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之全球攻略-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说明治经营的富良城还是颇为坚固的,有数万人的大城,也不是侯阚说打就能打下的,若富良城军民一心,死守城头的话,远道来袭没带攻城武器的侯阚他们可能真的会有点抓瞎。

    可正因为本正雄的逃跑,导致富良城大乱,再加上倭人对汉人根深蒂固的畏惧,所以侯阚和刘桢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了这座倭人当了几百年的都城!

    飞军上千里,盛兵入富良。大汉兵锋,所向披靡!

    屠城还在继续,刘桢就带兵向南,跟在本正雄等人身后,徐徐前进。既不超前,也绝不落后。就这么远远缀着。

    本正雄这一路跑的那叫一个辛苦啊。从富良往南就是一大片的山区,只在樽前山和有珠山山腰处才有通行的道路,而且沿路虽也有县的编制,但这些县要不青壮抽空,要不人口不过千,这样的“小县城”是挡不住两百大汉飞骑的!所以他这三天以来,几乎是连饱饭都来不及吃上一顿,只恨爹娘少生两条腿,没昼没夜地向南。

    要不说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呢,这一通跑竟让本正雄等短胳膊短腿儿的倭人跑出了不错的记录---三天赶了六百里路,终于抵达了北斗港!

    北斗港算是北海道岛南部比较大的军港了,明治也比较重视这里,足足放了两千人的部队在这里驻防,还有数艘看得过去的战船。

    本以为能喘口气的本正雄刚刚吃了几口热饭,突听一声炮响,北斗港瞬间大乱起来!

    “汉人,汉人舰队来啦!”

    “快跑啊!”

    “跳海,快跳海!”

    倭人在海港里乱作一团。原来是沈三带着海盗船队赶到,用弩炮轰击北斗港。那几艘倭国战船甚至来不及升锚出海就被沈三的龟船一通乱撞给击沉了。

    紧接着,刘桢不失时机地冲锋,一举冲进早就成火海的北斗港。于是火光中就见穿着宽大和服,连战甲都来不及披挂的倭人士兵惊恐奔走,许多人甚至像没头苍蝇一样往海水里跳。

    这一战,其实直接击毙的倭人非常少,不足百人,大多数人都是跑散或者自尽身亡的---这么冷的天气里跳进海里跟自杀也没什么区别。

    当然,这也跟战后沈三根本没打算将这些倭人从海里捞起来有关。

    乱战中,刘桢也不知道那个本正雄到底逃脱了没有。不过北斗港被攻下后,沈三又马不停蹄的去扫荡白神呷和立带呷。不过由于兵力不足,沈三不可能接管这几个港口,只能将这些港口的栈桥全部毁掉,然后将港口一把大火烧了了事,唯独留一个北斗港用来应付接下来可能的变故。

    分割线

    “八嘎!”

    江户城城守府的书房里,明治一把将桌上的东西扫落,满脸怒容而又不可置信地盯着浑身狼狈,几乎跟乞丐无异的本正雄。

    “你,你再说一遍?”

    本正雄心胆俱裂,浑身颤抖之后又放声大哭,哭的那叫一个鬼哭狼嚎:“王上啊,汉人无耻,竟然偷袭留萌!数万大军一气冲上了北海道,还屠杀了富良城里的子民!罪臣力战不敌,幸得家臣中岛拼死保护,这才能活着回来见你啊王上啊哎呀”

    本正雄话没说完就被明治一脚踹翻,没等他缓过气来,就听见明治在他耳边咆哮:“你这个蠢猪,再给孤说清楚,到底有多少汉军登上了北海道???”

    显然,明治很了解自己这个下属,所以一再确认。

    本正雄哪敢说实话,这可是保命之事啊。

    “不足两万,骑兵一万,微臣与敌交战数合,仔细算过,绝对不会错的!”

    本正雄斩钉截铁地说。那副模样,不去演戏实在太可惜了。

    明治嘿嘿冷笑,突然一个耳光抽在了本正雄的脸上。

    “啪”清晰的五指印将本就苍白的本正雄扇的差点晕厥过去。

    “三万汉军?嘿嘿,你真当孤是三岁孩童不成!若真有三万汉军出动,你二哥本正明会没有通报?如果真是这样,那你们本正家族就全都是饭桶,蠢货,孤想不到还要你们何用,更不知道让你们当华族还有什么意义!孤现在就下令除了你们本正家族的华族身份,看你说不说实话!”

    明治森寒的语气,让本正雄全身更加不可遏止的颤抖起来。

    房间里除了明治外还有闻讯而来的王后本正秀,她蹙眉看着自己这个最不争气的哥哥,想张口又不敢,只能偷眼向明治望去,只见明治阴沉的脸上都快可以拧出水来,不过充满怒气的眼神里似乎带着一丝怀疑。

    怀疑?他在怀疑什么?

    本正秀转念一想,顿时明白过来,顿时几步上前,狠狠一个耳光打在自己哥哥的脸上,怒斥道:“哥哥,你实在太让我失望了!区区三万汉军就让你望风而逃了吗?忘了我们本正家族是如何帮助王上推行内阁制,推行兵役制,推行一切政治制度的吗?现在已经是我大和民族生死攸关的时候,绝不允许你有一丝一毫的说谎,快,告诉王上到底有多少汉军!”

    说着,她用那足以杀死任何人的眼神狠狠瞪了本正雄一眼。

    自小,本正雄这个不学无术,但非常好玩的哥哥就与妹妹本正秀非常融洽,两人的关系是胜过与另外两个哥哥的,所以虽然只是一眼,本正雄便领会到妹妹的意思。

    本正雄咬着牙,“嘭嘭”朝明治磕头,嘴里死死道:“王上啊,罪臣没有撒谎,罪臣说的都是实话那汉军的确有三万之众!他们还在城墙上大书‘敢犯大汉天威者,虽远必诛’‘倾其巢、覆其穴,穷搜天下、万里追杀’等语

    罪臣,罪臣守土失责,理应受罚,但王上说我有意撒谎欺骗王上,这却是让罪臣无法接受之罪!罪臣敢向天照大神起誓,若有半句虚言,愿死后不得长眠,受千世万世戮尸之罪!”

    明治方才的确有些不相信本正雄的话,但这个时代的人可是非常相信誓言的。在发誓如放屁一样的现代待久之后,明治反而开始宁愿去相信誓言的可靠---这也算是穿越者的一个反思吧!

    更何况,方才王后本正秀的话明里是在骂自己的哥哥,但背后却是在提醒明治,本正家族对这个国家可付出不少

    在这一刻,明治反而犹豫地选择性去相信本正雄的话。可一旦相信,他又不寒而栗:三万汉军居然抄了自己的老巢,那么放在自己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了---一定要消灭被包围的扶桑州乙等军团中师!除此之外,明治再也没有别的转机!

    不知不觉中,明治发现自己已经走到了一条没有退路的悬崖深涧前。要不纵身一跃,跃过这条深涧,要不就彻底沉沦下去---跟罗马人的合作也是需要资本的,若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那张盟约和那几具有瘟疫病毒的尸体,只会成为罗马人的助力,为他人作嫁的事情,明治可不愿意做!

    分割线

    浓烟滚滚,整个北海道的各个大一点的城镇都火光熊熊。这次烧的是倭奴的城市村庄,烧的是倭奴的房屋街道。哭声震天,街道上血流成河,这次哭的是倭国贱种的妻儿老小,流的是倭奴的肮脏血液。

    无数汉人站在鲜血火海中放声大笑,无数曾参与过倭寇肆虐的无耻倭奴在尸体和火光前嚎哭惨叫。

    倭国是个岛国,几乎所有人都是渔民,他们任何一个人都有亲属参加过倭寇,也就是说他们任何一个人都背负着一条汉人的性命!

    他们该死!

    “海盗”大军每冲进一座城市,不管三七二十一,见到倭奴就杀,冲上去就是一刀,砍得血肉模糊。只要他们能看见,管他年纪大小胡须白还是穿着开裆裤。砍完还要用长枪刺,生怕他们死的不够彻底。

    所有街道上,尸积如山。倭奴哭声震天,似乎在为之前所做之一切忏悔---只是这次忏悔,我们需要他们用鲜血来偿还!

    一个一个火把扔进民宅房屋,浓烟滚滚,火头四起。在寒风中蔓延扩大,形成一片又一片的连绵火海。无数倭奴四散奔跑,在火海中哭喊奔逃,自相踩踏,死伤无数。

    当然,对比起富良来,这些县城都没有被侯阚屠城,多多少少还是能有一些倭奴存活。

    这还是侯阚等人不知道“甲午惨败”,不知道“旅顺惨案”,不知道“南京大屠杀”,不知道“三个月灭亡支那”若是知道了,他们不做令人发指的事,那才叫令人发指呢!

    事后统计,侯阚等数千“海盗”,残杀大汉属国“子民”近十万,焚毁粮草六百万石,掠夺资财无算。

    倭奴没了粮食和房屋,在这个寒冷的冬季冻死饿死无数。间接因此而死的,超过五十万人!

    当然,这些都不管大汉帝国的事。只是在官方的诏书上,皇帝象征性的发布了一条命令,蛟龙军团要严查沿海海盗踪迹,不许撮尔匪徒侵犯大汉疆土,扰大汉子民!

    在这个冬季,整个倭国都在发出哀哀悲音!

    就是不知,那些在沈云记忆中,死在侵华日军暴行下的华夏同胞能否听见

    大海悠远,亘古未变,也许通过这大海波涛,能够祭奠那些死去的华夏亡魂吧!

    魂兮归来

    魂兮归来

    分割线

    ps:这是昨天的。在下会记住。

    这章之所以写的这么慢,主要是之前的章节涉及太多违禁字眼,修改的我头都大了!

    还有就是,现在反日似乎不是主流,得不到大众的赞赏啊!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字不能上传呢?

    唉,难过

    大家投点票鼓励鼓励我这孤独反日的写手吧?!

【第九十六章 履薄冰,倭王亲临】() 
富士山下,汉军营地。

    已经七天了,可是依然没有任何援军的影子。

    汉军先以平台做依托,圆形环阵,逐步移到了富士山下的白尾山,这是一座海拔不过两百米的小山,富士川经白尾山东侧流过,西侧是茂密的树林和嶙峋的山石地貌,只有南北各有一条小涧能上山。

    孙亮依河背山驻扎,才算堪堪稳住阵脚。但七天以来,汉军的补给消耗越来越少,士兵的士气越来越低迷。辎重被毁,他们也没有营帐,渴了喝一口从富士川打来的清水,饿了就啃一口随身携带本就不多的军粮,个个疲惫不堪。

    更严重的是,七天以来的战斗出现了大批伤患,他们都集中在山顶大纛旁边,医官因没有足够的药而无法救治,只能进行简单的包扎,伤兵哀嚎哭喊,使得全军士气愈发低落。

    日落之时,孙亮站在大纛之下,凝望着似血残阳,心里的悲怆之情溢于言表。

    “某一生戎马,深知战事诡谲兵凶战险,故从不敢轻率从事。然如履薄冰之性最终还是毁于一旦,中师万余将士因我而陷此绝境!莫非上天真不佑我大汉吗?”

    孙亮仰天长叹,迎风而动的长须竟已有斑白之色---他今年不过四十出头而已啊!

    七日七夜的征战已经耗尽孙亮的所有耐心。今日一早,大军便已彻底断粮,连孙亮这位将军的战马都在昨日宰杀,分与袍泽同食。

    而山下,绵密的倭军阵列还在围困,迎着落日,那连片似脓疮的阵营中飘起阵阵炊烟,间或还能从海风中隐约听见倭军吟唱的歌谣

    “汉军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这倭军,竟在吟唱霸王别姬!?

    昨日听见这首歌,孙亮还会强装笑颜,故作不屑地贬低几句。但今日,他愈听心里就愈发悲怆。

    在今日凌晨,最后一名斥候军骑的尸首也被倭军送到了汉军阵前。整整六百零三名斥候军骑,竟然一人都没有突围出去!

    也就是说,不会有援兵了!

    残阳金黄的光线铺洒在大汉皇旗之下,伤兵的哀嚎之声也在这几日之间稀落了许多---很多将士已经永远不会再哀嚎了!

    密密麻麻的皇旗下,足足有两百具尸首,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他们容色安详,全都头朝西面,那是雒阳的方向。

    “点火!!!”孙诚嘶声狂叫,眼泪已经夺眶而出。

    尸体旁边,高举着火把的汉军将士个个面带哀容,听见命令咬着牙将手里的火把往尸堆里一丢

    熊熊烈火顿时燃烧起来。除了阵亡将士的尸首,还有那面在火中依旧不断上下翻飞的大汉蟠龙皇旗!

    火光金黄,残阳似血,在这一片肃杀的气氛里,孙亮眼睛通红,抽出腰间宝剑,朝天狂喝:“大汉的将士们,后援已绝,我等身为汉人,岂能为倭奴所困!今日孙某焚旗明志,誓与倭奴决一死战!!大汉威武!!!”

    “大汉威武!!!”

    孙诚以降,全都满脸通红,举刀应合。

    这是孙亮的决定。斥候军骑无人突围,后援无望,他不能再在这里死守下去。孙诚曾建议夜间突围,或许还能侥幸逃的一命。但孙亮拒绝了!

    “与其苟且偷生受尽世人唾弃,不如决死一战,搏个千古留名!”

    孙亮没得选。今日将士们还有把子力气,等到明日那就只能任人鱼肉。虽然这个时候冲击倭军军阵是极其愚蠢的行为,但总好过在这里等着倭人上来收割性命。

    很奇怪,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仍旧没有一个汉军士卒想过投降!而倭人也相当自觉,没有派任何人来招降!

    其实原因很简单,大汉军律第一条就规定:国战降卒,罪者永除国籍,三代亲眷尽皆抄斩!

    也就是说,在对外战争中,如果投降的人,不但会被除掉汉人的身份,其父母子女也皆要杀头。

    这是一条极其严酷的军法。但却从没有人质疑过这条律法的不公正。

    子不教、父之过。会有降卒出现,其父母的教育肯定有问题。而教子先正身,父亲不端,又岂能指望儿子的行为会好到哪里去?

    这就是汉圣祖当初制定这条军法时对“抄斩三代”的解释。

    当然,中师将士没想过投降的原因除了这点外,更多的还是因为这次的对手是倭奴。

    这个从来没有被汉人用正眼瞧过,一直把他们当狗当猪一样豢养的奴才,如今要主人向他们投降?凭什么?

    骄傲的汉人根本找不到心理平衡点。投降念头压根就没出现过。如果孙亮要向倭奴投降,底下的汉军士卒第一个杀的就是他!

    这是汉人绝对不能触及的侮辱!是对汉人骄傲和自尊最深的践踏!!没有汉人能够接受!!!

    幸好这次明治学聪明了,没有如在青川县一样派人来招降,否则他会遇上比武撰更加暴怒的大汉扶桑州乙等军团中师将士的反击!

    分割线

    明治今夜亲自到了军营之中。他已经算准今日汉军就会断粮,担心汉军会拼死一搏---这不是不可能,华夏民族在这种时刻都是会爆发出惊人力量的!

    对此,了解华夏民族两千年历史的明治当然万分清楚。

    每当这个民族快要亡国灭种的时候,它的惊人毅力都会猛然爆发,如山崩海啸般席卷一切!

    明治现在输不起了,他必须打赢这一仗。

    只要围歼了这支汉军,那他还有继续和大汉帝国继续打下去的资本,那两个布局才能发挥应有的效力。

    但如果他输了,那就只能一败涂地,所有赌本都要输个精光。而他惊心布置的两个后手,将会为罗马人提供最佳扩张时机,这不是他所想要的!

    他不能输。

    倭军军营里,明治面色冷峻地看着麾下将士,沉声道:“诸君,此战关系我大和民族能否崛起于东亚,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此战若胜,整个扶桑将重归天照大神治下,若败”

    明治扫视一眼,继续道:“也没什么,唯一死而已!生如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大和武士魂永不灭!让我们为大日本的明天,奋斗吧!”

    所有倭奴齐齐低下头:“嗨!”

    明治没有再说过多的话,而是将位置让给了旁边的熊本次郎。他负责这次命名为“武运”的作战计划。

    这是一个五十多岁的精壮老者,留着短须,给人一种精干的感觉。

    事实上,他也的确非常能干,他是倭国内阁首相,幼年是在大汉帝国辽州长大的,还有一个汉名叫熊建。他十八岁时参加了大汉帝国的乙等军团,并曾积军功至上尉军衔。直到三十岁那年,他倭奴身份被发现,连夜逃出军营,潜回国内,改名熊本次郎。

    当然,他会潜入帝国内地当兵,并不是明治安排的,他当上尉那会儿,明治都还没出世呢。只能说倭奴历任国王都有僭越之心,早就有所布置了。而王太后纱耶音,也是熊本家族的女人,熊本次郎是她的哥哥!

    这个当过汉帝*人的熊本次郎甫一上任,就展现了他的铁血作风,大力帮助明治整顿军队,规范军纪,同时筹措针对汉帝国的外交方针,总之,熊本次郎这个首相所做的所有工作都在围绕着军事展开。

    在他心里,打败汉军是他毕生追求的唯一目标!

    青川战事他也有参与谋划布置,不过结果却让他大吃一惊。第一军团居然全军覆没!

    而且还是败在大汉帝国丙等军团手上!

    这点让熊本次郎深受打击。后来的袭击汉城只是明治的临时计划,却没想到一举成功了。正应了那句汉人的古话“有心栽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直到倭军占领了江户,并将整个扶桑州的风潮都给搅动起来,熊本次郎才稍稍找回一点心理优势。不过随之而来的孙亮固守又让这个老倭奴心力憔悴。

    这时他才意识到大汉帝*队的实力---仅仅是大汉扶桑州的乙等军团就让他如此疲于奔命,如果遇上大汉的甲等军团,又或者是那从未打过败仗的飞骑、彪骑、飞鹰、陷阵、武威等等军团呢?

    每每想到这里,熊本的背心就一阵阵发凉。他最高只做过大汉乙等军团的上尉,统带不过一两千人,想要执掌千军万马,似乎还欠些火候。

    特别是在这次与孙亮交手之后,熊本更加忧心。可以说,在甫一交战时,熊本占尽了优势。汉军也差点崩溃,但可不知道为什么,在调兵遣将之时,他总是差那么一线,始终无法突破孙亮的防守。

    这么说吧,迄今为止,倭军击杀汉军人数超过了三千,但自身伤亡超过了一万,幸好死的绝大部分都是明治从扶桑各地搜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