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1旅 刘香九
第22旅 富 春
第17旅 崔新五
第19旅 石文华
第6军团总指挥张作相
第41军 孙殿英
第112师 张廷枢
第7军团总指挥傅作义
第73军 傅作义(兼)
第68师 李服膺
第8军团总指挥杨 杰
第17军 徐庭瑶
第67师 王以哲
第26军 萧之楚
。。
长城抗战日军作战序列
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
关东军司令官 武藤信义
参谋长 小矶国昭
第6师团 坂本政右卫门
第11旅团 松田国三
第36旅团 高田美明
骑兵第4旅团 茂术谦之助
第8师团 西义一
第4旅团 铃木美通
第16旅团 川原侃
骑兵第1旅团
混成第14旅团 服部兵次郎
混成第33旅团 中村馨
第14师团
第7师团
伪满蒙军
关东军飞行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张学良布防
南天门中国守军
2月11日,宋子文等还与张学良至热河视察部队。宋子文先后在北平和承德发表演讲,说:“热河为中国完整之一部,与苏、粤各省无异,热河被攻,即同于南京被攻。如日军来攻,则将举全国之力量与其周旋。日本已占我东北,但任何进一步之进攻,即将予以抵抗”;“吾人决不放弃东北,吾人决不放弃热河,纵令敌方占领我首都,亦决无人肯作城下之盟。”
张学良成立两个集团军,自己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由于学忠、商震、宋哲元分任1、2、3军团长;张作相为第二集团军司令,由万福麟、汤玉麟、张作相分任4、5、6军团长。张作相、汤玉麟原是张作霖的老把兄弟。张作相是张学良的父辈,素有“浑厚”之名,他原担任吉林省边防副司令兼吉林省主席。但他不学无术,既无威以制人,又无智以服人,无信心,无决心,他指挥的第二集团军有六七万人。汤玉麟又是热河省主席,在东北军中素以骄横跋扈著称,外号“汤二虎”。
张学良本来见汤玉麟难挡国防要塞,有撤换汤的意向,征求张作相的意见。张作相与汤玉麟交情极深,深知汤为人蛮横,绝难接受命令,请张学良考虑,张学良未能斩钉截铁地作出决定。事为汤玉麟所悉,大为愤懑,表示坚决反对,阴谋同伪满勾结。张作相得到消息,深恐因此造成东北集团分裂,即派亲信到承德向汤陈述利害,进行劝解,才使矛盾缓和。张学良怕汤玉麟再起疑心,用张作相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以安汤心,以利指挥。
2月17日,张学良、宋子文、杨杰等偕同随员卫兵分乘汽车卡车30余辆,浩浩荡荡向热河省会承德进发。张学良在承德,以他和张作相、汤玉麟、万福麟等27名守卫热河有责的将领的名义,向南京及全国通电,表示决心抗战,呼吁全国一致支援。
榆关失守
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
榆关即山海关。1933年1月1日,日本中国驻屯军榆关守备队在关东军的增援下,开始向东北通往华北的咽喉要道,长城上的重要关口──山海关进攻。当日军突然向山海关开枪开炮,并要求中国军队退出时,遭到了当时驻守山海关的东北军独立第9旅爱国将领何柱国旅长的断然拒绝和顽强的抵抗。日军动用飞机、军舰、重炮对山海关狂轰滥炸,至3日下午,关内10余处中弹起火,浓烟蔽天,中国军队完全被罩于火网之下,辗转苦战,始得突围而出。而其后卫安德馨之一营,据残壕破垒与日步兵、战车、装甲车拼死格斗,乃全营覆没。1月3日山海关失陷,民众哗然。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热河沦陷
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
占领榆关,只不过是日军进一步扩张的前奏。此后一个月间,日本军事外交当局接连发表声明,重弹热河省为所谓“满洲国的一部分”等老调,宣称关东军决定与“满洲军队合作”,“肃清”热河省内的中国驻军。1933年2月上旬,关东军制定了侵占热河的计划,并开始付诸实行。2月23日凌晨,日军以两个师团的兵力向热河省东部南岭的中国守军阵地发动袭击,热河作战开始。日军第6师、第8师及混成第l4旅、第33旅在飞机的支援下,连同伪满军分兵三路向热河省进犯。北路由通辽攻开鲁,中路由义县攻朝阳,南路由绥中攻凌源。由于中国国民政府此时仍未下定抗战决心,战事一开始,日军的进攻接连得逞,24日占领开鲁,25日下朝阳,3月2日陷凌源。昏庸腐败的热河省主席兼第5军团长汤玉麟根本无心抗战,逃之夭夭。3月4日日军先头仅以128名骑兵兵不血刃占领热河省会承德。热河沦陷,举国震惊。
张学良下野
在塘沽举行的华北停战会议。中方代表自右到左为:徐燕谋、钱宗泽、熊斌和李择一
随着山海关和热河相继丢失,蒋介石又决定牺牲张学良,以平民愤。对于张学良来说,东北沦陷,丧国亡师的主要责任者虽然不在他,但他还是深感愧对三千万东北同胞,所以“九·一八”事变发生不久,他便在长城布防,准备进行保卫长城、保卫热河之战,并急向南京求援。但南京对此反映冷淡。蒋介石正在江西忙于“剿共”,虽然碰得头破血流,连前敌总指挥张辉瓒都成了红军的俘虏,但他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仍然继续调兵遣将,准备对红军进行更大规模的“围剿”,所以对什么保卫热河、什么长城抗战,是不感兴趣的。他认为,日军攻势正盛,锐不可挡,热河是守不住的。然而鉴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舆论方面的压力很大,对张学良的要求他不便拒绝,因为他如不作出一些抗日的姿态,就是在国民党内部,也是很难站得住脚的。所以,他的所谓支持,只不过是打发他的妻兄宋子文等人去趟北平,讲些冠冕堂皇的漂亮话,开些空头支票而已。热河沦陷后全国舆论强烈批评政府抗战不力,这时,蒋介石才从江西“剿共”前线到保定,亲逼张下野。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何应钦调兵遣将
南天门中国守军
张学良被迫下野后,蒋介石为贯彻其对日妥协的方针,任命亲日派何应钦为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此时,日军已经推进至长城沿线各口附近。其兵力部署为:第 8师团位于承德、古北口外地区,混成第14旅团位于喜峰口外及冷口地区,混成第33旅团位于界岭口外和义院口外,第6师团及骑兵第4旅团位于赤峰地区。面对当前敌情,何应钦和参谋长黄绍竑在军事上想有所作为,着手抗战准备。为阻止日军继续向长城各口侵犯,将参战部队重新进行了部署:
第1军团防守天津、大沽及警备津浦铁路;
第2军团担任滦河以东和冷口附近的防务;
第4军团在原地整训,并以3个师协助第57军防守冷口以东长城要隘;
第3军团负责喜峰口、马兰峪方面防御;
第8军团担任古北口方面作战;
第6、第7军团担任察东防务;
原第5军团汤玉麟残部在察东沽源整补。
以上8个军团共14个军,约25万人。
长城各关###火(1)
宋哲元29军大刀队夜袭喜峰口
日军占领山海关、承德后,中国军队退守义院口、界岭口、青山口、喜峰口、铁门关、罗文峪、冷口、古北口、多伦、张家口等100多个长城关口,战线长达1000多里,中国先后投入总兵力达35万多人。3月5日,日军开始分兵进犯长城各口,遭到中国驻军的顽强抵抗,展开了长达80多天的激烈的阵地争夺战。随即日军各部即按命令向长城一线推进,长城沿线的古北口、喜峰口、罗文峪、马兰峪等隘口成了通往华北平津的最后天然防线,震动中外的长城抗战开始了。
长城抗战首先在冷口打响。3月4日,承德弃守当天,日军混成第14旅的米山先遣队就占领了冷口。受命前往冷口接防的第 32军商震部急调其第139师于6日反攻,收复冷口,并乘胜追出口外15公里,拒敌于肖家营子、马道沟一线,冷口初战告捷。
3月 6日以后,日军调集两个师团、两个独立旅团的兵力,在空军配合下,向古北口以东长城各隘口轮番进攻。蒋介石为缓和舆论,急调13个军30多个师的兵力沿长城线布防。第29军受命防守喜峰口至罗文峪一线,经几日苦战,遏止了日军攻势;11日夜,前敌总指挥赵登禹乘大雪,亲率部队袭击敌后炮兵阵地,用大刀砍杀日军数百人,从此,第29军大刀队威名四扬。
3月9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追击溃退的万福麟部到达喜峰口。10日,刚刚赶到喜峰口接防的中国第29军张自忠师与进攻喜峰口西侧阵地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日军首次遇到劲敌,遂以一部确保喜峰口,主力集中在长城北侧待机。11日夜,第29军乘日军疲惫、疏于戒备之机,派出4个团偷袭日军成功,重创日军。这是日军发动热河作战以来的首次受挫,关东军司令官武滕信义火速调兵增援,并将作战重点转向罗文峪,企图从侧后攻击喜峰口以西的中国守军阵地。
3月16日拂晓,日军3000余人企图趁中国守军不备之机,夺取罗文峪之三岔口高地。第29军暂编第2师刘汝明部,负责扼守这一带要隘。刘汝明命1个团跑步绕出黄崖口,截击日军,将其击退。17至18日,日军对罗文峪、山渣峪等阵地连续发动两次大规模的进攻,中国守军同日军展开肉搏战,“拔刀冲入敌阵,砍杀无算”,将快活林、三岔口、古山子、马道沟之敌完全肃清,罗文峪北5公里以内已无敌踪。由500壮士组成大刀队于夜间潜登日军阵地,砍毙大量日军,大刀队亦多数壮烈牺牲,仅生还20多人。喜峰口、罗文峪阻击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人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7个昼夜,日军多次强攻,伤亡达3000多人,终未得逞,不得不暂时后撤。喜峰口一役使日本国内大哗,日本各报刊登了这一惨败的消息,称此役“使日本皇军遭到奇耻大辱。”最恼怒的当属关东军司令武藤信义大将。他在给长城前线指挥官坂本中将电报中训斥道:“喜峰口一役,丧尽皇军威名!”
在进攻喜峰口的同时,3月11日,日军第8师及骑兵第3旅向长城古北口发动了强大攻势。防守古北口正面的东北军第112师未尽力抵抗即放弃了第一线阵地,日军迅速占领古北关口,并乘胜向守军第17军第25师关麟征部右翼龙门峪阵地包围。师长关麟征指挥第75旅主力将敌击退,并恢复了联系。但是,由于第25师是2月下旬匆匆由江南徐淮北调,集中甫毕,即仓卒应战。除迫击炮外,山野炮全无,仅以4个步兵团的兵力,独当优势精锐之敌,激战3昼夜伤亡极大。中国军队伤亡达4000多人,日军为此也付出了2000人伤亡的代价。日军也称此役为“激战中的激战”。不得不撤出古北口,于12日退守南天门,与日军形成对峙状态。
到3月底以后,长城抗战的形势开始逆转。3月27日,日本关东军发布第491号命令,决定军主力重新转向积极作战,越过长城线,向滦东地区进攻。根据这一计划,日军将主力集中冷口方向。在长城六大口中,冷口居于长城的凹部,它关系着滦河中下游中国军队各防地的安危。假若日军占据了冷口,既可以威胁滦东中国守军的侧翼,又将陷冷口以西各口中国守军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中国商震部黄光华师也与日军拼死血战,夺回被日军占领的关口阵地。日军占领长城各隘口的目地未能达到。3月27日,武藤信义下达向滦东地区进攻的命令后,占领义院口的日军混成第33旅团协同新增加的第6师团一部兵力,首先于4月1日向滦东发起进攻,先后攻占了石门寨和海阳镇。守军何柱国部退守秦皇岛。4月11日日军攻占冷口、建昌营和迁安后,滦河以西守军的侧背受到威胁。为避免腹背受敌,宋哲元第29军、商震第 32军、何柱国第57军和第53军之杨正治部,只得撤到滦河西岸,沿滦河布防。第6师团展开追击,先后攻占滦东的卢龙、抚宁、昌黎各县。滦河以东、长城以南全部被日军占领。
进犯冷口的日军是第6师主力,另有混成旅第14旅和第33旅各一部配合,总计兵力达3万人左右。中国冷口守军仅有第32军之第139师,与优势日军相比,兵力悬殊,且战线过长,分兵把口。4月9日,阵地被突破,全军退至滦河右岸,冷口及附近各关口全部失陷。由于冷口失陷,使喜峰口腹背受敌,第29军被迫放弃喜峰口,奉命向滦西撤退。4月21日,日军第8师又向南天门发动进攻,中国第17军所属3个师,轮番上阵抵抗,经8昼夜血战,守军始撤出阵地,南天门遂告失陷。
。。
长城各关###火(2)
南天门中国守军
4月初,日军占领滦东后,再次向长城各口发起强攻。经月余浴血战斗,4月11日,由于冷口守军伤亡过大,冷口弃守;冷口的失守,使喜峰口守军腹背受敌,29日奉命撤退;从日军撤出滦东后,在古北口争取行动。4月20日深夜,日军开始猛攻古北口以南的南天门中国军队防线,守军黄杰第二师等轮番上阵抵御,与日军血战八昼夜,至26日夜,日军以伤亡5000人的代价迫使守军后撤600米,守军也有3000多将士伤亡。古北口方向战斗尤为激烈,担任阻击任务的第17军3个师交替上阵,浴血奋战,坚守两个月,到5月中旬,终因伤亡过重,撤出战斗。
签订《塘沽协定》
在塘沽举行的华北停战会议。中方代表自右到左为:徐燕谋、钱宗泽、熊斌和李择一
当前线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中日间在北平的秘密谈判也到了关键时刻。为了使日军答应停战,何应钦命令何柱国、王以哲、万福麟等军撤到宁河、宝坻之线,宋哲元部撤到三河、平谷以东地区。这样,日军第6师团在滦西的进攻如同旅行,未遇到中国军队的任何抵抗。
这时,新成立的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到达北平,派出密使与日方人员谈判。黄郛连夜与日方代表达成协议,决定中日双方在顺义、通县、香河、宝坻、宁河、芦台一线全线停火。正在与日军交战的傅作义军只好遵令停止战斗,向后撤退。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这时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至此,历经近3个月的长城战役的战火逐渐平息下来。
5月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徐燕谋至密云向日军求和,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使中国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广大爱国军民所进行的长城抗战,终因国民党政府采取妥协退让的方针而导致失败。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即不愿战,又不能不战;想和又不能和,继续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和“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投降外交。日本侵略者由于在长城沿线受到出乎意料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国内发动对华全面战争的准备和国际环境都还不成熟,继续执行“以战促变”、“武力逼和”的方针,以图达到“屈服华北当局”,“促使华中华南分裂”的目的。因此,当长城线上两军激烈战斗时,南京政府与日本侵略者在暗处进行着讨价还价的“交涉”。 5月26日,北平军分会派去的参谋徐燕谋与日本第8师团长西义一面洽停战,日方除原提出的4项条件外,又增加“随时派飞巩侦察,及用其他方法,以视察中国军之撤退状况。中国方面,对此狈予以保护及一切之便利”的条件。何应钦表示接受,并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