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寂寞喧嚣-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视的情况,他说,这没什么好讲的,你们看VCD吧,然后就把VCD打开了。《少林血禅》的片首,一个小和尚跪在一个老和尚跟前,很虔诚地问着问题,老和尚一脸慈爱,声音浑厚地回答着,不久,老和尚在一块巨大的石头旁边打起拳来,开始还很慢,看得出一招一式的优美和遒劲,后来就不行了,越来越快,最后成了一个陀螺……这个老和尚就是释恒福扮演的。
而实际上,恒福法师还不到四十岁。按说有高功夫的人应该比一般人显得年轻些才合常理,可是,恒福生就一副大师相,让人不由得总往高深莫测那方面想他。
恒福对自己的过去谈得比较多,他觉得,虽然那些都过去了,但是,毕竟曾经发生在他的身上,不管是磨难也好,还是简单经历也好,有就是有,无就是无,不必夸大也不必隐瞒。
他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主要是因为家境困难。后来到处给人打工,挣点钱补贴家用,几年之后又去离家不远的煤矿干活,主要是干一些清理的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他当时和煤矿签了3年合同,3年之后可以转为正式工,但他没有干满就碰到了自己现在的师父延菩。
白明福在煤矿工作时,还经常到附近的山上去玩,他小时候听爷爷说,山上有一个武术大师,那大师的师父在少林寺,武术极高。恒福对那位大师神往已久,可是,几次上山,哪里有什么大师的影子?一个冬天的下午,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明福又上山了,他这次走得非常远,尽管背后的脚印深深浅浅已经看不见了,他还是继续往上走,他觉得雪地爬山是对自己毅力的磨练。不觉间,已经接近山顶。他累得不行,想找个地方歇歇,可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他突然听到近处有动静,定睛一瞧,就在他面前,有一个陀螺在转,这可不是小孩子们玩的陀螺,是个大大的陀螺,足有一人高!怎么回事?他慢慢接近大陀螺,看得出了神。突然间,陀螺转速慢了下来,站在他面前分明一个人!四顾一片白,只有那个人的周围两米的范围内露出黄土。
这就是爷爷说的那个高人吗?
明福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一下子跪倒在那人面前,叫了一声师父,便激动得晕了过去。醒来时,自己躺在山阴一间屋子里,屋里有两人,一个人那位“陀螺”,另一个是个和尚。
后来,他知道那个“陀螺”果然是爷爷说的山上的高人。而那个和尚正是那人的师父,少林寺的延菩大师。白明福立刻提出拜师,表达了自己多年的想法。
延菩法师没有马上表态,只是答应他可以按时来学功夫。从此,明福就把煤矿的工作辞掉了,每天都跑到山上学功夫。一晃过去了几个月,明福明显感到自己的功夫在增长,他先后多次向延菩表达自己想拜师的迫切心情。延菩始终没有答应。不久,延菩突然不辞而别,走时留下一个字条,说自己几个月后还回来,希望他好好练习功夫。
恒福很怕延菩法师不再回来,但又无可奈何,他便常常跑山上来和那位高人学习,几个月一晃而过。延菩法师果然回来了,他说,这次回来,是专为带明福上山。明福兴奋异常,就和延菩一起到了少林寺。
那一年,白明福22岁。在少林寺呆了小半年的功夫,他成了延菩法师的皈依弟子,赐法号恒福。或许是暮鼓晨钟对人心灵的教化,早年学功夫为了健身和出名的愿望渐渐在恒福的心里荡然无存,他成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他在寺院中先是做打板僧,负责每天早上叫醒众僧上早课。后来,由于他的武学上的精进,永信大师安排他来带武僧二队,负责教练年轻众僧。恒福教得异常认真,为此,没少得到方丈的表扬。方丈曾派他带队去台湾,还在几年前由他带队应邀去人民大会堂表演过。
现在这阵子,他不带武僧队了,想潜心多研习佛法。便向方丈讨了个敲钟的差事。每月初一十五,他去钟楼敲那个重约万斤的大钟。他说,敲钟时,你会想到:闻钟声,烦恼净,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钟声是代表光明的,当你敲钟时,你会觉得自己在发光……
他去过一些寺院,学习每个寺院的规矩、禅学。我们问他,你对寺院的关注仅仅是这些吗?对于美丽的风光是不是很在乎?他说,不是很在乎。正所谓佛家三境界: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见山就是山,见水就是水。
恒福说,其实怎样出家并不重要,如何发生缘份也不是最重要,关键是你有没有一颗虔诚的心,你的信仰是不是很坚定。他讲起了一个发生在自己家乡的故事,文化大革命期间,僧人被逐出寺院,政府要求僧人还俗,结婚。可是,一个中年僧人说什么也不肯还俗,他因此受到打击,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后来没办法,只好装疯了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恢复宗教政策,消息传到那个疯子耳朵里,他激动得找到自己当时的师兄弟,哎,你听说了吗?咱们又可以当和尚了!他的两个师兄居然放弃了已有的家庭,毅然和他一起重返寺院……
恒福在说的时候,眼睛中流露出无尽的自豪,为有这种虔诚信仰的人。 
                  
 41、释延斌:弘扬中国武学
 释延斌俗名何冰,1986年3月生于辽宁抚顺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9日上午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
9岁那年,何冰被父亲领到了禅宗祖庭少林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这里,是父亲这个爱好武术的人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在武学上有成就,还是什么别的因素,他想不起来了。他只记得自己很小的时候就舞枪弄棒的,被父亲看好,父亲多次夸奖他有出息。
他说自己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挺好的,但是可能更喜欢武术吧,每天都要去练。后来好像是父亲问过自己,将来是要靠文吃饭还是要靠武吃饭的问题,他也还记得自己的回答是靠武术吃饭。
现在还没能靠武术养活自己,他笑着说,我现在的生活费用全部由寺院来负责,不论寺院多么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停发过我们的生活费。
靠武术能吃什么饭呢,你现在想明白了吗?
有很多地方用得上武术呢,比如演武打片,像李连杰、成龙,多好呀!还可以当警察,抓坏人……
碰上过坏人吗?你制服过坏人吗?
没有,总不能天天去街上找坏人坏事吧,他很诡谲地笑着说。
他说,练武是件挺苦的事儿,来了以后受过不少伤。第一次受伤时,流了很多血,他从医院包扎好后就马上给远在家乡的父亲打了电话,说自己很痛苦。父亲说练功时受伤是很正常的,你一定要像个男人!这句话让他想了很久,后来他突然就变得坚强了,主要原因是理解了父亲所说的涵义。受伤最重的一次是腿小骨折断了,当时非常痛苦,都想过要回去。但后来是师兄弟帮他挺了过来,大家感情可以说实在是太深厚了,一个师兄听说他要回去,眼泪都掉出来了,大家轮流给他打饭,陪他,这让他非常难忘,在这种胜似骨肉的情感中,他慢慢领悟到苦中有乐的生活真谛,上升到武学上,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他对自己的练武生活谈得很多,他说,练武术讲究一个“悟”字,教练对大家是一视同仁的,一个动作只教你两三遍,学会学不会全靠你自己了。悟性好,你就会很快领悟,悟性差,你就会被落下,自己都觉得难看,而且,还会遭到师傅的惩罚。他说,他就挨过教练的打,主要不是因为笨,而是自己走神,没跟上趟儿。
你觉得委屈吗?
一开始当然想不开,也觉得面子上不好,守着那么多师兄弟,可是,后来也习惯了,有时候,自己知道犯了错误,便主动趴下来,让教练打屁股。
说着,延斌笑了起来。
你学习文化课用心吗?
现在还在读书,那些没有什么用的比如物理化学啥的就不学了,主要还是学习语文数学,我的成绩还是不错的,你可以去问我的老师。
我说,我相信你,你一看就是那种挺讲义气的小伙子。
这句话颇使他骄傲,他说,我这人从小就相信一句话:当你决定做一件事情了,就一定要做好,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
我顺着他的话岔往下问,你想过将来干什么吗?
他说,还没有,还没到考虑这事情的时间吧。我现在是个练武的小沙弥,将来要不要出家,真的不知道,必须要征得父母的同意,他们如果不同意,我是绝对不会自作主张的,我不愿意让他们因为我而生气。
这还真是个孝子!
李大哥,你出过国吗?他和我聊的熟了,便问我。我说,只去过新马泰。他说,那你不如我了,我除了新马泰三国之外还去了澳大利亚和英国,我第一次出去的时候才10岁,看到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好玩。
想不想不回来了,留在外边当教练,教一群小学生?我逗他。
那哪儿行呀,师傅知道了,非打死我不可,哈哈……
你站在舞台上是不是很骄傲?
那当然了,有记者给拍摄,我还拿到了一些资料,给父母看了,他们非常高兴,说我有出息了。我想,这和我本身没什么关系,是少林寺的对外交流搞得好,让我们不仅练功,还能为国争光,我现在觉得自己过得非常幸福。
你觉得自己的现在和你的那些老同学比起来,哪个更好?
这……说不上来吧,他们学习文化课将来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出力,我虽然文化课不好,可是一样可以弘扬祖国的武学,一样为国家出力,都差不多吧,你说呢? 
                  
 42、释延杰:少林功夫有一种艺…
 俗名王辉,1984年生于山东曹县王集乡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9日上午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武僧团培训基地
延杰7岁就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练武,一直练到了13岁,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放弃了学业,在父亲的带领下来到了少林寺。因为父亲觉得,念书不是成才的惟一道路,何况家境不好,来少林寺练武应该是个不错的出路。他和弟弟王博一起来到了少林寺,由于父亲和武僧团的教练很熟,就直接进了武僧团。延的师父一看这两个小孩儿身材、身体素质都不错,又因为是老朋友的儿子,所以便收下了。
刚开始的时候,他跟不上班,但是他能吃苦,经过拼命追赶,慢慢跟上大家了,也就随之好多了。来的第二年,他就跟团演出了,第一次去的是深圳,当时觉得一切都是那么新鲜,算是见了大世面了,打心眼儿里感激父亲的英明决定。有了这一次,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再演出,出国的机会就多了起来,来武僧团这几年,他已经去了泰国、韩国、德国、新加坡等近十个国家,可以说是真正“见了大世面了”。
我问他和还在读书的小伙伴们比起来,哪种生活更好。他说,当然是我的生活好了,我比起他们来,懂的东西要多得多,我刚从农村出来时,说话都害羞,现在可不怕了,跟谁都敢说话。我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出了这么多次国,他们却没有这样好的机会。而且,在家的时候,小伙伴们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那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的功夫已经很不错了,可是,到了少林寺以后,我才发现自己的功夫有多差,少林寺就像是一个深深的大海,深不可测,我在这里学习功夫,怕是永远都到不了尽头。少林功夫有一种艺术性,这是我最深的体会,一般的长拳短打哪有这种感觉?
但是,他做了一个小小的转折,说,练功夫首先要不怕吃苦,只有克服了怕吃苦的心理,才有可能提高。我在武僧团主修的是双鞭,练习双鞭首先要练习腕力,鞭跟棍不一样,它更灵活,更难掌握,可以说,十八般武器中它最难练,我在练的时候,好几次伤到了自己,有一次把腿差点儿打断,有一次把后脑给伤了,我都想过要放弃,但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现在好多了,一般不会受伤了,双鞭就像长在我的身上一样。
我相信他所言不虚,上午还看过他的表演,当时揪着心,生怕他的双鞭有一根把握不住,飞出来,可怎么看那根鞭就像是他的手臂的延伸,那么灵活自如。
谈话中提到了释小宝,他说,自己特别喜欢这个小师弟。有一次自己感冒了,特别烦,趟在床上跟自己怄气。这时候,释小宝来了,给他端来了一大碗热姜汤,说,喝了就好了。结果,延杰喝下去以后真的很快就好了,他觉得这其中有一种力量,是说不清楚的。
今年延杰17岁,按照寺院的规矩,到了18岁就该考虑是不是要出家的问题了,延杰说,我现在还说不清,可能大主意还是要父亲拿吧。
临走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武僧团,这次却没有见到他。我请延的(武僧团团长)对我的小老乡格外关照一下,延的说没问题,大家在这里学功夫,都不会吃亏,大家都是好样的。
回北京后不久,收到了延杰的一封来信,信是用少林文化学院的信笺写的。信笺下面有一行小字:少林文化学院是少林寺创办的惟一一所集禅学、武术、医学、艺术于一体的正规化学院。学院宗旨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国际武术交流人才。院长:少林寺方丈释永信。
他的来信写得挺简单,却有一种真情,也让我对他以及他们这些小武僧的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附(来信部分内容):
李阳泉老师:
您好!我是你的那个小老乡,还记得我吗?真不好意思,你走的那天,没来
得及送你,心里特别过意不去。借此信表达我的歉意。
……
您的工作是不是很繁忙呀?其实我们也很忙的,每年都要接受很多的大型表
演和专场武术表演,有时候觉得挺累的,您怎么样?整天东奔西走的,一样很辛
苦吧?噢,对了,我忘了给你介绍我弟弟了,他叫王博,现在英国表演还没有回
来。我代他向你问好!……记得您采访我时问了一句话,“你感觉自己长大了吗?”
其实我真的感觉到了,在少林寺已经五年了,这五年中,我渐渐长大,渐渐成熟;
在这五年中,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使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方法。
希望能够经常和您保持联系,您能够接受我的真挚吗?好了,很晚了,就此
搁笔。
祝您
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延杰 
                  
 43、释延进:腿上有半尺长的伤口
 俗名柴进,1982年9月9日生于河北邯郸市魏县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9日上午
采访地点:嵩山少林寺武僧培训基地
柴进个子挺高,足有一米八的样子,却只有20岁。练武的人一般都不会太高,他在武僧团中算是一个特例。
讲起自己的故事来,他有些顾虑,你看我行吗?我的故事值得写吗?我没有什么故事的呀。
我说,你一定行,你的名字和梁山好汉的名字一样,又是队长推荐的你,他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这就好,他说,那我就从我小时候讲起吧。我小时候学习可赖了,成绩特别不好,老师几次都说我这孩子没用了,可是我的爸爸妈妈不这么看,他们觉得我很懂事,一定会有出息。我大哥是学武的,他曾经在山东郓城学习过武术,后来又到了少林寺。我从小也跟他瞎比划,他觉得我可能是块料,就把我带到了少林寺。在少林武术学校呆了三年,学习功夫,也学习文化课,当时的功夫是和延的师傅学的。后来进了武僧团,就这么简单。他“交待”完毕,像是完成了一项任务,长吁了一口气。
喜欢现在的生活吗?我问他。
当然喜欢了,我来少林寺以后,曾经去过许多国家演出。每次出去我都带上一些胶卷,给自己留下美好的纪念,关键是让远方的爸爸妈妈看了也高兴。我在这里感觉很快乐,有在家中得不到的快乐。每次回家我都非常想念少林寺,想念我的师傅和师兄弟们。
你在少林寺这段时间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肉能够受得了吗?
我14岁就到了少林寺了,到现在已经快6年了,我一块肉也没吃过,真的,不是因为你是记者我才这么说的,我确实是没吃过。我一来就受了戒了,一开始很难受,馋,后来慢慢就好了,也不想了,我现在感觉素食比肉食好吃得多。回家时家人给吃肉,刚吃了一口就吐了,受不了。当然,师傅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吃素,师傅特别好,他也考虑到大家在长身体,不过我不吃肉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了。
他特别坦诚地谈着自己,我也特别认真地听着。不经意间,我发现他总是用手去抓自己的腿,这是干什么,我问他。
噢,我的腿受伤过。一次练功的时候,不小心滑破,流了很多血,早就好了,只是偶尔有些痒。说着,他把裤脚绾起来,让我看——足有半尺长的一条伤口!
为了学成功夫,小小年纪也要付出这样大的代价,我正想着,他又说话了——
其实我觉得受伤没什么,反而让我感受到师傅以及师兄弟们对我的感情,我受伤的时候,他们轮流给我送饭,经常来陪我,鼓励我,感觉好温暖。
听着他的诉说,越发感觉到这些小武僧们的可爱,在这些小男孩身上,你很容易找到那些早已快成为历史的名词:侠、义气、无畏……
他在武僧队里的专长是醉拳,我看过他的表演,非常精彩,让人想起武松醉打蒋门神的感觉。
武松?是啊!听山上的人说,梁山好汉武松在上水泊以前也在少林寺学艺八年呢!他说,这醉拳便是武松在少林武术的基础上自创的。(后经核查,《少林寺志》并无这方面的记载,但几乎所有的武僧都认定武松在此学艺属实。)
他说尽管他在少林寺呆了很长时间了,可是这里依然有很多他无法理解的东西。比如去达摩洞的时候,自己在上面练功,就会明显感觉到有一股气流从头顶灌到脚底,非常舒服。而在别处练功就几乎没有这种感觉。还有,就是方丈,他是一个特别了不起的人,武功和佛法修为都非常高。据说他每次外出办事时间长短不一,可是每次回来之前,只要他一到达山门,他屋中的灯自然就亮了,特别神。我特别佩服他的神力……
他把我讲得云里雾里的,让人将信将疑。 
                  
 44、释延华:武术不是狭隘的英…
 俗名孙占锋,1981年生于河南许昌禹县郭连乡曹庄村
采访时间:2001年10月19日中午
采访地点:少林寺武僧培训基地
在培训基地,延的(武僧团团长)安排我们看了一场武术表演,小伙子们一个个出手不凡,动作潇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