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45-1949:中国战和纪实-第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政府之组织形式及其构成分子以确能保证上述第二、三、四各项原则实施为条件。”
  

第二章 十字路口 12(1)
北平,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南京政府”的谈判到了最紧张的阶段。
  4月13日晚九时,在中南海勤政殿举行和谈第一次正式会议。中共首席代表周恩来提出《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草案,南京代表团的成员彻夜研究,提出了四十多处修改意见。
  4月15日举行第二次会议。中共代表团接受了南京代表团半数以上的修改意见,某些方面作了些妥协,但对于“就地停战”和“划江而治”两点,断然拒绝,并提出《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明确指出谈判以4月20日为期限,南京代表团是否愿意在协定上签字,须于20日以前表示态度,并定4月20日为签字时间。会后,作为南京政府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张治中为难极了!心想这个协定双方已经谈了这么多天,基本上没有什么了,但如果我们签字而南京不认账,这个字也是白签。他暗暗算了算,此时离签字的时间还有72小时。他毅然决定黄绍竑偕顾问屈武,携带《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飞返南京请示。
  黄绍竑与屈武一下飞机,就被李宗仁接走了。
  当李宗仁读罢《国内和平协定》的最后修正案,紧张得忙打电话给张治中,要他速去见周恩来,请中共把签字的时间延长几天。
  18日下午8时,李宗仁召集桂系的核心人物黄绍竑、白崇禧、李品仙、夏威、黄旭初、程思远、邱昌渭、韦永成在傅厚岗官邸举行会议,商讨和议问题。
  黄绍竑看了白崇禧一眼,首先发言:“有人认为《国内和平协定》是无条件投降的协定,这就看我们从什么角度来对待它。当前在军事上既不能保持均势,从而在政治上也不可能取得绝对平等地位。吾人迫于形势,绝不能同蒋介石共呼吸,同命运。蒋介石还可以退守台湾,苟延残喘,我们形格势禁,没有别的道路可走,只有和局才足以自保。”他见李宗仁点了点头,又说,“如果德公同意签这一协定,则将来可选为联合政府的副主席,即广西部队亦因此得到安全的保障,共方已同意健生所率领的部队可以继续留住武汉,也可开到两广,两广在一年内将不实行军事管制和土地改革。这些条件对我们是十分有利的,也是非常宽大的……”
  李宗仁听到这里,不由插口道:“我对个人问题无所谓,而惟有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着想。我是为和平而上台的,如果求和不成,那就应该辞职,以谢国人。所以我们现在要谈的应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
  手握桂系兵权的白崇禧板着脸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当众人都发表了意见,他不满地看了看李宗仁,又看了看黄绍竑,兀地站起身,武断地一字一句地说:“看来该我最后作总结了!”会场顿时无声。他忿然地说道:“和谈代表团北上时,政府是有‘腹案’的,代表团没有坚持我们的基本立场,实有负付托之责。至于所谓两广在近期内不致有大变动,那也不过是时间迟早问题。这种和局,好像吃鸡一样,好的部分先吃,其后鸡头鸡尾也要吃光。我已决定:只要中共坚持渡江,便不能接纳和议!”
  李宗仁忙站起身正要开口,黄绍竑抢先劝道:“健生,你不要太固执了。傅作义在北平说得好……”白崇禧忿怒地把手一挥,打断他的话,吼道:“我不听!我不听!”扭身扬长而去。会议终无结果,时已深夜一时。
  第二天南京政府行政院由何应钦主持召开秘密会议。
  会议的形式很奇特,作为代总统,李宗仁只是列席会议。吴铁成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身份代表国民党中央,从广州赶来参加会议。阎锡山,参谋总长顾祝同,和谈指导委员会成员张群、于右任、居正、吴忠信、朱家骅、童冠贤等人也应邀参加。
  黄绍竑报告和谈的经过之后,与会者有的摇头,有的撇嘴。
  吴铁成气势汹汹地起身发言:“这个协定是绝不能接受的……”正说着,侍卫跑进来报告,说北平的长途电话到,请黄绍竑说话,黄闻言飞奔而去,众人紧张地等他回来。不一会,只见黄绍竑面色苍白地回来说:“是张文伯的电话。文伯要我通知各位,中共已拒绝延期签字的要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十字路口 12(2)
会场上顿时一阵难堪的沉默。
  顾祝同垂头丧气。
  何应钦力持镇静,但十根指头互相纠缠老是没完没了。
  张群神气惨淡,犹如白痴。
  CC的朱家骅打破了沉默说:“各位,事到如今,还是请多动动脑筋吧!签字呢,蒋先生决不会同意,不签吧,北平方面已没有还价的余地。这个不同意,那个反对,惟一的办法就是再打一下,若再打起来,其结果只能是……唉——”他说不下去了。
  ###于右任在一片唏嘘声中蓦地起身,以他那苍老的嗓门喊道:“我活到今天,想不到会碰上这种日子,真是欲哭无泪,痛心已极!”
  于右任的话突然引起了与会者的强烈共鸣,秘密会议破天荒地热闹起来,有的哭泣,有的跺脚,有的长吁短叹,有的破口大骂,一面骂共产党,一面又抱怨自己……
  何应钦心里烦透了,他兀地站起来吼道:“这成何体统!”他停了那么几秒钟,语气缓和地说:“各位,时间不多了,离中共的最后限期……”他看了看手表,“只有两个多小时了,请简明扼要地提出意见和办法来。”
  一刹那,会场上又是一片难堪的沉默。
  在沉默中,最难堪的还是李宗仁。会议已开了四个多小时了,他一直没吭声,他心里难受极了!他能谈些什么呢?吴铁城代表中央常委发言之后,会上的局势已基本明朗了,反对签订协定的占多数。由他出面赞成签约?他凭什么赞成签约?他赖以支持局面的白崇禧已与他翻脸,决心和中共对抗到底。除了白崇禧,他手里要兵无兵,要权无权,他能干什么?和广州、溪口一旦闹翻,他会落个什么下场?那么,他要是反对签约呢?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说明你以前说的以中共八项条件为“和谈”基础的话全都是欺骗……
  他正意乱的时候,何应钦将了他一“军”:“代总统有何意见?”
  人们的眼光“刷”地一下射向了李宗仁。
  李宗仁沮丧地站起来,两眼无神地看了看在座的文武大员,沉痛地说:“我没有回天之力,是战是和,我无能为力,如果广州和溪口的意思,是要和共产党决一死战,那我也没有办法!”
  何应钦默默地点了点头,但他两眼一转,忙问道:“请问代总统,司徒大使那里有何消息?”
  李宗仁戚然地说:“我已经去过了。他说现在这个局势,已使美国寒心……”事情已经无可挽回了!行政院秘密会议也只能不了而了。离中共限定的最后时间还有几十分钟。李宗仁、何应钦根据多数人的意见,命人起草给北平的表示和谈决裂的“卯号”电。
  历时20天的和谈,至此宣告破裂!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十字路口 13(1)
第二天——4月21日凌晨,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联合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顷刻之间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东北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五百余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彻底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李宗仁急派专机飞往北平,接张治中等人归来,但他们受到中共中央的挽留,并恐不能见容于国民党顽固派,大家都留平不返。
  李宗仁闻报急忙与张治中通了一次长途电话。
  张治中在电话里苦劝他不要离开南京,更不要去广州……
  其意他是明白的。在中共的进军令中,特意指出“在人民解放军包围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我们愿意再一次给该政府以签字的机会”。这表明北平还在向他敞开着大门。但他并不能掌握南京的局势,不由仰天长叹放下了话筒。
  不一会,又接到章士钊、邵力子拍给他的电报:“协定之限期届满,渡江之大军将至,硬派已如惊鸟骇鹿,觅路分奔;独公坐镇中枢,左右顾盼,擅为所欲之势,握千载一时之机;恳公无论如何,莫离南京一步,万一别有危机,限于株守,亦求公飞莅燕京共图转圜突变之方……”他看罢电文,苦笑无语,绕室徘徊。
  突然一声“报告!”机要秘书呈上溪口来的密电。蒋介石约他以及南京的文武大员明天在杭州笕桥空军学校举行会谈。
  李宗仁是不能不去的。这将是他上台之后,第一次与蒋介石见面。当然他是要认真对付的。他心想,若再与蒋介石同流合污,那只有死路一条。但他很不甘心。他左想右想,莫衷一是,心里乱极了!正好白崇禧来访。他是专意为明天与蒋介石会谈的事情找李宗仁的。二人落座之后,李宗仁两眼无神地望着白崇禧问道:“健生,你说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白崇禧胸有成竹地说:“明天我们一到杭州,见了老蒋,德公千万不能再客气了,一定要向他‘摊牌’!”
  白崇禧所谓“摊牌”,就是说在中共大军渡江之后,蒋介石与李宗仁只能有一人当家。要么蒋介石复职,让李宗仁出洋,要么蒋介石出国,让李宗仁拥有政府的全部权力。
  李宗仁对白崇禧的建议很有兴趣。他一直认为,之所以出现眼下这严重的局面,全怪蒋介石不愿把军权、财权以及人事权交给他。他越想越气,不由把手往沙发上一拍,赞同道:“以往南京那种局面再不能继续下去了……”
  白崇禧忙插言:“如果德公一人当家,我主张在军事上放弃京、沪两地,把汤恩伯的主力移至浙赣线和南浔线,与华中四十万大军成为犄角,以固守湘、赣,防止中共侵入西南,再加之敦请美国伸出援助之手,我看前途还是乐观的!”李宗仁极同意白崇禧的计划,不由乐道:“不错,不错!”但他转念一想,担心地叹道:“老蒋未必能同意!”
  白崇禧自告奋勇地说:“明天我找老蒋谈!”
  李宗仁沉吟了一会,苦笑道:“还是我自己讲吧!”
  第二天上午10时30分,李宗仁乘“追云”号专机由南京飞往杭州。11时30分在笕桥机场降落。白崇禧、何应钦等人也分别乘专机到达。当他们在笕桥空军学校会议室等待蒋介石接见时,白崇禧深知李宗仁撕不开情面的弱点,为防他变卦,悄悄走到李宗仁身边,又嘱咐道:“在南京同你说的话,别忘了!”他咬牙切齿低声地从嘴里迸出两个字:“摊牌!”白崇禧正欲再说几句,这时蒋介石手持竹杖由蒋经国、陶希圣左右侍候,带领一大群侍卫从门外走进来,李宗仁忙迎上前去,貌合神离地言欢、问候。
  蒋介石劈头就问道:“德邻兄,对和谈还有什么打算?”
  李宗仁毫不掩饰自己的想法:“我准备再派人去北平商谈一次。”
  蒋介石把手一挥:“好了,好了,不用了,不必再谈了。过去共产党因为在军事上没有部署好,所以才同意谈判,现在他们已经渡江,再没有谈判的余地了。”他转过身去,与众人一一握手,寒暄,请大家落座。当他入了主席,扫了众人一眼,强打精神,开口道:“现在,这个,这个局势,大家,都看到了。但我以为没有关系,我们有大西南大后方做基地,还有几百万人,还有海空精兵,比中共当年在延安时好得多。大家,大家不必灰心。”
   。。

第二章 十字路口 13(2)
众人闻言,齐在心头冷叹。
  白崇禧借故咳了一声,意在提醒李宗仁是“摊牌”的时候了。
  李宗仁正要发言,蒋介石抢先拿出一份电稿,两眼盯着李宗仁,不冷不热地说:“这是一份通电,准备由我们两人联合发出,声明共产党毫无诚意,和谈已经破裂,中国国民党政府昭告内外,将继续作战到底。”
  李宗仁万万没料到蒋介石有这一手,刹那间灵机一动,忙转弯抹角地回道:“我是为和平而来,也为和平不能实现而去,这是责任问题,并非借故归避。今后战祸再起,亟需全面动员,此非蒋先生出来领导,不足以适应时势的需求。”蒋介石来杭州之前早料到这次会谈,李宗仁定会提出辞职。其实,他对自己复出收拾残局的事,不但早已想到,而且早已在做了。但眼下###渡江,局势混乱,特别是美国政府对自己不支持的态度,若宣告复出,恐怕不妙。至于眼下怎么对付李宗仁,胸有成竹。他站起身,佯装极诚恳的神情,伸手拍拍李宗仁的肩膀:“德邻兄,和谈由你负责,打下去也由你负责,请你勉为其难,毋萌退志。我一定全力支持你,你放心干好了!”
  李宗仁看出蒋介石要把他死死绑在战车上,哪肯就范,随即提到三个月来的教训,求去之心甚为坚决。
  此时,白崇禧心里可急了,肚子里一个劲地埋怨李宗仁:既然老蒋叫你干下去,你为什么不提出要他交出全部权力呢?他忍不住正欲起身发言,这时侍卫来报,说汉口有十万火急电话到,请白崇禧马上去接。李宗仁闻此心里大吃一惊,深怕自己的血本——在华中的桂系部队出了什么事情。他眼瞪瞪地目送着白崇禧去接电话,又眼巴巴地等着白崇禧回来。过了好大一阵,白崇禧回来了,但满脸阴沉。他对蒋介石与李宗仁说:“报告总裁,报告代总统,华中军情紧急,要我立即飞回,我去了。”
  蒋介石清楚三个月前力倡和议逼他下野的白崇禧,如今是主张坚决打下去的,而与李宗仁的关系不那么和谐了,此时他为了拉拢白崇禧,显出对白崇禧的器重,故作惊慌状:“今天是商谈党国大计,非健生兄参加不可。华中的情况严重吗?”
  白崇禧忙回道:“电话里一言难尽,要我立刻上飞机。”
  蒋介石佯装无可奈何的样子:“既然如此,那你去吧。”他起身走到白崇禧身边,握着白崇禧的手,沉重地说:“健生兄,我们今后的大计在于西南,华中防卫不可疏忽,请你一回汉口,马上来个电话,使我放心。”
  “好,好,好!”白崇禧忙朝外走去。
  当他从航校匆匆走出,正好碰见程思远。他忙把程思远拉到自己的专机旁,轻声地一再嘱咐:“我要提前离开这里,否则就不能在天黑前赶到汉口。你要随时提醒德公,今天不要失掉同老蒋‘摊牌’的机会。”
  但他们哪想到,此时在会议室里,李宗仁企望同蒋介石“摊牌”之议,已胎死腹中,他的“胜利”不过是蒋介石对联名通电不置可否。何应钦在张群之后,一个劲地在劝说李宗仁:“总裁既然表示全力支持,我想代总统义无反顾,不如支持下去吧!好在今天与会者人人主战,并无歧见,这会对代总统方便得多……”蒋介石不等李宗仁开口,忙笑道:“好了,好了!今天只研究政策,不谈任何人的进退问题。负责的问题已经解决。德邻兄不必再客气了。”他忽把话锋一转,“鉴于以往三个月的教训,我看为了沟通党政关系,应该成立一个中央非常委员会,以期统一意志,集中力量,大家说可好?”
  “这个……”李宗仁犹豫起来了。蒋介石提出成立的中央非常委员会,是国民党的最高决策机构,今后凡是重大决策,都要先通过非常委员会批准,而主席仍是蒋介石,他是副主席,这和过去有何不同?不过换汤不换药而已,顿时他觉得又上了蒋介石的圈套,他恨蒋介石突然袭击,借此从幕后走到前台其阴险用心。他越想越气,他顾不得许多了,正要开口力争,但这时在座诸人似乎事前已有默契都附和蒋介石的提议,他见人单势孤,只好沉默了!于是一个很好的“摊牌”机会又让他白白错过去了!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十字路口 13(3)
接着会上作出下列决议:党内不许再倡和议;放弃南京;总统府和行政院于23日迁往广州……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十字路口 14(1)
当天下午5时,李宗仁悻悻然飞回南京。
  他乘车从明故宫机场返回傅厚岗官邸途中,四郊枪声不绝,城内一片凄凉,平日最繁华的通衢大道,如中山路、太平路等地商店已全部关门歇业,街上行人绝迹。突然全城停电,眼前一片黑暗。他在黑暗中好不容易回到官邸,刚刚吃了点东西,即约程思远、李汉魂、邱昌渭会谈。
  当程思远三人见到李宗仁之后,谈话的中心自然离不开刚刚结束的“杭州会议”。
  邱昌渭与李汉魂埋怨道:“老蒋提出的‘中央非常委员会’,德公万万不能接受的!”
  李宗仁苦笑不语。
  程思远问道:“对今后的政局,德公有何见教?”
  李宗仁凄然一笑,正欲开口,侍卫长李宇清进来报告:“刚才汤恩伯总司令来电,说是今天下午,他已发出全线撤退的命令!”“什么?!”李宗仁大吃一惊,“这么快就全线撤退了?”
  李宇清又报告:“目前###分几路向南京扑来,先头部队离京只有五十多公里……”
  “什么?五十多公里?”李宗仁急问:“今天晚上他们会不会进京……”李宇清急回道:“不会,不会!汤总司令说,今晚不会发生问题,请代总统明早务必启程。”
  李宗仁点了点头,侍卫长默默地退了出去。
  程思远问道:“德公,你看明天……”
  “明天一早,我们飞出南京!”
  “去广州?”
  “不!”
  “去上海?”
  “不!”
  “究竟飞往何处?”
  李宗仁意乱地说:“明天上机后再说吧!”
  程思远三人不便细问,当他们怀着满腹的疑问告别李宗仁的时候,已是深夜了。此时,南京四郊炮声隆隆,枪声尤密。人民解放军的先头部队正在加紧进攻城外据点,国民党的守城官兵则在掩护撤退中。李宗仁早在19日已把他的夫人郭德洁送往老家桂林;昨天他又下令把自己平时乘坐的那辆卡迪勒克座车和从武汉派来的卫队经宁杭公路撤往华南,现在他是孤身一人了。明天一早,他就要离开南京,何去何从使他焦虑得毫无睡意,绕室徘徊。他回忆起多年来与蒋介石勾心斗角,屡屡遭到暗算的往事,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