一贯的思想,把自己在怀远县行医时的所说到的一切,一五一十地向她诉说:

    “……日军知道杀人者叫查士荣,但一直没有把他捉到。1938年9月的某一天,住扎蚌埠市侵华日军,据说是通过汉奸头目唐少侯,了解到查士荣的家乡住址。第二天,就由唐少侯之类的汉奸引路,日军开坦克车装上汽油和毒气弹,来到怀远县查湾村后,迅速围猎村庄。恼羞成怒的日军,不分男女老幼,挨门逐户,全部用刀砍死,没有杀死的老百姓被锁进屋内,封上窗口点燃房屋用大火烧死……就这样574口的查湾村的男女老少一个也留下——全部杀光。日军进行种族灭绝式大屠杀后,又把房屋全部烧光,日军临走时投下了数杖毒气弹;你看看前面这大块的土地,大屠杀已经快六年了,那里的地土不是寸草不生。”

    “是啊!是啊!钱中医,这里的土地光秃秃的,没有草,没有树,日本人可恨呀!钱中医咱们既然来到这里了,还是到查湾村去一趟,给在那里的安息的老乡们,祭拜一下吧,幸许能见到查士荣,如果见到查大哥的话,咱们把带回新四军部队……查大哥的命大着嘞,你看行吗?”

    但是,要找到查士荣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呵,尽管她曾做过慰安妇,她在慰安所里认识他,他曾救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