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刘晓楠这个人,好像是个样样能行的大能人,其实,他也有他的死穴。那就是,他坐汽车晕车。而偏偏当他装好大伙的行李,从车顶下来后,车里也只有最后一排的位置了。宋佩华总是跟着他的,也就陪着他坐到了最后排。
这一路去南江河口,好几百里路,一整天的车程。一路上颠簸得来,还没到中午,刘晓楠就出状况了。
起初,刘晓楠还和宋佩华有说有笑的,一路没少跟她讲黎民余小时候的糗事。刘晓楠平日学习抓得紧,很久没和宋佩华她们这样长时间地在一起说笑了。在逗得宋佩华那银铃般的笑声响遍车厢的同时,刘晓楠自己也感觉到了好长时间没有过的轻松和愉快。
可是,过了两三个小时后,刘晓楠的话就越来越少了,最后到了连宋佩华问他话,他都答得不利索了。宋佩华侧过头一看,吓了一跳。刘晓楠的脸色灰白,紧锁着眉头,紧闭着嘴唇,还看得出脸上的肌肉一动一动地,那是在咬着牙齿。
宋佩华以为刘哥犯什么大病了,正要喊人,刘晓楠一把抓住她,使劲摆了摆手:“我没事,这是我正常的晕车。我坐长途都是这样的。”
“有什么办法吗?这样肯定好难受的啊。”宋佩华还是着急。
“没事的,我静下来,抗过这一阵就会好些了。以前逢工地搬迁时,我在车上都是这样抗过来的。大男人,一点小事就喊喊叫叫,要不得。”刘晓楠小声对佩华讲。正说着,又是一阵晕眩和恶心,他伸手要去抓紧前排的扶手,佩华用自己的手接住了他的手。
佩华只觉得刘哥的手冰凉的,而且也没有平日抓人的那种手劲,倒还有点颤抖。她还是吓了一跳,赶紧双手捧着刘哥的手,放在自己胸前,想要让它暖和点。
“没事的,佩华。要不这样吧,让我躺下来,可能会好些。”后排的长位置上没坐满人,宋佩华要同学向一头挤了挤,就在刘哥这一头留出了相当于三个人位置的一段坐椅。
刘晓楠在那段坐椅上躺下,将头枕在佩华的腿上,和着汽车的颠簸震动,慢慢地沉睡过去了。佩华的手任刘哥抓着。他难受时就抓得紧了,抓得她有点痛,她也不出声,任由刘哥使劲。只要能让刘哥减轻点难受,她怎么都愿意。
到中餐时分,刘晓楠已经缓过来了。佩华扶着刘哥下到车下,让他在一处阴凉的大树下坐着,换换新鲜空气,自己就去早被同学们挤满了的小餐馆里给刘哥买点吃的。
在车上兴奋了一上午的安贻恒听说了,过来看到刘晓楠的狼狈相,“大刘啊,你也有今天啊?哈哈。”一副幸灾乐祸的样。
“没办法啊,今天被点到死穴了。我还说出来实习要照顾佩华小妹妹的,这下倒好,还要小妹妹照顾了。不好意思啊。”
“刘哥,我没照顾你什么。是你自己抗过来的。”佩华倒不居功自傲。
“抗过来了?还有半天嘞。”安贻恒还想着看下半场。
“下午没事了。我的经验,只要抗过了第一阵,接下来就没事了。今天最难的时候已经过了。对不起,没办法让你欣赏下半场了。哈哈。”刘晓楠也能笑出来了。看来,可能真是最难的时候过去了。
......
傍晚,在河口住地,刘晓楠向邮筒里投出了给育萍的第一封信。育萍知道他晕车的毛病,担心着嘞。晓楠告诉她,上午晕了一阵,但佩华照顾得很好,下午就没事了。
第二十三章 我会照顾你的妹(3)
南江河口是长江流域水陆联运、干支联系的综合枢纽港口,号称江南水路第一门户。港口当南江与长江的交汇处,南江常年有300吨到500吨级船队和千吨级顶推船队经此出入长江,长江干流船舶亦可于此停靠,年吞吐量约数百万吨。港口有专线铁路与国家铁路主干线相连,便于水陆联运。
同学们到达实习点河口水文站后的第一课,竟然是当地派出所所长上的安全教育课。所长说,南江河口自古以来就是江南重要的通商口岸,人口繁杂,社会风气开放不羁。这对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思想观念和社会治安管理,至今还有着深层次的影响。所以,他建议大学生们在这里实习期间,一定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女同学,一般不要单独出游,更不要夜间出门。
所长一番话下来,把女同学们吓着了。
“怎么会有这种地方呢?都解放几十年了。”宋佩华大惑不解。
“啊呀,小宋同学,你以为是怎么了,这地方满是杀人放火*抢劫的了?人家所长不是这个意思。”安贻恒对这类问题最有见地了。
“那是什么意思?”佩华还是不懂。
“这是个民风问题,思想观念上的区别。比如吧,有的地方民俗兴抢婚,让你们城里人见了以为是强暴女人了。但人家当地是一种正常的婚姻方式。明白吗?所长的意思,要你们女同学不要随便上街,免得被当地人抢婚了。哈哈。”
“臭安贻恒,胡说八道。”讲这些,纯真的小女生只有上安贻恒当的份。
不过,讲归讲,到了一个新地方,还是要上街走走,见识见识,开开眼界。第一天,还没安排实习任务,一行人就说说笑笑地溜达出去了。
“黄粤豫啊,通商口岸的风月女人那是有特色的啊。所长要你防范的就是这种人啊。”安贻恒又生出话题来了。
“所长是要你这种人防范的啊。怎么扯我这里了?”黄粤豫也不示弱。
走着走着,黄粤豫还真中魔了,“哎,你还莫说,这地方的女人是有股不同的韵味。安贻恒你说是不是?”
“是的啊,老弟你看中哪一个了?”到了这种情况下,安贻恒油子气全出来了。
“你看,你看,那前面那个,那个腰身,那个臀部,那个步子,真是个大美人啊。想不到,这么个小地方还有这种美女。”黄粤豫越说越放肆了。
“哎,哎。我说你们两个,讲这种话就走开点,没看到这里还有小姑娘?这可是我的保护对象,你们说话要不讲究点,别怪我不客气了。”刘晓楠负起保住佩华小妹妹的责任来了,看来还包括精神文明环境方面的保护。
这时,宋佩华她们女同学也一边骂着一边和安贻恒他们拉开了距离。
“去吧。去吧。你们快跟邵班长、大刘他们老夫子一起去,省得我们说话不方便。”黄粤豫拉着安贻恒继续他的寻美赏美。
“安贻恒,我们追上那个大美人,全方位欣赏一番,怎么样啊?”黄粤豫又来鬼点子了。
“可以啊。不过。我提醒你,追上去后,就在她身后近距离看看,但千万不要超过去再回头看啊。”安贻恒又给小弟弟传经验了。
“怎么了?当然就是要追过去看脸相啊,怎么不回头看呢?”黄粤豫不明白了。
两个人加快了步子,不一会儿就到了那个大美人的身后。近距离地看着那腰,那臀,那腿,在那款款而动的步履牵动下,愈发是显得风姿绰约,美不胜收。
黄粤豫哪还理会安贻恒的提醒,又赶紧了两个大步子,就超到了那女子前面去了。他就站在那女子的左前方,借着往后招呼安贻恒作掩护,与那女子几乎打了个正面相对,“安贻……”安贻恒只见黄粤豫抬起来招呼他的那只手,停在半空中不动了,口里的喊声也没喊出来了。
老油子安贻恒明白,给自己说中了。他不紧不慢地向钉在那里的黄粤豫走过去,那女子已经继续向前走远了。
安贻恒在黄粤豫肩上拍了一掌,把他给拍醒了,“怎么样,欣赏得?哈哈。”
“你这家伙真厉害。你怎么就知道不能回头看。这一看,把我给看倒胃了。”黄粤豫这会儿是一脸的苦相。
“笨蛋!很简单的事,概率啊。你不想想,这世界上能有几个真正的大美女?身材,相貌,举止,气质,具体到一个女人身上,最常见的是有这样,缺那样。哪有十全十美的?你今天欣赏了她的身材,就要知足了,还想着要看相貌,想欣赏个完美大美女。这不,把整个美感都搞没了。还有,就这么个小地方,要真出个十全十美的大美人,她还能是这样走大街吗?早被人伺候上了。”
“厉害,厉害。难怪你搞定了你们场站的场花。哈哈。”
“小子,教你了这么多,还胡说八道的,老子揍你。”安贻恒抬起手就狠狠地打了他一掌。。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十三章 我会照顾你的妹(4)
实习的第二站是考察葛洲坝及三峡大坝建设的地理环境。
建设中的葛洲坝工地,那宏大的气势将同学们震撼住了。大江主坝已经建起来了,现在正是丰水期,各闸孔的闸门都开启了一些,强大的长江水流从闸门中挤喷而出,向上喷射出一个个巨大的弧形水帘,再呈抛物线状冲向坝下的河道。喷射出的水珠在半空中散成细细的水雾,在阳光的照射下,衍射出美丽的七色彩虹。水流挤喷发出巨大的声响,将整个大坝区笼罩在一种童话般的,山摇地动的“轰隆轰隆”的音响背景中。而远处的长江北岸正在合拢的分流水道工地上,巨型的自卸车来回奔驰,强大的马达声和向江中倾倒石料的轰隆声,则成了大坝水流声的绝佳合声。
刘晓楠在山区三线上搞了多年的建设,还从没见过如此宏大的建设工地场景。他完全被大坝工程建设的壮观景象吸引住了。他情不自禁地离开同学们的参观队伍,一个人兴冲冲地跑到大坝墩基的最前沿,在那里已经可以感受到水流喷射形成的水雾了。在那里,巨大的水流声盖过了世间的一切声响,以浑厚雄壮的气势冲撞着刘晓楠耳膜,震荡着他的心脏和全身的血液,震撼着他心灵。这时候,刘晓楠才真正感受到一个建筑工人的伟大和骄傲。是啊,干这样的千古伟业,与自己那些年在三线工地上,做那种边设计边施工的建建拆拆、拆拆建建的劳民伤财的事,能是一样的感受吗?
是啊,一个国家,一国的人民,前进方向和目标的认定,道路和方式的选取,中心任务与建设重点的确定,是多么重要啊。中国人民能够迎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真是全民大幸啊。
第二天,乘东方红小游轮沿江而上考察三斗坪,未来的三峡大坝的坝址选定地。三斗坪是湖北省姊归县西陵峡中段的一个江中小岛。相传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用三斗米作为资本,在此开设店铺,供过往船只行人食宿,故名三斗坪。这里河谷开阔,基岩为坚硬完整的花岗岩,具有修建混凝土高坝的优越地形、地质和施工条件,被瑞士一位著名水电专家称为“上帝送给中国人的礼物”。 三斗坪坝址,是经过了大量的地质勘探,在两个坝区、15个坝段、数十个坝轴线中,历时24年、经由专家充分论证才最终选定的。
三峡大坝选址之初,从三峡出口南津关起,上溯至石牌止,13公里河段中初选了5个坝段,统称为南津关石灰岩坝区。另外,从莲沱起,上溯至美人沱止,25公里河段中初选了10个坝段,统称为美人沱花岗岩坝区。然后,对这15个坝段进行勘察研究,经筛选,选择南津关坝区的南津关坝段和美人沱坝区的三斗坪坝段进行深入的地质勘察。1959年,初定美人沱花岗岩坝区为三峡工程坝址。
美人沱花岗岩坝区的10个坝段,地质构造背景、岩性条件基本相似,地质条件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河谷地貌和岩石表面风化深度两个方面,大体分为两种类型,经比较,一类选择了中等宽河谷的太平溪坝段为代表,另一类选择了宽河谷的三斗坪坝段为代表。前者适合于布置地下厂房,工程防护条件较好;后者适合于布置坝后式厂房,施工场地开阔。这个两坝段均具备兴建混凝土高坝的地质条件。
当三峡大坝建成后,将比目前的葛洲坝更为宏伟壮观,真正出现毛主席一九五六年六月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所吟诵的壮丽景观。站在游轮的甲板上,刘晓楠一遍遍地观察着三斗坪的江面、江中的小岛和两边耸立的江岸,触景生情,顺口呤出了伟人当年抒发豪情的诗句: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今世界殊。”
考察完毕,小游轮一路顺水而下,同学倚栏尽赏西陵峡的绮丽风光。未来地理工作者的自豪情怀在大家心里开始荡漾。宋佩华倚在刘哥身旁,动情地说:“祖国山河如此秀丽,我们今后从事地理工作,真是一项幸福的事业。我一定要把身体锻炼好,以后走遍中国,遍览大好河山,不负地理工作者的美好称号。”
不知不觉,小游轮已经出了西陵峡,进入到葛洲坝的轮船过坝水道。当第一级闸门打开,水流与第二级闸门走平时,大家惊喜地发现,跟在我们小游轮后面竟然有一艘潜艇,正在慢慢地露出水面。
同学欢呼起来,纷纷拿出考察用的照相机,对着潜艇“咔嚓咔嚓”一顿狂拍。突然,潜艇里出来一个人,站在潜艇上对拍照的学生指点着说着什么。谁也没听清那个人的话,也没谁在意他,同学们仍然热烈地议论着这个难得一见的新东西。
几分钟后,游轮上通知大学生们集中。又过几分钟,刚才在潜艇上指指点点的那个人出现在大学生们面前。他神情严肃地要求大家交出刚才拍照的胶卷:“这艘新出厂的潜艇是国家的军事机密,决不允许它的照片外泄。”
无可奈何,大学生们空欢喜一场,全数交出了刚才拍照时照相机里的胶卷,连同一天来在胶卷上留下的三峡大坝坝址考察照片。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二十三章 我会照顾你的妹(5)
葛洲坝工程管理局的小游轮只能将大学生们送到武汉,往下去九江就只有搭乘长江客运公司的大客轮了。九江的庐山是这次实习的第三站。
去九江的客轮要到晚上才启航,还有大半天时间,大伙儿都乘着这机会去逛逛武汉大都市。其实,刘晓楠昨天吟诵的毛主席那首《水调歌头.游泳》,就是老人家当年在武汉写作的,全篇是这样的: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宠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现在到了武汉,岂能不领略一番诗情画意般“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江城美景。而且,刘晓楠的父亲有个姓时的老同学是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馆长,正好去拜访一下。
宋佩华几个女同学这些天搞累了,不想再去逛街,就留在码头的候船大厅里看行李。
刘晓楠一个人直奔武汉大学,这个他曾经热情报考,却被它无情抛弃的中南名校。从老校门过,那书有“国立武汉大学”几个雄浑大字的校门牌楼,显示了这所名校的悠久历史和学界地位,让刘晓楠肃然起敬,也更多了份惋惜之情。
见到了时伯伯,谈话间讲到当年报考武汉大学,却因父母之事而没被录取。
“你们怎么不给我来封信说明情况呢?”时伯伯说,“唉,你爸爸还是和以前一样,书呆子一个,一点都不考虑社会上事情的复杂关系。他也不会这样想事,脑瓜里没这么些概念。唉,老知识分子啊。”
刘晓楠无话可说。是啊,一个单纯质朴的普通人,谁知道一切都在官员控制下的场面上的这些名堂呢?刘晓楠自己当时也根本没从关系方面想过这事,只想到正常的光明磊落的办事因素:政策和成绩。要说在省府机关的罗姨,在武汉大学的时伯伯这样的熟人,但他们都是国家干部啊,怎么能请他们搞这种走后门的事呢?自己也不可能提出这类不正当的要求。不读书,自己是个纯扑的工人。这书读得,光入学这个过程就把人的思想教得复杂了。唉!
......
晚上,顺流而下客轮静静地在江中航行,几乎没什么马达震动的感觉,只是参照两岸后移的灯光,才觉出客轮的下行。同学们多在船舱里谈天,打牌,看书。刘晓楠拉了佩华,悄悄地来到船头甲板上。
甲板上静悄悄的,劳作的船工都休息去了,被他们擦洗得干干净净的甲板,在船头那盏小灯的映照下,闪闪地发出光泽。
他们把鞋脱了,光着脚丫走到甲板中间,在一块若明若暗的地方坐下。微微地江风吹来,凉爽极了,一天里的暑热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闷热了一天的心情也骤然变得凉快轻松了。
刘晓楠顺势仰面躺在甲板上,任佩华坐在身边。他望着满天闪动的星星,陷入了沉思。世事多变,二十几年的人生已经是走得七弯八拐,耗费了十几年的大好时光。善于钻营的人,或许能在多变的世事中,为自身谋得某些捷径,甚至远超出社会平均代价的利益。而自己这种一根筋正统思维的人,就只有以自己加倍的付出甚至额外的牺牲,来对冲社会*对自己人生造成的损失了。
“刘哥,在想什么呢?”佩华轻轻地问了一句,生怕打扰了刘哥。
“哦,没想什么。”晓楠收回了思路,“对了,你家里对民余的看法好些了吗?”
“好多了。自从那次你与我父母谈过后,他们就改变了对有你们这样经历的人的看法。”佩华停了一下,还想说什么:“他们,他们还……”
“他们还怎么了?”晓楠顺口问了一句,其实也并非想要佩华回应。
“他们说,我在学校里认了两个哥哥,怎么就喜欢了黎哥。他们其实是更喜欢你的。”
“哦。呵呵。”晓楠觉得作父母的人有些好笑。
佩华并没在意刘哥的话,只是自管自地说着:“其实,我两个都喜欢。”
“啊?”
“我两个都爱。”
“那可不行。”晓楠赶紧坐了起来,面对着佩华,严肃地说。
“怎么不行啊?放心吧,我知道你心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