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1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着话,这公子哥站起身来,把自己屁股下面的凳子抽出来给这军头摆上了,然后扭头往外看:“小五子你他妈是不是瞎了,江总旗的椅子坏了,赶快拿一把新的来!”

    这军头瞬间感受到了无穷的快意,要知道,之前他见了这帮公子哥,都是点头哈腰的,现在这种反差……真特么过瘾啊!

    舒舒服服地坐下了,这军头接着说道:“我和你们说啊,这日本,还真就是无法无天的地界,那几个什么足轻还是什么武士的,砍死了那个贱民,眼睛都不眨,几个人捧着那块狗头金就去邀功了。”

    …………

    有句老话说得好,叫清酒红人面,黄金动道心。

    清酒什么的,日本那点儿所谓的“躬匠精神”,啊不对,是“工匠精神”酿造出来的清酒,搁在中原连屁都算不上,光是江南这地儿,一个绍兴黄酒就能把丫抽的找不到北。

    但是日本有黄金啊!

    日本那狗屎的清酒不能红了大明朝大地主们的老脸,但是十足的黄金,可是真的能动这帮大地主们本来就算不上道心的那些颗黑心啊!

    干死他们丫子的!

    一个个体量足够大,能够接收到这个消息的地主们,瞬间起了歹念,原本大家以为日本不过是弹丸之地,国小民贫,也就没咋理会,有一帮南朝的破落户可以勾结,防止本朝的小地主们下海和自己抢饭吃,就足够了,可是尼玛……居然有矿,还他妈金银铜都有不少?!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体量稍微大一点儿的,能够和巡防千户所的高层勾搭上的大地主们,迅速派出自家的管家,来备倭衙门、巡防千户所里找头面人物,询问这些矿藏的事儿是真是假。

    对于升斗小民而言,东海广袤无边,但对于这帮手底下有人跑船的大地主而言,这特么就是自家的澡盆子啊!

    然而对于外来的各种询问,备倭衙门、巡防千户所里面的各个头面人物都是嘻嘻哈哈地转移话题,根本就不说实话,或者说,根本就不正面回答,让一帮大地主们心里都犯了嘀咕,心说你丫不会是在耍我们吧?

    然后吧,在十月份的某一天,江南的某个土豪猛然发现,特么的离着自己家不算远的建安杨氏,居然安心地收缩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然后几十人上百人地跑到某个山沟沟里面,搞什么特训。

    看那个架势,特么的居然和巡防千户所那帮贼能打的大兵一个练法?!

    想想建安杨氏和备倭衙门主官杨尚荆之间的关系,这帮狗大户们的脸上立马就浮现出了明悟的神色,然后大家安心召集人手,准备干上一票大的。

第五零四章 开锅() 
    御书房里灯火通明,显示着现在皇帝陛下的心情很是不错,或者说,相当的不错。

    此刻朱祁镇正手舞足蹈地站在自己的御案前面,看着桌上的战报,眉飞色舞,便是腊月的寒冷,都没办法剿灭皇帝陛下心中的热情。

    “好,好!”朱祁镇连叫了两个好,这才接着说道,“丰城侯不愧是朕看重的能臣良将,挥师南下,顷刻间便是斩首一千余,这闽北的矿贼,怕是要当即胆寒!”

    金英站在皇帝的身后,脸上也是洋溢着笑容:“正是,若是丰城侯能保持这个势头,只怕旬月之间,闽北便可大定,到时闽北一地民心安定,便是那银矿,也能安心恢复开采,陛下内帑,怕不是旬月满溢。”

    前面的都是屁话,关键问题在后面那句。

    这年月,别说地主家没余粮了,就是皇帝家,也没有什么余粮了,没看见最近皇帝陛下生气了砸御书房,都挑着便宜的砸,做工稍微好一点儿的瓷器、古玩都不敢往外撇了么?

    说白了还是穷闹的。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只要闽北的矿贼被丰城侯李贤平定了,那边的银矿恢复了开采,直入内帑,那么皇家的府库会得到极大的充实,到时候皇帝打赏也好,砸东西也罢,都能摆出一副财大气粗的样子。

    而金英这个现任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想要从里面弄点儿零花出来,也要简单不少。

    那还不是爽歪歪?

    朱祁镇听了这话,连连点头:“说的是啊,这闽北若是定了,麓川那边,也能要一个结果出来了。”

    十全武功谁不想要?朱祁镇也想要啊!外胜强虏,内惩国贼,这是每一个皇帝都想做的事儿。

    现在来看,没被的矿贼明显就是国贼,只要把国贼平定了,麓川这个强虏就能名正言顺地去征讨了,到时候外朝再牛逼,还不得说一句“吾皇圣明”?

    然而金英听了这话,就决定含糊过去算了,因为征麓川这事儿吧,虽然实际上是皇帝鼓捣出来的,但是名义上呢,是王振号召的,算是他前任留下来的烂摊子,他这会儿恨不得把王振留下来的所有影响全都消除了,还能从这上面给自己找不自在?

    好在朱祁镇也就是顺嘴一提,话锋一转,直接就问道:“朕且问你,这丰城侯的军功,该如何赏赐?”

    金英眨巴眨巴眼睛,就开始算计了一下其中的得失,丰城侯明显是外朝的人,浙江臬司的轩輗是他提拔的,然而在前不久还给皇帝陛下上了眼药,惹得皇帝陛下很是不痛快,而且他镇守南京的时候,和魏国公之间的关系很不错,现在魏国公是杨尚荆那个小王八蛋的岳丈……

    纠结了一下,金英打定了主意,丰城侯不是不能赏,但是要赏也不能直接给个大实惠,也就是说,物质奖励肯定要有,但是不能太多,口头上的夸奖和精神奖励,给多少都行。

    所以金英恭声回答道:“回陛下,丰城侯已经位列侯爵,俸禄一千三百石,这爵位方面,算是赏无可赏了,不若荫其子嗣,下旨褒扬,如何?”

    朱祁镇本来自己的主意就不太多,否则也不会用着王振这把好刀的是,被王振牵着鼻子走,所以沉吟了一下,就从善如流了:“爱卿所言甚是啊,那便下旨褒扬丰城侯一番,赐其子李勇麒麟服,如何?”

    李勇现在是指挥佥事,正四品的武职,和杨尚荆一个品级,不过他没有杨尚荆的靠山,换句话说,就是京中的根基没有杨尚荆深厚,所以他也只配套一个麒麟服。

    这个赏赐也算是中规中矩,毕竟李贤这个做老子的,肯定是要提携自己的儿子的,既然带在了军中,报捷的奏疏上自然就要提上一句了,所以给李勇的封赏也算是正常的。

    而且李勇这个嫡长子,以后肯定是要继承爵位的,这会儿再给什么其他的封赏,也不过是画蛇添足不是?

    下旨褒扬,麒麟服,嗯,没什么太大的实惠,基本上就比口头夸奖强了那么一丢丢,还是不多的一丢丢,完美地符合了金英的预期,所以金英直接就把马屁拍了上去:“功赏过罚,陛下圣明。”

    很久没有这么爽过的朱祁镇连连点头,所谓的“冬天里的一把火”,说的就是朱祁镇现在的心情。

    所以哪怕是往后翻着奏疏,看着陕西又开始闹粮荒,他也觉得没那么闹心了。

    “前日里听户部说过,如今河南存粮却是丰厚的紧,便调河南的粮秣,就近赈济陕西罢。”朱祁镇也不询问金英的意见了,自己直接拍板。

    老板心情好的时候,千万不要给老板添堵,尤其是老板做出的决定还算正确的时候。

    所以金英连连点头,将这一条记下了,又递上了一句不轻不重的马屁:“陛下博闻强记,心怀天下,实乃苍生之福。”

    朱祁镇哈哈一笑,连连摆手自谦:“朕登基日久,可是到底年幼,有些政务,还要多赖众卿帮扶,太祖高皇帝那般一言而决的境界,却也只能仰望罢了。”

    这话说的谦虚,可是金英听在耳朵里面,心里就直蹦哒,感情咱们这皇帝还想着运筹帷幄,和太祖那个狠人比一比?

    当然了,依照着做下人的本分,他还是没提醒皇帝陛下二道沟车站到了这么个残酷的事实,只是连连点头:“陛下智慧宏深,非老奴等可以揣摩,假以时日,复太祖高皇帝之威,效太宗文皇帝之能,横扫漠北,平定天下,收复交趾,指日可待矣。”

    金英就这几句话,说得朱祁镇是热血沸腾,不得不说,明朝开国的皇帝和靖难成功的皇帝实在太特么**了,叼的没朋友,给后世子孙树立了两座难以逾越的丰碑,现在金英在他心气很高的情况下,直接拿着这两位和他比,简直就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面。

    这一瞬间,朱祁镇都想着直接给金英甩过去一套蟒袍玉带了。。。。

    bq

第五零六章 各安己心() 
    =。=忙了一整天了,累的要死要活……

    本月防盗最后一天,明天恢复正常更新。

    不是那种靠着乡贤们用钱顶出来的官声啊,一个官员真正在乡野间拥有民望,在这封建年代可是很难的,一个是因为乡贤们的掣肘,另一个就是因为做出来了实事也不会吹,老百姓不吃这一套,上官吃不到这一套。

    杨尚荆在黄岩县的民望能混到今天这个地步,实际上是多管齐下的原因,首先是上面的根子硬得很,北京有杨溥、马愉等一众大佬撑腰,南京有魏国公、徐琦等一众大佬力挺,到了浙江,特么的藩司、臬司长官都在他爷爷杨荣手底下混过,这么硬的门子,台州府这边敢从中作梗,给他杨尚荆添堵?

    至于下面,就显得复杂了不少,包含了经济、文化乃至军事三个方面,军事开道,经济文化紧随其后。

    军事上上他一家伙抄了黄家,直接就让本地的豪族不敢妄动,谁懂就弄死谁,毕竟黄家一家人踏上黄泉路太过孤单了,就是想要在黄泉路上结婚生子都不方便,伦理这个东西不仅仅涉及礼法问题,还特么涉及遗传问题,所以黄家很期待有人能够下去陪他们;对倭寇的节节胜利,虽然没有在民间大规模传扬,却也侧面助推了杨尚荆威望的形成与提高。

    经济上,杨尚荆利用黄家的一部分家底,鼓捣了一个养济院出来,老百姓最起码是看见了实惠,知道了这是一个清官儿;然后是治安整顿,整个黄岩县里面的市井小混混给收拾服了,弄了个治安司衙门,连带着城里有店铺的地方大族也跟着跪了,一家伙就把经济调控握在了县衙的手里。

    当然了,这些都是百姓看不见的,百姓能看见的,是自己织的布种的菜能换回来黄澄澄的铜钱了,管他是什么正统通宝还是洪武通宝,这是能看得见的钱,以前买东西,很多时候可是以物易物的,心里不踏实的很。

    毕竟徐尚庸鼓捣出来的那个从南京到黄岩县的“商路”还很好用的,黄岩县的衙役把牌子一亮,南京那边几个勋贵家的亲兵、家丁跟着一走,一来一回就是一堆的铜钱。

    至于文化上,杨尚荆当然没有直接从平民老百姓下手了,害怕士大夫们的殴打还在其次,这年月造纸术相比于五百多年之后还是垃圾的不行,他杨尚荆又不会更先进的造纸技术,单单是纸张的价格,一般的平民老百姓就玩不起。

    再加上一般的知识分子没有什么扫盲的热情,全发动起来强制摊派也不能充斥田间地头,再加上这么作太明目张胆了一些,容易被殴打致残,所以杨尚荆也就没敢乱动弹,只是把有限的、可控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军营里面,先把手底下的队伍扫盲了再说。

    反倒是老蔡这一张牌打得很不错,封建帝国的高文盲率造就了鬼神之说的盛行,杨尚荆没有能力改善本地居民的识字率情况,也算是侧面肯定了这种情况,于是乎老蔡凭着一手装神弄鬼的本事,加上真真正正的“天公作美”,着实是在黄岩县赚下了偌大的名声,顺手就把杨尚荆推上了文昌帝君的神坛。

    想想吧,一个能够给本地老百姓带来硬扎的XX通宝的县令,一个能够对内镇压豪族、让利百姓的兵部郎中,一个施展过“神迹”、得到了本地当红辣子鸡仙儿过张三丰的蔡道长的承认的詹事府少詹事,怎么可能不是星君下凡?

    所以别说是一般没有什么见识的泥腿子了,就算是那些号称见多识广的本地大户,现在县衙前面经过的时候,都在琢磨着里面是不是真的坐着一位文曲星老爷。

    毕竟吧,被一个县令摁在地上摩擦,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有失“乡贤”威严的,但是如果被文曲星摁在地上摩擦,就让人心里舒服的多了。

    这会儿杨尚荆正在二堂坐着,听取户房、工房关于修建从永宁江向南的若干条水渠的建议,严抓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用水,这也算是杨尚荆能够做的另一件大好事,也是在黄岩县一地可以进行试点的先进经验了。

    “……如今少詹事在黄岩县招纳流民,这人工、粮秣是不缺的,只不过这青石开采、沟渠挖掘,还需大量器具,户房这边虽然有所贮存,可若是同时开挖四条水渠,却也是远远不够的。”户房的胥吏一脸笑容地站在下面,给杨尚荆汇报着工作。

    杨尚荆点了点头,就把目光转向了工房那边,他就一个文科生,物理学也就是高一上学期的水准,做几个受力分析图什么的勉强还可以,到了开挖水渠这种大型水利工程上,就有些抓瞎了,也好在他有点儿自知之明,不去瞎指挥:“工房这边怎么说?”

    “早年间这永宁江向南,挖过一条水渠,相关的文牍倒也能找到,况且如今工房之中也有精通水利之人,只是人工、粮秣、器具到位,修水渠自是不成问题。”工房的胥吏向前沾了一步,一脸的恭顺。

    特么的这年月也没有什么重型机械,开山修路靠的全是人工,而且工具方面……诶,工具?!

    杨尚荆想到工具俩字,眼睛就是一亮,工兵锹这玩意他可是很熟悉的,堪称神器了,就算以大明朝现在这个技术水平鼓捣不出来便携、耐用之类的功能,可是有了那个力学结构,开挖水渠都能省事儿不少,比起效率来,大概能甩出现阶段的工具几条街去。

    “所需工具你等暂且不需着急,本官自会知会工坊那边,弄出些合手的工具来,户房去做个谋划,看看大概要多少钱粮,本官也好心里有数,工房那边也需用心些,找好开挖的地方来。”杨尚荆袖子里的手搓了搓,心里就很是欢喜,工兵锹的边缘磨锋利了,上战场砍人都是好武器,加上长柄,杀伤范围和杀伤力大概要比现阶段明军装备的制式军刀还要强上那么一点儿。

第五零七章 上眼药() 
    =。=

    祖制这种大杀器,自己玩的时候怎么玩都行,但是别人玩的时候,只会觉得恶心的不行。

    这本质上就是一种双标,大抵和五百多年之后的微博群众看着别人家享受特权的时候,想的不是怎么推翻制造特权的这个制度,而是想着怎么通过制度性运作,把自己运作到享受特权的那群人里面一样。

    当然了,这是人之常情,不能过度批判,毕竟就是杨尚荆这种已经有点儿看开了的货色,当年也曾经幻想过,是不是高考给自己加个六十分,自己也能跑去清北一级的高校装个逼?

    所以朝臣们对于正统皇帝现在的心情,表示十分的理解,但是理解不代表支持,而是代表批判。

    特么的你都占了便宜了,怎么吃一点儿小亏都不行?怎么和太祖皇帝那个泥腿子一样?还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了?

    于是,浑身难受的朱祁镇也只能嗯了一声,缓缓说道:“也罢,既是如此,便由鸿胪寺拟个章程罢,切莫……切莫损了我大明声威。”

    杨善和胡濙两人听了这话,说了一声“臣遵旨”,就从地上爬起来了,一脸的喜意,旁边那帮大佬看了看俩人,面色古怪,朱祁镇说完这话只想给自己来一嘴巴。

    莫损了大明的声威,怎么叫不损?当然是把权限给的高高的,让日本那个什么幕府将军看着杨尚荆的使者直接跪在地上唱征服啊,然而有了这个权限,这特么杨尚荆在东南搞事情,谁还敢多说一句“不”字不成?

    “做正统朝的臣子其实挺幸福的。”

    送走了三个皇帝的杨溥、胡濙等人在心里念叨了这么一句,比起真·君心难测的前几个皇帝,这小孩儿简直就是特么弱鸡啊,太省心了。

    京师的朝堂里面,骚操作是一通儿接着一通儿,搞得在黄岩县默默装逼的杨尚荆,都琢磨着玩一票大的了,毕竟单子要大一点儿,步子要放开一点儿嘛。

    “水渠修建,总有几处颇为要紧的地方较为险要,岩石坚硬,不好开掘,若是纯用人力,只怕会误了秋粮灌溉之农时,故此本官想用火药将这几处炸开,节省了民力,也好挪作他用。”

    杨尚荆一脸感慨地在工坊里面装着逼,南京工部主事张元浩脸都白了。

    在这会儿,火药在大明朝还是不折不扣的军用物资,碍于制作手法、管理制度、原材料获取等等的限制,质量一直都不咋地,而且产量嘛……也就那样。

    再加上为了防止这种大杀器外流,朝廷还给火药的使用、生产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基本上做到了胆大包天的泥腿子弄不到,有能力弄到的觉着造反得不偿失。

    毕竟……就算现在南方闹得正欢的矿贼造反,都快扯旗称王了,那帮士族的人也没敢说胆大包天地把火药这种配方交给那帮矿贼,最多塞几根狼筅给丰城侯李贤添点儿麻烦。

    大家的求生欲望都挺强烈的,谁都知道,给李贤添麻烦无所谓,要是漏了火药这种要命的玩意,把李贤送上天了,那么勋贵势力和东南这几个士族就是不死不休的下场,毕竟……谁特么知道你们这帮读圣贤书的,下一次会不会把这种大杀器送给蒙古人?

    “少詹事,此事只怕不妥啊,国朝并无先例可循,且这火药生产,俱在两京军器监之中,便是这水师,自己也不能私造火药,若是以民间的火药来炸,还不若人工那般来的便利些。”张元浩决定挣扎一下,拦下杨尚荆的奇怪念头。

    杨尚荆摸了摸下巴,有点儿叹息,这特么的确糟糕啊,要是拿民间放呲花听响儿的火药来炸,那点儿可怜的威力还真赶不上人工开凿,毕竟现在民间自己鼓捣的那点儿玩意,也就和唐末那会儿的质量差不多,唐末那会儿的军队,用火药的主要用途不是什么爆破,而是……放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