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方可就更是难找。
李严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魏民生。
魏民生知道后,通过共享空间来到了李家农庄,连忙去看了一下那两个生病的成员,一看那个样子就是受了风寒感冒了,于是从现实世界里买了一些速效感冒冲剂给他们服下。
这个世界由于没有受到滥用抗生素的影响,所以对这些小小的感冒简直就是小儿科一样。
服了药的两个人裹着被子睡了一觉,出了一身汗之后,就感觉这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半天时间就可以下床走路了,这样的事情在这缺医少药的年代可真的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只是两个普通的山庄成员,都能够得到庄主赐予的神药,大家的口口相传之下,这些在李家农庄干活的人对那神秘的华夏山庄产生了更大的认同和向往。
处理好感冒的两个成员之后,魏民生看了看高空上的吊篮,心里瞬间就拿出了两套解决方案。
最简单的是给上去的人穿上羽绒服,戴上头盔,花费不大,完全可以达到御寒的目的。
第二种方法是把吊篮蒙上一层塑料薄膜,封住吊篮四周因为材质和工艺问题产生的缝隙,上面再围一圈硬质的透明塑料,像挡风玻璃一样挡住寒风,同样也可以达到保暖的目的。
但这两种方案都还是要人上去,而且由于内外温差较大,如果遇上潮湿的水气,头盔上的面罩和透明塑料上面都可能产生凝华现象,结出一层水雾,影响瞭望台上工作人员的视线。
还有这完全靠人工来警戒,终究是容易出现纰漏,不如直接上点高科技的东西,装上监控算了。
;
第一七九章 安防系统 二()
目前一般的监控摄像头的监控距离不大,尤其是晚上,由于光线的原因,最佳监控距离一般在五十米以内。
好一点用激光辅助光源的长焦监控摄像头虽然可以监控几公里的距离,但对于这浮在空中的瞭望平台来说,固定摄像头的问题就没法解决。
不管怎样做,平台都存在不停晃动的情况,而这种晃动对于长焦监控摄像头来说简直就是灾难,这边平台晃动一毫米,那摄像头获得的画面就晃动了几米甚至几十米,画面根本看不清楚,完全失去了监控的意义,所以魏民生彻底放弃了在瞭望台上监控设备的打算。
考虑了几种设备之后,魏民生决定购买一些带存储卡的无线摄像头,把农庄的大门、四角、主要通道和场所的出入口监控起来,然后通过无线局域网把图像信息同时存入监控室的存储中心,方便日常监控和查看回放历史信息。
就算是由于恶劣天气的影响,无线信传输过程中出现了丢失现象,还可以调取摄像头上自带的存储卡中保存的数据。
但这种无线网络在这李家农庄里使用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农庄内的房屋都是使用的那种集装箱改装的活动房,铁质的墙体对于无线信的屏蔽效果太好,无线信衰减得厉害,严重影响到了数据的传输。
所以,魏民生决定还是先把瞭望平台上的WIFI基站先建起来,使用大功率的全向天线,把以瞭望平台为中心、半径300米的范围全部纳入无线信的覆盖区域,以AP网桥的方式组建局域网络。
这样的话,对于这这瞭望平台来说,李家庄的每一个角落到瞭望平台之间几乎都没有什么障碍物,所以无线信的连接非常稳定,传输速度也得到了最大的保障。
而且组建了无线局域网之后,农庄内就有了平台,很多移动设备都可以在农庄内使用,就算没有互联网的,也可以使用、平板电脑等设备进行小范围的信息共享和即时沟通。
今后学堂内用于教学的电脑可以使用有线网络获得更快的速度和稳定性,通过交换机、路由设备和无线网络联接后,实现有线无线网络的融合,达到无缝沟通和信息共享的目的。
有了这个局域网之后,还可以使用QQ局域网版之类的局域网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点对点、点对多的信息互动,没有信的世界一样能够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捷。
虽然使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进行语音通话与使用电话和对讲机来说还存在一点点延时,但由于它还可以传输文字、图像、等来源更加资料,与其它信息交换过程中获得的便捷相比,这一两秒的延时是完全可以忽略的。
由于这些设备只有魏民生的华夏山庄能够,离开了网络这些东西的用途就大打折扣,至少在华夏山庄之外的地方想要充电就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所以,魏民生也不担心这些东西会流传到外面去。
但在这空中的瞭望平台上WIFI基站,最麻烦的可能就是电源的问题。
直接从农庄里面拉线的话,气球升降时那近百米的电线不好收拾,如果不另外设置一根受力的拉线,上百米的电线仅凭自重都可能把里面的细铜芯线拉断。
另外加一根拉线的话又会增加热氦气球的载重量,而且没有固定的电线经常拖动和弯折的话表皮也容易出现破损,在这到处都是铁皮房子的农庄里可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
用太阳能和人力发电机的话,设备太重,而且供电也不太稳定,也不是长久之计。
那高空中较为稳定的能源应该就是风力了,在这靠近长江的地方,近百米高的地方风力一般都在三至六级,如果只是WIFI基站的供电,应该是完全没有什么问题的,甚至还用不了多大的风机。
只是在这高空的浮台之上,要想把风机固定起来也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吊篮上的空间不大,四面都是绳子,风叶万一被缠住或绳子被砍断的话都可能出现危险。
虽然也可以把风机挂在热氦气球顶部的那个氦气球下面,但魏民生总觉得那随风摆动并且高速旋转的风叶不太安全,万一在狂风中乱晃的风叶把氦气球划破了的话,对这热氦气球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
第一八零章 空中的电源()
再次对这热氦气球进行观察后发现,因为那火炉的排气管道中流动的是高温空气,所以是用很薄的铝合金做成的。
这个管道内部的温度很高,而外部的空气温度又很低,内外温差达到了七八十度,而这样的温差,能够驱动至少两种发电设备。
一种是斯特林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独特的热机,它实际上的效率几乎等于理论最大效率。
斯特林发动机是通过气体受热膨胀、遇冷压缩而产生动力的,是一种外燃发动机,使燃料连续地燃烧,蒸发的膨胀氢气或氦气作为动力气体使活塞运动,膨胀气体在冷腔内冷却,反复地进行这样的循环过程。
要想使斯特林发动机运行起来,必须要保持热腔和冷腔的温度差,而这个条件在魏民生这个热氦气球的管道上已经达到了。
反正这些从管道上损失的热量都是多余的,所以魏民生能够接受其热量损失是内燃发动机二至三倍的缺点,但斯特林发动机的设备较重,这对于一个滞空平台来说还是有些得不偿失的。
另一种是使用半导体来发电,这个东西有些电脑玩家早就玩过,就是半导体制冷片。
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帕尔帖效应,当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
但这种东西还有一种逆向应用方式,那就是发电,利用的是与帕尔帖效应相反的西伯克效应,只要保持半导体制冷片两面存在一定的温度差,就可以在电偶的两端产生稳定的电压和电流,是一种非常好的温差发电器。
这种新型的电子器件具有无噪音、无污染、、重量轻、寿命长、起动速度快、能量可高效转换的特点,可以利用废汽热、废水热、废火热、太阳热等等,简直是一种万能发电设备,只不过在目前同等发电功率的条件下,价格实在有些偏高,所以影响了普及。
虽然普通的半导体制冷片也可以达到发电的目的,但由于制作时没有考虑高温的影响,不能承受过高的温度,所以发电的功率不高。
特制的半导体发电片虽然表面看起来和制冷片一模一样,但它能够承受一两百度的高温。
只要能够保持发电片两面有六十度左右的温度,每块四厘米边长的正方形发电片,可以输出3伏左右的电压,0。5安左右的电流,相当于1至2瓦的功率。
虽然温差越高,功率越高,但魏民生只是利用余热发电,没有必要浪费更多的能源来提高管道内外的温差。
功率小就多一些发电单元,反正这东西又占不了多大的面积,一个平方的面积就可以近六百块发电片,如果把那管道上铺满的话,就算是有些影响,获得上千瓦的功率也不是很困难的事。
而目前魏民生在这上面的用电设备仅仅只有一个WIFI基站,最大功率一般也不会超过一百瓦,只需要贴上个一百多块发电片就足以满足需要,几千块钱的投入对于现在的魏民生来说也不是多大的事。
如果今后需要在这瞭望平台上更多的用电设备,只需要增加发电片的数量就可以了,扩容也非常方便。
这一百多块发电片产生的电流通过一个太阳能发电系统专用控制器对四块串联起来的蓄电池充电。
为什么要串联四块蓄电池呢?因为魏民生还想省下一台UPS不间断电源,不是因为它的价格问题,而是平台承载的重量问题。
这大功率的WIFI基站使用的是48伏电源,如果按照平常的设计,蓄电池存储的电能要通过UPS等逆变设备转换成220伏的交流电,再通过WIFI基站使用的专用开关电源转换成48伏的直流电源。
直流变交流、交流又变直流,两次转换过程中不但存在能量损耗,还多出了UPS和开关电源这两个东西,纯属多此一举。
所以魏民生选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专用控制器输出电压就是48伏的,直接把WIFI基站的电源插口和已经串联成48伏的蓄电池组并联起来。
这样一来,在瞭望平台浮在空中时,管道温度高,发电功率也高,WIFI基站用不完的就用蓄电池储存起来;
当瞭望平台准备下降到下次升空期间,管道温度较低,发电功率不足时,就可以直接使用蓄电池中的电能,为基站稳定的直流电源。
;
第一八一章 学堂()
有了华夏山庄源源不断的物资,虽然这两千多流民中只有不到一千人的壮劳动力,但毕竟人多力量大,对于这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来说还是非常合适的。
而且除了围墙和地面的平整外,农庄内新建的建筑几乎都是活动房和钢架结构的板房。
活动房搁稳了就可以使用,钢架结构的板房虽然要麻烦点,但那搭建速度也不是传统房屋所能够比得上的。
所以,只用了短短的五天时间,李家农庄内部的基础建设工作就基本上完成了,一些华夏山庄派过来的“专业”人士正在对一些特殊的设备进行调试,同时也要把活动房的照明电路接通。
而其他那些山庄成员在李严的安排下,不断地向那些流民炫耀华夏山庄那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幸福生活。
病有所医已经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而且这些从华夏山庄过来的人无论从气色还是气质上来看,平常的日子都不会过得太差,在华夏山庄生活越久的人,这种差别就越明显。
农庄内的学堂是最先完工的,因为这是建设李家农庄的主要目的,要给华夏山庄“海选”一批可造之才,充实一些新鲜血液,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说是“学堂”,实际上就相当于一个大的“网吧”,总共了100台的终端电脑。
这100台电脑还是使用的无盘工作站模式,因为魏民生根本找不到足够的计算机维护人员来维护这100台电脑,做成无盘工作站的话,只需要对服务器进行维护就可以了。
这一批电脑配置完全是一样的,便于今后的维护和损坏硬件的更换,减轻维护人员的工作量。
还有就是这些没有硬盘的电脑,由于BIOS中的设置问题,在没有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网络启动,离开了服务器的,就是解决了电源供应问题也无法启动,对其它势力而言只是一个铁盒子而已。
所以,这种教学模式只能为华夏山庄独有,其他势力不可能染指,而且这些教学也不是其他势力能够改变的,就算是抢了去也只是给华夏山庄培养后备人才而已。
华夏山庄犹如天堂一样的生活成流民向往的地方,听说只要通过这“学堂”的考核后,就可以到华夏山庄直接参加考核,通过了的就可以成为华夏山庄的成员,享受华夏山庄的一切待遇,所以激发了这些流民无比的热情。
哪怕参加学习的需要按时间缴纳华夏币都阻拦不了,省吃俭用都要把家里的孩子送去学堂学习,这100台电脑完全就空不下来。
最后李严只得放开了限制,在学习时允许家人陪同,于是就出现了一台电脑屏幕前守着三四个人学习的情况,外面还等着几十人,手上拿着排单“网吧”人员的安排。
整个“网吧”内人头攒动,时间到了的无奈的离开,轮到该上机的人兴奋地进来,看样子这异界“网吧”的生意还不错,大有发展前途。
在农庄的大规模建设告一段落之后,尽早解决华夏山庄劳动力的缺口,魏民生给李严下达了新的要求。
这些流民在经过简单的学习和观察之后,成绩优秀的一家一家地送往华夏山庄,通过考核的就可以成为山庄的成员,暂时没有通过的就送往秭归。
因为国资部的小宝曾经提过开发利用秭归城的建议,所以在秭归城里也设置了一个学习的场所。
固定的据点在作好安全防范工作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甚至利用人畜力量来发电,加上UPS等东西,根本不需要架设各种输电线路,而且那些电脑主要用于初级培训,熟悉之后再来参加山庄的测试,就可以大大提高入庄考核通过率。
那些因为临场发挥失常没有通过考核的可以暂时住在那里,一边参加劳动获得华夏币的报酬,一边学习、巩固以前掌握的知识,有把握后再次参加山庄的考核。
这样的话,华夏山庄的电教室就主要用于成为山庄成员的第一次基本考核,成一道“龙门”,只要考核过了,并就能够成为山庄的成员,就算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有通过结业考核,至少还能够混一个外围成员的身份,至少下辈子衣食无忧了。
对培训划分层次后,可以很方便地在华夏山庄控制的地方建立初级培训基地,灵活地扩大培训的范围,加快华夏山庄吸收成员的速度,满足山庄对具有能够看懂说明书这个基本技能的人员需求。
;
1
第一八二章 劳动力大军()
浮在高空中的热氦气球那庞大的身影给夷陵城的守军带去的是恐慌和压力,但带给夷陵城附近平民和商户的却是惊奇,纷纷成群结队地到李家农庄附近转悠,想亲眼目睹这个能够把凡人送上天空的神奇事物,还有那传说中铁做的房子。
只要在农庄大门外的一个铁房子里登记好一些个人的基本信息后,人都可以李家农庄。
唯一让大家不太理解的是,这些登记好的人还要根据登记人员的要求,把不同的手指放在一个发着绿光的盒子上一下,既不痒也不痛,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李家农庄里的那些人对这些慕名而来的普通平民倒也非常热情,只要农庄里的那些有人防卫的地方乱闯,一般也不会说些什么。
农庄里现在有两个地方聚集的人最多,一个是那所谓的“学堂”,没有看到一个先生授课,也没有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这可是一个良好学习氛围必不可少的因素。
没有先生和读书声的学堂还能称得上是学堂吗?
好不容易挤到那明亮得过分的窗户边,只看到里面密密麻麻的人分别围着一些黑色木板一样的东西,那上面竟然能够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仔细一看,还有一些细小的东西不停地在变换,就好像那里面有另一个世界一样。
还有一小部分人的耳朵上戴着像北方防寒用的耳套一样的东西,只不过这些人口中仿佛念念有词,对周围的人和其它的事恍然未觉,整个人的心神仿佛都沉浸在那个发光的东西里面。
教室的外面也是里三层外三层的围满了人,那进出的地方用白色石粉画出了两条线,两条淡淡的白线仿佛就是两道墙,在这密集的人群中,硬生生地开辟出了一条通道。
这个通道如果没有得到农庄人员同意的话,是不能够随便踏入的。
因为李严在这里按照华夏山庄的做法定了一个规矩,未经同意擅自占用这个通道的,五天之内剥夺农庄的资格。
这个规矩一出,围在外面的人再多,却也无一人敢越白线一步,如果连农庄都进不了,相当于同时被剥夺了学习的资格。
在这个年代,能够有读书识字条件的人百中无一,不说别的,就算有上好的笔刀,精于篆刻之道的人一天最多也只能刻出十片左右的竹简,所以那些书卷都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拥有的,没有书卷还谈何读书识字?
而且,在这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即使有读书识字的基础,也并不是人都能够达到出仕的条件,毕竟官位是有限的,而读书识字的人却是无限的。
能够在成千上万的读书人中脱颖而出的那都是时代的宠儿,在衣食无忧之后,才有能力去追求权、钱、色,或者说名望、财富与家庭,所以,出仕就是成功的标志,也是读书人所追求的第一个目标。
而这李家农庄里的学习又有一些不同,虽然那华夏山庄没有出仕的机会,可是一旦通过了山庄的考核,认同并遵守山庄的规矩,哪怕你是一无,都能够得到衣食无忧的保障。
如果你追求的是名望,那么就努力学习吧,只要你能够在华夏山庄里各个行业中做到最好,名望自然而然地围绕在你的身旁。
如果你追求的是财富,那么就努力学习吧,在华夏山庄里,只要掌握了更多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