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肖新说-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外国作家中,伊索的寓言《老鼠开会》、匹诺脱的寓言《老鼠和大象》,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老鼠开会》说:一群老鼠开会,讨论怎样通知大家猫来了。在许多建议中,最受欢迎的是在猫的脖子上挂一个铃铛,这样老鼠听见铃声,就可以在猫到来之前躲进洞里。可是在进一步讨论谁去把铃铛挂在猫的脖子上时,却没有哪一只老鼠敢去做这件事情。
  汉语中与鼠有关的四字词语形象生动,大多姓“贬”:鼠牙雀角、鼠目寸光、鼠目獐头、鼠肝虫臂、鼠窃狗偷、鼠窃狗盗、鼠腹鸡肠;十鼠同穴、十鼠争穴、老鼠见猫、老鼠过街、两鼠斗穴、投鼠之忌、投鼠忌器、社鼠城狐、穷鼠啮狸、狐鼠之徒、首鼠两端、首鼠模棱、捉鼠拿猫、梧鼠之技、掷鼠忌器、猫鼠同眠、偃鼠饮河、器鼠难投;虫臂鼠肝、抱头鼠窜、虎头鼠尾、狐奔鼠窜、狐凭鼠伏、狐潜鼠伏、狗偷鼠窃、狗盗鼠窃、贼头鼠脑、贼眉鼠眼、狼奔鼠窜、狼贪鼠窃、掉头鼠窜、雀角鼠牙、蛛丝鼠迹、獐头鼠目;以狸饵鼠、以狸致鼠、目光如鼠、进退首鼠、孤雏腐鼠、城狐社鼠、胆小如鼠、掘室求鼠、罗雀掘鼠。
  汉语中含“鼠”的俗语数量可观,也颇风趣: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一只死老鼠坏了一锅汤;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滚汤泼老鼠,一个也跑不了;猫哭老鼠,假慈悲;老鼠尾巴生疮,有脓也不多;腰里掖个死耗子,冒充打猎的;苍蝇找烘缸,老鼠找米仓;老鼠拖木锨,大头在后边;鼠摆尾巴——小玩艺儿;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鼠舔猫屁——找死;狮子捉老鼠——大材小用;鼠狼生耗子——一代不如一代。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鼠的故事
古哲智慧
  黠鼠赋
  《苏东坡集》:
  若有告余者曰:“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人能碎千金之璧,不能无失声于破釜;能搏猛虎,不能无变色于蜂虿,此不一之患也。’言出于汝,而忘之耶?”
  苏子夜里坐着,有老鼠在咬东西。他拍打坐床,声音停了。但是,隔不一会儿,咬声又起。苏子让童子拿蜡烛去照,童子发现了一只空袋子,那吱吱的响声就是从袋子里传出来的。苏子惊讶地说:“嘻!这只老鼠被关在袋子里,跑不了啦。”打开袋子一看,里面寂静无声,好像什么也没有。举起蜡烛在袋里搜索,只见里面有一只死老鼠。童子吃惊地说:“这老鼠刚才还在咬东西,怎么一下子就死了呢?先前是什么声音呀?难道有鬼不成?”翻开袋子,老鼠落地,撒腿就跑。再机灵敏捷的人也措手不及。
  苏子感叹道:“呀,这只老鼠真狡猾啊!被关在皮袋里,皮袋是坚硬的,老鼠不能够钻透的。所以它是在不能够咬的时候咬皮袋,用声音来招致人来;在没有死的时候装死,凭借装死的外表求得逃脱。我听说生物中没有比人更有智慧的了。人能驯化神龙,捉住蛟龙,捉取乌龟,狩猎麒麟,役使世界上所有的东西然后主宰它们,却被一只老鼠利用,陷入这只老鼠的计谋中,吃惊于老鼠从极静到极动的变化中,人的智慧在哪里呢?”
  我坐下来,闭眼打盹,在心里想这件事的原因。好像有人对我说:“你只是多学而记住了一点知识,但还是离‘道’很远。你自己心里不专心,又受了外界事物的干扰,所以一只老鼠发出叫声就能招引你受它支配,帮它改变困境。人能够在打破价值千金的碧玉时不动声色,而在打破一口锅时失声尖叫;人能够搏取猛虎,可见到蜂蝎时不免变色,这是不专一的结果。这是你早说过的话,忘记了吗?”我俯下身子笑了,仰起身子又醒悟了。于是命令童子拿着笔,记下了我的文章。
  评点:最有智慧的人类,尽管可以“役万物而君之”,却难免被狡猾的老鼠所欺骗,原因全在做事时是否精神专一。专一则事成,疏忽则事败。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集》:
  数岁,某氏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阴类恶物也,盗暴尤甚,且何以至是乎哉!”假五六猫,阖门撤瓦,灌穴,购僮罗捕之。杀鼠如丘,弃之隐处,臭数月乃已。
  呜呼!彼以其饱食无祸为可恒也哉!
  永州有个人非常在意出生的时辰。他生于子年,而老鼠是该年之神,因此,他特别爱护老鼠,不许在家里喂猫养狗,还禁止童仆打死老鼠。老鼠在家里的粮仓、厨房里恣意糟蹋,无人过问。
  鼠们还通过互相转告,跑到这家来大吃大喝。结果,这家人没有一样完整的器具,没有一件完好的衣服。全家人都吃老鼠享用后剩下的东西。白天,老鼠成群结队地与人同行,晚上,它们又偷又咬,追逐打闹,各种各样的叫声吵得人不能入睡。但是,爱鼠之人心安理得。
  过了几年,此人把家搬到了别的州郡,另有人住进了他的房子。老鼠依然故我。新主人说:“老鼠是阴暗角落里的害人虫,偷窃捣乱,最为厉害,为什么猖狂到如此地步呢?”他借来五六只猫,把它们关在屋里捉鼠。他还撤瓦除砖,用水灌洞,甚至雇人来围捕老鼠。被杀死的老鼠堆起来就像一座小山。有人把一些老鼠扔在隐蔽的地方,还臭了好几个月哩!
  评点:为非作歹的人虽然一时找到了“保护伞”,但忽视了这种庇护是不可能长久的,最终还是会遭到毁灭的下场。
  

越人溺鼠
宋濂《燕书》:
  鼠好夜窃粟,越人置粟于盎,恣鼠啮不顾。鼠呼群类入焉,必饫而后反。越人乃易粟,以水浮糠覆水上,而鼠不知也。逮夜,复呼群次第入,咸溺死。
  老鼠喜欢夜里偷吃粮食。有个越国人把粮食装进肚大口小的坛里,任凭老鼠糟蹋。老鼠呼唤它的同伙跳进坛里,它们总要饱餐一顿后才肯回洞。越国人再倒出粮食,换上清水,并在水面上撒上一层细糠。老鼠不知底细,到了晚上又呼唤同伙一个接一个地跳入坛里。结果,这些老鼠全被淹死了。
  评点:“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对付像老鼠一样贪婪的敌人,最好的法子就是诱敌深入,集中力量,一举歼灭。
  

大鼠
《聊斋志异》卷九: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腹硕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里有一只老鼠同猫一样大,为害甚烈。宫里派人四处寻找好猫来灭鼠,但是,这些猫总是被老鼠吃掉。
  此时,恰好有外国人进贡了一只狮猫,这猫的毛色像雪一样白。宫人把狮猫抱到有老鼠的房子里,关上门,暗中看它如何动作。这狮猫先是在那里蹲着,蹲了好久。老鼠探头探脑地从洞里爬出来,一见狮猫,狂怒地猛扑过去。猫为躲避,跳到案台上。老鼠也跟着跳了上去。猫往下跳,老鼠也跟着下跳。如此往返,不止百次。见此情景,大家都以为这猫也怕老鼠,没啥本事。后来,老鼠腾跳的动作渐渐迟缓了,大肚子一凸一凹,像是在喘着粗气。它还时不时蹲到地上,休息片刻。此时,狮猫猛扑下去,用爪子紧紧揪住老鼠项顶上的皮毛,用利齿撕咬它的头骨,双方翻滚着互相搏斗。猫发出呜呜的叫声,老鼠发出啾啾的惨声。众人急忙推开房门,但见老鼠的脑袋已被狮猫嚼烂了。大家这才明白,狮猫开始躲避,并不是害怕老鼠,而是等待它疲惫懈怠!古有“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的军法,狮猫是在使用这种机智的战术啊!
  评点:“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这一《孙子兵法》中指导战争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日常生活,告诫我们要以智取胜,而不能逞一时之勇。
  

寓言集锦
伊索寓言
  田鼠与家鼠
  田鼠与家鼠是好朋友,家鼠应田鼠之约去乡下赴宴。家鼠一边吃着大麦和谷子,一边对田鼠说:“朋友,你知道,你这是过着蚂蚁一般的生活,我那里有很多好东西,去和我一起享受吧!”田鼠跟随家鼠来到城里,家鼠给田鼠看豆子和谷子,还有红枣、干酪、蜂蜜、果子。田鼠看了,大为吃惊,称赞不已,并悲叹起自己的命运来。它们正要开始动嘴,有人打开了门,家鼠一听见声响,害怕得赶紧钻进了鼠洞。当家鼠再想去拿干酪时,又有人进屋来拿什么东西。它一见到人,立刻又钻回了洞里。这时,田鼠顾不上饥饿,战战兢兢地对家鼠说:“朋友,再见!你尽管享受这里好吃的东西吧。我宁愿回去啃那些大麦和谷子,过平平安安、无忧无虑的生活,也不要像你这样整日提心吊胆。”
  老鼠与黄鼠狼
  老鼠向黄鼠狼开战,每次总被打败。它们聚在一起商议,认为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将帅指挥。于是,它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了几只老鼠来做将帅。这些将帅想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就做了一些角挂在头上。战事又起,老鼠再次被打败。别的老鼠轻而易举地逃进洞里,而那些将帅因头上有角,不能钻洞,全都被黄鼠狼吃掉了。
  克雷洛夫《松鼠和核桃》
  一只小松鼠当上了狮子大王的勤务员,很快便博得了大王的欢心。为了鼓励松鼠的忠心,狮子答应送它一大车核桃。核桃可是松鼠最爱吃的食品啊!松鼠于是天天盼着能享用美食。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狮子的承诺却始终没有兑现。
  可怜的小家伙经常饿着肚子,暗暗哭泣。
  随着岁月的流逝,小松鼠老了,迟钝了,狮子大王不再喜欢它了,就让它退休。临走的时候,松鼠终于得到了它梦寐以求的一大车核桃。这都是些经过精心挑选的上等核桃啊,个头大,颜色又亮。遗憾的是,松鼠的牙齿已经脱落,根本咬不动核桃了。
  匹诺脱《老鼠和大象》
  一只幼鼠刚从雅典学了些肤浅的知识回来,有了点小学问,便十分骄傲。它盛气凌人,总想显示一下自己的聪明。有一天,他对一头大象说:“你走起路来用不着那么大模大样的,因为上帝把你造得够大的了。你的个子大,这是事实,但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按我的想法,这倒是一个很大的缺点。你个子太大,行动起来就不灵活。你走路又慢又笨。瞧瞧我!简直是奔跑如飞。我能跳来跳去到处跑。你却很懒,走一步就得停下来喘口气。你真可怜。每当我打量你那庞大的身躯时,我就有点怜悯……”
  骄傲的老鼠并没有说完它要教训大象的一番话,因为在它快要结束演说时,一只听厌了它那种智慧言论的猫,纵身一跃把它擒住,吃掉了。猫的行动说明了老鼠和大象确有天壤之别。
  章恺《佛塔上的老鼠》
  一只四处漂泊的老鼠在佛塔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生活实在是幸福极了,老鼠既可以在各层之间随意穿梭,又可以大嚼丰富的供品。它甚至享有别人无法想象的特权——可以随意啃咬那些不为人知的秘籍,尽情欣赏人们不敢正视的佛像,兴起之时,甚至还可以在佛像上留些排泄物。每当善男信女们烧香叩头的时候,这只老鼠就看着那令人陶醉的烟气慢慢升起,猛抽鼻子,心中暗笑:“可笑的人类啊,你们的膝盖竟然是这般柔软,说跪就跪下去了!”
  有一天,一只饿极了的野猫闯了进来,一跃将老鼠抓住。这位高贵的俘虏抗议道:“你不能吃我,你应该向我跪拜!我是佛的代表!”野猫反唇相讥:“人们哪是在向你跪拜啊,你只不过是站了高位罢了。”然后,野猫像掰开汉堡包一样,把老鼠咬成了两半。
  {1}作者对本书各篇“故事”的原文或译文,都作了文字上的梳理、润色或段落上的调整。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老鼠嫁女》。(新华社稿)
  滩头木刻年画《老鼠娶亲》:“新郎”披红挂彩跨马前行,“新娘”头戴彩冠坐轿随后,吹吹打打,一派喜庆盛况。(新华社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说牛
野牛家牛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牛”是“驯化的牛科大角型哺乳动物。曾经成群地活动在北美、欧洲、亚洲和非洲。亚洲和非洲的牛有的仍处于野生状态”。
  牛的驯化发轫于六七千年前,这大大晚于狗、猪、羊的驯化。埃及人首开历史先河,华夏族次之——约在龙山文化(公元前2800~前2300)中期。
  所有家养动物都来源于野生动物,因此,它们之间相互通婚就顺理成章。例如,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野猪就常常在光天化日之下钻入家猪的住处求偶寻欢,传宗接代。然而,野牛却没有这种“私通”的习惯。
  我国野牛现仅存于云南南部和西部的密林中,因珍贵稀有而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牛体形大,身架高,强壮威武,气宇轩昂。人们曾在原始森林中把它们和家牛诱入“洞房”,使之在朝夕相处中产生爱慕之情,结为秦晋之好。遗憾的是,野牛不理异性,无动于衷。
  家牛分黄牛、瘤牛、水牛、牦牛、杂种牛等。若论用途,则有乳用牛、肉用牛、役用牛和兼用牛的区别。当然,牛之有“用”,令人惊叹,因为牛极具价值,一身是宝。牛肉可吃,牛奶可喝,牛黄入药,牛骨可制乐器、梳子,牛皮可加工成靴鞋、铠甲、盾套、箱包、盒子、非洲人下身的挡布和各式各样的家庭用品。
  我国古人设祭,以牛为牺牲,称为“太牢”。古代中东地区也把牛作为祭品,人们在施行祭礼时,首先让献祭者卧在坑中,并在坑口覆上穿孔木板。人们在板上宰杀公牛,牛血滴入坑内,献祭者就用它来沐浴。据说,此种祭礼具有净化道德和操行的意义。而在今天非洲的马达加斯加,人们在举行葬礼时,仍要在死者坟前放置牛头模型,以示他生前的富有,并祝他死后超升。
  不仅如此,在世界许多地方,牛血、牛尿、牛粪也被派上了特别用场。
  牛血解渴,众所周知。乌干达的卡拉莫贾民族生活在四面环山、气候干燥的高原地带,一年中有半年是旱季,此时全境除一条河流外,其余河湖全都干涸。旱季一到,人们就靠牛血解渴。对于卡拉莫贾人来说,牛尿也十分珍贵——他们不仅用它取暖、洗身,而且还将之作为佐料滴入牛奶,刺激胃口。在印度,教徒们认为,牛尿可以净化人的肉体和灵魂。
  在我国内蒙古广袤的草原上,毡包或住房旁边往往堆着小丘一般的牛粪。人们根据粪堆的大小,可以判断牧民财富的多寡。现在,牛粪除了用做燃料外,还被用来发电或培植蘑菇。而在非洲,牛粪则是建造房屋的上等材料。
  坦桑尼亚的马赛人很爱干净,他们在请客吃饭时总要事先洗手。但是由于缺水,他们洗手时只用牛粪。客人一到,主人就跑到自家牛栏里抓起一大把冒着热气的鲜牛粪,用两手反复搓揉,然后再换用干牛粪把手擦净。非洲西南部沙漠地带的霍屯督人很少洗澡,但他们非常重视保护自己的皮肤。他们把湿牛粪抹在身上,等牛粪慢慢干后再用手掌刮下,最后涂上油脂摩擦,使皮肤滋润光滑。即使对于新生儿,人们也用湿牛粪而不是用水为之擦身。非洲某些民族,甚至在施行割礼后,也在伤口上敷上牛粪和树脂调成的糊状物,防止感染。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世界奇牛
世界上有许多奇牛,例如——
  识途之牛: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个居民在卖掉自家的一头牛后,这头牛冲破新主人设置的两道带刺的铁丝网,涉过三条河流,穿越30公里,经过20多小时,重新回到老主人的家里。
  嗜睡之牛:非洲有一种牛每天在吃饱喝足后,一睡就是20小时。这种牛不会耕田拉车,但能很快长出肥肉,成为人们的佳肴。
  鼓风之牛:一般牛用鼻子呼气,可是产于非洲摩洛哥瓦锡巴地区的“吹风牛”,却是用嘴呼气。这种牛用嘴呼出之气,好像是从鼓风机里吹出来似的,风力很大,因此,当地人往往用它们代替鼓风机。
  制烛之牛:南美洲圭亚那有一种“灯牛”,因其尾巴可制蜡烛而得名。当地人宰杀“灯牛”后,在取下的牛尾中钻个小洞,插入灯芯,就制成一支“牛尾烛”,这种“烛”可燃七八个小时。
  能笑之牛:南美洲圭亚那的奔米达地区有一种会笑之牛,这种牛的喉部长着一个“S”形的隔音膜,牛叫时,此膜剧烈颤动,发出“哈哈哈,哈哈哈”的声音。人们习惯性地称这种牛为“哈哈牛”或“笑牛”。又因为它的叫声很像古稀老人爽朗的笑声,因此,它又被称做“笑老人”。当地居民非常喜欢这种牛,把它视为吉祥的象征。
  浇水之牛:非洲尼日利亚的“息西”牛,颈下有一个比头还大的盛水垂囊。只要垂囊里有水,“息西”牛就从嘴里不停地喷出水珠。“息西”牛喷水,是为了保持舌头的湿润,以免过多分泌唾液。遇到天旱,人们就把牛牵到河里,让牛的垂囊灌满水,然后把牛牵到地里浇水。
  用脚饮水之牛:这种牛生长在非洲,其形状同普通牛没有两样。令人奇怪的是,它不用嘴喝水而用脚喝水。原来,在牛的四肢靠近蹄子的地方有一个气囊直通胃部,因此,这种牛只要往水里一站就能吸水。
  长有驼峰之牛:这种牛的颈背之间像骆驼一样长有一个驼峰,故名驼峰牛或驼牛。驼峰主要用来贮存养料,还可以用来拖套。驼牛耐热耐渴,善于行走,性情温驯,它既能提供乳和肉,又能供人役使,因而深受人们喜爱。
  “水下清道夫”:分布在我国广东、广西和台湾南部沿海一带水中的海牛,其貌不扬,用鼻呼吸,有人说它是鱼,也有人说它是鲸。据传,当年哥伦布在航行途中,捕捉到一头海牛,烹制后品尝了它,发觉味似牛肉,于是称之为“海牛”。其实,“海牛”并不像牛,它们原先也生活在陆地上。它是象的“远房亲戚”。由于肉味鲜美,它在18世纪遭到大肆捕杀。海牛的牙齿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一头成年海牛每天能吃50公斤海生植物,因而有“水下清道夫”的称号。圭亚那曾利用两头海牛清除了首都乔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