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革宋-第1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全不在乎方才的火场中也许还有活人的事情,进入城寨内指挥了爆破灭火的赵嘉仁疲惫的说道:“总算是结束了。”

    以赵嘉仁发言的时间向前倒推半小时,即将获得全胜的部队众人虽然很累却意气风发。现在官兵们都是一副疲惫的模样,因为战斗眼瞅着就要结束之时,被杀的所剩无几的蒙古军竟然在最后的容身地点起一把大火。虽然杀的起兴的官兵并没怎么留俘虏,蒙古军自焚的行动依旧给了大伙极大冲击,连胜利的喜悦在震惊的心情下变得无影无踪。

    指挥攻城的是一名叫罗谦的年轻军官,看到如此决断,他带着被感动的情绪说道:“没想到蒙古军竟然刚烈。”

    “刚烈个屁!”赵嘉仁怒喝道。他一听这话就来气,蒙古军不过是被吓的自杀,真的刚烈就该死战到死才对。然而看到周围的军官们都讶异的看过来,那位罗谦被这么怒喝,脸上露出了委屈的表情。赵嘉仁马上感觉到了自己处理的措施不对路。

    但是说出了这话之后也不能收回来,赵嘉仁赵嘉仁心中一阵烦躁,他心里面感叹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太浅薄了,他能带领一群人上了战场,却没办法让这群人在上战场前更多的理解战争。

    此时也收不回方才的话,赵嘉仁情急之间有了想法。他依旧带着恼怒的表情问道:“你们听懂那些人方才最后喊什么吗?”

    周围的众人对北方口音并不熟悉,对于里面的蒙古语更不熟悉。最关键的是,他们其实并没注意火场里的人在喊什么。

    和周围的军人一样,赵嘉仁也没听清里面在喊什么。但是他满脸怒色,带着正义的表情说道:“里面有人喊,放我们出去,我们不想死。还有人喊,你们都要跟着我死!”

    这话一出,那些脑子比较灵光的就已经明白这对话是什么意思。大概是放火的要拉大家一起死,而那些被卷入的则不想死。按照赵嘉仁提出的对话,火堆里悲壮的自焚殉国就变成了穷凶极恶的垂死挣扎。

    见到宣传起了点用作,赵嘉仁继续带着恼怒的表情继续说道:“蒙古人每战都杀死被俘的大宋军人,这些人既然杀了我们大宋军人,自然以为落到我们手里之后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因为害怕被杀,所以只好自杀。蒙古兵除了凶残之外,还都是一群懦夫!”

    宣传和法庭辩护有点像,就是提供一条逻辑通顺的证据链。赵嘉仁努力尝试着将蒙古人自焚行为的冲击降低后,他也不想多纠缠这种负面情绪极重的话题。收起恼怒的表情,赵嘉仁换上了比较正面的表情,“诸位,我们胜利了!这是我们大家的胜利,高兴点,胜利就是胜利。让我们一起喊,万胜!万胜!”

    说完之后,赵嘉仁自己率先带头喊道:“万胜!”

    主将带头,下面响起了稀稀落落的声音,“万胜……”“万胜……”

    赵嘉仁的确觉得尴尬,然而他却没有生气。如果这样的应者寥寥需要羞耻的话,那也是赵嘉仁准备不足导致的羞耻。他继续喊道:“万胜!”

    “万胜!”这次就好了许多。

    就在赵嘉仁准备继续呼喊的时候,在城寨外,突然响了情绪高亢的呼喊,“万胜!万胜!万胜!”那是外面的官兵们听到里面的呼喊,哪怕是没有看到城寨内是什么情况,他们也兴奋的跟着喊了起来。

    此战毕竟是胜利,是全军上下拼死获得的胜利。即便最后那些自焚的蒙古军用生命来表达不愿意被征服的意愿,却也只能算是宋军一点小小的心理挫折。“万胜!万胜!”城内的官兵们的呐喊声越来越响亮,进而两岸被攻克的城塞内外都响起了欢呼声。

    距离这里不能算是特别远的蒙古军此时正在与宋军对峙,这些蒙古军一共有六七千人之众,他们并没有进攻,而是在距离宋军两百多步外列队。两百多步的空地上躺着不少人马的尸体,这是宋军用猛烈的炮火画出的血线。

    为首的将领听到远处宋军的欢呼声,虽然觉得宋军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夺取坚固城寨的速度简直不可置信,然而那些欢呼声覆盖了整个城寨。从任何常识来看,宋军已经获得了战斗的胜利。此时天色已晚,蒙古军将领不得不留下岗哨,自己带着大队人马撤回营地,并且带回他们收集到的宋军信息。

    赵嘉仁的军队一日攻破两座蒙古城寨的消息震动了伯颜,而前去增援的蒙古军带回的消息更让伯颜眉头紧皱。蒙古人知道大宋临安有能够浮在半空的大型孔明灯,然而总是无法成功仿制。此次蒙古军在襄阳周围占领了鹿门山、虎头山、万山三个制高点,能够居高临下的随时监视战场动向。没想到赵嘉仁竟然把大型孔明灯带到战场上,硬生生的在平地上获得了侦查优势。

    除了孔明灯这个技术优势之外,伯颜当然知道赵嘉仁在火炮上的优势。攻打襄阳的时候,吕文德所在的城头并没有什么火炮。白天前去救援蒙古城寨的援军将领强调,前来救援的赵嘉仁军队使用火炮简直跟不要钱一样。只要蒙古军发动攻击,哪怕是试探性的攻击,宋军都会使用火炮对蒙古军的密集队列进行轰击。两岸的援助部队各有三四千人,每一边被打死打伤两百多人后都开始迟疑不前。

    “大帅,此事甚为棘手。”救援的蒙古将领说话的时候一脸愁眉苦脸。

    伯颜没有负面的表情,然而心情也颇为糟糕。守襄阳城的吕文德死后,吕文焕展现出来异乎寻常的顽强。即便遭受到蒙古军的猛攻,吕文焕带领的宋国精锐竟然撑过了最初的震撼,并且通过残酷的肉搏战守住了襄阳城墙。

    现在又出现了赵嘉仁这样的援救部队,蒙古人的城寨竟然也守不住。这个局面虽然没有超出伯颜之前设想的诸多情况,却也是诸多设想中很不乐观的一种。

    “你们先下去休息。”伯颜命道。等将领出去,伯颜也选择了休息。战前的诸多情况已经做了各种预案,就算是整夜思考也不会有更多选项。与其惶恐不安还不如休息,准备接下来的残酷战斗。

    与伯颜相比,赵嘉仁并没有这样的舒适。此次援助前,赵嘉仁并没有更详细的情报,自然没办法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攻克两座蒙古城寨只能算是一个战术胜利,之后该执行什么样的战术,赵嘉仁也没有可执行的计划。

    伯颜可以要求部下早点睡觉,准备明天一早的战斗。赵嘉仁只能在这种陌生的地方多布置岗哨,抓紧时间清理残破的城寨。许多人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睡下。第二天一早五六点,又疲惫不堪的爬起来继续工作。

    在大多数人都紧张的时候,因为兴奋而表现轻佻的人也是存在的。譬如贾似道派来的联络人。因为赵嘉仁的军队中有四千人好歹打着殿前司左翼军的旗号,那就得有类似监军的存在。不过赵嘉仁是文官而并非武将,监军也不敢在赵嘉仁面前炸刺。

    即便如此,攻克两座蒙古城寨的第二天,这位监军也很不合时宜的找赵嘉仁询问,“赵知州,我等今日可否继续进兵。”

    赵嘉仁只睡了四个多小时,对这样的屁话,赵嘉仁冷漠的答道:“不进兵。”

    “那何时继续进兵?”监军继续兴奋的问道。

    赵嘉仁依旧冷漠的答道:“我想着怎么也得等后面的援军赶来之时再进兵。”

    这个回答让监军脸上的兴奋仿佛被浇了冷水,他尝试用装作不解的语气说话,然而这语气其实是不满,“我看赵知州打蒙古人如同砍瓜切菜,若是一鼓作气,岂不是更好么?”

    在大宋当文官的好处之一就是不服气便可去怼。什么监军、文官、武将,都可以暂时不放在眼里,如赵嘉仁这样的主帅怼人更轻松。对监军的屁话,赵嘉仁冷冷的回一句,“此事我自有主张,你先下去吧。”

    没想到自己居然被这样对待,监军也颇为讶异。不过他好歹是贾似道的亲信,知道贾似道对赵嘉仁的依赖,于是监军只能把不满放在心里,悻悻的退下去。

    赵嘉仁也懒得废话,经过昨天的战斗之后,赵嘉仁兵力不足的问题被暴露出来。他原本不想和友军发生太多纠缠,那是很麻烦的。现在赵嘉仁希望友军能够尽早赶到,在赵嘉仁战斗之时能够让赵嘉仁不用担心自己的背后与侧翼。

    贾似道当时与赵嘉仁约定,大概在赵嘉仁抵达前线之后,援军就会跟上来。事情的进展居然挺顺利,攻克两座城寨后的第五天,第一支援军就到了战场附近。那不是赵嘉仁认为的夏贵的部队,而是李庭芝麾下的扬州兵。

    抱着比较谨慎的欢喜,赵嘉仁就与李庭芝的部队见面了。带队的将军名叫苗再成,有五千多民团。见到赵嘉仁的时候非常恭敬,赵嘉仁随即提出了要求,“我请诸位能够严守城寨,在我出战的时候守住这里。”

第150章 民团英勇应敌() 
攻克头两座城寨后的第七天,赵嘉仁的部队再次出击。就在出发前,濠州团练苗再成找到赵嘉仁再次请战。

    这位三十岁左右的中年人带着恳请的表情说道:“赵知州,我等前来这里援助是为了打仗。你却让我们守城,是不是把我们看的太轻。”

    赵嘉仁并没有小看苗再成的意思,他问道:“每个家里都要有个守家之人,苗团练觉得被委以守家重任之人会被看不起么?”

    道理当然没错,然而苗再成还是希望能够参加战斗。他说道:“赵知州,你部下这么多,我还是觉得你可以让你的部下守城。”

    “苗团莲,我可以相信你么?”赵嘉仁问道。

    “何意?”苗再成不解的问。

    赵嘉仁脸色凝重,“当我出去打仗的时候,我可不想再担心你带着人去干你想干的事情。如果你觉得我可以相信你,那就请明说。你若是不可信,蒙古人就有可能偷袭城寨,然后从我背后杀过来,从背后捅刀可是很危险的。我需要能信得过的人守在我的后方,若是你觉得我不能相信你,就请直言。我会根据你的回答来调整我的部署。”

    苗再成低下了头,沉吟了好一阵他才抬起头,“至少这几日赵知州可以信得过我。”

    “那就多谢啦!”赵嘉仁说道。他需要的只是可信的人,宋军在野战中的表现很一般,守城的能耐却不一般。

    得到了苗再成的承诺,赵嘉仁再次进军。蒙古军最前面的两个沿江城寨颇大,后面的一部分城寨就没有投入如此巨大的人力,为保护回回炮而修建的城寨规模比较小。墙壁在十斤炮面前被轻松砸的稀烂,城寨里面有三四百人,这点人在三四千人的围攻下很快就覆灭了。

    一日内攻克两座城寨,赵嘉仁命人把城寨里的东西一把火烧了个干净,就带领部队撤回了出发地。

    见到赵嘉仁胜的如此轻松,苗再成心中更是期待战斗。赵嘉仁担心这位真的不知死的与蒙古军贸然打仗,只能答应明日带苗再成的人马出战。

    第二天一早,赵嘉仁留下四千人守家。自己带了六千水陆兵马与苗再成的五千人马一起出发。看得出,苗再成很兴奋,他的部下也因为有仗可打而颇为激动。出发了一阵,罗谦就前来禀报,“知州,苗再成那些人已经跑到我们前面去了。”

    “唉……让他们去吧。”赵嘉仁叹道。

    见赵嘉仁如此消极应对,罗谦连忙说道:“知州,你不是讲过友军败退之时会冲乱我们阵列么。若是那些人这么干,我们岂不是白白遭殃。”

    赵嘉仁苦笑道:“这就得看我军的训练水平,人总是吃一堑长一智。我只期待那些人吃过苦头之后能明白自己吃几碗干饭。虽然他们在野战中完全靠不住,但是我真的指望他们能好好守城。咱们再能打,却也不会撒豆成兵。”

    罗谦听了这话之后暂时没有继续反对。赵嘉仁说得对,兵力不足是此次战前大家都没考虑到的问题。真的上了战场,罗谦才能理解什么叫做多多益善。只要肯服从命令,打不了野战,至少能够守城。即便是守城都不行,至少能干干体力活,当个劳工吧。

    走了一阵,罗谦不自信的问道:“知州,你觉得他们能明白么?”

    “遇到生死考验之时,哪里还有明白不了的道理呢?”赵嘉仁叹道。

    就在赵嘉仁与部下讨论战争与人性的时候,阿术已经带领部队前来应敌。被赵嘉仁摧枯拉朽般干掉了四座城寨,蒙古军颇受震动。经过侦查,蒙古军发现赵嘉仁的部队人数并不多。在襄阳附近的三个蒙古集团现在有大概十五万人,赵嘉仁的部队数量只有一万多而已。兵法有云,十则围之。哪怕蒙古军现在没办法调动十倍兵力,至少能够调动两倍兵力。

    阿术此次带领了三万兵马前来应敌,出发之时他心里面感叹赵嘉仁这个年轻人竟然是个做事果断狠辣之辈。头两座营寨倒也罢了,赵嘉仁昨日攻克两座营寨,要是一般的将领大概会派兵驻守,然而这个年轻人果断的烧了营寨后撤兵。完全不给蒙古军可乘之机。这样谨慎果敢,绝非是一般将领可比。

    为了熟悉要攻打的宋国,阿术听那些儒生讲述过一些宋国的历史,他发现每到宋国危机关头,总是有些文官会挺身而出挽救危机。然而那些文官以前却往往籍籍无名,这种奇怪的事情让阿术感觉颇为不解。若是这些人有如此能力,应该早就成为宋国强有力的将领。至少在蒙古是这样。

    就在他考虑对面的赵嘉仁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官之时,探马前来禀报,在前面遇到了不断进发的宋军。应该是赵嘉仁的部下。

    阿术不敢怠慢,赶紧亲自赶到前线。此时两军已经对阵,蒙古军这边秩序井然,各个部队排列整齐,森严肃杀。对面的宋军则是队形松散,毫无结构可言。让阿术非常讶异的是,这些人还在冲着蒙古军挑衅叫骂,一副不知死的模样。

    到了此时已经没什么好讲,阿术下令,“进攻!”接到命令的蒙古军如同一架机器般开始运作起来。

    先是一通弓箭齐射,当箭雨泼向宋军之时,那些方才还破口大骂的宋军登时队列大乱。哪怕是本能,没有盾牌的宋军就躲到有盾牌的人背后,他们仿佛是一群遭到暴雨袭击的羔羊般退后。等到被射倒一票人后,宋军就接连后退,试图脱离蒙古弓箭手的射击范围。

    “大帅,派骑兵冲阵吧。”在旁边的蒙古将领连忙说道。打过这么久的仗,积累了这么多经验,将领对于派兵节奏上很有感觉。只要此时从两翼夹击,可以把宋军轻松歼灭。

    “不。派步兵正面打他们。骑兵从两翼扰袭。”阿术下达了命令。他有更大的野心,不管赵嘉仁是不是名不副实,此次就是一举歼灭赵嘉仁的绝好机会。

    命令被传达下去,于是苗再成的民团没有立刻崩溃,他们甚至熬到了与蒙古军接战。双方交战之初,这些民团靠勇气甚至扛住了一阵。直到两翼被骑兵用骑弓近距离射击之时,整支民团才彻底崩溃。

    苗再成平日里对大伙不错,他虽然还尝试在前线死战,那些与他关系不错的民团成员就扛起苗再成,不管他本人意愿的跑路。

    在蒙古军井然有序的追击驱赶下,五千民团损失了大概一成兵力,如同一股洪流般对着赵嘉仁的部队冲去。

第151章 可靠的敌人() 
撵鸭子般驱赶着宋军向赵嘉仁的中军进发,蒙古军进展的极为顺利。两支宋军距离不算远,只跑了二十几分钟,精疲力竭的民团就看到了整齐列队的赵嘉仁军。亲自指挥这场战斗的阿术元帅上了一个小土包,这里已经算是战场的高处。端坐在战马上,阿术元帅是高上加高,居高临下的看着战场上的局面。

    宋军的中军排成了整整齐齐的十几个方阵,每一个方阵之间距离很大,这种完全不符合战争规律的布阵令阿术元帅颇为讶异。不等阿术元帅做出针对性安排,那些被恐惧驱使的民团见到宋军主力,也不知道从哪里爆发出的精力,他们争先恐后的冲向宋军阵列。

    战阵是要靠整齐的队列与密集的兵力获得胜利,若是普通的宋军阵列,整个军队排成一个整体大阵,这些民团试图进入大阵当中得到宋军的庇护,而宋军为了维持自己的阵列完整,就必须拒绝民团。两边的冲撞瞬间就会打乱宋军的阵列,让整支部队变成溃兵。

    难倒赵嘉仁已经料到那些乌合之众会被轻易打败,所以才摆出这么一个能够让溃兵快速通过的阵型不成?阿术元帅得出了这么一个结论。如果这是真的,那就说明赵嘉仁还颇有眼光。不过这样的赞赏只是强化了阿术元帅消灭赵嘉仁的愿望。

    此时根本不用元帅下令,有着丰富掩杀经验的蒙古军开始加快速度去追民团的溃兵。到了这时候也该收割这些脑袋啦。然而阿术元帅却失算了,赵嘉仁的方阵中冒起白烟,随着炮声,追击的蒙古兵中就有人被打倒。

    在向前冲锋的滚滚人流中出现逆流,就算是小小的逆流也非常显眼。更何况这种逆流正在扩大,宋军的火炮以惊人的速度在进行炮击,炮弹精准的落入到蒙古军队列中。听着敌人惊慌的尖叫可以让部队士气大振,听着自己人惨叫呼痛可以让部队士气大跌。更何况炮弹从头顶上不断飞过来,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被击中的对象,蒙古步兵竟然就这么慢了下来。

    阿术大为讶异,他没想到宋军的军阵居然是空心的。就他所知的战斗,军阵都是靠密集的队列实现战斗力,空心方阵就如吹好气的猪尿泡一样,虽然看着巨大,却一戳就破。不过至少在现阶段,这些个宋军的‘猪尿泡’起到了作用,位于方阵中央的炮兵精准射击,不仅追击的蒙古步兵受到损失。

    炮声仿佛给已经竭尽全力逃命的民团打了点兴奋剂,他们更是加快了逃命的速度,竟然硬生生拉大与蒙古军的距离。当他们接近宋军军阵之时,就有人上前引导这些民团,那些引导的士兵扯着喉咙喊道:“穿过去之后别停,后面有船接你们。”

    每个方阵间距离都有四十多米,所有长枪手平端长枪,决不许任何人接近。见到这样的架势,又听说有船接他们,民团更没有停顿,竭尽最后一丝气力向前奔跑。

    眼瞅蒙古兵与宋军的分野越来越大,阿术元帅下令骑兵开始攻击。不过攻击对象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