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家内部打赏,当然不会用什么真金白银了,所以忠叔在道观的工地上看见老蔡的时候,递给他的是一张文契,凭着这个可以在杨家的任意一个商铺里面支取现钱,先不提这一千贯有多重,主要还是太扎眼了,直接往道观上抬,不就告诉别人,这道观里面有县尊的手笔了么?

    也好在杨家家大业大,这么多年了,什么商号、当铺不说开遍了大江南北,东南这几省的省城还是开了个遍的,所以支取起来也是方便得很,比起钱庄那种票据和官府那没有保证金,已经有向废纸方向发展的宝钞比起来,一贯就是一贯,扎实的紧。

    “还不是我家那三郎惹的祸,唉。”老蔡把手里的五百贯攥的死死的,嘴上却在客气,“愧受,愧受了。”

    其他人看着老蔡手里的五百贯,心里在骂着娘,这是典型的得了便宜还卖乖,他们这帮老兄弟,加起来才分了老蔡那么多钱,羡慕啊,嫉妒啊,然而没辙啊,谁让他们临场反应没有老蔡的速度呢?

    忠叔摇了摇头,对家里这帮老工匠,他还是有点儿了解的,所以也是不以为意,直接说道:“也是因祸得福,若是没你随机应变,只怕也得不到这个让少爷满意的结果。”

    老蔡听着满面红光,他们这帮被士族圈养的工匠,和家奴也没差多少,主家的一句夸赞,那可是天大的荣耀,不过嘴上还是叹息着:“只是这三郎,唉,身上的伤倒也没什么,如今却是破了相了。”

    深深地看了老蔡一眼,对于这种底层工匠式的教化,忠叔见得多了,所以他笑了笑,直接说道:“三郎今年的年岁也不小了吧?若是不嫌弃,老夫就帮你做个媒人,咱们杨家这些个家生子里面,只要是没被哪一方少爷看上选进屋里伺候的,看上了哪个直接和老夫说说吧。”

    老蔡的眼睛当时就亮了,连连点头:“那可就多谢大管家了,蔡家感激不尽,感激不尽啊。”

    封建年代的大户人家都喜欢用家生子,也就是找那么一群家仆,让他们世代为奴为婢,这样忠心也就有了保证,而这些奴仆们的家族延续,就要互相联姻了,这样几代下来,关系也就就固定了,主家的位置也就跟着安稳了。

    当然了,这群奴仆的初代,有可能是招纳的,也有可能是买的,也有可能是官府分发的,前两者还好些,若是一心想要翻身,总有摆脱奴籍的办法,后者可就悲了催了,所谓的“世世代代为奴为婢,永世不得翻身”,说的就是这个。

    比如曲阜衍圣公孔家,朝廷给发了一堆的佃户,世代为奴为婢,这些人生死都不是自己控制的,全要仰仗孔家的鼻息,哪怕是入赘的女婿,生的孩子也要继续做孔家的家奴,谁要是敢逃,孔家那真是穷尽天涯海角,也得把人追回来——倒不是说在乎那么一两个仆役,孔家凭着“坚决支持皇帝,谁做皇帝支持谁”的鲜明态度和坚定立场,历朝历代稳如泰山,各种加封也是不少的,能和他家比一比的,也就是汉留侯张良在龙虎山留下的那一脉了,所以这么做,也只是给其他的奴仆做个样子,杀鸡儆猴。

    而忠叔,因为常年跟在杨荣身边的缘故,在杨家家中的地位十分之高,就是当代的族长,杨尚荆的老爹见了忠叔,也得客客气气的,所以有他保媒,整个蔡家都是与有荣焉,可以说整个家族在杨家这个小体系内的地位,都能跟着往上爬一爬,平日里那些不太看得起他们家的“高门大仆”,也得卖上三分颜面的。

    至于忠叔话里那句“没被哪一房少爷看上”,实际上也是封建年代的一种主仆关系,漂亮的丫鬟要么给主家暖床,比如杨尚荆身边的知琴、明棋,要么许配给那些对家族立有大功的仆役子弟,主家做媒,大排筵宴,可以说面子里子都给足了,这种婚姻关系,比起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要牢靠。

    “你等只要是忠心任事,主家定然是不会亏欠的。”忠叔笑了笑,一脸的不以为意,其他人却是心驰神往。

    说到这里,忠叔话锋一转,对着老蔡说道:“少爷有些事情想和你谈谈,等下收拾收拾,与我同去县衙走上一遭吧。”

    老蔡当即就是喜上眉梢,和忠叔道了别,自己一转身就奔着丹房去了,左思右想一番,直接把法衣给披上了,既然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得了少爷的欢心,那么现在套着一身华丽的法衣,直接去了县衙,坊间的传闻是不是就要改一改了,变成什么“蔡仙长登门拜谒,杨县尊指点迷津”?

    闲着没事儿,这认字儿的老蔡也喜欢看基本书的,他隐约记得,当初本朝的太祖朱元璋好像就是在某个道观里做了个梦,之后圣旨上这才有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如今自家少爷在黄岩县民望这么高,想必也不介意搞搞类似的套路吧?

    当忠叔看见老蔡这一身打扮之后,眉头一皱,然后眼睛就是一亮,瞬间就觉得自家少爷看人还是有那么两把刷子的——揣摩上意、随机应变的本事,之前还真没看出来。

第一八七章 准备打造神棍() 


第一八八章 有一喜必有一惊(求票)() 


第一八九章 计算() 
第一八九章

    码头……

    听了这个词儿,杨尚荆的脑袋就“嗡”了一声,码头有什么?有船,有人,更有货。

    整个永宁江进入内地的转运中枢,就在这黄岩县北边儿的码头上,虽然规模不算大,但堆积的财货绝对不算少,一旦因为他在城中龟缩不出,那边被倭寇攻了下来,洗劫一点儿金银细软,再点上一把火,他就等着被一撸到底,然后秋后问斩了,什么正五品的郎中,什么搞事情的春秋大梦……瞬间就成了梦幻泡影。

    “少爷,此间之事,恐有蹊跷啊。”忠叔跟在他的身后,沉声说道,“若是寻常有二三十个倭寇摸进村寨烧杀掳掠,卫所士卒一时失察,也是有可能的,毕竟这海门卫需要防着的地界,也着实不小,麾下士卒训练又多有疏漏,可这一次性摸进来三百人,就有些不对劲了。”

    杨尚荆猛地一转头,看向了忠叔:“忠叔是说,这里面有门道?”

    忠叔点了点头:“自正统初年轩輗前来浙江治军,浙江都司上下,鲜有敢玩忽职守之人,再加上户部侍郎焦宏备倭浙江,沿海的防御,也就又加了一层保障,今天这里面的事情……可能就很复杂了。”

    稍稍停顿了一下,忠叔叹了口气:“不过事到如今,也没甚么可以犹豫的了,老仆这便带上几个家人前往码头处,抵抗贼寇,少爷严守城池,可千万不能让人乘乱进了城池,老仆出城之后,须立刻紧闭四门,加派兵丁严防死守。”

    说完这话,忠叔一转身,对这后面叫道:“李木、王江,你们两个随老夫去城外码头,其他人保护好少爷,严守城池!”

    杨尚荆看着忠叔的背影,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上前去,将忠叔拦了下来:“如今看来,贼寇主要的目标是码头而非城池,这黄岩县的城墙虽不高耸,却也不是三百个没有攻城器械的倭寇所能攀爬的,不若这般,忠叔在此守城,戬自带人前往城外码头便是。”

    忠叔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的时候,脸上的神色全是愤怒:“少爷,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城外乃是是非之地,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若是少爷有了甚么损伤,老仆他日九泉之下,如何与老太爷交代?!”

    杨尚荆沉默了一下,然后很坚定地摇了摇头:“这与戬身为这一县主官,倒是没有甚么关碍,杨家……为重啊。”

    听了这话,忠叔的脸上就浮现出了复杂的神色,这的确是一句实话,就现在的情况而言,杨尚荆这么一个得罪了内廷金英、王振,间接触怒了皇帝朱祁镇的七品知县,对于整个杨家而言,重要性的确不及他这个见过大世面的老仆之万一,能有今日的地位、资源,完全是因为他有那么一丝一毫东山再起的可能。

    可是,一旦城外码头失守,整个永宁江上游的府县都要炸窝,到时候雪片一般的弹劾,根本就不是一个浙江三司能够压得住的,县令本就是守土有责,如此大的过失,也就比弃城而逃小了那么一点儿,再加上内廷外朝多少双眼睛注视着这里,肯定是难逃一死的,到时候,忠叔这个老仆再出了什么事,那对杨家的打击,可就太大了。

    杨尚荆看着忠叔复杂的神色,心头就是一松,于是加了一句话:“况且对这新兵的编练、使用,忠叔也不及戬了解,只要戬将这一两百人使用好了,凭着码头据守,也不虞倭寇蜂拥而入,加之此刻戬已是派人报于那邢宏放,想必援军也是顷刻而至,而这城中若无忠叔驻守,戬无论如何也是放心不下的。”

    忠叔眼中挣扎的神色越发的严重了,势力规模到了建安杨氏这个地步,虽然不及隋唐之前的门阀,却也在大明的士族地主中出于拔尖地位了,家族求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延续,寻常的道德观、是非观,已经影响不到杨家内部的决策了,若是有了风险,莫说杨尚荆这么个七品的小官儿,就是洪武三十五年之时,杨荣在南京城拦了朱棣马头被直接砍了,杨家也会瞬间切断和杨荣的一切联系。

    什么血脉亲情,在家族延续面前,也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尘埃。

    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忠叔慢慢地闭上了眼睛:“也罢,少爷……多多保重!”

    看着忠叔的表情,杨尚荆也是暗暗出了口气,他去城外码头可不是寻死去的,若是这些倭寇都是着了甲的精锐,就严重超出了一县巡检司的应对能力之外,那么他一县主官亲临前线,少不得一个“忠勇”的评价,把丢失码头的罪责掩盖过去,到时候就是带着人直接撤回来,也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将黑锅直接扣在海门卫指挥使的脑袋上。

    若是城外就是一帮冒充倭寇的流民,那么以巡检司那接近两百人的精练弓手,莫说三百了,就是五百,也能正面击溃,除了名头之外,还能捞上一笔军功,而海门卫那帮人……自然还是要接着背锅的。

    最重要的是,哪怕事情恶化到了极点,他也有把握带着手底下最精锐的那三十来人撤回县城。

    带着五个杨家的心腹家丁,杨尚荆骑着马就往北门赶去,还没等到北门,就看见一个彪形大汉骑着一匹兔头马,从左边跟了上来:“某魏国公府下家丁徐敏英,愿随杨知县前往码头,为知县牵马坠蹬,同抗倭寇!”

    杨尚荆定睛一看,就看这汉子豹头环眼,身高八尺,膀大腰圆,之前在徐尚庸的身边,经常能看到他,这次徐尚庸派人来接洽商务,他也是跟着来的,再加上自报家门姓徐,想来必定是魏国公府上的真正的心腹家丁了。

    魏国公徐家现在是有打算和他联姻的,所以这叫徐敏英的家丁,想必也是来护着他的,所以杨尚荆哈哈大笑:“壮士来得好,若是今日杨某侥幸不死,定当和你痛饮一场!驾!”

第一九零章 临阵() 
第一九零章

    耳边还回响着黄岩县北门在身后关闭的声音,心头还隐隐约约有着一丝丝悲壮,然而当杨尚荆带着六个人,紧赶慢赶地冲进了码头,看着那边儿还坐着小舢板,乱糟糟地溯永宁江而上,打算直接冲击码头的倭寇的时候,他差点儿气笑了。

    看着打扮,这三百来人里面的的确确是有倭寇的,全身的日本足轻甲胄是骗不了人的,然而更多的人,却依旧是明朝百姓的打扮,身上别说甲胄了,就是手中的家伙事儿都是残破不堪,也不知道是那一路山贼水匪被倭寇裹挟了,还是怎么着的,人数虽多,却是一团糟。

    “少爷,您怎能亲来这是非之地,若是您有些许闪失……”杨勤站在杨尚荆身后,一脸的焦急,搓着手说道,他在杨家的地位虽然不低,但总体上也就和大脚趾头相仿,切掉了会让杨家感觉痛,但绝对不会耽误真正的决策,所以对杨尚荆说话的语气,自然也就赶不上忠叔那般硬气了。

    杨尚荆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叫那些个能使弓的人调过来,等倭寇的船近了,先射上两轮再说。”

    哪怕这三百多人里面混着至少三十个真正的倭寇呢,杨尚荆现在也没把这帮货色放在眼里,码头周围也是修了一些墙的,仓房之类的毕竟还是需要保护的,所以这三百人想要从码头的东、西、南三面之中的任意一面儿冲击,都不可能真正一股脑冲进来,失去了规模优势,莫说是杨尚荆手底下这帮弓手了,便是永宁江沿线上下那些世家,派在这里看货的水手,都能把他们逐个料理了。

    要知道,这些人能被大家族看上,除了可靠之外,最重要的是有那么几把刷子,就好像杨勤一样,不着甲的情况下正面和着甲的倭寇放对儿,可能是死路一条,但对付那些寻常的山贼水匪,一挑二、一挑三都是没什么问题的。

    “李继。”杨尚荆缓缓开了口。

    巡检司巡检李继向前一步,虽然心里还在打着突突,嘴上却没忘了恭谨:“下官在。”

    “带几个人,去知会一声这码头上的大户,各家的护院组织组织,仔细防备着小股倭寇偷袭,这正面的大股倭寇,就交给巡检司的弓手对付了。”杨尚荆沉声说道,“斩下一个民贼的脑袋,本县赏钱一贯,枭首倭寇一人,本县赏他十贯。”

    就那帮散兵游勇一般的护院,杨尚荆是根本不敢组织的,让他们给巡检司这小两百人打头阵做炮灰,都害怕他们伤了巡检司弓手们的士气,所以干脆就让他们自己顾自家,不让人从其他方向溜进来就行了,他再加上些银钱赏赐,那帮平日里就好勇斗狠的护院肯定会恪尽职守的。

    至于倭寇的脑袋和民贼的脑袋如何区分……看头型就行了。

    李继领命下去了,杨尚荆眯缝着眼睛,盯着逐渐接近码头的小舢板,问身边的徐敏英:“你可会用弓?”

    “不敢说是百步穿杨,却也称得上精熟了。”徐敏英哈哈一笑,一脸的豪迈,并没什么谦卑的意思,显然在魏国公府上的地位也是不低的,一个七品的县令,还真未必能让这种人看在眼里。

    杨尚荆点点头,嘿了一声:“若是精熟,便是再好不过了,稍后这倭寇若是能顶着箭矢到了近前,你便用弓射上几箭,只挑那着甲的倭寇射便是了,不过也须留些膂力,若是这倭寇近了身,本县还仰仗着你背后的环首大刀呢。”

    停顿了一下,杨尚荆冷笑了一声:“这倭寇身上所穿,也不过足轻的甲胄,以我军强弓攒射,贯穿却也不成问题。”

    徐敏英应了一声,伸手接过杨氏家丁递上的弓箭,伸手勾了勾弓弦,点了点头:“杨知县果然是颇受浙江三司的重视,这军用的弓箭,倒是不曾缩减分毫,不似某些卫所,所得之弓弩尽是以次充好的货色,只那箭矢,便是连倭寇的甲胄都难以贯穿,东南沿海这才有倭寇刀枪不入的传言。”

    杨尚荆眼中闪过精光,一般的家丁护院,可是没有这般见识的,就是有,也不会这么光明正大地说出来,看来这徐敏英在徐家的地位,也是需要好好盘算一番的了,不过嘴里他却笑着:“若说备倭、防备流民,本县这黄岩县,却也是重中之重,事有缓急,三司的上官自然是心中有数的。”

    在魏国公府上能混成这样,以后的仕途就不是他杨尚荆现在能决定的了,指不定魏国公就想弄个靠得住的看家护院,还是想过些年直接给安排一份前程,总归是要比自己许诺的好的,他那么一提不光得不到什么好处,还得被魏国公记恨上,所以杨尚荆也就没提给他许个什么前程的话,他自然也不会去问。

    两人说话间,倭寇的舢板已然近了码头,杨勤在那边一声令下,三十个会射箭的弓手弯弓搭箭,就是一轮齐射,三十支箭也形不成什么箭雨,不过依旧有那么四五个倒霉蛋被箭矢刺中,哀嚎着从那小舢板上滚落水中,江面上瞬间泛起一朵朵艳红色的血花,不过旋即被江水冲散。

    有几个中原人打扮的贼寇当即就慌了神儿,吱哇乱叫着就想要跳水,结果被船上的倭寇几刀砍翻,直接踢进了水里,吱哩哇啦一顿爆吼,这才将这些人的情绪稳定下来,小舢板继续向着这边划来,杨尚荆身边的徐敏英也举起了手中的强弓,往前走了三步,弯弓搭箭,就瞄准了江水之中的船只。

    倭寇那边也试图向岸上放箭,对岸边进行一番压制,只不过江水不稳,他们的舢板又太小了些,一起一伏,弓手的数量虽然要比岸上的还多一些,箭矢却都射飞了,只有一个倒霉的巡检司弓手被射中了肩胛骨,倒在地上被抬了下去。

    “给本县那一把刀来。”杨尚荆眼看着倭寇就要到了近前,自己这边第二轮齐射也已经射出去了,转过头来吩咐,右手的手腕慢慢地活动着,杀人这行当,他也不是初哥了,在这里再砍下来几个脑袋,大抵也不是什么问题。

第一九一章 心理战() 
第一九一章

    人数从来就不是战场上的决定因素,一千个乌合之众,也顶不上百十来个训练有素的精锐有用。

    乌合之众最大的作用,那就是营造一个骇人的声势,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吓得到敌人也带的跑自己,套用一句话,那就是“顺风浪成狗,逆风二十投”。

    不过眼前这三十来个倭寇放羊的本事还是不错的,驱赶着接近十倍于己的贼寇,在浅滩上就下了船,向着巡检司弓手所在的阵地上冲杀,即便是顶着巡检司三十余名弓手射出的箭矢,这些贼寇已经吓得有些哆嗦了,但奇怪的是,他们根本就不敢往后退。

    杨尚荆站在一百五十名巡检司弓手的身后,五十名藤牌手和一百名长枪兵在中下级军官的带领下,列着整齐的队伍,等待着倭寇们的到来,而那三十多名弓箭手已经射完了最后一轮箭矢,晃着有些酸软的胳膊,转到了杨尚荆的后面,默默恢复着膂力,等待着下一波开弓射箭的时机。

    吱哩哇啦的咆哮声从后面倭寇的队伍中传来,杨尚荆眯缝着眼睛,却也听不出个所以然来,语言是一种不断在变化的科目,单单是明朝的汉语,都要和五百年之后的普通话有很大的区别,更何况是日语了,最重要的是,杨尚荆在穿越之前,对于日语的了解也就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