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邢宏放深吸了一口气,摇了摇头:“末将也是近日方才得了消息,事关杨郎中,自然是先与杨郎中述说一番才是。”

    杨尚荆眉头挑了挑,脸上就露出了温和的笑容:“刑千户确是明事理的人,这样罢,这件事暂且压着,你带人在千户所之中彻查一番此人的来历,本官这边向浙江都司、南京兵部行文,待事情有了进展,再报于安指挥不迟。”

    邢宏放的姿态已经很明显了,作为一起构陷过本县大户的人,他这是要借着由头彻底倒想杨尚荆,以求一个子孙的富贵,反正他对上层的博弈看不分明,但一个年不及而立的县令,直接跳过数个坎儿,成了兵部的郎中了,肯定是朝廷上根基深厚之人,这个时候倒过来,总要比杨尚荆真正抖起来之后,效果要好得多。

    “末将省得。”邢宏放很干脆地点点头,既然已经是下注了,也就没什么可以后悔的了。

    杨尚荆温润地笑了笑,有点儿感慨地说道:“前日码头之役,本官的练兵之法也算是初现优势,只不过这黄岩县一县之地,终究是小了些,巡检司一个正九品的衙门,终究是没有顶盔掼甲的资格,所以这真实的战阵如何,还要在真正的卫所士卒之中推行开来,才能算数,故此这第一批的试点,本官想要在刑千户的千户所推行一番,不知刑千户意下如何啊?”

    虽然这个时候朝廷上的大佬们正在撕逼,但那也是制度层面的撕逼,比如这个衙门怎么设置、里面的人员怎么配置,但是为了安抚杨尚荆、或者说是安抚在外的文臣武将,杨尚荆这个正五品的郎中已经是实授了,所以他想要做点儿什么,比如选一千户所练兵,那也是合理合法的。

    而杨尚荆现在的这一番表态,实际上就是在说,邢宏放如果愿意,以后就是他的人了。

    邢宏放大老远从千户所跑过来,不就是为了跪舔这个新鲜出炉的兵部郎中,想要抱一抱大腿玩一玩阿谀幸进?他不答应才是真正的傻逼了,所以他忙不迭地点头称是:“杨郎中若能看得起末将这千户所,末将自当效劳。”

    杨尚荆点了点头,脸上全是意味深长:“本官这便往南京去信罢,四百里加急,这公文发到卫所,想必也不过旬月,刑千户先回卫所,调查一番那传信之人罢。”

    他是兵部郎中,直属南京兵部,所以上书的话,也是直接往南京派送,至于之后的公文,是南京兵部直接越级下发到刑房的千户所,还是从浙江都司开始,下放到海门卫,最后再下达到邢宏放的千户所,那就要看南京方面的操作了。

    眼看着杨尚荆举起了茶杯端茶送客了,邢宏放连忙站起身来,鞠了一躬,说了声“末将告退”,这才转身出了屋。

    “吃独食……看来还真是原罪啊。”看着邢宏放的背影离开,杨尚荆转到窗台边,看着窗外依旧在下着的雨,轻轻地叹了口气,这几天躺在病床上,他也是想了想,海门卫有这样的动作,一定程度上还真是应该的。

    毕竟之前砍了三十多个倭寇的脑袋,他没有给海门卫方面知会一声,相当于自己把所有的功劳揽进了怀里,让人心生嫉恨,所以海门卫方面的军头儿们在这次出了事的时候,才选择了一定程度上的袖手旁观,如果从阴谋论的角度上来讲,可能还能在背地里推上一手。

    想到这里,杨尚荆左手下意识握紧,牵扯到左肩肩头上的伤口,让他疼得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由得闷哼了一声:“吃独食也看是谁吃,老子今天不光要吃独食,还要把所有想要抢食儿的全都弄死!”

第一九八章 都是套路() 
第一九八章

    回到了馆驿之后的邢宏放,感觉整个人都要虚脱了一般。

    他知道自己是在赌,赌杨尚荆能不能在正面硬刚之中,干掉海门卫指挥使安玉成,风险和收益同样巨大,一旦杨尚荆在正面交锋之中取得了胜利,那么他作为第一批投靠过来的千户,好处是少不得的,最起码往上升一升,做个指挥佥事是不成问题的,可杨尚荆要是败了,他就是整个海门卫的二五仔,不说三刀六洞吧,肯定是要降职远调的,到时候是去北边吃沙子还是去南边吸烟瘴,就要看上面怎么想、他怎么走关系了。

    “大人这般做法,太过急进了些,岂不是授人以柄?”邢宏放的儿子邢里男看着自己老爹,忍不住说了一句。

    邢宏放叹了口气,摇摇头:“我们邢家自从到了这浙江,虽说说不上每况愈下,却也只是勉力维持,虽是英国公旧部,然英国公昔年出征之时,都未将我们邢家带上,到了你大父过世,便是京中故交的走动,都是减少了不少,若是再这般下去,到你继承了这千户之职……”

    说完这话,邢宏放又是叹了口气,邢里男也是默然,好歹是和张玉混过的人家,哪怕是个千户,当时在军中也是横着走的存在,莫说是寻常的指挥佥事了,就是遇上正三品的指挥使,那也是不落下风的,他爷爷在世的时候,每每谈到当年的风光都是唏嘘不已,这种唏嘘几乎贯穿了他整个童年时光,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人走茶凉,邢宏放那话说的都是事实,将来他邢里男能够世袭了千户的实职,但是到了他儿子那一辈,要是京中没有过硬的靠山,或者和海门卫的关系不那么好了,肯定是要被夺去官职的,到时候做个寻常的百户、乃至总旗,说句家道中落都是夸他们呢。

    看着自家儿子有些落寞的表情,邢宏放还是忍不住劝了一句:“你可记得,当日这杨郎中前来黄岩县上任之时,有谁前来护送么?黄家那事情,又是谁下来查的案?”

    “都司……”邢里男的瞳孔就是一缩,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色,他是邢家倾力培养出来的人才,海门卫那边剿倭的时候也是冲阵杀敌的狠人,军略、政治虽说尚且稚嫩,但也是远超“白痴”这个定义,所以邢宏放一点拨,他也就明白了过来,“这杨郎中非但是京中有根基,便是这浙江地面上,也是根基深厚之辈啊,备倭都司总兵的亲侄子,臬司正四品副使杨烨,若是和海门卫的安指挥正面碰一碰,倒也是赢面甚大。”

    邢宏放点了点头,背着手在屋里走了几步:“邢家乃是靖难功臣,祖上是北人,可这海门卫,却大多都是坐地户,这些年为父所受的排挤,你也是看在眼里的,当初轩輗轩臬台下来查案,夺了数十人的官职法办,海门卫的指挥佥事,可是有空缺的,你大父百般奔走,最终却也是落了个竹篮打水的下场,近年来剿除倭寇,千户之子上阵杀敌的,除了你之外,可还有别人不成?”

    摇了摇头,邢宏放坐在了椅子上,整个人显出了一股子颓废:“若不是这般,当日这杨知县、现在的杨郎中要剿除叛逆,为父为何不假思索,当即发兵?我邢家虽说不甚富裕,家底却还有些的,那黄家的缴获,也只是聊胜于无罢了。”

    “大人,若是孩儿今夜去这后衙,投上书信一封……”邢里男眯缝着眼睛,沉声说道,“一不做二不休,扳不倒葫芦洒不了油啊。”

    邢宏放听了这话,没有搭茬,而是慢慢闭上了眼睛,用手扣着桌面,慢慢陷入了沉思。

    作为一个千户,哪怕再受排挤,他也是知道一些事情的,海门卫排挤他,他何尝不去地方海门卫指挥使安玉成?就怕一个不小心,全家滚去了南边吸烟瘴,情报之类的是不算少的。

    倭寇袭击黄岩县码头的事儿,之前他就听到了一些风声,就在杨尚荆上报斩首三十二级的功勋的时候,据说没捞到这份功劳的安玉成,在一次喝酒的时候破口大骂,说杨尚荆“不识好歹,目无规矩,偌大的功劳却只管吃独食,简直不为人子,让本将平白吃了训斥,这三十二人能绕过本将的防备,偷入黄岩县境内,下一次若是有三百二十个倭寇绕过去,却也说得过去罢?”

    据说当时被找去喝酒的长芦巡检司巡检也在跟着骂,别看这个巡检司的巡检只是个正九品的小官儿,但实际上能坐在这个位置上的,都是根基深厚之辈,据说这巡检的身后,站着的就是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的转运使,正三品的大员——毕竟长芦盐场产盐,巡检司防备的就是私盐外流、流民偷采,这是肥缺儿之中的肥缺儿,每年官盐贩子的打点、私盐贩子的孝敬可都是如流水一般进了他的口袋。

    好巧不巧,这一次袭击黄岩县的倭寇还就是三百来人,正好契合了那个数字,安玉成还在昌国卫那边吃了挂落,一通儿好板子打下来,据说是被抬回卫所的,到现在也没爬下床来,这里面的事情,可就有些门道了,是不是他的算计被李信察觉了,给他一个教训?毕竟当时杨尚荆这个知县是李信的侄子护送过来的,哪怕他是李信的铁杆,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也是在打李信的脸面。

    也好在杨尚荆只是重伤,没有死球,否则这浙江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幺蛾子来,不过也正是如此,让邢宏放这个浙江都司的“圈外人”感觉看不太明白。

    “明天夜里让老四投书吧,这事儿……你我父子二人,不宜出面。”邢宏放思索良久,最终叹息了一声,“李都司没有将此事捅出来,自然是想要压一压的,若是为父站出来,平白恶了李都司,便是这杨郎中赢了,在这浙江也讨不到好处,匿名投书,也是个掩护,想必这杨郎中也能记下一份情义的。”

第一九九章 轻重缓急() 
第一九九章

    杨尚荆现在感觉自己有一点儿懵逼。

    他的桌案上放着两份匿名的书信,不同的字迹、不同的措辞,却有着相同的含义——书信的矛头直指海门卫指挥使安玉成,直言此番倭寇进犯黄岩县码头,乃是因安玉成刻意放纵,乃至海门卫之黄岩县这一路上,不曾又兵丁发觉。

    有一封信,杨尚荆还能理解,毕竟邢宏放可是才和他谈了几句,他也给出了自己掌控范围的政治许诺,这种时候来个匿名投书,也是会所是最恰当的时候了,毕竟这种“大义灭亲”的事儿,怎么着都有点儿敏感了,只要两个人之间有个默契,事后杨尚荆该怎么补偿,找个由头给他补偿也就是了。

    “事到如今,戬该如何是好?”杨尚荆眯缝着眼睛,脸上带着点疑惑、带着点儿玩味地看着忠叔,对于一个文官儿而言,看着武将内部撕逼,他有一种本能的兴奋感。

    忠叔沉默了一下,这才回答:“这事情暂且记下,还是安抚一番县中战死的巡检司将士为好,便是要解决这海门卫的事情,总也要到盘石卫那边出了分晓再说。”

    别管怎么说,盘石卫那边的事情,是北京方面打过招呼的,朝中大佬都等着他出手,然后以正三品指挥使的脑袋瓜,来稳定正五品兵部郎中的官职的,而海门卫安玉成这边,备倭都司的李信是给他打过招呼的,据说人家屁股挨板子都挨烂了,要是再死抓不放,岂不是也太不会做人了?

    他又不是轩輗,现在也不是正统初年的浙江,没有内廷和外朝的公推,他拿下一个指挥使就已经是极限了,若是一下子拿了两个下去,只怕就有人要想多了。

    总而言之,把柄可以留着,等到什么时候翻旧账的时候拎出来,但绝对不能现在就掏出来,他现在要做的是收拢民心,给外界造成一个舔舐伤口的假象,尽量显得人畜无害一些。

    所以杨尚荆沉默了一下,点了点头:“也罢,那便先去给那些战死的巡检司弓手的家人送些东西,给上些实惠,将民心安定下来罢,虽说都是隐户,却也都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

    说完这话,杨尚荆直接叫来了一个皂隶:“着人去请县丞、主簿、典史并各房胥吏前往二堂,本县有些话要和他们说上一番。”

    那皂隶应了一声,恭敬地退了下去,自从杨尚荆从正七品知县直接跳到了正五品郎中的事儿传开了之后,整个县衙对杨尚荆那都是敬若神明,多少也是体制内混的,没见过实事儿,也是听过传说的,杨尚荆的这次晋升,在他们这些人的眼中看来,简直和神话传说差不多了——至于现在的县丞黄成、主簿冯毅二人是不是疑惑并且期盼着,让杨尚荆第二天就搬出县衙到外地赴任,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如果说原本的杨尚荆,在黄岩县之中说上一句话,就是一言九鼎的效果,现在就已经达到了言出法随的地步,说是和圣旨没什么两样,不是不可以的,所以他这一发话,整个县衙的官僚体系瞬间就做出了最正确的反馈,等他晃晃悠悠地走到了二堂,他点名叫的人就全都到齐了。

    现在杨尚荆也用不着立威之类的了,直接让人坐在二堂听他讲话就得了,不用像第一次那样,把人叫到了露天一通训斥,最后还把卷宗文牍之类的玩意摔在地上表达不满。

    “本官重伤未愈,本来是已经将县里的事体尽数移交了黄县丞和冯主簿,不过近几日来终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杨尚荆的声音听起来还有点儿虚,然而下面的人却都竖起了耳朵,能让杨尚荆辗转反侧的,肯定是大事儿。

    然后就听杨尚荆继续说道:“前日在码头,本官纵是率众击退了倭寇,可巡检司上下,却也是死伤惨重,这些人虽说都是家中隐户出身,到底也将赋役以劳役代替,不曾亏欠衙门太多的,如今战死沙场,总该评一个忠勇刚烈的名头,故此这人死之后,身后名和抚恤,是一样都不能差了的。”

    “上官仁义。”一帮县衙佐官、胥吏拱着手,一脸的敬仰。

    杨尚荆叹了口气,目光看向黄成这个县丞:“黄县丞拟一个章程,给这战死的弓手发放抚恤罢,码头之中的商户,多少总要捐些银钱的,毕竟这些好汉子,可都是为了他们的财货死的。”

    一个码头,如果刨去它后面站着的各个大户,的确算不上什么东西,毕竟设施简陋,真要是被烧了,杨尚荆就是前脚瞒报、后脚让人秀一个模样差不多的,也没人能说什么,然而黄岩县的弓手在那一片滩涂上战死的人数那么多,说到底还是为了保全那里的仓库,让大户捐款,也算是正常的。

    黄成干咳了一声,声音就有点儿尴尬:“谨遵上官吩咐。”

    说着话,他的心里就开始计较起来,怎么能从那帮富户的手里刮出来点儿钱,他可不是杨尚荆,没有那个言出法随的能耐,码头上的那些大户可未必能卖他的面子。

    然后就看见杨尚荆把头转向冯毅:“冯主簿,你让户房的人拟个章程出来,这战死者的抚恤,大头儿还要县里出的,那些伤残者,一并免了赋役罢,若是不能帮他们寻个活计,也要多多发放补贴,让人流血又流泪的事儿,做多了是要损阴德的。”

    冯毅连忙站起身来地那头应是,脸上也浮现出了佩服的神色,这时候不装也得装,他在台州府那边的靠山,现在别说大腿没有杨尚荆胳膊粗了,杨尚荆拧出来根儿汗毛都能和他那靠山的大腿比一比。

    杨尚荆点点头,将目光转向剩下的各房胥吏:“这后面的话,是和你们说的,账,要仔细记、严格审,若是其中被本官找出了猫腻,上上下下的,少不得要充军刺配几个,礼房的人酌情写个碑文吧,把这些忠义之士的名字刻于其后,也算给后人一个瞻仰的地方。”

第二零零章 水患() 
第二零零章

    如果可能,杨尚荆是准备写一篇祭文,然后带着身上的刀伤,在这帮战死的巡检司弓手的头七上一通痛哭地念下来,然后搞个什么气氛悲壮的仪式出来的,这很有助于加强巡检司上下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然而实施情况是他不能,不仅不能,想都不能想,因为这个玩意……逾制。

    所以他也只能把这个心思放下了,转过头来严抓抚恤金发放之类的事儿,有他这双眼睛盯着,下面的人敢偷奸耍滑的就要少上不少了。

    然而吧,就在这县里的抚恤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杨尚荆顺便又在民间刷了一连串儿的好评的时候,另一件让人闹心闹得肝肠寸断的事情终于是浮出了水面。

    发大水了。

    反正自从老蔡在南山上装神弄鬼,接连两颗颗粒化火药制作而成的大爆竹“降妖除魔”了之后,似乎整个黄岩县、乃至整个浙江的天气都受到了影响,之前的干旱很神奇地消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满天的乌云久久不散,等到了杨尚荆带人在码头上玩昭和,和三百来个倭寇刚正面之后,天就开始下雨了,而且是连绵不断的暴雨。

    最开始老农还挺高兴,毕竟下雨了嘛,用不着像之前那些时候一样,排着队取水用水了,可是这雨下起来没完没了了,井水的水位往上涨,水渠、河沟里的水水位往上涨,连带着永宁江里的水面儿也跟着往上涨,城南靠近山脚下的村子,好几个遭遇了泥石流之类的地质灾害,倒霉的全家挂掉一多半,幸运的全家死光光。

    这绝对不是讽刺,因为家中的存量、房子、家什之类的万一,全都被泥石流之类的地质灾害灭了个一干二净,这会儿不死,早晚是要被活活饿死的。

    所以杨尚荆在兼着正五品郎中的差事的同时,也不得不打起精神来,带领广大的贫苦农民进行抗洪抢险,把各村里能调动的壮丁都调动起来,加固河堤、疏通河道,就怕水一来,直接把黄岩县淹了。

    “我说老刘家的,这雨……怎么就这么古怪呢?”田里正在挖水渠的老汉吧嗒吧嗒嘴,四下瞅了瞅,没有县衙的差役在盯着他们,就靠近另一个老汉,低声说道,“你想啊,这雨最开始是从山里下的吧?老汉我可是听说了,这雨最开始是从山里下起来的,当天啊,南山上道观里面的那群道长们,可是降妖除魔了,说是山里那雨不是雨,实际上是鬼哭。”

    那姓刘的老汉听了这话,耳朵都跟着竖起来了,也是四底下打量了一下,这才说道:“工房那个张匠户是我家的邻居,这种事儿我怎么可能没听说过?为了斩妖除魔的事儿,那蔡仙长还亲自到了县衙,和文曲星下凡的县尊请教了一番呢。”

    砸吧砸吧嘴,刘老汉就叹了口气:“咱们城南那来福茶馆的说书先生说的挺好的,我是去听了,那说书先生都给我们说这事儿了,你看啊,蔡仙长斩妖除魔的时候,山里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