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皇家银行所有股东的家门(包括皇宫大门)贴上开封府的封条后三天,所有转移产权登记终结了,穿越众的辰基集团因持有87%的皇钞(在黑市上收购了一些,通过合作伙伴间接收购一些)得到了全部的皇家银行股份和名下不动产,还包括所有的国债、股票和可转债等金融资产。其他零零碎碎的一些资产和现金按照20元比1贯的初始价被偿付给了那剩下的13%的持钞人。(那些在黑市上以低于1:20比例收购皇钞的大胆吃螃蟹的投资者赚到的差价就算是补偿他们冒的风险和投机成果了)

    经此一役,穿越众收割了巨大的果实,当初按照比市价低一成的价格出售的所有资产,全部被连本带利的转了回来(比如一万股辰基集团下属的中rì贸易公司股票,市价5万贯,皇家银行购买价应该出100万元,他们用90万皇钞得到的股票因为这次破产急于套现而暴跌,市价跌到2万贯,只能抵消40万皇钞的债权索赔额度,穿越众净赚50万皇钞,也就是2。5万贯铜钱现金或同样价值市价的皇家银行股东家产,比如家具和库存古玩。)

    一时间,整个大宋的动产和不动产价格都急剧下跌,古董字画等容量极小,没有市场规模的相关查抄拍卖物件市场极度萧条。穿越众亲自上场,大量以垃圾收购价收购这些权贵的珍藏。

    李基在手头资金充裕的前提下,一口气买了五百件珍贵的一级国宝级珍玩。按照内部估价,这些文物一百年后的价格起码过百亿,现在不过只花费了李基20万贯(400万皇钞)。热爱兼并土地的房地产开发狂杨文晖三天内买下了400亩汴京上等地段的房产,平均下来一亩地才花了70贯。这些土地上的房产造价就不止10万贯,(上好地段的房产都是留到最后拍卖的。大越5000亩地段较差土地被均价500贯的价格被抢着出手占便宜的汴京本地富户和外地赶来瓜分盛宴的豪商拿走了,一时间市面上银根紧缺。就在大家都没有现金的时候,刘欣主持的好地段的房产拍卖会上出现了只有穿越众竞相举牌的现象,这些房产都是各家破产权贵的心头肉,自然雕梁画栋极尽奢华。奈何银根紧缺无人可以竞拍举牌,全部便宜了穿越众。)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那些曾经排挤和打压穿越众权贵官僚世家豪门都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咽,流着血泪看着别人(多数是辰基集团的合作伙伴和受到奖励的高级员工)搬进自己家……

    一个月后,皇家银行破产终结了,穿越众一统计,仅仅辰基集团公司账户的浮赢就有3。6亿辰基钱,如果算上未来那些在拍卖会上和动荡的七月间交易所中以超级低价买回来的金融资产价格回归到六月的均价的水平产生的账面盈利,起码还要增加7亿辰基钱。如何处置皇宫和皇室财产就成为了朝野注目的热点。

    谁能想到富有四海的皇帝会破产?穿越众就想到了,元祐七年,一份经过jīng密计算得出的皇室财产清单就落入穿越众的手中,太皇太后和一大群**妃嫔一年就要消耗500万贯内帑,皇帝和大量叔伯堂兄弟等赵氏宗亲要消耗1000万贯的内帑,皇帝的产业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都是收取租税的田产,不像后世的元明清三朝还有织造局之类的特供皇家产业,岁入不过1200万贯。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赤字,几乎全部依靠国库结余来填补,这部分收入美其名曰封庄钱,存入内帑的名义是支持军费赤字以备突然增加的边防开支,相当于军费基金。实际上都花在了皇家的奢侈消费项目上。账目上结余甚多,几乎有七八百万贯的现金硬币和价值数百万的布帛皮货、珠宝珍玩、香药角牙(rǔ香、没药、犀牛角和象牙)但是打开库房一看,实际上全部都是空空如也能滑倒老鼠的干净仓库地板和空气。这些亏空和假账都是历代皇帝大肆滥赏预支未来皇庄收益从国库借钱积累下来的烂帐。算到最后,哲宗皇帝办完高太皇太后的葬礼,皇家还倒欠国库200万贯。负债累累的年轻皇帝接连受到重大打击,一病不起后被穿越众逼债逼到死路上,要是一周内还不清最后400万贯欠款,就要像末代皇帝溥仪一样从贴满封条的皇宫里灰溜溜的被赶出来了。

    皇帝被逼债是欧洲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在中国却很少见,中国是一个内帑和国库分开运行的国家,自从秦统一六国,废分封行郡县之后,皇帝的收入和诸侯的贡赋关系就不大了,夏商周等时代,天子的收入主要依靠直辖地的租税和诸侯的年贡等收入,自西周迁都洛邑,肥沃的关中平原尽数落入西戎和秦国之手,收入大减rì渐衰微。秦汉时代,中国的皇帝搞了一套税收双轨制,属于皇家的土地租税进入皇帝内帑,国有土地和非免税特权的民众土地租税进入国库。

    皇室的土地都是膏腴之地,最高的时候占到天下土地总数的1/3,最低的时候仅有1%。因此历代皇家的收入也有高有低,一个朝代的各个皇帝收入也各有不同。主要还是取决于皇帝的贪婪和经营水平,汉武帝时,有桑弘羊等敛财高手帮他理财,因此收入极高,明崇祯皇帝面临内外交困的生死危局,也不动用紫禁城窖藏的数百万两白银,一毛不拔,每天带领**节衣缩食化装没钱,全部指望群臣捐献家产救国救亡。但是不善经营,不会融资,不发国债,没有信用自然要亡国亡天下。收入说完再说开支,历代皇家开支主要都是修建宫室园林、供养宗室、帝后生活开支为大头,什么赏赐、封禅、南巡、北狩之类的非经常xìng项目花销巨大但次数不多,有的皇帝任期几十年也没搞过一回,有的搞几回就把国库搞空了。

    在这次‘浩劫’中损失了绝大部分财产的诸多权贵都不得不在强大的穿越众武力面前认栽,皇帝看到穿越众展示的一次发shè轰塌五十米的城墙的多管火箭弹后也主动熄灭了自己武力赖账的企图。不得不如同百多年前的祖先逼迫的柴家一样,被武力逼迫的低头认栽。

    最后,实在没有办法的赵熙被迫接受了穿越众的提议,颁布了禅让诏书,将政权和皇位交给了穿越众指定的新皇帝才被免除了债务得以继续住在皇宫。就这样元祐12年的12月12rì,从海参崴到仰光的所有官方建筑和挂着大宋帝国象征火德的红底白龙旗的国旗(高竞设计并通过高太皇太后同意的)被降下来,换成了一面穿越众喜爱的蓝底十五颗金sè五角星围成一圈的类似欧盟旗帜的新国旗(不同点在于星星更大,数量多三个,而且顶上的一颗比其余的更大,象征着穿越众十五人和李基的领导)。

    但是皇家产业全部赔付给穿越众之后,没有产业和土地进项的皇家怎么生活下去呢?体面都不要的去学习溥仪倒卖祖宗留下的珍宝和字画?还是出书靠版税活下去?

    新皇帝是穿越众的一员吗?最后挽回赵宋皇家体面的人是谁呢?赵熙的救世主是谁?请看下章。
第114章 新朝新气象(上)
    赵守忠看到赵熙的确可怜,失去进项的皇家简直就是悲剧,准备搞一个类似满清皇室优待条例的赵宋皇家优待条例来做点文章。穿越众看在高太皇太后的面子上,同意了这个条例,经过穿越众的磋商,过渡期间的临时zhèng ;fǔ方面于元祐12年12月9rì向赵宋zhèng ;fǔ致送有关皇帝退位优待条件的修正案。10rì赵熙认可了这一条件,并于次rì公布,宣布自己退位。

    穿越众建立的过渡zhèng ;fǔ仅仅存在了10天,一切赵宋zhèng ;fǔ的原班人马摇身一变就成为了新帝国的zhèng ;fǔ要员。一切早就准备踢出去的保守派和反对派被调离中枢,自己人自然是火线提拔到规划好的指定岗位。

    到了登基大典那天,文彦博和苏轼等人一个不少的全部参加观礼,这些依靠穿越众药物和保健团队多活了几年老吉祥物和花瓶自然是多多益善。继续为穿越众的文化事业和收藏事业发挥余热。

    新朝国号华夏帝国。

    皇帝李浩(李基的弟子中最帅最高最富的一个,长期担任辰基集团文物馆馆长和技术资料库主管),除了参加外交、节rì、授爵典礼和签订对外条约、颁布法律之外,任何实际上的权利都没有,也就是个橡皮图章加扩音器。

    行政权力实行内阁总理全权负责制,内阁由穿越众控制下的议政参事会任命,议政参事会成员有穿越众及其合作伙伴等新生的资本家阶级和亲辰基派的大地主等强势阶层派出的代表充任。这种李基担任董事长兼最大股东,其他穿越众担任董事和监事会成员,皇帝担任形象代言人,内阁就是总经理及其团队,议政参事会类似公司股东大会的治理结构是最符合当前局势的格局。

    内阁成员都是原来的老臣(文彦博和苏轼等人),实际上管事的还是穿越众的学生担任的大量部长。最高权力和立法机构就是议政参事会、最高行政机构就是内阁所在的首相官邸和国事院(下属54个部级行政单位)、最高司法机构就是释宪法院,这种三权分立的虚假局面实际上就是美帝的翻版。

    军队制度抄袭美帝也搞三权分立,参谋长联席会议属于决策机构,所有帝国武装力量分支由大周帝国宪法规定受作为总司令的皇帝控制,实际上受国防部。

    海岸jǐng卫队在和平时期隶属国家安全部,战时隶属海军部,其余分支全部隶属国防部。

    内阁成员之一的国防部长总管国防部。

    各武装分支头头组成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在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主席和副主席的领导下向皇帝和国防部长提供建议。

    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国家安全顾问的领导下负责军事外交。

    总共有不到150万现役军人和不到90万的预备役,大部分都是原有西北军军队加上穿越众掌握的非zhèng ;fǔ武装混编后裁汰老弱jīng挑细选出来的,其中并没有多少赵宋时代的京城禁军,这些常年不见血的废柴基本都被裁汰为预备役和分流到各地的消防、jǐng察部门回炉重造了,原本各地的厢军基本都作为高度组织xìng的优质移民,集体搬迁到东夷岛和计划中大力开发的长江、珠江流域,尤其是疫瘴横行的深山老泽(鄱阳湖、洞庭湖和珠江上游地区的平原这个时代还是沼泽地)。新帝**队所有人员都是志愿参军,标准的常备军和职业军人,走jīng兵路线。

    现役军队分为:陆军,海军陆战队(海外驻军为主),海军,空军,海岸jǐng卫队

    预备役军队为四大军队一一对应的预备役。

    大理、吐蕃、大越、rì本、高丽、大夏等地区实行高度自治的羁縻制度,派驻的流官只是一些国事顾问,类似弱化版的rì本驻满洲国顾问。

    赵守忠觉得定都汴京是个悲剧,巨大的维持费用和无险可守,在修建铁路系统的大前提下继续保持运河的运力就很可笑了,提议迁都到古都洛阳(更名为神京),建立以政治首都神京为核心的七都制,其余六都分别是经济首都新京(上海务)、立法首都广州、司法首都(释宪法院所在地)益州(成都府)、军事首都(高技术军队、军火工业最集中的要害)兰州、农业和文化首都潭州(长沙)、陪都——皇家避暑中心兼四大市舶司之一的旅游中心密州(青岛)。

    在彻底没有后顾之忧后,穿越众开始了全面洗牌,勒令所有曾经反对过并且一直反对穿越众的权贵(在皇家银行破产程序中还存活的权贵)主动交代大宋帝国统治时期所有违背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行为(比如动用私刑、虐杀仆役、损公肥私、偷税漏税、抢夺民田、兼并屯田、抢掠民财、随意加税、行贿受贿等等)争取宽大处理,如果期限过后,被查出有未上报的违法事项,将严惩不贷。

    对待合作伙伴和其他的有钱有势的统治阶层成员,也一视同仁通知到位,只不过私下通气,事先言明可以争取在新朝皇帝登基,大赦天下的之后得以从轻发落过去的罪行甚至免罪。

    不少认识到辰基集团厉害的落魄权贵知道自己是穿越众的眼中钉,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坦白过去的罪行。一个月之后,没有主动交代全部罪行的权贵和旧朝体制内人员都被依法判刑全部得到了惩处,可以说在强大的情报网络和民众举报体制下没有一个漏网之鱼。

    新朝新气象,社会风气为之一正。原本从辰基书院及其各大分院、附属院校、合作院校出来的大量学子充实到各个新设立的基层zhèng ;fǔ岗位上,像大量的底层官员和吏员走进书院重新学习各种新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技术官员和各级衙门也都集体改换职务名称和单位牌子。除了贵族爵位和三师三公之类的崇高荣誉职务没有更改之外,整个国家机器全面现代化。苏颂在新京的天文台制定了一套完美的历法和经纬体系,以新京天文台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全国分为五个时区,除了新京所在的时区是零时区外,其他的省级单位地区都是对应的经度对应的时区。

    原来的zhōng ;yāng、路、府、县四级行政体系改为zhōng ;yāng、省/直辖市(200万人~2000万人)、地级市/上等县(20万~200万)、中等县/地级市市区(4万~20万)、乡镇/县区/街区(5千~4万)、村/小区(200~5千)六级行政体系(少于200人算自然村,没有官员、没有一切公共服务,没有税收、没有人烟、通过各种规划,迫使其集村并屯优化资源配置)。

    全国改为23个省级行政单位,6个直辖市(除了神京外的6个都城),16个行省(类似后世的行省),1个东夷岛特区

    权力的向下延伸创造了十倍百倍的官职空缺,大量的吏员在裁汰老弱后,通过培训和考核后重新上岗,给与官身,所有拥有官身(公务员编制)的官员一视同仁,只要通过考核就能升官,不能通过就只能原地踏步(熬资历没有意义,促进他们用业绩和实际成绩抢夺不多的升官机会),要是犯法就要依律从重判刑(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科举改为现代式的公务员考试,武举改为军队内部的考试。

    官员身份将失去免税等等一切特权,唯一的好处就是工资比一般工作高,另外所有公职人员领有养廉津贴(工资的20%,没有犯法记录的话,退休时一次xìng领取)县级以上官职有各种补贴和养老金。

    大量的舆论监督和外部曝光机制被竖立起来,一套有别于过去朝代自我监督体系的外部监管体系出现在这片几乎全部革新的土地上,任何贪腐都躲不过狗仔队的追踪报道,不论古今中外,只要没有限制,没有人可以躲过记者的爆料。
第115章 新朝新气象(下)
    经过一系列的重新洗牌,穿越众的学生们和盟友们掌握了基本所有地方和zhōng ;yāng的大权,几乎所有的重要岗位都被他们占据,尤其是军权。59%的军事防御建筑都是穿越众下属建筑公司承建的,64%的后勤军需消耗品(食材、被服、燃料、保养品等等)是辰基下属的轻工集团竞标提供的,90%的军火(换装后的热武器)是穿越众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大大小小的重工集团供给的,100%的军费都是穿越众控制下的财政系统提供的。

    这样还不算什么,更快的掌握所有权力的方法就是直接将所有基层军官换成自己人,战斗力越强的军队,穿越众秘密建立的军事院校出身的人才担任基层军官的比例越高。战斗力最强的特种部队师团全部都是穿越众在湟水谷地秘密建立的军校出身的jīng英。

    高层的军官和将帅基本都和他们的前辈一样,退休回家养老了,仍然挂职在国防部和总后勤部的赵宋时代的部分有眼力的技术官员也在军校回炉重造强化学习。

    原来枢密院和诸多将作监之类的衙门裁撤合并之后,jīng锐干将被大批的任命在纯技术岗位上,给与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高级待遇,比如一个将作监的大匠,一年的薪俸只能养活一家五口,不到5贯,通过淘汰考试后留任在新设立的军工兵器研究院担任高级绘图师,初定年薪700辰基钱,相当于140贯或7吨大米;如果考过定级考试,拿到6级设计师的资格,就能得到相当于500辰基钱的各种等级津贴和实物津贴。这种收买人心的方式实际上就是把原来被高级将门侵吞的军费(吃空饷和喝兵血的部分)和各种养废物禁军的庞大开支拿出小部分笼络高级技术人才。

    对于穿越众没有多大价值的庞大杂技团水平的裁汰下去(进不了jǐng察、武jǐng、消防等系统的老弱)禁军和厢军都被分流道各种需要他们劳动力的新兴行业去了。

    裁军和收编同步进行,所有反抗的将门不论之前是有长期合作关系的西北将门(和汪新宇等走私团体有密切合作的边境将门)还是势力盘根错节的京城将门,全部以危害帝国安全罪被软禁在家中,不听话的全部被特种部队灭门。有眼sè的骑墙派和鸽派早早的投诚,基本都得到了大量的财富补偿,不是千金难求的土地就是有价无市的股票。

    掌握枪杆子的秘诀除了收买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意识形态植入来保证战斗力和忠诚。有钱有装备的军队可能有战斗力,但是又信念的军队一定有战斗力。蒙古人就是秉承着将天下的土地变成牧场的信念才占领了亚洲绝大部分的宜居地,十三州殖民地就是抱着zì ;yóu平等的信念才坚持了八年取得了胜利。

    没有信念的军队对于穿越众来说没有价值,因此在搞定人事权和调度权后,大范围的洗脑宣传就开始了。每天组织学习和训练,军费预算的30%是军火,40%是伙食费、军官薪资和各种设备设施的管理仓储保养维护开支,剩下的30%是用于培训军队各种技能和业务的特殊费用,比如文具消耗和书籍等洗脑必需品,每天学习文化知识和军队作战技能的时间比cāo练的时间还要长。用汪新宇的话来讲,就是把所有军队当军官养,一个普通士兵在战时动员体系下,可以担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