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马骏别解二战风云人物-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揍出一个勇敢的战士(2)
众人都惊呆了:在美军中打士兵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然而,如果不是在场的记者把这件事情捅了出去,没有人认为巴顿做错了什么。库尔也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巴顿的耳光,他在写给妻子和父母的家信中说:“不要追究这件事了。为了一个婴儿的成长,有时不得不打他一个耳光!”库尔后来成为一名勇敢的战士,当他想把自己在对德军的最后一战中获得紫心勋章的消息告诉巴顿时,巴顿已永远听不到他的诉说了,他已在一场车祸中不治去世。
  这就是巴顿的严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狂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巴顿的“血”,巴顿的“胆”,使他成为世界战争史上最杰出的将领之一。家有万贯的巴顿,偏偏选择了把战争作为其终生的职业。巴顿的岳父艾尔对女儿说:“他是为战争而生的人,没有战争,也就没有巴顿!”或许正应验了艾尔的话,二战结束后不久,巴顿竟真的死了。
  1945年12月9日中午,巴顿和他的参谋长霍巴特·盖伊少将一行乘坐一辆小轿车到驻地附近打猎。当巴顿的汽车驶入从法兰克福到曼海姆的第38号公路时,一辆大卡车撞了过来。巴顿被撞成重伤。22日5时50分,他因伤重不治而去世。
  次日,世界各大报都发表评论,向巴顿致哀。其中《纽约时报》的社论最为感人,社论说:“历史已经伸出双手拥抱了巴顿将军。他的地位是牢固的。他在美国伟大的军事将领中将名列前茅……”
  几天后,在一个冬雨蒙蒙、浓雾弥漫的清晨,巴顿被安葬在美军第3集团军在卢森堡哈姆的大型公墓里,他和他的6000名部下葬在了一起。在葬礼的最后一刻,为巴顿踏实服务多年的勤务兵,来自堪萨斯州的黑人军士长威廉·米克斯把覆盖过灵柩的美国国旗交给巴顿夫人,然后庄重地向将军夫人致以军礼。这时,一支由12人组成的枪队举起步枪,齐射三响。全体出席葬礼的人们都把目光投向巴顿坟墓那朴素的十字架上镌刻着的最简单的墓志铭:
  乔治·S·巴顿 第3集团军上将 军号02605
  在世人看来,“血胆英雄”巴顿能打仗,巴顿是名将,但是巴顿不是“超人”。战场上,他打过败仗;日常生活里,他经常招来非议。巴顿言行很“狂”。然而,或许正应了“人狂没好事,狗狂拉稀屎”这句话,巴顿的“狂”,让他吃了或大或小的苦头。不过,巴顿的“狂”有边。他知道自己也有能力达不到的地方,并不是刀枪不入,常战常胜。他曾对部下说:“一个人每天至少会有5分钟是一个非常愚蠢的大笨蛋!”然而,巴顿有解决“5分钟大笨蛋”的办法:他讲军事民主,利用集体智慧与群体力量打仗;他永不去做“拿鸡蛋碰石头”的事情,即便再“狂”,头脑也不发热,要求部下打仗不要光靠勇气,还要靠智慧;他恪守职业道德,对虚假深恶痛绝,严格训练自己的军队,讲求效率与时间……
  “狂”而不自视“超人”,永远通过自身的努力开辟通往胜利的道路——这就是巴顿留给我们的遗产。
  

充满戏剧性的人物
他从来没有担任过任何一级的指挥官,然而当历史选择他担任盟军统帅后,却指挥得有声有色,有板有眼;从前,他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参谋军官,然而,一旦历史需要,他竟让所有资历超过他的高级将领赞叹有加……他就是美国五星上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在美国历史上,艾森豪威尔是一位充满戏剧性的人物,可以说他创造了美军历史上好几个“第一”:
  美军历史上,共有10名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其中晋升得最快的,他从上校到五星上将仅仅用了4年时间。而潘兴从准将到五星上将用了13年;马歇尔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20年;麦克阿瑟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16年;布雷德利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9年;阿诺德从准将到五星上将用了12年;欧内斯特·金从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19年;切斯特·尼米兹从海军上校到海军五星上将用了18年;威廉·哈尔西从海军上校到五星上将用了16年;威廉·莱希从海军上校到海军五星上将用了27年。
  在10位五星上将里,艾森豪威尔的前途最大。他是唯一一个当上总统的五星上将。
  在10位五星上将里,艾森豪威尔出身最穷。艾森豪威尔出生时,他的父母除了日常穿的衣服和一些简单的日用品外,一无所有。
  艾森豪威尔是美军中统帅战役行动的规模最大的人。在他之前和之后,没有任何一名美军统帅指挥过几百万人规模的作战行动。
  艾森豪威尔是第一个担任北约军事统帅的人。
  艾森豪威尔是美国退役高级将领中当上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第一人。
  这位传奇人物没有像巴顿、麦克阿瑟那样当过师长,亲身经历大小恶战无数,逐渐成为一名统帅,而是从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领率机关的参谋,一下子担任盟军的统帅,而且干得非常出色。
  这位传奇人物当上统帅后,他许多部下的资历都超过了他,然而,他却使他原来的上级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与能力。
  这位传奇人物,不仅在军事领域统帅得有声有色,在外交战线,也将自己的才干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得最让美国人头疼的丘吉尔也承认他是英国最好的朋友。
  总之,艾森豪威尔的经历非常奇特,甚至奇特得让人匪夷所思。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名少将越过366名高级将领成为统帅(1)
艾森豪威尔当上统帅的经历,前面曾经提起过,是马歇尔起用了艾森豪威尔。
  马歇尔在美国陆军五星上将里,名列第二,仅次于潘兴。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担任陆军参谋长。这个职务负责陆军的军政和军令,当然对陆军高级军官的人事提名也具有全权。由于罗斯福总统非常信任他,因此,只要马歇尔提名晋升的军官,罗斯福总统均会批准。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成为马歇尔满意的将帅人选,和马歇尔独到的用人标准是密不可分的。
  本书第三讲曾经详细说到马歇尔如何惩罚“跑官”“要官”者的故事。然而,在品行问题之外,马歇尔也有一套严格的用人标准:
  不用文过饰非、邀功推过的人。他认为高级军官必须在他们的职权范围内自己去思考和行动,遇有责任就推卸的人,不可能胜任给他的职务。
  不用事必躬亲的人。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习惯埋头于琐碎小事,没有能力处理战争中更重大的问题。
  慎用性格粗暴的人。他认为这种人通常把坚定有力和蛮不讲理混为一谈。
  不用悲观主义者。因为这种人往往把困难说得非常可怕,并且特别害怕用已经掌握的方法去克服这些困难。
  不用不善于团结的人。他认为,战争不是一个人的事业,不善于团结的人很难将战争的协奏曲演奏好。
  艾森豪威尔的个性就非常符合马歇尔的用人标准。
  马歇尔是通过以下几件事最后敲定由艾森豪威尔担任盟军统帅的。
  1941年夏天,艾森豪威尔担任第3集团军参谋长期间制定了一个大规模的演习计划。这次演习最突出的特点是后勤协调得好,后勤保障及时有力。这个问题在当时是一个大难题。马歇尔看了后认为,后勤保障牵涉面极广,能协调得如此好,得益于事先计划的周密。这是艾森豪威尔第一次上马歇尔的黑色笔记本。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艾森豪威尔曾经在麦克阿瑟将军办公室工作过6年,对菲律宾防务非常了解,和麦克阿瑟本人的关系也非常好,被调到陆军部作战计划处负责远东事务。1941年12月10日,艾森豪威尔向马歇尔报到。马歇尔用20分钟向他说明工作调动的原因,然后问他:“我们在远东太平洋的行动方针应该是什么?”
  如果艾森豪威尔当时就回答是什么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我们认识的艾森豪威尔了。因为马歇尔比较讨厌对重大问题脱口而出的行为,认为这种不加考虑就给出答案的做法投机的成分非常大。
  然而,艾森豪威尔却想了片刻,冷静地回答:“将军,让我考虑几个小时后再回答您的问题好吗?”
  马歇尔满意地看着艾森豪威尔,只说了一个字:“好!”他的黑色笔记本上,艾森豪威尔的名字下面又多了一行字:此人完全胜任准将!
  在决策美国究竟是“先欧后亚”,还是“先亚后欧”,还是“欧亚并重”的战略问题时,艾森豪威尔的表现同样出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上下多数都认为应该以太平洋地区为战略重点,先打败日本人,再对付希特勒。然而,罗斯福和马歇尔则从大战略上考虑,认为必须实行“先欧后亚”战略,就是说要把美国的主要力量先放在欧洲,而不能化整为零地用于太平洋地区。于是,1942年4月7日,马歇尔先到英国访问,和英国人达成一项联合作战的草案。回来后,他没有对任何人透露草案的内容,只是命令艾森豪威尔飞往英国作一次实地考察,并对在英国设立美军指挥部,处理日后日益增加的兵力等问题提出建议。10天后,艾森豪威尔回国。6月8日,他完成了一份名为《给欧洲战区指挥将领的指令》的报告。在这份报告里,艾森豪威尔详细提出了美军赴欧洲作战时各军兵种统一指挥的问题。
  艾森豪威尔在菲律宾服役6年之久,对日本人深怀仇恨,因此也应该是最主张坚持“先亚后欧”战略的人。然而,艾森豪威尔却在并不知详情的前提下,不仅坚决主张“先欧后亚”战略,而且制定出一份非常好的关于美军赴欧作战统一指挥问题的报告建议。马歇尔认为,艾森豪威尔不是一个参谋人才,而是一个卓越的统帅。于是,在艾森豪威尔向他汇报这个报告,并提醒马歇尔在发出这个报告前再仔细阅读一下,看是否有某些错误或不当时,马歇尔是这样回答的:“我当然要再阅读的。但是,你也许是执行这个文件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打算什么时候离开华盛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名少将越过366名高级将领成为统帅(2)
这就等于说,未来在欧洲作战的美军将由艾森豪威尔来统帅,而当时,他还只是一名新晋升的少将。不仅艾森豪威尔想不到,整个美军、整个美国都没有想到。艾森豪威尔这个名字对于他们太陌生了。可是,一切偏偏发生了。马歇尔在给罗斯福的提名报告里,是这样解释的:艾森豪威尔不仅具有军事方面的学识和组织方面的才能,而且还善于使别人接受他的观点,善于调节不同意见,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并真心地信赖他。而这些品德与长处又恰恰是我们的驻欧洲部队统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就这样,艾森豪威尔超越了366名高级将领(就是说,在他前面还有366名比他资历老的高级将领),成为美国历史上继潘兴后第二任远征欧洲的统帅。1942年6月24日,他离别妻儿飞赴伦敦,走马上任了。
   。。

“和”与“斗”的艺术(1)
没有马歇尔,就不会有后来我们见到的艾森豪威尔。然而,如果艾森豪威尔不具备统帅的个性,马歇尔即便能看到他,甚至对他非常熟悉,也不会把他选定为盟军最高统帅。因为战争充满着风险,来不得半点虚假。艾森豪威尔具备优秀统帅的个性。我们可以通过艾森豪威尔用真诚解决联盟作战中最难的盟军间的矛盾问题,看到他这方面的品性——因为真诚是领导者个性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共同的胜利。反法西斯力量在军事行动上的统一作战,对于推动这场战争的进程,最终战胜法西斯国家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场战争也是一场联盟战争。
  联盟战争不像其他战争,盟军能否在统一指挥下协同行动意义十分重大。各盟国的军队间往往会产生误解与分歧。有些美国军人抱有救世主的思想,“我又要来欧洲为你们作战”的态度,行为上表露出对英国人的不尊重;有的英国人由于看到本国的女青年对报酬好的美国军人更加青睐,对美国军人产生非善意的感觉,这些都会加深分歧与误解。而这些分歧与误解如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盟军间的协同作战。
  然而,艾森豪威尔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做的是那样完美,即使是让他最为头疼的几个高级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艾克是一个优秀的指挥,没有他,就没有完美的交响乐。”
  为了破除美军官兵与英国民众间的隔阂,艾森豪威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两者的沟通。他安排美国军人到英国受到德军轰炸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去视察,让美国军人了解英国民众在没有冰箱,没有中央供暖设备,甚至没有汽车的条件下,怎样以极少量的食物生活(配给制)却没有抱怨。美军第442步兵团上尉乔治·许埃特就是被这种“思想教育”深深触动的人,他在给华盛顿的妻子信里说:“亲爱的,你简直太棒了,为我生了一个儿子。从今天起,我有了儿子,成为了国王。可是,我喜悦的心情让今天下午参观伦敦被德国人轰炸的街区搞坏了。一个女人没有你那么幸运,她在生产时遭到德国人的轰炸,不是医生用手术刀取出她的孩子,而是德国人用炸弹的弹片划开了她的肚皮,胎儿和这个母亲都死了。这副惨景我一生难忘。每一个人都会哭泣。为了我们的儿子,我应该在这里战斗,用我的刀划开德国人的肚皮。替我吻吻我们的儿子。”
  艾森豪威尔推出的沟通举措还有许多。比如,他在军中的《星条旗报》上开辟了“人民对人民”的专栏,经常发表赞扬英国人好客、勇敢的评论文章;他时常鼓励美国高级将领到英国民众间发表讲话,告知他们前线的战况,增强英国民众的必胜信心;欢迎英国人邀请美军官兵到自己的家里做客等等。
  对美军军官与英国军官发生的矛盾,他处理时,十分注意不伤害英国人的民族感情。在北非作战期间,美军第3集团军巴顿的部下与英国军官发生了对骂,两个人把状告到了他那里。艾森豪威尔先与两个人说了几句话,然后让英国军官出去。他关上门,对美军军官严厉地斥责道:“你叫谁狗杂种都没有关系,但是我绝不允许你叫美国狗杂种和英国狗杂种。可是你却这样叫了。为此,我准备把你送回国,乘坐一艘慢船回国,并且没有人护送你。”艾森豪威尔还把这件事情的处理结果通报全军,以示警告。艾森豪威尔那句叫谁狗杂种都没有关系,但绝不准说某人是美国狗杂种或者是英国狗杂种的话,也很快成为美英军队中流行的幽默语言。
  联盟作战中,指挥权问题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一般来说,谁都希望自己指挥其他盟国的军队,谁都希望在指挥问题上更加主动。如果这个问题处理不好,盟军间的关系会搞得非常僵。艾森豪威尔非常注意这个问题,该用英国军官时,一定将指挥权交出去。1943年初,在北非的突尼斯战役中,艾森豪威尔就把参战的美军交给英国人指挥。当时,负责地面作战的是英国的亚历山大将军。对此,美国军官认为,艾森豪威尔是在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们提醒艾森豪威尔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潘兴将军一直拒绝把美军与协约国的军队合并,进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
  

“和”与“斗”的艺术(2)
艾森豪威尔正色对这些人说:“可是你们忘记了潘兴将军当时对法国元帅福煦说的话:‘我们的每一个人、第一枝枪和每一件东西都归您使用,只要您认为恰当就行。’在战场上,只要能战胜敌人,其他的都不重要。这件事不要再不负责任地议论了,如果有错,我甘愿承受后来的一切批评。”
  实践证明,艾森豪威尔在北非战场上把美军交给英军指挥是对的。英国人一直想在地中海地区集中主要力量打败德国人,而美国则坚决主张在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打败德国人。艾森豪威尔在北非战场对英国人让一步,却为后来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时赢得了英国人的配合。这就是一个大战略家的眼光。
  当然,尽力搞好与盟国军队的关系,并不等于无原则的牵就。我举一个例子。
  1944年6月,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战役成功,正向法国纵深进攻。然而,英国仍难以忘怀他们的地中海战区,丘吉尔首相提出要将准备在法国南部登陆的盟军调往地中海战区,他对艾森豪威尔说:“如果不能这样做,我将向国王辞去首相职务。”
  艾森豪威尔坚持原来的作战计划,坚决反对从欧洲大陆抽调兵力。他和丘吉尔会谈多次,最后终于说服丘吉尔放弃了自己的决定。据艾森豪威尔的秘书记载,在最后一次会谈中,丘吉尔流了泪,一边抱怨艾森豪威尔不接受他的意见,一边同意继续在欧洲大陆集中兵力作战。
  该和则和;和时,保证不娇纵。该斗则斗;斗时,保持斗而不破。艾森豪威尔艺术地处理好了联盟作战中的诸多关系,使得这位资历远远低于其他高级将领的人,成为一名杰出的统帅,一位美国历史第一位指挥过如此众多兵力的五星上将。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在评论艾森豪威尔时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最高统帅——一位军事政治家。我认为,没有其他人能用他的方式把盟国军队组合成这样一部能征善战的机器,并且在许多冲突和干扰的成分之间保持平衡,这些成分不时地威胁着这艘航船。”
  

只有强者才回避某些争论(1)
中国古代的《诗经》有云:“百川入海,有容乃大。”千万条河流之所以能够流入大海,是因为大海有兼收并蓄的宽大胸怀。一个成功的军事统帅,要想把千军万马集合在自己的麾下作战,就要像大海容纳百川一样,容纳军中各种有用之才,容忍军中各种难容之事。艾森豪威尔把宽容作为一种胸怀,这种胸怀,也成为一种谋略,使得他的部下在关键的时刻为其去拼死,成就了他一番血与火的事业。
  “宽宏大量,性格开朗”,这句评语不是别人说的,而是巴顿对艾森豪威尔的评价。这句评价准确反映了艾森豪威尔的个性。
  前面谈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资历较浅的统帅。他是在1942年7月7日晋升为中将的,而且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