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是没有台阶下的话,还真是难以收场了。正在这时,关惠琳站了出来装成粗声大气地对蓝玉道:“蓝大将军,我知道你南征北战,为大明朝开疆拓土,居功至伟。也十分仰慕你的为人,只是我这位兄弟,自幼松散惯了,不愿从军,刚才言语多有冒犯,还望大人原谅才是。”
听到关惠琳这番话,蓝玉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笑罢才道:“大丈夫,当随我建功立业,才是英雄所为,到时候吃香的喝辣的,美女任挑,金银任选,岂不快哉?还有愿意与钱权美女为敌者乎?”
“原来如此,当了官儿还有美女?那我干了。谁说我不愿当官?只是这指挥佥事究竟算是多大个官儿啊?别弄来弄去是个弼马温吧?”郑寅就是愿意与关惠琳唱对台戏。
关惠琳气得花枝乱颤,回过头来狠狠的瞪了郑寅一眼。
“不会不会,指挥佥事位列正千户之上,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怎么会是弼马温这样的小官儿呢?”蓝玉一边哈哈笑着,一边跳下马来,在皎洁的月光之下,大踏步向郑寅走来,他非常###,今儿真是好日子,先是得知老头子已经答应立皇太孙为储,后又收得这样一位异人,怎么叫他不###。
郑寅收起枪来,迎着蓝玉,来了一个紧紧的拥抱,蓝玉哪经过这样的礼节,还以为郑寅想搞小动作呢。
周围大军无不欢呼雀跃,谁也不愿与功力强大的妖人为敌不是。
关惠琳和王景宏不知郑寅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冷眼旁观。
郑寅拉起跪在地上的林子宣,对蓝玉道:“蓝大哥,这个人今后就是我的人了,希望多多照顾。”
“哪里话,你的人就是我的人,我的人就是你的人,咱们还分什么彼此?走走,随我去大营一叙。”蓝玉拉着郑寅的手,真是情同手足一般。
于是乎,众人上马,重返大营去了。刘大龙等人的冤魂,自此竟是再也无处申诉。
路上只见蓝家军官兵秋毫无犯,纪律严明,郑寅等人不由得暗暗敬佩,果然是一支铁军。其实从刚才这么短的时间里,蓝家军能够完成对他们三个的包围这一点来看,就应该知道这是一支无往不胜的军队了。
蓝玉大营中,酒宴十分丰富,因为随军火头乃是洪一刀。蓝玉这人异常高傲,他随身带的厨师也是不同寻常,这人乃是大明朝名闻天下的名厨:洪一刀。
据《大明名厨录》记载,曾经有一位柳姓书生,吃了一顿洪师傅操刀的菜肴,最后竟至饿死。为什么呢?因为他吃了洪师傅的饭后,便再也吃不出别人做的菜有什么味道?于是食不甘味,最后竟至厌食而死。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蓝玉与众将官及郑寅等人皆大醉而归。只有关惠琳一人抱枪警卫,生怕蓝玉又下毒手。
次日天亮,蓝玉酒醒,便让雷老虎去请郑寅等人,这时郑寅也已醒了,于是四人随着雷老虎去了中军大帐。大帐内只有蓝玉一个人,见郑寅来到,起身迎接,扯着郑寅来到自己旁边的椅子坐下,仔细打量起郑寅来。
边看边自言自语道:“怪道昨日看了兄弟,十分眼熟,昨日灯暗看不甚清,如今看来竟是越看越像,老虎,你看他像不像马三宝?”
雷老虎也仔细瞅了瞅,点头道:“像,果然很像,简直就是一人无二。”
“哈哈哈,果然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好兄弟,不知你是否愿意替大哥做一件大事,事成之后,我保你富贵荣华,贵为王侯,位列三公。”
“有这样的好事?说来看看。”郑寅也很好奇。
“你去做太监怎么样?”蓝玉说完这句话,惊得郑寅把昨天喝的酒全都喷在了蓝玉的大红脸上。
“你说什么?让老子去当太监?你丫脑袋有病啊?那可是割命根子的好事儿。老子不去,绝对不去。”
蓝玉抹抹脸上的污秽之物,笑着道:“莫怕莫怕,哥哥不是让你去做真太监,而是去做假太监。”
“假太监?”郑寅疑问。
“是这样,你只需如此这般就行了,事成之后,我当让新皇上给你大大的封赏,你看如何?”蓝玉压低声音说完了自己的计划。这番话说完后,郑寅的后脑勺直冒冷汗,只好说道:“大哥,大哥你等我考虑考虑。”
“好吧,我等你,这个任务唯有你能胜任,还望兄弟不要拒绝。”蓝玉几乎是哀求了。
等步出帐外,郑寅便拉住关惠琳的手问道:“惠琳姐,好姐姐,你说我该怎么办啊?我还以为来蓝玉这里,弄个官当当,等他灭门抄家的时候就顺手捞点外快,然后溜之大吉,可以好好玩他两年,没想到一来就让我去当太监了。”
关惠琳厌恶的甩甩手,摆脱了郑寅,笑道:“你当一个太监也好,省的大明朝的妇女界还要被你糟蹋。”
“那今后我郑寅只忠于你一个,绝不染指他人,还不行吗?你就快给些主意吧,对于历史我懂得实在太少。”
“你忠于我干什么,我是你什么人?”关惠琳冷笑一声道。
“算了,你们别吵了,到一块堆儿就掐,掐到什么时候是个完啊?”王景宏在一边插嘴:“快想个解决的办法吧。”
关惠琳沉思片刻之后,说道:“不知道你们看过《寻秦记》没有?既然我们有这样一个机会,和项少龙一样来到古代,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向项少龙学习呢?他寻找的是大秦帝国的秦始皇,而我们寻找的则是大明帝国的永乐大帝。而且,目前还有一条捷径,那就是郑寅可以伪装太监混进燕王府,郑寅,如果你假扮的是马三宝,那么就是将来的郑和,也就是七下西洋的郑和。”
“我假扮倒是可以,那真郑和在哪里呢?因为我们的参与,是不是就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呢?”郑寅道。
“对于历史而言,那当然会有影响了。”
“那历史因我们而变,就会改变整个人类,到时候我们从哪里来?没有了我们,那我们现在又怎么会存在?”郑寅想到这个后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第二幕 花落去
第二幕 花落去
过了好久好久,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战斗,郑寅突然想通了。他激动地道:“靠,改变历史?下西洋,下西洋这样的壮举也将要由老子完成,实在是让我激动不已啊!既然如此,王景宏,振作起来,苍天给了咱们这样一个机会,我们就一定加倍珍惜,咱要把五十年以前的仇恨,尽情的洗雪。咱们还能给咱们的子孙,开拓出一片蔚蓝色的、大大的疆土,怎么样?咱们就让历史的进程在这里转向!我们就来改变一下历史!”这话听着竟似大有破罐子破摔的味道。
“好的,大哥,我跟你干,他奶奶的,第一个,咱就要灭掉小日本儿,我爷爷的爸爸,爷爷的爷爷,一家人都是被日本鬼子害的。”王景宏附和道。
“没有问题。不仅如此,老子还要统一全世界,把全世界最美的黑妞儿、白妞儿、黄妞儿一股脑搞来,敞开了玩她三天三夜。”
关惠琳越来越听不了这个大色狼的鬼话,便大泼冷水道:“理论上讲,这是绝对有可能的,因为郑和的船队绝对是可以所向披靡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假如你们真的完成了心中的想法,估计二十一世纪也就没有你们俩了?”
“哈哈哈,天予不取,必遭其咎,我才不管他娘的六百年以后的事儿。既然来了,老子就要痛痛快快大干一场,把胸中的恶气、闷气、怨气全部丢给八国联军小日本,我们的敌人!”郑寅恶狠狠地说道,那股豪气跟吃了摇头丸没啥区别。
关惠琳又何尝没有做过这样的梦?也就不再辩论,既然历史已经扭曲,就接着让她变吧,变得越大越好,中国统一了全球才好,那样咱们的子孙,想去东非大裂谷了,就像到河南看看红旗渠那么方便。想去趟阿尔卑斯山滑雪了,就像去公园溜个弯儿那么方便,什么签证,什么绿卡,去他妈的,都是中国人了,这些还要它干嘛?……
“好,还有一点,我认为我们回到二十一世纪的路,应该也在远洋之中,郑寅,你看到那些玛雅文字了吗?那艘船之所以有魔力,很可能跟那些文字有关,同时,那个死去的郑和,召唤我们来到这个时代,是不是有什么极其重要的任务呢?这个任务他完不成,还需要人帮忙?总之,这是一个谜,我们必须解开这个谜。”
“嗯,很有道理。我也这样认为。”郑寅点点头。
“那好,既然大家做了决定,我们三个就讨论一下,该怎么进行下一步。郑寅,你现在的任务就是取得朱棣的信任,变成真正的郑和,只有这样,将来你才能遨游海上,七下西洋,找到我们回家的路。”关惠琳对郑寅郑重其事的说道。“还有你一定要牢牢记着:朱棣这个人天性诡诈多疑,你必须旗帜鲜明的拥护朱棣,拥护他坐上皇位。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时时刻刻表示忠心,不管有多大艰难,你都不能动摇,就是给敌人抓到监狱里头,你也要表示对燕王的忠心耿耿,记住了吗?因为很有可能,那是朱棣在实验你的忠诚度。”
“谢谢关姐的指示,我一定照办。那蓝玉的计划,咱怎么办?”郑寅也佯装严肃道。
“怎么办?凉拌。”关惠琳冷笑一声道。
接下来,他们把具体的步骤和计划一一列明,直到晌午时分才算把会开完。
…………
蓝玉知道郑寅答应愿意去做内应之后,高兴地直跳脚,口中喃喃道:“大事成矣,大事成矣。”
当下把燕王府内的情况一一讲明,还有燕王府内的内应的暗号,也告诉明白。
最后三人起身告辞,却见蓝玉突然大脸一沉,道:“郑兄弟,你此去千难万险,我看还是让这两位兄弟留在我营中,更加安全一些。”
这是摆明了要扣关惠琳和王景宏做人质了,看来这个家伙不仅老奸,而且巨猾。这情况却不在计划之列,郑寅连忙求道:“蓝大哥此言差矣,要完成你交给我的任务,只靠我一个人那是万万不可的。要是万一我有个什么差错……”
“兄弟不要多疑,你要是有个差错,我自会送这两位兄弟前去找你如何?”这话的含义傻瓜都听得懂。
“那大哥把他和他留下”,他指了指王景宏和林子宣后接着说:“我把她带走怎么样?”郑寅想的是毕竟关惠琳一个姑娘家家的,丢在军营里不合适。
“谁要跟你去?我愿意留下。”关惠琳并不买账。王景宏更是狠狠的剜了他一个白眼。
郑寅心道:真是狗咬吕洞宾,不愿意拉倒。只不过是这样漂亮的一个妞儿便宜了蓝玉,真是有点遗憾呢。
“郑大哥,既然关兄弟不愿意去,你只管去吧,我们不会有事的。”王景宏估摸着,无论如何自己也是走不了了,当然愿意把智囊留在身边了,更何况他早就对这位女战友心有所属,所以更不愿郑寅带她走了,那样岂不是羊入虎口,肉包子打狗?
最后郑寅只得带上林子宣两个人告别蓝玉和王景宏等人,一同上路,往北京赶去。
在明朝初期,因为连年战乱,造成了北方人口的严重缺乏,人口的严重缺乏又使得已经开垦的农田渐渐荒芜,日积月累,导致北京南郊大面积的平原被森林覆盖,而耕地的面积还占不到二分之一。河流纵横,荒林遍野,就是当时的写照,甚至在这平原森林里,还有狼群在活动。
俩人也不着急,一路欣赏美景,骑马走了两天,才算进了燕京城门前。燕京乃前朝故都,自是城门森严,墙高壁厚。(燕京当时称作北平,为了说的明白,今后便统称为燕京)。
进得城门,便觉得肚子咕咕直叫,只好找了一家悦来酒肆,先填饱肚子再说。店小二一边唱着诺,一边飞快的把饭菜端了上来,郑寅不顾其他,低头便是风卷残云。
正吃着,门外吆五喝六的进来一群年轻人,这些人统统是官衣打扮,腰中都挂着大刀。为首的一个生的十分高大,活赛巴特尔一般威猛,他的脸若是加个边,肯定就是一个相当周正的正方形,剑眉黑如墨,斜###鬓角,鼻子特直,鼻子下面是一条像鲁迅先生一样标志性的一字短须,胡子特硬,活似钢丝。只见他大大咧咧,撇着大嘴,径直来到郑寅面前,对着他吼道:“嗨,嗨,说你呢,识相点儿,快些滚蛋。晚了,老子叫你爬出去。”
好大的口气。
店小二马同看到这些人进来,不由吓得哆嗦起来,他扯扯郑寅的衣袖,示意他赶紧走,这些人咱可惹不起。
郑寅当然不走,他这人永远是脸厚皮憨嘴巴硬,要想嘴上吃亏,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他强装镇定,端起小二刚才斟上的茶水,用杯盖儿拨了拨茶叶沫儿,吹吹水面,惬意的啜了一口,咂吧咂吧嘴道:“这是谁家有人养,没人管的狗啊?”
话虽不知对谁说的,也不知道是在问谁?但是说的是谁却很清楚。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幕 太孙的计划
第三幕 太孙的计划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朱允炆在那把椅子上坐了足足有三个时辰。今日本该万家同贺团圆节,无奈遍插茱萸少一人啊。父亲的早亡,使他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
如果他父亲不驾鹤西游,那么等他爷爷死掉,就可以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登基之后,再大行殡天,他也就无可争议的做上皇帝了。可是如今他父亲——太子朱标死了,局势就变得不明朗起来。
朱元璋是愿意把皇位传给燕王的,这一点所有朝臣包括朱允炆都明白。但是黄子澄和齐泰他们鼓捣着学士刘三吾上疏,辩曰:“皇孙年富,且系嫡出,孙承嫡统,乃古今通理。若立燕王,将置秦王、晋王于何地?”
其实这不是胡搅蛮缠吗?皇帝当然应该把位子传给儿子了,大儿子死了,可以传给二儿子,再不行三儿子,四儿子,哪一个贤能,就传给那一个,天经地义。
如今朱元璋是被逼着立储皇太孙的,根本不是出于本心,说实话,他的心里也是有着一百个不放心,这拼命打下来的大好江山,交给这样一个优柔寡断的小孩子,他能放心吗?
但是,即使是皇帝,有时候也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防口甚于防川啊!
朱允炆是知道朱元璋不喜欢自己这一点的,他也在积极的谋划着,如何平稳的实现朝廷政权的过渡。朱元璋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也就是一两年的事儿了。再不早作准备,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
他吩咐心腹太监找的人为何还不来?朱允炆心急如焚。
到了掌灯时辰,又到了二更天,还没有看到一个人来。
锣敲三遍,三更已经到了,突然一条黑影,从正殿的屋檐下飞身射入。朱允炆连忙躲避,却根本没有人,还以为眼睛花了。
这时,殿外走进来两个人,一个是中官魏三太,另一个人却不认识。
他等的人终于来了。
不过这人长得却是极为怪异,身高不过三尺,大脑袋细脖子,胳膊腿儿不如一根筷子长短。走起路来,哈巴哈巴活似一条宠犬。
“回皇太孙,人我给你找来了。何德江还不速速见过太孙千岁。”
小矮人磕头便拜:“小的给太孙磕头了。”
朱允炆看了,忍俊不禁,微微一笑道:“三太,他有何能为,堪当大任呢?”
“太孙容秉,待我慢慢给您讲来。”魏三太趋到太孙身边,耳语良久,只见朱允炆紧蹙的双眉这才慢慢放开,脸上竟渐渐有了些许笑容。
…………
成立太学院的计划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第二天早朝,朱元璋屁股刚刚坐稳,就有奏疏送了上来。第一本折子就是学士刘三吾的,他哼了一声,把那折子丢在一边,留中不发。你他妈的不顺着老子说,从今往后,你就一句话也甭说。然后两本奏折一是黄河堤防需要加固,一是河南饥民需要赈抚的,朱元璋当即朱笔批了。
接下来,是太常寺卿黄子澄的奏折,朱元璋展览一遍,奏折的意思是说皇子皇孙们跟着皇上戎马倥偬,打仗精了,读书却少了,所以应该弄个学校,把他们集中起来,教以诗书礼仪。
朱元璋气得差点儿没笑了,你们一帮狗奴才,见风使舵的本领倒是真不赖。皇太孙刚刚定下来,就又逼我一步啊。把他们集中起来,留在京城,这不是人质又是什么?操,欺负我老啦糊涂啦。
当场留中不发,丢到了一边。
…………
皇帝把刘大学士和黄子澄的奏折留中不发的信息,迅速传到了守孝的朱允炆耳中。齐泰、黄子澄被紧急召见,这俩人进太孙府就像到自己的家一样,因为他们是太孙伴读,就是太孙的老师。
“而今大典之日愈来愈近,不知公等如何应付太学院一事?倘若此令不行,我又如何掌控诸王啊?”朱允炆确实有点焦躁,都是嘴上没毛的惹得祸。
“依老臣看,此事不可操之过急,皇上把两个折子都扣下了,说明他还在生气,我等应再等些时日。不然真使皇上震怒,偷鸡不成蚀把米,反丢了你我的性命。”齐泰在一边说道,偷鸡这个比喻倒是蛮贴切。
“齐大人说得极是。然则大典之日,若太学院不能成立,我们却是如何是好?”黄子澄道。
“这个吗……”齐泰也没了主意,杀又不能杀,扣又不让扣,这还真没折。
沉吟了不知多久,突然黄子澄一拍###,道:“有主意了。”
…………
又过两日,齐泰的奏折摆在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看过,点着头心说:“这还差不多。我打天下为的是啥?还不是为了儿孙们有好日子过。我要让他们都当王爷,都有自己的封地,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前面秦王晋王燕王他们九个已经分封了,如今又生的这十几个儿子,也该给他们封赏了。虽然朱元璋也明白,这样裂土分封,是消弱诸王的手段,但是也是没有办法,谁让自己多子多福呢。齐泰说的对,是到时候了,不然我哪天蹬了腿,谁来照顾他们?
于是当朝廷议如何封赏各王。不一日,由宗人府和六部拟定了一个计划,把封地尽数列了出来。朱元璋稍作修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