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离宫记-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就这么怕和我待在一处,怎么,怕我吃了你?”

    “不,您又不是老虎,哪能吃人。”

    皇帝心想她这还真说错了,现在的他比老虎更凶猛,当真恨不得将她摁倒在床上,狠狠地吃上一回才好。

    但怕吓着她,他只能改口道:“男人和老虎一样,也会吃人,你不知道?”

    知薇尽量陪着笑脸:“我只是个宫女,入不了您的口。再说我细胳膊细腿的,回头还塞了您的牙,您还是留我一命,别吃了。”

    皇帝被她弄得简直没脾气。明明在说男女之事,她硬是能扯到吃人上面。知道她是故意的,可就是没办法冲她发火。皇帝头一回觉得自己有些无用,竟被人小女人吃得死死的。

    所以说她才是猛虎,吃人不吐骨头。

    见她不愿意皇帝也不勉强,只能强压下心头的那点子念头。只是放开她前想起一桩事儿,便又道:“有个事儿得同你说一下,回头别再念错我的名字。”

    知薇不解:“我念得不对吗?”

    皇帝唇角微扬,那股子霸气掩饰不住:“我姓凌不姓林,单名一个越字。你记住了?”

    这是在自报家门?知薇连连点头:“记住了。”

    回去的路上知薇坐在马车里想,原来皇帝叫凌越啊,名字还挺好听的,也挺配他这个人。只是凌和林有什么区别吗?前后鼻音不分的知薇半天没想明白。

    其实想不明白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沈知薇被皇帝从寿康宫带走,两人失踪了大半天,一直到深更半夜才有人在花圃见着沈知薇的影子。

    这大半天两人干什么去了?猜什么的都有。但不管怎么猜,知薇重获圣宠这一条是跑不掉的。这一消息当真惊落一众眼珠子。

    谁都想不明白,明明被冷落了三年,闹到最后还被贬为奴的沈知薇,怎么一转眼的功夫成了香饽饽。既如此,皇帝当初干嘛贬她,该升位份才是啊。

    皇帝对这些东西略有耳闻,扯扯嘴角笑得有些勉强。他当初是想来着,可人家不要他也勉强不得。只能像现在这般,时不时与她见上一面了。

    这么多想不通的人里面,最郁闷的要数良妃了。她自认为对皇帝还有几分了解,从前两人虽不见得如胶似漆,好歹也相敬如宾。皇帝对谁都是淡淡的,她也没啥可吃味儿的。

    可现在这情况当真叫她迷了眼。若说真喜欢吧,何不封嫔封妃,远远地打发到了花圃里,想见上一面都难。

    可说不喜欢吧,那哪里像是不喜欢的样子。皇帝对太后都没这么上心过。听说就是在寿康宫前撞见沈知薇和傅玉和在说话儿,就气得什么似的,不管不顾将人带走,一失踪就是好几个时辰。

    良妃坐到如今这个位子,宫里眼线自然多。旁人不知道那天他们去了哪里,她却是知道的。皇帝带着沈知薇出宫去了,又是为她杀人又是下馆子吃饭,当真叫人嫉妒得可以。

    想想她拼死拼活生了儿子,皇帝也不过来看两眼,名字是让内务府取的,都不愿亲自给孩子取一个。至于喂汤喂药什么的那是更没有了。那天好歹算陪她吃了顿饭,良妃已是感动不已。

    跟沈知薇一比,她算什么,这后宫无数女人又算什么,简直让人想要怄出血来。

    和良妃有同样想法的嫔妃不少,这些日子全都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说不到三句话就要扯到知薇头上。有那些个人心思深沉的,已经在琢磨如何对付她。真恨不得一帖□□将她给打发了。

    结果这些人气了半天,拈酸吃醋胸闷了好几日,皇帝却给她们送了个意外之喜。

    原来良妃生了儿子后,便有那些个溜虚拍马的小人暗示皇帝该给她晋位份了。良妃的妃位封了有几年了,这几年没出过大错,帮着太后将个后宫打理得还算有条理。如今又有了儿子,获封是理所当然了。

    皇帝冷眼旁观这帮人蹦跶,也不生气,临了大笔一挥说了个“封”字,良妃这位子就往上挪了一格,成了良贵妃。

    这本是天大的喜事儿。宫里没有皇后,良妃升贵妃就意味着离后位又近了一步。瑞香把这消息透露给她的时候,良妃一扫之前几日的阴郁,整个人都变得生动妩媚起来。

    可还没等她高兴够了,几个时辰后又传来了更确切的消息。她良妃确实获封贵妃,但获封的不只她一人。宣妃这浑蛋竟也跟着沾光,一同封了宣贵妃。

    这下可好,死对头又平起平从,跟从前的局面没什么两样。

    更令良妃生气的是,后宫女人但凡是个头衔的,哪怕只是个答应,这一回也跟着水涨船高,人人都晋了一级。像慧嫔愉嫔她们都封了妃,刘贵人和钟贵人晋了嫔位,剩下那些个小丫头们也都涨了一级,看起来后宫诸人都得了便宜,可仔细一算从前的格局半点没变。

    皇帝这是做什么,明明是她生儿子,怎么人人都跟着沾光。良妃心里的那点子喜悦一下子就没有了。

    独一份的才叫恩宠,人人都有的那叫大锅饭。而且那些人半点力没出,凭什么让她们占便宜。良妃越想越气。

    偏偏有那几个平日里和她不对付的,借着上门来看小皇子的由头,话里话外地感激她。她们这是存心恶心她呢,看她笑话来了。是啊,她为生孩子差点丢了性命,结果底下姐妹却讨了好,简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那口气,良妃咽不下啊。

    皇帝这是怎么了,为何突然对她冷酷无情起来。

    良妃那些日子独守空房,每夜辗转难眠,都在想这个问题。从前皇帝不这样,这全都要怪那个沈知薇。真不知道她耍了什么手段,把皇帝弄得五迷三道的,整个人性情大变,复杂得让人完全琢磨不透。

    良妃没法子恨皇帝,她满心爱慕他,当真是把他当自己的天来看待。可她那股子恨意又必须找个地方发泄,于是无辜的知薇就此躺枪,成了她的眼中钉肉中刺。

    这女人本来就是进宫来取代她的,沈万成活着的时候打的如意算盘,想不到死了还能拨响。这根刺不给她拔啰,良妃寝食难安。

    可要怎么拔得不留痕迹不让皇帝跟她翻脸,却是件挺难的事情。良妃边坐月子边琢磨这个事儿,总要找个最合适的契机。

    花圃那边知薇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让后宫里的一干人等惦记上了,她如今心烦的只是自个的事儿。皇帝对她态度这么不明不白的,一会儿近得跟什么似的,一会儿又远得如无事发生。

    像那天回宫之后,皇帝便没再找过她。害她白白提心吊胆好几日。若能一直这么冷着她就好了,她往后再不敢进后宫去,两人没了见面的机会,两年一眨眼就过去了。

    于是知薇去求群芳姐,让她往后再别派她进后宫送东西去。

    群芳将她让进屋子,亲自关起门窗,示意她小声说话。两人在桌边坐下,群芳便问她:“知薇,你如今有何打算?”

    一句话,倒把知薇给问懵了。
第51章 流言
    群芳看她一脸懵懂无知的样子,不由轻叹一声。

    “太后派人过来打听你了,这事儿你心里要有数。”

    群芳是花圃宫女的头儿,太后想打听知薇在这里的情况,不可能瞒得过她。她没有同太后作对的打算,却也担心知薇会陷入险境。万一太后觉得知薇勾引皇帝要斩草除根,还得早做打算才是。

    她早就看明白了,皇帝对知薇有情,若太后想出手知薇就得去求皇帝。与其到时候再去,不如现在打铁趁热,恢复自己的位份算了。

    本就是当主子,何必跟她们奴才抢饭碗。

    知薇听说这个有点意外。太后找她,这是把她当狐狸精了。看来情况不妙,皇帝嘴上说得好听,说会处理这个事情。可那毕竟是他老娘,他还能为了个宫女忤逆亲娘不成。

    一时间,屋里有点愁云惨雾。

    群芳就把话挑开了说:“我觉得你现如今倒不如去求求皇上,留在宫里当个娘娘什么的也没什么不好。皇上既肯宠你,若你再得个一子半女,这辈子便算有着落了。出宫看着好,其实也没什么,像我便打算一辈子留在这里,再不去外头徒增烦恼。女人,在哪里都是跟着夫家过,与其这样,倒不如跟着皇帝。那毕竟是天底下第一号的男人。”

    她的话有点道理,如果知薇是古代女人的话,应该会被说动。可她是个现代人,她追求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有些女人只要皇帝一个青眼便可,觉得那是获得了无上的荣耀。

    可对她来说,关有皇帝的喜欢还不够。她要的是男人喜欢她并只喜欢她一个人。这一点皇帝就做不到。所以他们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不是晋个位份就能搞定的。

    与其和一堆女人争抢丈夫,等到了年老色衰时再失去宠爱,倒不如一开始就没有。守着家人也是一种活法,这世上的女人本就苦,她不愿再把自己放到最苦的那个位置。

    不过群芳姐给了她很大的一个讯息,那就是太后盯上她了。若太后真要找她麻烦,搞不好到最后真得去求皇帝。

    无论如何,得先保住性命再说。

    但太后并没有追究那天的意思,她派人去花圃打听知薇的情况有她的想法。宫里人人都猜测她是看不上沈知薇,嫌她狐魅惑主。但其实并非如此。

    沈知薇当年进宫是奉了她的懿旨,算起来她是她的靠山。只不过头几年皇帝不喜欢她,她这个当娘的也不能强摁牛头喝水。

    皇帝把她贬为奴的时候太后还有点不高兴,觉得落了自己的脸面。现在看皇帝有松动的迹象,太后其实挺高兴。她的意思是,皇帝既喜欢不如便收了算了,整天放在花圃也不像个事儿,堂堂君王难道还要番强去看个女人不成。

    放在东西六宫,想看了就召唤一声,不是挺好的事儿嘛。

    在这一点上,太后不了解皇帝的想法。太后和沈家的渊源颇深,可以说没有沈万成在后头支持她,她一个小小答应出身的宫妃,是不可能有后来的尊荣的。甚至皇帝登基,沈家也是出了力的。

    那时候丽贵妃多嚣张,整个后宫谁敢和她说个不字,连朝堂之上也都是她的党羽。那些人见她风头无两,一个两个上赶着拍马屁,全都昧着良心说话。丽贵妃那儿子傻成那样,竟还有人在太子死后上折子称赞二皇子天资聪颖有治国之才。听得太后真是想吐。

    幸好先帝还不算糊涂,知道老子打下的江山不能败在自己手里,权衡再三还是没让傻儿子登基。这里面固然有二皇子自己的因素,但她的儿子如今能坐在帝位上,期间经历的艰难非常人所能想像。

    所以太后对沈家是感恩的,对沈知薇也是同情的。想着她在花圃这么待着总不成事儿,便琢磨着要不要把她要到寿康宫来。

    至少有她的照拂,当个宫女也不会吃太多苦。

    太后正这么想着,突然又出了另一桩事情,将她的计划全盘打乱。起因还是和蒋太妃家的侄女珍珠的婚事有关。蒋太妃自打那日见了傅玉和后,当真是一千一万个满意。她将珍珠的娘也就是自己娘家最小的弟媳妇叫进宫来,同她把话这么一说,立即就把那蒋三少奶奶说得眉开眼笑。

    傅玉和是什么人物,京城这些个豪门贵妇哪有不知道的。信国公世子唯一的嫡子,将来铁定要继承爵位。又是当今圣上亲点的探花郎,如今在太医院供职,和皇帝一同长大,交情不是一般的深。

    能和这样的人家攀上亲家,那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

    于是蒋三少奶奶满心欢喜,同自己的大姑姐商量着:“不若让两个孩子见上一面如何?虽说这傅大公子千好万好,可珍珠也是我的心头肉。不瞒娘娘说,我生她时年纪有点大,看她比前头两个儿子更重。她也争气,从没叫我操过心。如今她要嫁人,总想叫她自个儿看上一眼,若看中了,她往后嫁过去我便也放心了。”

    蒋太妃便笑道:“你放心,那傅韫我是亲眼见过的,保准珍珠见了欢喜。那样的品貌是个姑娘家都喜欢。”

    两人一合计,便决定让这两个孩子在宫里见面。

    蒋太妃和太后关系好,叫个侄女进宫来不算什么。太后也乐得做这个媒,甚至有点盼着看这两个小辈见面的模样。她是不年轻了,但看着年轻人总觉得喜欢,特别是两人若看对了眼显出点羞涩模样来,就更有意思了。

    事情说办就办。那一边蒋太妃把珍珠叫进宫来,领着她去给太后请安。另一边太后借口头疼,把傅玉和招来了寿康宫,借机让两人见了一面。

    傅玉和多聪明的人,自打上次蒋太妃借故见他,他心里便有数了。这次一见太后那里有个清秀少女,便知这是太后要给自己指的未来妻子。

    那少女没什么不好,坐在那里一副含羞带臊的模样,说话谈吐都很规矩,没有任何失礼的地方。看起来就和一般的大家闺秀没什么不同。

    可傅玉和没看上她,非亲非故一点接触都没有,他怎么可能看得上人家。而且他不喜欢蒋太妃做的这些个事儿,利用太后给自己的亲侄女谋福利,细说之下有点不像话。

    而且联姻这种事情,关乎两个家族。傅家并没有和蒋家结合的意思,若真有也不必太妃提出来,以信国公的招牌,他想娶哪家女子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这个蒋太妃大约是在宫里待久了,有点不懂外头的人情世故,连带着太后也给撺掇得一厢情愿,竟打起他的主意来了。

    傅玉和是个顶顶有主意的人,他的婚事他自己有考量,反正娶谁也不会娶那蒋家小姐。但他不能当面拂太后的意,只能假装听不懂她的弦外之音,等从寿康宫出来后,直接去了乾清宫求见皇帝,把这事儿给他一一说了。

    他说得很直接:“臣如今不想娶妻,即使娶也要挑自己中意的。还求皇上帮个忙,替臣回绝了太后的美意。”

    皇帝也听说了这个事情,最近这段时间蒋太妃折腾得挺厉害。他对太妃是心存感激,但傅玉和的婚事也不能儿戏,总不能太妃看中谁便要给她谁吧。

    更何况,傅蒋两家绝不能联姻,这一点皇帝自己心里也有成算。故他一听这话便点头应下,回头找了个机会去给太后请安,顺便把这个事儿说了。

    太后听他反对有些意外:“皇帝这是想让傅韫打一辈子光棍?他这年纪也不小了,他比你尚且大一些,你如今儿女双全,他却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你当真不替他惋惜?”

    “玉和的婚事自有他父母做主,母亲不必介怀。听闻信国公世子夫人是个眼界高的,蒋家小姐未必入得了她的眼。若一早便入了,何须等到现在要由您来出面。”

    太后觉得有道理,可是……

    “那蒋家珍珠你是没见着,玲珑剔透一姑娘,配傅玉和也不算辱没了他。更何况蒋家乃世家大族,虽无爵位在身,但族中人才辈出,文官武将都有不少。这不内阁里蒋阁老听闻也是股肱之臣啊。”

    皇帝微微一笑,觉得太后说到了点子上:“母亲说得是,蒋家如今气势正旺,信国公也是烈火烹油。若他们两家结了亲家,母亲以为如何?势必锦上添花愈加如日中天。到时候只怕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皆要唯他们马首是瞻了。”

    太后心里咯噔一下,立马明白过来。是啊,她之前怎么就没往那方面想,傅蒋两家皆是朝中重臣,岂能让他们联起手来。为君之道最忌讳臣子功高震主。傅玉和身份特殊,他的妻子犹为关键。若让他挑了公侯重臣之女为妻,将来只怕养虎为患。

    太后虽跟蒋太妃交好,但涉及到自己儿子的皇位问题她也绝不含糊。于是她当下一拍手,这桩婚事便这么抹了过去。

    ………

    蒋家和傅家的婚事还没开始,就这么吹了。

    太后也没跟蒋太妃明说,但一反刚开始的热情积极,每每对方提起此事总是打马虎眼儿。蒋太妃多聪明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没法子只能又把蒋三少奶奶叫进宫来,把这事儿给她说了。

    要说这蒋三少奶奶也不是个普通人,有那么点本事。太后亲口应下的婚事突然吹了,总得找找原因啊。于是便着人出去打听,宫里宫外都通了路子。

    打听下来的结果令她意外,据说是傅玉和亲自去求的皇帝,让他把这门婚事搅黄了。

    蒋三少奶奶一听这结果,立马就不高兴了。这傅家当真欺人太甚,不把蒋家放在眼里。他们请了太后来做媒,对方竟搬动了皇上。

    那个傅玉和当真这么瞧不上她家珍珠吗?

    蒋三少奶奶看着如花般的女儿,满以为称心如意的婚事吹了,心里那窝火劲儿就别提了。好在外面还没放出风声,否则让对方回绝了,往后她的珍珠还怎么嫁。

    但到底是对傅玉和有气,平日里和一众官家夫人应酬的时候难免便带上了几句。结果这一带倒让她听来个稀奇的事儿。

    也不知是哪家碎嘴的夫人传出来的消息,说当年傅家老二和沈家独女沈知薇说亲的时候,原本并不是那样的。沈家夫人当时更中意傅家大公子傅玉和,但世子夫人以两人年纪相差太大为由给拒了。于是这婚事才落到了小儿子头上。

    虽然后面婚没结成,沈知薇进宫去了,但她和傅玉和那点子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却有人记得。事情过去多年,知情人也记不太清当时的情况,说的时候难免添油加醋,就这么全都听进了蒋三少奶奶的耳朵里。

    这下子她可算找着原由了,原来不是看不上她家珍珠,是一早就有看上的人了。那个沈知薇听说在宫里混得极其不如意,当了三年贵人后反被贬为奴。原本蒋三少奶奶听了这个消息还忍不住讥笑她两下,这下子却是笑不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