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逃离大学-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笥烟乇鹬匾业募肝慌笥迅蘸枚枷不禝T业,大家在一起时谈论的也都是这个话题,久而久之,我也就进去了。”
  有人说IT业是“烧钱”的行业,谁烧的钱多,谁也许就能成功。
  几个穷学生缺的就是钱。刚开始筹备的时候,他们连一台服务器都买不起。后来大家掏空了自己的腰包,又东挪西借地好不容易才凑齐了几万块钱。可是网站运行每天都需要钱,那几万块钱是远远不够的。到后来,他们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刘颖只好借同学的饭卡,同学的饭卡被他用完了,他不好意思地对同学说:“你往饭卡里加点钱吧。”
  开始那阵子,他们也没有办公地点,只能在宿舍里干活。后来,他们在汽车系借了一间房子,总算有了一个固定的办公地点,他们就在那里干活,在那里睡觉。
  那些日子,除了上课,鲁军几乎每天都在外面跑,为他的网站找资金。鲁军拿着创业计划,见了一个又一个投资商。有的人听了他的创业计划后说:”好,好,好……“也不拒绝,只说我们不投了。有的人干脆不屑一顾,他们可不愿“烧包”地将钱交给几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
  那是一段四处碰壁的日子。
  鲁军他们的创业计划,在清华大学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不久,就有“天使”找上门来。这位“天使”就是上海浦东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公司在仔细地研究了他们的项目,考察了他们的创业团队后,决定投入660万元风险资金介入他们的项目。
  鲁军和刘颖决定休学创业。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即使倒退1年,一个大学生为了创业而休学,是不可能被校方接受的。
  值得幸运的是,鲁军他们赶上了好时候。这年1月,国家教育部出台了一项新政策,这项政策规定: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
  鲁军和刘颖分别向学校提出了休学两年的申请,很快就得到了校方批准。
  1999年8月,北京易得方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立,鲁军任公司总裁。
  易得方舟成为国内第一家由在校大学生休学创业、吸引风险投资创办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鲁军等5位“知本少年”,成为中国大学校园里最瞩目的人物。
  有记者问鲁军:“作为创业的实践者,你怎么看待目前引人注目的学生创业?”
  鲁军说:“美国大学生毕业以后自己创业的占20%,而在中国,大学生创业才刚刚开始。但是,社会毕竟已经给想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你有理想想去创业,给你一个空间,学校允许你去创业;你想搞艺术,可以给你机会去搞艺术;你想成为作家,可以鼓励你去当作家……大学大学,就要博大精深,不能用一个框把人套死了。
  说白了,高考填报志愿那会儿,谁知道自己填的志愿是干什么的?我敢打赌,90%的学生都不知道,90%的学生搞不清自己填报的专业是干什么的。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旁边的老师一说你笔一动就填进去了,难道这样填进去的志愿就是你一辈子要走的路?难道选了这个专业就要一辈子被框在里面?其实有许多人都是到大学以后才真正意识到自己该干什么。这个时候,学校就应该尽可能地给他们创造机会,这才叫大学。教育还有另一个意义,就是给大家一个机会,能够按照自己的理想为社会、也为自己创造财富,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学,更好地工作,才会有更大的贡献。否则一辈子干着自己不开心的事,那是很郁闷、很痛苦的。”
  正是这份思考,让鲁军选择了创业的路。
  作为〃中国大学生自己的网站〃,FanSo仅用了短短4个月时间,就进入了公众网,迅速成为中国教育网内最大的网站。从一个不到10人的创业团队,成长为拥有60余名员工,初具规模的商业公司。2000年3月,网站的日页面浏览量突破250万,注册用户达到12万。
  公司立足于〃源于校园、服务学生〃的创业理念,针对学生需求推出了各类资讯、娱乐、交流等高质量的内容频道,如〃新闻〃、〃环球影视〃、〃啸林书院〃、〃打开音乐〃、〃游戏辞海〃等;以及为学生提供个人定制服务的〃我的家〃。还推出网上招聘、留学、家教、培训等服务。FanSo更提出了一套全新的〃CampusAge中国高校电子校园解决方案〃,希望通过自己对校园的了解和不懈努力,以及各商业伙伴的精诚合作,加快中国校园电子化建设的进程。
  他们雄心勃勃地要在半年内成为国内第一家最大的为校园、学生提供最优网络服务的互联网公司。同时,他们还发展有商务前景的内容:书籍、音乐、硬件等,想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电子商务平台,力争通过1…2年的时间成为以学生为核心,面向全国年轻人的电子商务平台。
  2000年5月,公司又成立了北京易得方舟中文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文在线—ChineseAll”同时开通。
  由童之磊任总裁的“中文在线”网站,以文学为切入点,为全球的中文读者提供全面、丰富、深刻的文化内容。“中文在线”打出了“21世纪网络新文化”的旗帜,提出“人人都是作家、人人都是评论家”、“重建文学新秩序”的概念,希望通过网络打破传统的写作和出版方式,把更多更优秀的文学作品以更快的速度、更便捷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他们推出了“股权换版权”的理念,这个理念使它囊括了巴金、余秋雨、余华等一大批优秀作家的网上版权,这些作家以作品入股的方式成为“中文在线”的股东。总裁童之磊和他的同伴们被作家丛维熙称为“来自天堂的文学天使”。
  就在鲁军他们踌躇满志之时,2000年6月,IT企业在纳斯达克跳水,互联网的冬天降临。易得方舟遭遇了资本的无情,两周内,风险投资撤走。
  2000年底,易得方舟经历着它最艰难的时期。先是人事震动,5个核心人物走了3个:马云走上了职业经理人的路;陈曦另立山头,办了一家技术公司;童之磊在做他认为具有“史诗”意义的出版革命。接踵而来的是经济问题,账上只有几千元钱,40多个员工等着开工资。
  2001年9月前后,一些网民发现,易得方舟网站(fanso)很久不能登录了。FANSO的CEO鲁军向媒体表示说,他们暂时放弃网站,等到以后时机成熟,再回来做网站,暂时放弃的原因是,易得方舟每个月必须向中国教育在线交纳12万元的服务器托管费,对于捉襟见肘的他们来说,这笔费用太高了。
  在易得方舟最艰难的时候,有人劝鲁军弃船保帅,从头再来,也有猎头公司相中了他,但鲁军仍是那句话:船在人在。
  鲁军说,如果我卸下包袱,轻装上阵再开一家公司,对个人是不错的。但我必须为投资者的每一分钱负责,不能因为有困难就撤。更何况,公司现在已找到了良好的商业模式,正在大调整,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易得方舟不承认沉没,而是说在调头。但能肯定的是,他们基本放弃了网站。如今,当年的五位“知本少年”,只有鲁军和网站总监刘颖还留守在易得方舟。刘颖不愿离去,也许是梦想还能卷土重来。毕竟,易得方舟的前身——化云坊,是他孕育的“孩子”。
  已经离开易得方舟的马云则认为,FANSO像其他所有的公司一样,经历着市场的打磨,所以,它的生生死死都很正常。在常人看来,FANSO代表了那个时代学生创业的梦想,成了上个世纪末的某种符号,所以,FANSO一直负重前行。但市场经济中,不会因为你是学生创业公司,就给予你更多的眷顾。他说:“作为它的股东,我真心地希望它越走越好,但如果有一天它消失了,我也会很平静,因为这就是市场,这样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易得方舟目前的处境,也许更多的应归咎于网络神话的破灭。但是不管是沉没,还是调头,“易得方舟”的舵手鲁军,有着比别人更多的感受。他在寻找新的发展机会的同时,也开始了反思和更深的思考:
  “拿到了投资,公司成立后,要朝规范化发展,团体要进行重组,这是一个比较痛苦的过程,但又说不清楚,这痛苦在哪?”
  “公司发展很快,但管理明显跟不上,虽然我们基本上没有周末的概念,但还是常常感觉效率低下,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大学生自己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实战经验不足,缺乏管理经验。作为一个创业计划,毕竟还只是一个抽象的、停留在文本状态的合理想象。但从计划的成功到真正市场意义上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学生创业公司和一般公司并没有本质区别。市场是无情的,没有学生和老师的划分,都必须按照市场法则办事,按企业方式运作。创业对创业者要求很高,不但要有理想,还要有一颗坚韧不拔和沉着平稳的心。只有这样,才能从技术人过渡到管理人。”
  思考会使人变得更聪明。虽然遭受了创业以来最大的挫折,但是鲁军的创业热情似乎并没有削减。他说,企业只有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过程,才能体现出真正的生命力。面临困难,度过难关,生存下来,发展起来,这对企业是一个挑战,对企业领导者更是一个挑战。我们这一代人从懂事开始已经是市场经济了,我们再不做些好的企业来,就有愧于这个时代。
  在易得方舟写字间的墙壁上,仍挂着两个条幅,一个写着“你的需求,FanSo的追求”,另一个写着“大学生自己的网站,FanSo”。
  人们期待着鲁军和他的易得方舟早日驶出浅湾,驶进大海。
  有人说,市场经济已经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
  自1998年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的大学校园涌起了一股科技创业潮,一些年轻学子纷纷投身商海。他们不再坐在教室里幻想,也不再将出国留学、考研、考博作为获得成功的唯一途径。比尔。盖茨、戴尔、杨致远、张朝阳的成功诱惑着他们,也激励着他们,鼓舞着他们。他们或边学边干,或休学创业,或毕业后自己干,用智慧、激情和勇气书写着创业的篇章。
  1997年,正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读研究生的姜晓丹,约了几个同学成立了一个写软件的兴趣小组,方向是企业内部网络系统。每人出资200元,购买了必备的资料后,就开始干起来。
  很快,姜晓丹们小有收获,在1998年清华信息学院举办的软件大赛和第一届清华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他们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由于开发的项目具有市场前景,他们决定共同筹资50万元创办自己的公司。有人拿出了自己的打工所得,有的向父母预支了娶媳妇的钱。1998年8月,北京慧点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
  不到两年时间,清华大学就冒出了近30家学生公司。
  1999年9月,清华大学首次将“创业停学与复学”列入学籍管理规定,其目的是给有创业机会或经济困难的同学一个宽松的环境。只要学生提出申请,导师和系里同意,就可以办理停学手续,但停学时间最长不能超过三年。
  为了鼓励学生创业,清华大学还建立了学研大厦和创业广场两大创业基地,吸引学生公司入园创业。
  目前,清华学生创业圈内人士约为600人,占清华学生总数的3%,但就是这3%的学生,1999年,创造了8000万元的总产值,2000年,创造了近5亿元的总产值。
  自己创业,玩的就是心跳。
  北大计算机系本科生戚文敏,研究出了比E—mail更具保密性、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新型网上邮件传输工具E—post后,在学校的鼓励下,他创办了北京大学天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大以校名冠以公司名,以此为无形资产入股,成为学生公司的股东。
  1998年初,上海海运学院计算机系大学生傅章强,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投资两万多元,置办了三台电脑,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不久,他的创业计划得到了一家投资商的青睐,融得了100万元风险资金。傅章强成立了必特软件公司,他将自己的导师和学校的一些教授吸引到公司。白天,傅章强去上导师的课,晚上,导师来公司协助他做业务。如今,“必特软件”已被信息产业部认定为国内第一批“软件企业”。
  中国科技大学的6名学生,以自己的科技成果,在一家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的高科技公司拥有了2940万元的巨额股份。
  古城南京也爆出新闻:7名在校大学生创办了一家名为“南京博德嘉”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董洪韬是针灸专业二年级博士生,总经理吴骏是该校第二临床医学院国际针灸专业四年级本科生,另几位,一人是硕士生,三名本科生,一名专科生。
  他们的创业源于一项新成果的诞生。从1997年开始,吴骏和几位同学开始研制一种能降低酒精对机体毒副作用、保肝和护肝的保健茶。经过多次毒理、药理、功效和临床试验,取得成功。1999年4月,他们的成果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获得创业计划优秀作品奖。于是他们相约一起创业。如今,保健茶作为公司的第一个产品,已成功地推进市场。
  据对上海高校的一份调查表明,大学生中,有15%的人计划自己做老板。
  大学不再是过去的象牙塔了,在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相互作用的今天,大学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创业的乐园,成为创业者角逐科技成果、商业利润的地方。正象有人评述的那样,这是因为,大学所“生产”的两种产品——人才与技术正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的左轮和右轮,而大学所具有的文化积淀又为这种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向轮。
  一个个创业神话,使一些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不断高涨。不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创业成为最热门的话题,他们或开公司,或搞网站,都渴望获得“种子资金”来圆自己的“老板”梦。
  但是,在由大学生掀起的这股创业潮中,有仍挺立潮头的成功者,也有被浪潮打入水中的失败者,他们经历了种种挫折和磨难。创业,是一个诱人的字眼,可是在创业的路上,并不是每一个梦想都能变成现实,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成为成功者,在这条路上,伴随着他们的,既有汗水,也有泪水。

 
把我当花瓶 


  女大学生创业受挫;她说:别把我当花瓶。
  如果检索中国大学生创业者档案,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三年级学生李玲玲,也许是全国第一个女大学生老板。
  1999年7月,当清华园里的鲁军们正踌躇满志地满世界寻找投资商时,李玲玲已经拿到 
了10万元风险投资资金,创办了武汉天行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李玲玲之所以受到投资商青睐,是因为她发明了一种用来灭蚊蝇的高杆喷药器和一种能防撬的防撬锁。还因为她骄人的成就:曾先后获得〃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由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亲自颁发奖证奖牌)、第七届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挑战杯”中国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优秀奖,1999年获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学金〃。迄今,李玲玲已拥有7项实用新型专利。
  如果进一步检索李玲玲的档案,还会发现,她不但是一个科技迷,而且还是一个具有浪漫文学气质的诗人。从上高中时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电视剧本等数十万字作品,还出版有诗集《为梅等你》。她是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华中理工大学)校报记者;校电视台新闻部长、副台长;校夏雨诗社社员,并在多家新闻媒体做过兼职。
  从李玲玲的档案不难想象,在当初高考填报志愿时,为了是填报文科还是填报理科,她心里一定经历了一场矛盾和斗争。虽然后来去了新闻系,但是在学校举办的科技讲座上能经常见到李玲玲的身影。
  创造需要幻想。人类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创造几乎都源自于最初的幻想。李玲玲发明的高杆喷药器就来自于一个天真的幻想。
  李玲玲的家在湖北枝江农村。每到夏天,那里蚊蝇成群,对付它们的办法只有喷药,可是蚊蝇越来越狡猾,总是躲得高高的,人只有站到凳子上才能与之周旋。可是每当她站在凳子上奋勇杀“敌”时,小弟弟常会跑来捣乱,摇凳子取乐,害得她不得不动脑筋与之“智斗”。她想,如果有一个能自动升降的药瓶该多好啊,那样她就不用站在凳子上喷药了。于是她就琢磨开了,最初是用一根竹竿扎在药瓶上用线拉,但每次只能拉一下,后来,她运用杠杆原理一次次进行改进,终于成功地做出了能升降的高杆喷药器。
  李玲玲发明的高杆喷药器获得了“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
  不久,李玲玲又有了一个幻想:如果有一种防撬锁该多好啊,那样,自行车就不会被偷了,防盗门也能真正安全了。这个幻想后来果真变成了一项新成果。她发明的防撬锁,在1999年4月举办的中国专利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她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文科女生。
  1999年,是李玲玲的幸运年。这一年,她还因为取得多项发明成果,获得中国大学生“五四奖学金”和中国大学生“建昊杯”特等奖学金,并代表获奖大学生在人民大会堂发言。
  当掌声和鲜花簇拥着她时,投资商也开始垂顾她。1999年7月,武汉世博投资公司出资10万元,与李玲玲共同创办了武汉天行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说是“共同创办”,是因为李玲玲虽然是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但她只占有40%股权,而世博公司却占有60%股权。
  双方协议,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李玲玲,独立负责公司的经营活动;世博公司监督风险金的使用并承担全部投资风险,同时为“天行健”公司无条件提供贷款担保,如果李玲玲创业失败,他们将不再追索风险金及收益。
  也许双方的合作在一开始就埋下了矛盾和失败的种子。
  也就在这时,各路媒体轮番炒作,李玲玲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10万元+大学生”甚至被炒作为一种创业模式。据说,仅半年多时间,世博公司就收集了厚厚两大本关于李玲玲的报道。
  这年暑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