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9日中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武僧培训基地
在培训基地,延的(武僧团团长)安排我们看了一场武术表演,小伙子们一个个出手不凡,动作潇洒利落。延的指着那个拿教鞭的小伙子说,他就是我们的教练,孙占锋,很不错的一个小孩。
练功完毕,我们坐在了一起,他有些腼腆,不知道该说什么,我说,咱们就当是哥们儿,聊天呗。他笑了,好,大哥,那咱们就聊天吧。
他说,他从小喜欢练武,后来电影《少林寺》火爆全国,他便慕名来学功夫,在山下的武术学校里,由于武术学校是少林俗家弟子开的,和寺院有很深的渊源,他在武术学校的出色表现很被老师看好,老师觉得他是个好苗子,便把他介绍到武僧队里来了。那一年他16岁。
五年如一日,他和师兄弟们在一起练武、生活,一晃他已经长成一个身体强健的青年了。以前的教练外出读佛学院了,觉得他足以承担教练的职责,便在方丈的首肯下把教鞭给了他。
占锋对“教练”这个词的理解很深刻,他觉得,做教练并不是说你武术好就行,教育工作、照顾学生、管理等都得考虑到。比如教学,有的学生很刻苦,但心理条件不成熟,练了很长时间不见长进,这最让人挠头,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情绪常常让他很难受。
为此,他摸索出一套教学法,让悟性比较低的队员把十八般兵器全部摸一遍,慢慢找出适合自己的,再强化训练,这样,看起来消耗时间,其实是在培养他们的自信。效果还不错,真的。延华有点自豪地说。
谈到自己的专长,他说,我喜欢刀,尤其是大刀,抡起来忽忽风响,很有味道,很有气势。边说,他边跃跃欲试。在武僧对的练功场上,他专门为我表演了一趟刀法,我不懂武术,可至少是看呆了。
我问他打不打打算出家,成为一个真正的僧人。他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人生就是在寻找自己的目标,一个人得有上进心,否则很难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在少林寺和俗家都是一样的,只是环境不同而已。以后出不出家?我还没考虑。因为这个世界的变数太多,一切随缘吧。他强调说,现在,家中条件不好,还要供哥哥上学,费用支出很大,而他在外面却很好,在这里练武,一切生活费用全部由寺院负责,所以还没有给自己的未来有太多设计。
我不甘心他这样的回答,便颇含诱惑地问他,你想没想过将来靠这身功夫去闯天下?比如演电影、开武馆、做公安之类的?他沉吟了一下,没说话,后来,像是突然想开了似的,对我说,我也想过外面的花花世界的样子,想过自己开武馆,做公安之类,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过一种更平静的生活,并决定在适当的时机出家,这可能就是因缘吧。
什么是适当的时机?
我穷追不舍。
比如,我现在对佛法的理解还没有达到一个比较高的程度,我必须把文化课学好,学到能够准确理解佛经了,也许就水到渠成了。
他说他特别喜欢读书,上课时特别愿意学习,因为他知道,现在虽然看不到什么,将来一定挺有用的。
在谈到武术与行侠仗义的关系时,他说,练武术不是为了打人,但是如果碰到了不平事,在公安机关没有及时赶到的情况下,可以有行侠仗义之举,但尽量少出手,因为说不定会在没有完全了解情况的时候伤害无辜。武术也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修炼,不是狭隘的英雄主义。
再后来聊到外面的世界,他来了精神,他说他珍惜每一次外出尤其是出国表演的机会,那样的时候,他感觉自己都不是自己了。是什么?是少林。
聊得久了,他主动提出结束谈话,他说自己从来没和别人谈过这么多的话,因为我们是哥们儿才谈了这么多。说完,他拉我出去,又让我看他练了一趟大刀。
45、山力:13岁独闯少林的德…
1981年生于德国莱比锡,德国姓名不肯相告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8日晚
采访地点:河南登封市少林国际大酒店
电影《少林寺》热播到了德国莱比锡,传奇的少林武功一下子打动了13岁的山力,他对父母说,我要去中国,去少林寺学功夫!父母起初只是觉得他在说着玩儿,没当回事儿,直到山力买好了大大的旅行包,准备动身的时候,他们才突然觉得:孩子长大了!能学习中国功夫在德国人看来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也许我们的孩子就可以学成呢。父母没有横加反对,送山力走了。
一路上,山力的心忐忑不安,他的脑子里闪现出许多难题,他对中国的认识只是毛泽东、长城、茶叶、李小龙和少林寺。其他的一概不知。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障碍。怎么办?急也没有用了,已经在飞机上了。
飞机在北京着陆。他发现,有很多和他一样提着大包小包的人往一个大巴里挤,他想,这辆大巴应该是可以把人带离机场的,至于去哪里,他不知道。来不及多想,他就上了车,那辆车开了好久,中间有很多人陆续下车,但是他没下,一直坐到了终点站。他说,那个地方后来他知道,叫什么坟(注:可能是公主坟)。那里有很多人,他拎着大包,看着人来人往,一种无助感涌上来,他很疲惫,却不敢有丝毫停留,至于去哪里,他连想都不敢想。
这时候,他“命中的菩萨”出现了,那是一对60岁上下的老夫妇,他们看见这个德国帅小伙儿,很亲切地用德语和他打起了招呼。山力兴奋极了,一口气说出了自己来中国的目的和所遭遇的窘境。两个老人都是北京大学的老师,他们了解了山力的情况,就把他邀请到他们家中,一起愉快地相处了四天,山力说,“他们一个姓来一个姓刘,他们对我很好,给我烧中国菜吃,给我讲述中国的故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一到中国就碰到这么好的人。那时候天气很冷,大概是2月份,我在他们家中享受到很好的待遇,刘教给我简单的汉语,如一、二、三、四、五……、电话、厕所……四天以后,他们帮我买了去开封的车票,送我到火车站。那天我哭了,我看见他们的眼中也含着泪。这四天是我一生难忘的”。
但是,遗憾的是,山力在后来的一次远足中遗失了自己的通讯录,从此和两位老人失去了联系。
离开北京以后,山力去了开封,而没有直接去郑州。因为他听两位老人说,开封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很多东西值得一看。山力后来才明白,原来两位老人不希望他先去少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他头脑一热就出家了。在这里,他更进一步了解了少林寺。他知道了,少林寺不光是武术圣地,更是文化沃土。他了解了达摩、慧可等高僧的故事,“他们都做到了别人不怎么做得到的事情”,这是山力对他们的评价,充满崇敬的。
经过这几个月的学习,他在武术方便只是稍微学了点基本功,可是语言能力却有了不小的提高。他觉得自己可以去少林寺看看了,便乘车去了少林寺。一路上,他的思想一直很平稳,没有什么激动,也没有什么恐惧。可是,到了山门,一切都变了,他面对梦中的少林寺,竟又一次陷入了迷惘——这就是少林寺?太威严了!我过去的生命中根本没有见到的一种威严!我想学功夫,它会收下我这个外国人吗?
少林寺当然不会轻易收下一个人,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但是仅仅学习武术还是可以有径可循的,一个小和尚介绍山力到嵩山少林武术学院,延鲁师父那里,山力成了武术学院的一个学生。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呆竟是四年!有人说他是少林寺有史以来呆得最长的外国人之一。由于他好学敏思,颇得延鲁师父的喜爱,便把他收为弟子,取法名恒进。
山力的语言能力也在这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英文和德文在思维方式上接近,而且出于英语的广泛意义,他把英文学得和他的母语一样熟练,汉语虽然不怎么精通,但基本的交流已经没了问题。“我现在已经可以为师爷和师父做翻译了”,他有些骄傲地说。
提到方丈永信,他的眼中闪现出一种独有的光芒,“师爷是个好人!”他迫不及待地说出一个与师爷之间的故事:一次,他受命陪方丈去德国,在从登封开往郑州的路上,他的小腹剧痛无比。他估计是自己的阑尾炎犯了,想强忍住,可是病来如山倒,没办法,他疼得大叫。这时候,方丈便说要送他去医院,他怕耽误师父的事情,连说不要紧,可是豆大的汗珠往下滚,怎么都掩饰不住。方丈最终还是把他送到了郑州最好的医院,安排好了才走。山力哭了,说自己第一次为师爷做事,便没有坚持,实在是不好意思。而永信大师笑笑说,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你不必内疚。
“师爷不仅负责我在少林寺的生活,对我照顾,还知道一个人的生命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这太让人感动了,我一个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他那不怎么熟练的汉语中夹杂着最真实的感情,让人也随之激动不已。
四年中,山力回过两次家,他说家里对他很放心,他也很放心家里。在中国这几年,他不光在寺中学艺,还遍览名山大川,他掰着手指说,我去过北京、香港、上海、广东、山东……
他说,很多次外出都是陪着师父去演出时偷空去的。山力的演出被很多媒体报道过,去年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现在的山力,已经开始涉足影视圈儿了,他说,这次拍电影是出于对朋友的友好。至于将来要不要继续做,他也不知道。
“我自己要学佛,生活也是佛。比如说喝茶,你喝是因为渴,但喝的时候,你会感觉到很多其他的东西。茶的味道、杯子、有多少人做这个杯子,杯子怎么就来到了这里?每个事情可以想得简单,也可以想得复杂,婆婆妈妈也可以。”
至于将来会不会出家,他依然说这是未来的事情,我不知道。
口风极紧的山力解释说,他并不是不想说什么,而是因为确实不敢妄言。他觉得自己和永信师爷、延鲁师父是一家人,这就够了。
中央电视台专门为这个少林洋弟子做了一个专题片。他刻录成光盘送我。回来播放时看到一个镜头,是他跪在永信大师面前,大师问他,你为什么来少林寺?他说,锻炼身体。大师又问,你为什么学佛?他迟疑了一下,还是说锻炼身体。这个故事很有点禅林公案的味道,浅白到了极致,你也说不清深奥是什么了。
临离开少林,在山门外碰见了他,在正好站在“嵩山少林寺”的“山”字下面,很有味道的一个场景。他冲我们打招呼,说要请我们去他的住处,尝一尝他的“中国菜”,说实在的,如果时间再充足些,还真想尝尝他的手艺,可是这次,没口福了。
车子开出去很远,回头看他,依然清晰可辩——绾在头上的他的发髻像个攥起来的拳头,仿佛在向世人说明他有大山一样的力量。
46、释小宝:8岁的大侠
俗名李腾,1993年生于湖北黄冈麻桥乡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1日下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武僧培训基地
对释小宝的采访,实在是很困难,他像是个小童星,总要拿一把似的,始终躲着我们。直到后来终于想出了个馊主意,把他骗到教他文化课的冯老师的屋子中,他才老实巴交地讲起了自己。
小宝今年8岁半。他4岁那年就来到了少林寺,引他来这里的是他的叔叔,家中希望在小宝这一辈上能出个人才。他父亲是军人,母亲在家,过着清苦的日子。
小宝一来便进入了武僧团,由延的师傅带着。武僧团的一群大哥哥对这个小弟弟实在是喜欢,大家都觉得一个4岁的小孩子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不会呆太久,估计最多学上一年就回家了。可是,小宝天生一股子倔劲儿,他记得叔叔的话,你能够去少林寺学习武术,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你必须用功。他还小,不知道想未来,但是他要强,他直到要把功夫练好,不仅师傅高兴,家人高兴,自己也很快乐。
他这一练就是4年!
“你觉得练武苦不苦?”我问他。
他想了想,半天才从牙缝中挤出一个字:“苦”。
“你现在该学习文化课了?”
“他已经上课了”,冯老师接过来说,“小宝挺用功的,就是有时候脾气比较倔”。
“怎么倔了?”我问。
“你比如说吧,有一次上课他不好好听讲,在那里乱跑,我就说了他。下课以后,我在办公室坐着,老远就看见他跑了过来,我以为他是来认错的。结果倒好,他一进来就把我桌子上的杯子给砸到了地上,把同学们的作业本子也摔得满地都是……”
小宝不好意思地笑了。
“你这么小,衣服谁给你洗?尿床怎么办?”
“衣服大多是我自己洗,有时候老师帮我洗。我……我不尿床!”小宝像人被人戳到了痛处,犹豫了半天,说了谎。
冯老师说,“小宝有时候尿了床,不好意思跟别人说,又怕被人说起,自己躲一边,和谁也不说话,时间长了,只要找不到小宝,大家就直到,准是他尿床了。”
“就没尿……”他推了老师一把,躲在椅子后面去了。
“你喜欢你的冯老师吗?”
“喜欢!他比以前的老师好,脾气好。”
“以前的老师呢?”
“以前的老师嫁人了,嫁到别的村子去了……”
“将来你们冯老师也会嫁人的,要是也嫁到别的村子怎么办呢?”
“不许他嫁人……”
采访在笑声中继续进行。
我问小宝,你为什么在东南亚地区的名气那么大?
小宝说,他6岁那年,永信大师带团出访泰国,把他带去了,武僧团在泰国表演了半个月,而他的童子功赢得了最多的掌声。
登报了吗?
有,泰国电视台、报纸……好多地方都有我的照片。看来,小宝对于自己的表演也是很满意的。
在对武僧团其他队员的采访中,我了解到很多师兄弟对小宝的评价都很高,说他从五、六岁就直到照顾人。我于是向小宝核实此事。
小宝说,有的。我才来的时候,啥也不懂,他们都照顾我,后来我能够照顾自己了,他们病了,或受伤了,我就主动给他们打饭啥的,这是应该的。大侠都是这样!
他最后补充的这一句又把我们逗得哄堂大笑。
第二天一早我们又去了武僧团,黑明要给大家拍照。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了小宝,我怀疑他又尿床了,便去学校后面的找。延的拉住我说,我知道他在哪里。
他引我们到了小宝平常住的地方,他正躲在床底下哭呢。问他为什么哭,他不肯说,问得急了,他说,想家了。
黑明要来了他家的电话号码,用手机拨了过去,那边传来小宝妈妈的声音,小宝一下子抢过手机,和妈妈聊了起来。慢慢的,他的小脸雨转阴、阴转晴了。
小孩子想家,是正常的,黑明和小宝在一起呆了很久,不知道他使了什么手段,小宝后来几乎是任他摆布了,在院子中做着各种动作。
临走时,小宝冲黑明大喊了一声:黑干爹,再见!
我看了看黑明,相视大笑起来。
47、释小虎:深受老外欢迎的武…
俗名赵鹏飞,1987年6月25日生于河南安阳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22日下午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寺武僧培训基地
去武僧团之前已经有不少人向我们提起释小虎了,说他是在即将成长起来的这一代少林武僧中最有潜质的一个。他虎头虎脑的,大眼睛中透出灿烂的英气。
他6岁就来到少林寺,通过叔叔的介绍拜见了永信大师,当时,“小”字辈的只有一个释小龙,永信便给赵鹏飞起名释小虎。两个小孩子年龄、身材都差不多,刚好凑成一对儿。为了让小虎得到最好的训练,他把小虎交给小龙的父亲陈同山(也是少林弟子)来带。陈同山的小虎比对自己的亲儿子还亲,每天一有时间便给哥儿俩一块上课,隔三差五就一起领到永信大师那里,让大师看看。永信对这两个小家伙格外喜欢,他经常喜不自禁地说,少林武术后继有人啊!
小虎练武非常刻苦,用他自己的话说,“无数双眼睛盯着我,我不刻苦不行”。
1995年,他来少林寺练了两年武术之后,永信法师应邀带团出访加拿大,便让小虎在他面前打了一趟拳,小虎知道大师考验自己的时候到了,便一丝不苟地打起拳来。他那娴熟的套路和认真的表情惹得大师一阵高兴,当场定下来要带他出访。
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他的父母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国,而他一个仅仅8岁的孩子却去了大洋彼岸的加拿大。小虎非常激动,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自己的父母时,父母也异常兴奋:我们家小虎出息了,出国了!
武僧团在加拿大的表演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释小虎因为其小,也成为当地媒体关注的对象。
一下子,墙内开花墙外香,释小虎大名远扬。
后来他竟一发不可收拾,随大师出访了日本、马来西亚、阿联酋、英国、葡萄牙、荷兰等许多国家。
1997年,小虎参与拍摄了他第一部影片——《忍者兵》,在里面扮演一个会武功的小孩儿。第一次拍电影,新鲜又刺激,10岁的小虎演得很认真。
1998年,释延王法师编写的20集电视连续剧《少林血禅》正式投拍。小虎在里面扮演了一个少林小和尚,说起来,这次角色的进入相对而言容易得多,因为相当于自己演自己。
那之后,他又接连拍了《铁汉刑警》等几部片子,慢慢成了继小龙之后又一个武打童星。《铁汉刑警》中,小虎的机智与勇敢成了该片中一大看点。
现在的小虎每天都要练习七八个小时的武术。为了练好武术,小虎身上的伤已经数不清有多少块了。叔叔来看他时,有时候会带他去洗澡,他总是想办法推掉,因为他怕让大人看到自己身上的伤,看了会伤心。谈到文化课,他说,这两年好多了,成绩提高很快,过去上课老是不能集中,身体在教室里,心早就跑到练武场上去了。后来永信大师找他,说过他两回,告诫他武术很重要,但是文化更重要,并把自己所著《禅露集》给他看。小虎便把大师的话抄在笔记本上,日日体味;夜深时便仔细研读《禅露集》,后来终于领悟了:一代高僧永信大师不仅身怀绝技而且创造了这么多这么好的精神产品,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少林人应有的境界!这个少林小子从此便像对待武术一样痴情于文化课了。说起自己的生活,15岁的小虎颇有一番见解:我把练武和学文化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两件事来做。至于演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