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正统天命-第1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睦芑窝劬Γ闹饕删停孛醇性诹送饨簧稀

    对,外交,大明朝强力嘴炮的代言人之一,比起大宋朝那帮挨了鞭子还美滋滋地回来说自己“不畏强权”的鸿胪寺前辈,那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不过呢,说到底他是个宁夏人,大明朝宁夏的第一个进士,在朝堂上没有乡党扶持不说,反而很多乡党都等着他接济,给点儿政治资源好升迁,所以他这么个精通嘴炮的文官儿,本来应该挂个礼部尚书职位,做个清贵的京官儿的,但是耐不住礼部尚书胡濙他资历老威望足还特么能续命,他无论是资历还是根底儿都刚不过,所以只能憋憋屈屈地滚到南京城做个兵部尚书,加一个“参与机务”的头衔,也算是外朝对他的一个补偿了。

    综上所述,他是得罪不起焦弘这种户部侍郎的,先不提焦弘的出身、履历多牛掰,身后的底子多硬实,单单是北京户部掌控天下钱粮的属性,就让一堆跑部钱进的地方官儿跪着叫爸爸,吏户礼兵刑工这个排序可是有说道的。

    再加上这位户部右侍郎这几年东奔西走的,不是督钱粮就是督军务,小履历刷的那叫一个漂亮,估摸着以后北京尚书出了缺儿,第一个要被提干的就是于谦于廷益,第二个就是这位焦弘。

    所以他带着消息,一脸无奈地坐在了魏国公徐显宗的身前:“这个李信啊,确是给你我出了一个难题。”

    丰城侯李贤虽然也挂着守备南京的衔儿,然而这位现在在南京,还是处于一个离线状态的,因为他现在奉旨南下,和浙江、福建、江西三省交界之处的那帮矿匪、流民玩躲猫猫去了,所以两个人在一番友好交流之后,徐琦不得不感慨了一声:“丰城侯……好运道啊。”

    不在南京城,也就相当于躲过了这次江南的政治风波,那位北京的户部右侍郎哪怕心怀不满,也不会记恨到他李贤的身上,反倒是在座这两个人,很有可能要被记在小本本上。

    “昔年老丰城侯曾出镇南方,圣上着李贤前往镇压,应该也是考虑到虎父无犬子的缘由罢。”魏国公徐显宗微微一笑,相比于徐琦这个兵部尚书,他这个国公底子更厚,所以做起一些事情,也就不用那么多的顾忌了。

    虽然说定国公徐家刚刚和他们南京魏国公徐家争祖产,差点儿把人脑打出了狗脑,可那也是徐家的内部矛盾,谁要是真恨上了南京的徐家,想要撸掉魏国公的爵位,那就别怪南北两魏联起手来教他做人了——攘外必先安内,在宗法制依旧存在的明朝,可是铁律。

    徐琦脸上虽然平静,但嘴里说出来的话总有些若有若无的苦味:“也罢,你我还是要早作打算,写好奏章,呈送京师,免得被内廷攻讦多谋无断。”

    镇守南京、参与机务之类的活儿,听着只是在南直隶一地,可是大明朝整个南方的奏疏之类的,基本都要在南京中转一下,作为南京的掌权人,两个人必须对此作出回应,以彰显自己的魄力,也算是代表南京同僚表个态,只是那样呈上去,会显得自己很无能。

    魏国公点点头,叹了口气:“也罢,事已至此,便只能上书附议了,你我各修书一封,一同上奏天曹罢。”

    说这话的时候,两人自然而然地忽略了南京南京镇守太监,这也算是一个另类的政治正确了,毕竟南京镇守太监虽然和王振有点儿矛盾,但说一千道一万,他还是个没卵子的太监,是内廷的铁杆,在这个当口上,谁也不会和他通个气儿啥的。

    当然了,要是他主动上门来搞个投效什么的,还是要另当别论的。

    于是乎,就在第二天,两封奏疏以南京文武两大巨头的名义,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直接踏上了送往京师的路,备倭嘛,军国大事,自然是马虎不得的。

    也就是在这天,杨勤带着一队备倭衙门的兵丁,来到了南京城城南的一座小宅院门前,带路的是南京一个绸缎铺的掌柜。

    这掌柜是杨家的人,作为福建一霸,杨家的掌柜的即使在南京城,也是人模狗样的,可是在杨勤的身前,这个掌柜的也就和哈巴狗差不多:“二爷,您看,那茗烟姑娘就在此处,小的可是派得力的人手伺候着的,就连丫鬟,都是自己贴身的丫鬟调派过来的,可不敢有一点儿错处。”

    杨勤眯缝着眼睛打量着面前的小院儿,点了点头:“可有什么吃了熊心豹子胆,色胆包天的混账来此处打搅?”

    掌柜的连连摇头:“茗烟姑娘刚刚住过来的时候,倒是有那么两个色胆包天的穷酸书生跑过来,在后院吟几首酸诗什么的,可是都没用咱们杨家的人出面,直接就被魏国公家的护院给揍了一通,生生打折了那几个人的狗腿,也就没人敢来这里招惹了。”

    杨勤点了点头,转了转眼珠子:“外贼没了,这内鬼……”

    “这茗烟姑娘,可是少爷花了足足三千贯,才从秦淮河上赎出来的,咱们这绸缎铺上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便是真的吃了甚么熊心豹子胆,也不敢把主意打到这茗烟姑娘的身上啊。”这掌柜的急的,寒冬腊月的,汗珠子都下来了。

    杨勤现在身上可是挂着小旗的职司,谁都知道,自家少爷这是要把杨勤捧上去的,这样的人,便是一句话,都要顶自己这种小掌柜的一万句的,万一少爷怪罪了下来,自己也就只能跪着领家法了。

    所以他干咳了一声,接着说道:“不过这茗烟姑娘颇为愁苦,小的也就善做主张,把昔日伺候她的那两个婢女赎了出来,都不是黄花闺女了,想必少爷是看不上的,二爷要是有心……”

第四八零章 我要动他() 
    听了忠叔的话,杨尚荆的脸色就显得有些古怪,他摇了摇头,做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说到底,也不过是本县的地主豪强受些损失罢了,这事儿便是传了出去,对戬而言,也没什么损失的。”

    “少爷这边开了个头,逼着县中富户免债,这可和朝廷下令截然不同,百姓感念的,想必也是少爷,而非当今圣上。”忠叔看着杨尚荆吊儿郎当的模样,就有点儿着急了,“况且当今朝臣,多为豪强出身,便是贫苦出身的,身居朝堂这么多年,只怕也都已经变成了豪强。”

    恩出于上,这是游戏规则,坏了这个规矩,说浅了叫“目无尊长”,说深了,直接就一个“图谋不轨”的大帽子扣下去,直接死全家吧,简直不要太酸爽。

    至于后面那半句,就纯粹是“屠龙者最后变成了龙”的故事,一个政权的强大,或者说一个体系的强大,力量只是它强大的表现,也就是“硬实力”,而它强大的根源,则在吸引能力和同化能力上,也就是软实力,任何一个所谓的“寒门贵子”在进入这个体系内,都会接受整个体系的同化,然后迅速变成这个体系的一员。

    毕竟清酒红人面,黄金动道心,隔着五百多年,都要反复强调“小心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何况是这个年月的地主阶级的蜜糖呢?

    当然了,在这之前,这位“寒门贵子”也要接受“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教育,要是像杨尚荆这种非法穿越的文科僧,嗯,没有个底子厚有钱任性的家族,那也得跪着求一口饭吃。

    然而杨尚荆他不但吃喝不愁,还特么有钱任性,那么就可以利用家族带来的政治资源和财力资源,好好地搞一轮事情了。

    “忠叔无虑也,这打压本地豪强是真,可是这奏疏,到底也不过是个表达的艺术。”杨尚荆邪邪一笑,一脸的胸有成竹。

    忠叔眉头一挑,问道:“计将安出?”

    “这地主豪强免去债务,自然是可以大大地夸上一番的,这倒是小事,关键是……戬未曾让他们将债务尽数免除,而是让他们依着自家的财力,做一个妥协。”杨尚荆很是细致地解释,“如此一来,没有个甚么成例,是还能找戬的麻烦不成?这朝中做大臣的,要说别的能耐没有,可这哭穷的本事,谁又比谁差了?”

    就不说写《东阳马生序》的那个宋濂家里多富裕,还舔着脸自称贫困了,单单是原本历史线上,崇祯年那些事儿,闯王李自成进了北京城,崇祯要筹钱那会儿一个两个哭穷不拿钱的士大夫们吐出来多少钱?

    做婊子要立牌坊,这活计,莫说是大明朝的士大夫了,从汉代往后的世家门阀到寻常地主,玩的都是溜得不行的——毕竟“世代农桑”是政治正确,大抵就和二战电影里面必须要在美军里加上一个黑人一样,根本不用管一些事实,比如以这个黑人的受教育水平,在一线战场上,会不会坑死自己一个连的弟兄。

    大明朝立国这么多年,文官儿里面唯一一个敢当着皇帝大排筵宴的,也就杨荣这么一个怪胎,所以忠叔听了这话,就笑:“少爷此言甚是,到时候文书上不写利息之类的字样,朝中官员自然有发挥的余地,少爷非但不会让人恨上,多半还要摊上一个‘教化有功’的名头,也算是一箭双雕了。”

    杨尚荆听了这话,表情是越发地古怪了:“戬之用心,自然不仅于此,忠叔试想一下,戬在奏疏之中可是说了,‘黄岩县府库满溢,可以府库钱粮补偿乡贤,以资鼓励’,这里面的文章……”

    忠叔听了这话,眼睛瞬间就亮了:“大有可为,大有可为啊。”

    顿了顿,忠叔一边随着杨尚荆往里面走,一边说道:“若是贫困的府县也就罢了,有了如此先例,稍微富庶一些府县的主官,自然可以给远在中枢的官吏家庭‘补偿’一番了。而如今在这朝中做官的,穷苦之地出来的又有几个?”

    宁夏这种穷地方,大明开国直到永乐十年,也就出了徐琦这么一个进士,基本朝中的主官,都是相对富庶的地方出来的,这些地方,府县的府库还是相当富裕的,到时候有个小灾小患之类的,“乡贤”们来个“义举”,地方主官给个“补贴”,还不是……还不是美滋滋?

    至于法律层面和道德层面,去特么的法律和道德,现在海禁还没开呢,你看看沿海这些豪门大户都干了些什么?这年月顾虑着法律和道德的大户,一个两个早晚都得衰败了。

    至于什么忠君爱国……大明朝开国那会儿的功臣,尤其是文臣,有几个不是地方豪族出身的?他们有没有效忠蒙元拒不入仕?好吧,蒙元不是汉族王朝,可是蒙古铁骑南下,建立元朝的时候,他们为什么没拒不入仕?

    整个封建王朝实际上就是地主阶级们的玩物,套路都固定,王朝更替的乱世两边下注,太平盛世了赶紧跑过去投效明君,他们掌握着姿势,不脱离现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用他们还能拿谁治国?就现在所谓的世家大族,搁在汉朝的时候,有几个不会被张翼德大骂“三姓家奴”的?!

    杨尚荆露出了会心的微笑,轻轻地点了点头:“知我者,忠叔也。这条陈一上,便是有那忠直之人,想必也是不敢出言反驳的,道义……嘿,道义可是个好东西啊,到时候便是那金英教王振几句,在圣上面前言语几声,最多也就下旨申饬戬‘思虑不周’,断然不敢惩戒于戬的。”

    忠叔愣了一下,然后哈哈大笑,苍老的声音异常豪迈:“少爷所言甚是,所言甚是啊,若是圣上真个下旨申饬,只怕那王振一党,也要离心离德了罢?这权财二字……嘿!”

第四八一章 扩充() 
    第四八一章

    不好意思……昨天太累了忘了,更新好了……

    当年杨尚荆出京的时候,外朝的大佬们也是这么说的。

    然而吧,不同人不同命,同样的话仍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按正理,一个正六品的主事做个钦差,下去督运粮草啊、抗震救灾啊之类的,回到中枢之后,摇身一变,就是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点儿好的话,还能闹个郎中什么的,毕竟资历这东西中央刷了地方刷,就和光在中枢刷效果不一样。

    然而这位姓安的户部主事,别说回来升个一官半职了,就是能不能从江南活着回来都不一定,山贼水匪还在其次,官面上的“盗贼”才是最要命的。

    远在黄岩县的杨尚荆可不知道这些烂糟事儿,他这会儿正兴趣盎然地看着老蔡在法台上步罡踏斗,一手桃木剑、一手黄纸符,身穿法衣,看起来贼特么专业。

    当然了,现在整个浙江省,大概老蔡这个还没获封真人的“真人”,应该是最专业的了。

    “今次水灾,江浙十四州府,唯有黄岩县未曾受重灾,少爷功不可没,如今这朝局,想必外朝必会向陛下给少爷求取一些封赏。”忠叔站在杨尚荆身后,沉声说道。

    杨尚荆笑了笑,点了点头:“这倒是必然之事,如今外朝占据主动,必然要稳扎稳打,慢慢压上去,不过陛下倒也不是什么软蛋,封赏之事,大概还在虚名上晃荡,吃不到实惠的。”

    “有总是好的,况且,以少爷如今的势头,少要些实惠,多拿些虚名,反而要更好些。”忠叔的目光落在了给老蔡打下手的张丛身上,“声势稍大些,名声稍好些,总归是比握实权稳当的。”

    杨尚荆琢磨了一下,也只能表示同意,到现在,他手握的虽然算不上什么重兵,却是实打实的精兵,估摸着就是原来世界线上的戚家军,遇到他这些兵都得跪,毕竟识字率、组织度在那儿摆着的,同样是鸳鸯阵,认字儿的和不认字儿的一起施展,那就是俩东西。

    所以,他现在用贤名护住了自己,才是最有用的,免得到时候人家说他阴谋造反什么的,他连个回击的余地都没有,“悠悠众口”嘛,有的时候还是有点儿用的。

    眼瞅着老蔡把符纸用火点燃,化在水中,直接淋在了面前的那些刀剑上,杨尚荆的脸上就露出了笑容:“这东西,说有用也有用,说没用也没用,存乎一心,却也是个慰藉。”

    摇了摇头,杨尚荆就叹了口气:“民智未开,却也只能如此了,只愿我巡防千户所将士上阵杀敌之时,勇猛顽强了。”

    站在杨尚荆身后的忠叔就咧了下嘴,心说你这边儿又是文曲星转世的,又是驱邪斩妖的,把我这把老骨头都快蒙进去了,结果你告诉我你自己都不信?你说我这把老骨头到底是心还是不信?

    杨尚荆转过身去,朝着中军大帐走去,同时吩咐身边伺候的杨勤:“你且去将徐尚庸叫来,直说我本官要找他,有要事相商。”

    杨勤不敢怠慢,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往那边跑去,忠叔挑了挑眉毛,也不知道杨尚荆心里在想什么。

    这边儿杨尚荆刚刚在帐中坐定,徐尚庸就赶了过来,杨尚荆对着杨勤使了个眼色,后者应了一声,就带着徐、杨两家的亲兵把整个中军清空了。

    “少詹事找末将,所谓何事?”徐尚庸也没落座,而是看着杨尚荆,有些疑惑地问道。

    虽然现在他和杨尚荆是亲戚了,但是在这种官面上的场合里面,该怎么来,还是要按照官面儿上的规矩。

    杨尚荆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道地图旁边,对着徐尚庸招了招手:“你且来看。”

    徐尚庸迈步上前,就看杨尚荆伸手指着地图,轻轻一划:“如今自宁波府往南,海面上已经基本扫清了,便是以往倭寇的巢穴在此,却也大多搬离,只是宁波府以北,却成了倭寇盘踞之地,近日里,海宁卫等地多遭倭寇侵掠,百姓苦不堪言。”

    徐尚庸听着这话,眉头瞬间就是一挑,两只眼睛都亮起来了:“末将近日里也曾听闻,如今正是秋收之事,虽说朝廷免了税赋,可盖因今年水灾,田间收成也只够百姓求活,再加上倭寇侵掠,只怕……民不聊生啊。”

    杨尚荆的意思很明白,浙江以南沿海的三府,已经没什么油水儿可以赚了,现在想要捞军功,就得从别的地方入手了。

    然而吧,闽北还是一团糟,虽然现在大户们听说日本有金银铜矿,都想着从里面分一杯羹出来,对于矿贼私底下的支持力度减弱了不少,可是架不住明军寻常的卫所士卒,底层全特么弱鸡啊,和流民啸聚起来的矿贼打架,基本水平就是个菜鸡互啄。

    丰城侯李贤再牛逼,那也是无济于事的,指挥下去了,全是英明决策,结果下面的傻逼理解不了、执行不到位,李贤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是打死杨尚荆,杨尚荆也不会说闽北的倭寇咱们也一把捞了吧,那简直是……自寻死路。

    毕竟丰城侯李贤还是牛逼不解释的,现在过去抢饭碗,那就是在对天下人说丰城侯李贤是个傻逼,想要剿匪还要看我杨尚荆。

    可是李信就不一样了,这个被人称呼为“李萌萌”的都指挥使,现在就是个软蛋,浙江这一亩三分地被南京勋贵渗透了一部分,被北京的勋贵渗透了一部分,南部沿海的三府字节就被杨尚荆收入囊中了,他现在剩个啥?

    特么的杭州府旁边那两卫人马,也是听臬司、藩司的话更多吧?

    所以杨尚荆现在想要扩充实力,必须往北去,吃柿子捡软的捏,这套路杨尚荆熟悉的很。

    杨尚荆点了点头,脸上露出古怪的笑容:“本官已经上书南京兵部,请求扩大备倭衙门剿倭范围,大抵过段时间,就能有个结果,徐千户还是要做好准备啊。”

第四八二章 争权夺利() 
    防盗一章,半小时后更新

    听着轩輗这么一说,杨烨也跟着点点头,天塌了有个儿高的顶着,他们这帮牧守一地的,看着就行了。

    “那其他的事体……”杨烨很小心地问了一句,他主管着浙江一省的刑狱,这个时候面对上官,要注意态度,即能表达出自己的担当和决断,又要表现出对上司的尊敬。

    轩輗摆摆手,一脸的不以为意:“也不过是个举人,去了功名,直接法办便是了,至于那个以府库钱粮补贴本地乡贤的提议……”

    说到这里,轩輗的脸上又浮现出了古怪的神色:“也交给朝廷上的衮衮诸公吧。”

    杨尚荆的套路很明显,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他这边要坏了规矩,把手伸到县下,可是呢,也开了先例,给这些当官儿的补贴一下本地有根底大户的机会,里面的道道,还是给上面头疼去吧。

    况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