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食王传-第2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恰当时,从殿外跑进来一个少年,一边跑一边嚷嚷:“阿娘,阿娘,字儿又不吃东西了。”可能是一路匆忙,也没注意到殿中还有外人在,等冲到跟前,这才发现王况,于是啊的一声,捂住了嘴,在自己父母面前,他是无拘无束的,但是在外臣面前,这么大喊大叫的可是大大的丢了面子去。

“行有规,坐有矩,如此惶惶,成何体统?”李世民斥了一声,但脸上却是挂着笑的,王况心里一动,这个少年,只有十二三岁的样子,又直叫长孙皇后为阿娘,应该是李治小子了,于是推了碗筷,起身一揖:“建安王况见过晋王。”

“王况?君可是刚封了县侯的王璃王建安?哎呀,可算见着真人一面了。”李治慌忙一敛,给王况回了个礼,直道:“改日有闲,某去拜访先生。”这才第一次见面,就称上了先生,看来王冼对他的影响确实不小。

不过眼下,他的心思似乎还在那被他称为字儿的人身上,和王况寒暄过了,又对长孙皇后和李世民道:“阿娘阿爹快想个办法啊。字儿早先就没吃,现在午饭又不吃,这可如何是好嘛?”

“嘿,能解决问题的人就在眼前,你不去求他,反而舍本逐末了?”李世民抿着嘴,微微使了个眼色,他可是馋王况的手艺很久了的,但作为一国之君,却是不大好开口,长孙皇后也是如此,想吃嘛,不好开口要求臣子,这和帝王身份实在不符,臣子,那是用来解决军国大事的,饮食之事,却是个人口腹之欲,真要他们开口,要是传了出去,于帝王名声不利。

第三九二章偏食缘由

第三九二章偏食缘由

王况一听就知道了,敢情这个叫字儿的,应该就是吃腻了宫中的食物,而且赢老头他们肯定也是诊过的,属于食欲不振之类的毛病,所以李世民这才有这么一说,不然的话,直接叫御医不就得了?

从口气上来看,这个叫字儿的,应该是个小孩子,只是不知道是男孩还是n书^网^e^看孩子的饮食习惯最是难以拿捏,一般地说,不能给小孩子重口味的东西,以免其味蕾的感知力变迟钝了,以后就是山珍海味放到他面前,也会变得如同嚼腊。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就更要注意,这时候的孩子味蕾其实还没完全的“学习掌握”味道,如果从小就给他养成重口味的习惯,那么以后将十分的难调整过来,故在小孩子五岁之前,饮食的味道应该以中正平和为主,少吃或尽量不吃刺鸡性食物,比如太香,太辣,太甜等的东西,最好是清清淡淡,没有任何一项味道是特别突出的。

王况能知道李治,知道李胖子,这些多半还是拜喜欢看历史类的YY网文所赐,也就是说,有看到的就知道,没看到的除了那些出名的人物,也就两眼一抹黑,就连阎立德阎老头的存在也是打过交道这才知道原来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但对这个叫字儿的是何方神圣,那也是不知道的,只能从他们的对话中推断出来,应该是皇子或皇女之一。

而且,应该是皇女的可能性居多,挑食且听口气比李治年纪小,而李治已经是长孙皇后最小的儿子了,所以,公主的可能更高。

“字儿是吾最小的女儿,平日里她几个哥哥姐姐宠得紧,这不,连不吃个东西,也慌张成这样了。”长孙皇后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也顺便着解释了一下李治如此慌张的原因:哦,治儿平日很乖的,不是这样的。她也不清楚自己怎么突然就想到要解释这个?

但凡一个家庭,通常情况下,孩子总是年龄越小就越受宠爱,尤其是作为老幺,除了父母外,还有哥哥姐姐疼着护着,实在是幸福至极,但也容易养成坏毛病,比如说挑食就是其中之一。基本上,家中子女越多的,年龄最小的那个就越容易养成挑食的毛病,当然了,独子独女就更是如此,他们是独苗,就更是受到宠溺,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一方面是宠的惯的,但另一方面,却也是小时候吃多了味重食物的原因,长辈总是想着方的给他买好吃的,见到一样,就会想,呀,这个小宝贝没吃过,买点给他尝尝,却不知,如此却是害了小孩子。

小孩子基本没有自制力,所以这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大了就很难改,不像大人,自控力都有,所以,长大后养成的习惯,只要克制一下,要改却也容易。所以,常有大人埋怨说这孩子怎么就这么的挑食呢?瞧别人家的孩子,多省心,却不知道,这个挑食的责任,便是在大人自己,于孩子无关,孩子懂什么?你给他吃什么,他自然就吃下去了,时间一长,味蕾的感觉被误导了,自然就挑食起来。

王况心下了然,却又为难了,饮食之事,说实在话,关系到小六子的前程,如果说是饮食习惯没搞好,真想追究的话,小六子肯定要背一背黑锅的,谁让你负责尚食局的了?可话又说回来了,就连后世的为人父母者,也大多数不懂得这个道理,更何况现在?没人说过这样的理论,你让小六子如何去遵循?是以,这一切,就看李世民的态度,他不想追究,那就没事,要是想追究,小六子跑不掉。

不过,这眼下,长孙皇后和李世民分明是想让自己露一手,这个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总得先把这第一关过了再说。

“敢问晋王,小公主平日里都喜欢吃些什么?”王况想了想,还是得先了解情况再说,这需要针对情况来分析的,她喜欢吃什么味道,那就要慢慢的将她的味觉适应拉回来,这在后世不容易做到,因为后世的许多食品用的是合成香料,比如说一滴香之类的,那种香即便是大人也很难抗拒,一吃就难忘,更别说小孩子了,而许多的食品里,尤其是超市里卖的食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此类物质,比如说许多超市外面卖的烤肠,就是加了类似的物质。而天然的味道,很难有这么浓,这么烈的,所以,一个吃惯了烤肠和火腿肠的孩子,你想让他不吃,真的难。

但这是唐时,所有的食香和食味,全都是天然的,没有任何人工的成分在里面,所以就不会有太浓太烈之说,就是王况所做的菜肴,那也多是以鸡发食材本身的味道为主,而作为烹饪,有一条最基本的一般规律,越是高级的食材,其烹饪的手法往往就越是简单。如果一个厨师,将一个高级食材用了许多的烹饪手法和佐料上去做出一道看起来是漂亮,吃起来味道似乎也不错的菜肴,但你却吃不出那食材的本味,此时你几乎完全可以大胆的指责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厨师。

这就比如,上好的火腿,其实简单的淋点酒蒸一蒸就行,甚至于直接什么都不加,也不做加工,生吃就是绝顶的享受,要的就是火腿中的原汁原味,而如果一个厨师,又是花刀,又是煮,又是炒的,还要加许多的调味上去,这就掩盖了火腿本身的味道,吃的不是火腿了,而是辅料,既然如此,又何必浪费火腿呢?

(当然,这也是一般的规律,灰雀还不至于和某打假斗士一样的将一般规律上升到绝对规律来指责某人某事,这可是该斗士的专利,他做不到的,别人也做不到,一般情况下不存在的,到他口中就变成绝对不存在本书中灰雀很早就提到过的非洲猎豹的例子就是如此,这样的武器灰雀用不来,用了也会脸红,同时,灰雀也因为他同样是福建人而感到脸红。有些食材,虽然是高级甚至是顶级的,但其本身是无味的,这就要靠配料来鸡发了,比如说海参,比如说蹄筋就是个完全无味的,尤其是海参,无味不说,还没口感;同样的,有的食材,可能是顶级的,也有原味,但若是和其他食材搭配而形成的味道比原味更美,那还是要搭配的,但这样的食材毕竟是少数。)

“字儿最喜吃油炸和辣的东西,平日里,每天总是要吃的,但近来怪了,就是她最爱吃的炸金蚕她也不吃了,说不想吃,除非饿了,这才吃一点。”李治可能就是被王冼灌输得厉害了,对王况那不是一般的佩服,如今见王况问起,心中就高兴,看来王建安还是有办法的。

和别人称呼王况不同,他更喜欢称呼王况为王建安,在他看来,王况这样的人物,整个大唐无出其右的,大才子又如何?文坛泰斗大家又如何?他们能给大唐百姓带来钱满兜粮满仓么?不能,所以,在他心中,王况才是全天下最有资格用地名代人名的,其他人,靠边站去。

喜欢吃炸货和辣的,看来这个罪过还是落在自己的身上了,如果王况没带来辣椒,没带来用油炸的烹饪方式,估计也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看眼前的李治就知道了,李治受宠的程度远在公主之上,但他似乎没这个问题?王况叹了一口气,这样也好,把过错揽过来先,免得小六子落个埋怨。

“陛下,皇后,臣请罪。”王况对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深深一躬,这个躬身比起他在朝堂上答话的弯曲程度还要高许多,态度很重要,尽管李世民肯定不会因此而责备自己,本来么,这就根本不是王况的错,但还有小六子啊,所以,态度要诚恳。

“怎么又扯到二郎你身上了?”李世民很是不解,不是说的字儿不吃东西的问题么,怎么王二郎反而请罪起来?

于是王况便将这饮食习惯养成的关系说了一遍,最后脸红红的:“若是况没有推出辣椒,没有炸金蚕,估计小公主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瞧晋王约摸就是如此,晋王养成习惯后,况这才推出了新味道。”

一听这话,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对视了一眼,笑了。李世民揶揄道:“二郎竟将朕当成不明事理的人了?恐怕二郎你是怕朕责罚你那内侄小六子罢?朕是如此不明之人么?别说即便二郎你不搞出这些东西来,那御厨里肯定也是想着方的要做美味佳肴,此事又与你何干了?再说,小六子才接尚食局多久?朕即便要怪,也怪不到他头上,而是要怪到上任的。且二郎所说的这个什么习惯养成,朕这还是第一次听闻,就连孙神仙,那也是从没说过的,何罪之有呢?难到说,若是哪一天,我大唐得了个强兵法子,还要回过头去责怪以前的将领说他们想不出来么?”

第三九三章祖师爷

第三九三章祖师爷

王况总算吐了一口气,如他所料,一代圣王,考虑的问题不会那么狭隘,他之所以要请罪,最根本的原因其实还不在李世民这里,而是要堵了其他人的嘴,李世民不怪罪不等于其他人不会以后拿来说事,皇帝都说这么清楚了,那么小六子以后在这方面就没问题了。

不过,眼下还有一件,那就是要把小公主的饮食习惯给拉回到正常轨迹上来,大唐的公主,个个都是厉害人物,嫁的都是很有势力的,尤其是长孙皇后的女儿更是如此,马虎不得呀。

所幸,这时候没有那么变态的人工合成食香,不管是油炸也好,或者是辣味也好,对人的影响不是很大,尤其是辣,只要肠胃没毛病,爱怎么吃就怎么吃,即使吃辣会上瘾也是没事,公主不同其他皇子,饮食起居有人照顾,又没什么大事处理,所以生活都是有规律的,肠胃出毛病的机会也就少了许多,而最不能吃辣的胃溃疡这个病,多半还是和遗传有关,但李世民一家,似乎没这个毛病。

至于油炸,吃多了也会腻,也会上火,从刚才李治说的情况来看,应该是吃腻了的,这就相对又好办了一点,只要用其他的不那么奇的味道将其味蕾的感觉慢慢调整回来就行,但前提是这食物还必须引起人的食欲来,所以,只能是新的菜肴了,王况以前所推出的,基本都还是以味为主,本来他也就是个注重味道更多的人,不会太过在意形和色,这就是非科班出身的和科班出身的区别之一,非科班出身的,往往都以家常菜为主,而家常菜,对色形则没那么讲究,也不是不讲究,是地位没那么高。

色,香,味,形里,色和香是最容易引发人食欲的,香肯定要先撇开,那么只能从色和形上下工夫。一时之间,王况还没想到要怎么调整,实在是这些时日来,王况几乎已经不再推什么新菜品了,他自己的脑袋瓜子没那么快一下回归到原来的位置上去。

本来是想到年末,许多事情都步入正轨之后才好好的静几天心,搞点新花样的,现在是不得不提前了。4∴⑧0㈥5

王况不敢打包票,所以答应李世民说去御厨里看看,正好也可以逃离这个沉闷的午宴,说实在话,和李世民及长孙皇后同时坐一块吃,即便还是采用的分餐制,即一人一案的方式,王况也还是感觉怪怪的。

听说王况可以在厨房看看,而且顺便也能在厨房里边做边吃点东西,不怕饿着了,李世民也就放了王况一马,让旁边伺候着的宫女领着王况去御厨看看,李世民也知道,成与不成,还是要看材料的,所谓巧夫难为无米之炊,这道理谁都懂,你总不能什么都没,就让人凭空变出个东西来罢。

领路的宫女似乎和小六子比较熟的样子,在去的路上,就笑着说了一句:“瞧不出,县侯还是很看中林局令的,奴真真是羡慕呢。”

“那是某的家人,某自然要护得周全,若是娘子的家人当面,必定也是如此的。”王况笑笑,并不多说,小六子是林家子,这不是秘密,所以他护着小六子是理所当然,要是不护,反而还更让人生疑了,怀疑小六子会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加之宫内的关系那是比一团麻还乱,以长孙皇后的贤能,也是压不住的,这两次进宫,王况可是看出来了,明争暗斗也是常见,就说武媚娘吧,现在还只是个才人,竟然敢那么明目张胆的给王况设个小陷阱,如果没有长孙皇后镇在这宫里,还不知道会乱成什么样。

眼前的宫女,王况并不知道她是真和小六子关系不错呢,还是谁的线头埋着,所以也就不多说,有多少人因为交浅而言深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那宫女也听出了王况话外的提防之意,就不再多言,一路无话,带着王况到了御厨内。

御厨内有二十多人,几乎都在忙着,宫里的规矩,除非皇帝发话了,否则必定是皇帝先用餐,然后才按了品级顺序供应的,是以,这些人都还在忙着给宫里的其他身份尊贵之人做着午膳,这时候突然闯进一人来,还穿着红色袍服,一看就是外臣,有人心中就纳闷,外臣跑到御厨里来干什么?

再一看,哟喝,还是个年轻的小郎,这是哪家国公的小爷啊?怎么没个规矩的,到处乱跑?不过人家有宫女领着,想必是得了许可的,所以,奇怪归奇怪,也没人问王况,都是各忙各的,比起眼前人来,还是宫中贵人们的膳食要紧。

王况也没跟他们多话,绕着转了一圈,瞧瞧都有什么食材可用,这一下可就了不得了,御厨是什么地方?做出来的都是宫中贵人们入口之物,防范本来就严,现在一个陌生人突然的进来,还到处的乱看,这要是暗中使个什么手脚,自己这些人肯定都是没跑,是以,王况这么一圈下来,其他人看着他的目光已经渐渐的不善了起来,有不少人就干脆停下来盯着王况,以防王况做什么手脚。

王况这还好只是看,而且是背着手看,这不免有些摆架式的嫌疑,但至少有一点,他没去乱翻,只是看,所以也是没人去问王况,毕竟,人家可是长孙皇后身边的使女领着来的。而那宫女,虽然没走,但可能也是因为王况刚才的话语,并没有出言帮王况说两句,一时御厨内气氛有点尴尬。

快一圈下来,王况并没看到有什么特别的食材,几乎都是些常见的食材,而且是时令性不强的,像是一些时令性很强的食材,几乎都没有,就更别说那些只有几天的产出期的了,王况不禁想到曾经有资料说,皇宫里的食材,大多都是不会选用时令性的食材的,就是怕皇帝或者说某个皇子妃子之流的一吃喜欢上了,然后没到时令了想吃,如果说碰到开明的,一句两句的也就解释过去了,但要是碰到脾气倔的,恐怕这就是个掉脑袋的活。看来此言不假。

“姑丈,您怎地来这里了?”王况正在寻思着弄什么,怎么弄的时候,就听得门口一声惊喜的叫声,扭头看去,不是小六子是谁?

“你好好的,不呆家里过几天清闲日子,怎么又回宫里了?”小六子这些天因为王况回来已经不是秘密,所以被李世民放了几天假,让他回林家团聚的,虽然小六子现在出宫不难,但难免是名不正言不顺,而李世民一开口放假,小六子就可以明目张胆的回林家,李世民也落个近人情的好名声,这样一举两得的事情,属于双赢的,李世民当然不会舍不得,不就一个尚食局么,不只有小六子一个食令,还有副局令在,撑几天如果都要乱了,那么那个副局令还是趁早下来让贤得了。

“嘿黑,这不刚赶回来么,家人守在宫们的得了信,说姑丈被陛下留下来用膳了,某就寻思着,这宫里的伙食和建安的不大同,怕姑丈吃不惯,所以赶回来交代一声,没曾想姑丈竟然真的跑到御厨房来了,看来,真是吃不惯?要不,姑丈您点,想吃什么,让他们做就是。”

“都年纪一大把了,又不是小孩子,哪有什么吃得惯吃不惯的,只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罢了,对了,你这厨房内的食材都在这了?”王况笑了笑,小六子对他的饮食上心,让他有点暖暖的,家人就是家人,哪怕王况和小六子的年纪差不多,小六子能想到怕自己吃不惯而跑一趟,这就难得了。

“嗨,姑丈这话莫要被大兄听了去,您都年纪一大把了,大兄岂不是迟暮了?姑丈到时候倒是一拍屁股走人,某却还得常听大兄絮叨,到时候耳朵出了老茧,怕是老神仙来也没招了。”小六子说的是林荃淼刚得了建东县令的任命,现在已经是在回长安述职的路上,在去建东赴任之前,林荃淼还有半年的假期呆在长安的,而王况呢,不出意外,三两个月后,等王冼参加完常举,就要一起回建安过年的。

说完,想到王况刚问的食材都在这了的话,就要答,这时候那些个御厨们早从两人的对话中听出了王况是谁,顿时个个是又惊又喜,林局令的姑丈,那不就是刚得了升迁的辅国建安县侯么?要说宫里什么消息传得最快?那就是某某某一下连升多少级这样的消息,这样的人,多半都是简在帝心的,以后在宫里碰到,也好小心着伺候,宫女寺人里,不乏宫外还有家人的,若是得了个名被人记住了,以后家人也有个照应不是?

建安县侯是什么人?如果以人群和职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