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漫长的抵抗-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地理和气候来说,亦不适合游击战的实施。杨靖宇的抗联第一军兵力始终在一千人上下,而赵尚志的第三军却能发展到六七千人,原因并非两人能力差距,而是因为在日军开始重点准备对苏作战前,杨靖宇活动的南满比赵尚志活动的北满形势要更为险恶。

而辽南又是南满最为艰苦的地区。这是因为辽南地靠大海,是从关内接济义勇军最重要的通道。因此,这里是日军镇压最严酷,同时建立伪组织最严密的地区。赵庆吉活动的凤城、岫岩和庄河——“辽南三角”,正在这个地区的中心。

辽南三角的战斗异常残酷,义勇军的牺牲很大。

赵庆吉的队伍,最多时不过数百人,到1937年,他所部的直属战斗兵员,已经不足百人。他和关世英每时每刻都面临着生死的危机。1937年10月,他和关世英带四十余名官兵在四方砬子宿营,因为生火暴露目标,突然被凤城岫岩的日伪讨伐队包围。激战中赵庆吉先负伤,关世英在抢救他时被日军用机枪击伤双腿,无法行动,大呼:“我死了算什么,你带队冲出去……报国仇家恨!”遂留下掩护,命令卫士背赵庆吉突围。日伪军蜂拥而至,呼喊“抓住关世英,抓住铁血军参谋长!”关世英开枪自毙,终年22岁。

似乎赵庆吉没有在妻子战死后留下纪念的文字。其实,这时离他的生命终点,也只剩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辽南的抗日武装,于日军全力镇压下苦苦支撑,坚持到1937年,已经是个奇迹。这一年冬天,他率军隐蔽在山中,粮弹竭尽,但仍多次出击。1938年到来的时候,辽南三角地带的抗日武装,只剩了赵庆吉和铁血军第三任总指挥白君实两路,总计竟然还不到五十人。1938年1月15日,他被叛徒偷袭负伤,在治伤时不幸被敌人包围捕去。3月,在凤城镇西沟刑场被日军杀害,以身殉国,享年38岁。推测,那张日军拍摄的照片,就是他临刑前的遗影,也是赵庆吉保留下来的最后一张照片。

由于在日本发现了这张照片而搜索其后的往事时,萨意外发现,赵庆吉的故事,1938年并不是尾声。

1963年,岫岩县大营子乡关家堡子——也就是关世英家乡的一位农民在挖獾子时,在头道岭山腰的石砬子中发现一洞,内有一块石板,下面似有物件。他用力掀开石板后,发现下面是一个布包,里面整齐地叠着一面三角形标有令字的红旗和上黑下红的三个袖标。这正是赵庆吉担任团长的东北民众自卫军十七团的团旗和官兵们佩戴的臂章。

辽南的中国抵抗者,一直战斗了八年,最后一个指挥官白君实牺牲在1939年1月。无论是赵庆吉、白君实,还是他们曾经的上级邓铁梅、苗可秀,都几乎是被忘却的名字。在他们牺牲二十多年后的这次发现,仿佛在唤起着我们的记忆。白君实殉国前的话似乎就回响在我们耳边——“我活一天就当一天中国人,当一天鬼奴也不干。”

也许就是这样的信念,让赵庆吉们在看不到胜利希望的八年里,一直坚持了下来。

八、通化——“忠魂依旧保辽东”的唐聚五

根据日军记载,下面这张照片拍摄于1938年10月27日的战斗中。日军此时正向通化攻击前进,在龙岗山隘口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在画面左方的,就是一名战斗到最后一刻直到牺牲的中国战士。

(图注:日本“陆军恤兵部”昭和九年印刷发行的《满洲事变关东军纪念写真帖》中的一张照片,题为“龙岗山脉隘口附近战斗中,抵抗到最后一刻的敌军士兵遗体”。)

可以看到这名战士打着当时中国兵典型的绑腿,遗体已经被搜过身,而战斗还在继续。这应该是唐聚五所部辽宁民众自卫军的武装。我想,由于当时的政局混乱,他们既没有可能被追认为烈士,也不会出现在任何政府的花名册上,他们的家属,也不可能享受到抚恤的待遇吧。他们可以算是真正的无名战士了。

1932年4月,唐聚五等在桓仁举义,建立辽宁民众自卫军,矢志抗日,得到东边道广大军民的群起拥戴。1932年夏,辽宁民众自卫军发展到全盛时期,占据桓仁、通化、新宾、金川、抚松、安图六县全境,而集安、临江、长白、柳河、辉南、海龙、清原、抚顺、宽甸九县大部也皆为自卫军所光复。自卫军重设辽宁省政府,多次打败日军和伪军于芷山,廖弼臣等部,临江、长白、抚松等地掀起捐资、献枪支援自卫军的运动。一时东边道的抗日救国局势风起云涌。为此,日军从1932年9月开始秘密集结兵力,先后调集了日军高波骑兵第一旅团,服部骑兵第四旅团,茂木混成第十四旅团,并第二、第八、第十师团各一部,朝鲜军一部,铁道独立守备队和空中飞行大队,伪军若干相配合,总计三万余人,于10月11日起对东边道地区发动了全面的进攻。

发现敌军进攻后,唐聚五立即布置各方面部队加强防御,坚决阻击敌人。王凤阁、孙秀岩、李春润等各部自卫军在日军进兵的险要关隘进行了顽强的阻击战,都因抵挡不住敌人的重武器攻击而先后溃败。龙岗阻击战就发生在这个阶段。从照片上看,这名中国战士牺牲于10月27日,当时山口阵地已经失守十余日。因此,他这可能属于被打散后坚持于当地游击的义勇军小部队。从照片还可以看到,战斗还在进行,抵御战士已经被搜身。按说日本军队当时还没有打着仗还要搜敌人腰包的习惯,打完仗毁坏对手尸体的事情在东北战场上倒比比皆是。由此推测,这个战士曾经给关东军们造成了极大地麻烦,挑开他的衣服是为了避免里面有爆炸物等可能给日军造成威胁的东西。日军也在作战中慢慢变得狡猾,我家河北老乡回忆当地日军扫荡,和八路军交战时,对于八路军官兵尸体都会用刺刀挑开棉衣和腰带,一来判定人是否真的死了,二来检查是不是身上还有武器。

实际上这是一批照片而不是单独一张。

尽管唐聚五在这次战斗中失利,但他以区区团附之身,有力地发动当地军民抗日救国,在辽左控制十余县,并使中国的辽宁省政府在辖区内一直坚持到1932年11月,仍可说功不可没。唐聚五在退入关内后仍坚持抗战,最终战死在华北战场上。

明朝蓟辽督师袁崇焕被冤杀的时候曾经口占一诗,内有“忠魂依旧保辽东”之语,唐聚五将军与此差相仿佛。

但是,还有一种可能,1932年农历八月中旬义勇军宋国荣部曾攻打磐石县城。日军以骑兵快速部队增援磐石后追击宋部时发生后卫战。宋国荣从磐石撤退在农历八月十四日,可能已经进了公历10月。宋国荣部原为正规军,所以他部队将士的服装也较为整齐,比较符合照片上战士的风貌。

宋国荣,吉林省伊通县人,东北讲武堂第八期毕业,“九一八”事变前任东北军第二十三旅六六五团一营营长,辖四个连,共六百余人。1932年6月起事反日,曾攻克双阳县城,1935年战败后退往北平,在谈抗日的土匪头目殿臣的时候,我们会提到他。

宋部战斗力不错,是义勇军中较能打仗的部队,他甚至曾与杨靖宇取得过联系,策划过协同抗日。也许,龙岗隘口的战斗,是宋部为摆脱日军打的一场后卫战。

最后有一点嘱托,虽然可能性极小,但如果有人认识照片上出现的抵抗者的亲属,请把照片转交给他们,这可能是他们先人在那个时代最后留下的影像了。

九、庄河——被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砍死的日军少将

中国国家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隶属国家质检总局,是社会公益型科研单位、国家最高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承担着研究、建立、维护和保存国家计量基、标准和研究相关的精密测量技术的任务。

建院以来已建立国家计量基准和标准302项,形成了国家基、标准体系的主体和核心,为保证全国量值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一本谈抗战的图书中,出现这样一段描述,肯定会让读者感到怪异。这跟抗日战争联系得上吗?

似乎是联系不上,但要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院长是个抗日英雄呢?比如,砍过一个日本少将的脑袋,那又如何?

此言一出,估计会招来炮轰一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院长砍日本将军的脑袋?这可能吗?专业也不对口啊。

然而,计量科学研究院真的有一位院长干过这样的事情。1932年12月16日,日军一名叫森秀树的联队长,在辽宁庄河的一次战斗中,被一名叫作鞠仁卿的中国人一刀砍掉了脑袋。这位鞠仁卿,后来改名叫鞠抗捷,1975年任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后来还担任过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的理事长呢。

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都会问两个问题:第一个,这个鞠院长,当时是国军呢,还是共军呢?第二个,这个森秀树,怎么会跑到庄河来让鞠院长砍了脑袋呢?

让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回答吧。

首先说说鞠抗捷院长在那次战斗中的身份。说起来鞠院长出身很不错,他是奉天(今沈阳)高等警官学校的毕业生,不过,在庄河战斗的时候,他既不是共产党员,也不是国民党员,即便算成不那么正儿八经的义勇军都十分勉强。担任“联庄自卫团”参谋长的鞠抗捷,手下是一支十分古怪的武装,那就是常常被我们归为反动会道门的大刀会。

大刀会,是白莲教始创的民间武术团体。又称金钟罩。因其成员练武时携带大刀而得名(也有一说其练武时在场内横置大刀一口而得名),某种程度上义和团可算是大刀会的一个分支,大刀会最初的口号居然是“反清复明”!不过,清朝灭亡以后,大刀会基本变成了民间自卫性质的武装。特别是东北沦陷期间,当地的大刀会和红枪会等武装,在朴素的爱国感情和保境安民的思想支持下,很多成为了抗日力量。庄河的大刀会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于1931年9月从安东经大孤山向庄河进攻,占领了庄河县城。1932年庄河大刀会纷纷举旗抗日,得到民众支持。至同年底,大刀会发展到了三千余人,控制了全县一半的地区。“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鞠抗捷几经周折,回到庄河,组织创办了大刀会邱家沟团。他捐出家中几十石粮食和上千元钱用作大刀会活动经费,从大连请来十余名山东武师,教练部众武术,威望渐渐提高。当年秋季,庄河各村大刀会成立总团“联庄自卫团”,他被推举为参谋长。

正是因为鞠抗捷他们的大刀会闹得如火如荼,招来了那位倒霉的日本将军森秀树。1932年12月中旬,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派靖安军前去庄河“围剿”大刀会,带队的就是这个森秀树。

根据日本旧军人数据库提供的资料,森秀树,1905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30年晋升为骑兵大佐,担任伪满洲国军靖安军游击第十三联队联队长,战死后特晋一级为陆军少将。

既然森秀树是来打大刀会的,怎么会打猎的反而被猎物给干掉了呢?

原来,森秀树带队前往庄河途中,12月15日夜宿在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土城子屯。这个情报被鞠抗捷的心腹,大刀会邱家沟团团长娄子敬截获,鞠抗捷闻讯立即传令各团迅速赶到土城子将其包围,大刀会会众都是当地人,熟悉地理,几千人携带大刀长矛,神不知鬼不觉就包围了土城子屯,夜间突然对已经睡熟的森秀树部发动了袭击。

对森秀树来说,更要命的是他行军途中居然分兵,犯了兵家大忌。其联队主力直插庄河县城,而他自己这一路,仅有一百六十余名骑兵,大部分为伪军,战斗意志不强。

结果,战斗打响后,伪军纷纷上马逃跑,大刀会攻进日军西路讨伐队靖安游击队联队长森秀树大佐的指挥部——寇福昌大院,消灭敌军数十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及战马,取得了战斗的胜利。森秀树本人原住在村民田中忱家中,仓促中边打边试图突围,被大刀会会员与逃敌分隔,身边四名日军都被击毙。森秀树在试图越墙逃走时被大刀会会员郑义用长矛刺中臀部,随后被亲自上前的鞠抗捷枭首示众。

森秀树应该算是日军“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阵亡的第一个将级军官。

这次战斗后,日军曾对庄河大刀会进行血腥报复,到1933年二三月间,大刀会部众逐渐星散,娄子敬等阵亡。鞠抗捷被迫入关,一度担任河北省警官学校教育长,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太行山太岳根据地工作。题图的旗帜与武器从被日军缴获的时间来看,应是日军报复作战中从庄河大刀会会众手中获得,说不定曾在攻击森秀树所部那一战中使用过呢。

值得一提的是,森秀树被杀死的过程有些怪异,他的军服被砍坏多处却毫发未伤,在想翻墙逃跑的时候,被大刀会员从后面赶上用扎枪刺穿臀部才倒下,被鞠抗捷砍头。事后发现他的衣服里居然穿了一层“铠甲”。

20世纪的战争中使用铠甲,未免匪夷所思,实际上,这大约是日军使用的第一代“防弹服”。“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在东北的“满铁株式会社”曾经制造过一批这种类似乌龟壳的钢制装具,给参战的公司职员使用,后来也供给日军。这种“防弹服”其实并不能防弹,但能抗冷兵器和弹片,日军曾在东北战场和淞沪战场上使用过,我军在战斗中,对日军这种奇怪的装备也曾多有记载。

说起来,森秀树因为穿了这种防弹服所以最初没有被大刀会砍倒,似乎证明了其作用,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不是身穿这么个沉重的东西,可能森秀树也能跟上他的那些靖安军部下一道逃走呢。

这个日本将军,还真是个倒霉的家伙。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十、宽甸——太平哨的回马枪

在日本保留下来的《满洲事变写真大全集》中,几乎完整地保留了一场中国抵抗力量攻击日军据点的战斗,串联起来,整个战斗的情景都可以被勾勒出来。

这场战斗发生在日军据守的辽宁东部太平哨据点。日军的作战记录表明,1932年9月8日,约900名中国抵抗战士主动突袭了日军这个据点。从日军保留的照片来看,这次战斗是分成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日军守备部队在夜间遭到袭击后,由于中国抵抗军攻击猛烈并乘风放火,日军丢失了部分村落。但是残余日军仍依托既有阵地抵抗,利用工事顶住了没有重武器的中国进攻者,直到天亮援军到来。

由于日军毕竟有坚固工事,整夜的战斗始终呈现胶着状态。激战到第二天天亮,日军由樋口少佐指挥的增援部队到达后,中国抵抗战士被迫退却,但有部分人员被俘。

从这张照片上日军手持的缴获武器来看,令人很怀疑这次战斗是当地民众抵抗组织红枪会、大刀会或者联庄会实施的,这些地方武装在东北沦陷前后很多投入抗日斗争,辽宁民众自卫军、辽西义勇军都有一部分是由他们改编的。

战斗到此,似乎日军取得了胜利。虽然没有记载日军是否审查出了进攻者的身份,但为太平哨解围的日军停留一天后仍洋洋得意而去。

可日军做梦也没想到,9月10日,中国抵抗战士突然去而复返,杀出一记回马枪,乘日军工事尚未完全修复之际,一举攻占太平哨,全歼了猝不及防的日军守备队。9月11日,日军援军闻讯匆忙赶到,但抵抗战士早已离去,所见只是残垣断壁。

佐藤是个疯狂的军国主义分子,在6月日军攻击抵抗组织时,曾写血书要求上前线,深受其上级赏识。这个日军中的“劳模”也在太平哨之战中奔赴靖国神社了。

经过调查,太平哨据点位于辽宁省宽甸县,从丹东到辑安的公路经过此地,是所谓“东边道”的重要门户。1931年冬,东边道镇守使于芷山投敌,当地陷入敌手。但这一带地区抗日活动风起云涌,一直十分激烈。1935年11月26日,杨靖宇曾指挥抗联第一军前身直属部队教导团和一师一部,并联合宽甸抗日义勇军左子元部,突袭过这里,与伪警察交战两小时,毙伤敌25人,俘虏26人。1932年时杨靖宇还没有到太平哨活动。当时,这里是辽宁民众自卫军唐聚五和王仁斋海龙工农义勇军交叠的游击区,究竟是谁打了这漂亮的一仗呢?

根据照片上提供的时间和进攻的中国抵抗部队作战特点,基本可以确定,这支袭击了太平哨的中国抵抗军,属于义勇军系统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其指挥官为辽宁民众自卫军副总司令兼第五路司令张宗周。

张宗周,原桓仁县公安局长,1932年3月,唐聚五在桓仁举义,张宗周是最早的支持者之一。其部下的公安部队随即扩编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五路,并曾率部参加6月6日的永甸之战,7月16日的坎川岭之战。8月,自卫军发动反攻,攻打太平哨的战斗就是这时发生的。根据我方记载,此战还有更多细节。

原来,太平哨据点对于日伪军来说十分重要,当时是伪“鸭绿江地区剿匪司令”姜全我的驻地,守军数百人。来援日军的离去并非出自骄横,而是因为当时张宗周正组织民众自卫军一路唐玉振部,七路郭景珊部攻打距离太平哨三十余里的日伪军基地牛毛坞。这是一个有一千多人据守的日伪军大据点,自卫军一时不能将其攻占。但守敌十分惊恐,连连向周围日伪军呼救。于是日军援军樋口部队二百余人急忙赶去解围,姜全我也调动三个连数百部队,携带轻重机枪,迫击炮出动,太平哨只留了四十多名守军。侦察到这一情况的张宗周部随即于11日出动部分部队二次奇袭太平哨,拿下了这个据点,毙伤敌二十余人,其余敌军全部做了俘虏,并缴获大批物资。自卫军将不能带走的物资全部烧毁,以免资敌。

看来,日军的照片,描述的就是张宗周部攻打太平哨的过程了。

一批慷慨赴义的志士,一场精彩经典的回马枪,少帅跑了,军队跑了,可这些点滴的历史痕迹,证明那个时代黑土地上的中国人,并没有低下他们的头。

十一、双城——是谁打了日伪的国际列车

在东北战场,袭击日军列车是抗日抵抗力量的一种重要作战方式,但是,得以明确在现场留下影像的并不太多——所幸,日本的摄影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