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映红了整个夜空的大火让那些从当阳绕道江陵的流民们惊恐万分,毕竟,数丈高不断翻滚的火焰并不是平常能够看得到的。
第二天,华夏国的那些成员又得到了新的工程任务,他们需要把从江边挖出来的土石,从这条烧出来的通道中间修建出一条至少能供两个推车并行的临时过道来。
由于这个临时过道并不是堤坝,只需要略高于水泽的水面就可以保证上面人、车的通行。
经过这段时间的磨合,江陵城的那些百姓已经熟悉了华夏国的办事风格,在那些华夏国成员的安排下,成百上千的手推车按照靠右通行,一进一出两条路分道行进的方式,将土石源源不断地送到水泽之中。
由于井井有条的秩序和较少的填埋量,这条小路几乎是以每分钟一米的速度由江陵向长坂坡方向延伸。
由于先前修建的围堰已经延伸了一部分,加上长坂坡的走向,确实无法过人需要进行土石填埋的沼泽距离实际上只有不到十公里。
而且在魏民生用火烧出来的这条路,已经按照所采集到的数字照片上的地形进行了筛选,几乎就是一条需要进行土石填埋工作量最小的路程,可以尽可能地利用荆山山脉的走向。
本来笔直的道路稍微转一下弯,就把一些小小的山丘串了起来,然后大家就可以以这些山丘为跳板,就地挖取土石,迅速地向长坂坡方向靠近。
按照这个进度,最多只需要一周时间,就可以打通这条长坂坡到江陵之间的最近通道。
那些进行土石填埋工作的原住民越做心底越惊讶,这些华夏国的成员好像能够看到蜿蜒水泽之中的地形似的,只需要看一下手上的个东西,就可以马上确定下一个需要填埋的方向。
最神奇的是,不管他们选择哪个方向,最终都会发现这个方向最多十多丈远的地方又有一个可以利用的小山丘。
第341章 法治雏形()
在当阳和江陵之间水泽中的临时通道修通时,魏民生安排人迅速地在通道出入口周围布置了一大圈铁丝网,围出了一个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工作区域。
在这片工作区域内用活动房围出了一个狭长的四合院,四合院的对称轴上分别留了两道门,从当阳方向过来的流民只能通过这个四合院才能江陵区域。
在这个四合院里,顺序设置了施粥点、简单医疗救助点、基本信息登记点和照片采集点。
只有在这里进行了登记的流民,才能够享受和江陵城原住民同等的待遇。
那些不愿意登记基本信息的流民,只能在通道外边驻扎,通过指纹或人像验证的方式,每人每天可以领取两碗稀饭的基本生活保障。
这两碗稀饭想吃饱是不可能的,但也足够维持其每天最低的消耗,目的是给这些流民生存下去的希望,不至于铤而走险干出一些不好收拾的事情来。
而江陵城原来那些属于吴国的产业,目前已经被改造成一个教育培训基地,初步拥有了两百台机器的学习机位。
在这里通过了初步测试并愿意加入华夏国的原住民,可以乘坐运送物资的水上机动平台到华夏山庄进行考核,以及参加更加深入的学习。
同时将其登记的基本信息导入华夏国的信息中心,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华夏国成员的各种待遇。
维护江陵城附近二十多万人口的正常工作、生活秩序,魏民生暂时把这些居住区域分成了四种等级。
那个修建在长坂坡四合院之外的区域属于第一级。
在第一级居住区的人,只能享受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也就是一人一天两碗稀饭的待遇。
江陵城外水泽周围堤坝上修建的临时居住房都属于第二级。
在第二级居住区的居民,必须要登记个人基本信息,否则就只有选择离开。
这里的居民除了每天的最低保障外,只要参加华夏国的各种建设,就可以获得适当的报酬,用于改善生活水平和进行一些简单的学习。
江陵城护城河外和原来江陵水军的水寨属于第三级。
在第三级居住区的居民,是经过了简单学习,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适应了华夏国工作节奏的人。
他们基本上就是华夏国入驻后雇佣的最早一批人员,在经过各种工作岗位淘汰后留下来的青壮劳动力以及其亲属。
这些人在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基础后,还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学习,以获得成为华夏国成员的机会。
这里的最高等级是四级,居住范围就是原来江陵城城池内包含的区域。
在第四级居住区居住的人可以获得最多的,华夏国成员所能够享受的待遇,早已深入人心,没有一个原住民不羡慕的。
而成为华夏国成员最快捷的途径就是学习华夏国的知识,并且通过他们的考核。
由于“学堂”中能够的学习机位目前暂时只有那么多,根本无法满足江陵城二十多万人的学习需求,所以,居住在城内的原住民与城外的人相比,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因为时间紧迫,魏民生解决突然涌入的流民可能产生的各种社会问题,所以就没有建造新城,而是把江陵城中已经取得权的房屋来作为办公场地。
而华夏国的社会完全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的,超越时代的设备在这里,必须要保证它们的安全。所以,凡是居住在第四级区域的居民,必须严格执行华夏国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并参照华夏山庄的运行模式运转。
由于这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原住民,如果直接驱逐的话可能对华夏国造成不好的影响。
因此,魏民生就决定以华夏国入驻江陵城的时间为节点,在这个节点之后严重违反华夏国法律法规的,直接赶出江陵城,并安排到符合其自身情况的居住区居住。
当然,如果因为严重违反华夏国法律法规而被驱逐的原住民在江陵城内拥有自己的房屋,并且是该房屋唯一的者,就可以选择将房屋出售或者出租给华夏国使用。
房屋的出售的价格按照华夏国入驻时的市场价格来确定,而每月的租金则按照房屋售价百分之二的标准来支付。
出售和出租各有好处,出售的话可以得到一笔较为充沛的流动资金,在这个高速发展而又充满机遇的时期,只要选对了路子,很容易掘得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而出租的话算是给自己留一条重返江陵城的路子,因为按照华夏国的法律法规,自己犯了什么样的错是与不同的处罚相对应的,只要能够消除自己错误行为给华夏国或其他人造成的影响,或者作出相应的赔偿,就可以重新获得回到江陵城内居住的权力。
而在这个时间节点之前的违法犯罪行为,暂时可以不予追究,因为一旦被侵害人成为华夏国的成员后,就可以用自己的遭遇向华夏国发起申诉,然后由大家对侵害人的行为投票表决作出相应的处罚。
这个处罚并不以当事人是否是华夏国的成员为执行与否的标准,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才不会对他人或国家的利益造成损害。
认识不到这一点的话,是无法融入华夏国这个特有的社会的。
第342章 当阳城外()
在安排好江陵城周边的工作方向后,魏民生带着李严开着直升机来到了当阳城外。
魏国的这一手祸水南引之策,由于华夏国的强力干预,显然没有起到扰乱吴国社会秩序和拖累吴国发展的战略意图。
在华夏国立国之时,魏民生就已经告知了三国不要随意挑起战争,以及做出可能造成人口非正常下降的行为。
所以,魏国的这一做法虽然没有直接影响到华夏国,但实际上还是打乱了华夏国的正常发展节奏。
解决可能出现的危机,魏民生把本就不多的高素质人力和华夏国的工作重心拉到了江陵,间接造成华夏山庄一些工作出现停滞,给华夏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对于魏国这样的做法,如果华夏国什么都不表示的话,很容易让其他国家误以为华夏国说出的话是作不了数的,从而引起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而魏民生明显是个不喜欢麻烦的人,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麻烦,必须将其扼杀在萌芽状态。
所以,魏民生觉得,有必要对那些驱逐着老弱病残流民南下的魏国军队一个深刻的教训,同时震慑那些躲在背后做小动作的势力。
六十公里的距离半个小时就飞完了,魏民生当着人的面,大白天的把直升机停在当阳城外不远的地方,然后让李严去找那些临时驻扎在当阳城外魏国军队的麻烦。
虽然只是一架小型的观光直升机,但那巨大的轰鸣声和从天而降的独特出场方式,宛若天神下凡,吓得那些驻扎在当阳城的士卒面如土色,双股战栗,差点拿不住手中的兵器。
直到他们发现那奇怪的东西里面走出来一个和大家长得差不多的人来时,才稍微回了一口气,只要不是妖怪就好。
但是,那人来的地方可是神秘的天空啊,天空历来就是神仙们居住的地方,这只存在于神话故事中的大能究竟因为什么原因,竟然不顾惊世骇俗,在光天化日之下降临凡间。
难道,神仙就可以随意地干预凡间的事情吗?
难道,神仙就可以随意下凡吗?
传说中的天庭也不管这些事情吗?
在魏军惶惶不安之中,李严提着扩音器只身一人来到了大营的门外,大声地说到:“奉华夏国总统之命,着魏军最高统领前来回话。”
“华夏国?”
“不是神仙吗?”
“那华夏国竟然拥有这般通天手段,果然那些传闻是真的。”
……
这支魏军的将领是徐晃,字公明,平阳郡杨县人,曾经跟随杨奉镇压黄巾军,具有相当处置流民经验。
徐晃不仅骁勇异常,而且足智多谋,善于用兵,与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并称五子良将。
他在官渡之战中跟随曹操以五千人马奇袭乌巢,火烧袁军粮草,见证了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深知粮草对军心士气的性。
而且在正史中,文丑并不是被关羽所斩杀,杀文丑的正是徐晃,足以证明其骁勇。
但华夏国的横空出世,已经宣告了个人勇武决定战场胜负这种作战方式的落幕。
华夏国的种种神奇之处,已经通过那些参加过华夏国开国大典的精锐士卒传遍了大江南北。
这次由于北方严重的寒潮和干旱气候,魏国迫不得已使出的这祸水南引之策,并没有把华夏国考虑进去。
因为在他们看来,这华夏国目前连夷陵郡都没有直接用武力拿下来,更不可能干预百里之外的江陵所发生的事情。
而且这些主要由老弱病残组成的流民南下,影响拖累的也只是吴国,根本与华夏国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曹丕的几大谋士都没有料到华夏国会在根基不稳的情况下直接插手江陵城的事务,更没有料到吴国居然会轻易地就把江陵拱手相送。
这样一来,祸水是南引了,但同时却给魏国引来了一个不可预料的敌人。
根据以前掌握的资料,在华夏国控制区域能够看得到的最神奇的物品就是那个浮空平台,因为那种可以在天空中飘浮的神奇力量是凡人根本无法抗拒的。
不过,在他们的眼中,这种浮空平台的最大作用还是预警和更直观地掌握战场情况,以及无视地形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的能力。
但从探子们收集到的情报来看,这个浮空平台最大的弱点是移动缓慢,而且只能根据风向来进行,没有自主行动的能力。
还有就是这个浮空平台在空中停留的时间有限,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降到地面上补充燃料,而且它想要固定在一个地方的话,还必须用绳子拴在地上,这就是浮空平台最大的弱点。
可徐晃在营中看到的情况是,那自称是华夏国的人所乘坐的这个东西,已经完全没有了那浮空平台存在的缺点。
从那东西的飞行姿态和速度来看,根本就是无懈可击,那些谋士们想出的对付浮空平台的策略,根本就对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东西构不成威胁。
几个月前吴质带回去的信息让人觉得有些虚幻,但现在那些信息中的东西突然真实地出现在大家眼前的时候,人都有一种无力抗拒的感觉。
第343章 来了就别走了()
李严通过扩音器传到大营之中的话徐晃非常愤怒,自己是魏国的将军,手下至少还带着一支上万人马的队伍,这样的力量谁也不敢小觑。
凭着自己的功绩和能力,随便走到魏国的地方,都会受到真正的礼遇,不是那种小狗小猫一样想见就见得到的。
可这华夏国的总统,竟然丝毫意其他国家的看法,一两个人就敢在驻扎有上万士卒的大营外面叫嚣。
而且这说话的口气还不小,竟然是让自己去觐见他们的总统。
凭什么啊?
你华夏国的总统管好你华夏国的事就行,这样呼来呵去地指挥别国一个手握重兵的将军,真的好吗?
就算你是神仙一般的人物,可咱们井水不犯河水,又没有拿你一粒粮食的俸禄,也不应该像这样随意驱使别人做事吧。
有能力的人都是有脾气的我去见你们总统,没门儿。
魏民生收拾好直升机之后,也走了过来,见大营门口没有丝毫动静,于是接过李严手上的扩音器喊到:“里面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限你们一柱香的时间找个管事的人出来,否则我就把你这大营拆了。”
把刚才说的这段话录下来之后,喇叭口对着大营放在地上,像摆地摊的招揽生意一样不停地循环播放着。
然后从空间里取出两张沙滩椅,和李严一起躺着晒太阳,椅子前面的一张折叠桌上插着半根燃着的香。
大营之内的将士们,眼睁睁地看着魏民生把那么大的一个东西变没了,而且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出了那些奇怪的桌椅,然后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在那里晒太阳。
大哥,这里是军营重地好吗?
一般的闲杂人等是不能在大营之外逗留的。
好吧,你们不是闲杂人等,可你们在我魏国的地盘上,在我魏军军纪严明的大营外面,悠闲地晒太阳,你让我们情何以堪。
更让人无语的是,你明明说的是一柱香的时间,为什么在点香之前要掐去半截?
还有那什么我们已经被包围了,可你那包围我们大营的人马怎么一个都看不到?
哦,看到了,大营门口躺着两个。
两个人包围一个驻扎着上万士卒的军营,想想就觉得疯狂。
难道,他们拥有着撒豆成兵的本事?
如果是这样的话才解释得过去,左一把豆子撒出去,念一句咒语,出来一队士卒。
然后右边再撒一把豆子,念一句咒语,又出来一队士卒。
这样左一把右一把的撒豆子可能真的可以把大营围起来。
什么?他身上哪里藏得下那么多的豆子,你没看见先前他把那么大的一个东西变没了么,桌子椅子都能够随时变出来,再变几十石豆子也不是什么很困难的事情吧。
几十石豆子,就算一颗豆子只能够变一个士卒,也能变出百万雄师来。
怪不得他们不把我们放在眼里,一定就是这个原因。
魏民生在大营外面毫无顾忌地展示出来的神奇手段,到也唬住了营中的那些将士。
自有徐晃的那些心腹把营门外发生的事情毫无遗漏地告诉了徐晃,看着自己的心腹们眼里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恐惧,面对着一个很可能是“神仙”的人,徐晃再也没有了脾气。
叹了一口气,说:“罢了,还是去会会那华夏国的总统吧。”
徐晃带了两个得力的手下,很快就来到了营门之外。
明明只耽搁了半柱香不到的时间,徐晃看到那桌子上面那根只剩下一丁点儿的香头,哪里还不明白这华夏国的总统今天准是刻意来找自己麻烦的,只是不知道这个麻烦究竟会有多大。
来到躺在沙滩椅上的两人面前,徐晃双手抱拳说:“吾乃魏国右将军徐晃,不知华夏国的总统阁下到我魏国的地方所为何事?”
李严上前关了扩音器的开关,顺手灭掉了那截残香,然后对徐晃说:“我主公在华夏立国大典上就警告过吴质,叫他给你们魏王带个话,不要做那些伤害百姓的事。
很明显,你们并没有把我主公的话听进去,竟然作出这等有违天和的事。
你们把这些流民一路驱赶过来,病死、饿死的怕是要有上万吧,这些人可都是你们魏国的子民,你们也都下得了手?”
徐晃沉默了一会儿,叹了一口气说:“唉!我们这也是没有办法,谁让他们遇上了这几十年都遇不到一次的大旱。
强大的东汉都因为一场大旱,被走投无路的流民动摇了国本,我们魏国现在还没有东汉强大,哪里经得起这些流民的折腾。
如果拿不出足够的粮食,这些饿疯了的流民连人都要吃。
我们魏王见他们可怜,所以想出这个办法,给他们指出了一条生路。
南下的过程虽然艰苦,也不可避免的死了一些人,可他们不南下就不会死吗?
说不定还会死得更多。
至少,这大江附近还能够找到草根树皮充饥,而现在的北方,连草根树皮都是干的,饿不死都得渴死。”
“北方的旱情真的那么严重?”
“如果再有一个月不下雨,明年的日子就更难熬啦。”
听到这里,躺在沙滩椅上的魏民生说:“既然难熬,就别熬了吧。”
“……?”
看到徐晃一付茫然的表情,魏民生接着说:“我的意思是,按照你刚才的说法,你们这一万多人马回到北方也是给魏王增加负担。
所以,我设身处地地为你们作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既然来了,就不用回去了。”
第344章 分内之事()
徐晃睁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说:“凭什么?
我是魏国的将军,只受魏王陛下的节制,你华夏国凭什么来干预我魏国的事情?”
李严收拾好了东西,看过来说:“凭什么?
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