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习,我们常看到的不也是那个“黑点”,而忘了周围那一大片吗?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三)、写信控制情绪
1、案例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说,有一个人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可
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斯坦顿立刻写
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好,好!”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
好好训他一顿,真是写绝了,斯坦顿。”
当斯坦顿把信迭好装进信封准备寄出去时,林肯叫住了他:“你干什么?不要胡闹。
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写这封
信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如果觉得还没有解气的话,再写第二封信
吧。”
2、对(你、我、他)的启示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时常难免会出现情绪低沉,气急败坏的时候,这时的明智之举
就是把坏情绪写出来,如果还没有好转的话,可以重复写上十遍二十遍,当写上好几遍
后,你会发现引起你情绪变坏的那件事或行为本身并无过错,为这么一件事或行为生气
真是十分可笑、荒唐之极。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四)、过度理由效应
1、案例
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亲朋好友的帮助,我们觉得很正常,因为“他是我的亲戚”、
“他是我的朋友”,似乎他们理所当然应该帮助我们。如果得到一个交往不深的人或陌
生人的帮助,我们却会认为“他乐于助人”。在家庭生活中,妻子和丈夫常常会无视对
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因为“这是责任”和“义务”,而不是“爱”和“关心”。一旦
外人对自己做出类似行为,则会认为是“关心”和“爱的表示”。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
“过度理由效应”。
导致这种区别的原因是,每个人都试图使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合理化,总会有意识或
无意识地为某种行为寻找原因,一旦找到自认为足够的原因,就很难再继续找下去,而
且在找寻原因时,总是先找那些显而易见的外在原因,如果外在原因足以对行为做出自
认为合理的解释(如,是义务)时,人们一般就不再去寻找内部的原因(如,是因为爱)
了。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在一个行为能够用外在原因来加以解释时,当这个外在原因一旦不再存在,这种行
为也将趋于停止,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在原因。当没
有足够的外在原因去解释某种行为时,人们就会转而寻求内部原因。如果希望同学努力
学习,就不要给予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同学觉得他自己是喜欢学习的,学习是有趣
的事,是自己勤奋上进的结果。
其实对于我们自己,平常也应该常常问自己,我学习是为了什么?真的只是为了取
得高分进好大学?还是我自己本身对于知识的渴望和对于学习的热爱?以及增长才干
呢?如果仅仅只看到或只有前者,你是在为别人而学,那么学习将永远是被动的甚至是
痛苦的,若是能认识到或是后者,那么终其一身生,你都会过得十分快乐和主动,因为
在我们的人生旅程每时每刻都是在不断学习啊。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五)、你的意念能跳多高
1、案例
作为一名撑杆跳选手,尽管布勃卡不断尝试跳过新的高度,但总是以失败告终。他
苦恼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有一天他对教练说:“我实在跳不过去了。”教练平静
地问:“你是怎么想的?”布勃卡回答:“只要站在起跳线前,看见那根高悬的横杆,
心里就害怕。”教练看着他:“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闭上眼睛,先让你的意念从横杆上
‘跳’过去; 你的身体就一定会跟着过去。”他遵从教练的吩咐顺利地一跃而过。布勃
卡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奥运会撑杆跳冠军,享有“撑杆跳沙皇”的美誉。他曾35 次创
造撑杆跳世界纪录。
2、对(你、我、他)的启示
有的同学并非学不下去了,并非智力发展达到了顶点,而是被心理横杆拦住了,说
到底,学不下去的那些东西真的就那么难?还是你觉得它难?才成为现在这样的“难”,
先让你的意念跳过去,突破心理障碍就能超越自己。如果你的意念先屈服了;那么你可
能真的就不行了。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六)、生活永远有两个选择
1、案例
一个朋友问杰里:“你怎么一直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好心情呢?”杰里笑道:“每
天早晨醒来,我就对自己说,杰里,今天你有两个选择——你可以选择一个好心情,也
可以选择一个坏心情,我选择了好心情。每当有坏事发生的时候,我可以选择受害者的
角色,也可以选择主导者的角色,我选择了后者。每当有人向我抱怨时,我可以消极地
听取抱怨,也可以给他们指出解除烦恼的方法,我总是选择主动帮助别人,向他们提出
好的建议。生活永远有两个选择,我永远选择好的那一个。”
2、对(你、我、他)的启示
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必然会拥有一个绚丽而热烈的内心世界,产生出无穷的精神力
量。每当运用“两种选择”之后,一切都变得轻松明了。面对学习的压力,我们可以选
择消极对待,也可以选择将压力转换成动力。
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痛苦相比,留在心中的痛苦要深得多,即使是小失败也能激起
我们内心的痛苦感受,甚至于会让我们感到整个人生都是失败的都是痛苦的,让我们感
到绝望。对此我们仍然可以选择,用我们已往成功的经验调动我们潜在的快乐来代替痛
苦和绝望。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七)、霍桑效应(宣泄效应)
1、案例
霍桑是美国一家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它为员工提供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完善的
福利保障,但工人们仍然满腹牢骚,生产效率也不理想。为探求原因,该厂开展了一项
“谈话实验”,专家们在谈话过程中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并做详细
记录,对工人的不满不反驳、不训斥。“谈话”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产量大幅度提
高。这是因为,工人把长期以来对工厂各项管理制度和方法的诸多不满情绪充分地发泄
出来,从而感到心情舒畅,干劲倍增。通常把这一现象称为“霍桑效应”,也称为“宣
泄效应”。
霍桑实验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不论谁做了什么,只要能表明他受到了关注,他的个
人意愿受到了认真对待,使他感到自己很特别,就会给他带来很大的鼓励。就会以积极
的态度作出反应,就能激发他的工作热情。如果他知道人们期望他做什么,又没有足够
的理由拒绝,他会尽一切努力按照人们的期望去做好这件事情。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在学校中,同学们除了人人说话我都听之外,没有人听我说话,在学习知识的过程
中,产生过数不清的意愿和想象,却很少被他人认真对待,能够把想象伸展开来的更是
廖廖无几。与此同时,面对一节又一节课时,一门又一门作业,一场又一场考试,承受
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这些压力和来自课堂内外的失落也会积聚成同学的困惑、不满或
懈怠,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
在班级团队管理中,要主动运用霍桑效应,积极营造相互交流机会。首先要尊重、
理解和欣赏同学,学会倾听同学的苦闷、牢骚、建议和梦想,引导同学们尽情地说出自
己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老师,对同学或者对班级工作和学校管理的不满,
同学们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和舒畅。如果他们的
困惑得到解析,问题得到解决,建议得到采纳,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有时只需
耐心听完即可,对方原本只是想说出来而已;有时只需表示理解和同情就够了;有时可
给予认真的引导和说服,有时则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讨论。
事实上,最让同学们感动的是能够受到重视,当感到自己被重视并显得重要时,就
会正视自己,树立自信心,产生精神动力,享受学习的自由,进而自主和创造性地学习,
从学习中获得一种内在激励,还会使这种力量参与构建一种良性的氛围,努力完成学习
任务,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种集体情商对于一个人群来说,是一种不可忽视的
资源,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同学而言,有时不妨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
绪,心态和情绪是效率的保证之一。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八)、狄德罗效应
1、案例
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的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和图案高雅的酒红
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上华贵的睡袍后,总觉得家具的风格不对,地毯的针
脚也太粗。为了与睡袍协调一致,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通
常把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物品后不断配置更新相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的现象称为
“狄德罗效应”。
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原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在中学时代因淘气被学校劝退,转
到另一所中学,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从书中感悟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发
愤学习,到高三已经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了。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为杨校长
大悟的“睡袍”。
2、对(你、我、他)的启示
从同学们的成长经历来看,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良的习惯,都可以找到引起这一
行为的一件“睡袍”。要留意可能诱发不良行为的“睡袍”,及时加以防范,避免不良
行为的发生与发展。要善于寻找思想转变的切入点,找到相应的“睡袍”,通过谈话指
导等具体且行之有效的措施,及时对良好行为表现进行鼓励和表扬,使之相应配套。
适时和适当的“睡袍”,能激发自我转化的内在动机,能让行为和语言出现一致的
配置,从而增强教育的效果。而不合身的“睡袍”会使人无所适从。应当多为自己准备
几件有价值的“睡袍”,根据特点合理地设置目标。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不是一件合适
“睡袍”。
在学习方法上,要找到一件合适自己学习特点的“睡袍”,以便打破固有的行为方
式,让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一个新的突破,配套建立一种全新的学习策略,让自己的学习
能有一个长足发展。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九)、乐观者与悲观者
1、案例
有一对孪生兄弟,一个过分乐观,一个过分悲观。他们的父亲把许多色泽又鲜艳又
好玩的新玩具送给悲观的孩子,又把乐观的孩子关进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过了一会儿,父亲问悲观的孩子:“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孩子哭泣着说:“会
玩坏的。”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发现那乐观的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
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2、对(你、我、他)的启示
乐观者能从危难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却能从机会中看到危难。同样一个面圈,乐观
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饼,悲观者看到的是一个窟窿。试试将你在学习和考试中的困难和挫
折看作是“马粪”,看看你是否能从中感受到一匹“小马”的诞生。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十)、负重的船不易沉
1、案例
一艘货轮空舱返航时,突然遭遇强风暴,船长果断下令:“打开所有货舱,立刻往
里面灌水。”船员们嘀咕:“往船里灌水,不是自找死路吗?”但还是半信半疑地照着
做了。随着货舱里水位的升高,货轮渐渐地平稳了。
一只空木桶很容易被风吹翻,如果装满水,风就很难把它吹倒了。船在负重的时候
最安全,空船则最危险。
2、对(你、我、他)的启示
由于进行的激励教育和挫折教育做得不够,培养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面对挫折
的忍耐能力太差,不少同学就象一只在大海中航行的空船,而全英国约有50 万送报童,
并且都得到了家长的支持。
弹簧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显示其能量的大小,适当适时的压力是人们成长的强大
动力,能够激发起人们的斗志。挫折和困难的经历可以有效的增强自己的竞争力,面对
高考,我们所能做的是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将压力保持在适度的范围,而不是一味加
压或减压。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八、正确认知
(一)、阴影是纸龙
1、案例
把蝗虫放进用纸扎成的纸龙身体里,蝗虫除了挣扎蹦跳,就没想过可以用它坚硬的
嘴壳咬破纸龙,也不知道使用它锯齿般的大腿一直向前就能从另一端爬出来,最后全都
死在里面了,当把同样大小的青虫放进去,奇迹出现了,仅仅几分钟,青虫们就从龙尾
爬了出来。
2、对(你、我、他)的启示
许多人走不出或大或小的人生阴影,并非因为他们天生的个人条件比别人差多少,
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想过要去咬破阴影这条纸龙,也没有耐心去寻找一个方向,一步一步
地向前直到出现新的生机。命运就藏在我们的思想里,人生中,来自外部的无数打击对
你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最终的决定权在你手中。
学习中的挫折犹如“纸龙”,当某一天你挣脱而出,不再被困在其中徒然感慨,成
功就在不远处。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二)、斧头效应
1、案例
从前,有一个人靠卖柴为生,斧头是他不可缺少的宝贝工具。有一天斧头突然不见
了,他把自己认为可能弄丢的地方都找过了,也未能找到。我的斧头在哪里呢?他想到
了隔壁邻居家的小孩,莫非是&;#8943;&;#8943;。他开始注意邻居家的小孩,发现无论小孩的一言一
行,还是表情都极像偷他斧头的人,却又苦于没有证据。过了一段时间,在无意间,他
突然发现那把寻找很久的斧头竟然就在他的床底下。当他再看那小孩时,奇怪地发现:
那小孩的一言一行竟是那么自然,那么可爱。这么一个可爱的小孩怎么会是小偷呢?!
他十分庆幸当时仅仅只是一个猜测。
2、对(你、我、他)的启示
我们在与人的交往中往往是凭着自己的主观去判断,认为对方很友好,很好相处,
往往就真的能和对方相处得很好,认为对方难相处的,则不会去做过多的了解,于是就
真的相处得不是很好了。如果能站在客观的角度看问题,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实并非我
们想象的那样。
学习也是如此,你觉得它困难,那么它就一定很艰难,进步缓慢,如果你觉得它很
轻松,那么学习起来就会日渐容易,进步神速。知识还是那些知识,题还是那些题,当
你的看法和态度不同时,它便不同了。
3、你给自己的建议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三)、心中的顽石
1、案例
在一块农田当中,多年以来横亘着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不仅碰断了犁头,还妨碍耕
作。老农对此无可奈何,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理负担。儿子问道:“爸爸,为什么不把
那讨厌的石头挖走呢?”爸爸回答:“算了吧!那个大石头可以搬走的话,祖辈们早就
把它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
在犁头又一次被碰断之后,老农终于下决心要搬走这块石头。于是,他从石头的四
周开始挖起来,惊讶地发现,这个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也没有想象的那么深,那么
厚,稍使劲就可以把石头撬起来搬走,老农禁不住一脸苦笑。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
骗了,脑海里不时闪现出多年来被“巨石”困扰的情景,想到原本是可以更早些把这个
石头搬走的。
2、对(你、我、他)的启示
在我们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事情积压下来,久拖不决则会给自己造成困难,
甚至有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遇到问题不要采取回避的态度,应立即抓住苗头,
及时调查,追根溯源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绝不拖延。
妨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如果你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