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忠义之三国英烈传奇-第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我们的汉灵帝,终于发挥了他天才的生意头脑,可作为贪官们崇拜的祖宗!他老人家为了敛财,竟然开始卖官鬻爵(màiguānyùjué),这样的皇帝,他不是第一个,他祖宗汉武帝也干过,当年打匈奴没钱,也卖官,确切的说是卖爵位,虚名而已。但是连三公这样的核心官员也明码标价,并且在卖完之后还感叹:卖便宜了!这也是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先河了。

    公元180年汉灵帝光和三年新chūn,蔡邕与窦辅等再次迎来了平静的生活。整个正月里,二人皆在忙碌着。忙什么呢?忙着各方的应酬,在不断的宴请中,窦辅的酒量和琴艺都在突飞猛进。果然还是那句话: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很多能力是在特定环境中锻炼出来的。

    现在的窦辅深有体会。好不容易熬到出头,窦辅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可就在二月第二天,蔡琰就跑来找窦辅,道:“大兄,来到吴郡一月有余,琰儿闷死了。今rì见大兄得空,不如陪琰儿去踏青吧!”

    窦辅笑道:“踏青?这也太早了吧!”

    蔡琰不依道:“不早了,顾师兄说民间今rì就该踏青的!”

    窦辅一愣,道:“顾师兄?顾雍?”

    这时蔡邕与顾雍一同过来,听到二人谈话,顾雍道:“正是!兄长有所不知,每年二月初二,相传乃是黄帝生辰。同时,二月开始阳气回升,大地解冻,chūn耕将始,正是备耕之际。传说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伏羲都御驾亲耕。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因此每年此rì,农民开始耕种,而吾等世家子弟,便在这一rì相邀踏青了。”

    窦辅点头,道:“原来如此!”

    蔡邕接着说道:“南方称其为踏青,在北方则称之为‘青龙节’,俗称:二月二,龙抬头!祭祀龙神,期盼当年风调雨顺。”

    窦辅不解道:“龙抬头?为何称之为龙抬头?”

    蔡邕笑道:“辅儿可有熟读周易?三垣四象指得是什么?四象之首又是何物?”

    都不假思索道:“三垣分别是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四象是指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四象之首自然是青龙!”

    蔡邕满意道:“不错!那四象变化之规律如何?”

    窦辅答道:“四时变幻,四象对应交替。冬chūn之交,青龙显现;chūn夏之交,玄武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头;秋冬之交,朱雀上升。”

    蔡邕笑道:“甚好!青龙共分几宿?”

    窦辅略作沉吟,道:“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和箕宿,青龙共七宿!”

    蔡邕微微点头,道:“辅儿不曾让为师失望!七宿位置相连便形似青龙。头部“角宿”上有两颗星:角宿一和角宿二,如同龙头首之两犄角。二月初二是何季节?青龙该作何变化?”

    窦辅喃喃道:“冬chūn之交,青龙显现。龙首先上升…弟子明白了!多谢老师指点!”

    蔡邕欣慰,蔡琰欢喜,顾雍则敬佩窦辅才学,暗自决心要以窦辅为榜样。

    而此时窦辅并不知道这些,还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之中:原来龙抬头是这么回事啊!中华文明果然博大jīng深啊,后世所谓的封建迷信,都是前人智慧与经验的传承啊!只是我们自己不懂,丢了个干干净净!想想自己来到这个世界15年了,多亏了荀爽,张奂,蔡邕等当世名士名将的悉心栽培,才有今rì的才学。

    想着想着,猛然想到一句话:秋冬之际,朱雀上升。冬至阳生!才会偶有东南风!当地农民必然知晓,天象必定有所揭示!原来诸葛亮的东风是这么‘借’的啊!好像诸葛亮是做过几年农民啊!果然是实践出真知啊!可是,周瑜一代名将,不可能不通天文啊?这都能被诸葛忽悠?曹cāo更加是熟读兵书,天文地理无不通晓!也没理由被他们一把火烧个jīng光啊?

    随着窦辅在这个时代,越来越久,心中的疑惑也越来越多!三国英烈们,你们真实的人生到底是怎么样的啊?那些后世熟知的大战,真相究竟是如何的呢?

    窦辅在心事重重之中,随着蔡邕一行开始了踏青。

    沿途还是典韦开路,马鸣驾车。窦辅与顾雍双骑并行,蔡邕父女则坐在车上。一路上都是蔡琰的欢声笑语,不时夹杂着蔡邕的琴声。

    众人因踏青,故而走的极慢。窦辅先来无事,便向蔡邕借来柯亭笛,吹奏起来。窦辅一时触景生情,不知不觉吹奏了后世的笛子名曲:姑苏行。

    窦辅一人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思涵未曾注意到,众人惊讶的眼神。当一曲吹完,蔡琰忍不住问道:“大兄吹的真好!这曲子有名字吗?”

    窦辅这才反映过来,道:“为兄胡乱吹的,一时见此美景,就吹奏出来了!”

    蔡邕此时亦乐道:“不想辅儿对音律有如此高的悟xìng!看来今后对辅儿琴艺还要督促!相信一定能超越为师!”

    窦辅听到这句话,脸一下就垮了。正自怨自艾之时,顾雍问道:“兄长,此曲还未有名,不如兄长为其命名吧!”

    窦辅想都未想,脱口而出:“姑苏行!”

    蔡邕拍手叫好,道:“好名!也能应时应景!”

    顾雍亦道:“兄长大才!此地不远便到姑苏台了!”

    蔡琰忙道:“那不如去游览一番!”

    顾雍苦笑道:“当年夫差为了讨好美人西施,在此建造姑苏台!耗时三年,亦耗尽吴国财力,民力!传说当年越王为让吴王建造姑苏台,从越地选送无数珍贵木料,一时间河道堵塞,‘木塞于渎’。山下小镇因此名为木渎(今苏州木渎)。如此劳命伤财,最终被越国所灭,勾践将其一把火烧了!”

    众人皆在叹息,觉得很可惜!

    唯有窦辅冷笑。道:“有何可惜!此本就是文种为勾践设下的灭吴七策!”

    蔡琰好奇,窦辅便将吴越争霸的故事讲给蔡琰听,听了之后,只见蔡琰泪眼婆娑,道:“西施和范蠡真可怜!”

    窦辅闻蔡琰之语,漠然道:“西施只是一国之工具,很是可悲!遇人不淑罢了!至于范蠡又哪里有可怜之处!”

    蔡琰不解,顾雍亦奇道:“愿闻兄长高见,数百年来,无数人都在为二人扼腕叹息!兄长何言其并无可怜之处?”

    窦辅愤然道:“范蠡若真心为西施,自可挂印离去,与西施隐居山林!恐怕当时,自己为了建功立业,名垂青史。选择了助勾践成就大业,代价就是牺牲深爱他的西施!再者,这君臣三人,为了所谓的家国,让一女子行此美人计!为其感到汗颜,以辅看来,此等作为如何能算英雄!做人便该如同楚霸王那样,豪情万丈!”

    典韦大声较好,道:“好!兄弟这话,俺听这舒坦!霸王用戟,兄弟用戟,俺也用戟!这才是英雄!”

    顾雍略有所思的望了眼窦辅,没有开口。

    马鸣没能忍住,说了句:“可是最终却是高祖得了天下!”

    窦辅此时,还沉浸在成为扬威异域,血战沙场的大英雄的情节中。完全听不进马鸣的话。正所谓xìng格决定命运!正因为此,窦辅前半生征战无数,威震天下。却历经坎坷,屡遭暗算。英雄从来是要流血牺牲的!直到那一年,窦辅才幡然醒悟,开始了新的人生!

    蔡琰见窦辅如此说她心目中的美好爱情,执拗道:“但凭大兄方才所言,亦不足以断定范蠡无情啊!”

    窦辅笑笑,道:“还记得史书上,在越王灭吴后,范蠡抽身远遁,越王遍寻不到。后才写信给好友文种,那句名言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初吴王留他,他不愿。后知越王不可共富贵,急忙自己逃走。这是谋士的最高境界—谋身!可怜文种,能灭敌国,却无法救己身!最终被越王赐死!而范蠡此后却数次发家,再散尽其才!究其原因,范蠡洞察人心,趋吉避凶!从来都是先想着保全自身。如此冷静的人物,如何会为一女子,自置险地呢?所谓的功成后与西施泛舟五湖,也只是后人的一厢情愿罢了!更多的是同情西施而已!”

    听了窦辅一番话,蔡琰闷闷不乐。顾雍见此,便道:“既然到了姑苏台,不如上山一览,还是有些遗迹留下的!”

    蔡琰听到有遗迹,忙问道:“有何遗迹?”

    顾雍带着众人上山,边走便道:“比如为了让西施赏月,在山顶开凿的‘玩月池’。”

    经过半rì,众人到了山顶。正当顾雍yù带众人前往‘玩月池’时,蔡琰突然大叫:“看!那是什么?”

    蔡琰到底看到了什么?窦辅又将遇到什么情况?yù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

    注:

    1。二月二,龙抬头。有很多传说,称龙抬头、龙头节,亦称chūn龙节、青龙节。也是传说中黄帝诞辰的rì子,炎黄子孙共同的节rì。本书采信这一种。且这个节rì也是在慢慢演变的,最初还有种说法是二月初一,叫中和节。这个节rì在史书上有明确记载是又中和节是唐德宗李适在贞元五年(789)所制定的,又名二月二rì“龙抬头”。本来在二月一rì,后将土地神生rì纳入其中,故改为二月二rì。

    想了解具体的自己去查下吧!本书就不详解了。南北方风俗各不相同。但是确实是古老的传统节rì,也是有寓意的。与星相和节气,以及农耕有关。

    2。关于星相,之前章节说过了。在这简单介绍下。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rì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即黄道带,以此来表示rì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4象或4神),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我国的星相学与古代西方天文学不同,中国把恒星划分成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

    所谓“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行政机构;“天市垣”象征繁华街市。这三垣环绕着北极星呈三角状排列。在“三垣”外围分布着“四象”:东苍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说,东方的星象如一条龙,西方的星象如一只虎,南方的星象如一只大鸟,北方的星象如龟和蛇。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天空的星象也随着季节转换。

    3。笛子曲:姑苏行。为当代笛子名曲。

    4。书中关于吴越争霸的谈话,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些资料。对范蠡,文种,勾践,伍子胥,孙武,夫差,有详细的介绍。非常有意思!西施的问题,是历史谜案,各种版本很多,和范蠡泛舟五湖,死最不靠谱的版本!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现实是残酷的!战争让女人走开!

    5。书中关于姑苏苏州的介绍都是真实的!具体可以自己查阅。谢谢大家支持!

    起点中文网。qidian。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a>;;
第六六回 双音合笛翠琴枯 梅园梦笑傲江湖
    ()    上回说到蔡邕窦辅一行出游,后在顾雍的提议下,便上山游姑苏台。当众人到了山顶。而顾雍yù带众人前往‘玩月池’时,蔡琰突然大叫:“看!那是什么?”

    蔡邕等寻声望去,见蔡琰指着远处一片白sè。顾雍笑着说道:“小师妹,这是震泽(今太湖)。”

    蔡琰急道:“不是!不是!是震泽边上那一小片雪白!”

    众人仔细辨别,才发现在震泽不远岸边上有一小片白sè。但不知是何处,故而皆望向顾雍。

    顾雍疑惑道:“这…雍亦不知!”

    蔡邕笑道:“无妨,一会便去那处,一探究竟!”

    听到蔡邕承诺,笑蔡琰方才静下心来,随众人游览起姑苏台。

    此时,大部分楼阁皆已被火烧尽。但是,布局仍依稀可辨。且山水依旧,故风光甚佳。东看阖闾(城),北观虎丘(山),西望震泽(湖)。一时间,使人心旷神怡。

    窦辅一直不知晓这到底是何处。直到顾雍带众人来到一处池塘,说道;“此处便是‘玩月池’。当年夫差为了让西施赏月,故而建造。”

    窦辅总觉得此地有些熟悉,被顾雍这一解释终于像起来了:这便是后世的灵岩山!只是那是的玩月池比现在可小太多了,估计是后人重现建造的。可是这山上的寺庙呢?

    这时是汉末当然没有寺庙。不过就在三国之后的两晋南北朝,可是迎来了道教好佛教发展的高峰。在南北朝数百年间,早就了多少佛寺古迹。北朝中特别是北魏年间,建成了中国现在著名的雒阳龙门石窟,山西云冈石窟!还有嵩山少林寺,恒山悬空寺!另外前秦时期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而南朝宋齐梁陈短短数百年间,更是不知兴建了多少?著名诗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直到隋文帝南下灭陈,中国才再次统一。

    这一时期,是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灵岩山上的灵岩寺,以及著名的寒山寺皆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为何这时期佛教如此盛行,最主要是常年战乱,人们寻求心里慰藉,同时也是因为皇帝及权贵们推崇。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武帝,一生三次许身佛门,不做皇帝要做和尚,然后再由大臣花重金为皇帝赎身。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传奇皇帝。据说,和尚原来可以吃肉的,就是这位梁武帝,提了要求,从此和尚再不能吃肉了!

    众人游完姑苏台后,直接望震泽而去,去寻找蔡琰发现的那片白sè!

    午后一行人来到一处小山岭,被眼前的景sè惊呆了。漫山遍野的白sè,如同进入了雪的世界。小蔡琰首先忍不住,冲下马车,奔向‘雪山’,随后,众人皆疾步追去。

    一阵微风吹过,漫天飞舞,暗香浮动。蔡琰惊叹道:好多梅花啊!窦辅此时已经知道此地为何地,后世这里便是邓尉山香雪海(在今苏州光福)。

    蔡邕亦为这漫山的梅花所倾倒,久久沉吟,随即做在梅树下,取出焦尾,缓缓弹奏。而窦辅亦被这眼前景象及琴声迷住,不禁想起后世一首诗,喃喃道:

    路尽隐香处,翩然雪海间。梅花仍犹在,雪海何处寻。

    “大兄在吟诗吗?琰儿觉得好美,不如将其刻下来!”不知何时,蔡琰走到了窦辅身后,欢声道。

    窦辅回头,见到蔡琰对其淡淡一笑,转身跑开,来到梅林深处,随着蔡邕的琴声,在一片雪白的世界里,翩翩起舞。

    只见蔡琰一袭白裘,仿佛完全融入了这方天地。小脸蛋因为奔跑,红扑扑的,一双大眼睛充满着灵气。窦辅看着欢快的蔡琰,突然想到她将来那悲惨的身世,一时间情难自抑,仿佛有一股气堵在胸间。

    不自觉的将柯亭笛自腰间取出,将其横在唇下,那清冷幽静的笛声,不经意间传入众人耳中。

    一行人皆无心观赏眼前美景,纷纷闭目,用心聆听。蔡邕停下了琴,细细感受笛声,慢慢的开始合着笛音,重新开始弹奏。

    当然这一切,窦辅完全不知道,此时的他,已经全心沉醉于前世情感的遗恨与对蔡琰遭遇的悲悯中…

    一曲终了,众人久久不愿睁开双眼,仿佛一睁开,便会离开那个世界一般。直到零星的点滴,落在脸上,湿湿的,凉凉的,这才猛然惊醒,原来下雨了。

    众人忙急着找地方躲避,途中遇到一位山农,便随其一道望山下一处祠堂避雨。

    进了祠堂,众人纷纷向老农致谢。蔡邕随即向其打听。方知,此山上的梅花,相传是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邓禹邓司徒所种,而此处的祠堂亦是为了纪念邓禹所建。

    众人虽然不信,但是依然向祠堂内的邓禹雕像行礼。作为中兴大汉的一代名将,大家都是极之尊敬。

    老农见众人似乎不信,指着院中四株柏树,道:“看见没有,这就是当年邓司徒亲手种下的,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众人一看,只见那四株柏树,笔直坚挺,看其样貌,确实有百多年了,一时纷纷猜测,是否其后人,有一支流落至此。

    而窦辅看到这四株柏树震惊莫名,因为他知道这四棵树,到了后世依然存在,还分别有了名字:清,奇,古,怪!据说是乾隆亲自赐名的。而这座祠堂,后世真的叫司徒庙!那时,树龄已经高达一千九百多年,窦辅在后世曾经来看过,还曾感叹,岁月悠悠!不想自己有朝一rì,居然可以看到一千多年的样子!心中一时五味杂成。

    这时,蔡邕对窦辅道:“这位邓禹邓司徒,乃是南阳新野人!当年也曾盛极一时,与汝南袁氏,弘农杨氏,还有扶风窦氏,就是辅儿本家!皆是大汉的豪门望族啊!只是在明帝与章帝时,遭到屠戮,族人四散,这里说不定就是其中一支后人修建!”

    窦辅默然点头。这时,蔡琰凑上来问道:“大兄!方才那首曲子,有名字吗?“

    窦辅心不在焉道:“有!梅花三弄!”

    蔡邕叫好道:“好名字!辅儿,这曲子得自何处?莫非又是汝自己作的?”

    窦辅只得硬着头皮,道:“此曲因方才见漫山梅花,一时感怀身世无心之间吹奏,乃是那位秦风秦前辈创作!”

    蔡邕点头道:“确实,此曲缠绵,悲怆,脱俗,似尔这般年纪如何有这样的经历与感慨啊!原来是隐士高人所创啊!”

    蔡琰接着道:“父亲,方才用焦尾琴所弹奏不是与大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