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访谈录-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会议期间,在食堂吃饭时碰到邓小平同志。在等开饭时,我们有说有笑地玩了会扑克——排列组合。他是从中原来西柏坡出席会议的。会议过程中,小平同志到少奇同志办公室,谈了很长时间的话。这段时间少奇还写了不少文件、文章、批语,主要是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方面的,如《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与合作社》、《论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等。还有一件事,就是大家为少奇、朱德同志一起过了一次生日。本来少奇是不喜欢过生日的,他也搞不清自己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天,只知道是阴历10月份。朱老总的生日是12月1日,按阴历算的话是11月份。大家对朱老总的生日是知道的,因为在延安时曾公开为他举行过60大寿祝寿。这样,西柏坡机关的同志就在阴历11月的一天办了一个晚会,跳了会舞,就算为少奇、朱德同志一起过生日了。朱老总还特地写了一首诗送给少奇。那天我因为身体不适,经卫生部副部长朱濠村同志介绍,到石家庄透视检查,没参加生日活动。朱老总的诗稿,是进北京后朱总的女儿朱敏同志送给我的。这首诗的全文是:
  贺少奇五十寿于西柏坡少奇老亦奇,天命早已知。幼年学马列,辩证启新思。献身于革命,群运见英姿。人山人海里,从容作导师。真理寻求得,平生能坚持。为民作勤务,劳怨均不辞。党中作领袖,大公而无私。群众欣爱戴,须臾不可离。修养称楷模,党员作范仪。今年虽半百,胜利已可期。再活五十年,亲奠共产基。1949年2月初,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来到西柏坡,是斯大林派他来了解情况和听取中共中央意见的。少奇同他作过会谈。这事当时非常保密,事前我也不知道。黄峥: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发展特别快,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已经胜利在望。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三大战役胜利结束。3月5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研究和规定了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3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五位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一起从西柏坡迁往北平。王光美:3月23日那天从西柏坡出发,少奇和我坐的是一辆吉普车,和大队伍一起,沿着灵寿—行唐—曲阳—唐县一线,向北平行进。我们坐了一天多的汽车,后来又改乘火车。记得我们乘坐的这列火车是由几节破旧而古老的车厢组成的。3月25日上午,列车抵达北平西郊清华园站。李克农同志等在少奇车厢门口高兴地迎接我们。下车后,中央领导同志上了各自的汽车,根据北平军管会的安排,开到颐和园作短暂休息。下午,中央领导同志在西苑机场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同各界人士见面。北平市委和北平军管会已经选定西郊香山,作为中共中央进驻北平的第一个驻地。阅兵式结束后,中央领导同志驱车前往香山。根据事先安排,毛主席住在香山双清别墅。朱总、少奇、恩来、弼时同志住在来青轩。少奇在阅兵式结束后直接乘吉普车到了香山。从山下到来青轩住地本来可以开车上去,可我们不知道,还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登上去。到了香山,等于到了北平,我心里非常激动。北平是我出生、上学和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自1946年11月1日离开北平赴延安,两年多时间过去了。这中间我转辗于陕北延安、瓦窑堡,晋绥临县、兴县,华北柏里、西柏坡,没想到这么快又回到了北平。我站在香山,向城里眺望,一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父亲、母亲,哥哥妹妹们,你们都在干什么呢?家中一切可好?我家里有电话,我清楚地记得它的号码:西局 2858。我多么想给家里打一个电话,告诉家里光美回来了……但是,党中央的住地要保密,我遵纪没打。在香山的那几天,遇有空闲,我就陪少奇上山散步。他特别喜欢香山的大树,边走边抚摸边欣赏。我难得见他有这样轻松愉快的神情。我们还上了一次著名的香山险峰“鬼见愁”。不过,这两年我转辗陕北华北,见过那么多北方的丛山峻岭,再看看那“鬼见愁”,就觉得这个称呼实在是太夸张了。黄峥:中共中央在香山,一面指挥人民解放军进行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一面为建立新中国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多方运筹,工作是非常紧张的。王光美:在香山那段时间中央的工作确实繁忙。中央书记处几乎每天晚上都在毛主席住的双清别墅开会,交流情况,讨论问题。最重要的大事都是在那里决定的。少奇开完会回来大多已过半夜。我们在香山来青轩的住处,离毛主席住的双清别墅不远,是三间东房。我们把最大的一间用作客厅。几乎每天都有干部来谈话,有时坐得满满的。人们脸上洋溢着喜气,愉快地谈笑,热烈地讨论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我当时记的日记,少奇的工作日程满满的:3月26日,少奇出席中央的会议,回来同我谈了“城市工作提纲”,我作了记录。3月27日,少奇听取北平市领导同志彭真、叶剑英、赵振声(即李葆华)、薛子正等同志汇报关于军管会、联合办事处的存废、物价、税收、房屋土地、财政组织、市委和市政府的分工、供给制与薪金制同时并存等问题。3月28日,彭真、李葆华、赵毅敏、刘仁、沙可夫同志和负责大学教育的李昌同志、负责中小学教育的刘局长等来,谈了大学教育经费、师资、教材以及校长人选问题,还汇报了文艺、电影、戏剧等文化教育、宣传方面的问题。3月29日,少奇主持财经、工会座谈会。彭真、李立三、萧明等同志出席。会上就工业、交通、商业、劳资关系、铁路、金融、合作社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汇报讨论。3月30日,少奇召开党、政、工、青、妇干部座谈会,彭真、刘仁和主管组织工作的傅部长等出席。3月31日,少奇主持会议讨论工会工作,彭真、李立三、萧明等同志出席。当天,少奇还同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同志一起接见并宴请第四野战军师以上干部,欢送他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4月1日,少奇专门对北平市委的工作作了指示,并和彭真等同志讨论人民革命大学的问题。
  

从西柏坡到香山(2)
4月2日,少奇约华北局薄一波等同志来谈北平、天津接管的情况,以及对外贸易问题。4月3日,少奇在北平市委和北平市人民政府召集的党员干部会议上讲话。他肯定了北平的接收工作,并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把旧北平变成新北平,谈了他的看法。晚上少奇去毛主席处开会,可能就在这天决定要少奇去天津。
  

少奇第一次上我家
黄峥:天津解放后,接管政权很顺利,但经济形势不好。新接收来的国营企业一时难于正常生产,私营企业普遍关门,开工的不足3成,大批工人失业,上百万人生活没有着落。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资本家怕共产党清算他们,因而消极生产,甚至准备携款外逃。工人、店员误以为共产党来了可以像农村土改那样分厂分店。党的干部则怕犯右的错误,不敢也不会同资本家打交道,对工人的过高要求也不去做工作。同北平相比,天津的问题比较突出。王光美:北平是和平解放的,没有遭到战争破坏,但北平是一座消费城市,长期处在国民党政府和日伪的统治下,经济早已是烂摊子。天津是1949年1月15日在平津战役快结束的时候,由人民解放军打下来的。它和北平不一样,工商业比较集中,本来应该在经济上搞得好一些,但实际上没有做到。当时主持中共华北局工作的薄一波同志为此非常焦急,两次给中央写报告,希望中央重视,帮助解决。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和毛主席派少奇同志去天津调查,解决问题。少奇的组织观念是很强的。北平和天津都归华北局管,所以少奇在去天津之前,特意到华北局向薄一波同志通气。那天是我陪他去的。当时中央机关在香山,华北局已经在城里,我记得是在后圆恩寺的一所挺漂亮的房子里,院内有小喷泉,据说曾经是蒋介石的官邸。少奇一见薄一波同志就说:“一波,我来向你报到。”薄一波同志回答说:“你是中央领导同志,该上哪就上哪,何必特意来告诉我。”少奇严肃地说,按照组织原则,应该这样做。他还交待说:“我在天津的活动,均请天津市委报告你,由你转报毛主席。”薄老在他写的书里回忆过这件事。有一次在香山,少奇对我说过一句:“光美,什么时候去你们家看看。”当时我心想:你那么忙,领导人的行动还要保密,不知哪天才能真的上门?正好这次进城去华北局,少奇就提出顺便到我家看望我的父母。我赶紧打电话告诉了家里。我和少奇在西柏坡结婚以后,我曾经托外事局王朴、新华社范长江两同志给我家带过信。信上我讲得很简单,说我已经结婚了,但没说对方具体是谁,只说是一位布尔什维克,还说过春节我有可能回家。王朴的信是带到了,范长江的没带到。可能因为范长江同志是搞新闻、报纸工作的,特别忙,就把带信这事忘了。后来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抄家、查黑材料,才发现我托他带的信还在他的日记本里夹着呢!北平解放前夕,叶剑英同志被任命为军管会主任兼市长。进城前他主动问我:“你有什么话要带吗?我可能会去你家。”我说:“不用,我都挺好。但是,如果你要了解什么情况,你可以找我家的人,我妹妹她们都是共产党员。”我就把我家里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叶剑英同志进北平以后,还真的亲自给我家打了电话,告诉家里我已经和刘少奇同志结婚了,快要回家了。叶剑英同志是广东口音,不容易听懂,我父母只听了个大慨,具体怎么回事没搞清楚。他们对共产党领导人了解很少,只听说过毛泽东、朱德,不知道刘少奇是什么人。我父亲连忙跑到西单商场书摊,找到一本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日文小册子。上面介绍刘少奇是湖南人,外号“小诸葛”。这大概就是我父母对少奇的全部了解了。家里接到我的电话,听说少奇要来,还有点紧张。他们虽然不了解少奇在党内具体是什么职务、什么地位,但已经看出是党中央的一位领导人,因而十分重视这次接待。他们听说少奇是湖南人,特地去西单的湖南风味饭馆曲园酒楼订了一桌菜,款待客人。我父亲穿上了对贵客表示尊重的长袍礼服。我六哥光英本来是在天津经营近代化学厂,回北平过春节,但春节过后天津战事还没有结束,铁路不通,就把他堵在了北平,这时就正好也在家里。这天光英也穿了一套笔挺的西服。我后来知道,他还琢磨了半天,特地到西单商场买了一条围巾,准备作为礼物送给少奇。我陪少奇到了家里,我父亲母亲在北房的堂屋里迎接。少奇注意礼貌,没让警卫进去。我作了介绍。少奇一见面说了一句很感人的话:“两位老人家不容易啊!你们教育这么多孩子为党工作,这些年难为你们了!”接着大家坐下来寒喧说话。光英就把他准备的围巾送给少奇。少奇收下了,但他脑子里没有送礼这个概念,就说了一句:“我们没这些规矩,以后不要搞了。”少奇知道光英在天津办工厂,就问他天津工商界的情况,要他回去多联系工商界人士,宣传党的政策。光英那时刚30岁,不愿意当资本家,表示要靠近共产党,或者搞技术。少奇对他说:共产党员、干部,我们党内有许许多多,但是能在工商界起作用的却不多,你如果穿着工商界的衣服,屁股能坐在共产党、工人阶级一边,那就很好嘛!也可以为党工作嘛!光英后来说:“这几句话明确了我一辈子的努力方向,是我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座右铭。”光英写过一篇文章,回忆了这次同少奇谈话的情形。谈了会话就吃饭了。大家陪少奇吃湖南菜,夹菜用的是一种很长的筷子。用长筷子是曲园酒楼的特色。少奇尝了尝腊菜,说果然是地道的湖南腊味。少奇在同光英谈话时讲到,他过几天要到天津去一趟,天津有什么情况可以向他反映。当时我在场,听了有点不高兴。为什么呢?因为我在中央机关经常受保密教育,历来中央领导同志的行踪是保密的重要内容,我从不敢对外人透露少奇的活动。所以在回去的汽车上我对少奇说:“你过几天去天津,我都不知道,你怎么就告诉我哥哥呢?我是党员他还不是党员呢!”少奇当时没解释。后来我知道他是有意透露给光英的,好让光英回去向天津的工商界通气,要他们安定下来,恢复生产,有什么问题中央派人解决。那时北平的人不认识少奇,我和他上大街没人注意,很自由。这天晚上,应彭真同志约请,我还陪少奇到东交民巷北平市委的小礼堂看了一场京戏。回到香山,少奇根据连日来听取北平市工作汇报的内容,归纳各方面的经验和问题,用毛笔草拟了《关于北平工作的提纲》。4月7日,少奇在北平干部会议上发表长篇讲话,对北平的工作,包括今后如何建设新北平的问题作了指示。4月8日,少奇又和北平的领导同志一起,研究成立北平市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各民主党派人士座谈会的问题。在指导北平工作告一段落之后,少奇按既定的安排,动身去天津。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少奇秘密出访苏联(1)
黄峥:我们还回到少奇同志1949年秘密出访苏联的话题上来。1949年4月20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占领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接着在5月份又连续占领杭州、武汉、南昌、上海,直逼华南。在北方,留存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的国民党军队也相继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全中国的大部分国土获得解放。所以,开国的筹备工作必须大大加快。党中央决定少奇同志秘密访问苏联,要他代表中共中央同斯大林和苏共中央就成立新中国国家政权和涉及两党两国的重大问题交换意见,可以说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王光美:少奇同志1949年4月10日去天津、唐山视察,5月10日从唐山回到北平。回香山后他又出席了好几个会议,同时抽空为出访作准备。6月19日,少奇将我从城里接回香山。第二天,少奇准备动身赴莫斯科。这天下午我送他先到中南海。他告诉我,当天晚上去大连,再从大连乘苏联飞机到莫斯科。少奇同志是代表团团长,代表团成员还有中央政治局委员高岗和中央委员王稼祥。这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我们同苏联没有外交关系,战争还没有结束,为了安全,少奇他们去莫斯科是绕道去的。苏联派了一架飞机到大连来接他们。少奇和王稼祥同志从北平清华园车站登上专列火车,经沈阳时带上高岗,再到大连,然后从大连换乘飞机,绕道北朝鲜上空到苏联远东伯力,又相继经停赤塔、新西伯利亚、斯维尔德洛夫斯克,6月26日才到莫斯科。中共代表团受到斯大林和苏共中央政治局的热情接待。双方初步会谈后,为了使斯大林全面了解中共中央的意见,少奇同志于7月4日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份书面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目前形势、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央政府的筹备情况,以及中共关于外交政策和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的基本观点。报告中说:“我们认为中国的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革命民族统一战线的为群众所熟悉的新的便当的组织形式,准备使其成为经常的组织,并在必要的地方成立地方的政协会议。政协会议,准备通过各党派团体共同遵守的纲领,选举中央政府,发表宣言及制订新的国旗、国徽、国歌等。新的中央政府的组织成分,尚未决定。在新的政府中除开军事委员会之外,在内阁之下,将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及政法委员会(管理公安、内务、司法等),并设立各部。在各部中,准备设立铁道、农业、林业、商业、金属、纺织、燃料、交通、邮电、工业等部。中央政府准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周恩来同志为内阁总理,刘少奇与任弼时则不参加政府。”中央起先曾考虑,少奇同志主管党中央的日常工作,不在政府中任职。后来在正式成立中央政府时,由于工作需要,少奇同志还是担任了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任弼时同志身体不好,那时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了。斯大林收到少奇同志的报告后,于7月11日晚在克里姆林宫召集政治局会议,同中共代表团会谈。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斯大林、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米高扬、卡冈诺维奇、布尔加宁和一些军队负责人参加。少奇同志介绍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情况:中国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初步胜利,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即将召开,新民主主义国家的中央政府即将成立。少奇同志还阐述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方针,并特别介绍了我们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以及外交政策。少奇表示:我们长期处在乡村的游击战争环境中,对外面的事情了解不多,现在要治理这样大的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和外交活动,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少奇同志还要求苏共中央介绍政府各级机构的组成、职能和相互关系。斯大林一一解答了少奇同志报告中的问题,肯定了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体以及各项外交原则,谈了他对国际形势的看法。斯大林当场承诺:新的中国政府一成立,苏联立即就承认;两国关系建立后,毛泽东同志就可以访问苏联。经过几次会谈,双方对中苏建交、毛泽东同志访苏时间、苏联向新中国政府提供贷款、派遣苏联专家帮助中国经济建设,以及开展中苏贸易等重大问题达成了协议。这中间,少奇同志几次同斯大林单独会晤。苏共中央书记马林科夫和少奇同志专门就党务问题谈了一次。在苏联期间,少奇同志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参观访问。这里我想说一下斯大林敬酒的事。大约是7月底,斯大林在他的莫斯科郊区孔策沃别墅宴请中共代表团。那天的宴会,正在苏联养病的江青也出席了。江青在苏联休养已经好几个月,还没有和斯大林见过面。少奇出于好意,向斯大林建议让江青也出席这次宴会,利用这个机会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见见面。席间,斯大林举杯祝酒,说:为弟弟超过老大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干杯。少奇没有干这杯酒。他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