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管夷吾那样的人,这还担心什么呢!”
① ②
(37)王敦兄含为光禄勋 。敦既逆谋,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 。王
③ ④
丞相诣阙谢 。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 。顾司空时为扬
⑤
州别驾,援翰曰 :“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
⑥
体起居何如 ?”
【注释】
①王敦:晋室东迁,与堂兄弟王导一起辅佐晋元帝,任大将军、荆州刺史,镇守武昌。公元322
年以武昌起兵谋反,入建康。当时晋元帝命王导为前锋大部督抵抗王敦。后元帝任王敦为丞相,他伪
辞不受,始返武昌。光禄勋:官名,掌管皇帝宿卫侍从。
②委职:弃职;离开职位。姑孰:古城名,东晋时始筑,又名南洲 (州),故址在今安徽省当
涂县。
③“王丞”句:王敦谋反,王导天天领着家里子弟到朝廷待罪。
④“司徒”句:王敦叛变时,王导为司空、扬州刺史。晋明帝时调为司徒,晋成帝时任丞相,
所以这里说有司徒、丞相府的官僚,疑误。官僚:官属;官府所统属的官吏。仓卒 (cù):匆忙。
⑤别驾:官名,刺史的属官,职务是随刺史外出视察的。翰:笔。
… 页面 34…
⑥蒙尘:蒙受风尘。指王导天天诣阙谢罪。路次:路中。群下:僚属;部下。起居:日常生活。
【译文】
王敦的哥哥王含任光禄勋。王敦谋反以后,领兵驻扎在南州。王含就弃
职投奔姑孰。丞相王导为这事上朝谢罪。这时候,司徒、丞相、扬州府中的
官员都来打听消息,匆忙间不知应该怎样措辞。司空顾和当时任扬州别驾,
拿起笔来写道:“王光禄远远地躲开了流言,明公每天在路上风尘仆仆,下
属们心里都很不安,不知贵体饮食起居怎么样?”
①
(38)郗太尉拜司空 ,语同坐曰:“平生意不在多,值世故纷坛,遂
② ③
至台鼎 。朱博翰音,实愧于怀 。”
【注释】
①郗太尉:郗鉴。晋成帝咸和四年 (公元329年)任司空,后又进位太尉。
②世故:世事。台鼎:指三公或宰相。东汉时大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是最高的官位。人
们拿三台 (星名)和鼎足来比喻三公,说成台鼎。
③“朱博”句:朱博是汉代人,出任丞相,临授职时,忽然有一种像钟声的声音响起。有人解
释说,是因为君主不听取意见,有名无实的人登上朝廷,才会有一种无形的声音发出。这里比喻名不
副实,不应处此高位。翰音:翰指高飞,声音高飞,比喻空名。
【译文】
太尉郗鉴就任司空一职,他和同座的人说:“我平生志向不高,遇上世
事纷乱,便升到三公位。想起朱博徒有空名,内心实在有愧。”
①
(39)高坐道人不作汉语 。或问此意,简文曰:“以简应对之烦。”
【注释】
①高坐:西域和尚名,西晋永嘉年间到中国。据《高坐别传》载:他“性高简,不学晋语。诸
公与之言,皆因传译。”道人:和尚。
【译文】
高坐和尚不说汉语。有人问起这是什么意思,晋简文帝说:“因为要省
去应酬的烦扰。”
① ②
(40)周仆射雍容好仪形 。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 。
③ ④
既坐,傲然啸咏 。王公曰:“卿欲希嵇、阮邪?”答曰:“何敢近舍明公,
远希嵇、阮!”
【注释】
①周仆射:周觊。参第30则注①。雍容:形容举止大方,温和从容。仪形:外貌;仪表。
②隐 (yìn):依靠。按:当时出入要人搀扶,这是贵族的习惯。
③傲然:形容傲慢没礼貌。啸咏:啸是吹口哨。咏是歌咏,即吹出曲调。啸咏是当时文士一种习
俗,更是放诞不羁、傲世的人表现其名士风流的一种姿态。
④希:企望;仰慕。嵇、阮:嵇康、阮籍。见 《德行》第16则注①和第15则注①。
【译文】
尚书仆射周凯举止温和从容,仪表堂堂。他去拜访王导,刚下车,就要
几个人搀扶着,王导含笑看着他。坐下以后,旁若无人地吹奏口哨。王导说:
“你想学习秘康。阮籍吗?”周凯回答说:“怎么敢舍去眼前的明公,去学
习前代的嵇康、阮籍!”
① ②
(41)庚公尝入佛图 ,见卧佛,曰:“此子疲于津梁。”于时以为名
言。
【注释】
①佛图:佛寺。
… 页面 35…
②津梁:桥梁。这句比喻为接引众生奔忙。佛教说要普渡众生,登上彼岸 (超脱生死的境界),
这就好比过河一样。同时也说明,佛也会因奔忙而疲劳,这就与常人无异了。
【译文】
座亮曾经去过佛寺,看见卧佛,就说:“这位先生因普渡众生而疲劳了。”
当时人们把这句话看成是名言。
(42)挚瞻曾作四邵太守、大将军户曹参军,复出作内史,年始二十九
① ②
。尝别王敦,敦谓瞻曰:“卿年未三十,已为万石,亦太蚤。”瞻曰:“方
③
于将军,少为太蚤;比之甘罗,已为太老 。”
【注释】
①挚瞻:西晋末,在王敦的大将军幕府中任户曹参军,历任安丰、新蔡、西阳等郡太守,后与
王敦言语不合,被贬为随国内史 (王侯封国中的官职,与太守相当)。
②万石 (dàn):表示官职等级是由俸谷多少来定的,太守是二千石。挚瞻曾作四郡太守,现又
作内史,共五郡,所以说万石。蚤:通“早”。
③方:相比。少:稍;略微。甘罗:战国时秦人,十二岁为秦外交使节,封为上卿。
【译文】
挚瞻曾经做过四个郡的太守和大将军户曹参军,现在又调出去做内史,
年龄才二十九岁。他曾去向王敦告别,王敦对他说:“你还没到三十岁,已
经做了五任二千石的官,也太早了吧。”挚瞻说:“同您将军相比,稍为早
了一些;同甘罗相比,已经是太老了。”
①
(4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
②
出,为设果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③
“未闻孔雀是夫于家禽。”
【注释】
①聪惠:聪慧;聪明。
②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 (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
③夫子:对对方的尊称。这一则文字说明双方利用了杨梅和杨姓、孔雀和孔姓中的一个同音字。
【译文】
梁国有一家姓杨的,有个儿子才九岁,很聪明。一次孔君平去拜访他父
亲,他父亲不在,这家便叫儿子出来,给孔君平摆上果品。果品里头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他看,说道:“这是你家的果子。”孩子应声回答说:“没
听说过孔雀是夫子家的鸟。”
①
(44)孔廷尉以裘与从弟沈,沈辞不受 。廷尉曰:“晏平仲之俭,祠
②
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 !”于是受而服之。
【注释】
①裘:皮衣。从弟:堂弟。
②晏平仲:晏婴,谥平,字仲,春秋时代齐国大夫,主张节俭,据说他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
豚:小猪。豆:盛食物的器具,形似高脚盘。
【译文】
廷尉孔君平把一件皮衣送给堂弟孔沈,孔沈辞谢了,不肯收。孔君平说:
“晏平仲那么俭省,祭祀祖先的时候,所用的小猪是那么小,神开两只猪时
也盖不满盘子,可是还穿了几十年狐皮袍子。你又为什么不肯收下这件呢!”
孔沈这才把皮衣收下来穿上。
① ②
(45)佛图澄与诸石游 ,林公曰:“澄以石虎为海鸥鸟。”
【注释】
… 页面 36…
①佛图澄:和尚名,晋代永嘉年间到洛阳,诸石:指石勒、石虎等人,羯族人。东晋时石勒侵
入中原,大肆杀戮,建立后赵政权。石勒死,堂弟石虎袭位。
②林公:支遁,字道林。这里尊称为林公。海鸥鸟:据 《列子,黄帝篇》说:海边有个人喜欢
海鸥,天天到海上去跟海鸥玩,一天他父亲要他捉一只海鸥回来玩,结果他到海上,海鸥再也不飞下
来了。这里引用这个故事。是说佛图澄清净无巧诈之心,不分物我。
【译文】
佛图澄和尚同石氏诸人有交往,支道林说:“他把石虎当做海鸥鸟。”
① ②
(46)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 。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 。诸
③
人咸共叹之,曰:“年少,一坐之颜回。”仁祖曰:“坐无尼父,焉别颜
④
回 !”
【注释】
①谢仁祖:谢尚,字仁祖,谢鲲的儿子,后任镇西将军、豫州刺史。谢豫章:谢鲲,曾任豫章
太守。将:带领。
②神悟:指领悟神速。自参上流:自处于上等名流之中。上流,上等。
③颜回:春秋时鲁国人,对孔子的学说深有体会,孔子很赏识他。
④尼父 (fǔ):孔子,字仲尼,尊称为尼父。
【译文】
谢仁祖八岁时,他父亲豫章太守谢鲲已经领着他送客。那时他的言谈便
显示出奇异的悟性,已经自居于名流之中。大家都很赞许他,说他:“年纪
虽小,也是座中的颜回。”谢仁祖说:“座中如果没有孔子,怎么能识别颜
回!”
①
(47)陶公疾笃,都无献替之言,朝士以为恨 。仁祖闻之,曰:“时
②
无竖刁,故不贻陶公话言 。”时贤以为德音。
【注释】
①陶公:陶侃,字士行。历任湘、广、荆州刺史,晋成帝时,封长沙郡公,为太尉,赠大司马,
名望很高。都:全。献替:对君主劝善规过、建议兴革。朝士:朝廷的官吏。
②竖刁:春秋时齐桓公所宠信的宦官。管仲病重时,齐桓公问管仲,竖刁可否代他做宰相,管
仲认为此人不能用。后来果然发动叛乱。贻:遗留。话言:善言,这里指遗言。
【译文】
陶侃病势沉重,可是有关朝廷兴利除弊、官吏进退等大事,没有一句遗
言。朝中官员都认为是憾事。谢仁祖听到这事,就说:“现在没有像竖刁那
样的人,所以陶公不用留下遗训。”当时人士认为这是有德者的话。
①
(48)竺法深在简文坐,刘尹问:“道人何以游朱门?”答曰:“君
② ③
自见其朱门,贫道如游蓬户 。”或云下令 。
【注释】
①竺法深:和尚名。简文:晋简文帝司马昱,据记载简文帝当时还没有登帝位,只是封为会稽
王。刘尹:刘惔。见《德行》第35则注①。朱门:红漆的大门,指达官贵人之家。
②蓬户:用蓬草编成的门,指简陋的房屋,穷苦人家。
③卞令:卞壶,字望之,曾任尚书令。
【译文】
竺法深做了简文帝的座上客,丹阳尹刘谈问他:“和尚为什么同官宦人
家交往?”竺法深回答道:“您自己看见那是官宦人家,我却以为同贫苦人
家交往一样。”有人说,不是刘惔发问,而是卞壶。
①
(49)孙盛为庾公记室参军,从猎,将其二儿俱行 。厦公不知,忽于
… 页面 37…
猎场见齐庄,时年七八岁,庚谓曰:“君亦复来邪?”应声答曰:“所谓‘无
②
小无大,从公于迈 。’”
【注释】
①记室参军:官名,将军幕府中主管文书的。
②“无小”二句:引自《诗经·鲁颂·泮水》。意指无论大小臣子,都跟着公出游。
【译文】
孙盛任庚亮的记室参军,一次随着质亮去打猎,并且带着自己的两个儿
子一起去。庾亮本不知道,忽然在猎场看见他的次子齐庄,当时这孩子只有
七八岁,庾亮问他说:“您也来了吗?”齐庄接口回答说:“正如古诗所说
的 ‘无小无大,从公于迈。’”
(50)孙齐由,齐庄二人小时诣庾公。公问齐由何字,答曰:“字齐由。”
①
公曰:“欲何齐邪?”曰:“齐许由。”齐庄何字。答曰:“字齐庄。”
②
公曰:“欲何齐?”曰:“齐庄周。”公曰:“何不慕仲尼而慕庄周?”
③
对曰:“圣人生知,故难企慕。”庾公大喜小儿对。
【注释】
①齐:同等。
②庄周:庄子,名周,战国时人,与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③圣人:才德最高的人,这里指孔子。企慕:仰慕。
【译文】
孙齐由、齐庄兄弟二人,小时候去拜见庾亮。庾亮问齐由别名是什么,
齐由回答说:“字齐由。”又问:“想向谁看齐呢?”齐由说:“向许由看
齐。”接着又问齐庄的别名是什么。齐庄回答说:“字齐庄。”问他:“想
向谁看齐?”齐庄说:“向庄周看齐。”庾亮问:“为什么不仰慕孔子而仰
幕庄周?”齐庄回答说:“圣人生来就知道一切,所以很难仰慕。”庚亮对
这个小儿子的回答非常满意。
①
(51)张玄之、顾敷是顾和中外孙,皆少而聪惠 。和并知之,而常谓
② ③
顾胜,亲重偏至 。张颇不恹 。于时,张年九岁,顾年七岁。和与俱至寺中,
④
见佛般泥洹像,弟子有泣者,有不泣者 。和以问二孙。玄谓:“被亲故泣,
⑤ ⑥
不被亲故不泣。” 敷曰:“不然,当由忘情故不泣,不能忘情故泣。”
【注释】
①中外孙:孙子和外孙。
②偏至:特别深;特别真挚。
③不恹 (yàn):不满意。
④般泥洹 (bōnihuán)像:卧佛像。般泥洹,即洹槃,佛教用语,指修行的最高境界,也称僧
尼死亡。
⑤玄:即玄之。晋代人单名常加“之”字。被亲:受到宠爱。
⑥忘情:指哀乐不动于心;不为感情所动。这是佛才能达到的境界。
【译文】
张玄之和顾敷是顾和的外孙和孙子,两人小时候都很聪明,顾和对他们
都很赏识,又常常说顾敷略胜一筹,就特别偏爱他。张玄之相当不满。这时
候玄之九岁,顾敷六岁。一次顾和带他们一起到庙里去,看见卧佛像,旁边
佛的弟子有的哭,有的不哭。顾和就问两个孙子为什么会这样。玄之解释说:
“得到佛的宠爱,所以哭;没有得到宠爱,所以不哭。”顾敷说:“不对,
应该是因为不动情。所以不哭,不能忘情,所以哭。”
… 页面 38…
①
(52)庾法畅造庚太尉,握麈尾至佳 。公曰:“此至佳,那得在?”
法畅曰:“廉者不求,贪者不与,故得在耳。”
【注释】
①庾法畅:当作康法畅,和尚名。麈(zhǔ)尾:拂尘。一说形状像羽扇、扇柄左右扎上麈尾(驼
鹿尾)毛,谈话时借助它来指画。魏晋清谈之士喜欢用它。
【译文】
庾法畅去拜访太尉庾亮,手里拿的拂尘极好。庾亮问道:“这东西这么
好,怎么还能留得住?”法畅说:“廉洁的人不会向我要,贪心的人我也不
会给,所以能留下呢。”
①
(53)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武帝疑是故物 。侍中刘劭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