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推广。
只要在辰基集团内部工作过的职员除了终身的人寿保险和各种公积金之外,都可以领取免费的职业技能培训听课券,只要能够通过考试,就能得到集团内部任何一个空缺的职务,这种激励和内部升职机制鼓励员工学习各种专业技能和高级职称。
很多关于设计新的金融产品的方案都是在这种激励制度下诞生的,穿越众选取的最好的一套方案就是五年内促使皇家银行发行的钞票市场价跌到初始值(面值)的20%,趁机在决战到来前持有皇家银行所有发行钞票的80%以上,然后以最大债权人的身份逼迫赵宋皇室接受所有穿越众提出的条件,让穿越众彻底成为大宋帝国的主宰。
在决战rì之前,如何缓慢的在不引人注意的前提下掏空皇家银行的准备金金库,让所有皇家券变成废纸符合穿越众的短期利益,但是不符合长期利益。因为皇家券的主要使用者和储备者并不是穿越众的敌人和死对头,而是相信皇家信用的百姓和商户,这些人中有很多都是穿越众的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亲属,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不是穿越众的风格。
皇家银行的钞票面值比较大,1贯足陌的元祐通宝铜钱可以换到20元皇家银行券(后文简称皇钞),钞票的种类为圆角分三类十五种,一元相当于50文铜钱,一角相当于5文,一分相当于半文钱。1、2、5分的钞票都是小额零售买卖使用的毛钞,比较粗糙。1、2、5角的钞票就有伪造的价值了,因此使用了水印和套sè印刷等防伪技术。1、2、5、10、20、50等票印刷jīng美,使用了更多的防伪技术。100、200、500元的钞票一般不常用,一般作为大宗买卖和银行之间记账转账使用。
为了按部就班的实施计划,穿越众在元佑七年的腊月,泄露的20%准备金发钞也没什么危险的机密让皇家银行的股东们激动了,在意料之中的威逼利诱下,穿越众同意了皇家银行也可以按照20%准备金发行皇钞的计划。
到了元祐10年,皇钞的发行量就达到16亿元,名义准备金8000万贯,实际上库存的金银铜硬币准备金1600万贯。这多出来的12。8亿在皇家银行信用破产前拥有巨大购买力的钞票何去何从?自然不可能分给股东回家买菜,购买消费品和生活用品就是浪费,权贵股东们根本想都没有想过。手中握有大量钞票的权贵们在穿越众的引导下,将手中的的钞票投到了风险极小的国债、土地和收益率极大的朝阳产业的股票和可转债上。三司拿到皇家银行购买国债的巨款之后自然有样学样的投资基建,办起官方背景的大量贸易公司和企业,强化专卖机构等与民争利的老三招。各地掌握在穿越众手中的荒地在投入资本改良为上等良田之后,也顺利的卖给了的贪心的股东们。手中掌握的大量赚钱的制造业和贸易公司的股票,也通过新京的股票交易所大宗交易平台交割给了这些股东。
表面上看,穿越众吃了大亏,损失了大量优质资产,换回了一堆不能变现的废纸。实际上,到了关键时刻,这些皇家银行的皇钞都是赵宋皇室的催命符。
高太皇太后即使没有学过现代金融知识,但是她明白负债不能大于资产的浅显道理,很明白破产的危机和后果。因此一直不同意降低准备金比例,定下了死命令,绝对不能低于穿越众的辰基银行准备金比例。
元祐12年的大暑,在皇帝和众多希望她死去的权贵殷切的诅咒中,高太皇太后终于死了。即使在穿越众大量保健品和羊胎素的支持下,高太皇太后还是没有挺过67岁这个生rì。
哲宗亲政之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治丧,而是发布一系列人事任免和调动。原因很简单,皇帝亲政自然要将所有权力收回集中。原本在高太皇太后和众多宰辅重臣的支持下,没人敢动穿越众,现在穿越众在朝廷内部最大的后台倒了,一帮老的不能上朝的宰辅早就该回家啃老米饭了,因为高太皇太后和穿越众控制下的舆论的支持没有下台,一直占据着高位。那些底下做事的门生故吏把持着各个衙门,皇帝rì益被架空。
哲宗一看头上压制的大山一去,急于揽权,大量的许诺高官显爵给自己的亲信和被穿越众及其宰辅们排斥的低级官员(一言堂岂可容得下高级反对派),走漏风声自然不可避免(关键是时刻监视皇帝的窃听器和新研发出来的针孔监视器)。
得知哲宗要对自己动手的穿越众在半年报会议上都笑了。孩子就是孩子,连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都不清楚就敢乱来。原本在穿越众的计划中是要等到年底年关将近时才发动的总攻被迫提前了。
七月初七,一到晴天霹雳劈傻了哲宗和所有皇家银行的股东(七月初六,穿越众持有的皇家银行最后剩下的8万股约合0。4%的股票转卖给了哲宗的宠臣亲信),那就是皇钞的兑换价格从原来的20元兑换1贯铜钱跌为40元兑换一贯铜钱。消息从辰基各地的分行所更改的皇钞承兑价格公示牌上而来,穿越众控制的报纸上解释原因很简单,皇家银行发行的钞票钞本(准备金)不足,风险信用评级下调至三级甲等(四大评级公司也是穿越众控制的工具,辰基钱的评级为一级甲等,原本皇钞也是一级甲等三级一等就是不属于优质资产的次级资产了,四级就是垃圾资产)。
这个时候,皇家银行的皇钞发行量已经突破56亿元,准备金因为高太皇太后刚死不到一个月,还没有下调。正好11。2亿(5600万贯)。
这时的皇家银行乱成一团,所有的穿越众下属和原来的学生都被权贵们排挤走了,连一个会计都没有。所有的皇家银行都是权贵们自家的子弟和仆人,根本没有应付挤兑的经验和培训经历,大量的储户和持有皇钞的群众挤到皇家银行要求以原来20元兑换一贯的价格换取铜钱和金银币。一个小时内各地的皇家银行就被提走了1000万贯的硬币和准备金。大量换不到硬币的群众亟不可待的要求皇家银行兑付硬币。
一个小时内,大量的民间自发组成的黑市就开始以低于1:20高于1:40的价格收购皇钞。这进一步强化了群众的恐慌。
大量穿越众预先安排的黑市贩子和市井无赖到处宣传皇家银行即将因为挤兑而破产倒闭的传言。事实上作为皇家银行发行钞票的最大持有人,穿越众下属的辰基集团一共持有40亿的皇钞,这些皇钞的实际价值是4000万贯的硬币。但是为了掌握这些钞票,穿越众付出了价值5亿辰基钱也就是1亿贯的土地、股票、可转债等自有资产账面亏损达6000万贯。这笔钱相当于大宋帝国半年的财政收入和辰基集团三个月的净利润。
当陈冠先到皇家银行总部,位于户部外围皇家银行大楼大厅要求提现的时候,皇家银行总裁,刚刚上任的哲宗亲信——万端屁滚尿流的跪在陈冠先面前恳请暂缓提现。要是拿不出来这些现金,按照高太皇太后在世的时候,颁布的破产法,天字号的皇家银行就要步入破产程序了。他这个总裁不说干到头了,很大可能要被那些损失惨重的股东五马分尸诛除九族。
要知道,40亿皇钞的账面数字要是提现一亿,整个皇家银行的现金流就要断了,提现两亿,整个银行的金库就要被搬空了。要知道,当初建立皇家银行的时候,公司制度可以说是在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上反复纠结过的,最后高太皇太后以皇家信用不可以2000万贯的的注册资本折算为由定下了无限责任公司。如果这40亿的账面数字全部提现,那多达2亿贯的硬币皇家银行是绝对拿不出来的。现在户部的金库结余也才400万贯。夏税还没收上来,要是皇家银行的股东将持有的股票、可转债、土地、房产和大量实物拿出来抛售以兑现这些存款,市价一定会在天量抛单下崩盘,成交价绝对不会高于买进价30%,肯定要亏血本。如果赖账不兑现,那么这个消息传播开,整个朝廷和皇家的形象就会毁于一旦。高达2亿贯的负债就给皇家赖掉了,这和打劫2亿贯的民财没有区别。尤其是对象是财大气粗的穿越众辰基集团,要是逼急了,江山变sè自己就是导火索啊。在万端的一再恳求下,陈冠先答应了缓几天提现,只要三天内,他不给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复,就要强行提现,将诉状提交到开封府。
所有股东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应对穿越众的这波攻势。
第112章 从海参崴到仰光的易帜(上)
在穿越众辰基书院的会议室内那幅地图上,贴满了大大小小的标签,从去年新开发的海参崴港到蒲甘的达贡(仰光)沿海所有港口都成为了穿越众可以开展贸易的开埠港口。每个港口都建立的现代化的海关机构个设施,海外的港口或外国都城都建起了领事馆和大使馆。
分别从外交、贸易、航海三个领域主管对外事务的白佳、王能、李飞三人正在黄金岛(香港岛)中文书院和所有有贸易往来的各国商人学者交流探讨关于建设以辰基集团为核心的覆盖所有与会成员国家的金融和贸易体系。完全把陈冠先负责的‘灭宋金融战’计划忘到脑后了。
主管这次计划的陈冠先也一点不急,没有丝毫担心皇家银行赖账的表情。
一个紧急的会议正在召开,皇家银行的股东及其代表正在商议如何避免银行的破产,因为一旦银行被宣布进入破产程序,所有人都会破产,毕竟无限责任公司的制度不是开玩笑的东西。
如果紧急宣布皇家银行从无限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就需要公布所有账务信息,承兑所有拖欠账务才能满足变更的条件。就算皇帝下令,没有中书令和宰辅的印章,改组和变更也不可能生效。宰辅都是辰基银行的股东,每年拿着数千万辰基钱的分红,怎么可能干这种让自己损失巨大的蠢事。
商议来商议去,最后只能按照股份比例分摊这笔债务,按股份偿付了,掌握绝对控股51%年轻皇帝一下子就要交出1亿现金给穿越众,交不出来就要破产,申请破产保护。自己所有是威信自然荡然无存。谁会听一个破产的皇帝的?哲宗成为了历史上第二个被逼债而永垂史册的君主(上一个被逼债的君主就是战国时代东周的末代君主周郝王姬延,债台高筑的典故出处)。内藏库的钱未必有1亿贯,就算有,刚刚亲政的皇帝也不可能拿出来,不然就要喝西北风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再次应验在皇家银行的股东当中。一些权贵股东到陈冠先那里威胁到要曝光辰基银行的准备金不足的内幕,希望以此终止穿越众提现的企图。结果陈冠先一句话就顶了回去‘我不在乎,随便你们怎么曝光’。
结果这些猪一样的队友真的回去动员家族关系,大肆宣传辰基银行准备金不足,滥发钞票的内幕。当不明真相的群众聚集在辰基银行的各个分行挤兑的时候,这些猪就笑不出来了。
各个地方的辰基银行分行,除了极少数正在装修和改建的分行,全部改变风格,火力全开,12个时辰全天候营业,所有窗口全部办理承兑业务,就连平时很难一见的行长和各级主管都在银行的各个窗口轮流换班服务。一天之内,辰基银行就承兑了五亿元辰基钱的纸钞,用足值的真金白银和铜钱换回了大批纸币。光汴京三十多个分行一天兑出去的硬币就有四千多万辰基钱。
第二天,排队挤兑的群众就减少了2/3,毕竟不明真相的群众都不是傻瓜,看到辰基银行毫不吃力的承兑,好像没有风险啊,辰基集团势力雄厚,自己穿的用的绝大部分货物都是在辰基集团下属的商户买的,要是去兑光了存款就要销户,购物卡和打折卡就要收回,自己就不能享受各种优惠了。存了好几年建立的信用档案和各种积分也要归零,自己踹回家的真金白银也没有利息,不划算嘛。不像皇家银行,一出现挤兑现象就被逼的紧急暂停营业,挂牌休整,看上去才是真正的出了问题的心虚表现。
大部分提出所有存款和兑换完钞票的辰基银行客户都产生了上了流言的当的感觉,回过头来一算计,自己什么都没确认就跟风去挤兑,损失了很多的利息和各种辰基集团关联商业服务的折扣。第三天存款的客户就比取款的客户还要多了,到第四天,业务就平静了下来,各个分行大厅的客户锐减,而且多数都是存款的。不少比较有关系的大储户为了重新存款,苦苦恳求各个分行的行长看在往rì的情面上不要取消自己多年办理业务才攒到的积分和优待特权。所有行长都异口同声的说自己要照章办事,前天你们来取款,我二话不说就给你们办了,该销户的销户,该办到手续都办好了,哪有当做没有办过手续的道理?覆水难收的道理大家就不要再为难我了。规矩不容破坏,要是我看在往rì的情分上就要丢掉饭碗,还是不要为难我了。要是各位还想回来开户存款,办理业务,我还是欢迎,过去的就不要再提了。
本来辰基钱超发的部分都是自己消化了,不能控制的部分本来就没有超出准备金,这一番挤兑更是奠定了无可辩驳的信用基础。没有人再会换衣辰基银行的承兑势力了。不管皇家银行的股东再怎么宣传,也没人相信辰基银行准备金不足了。反而迟迟不敢开门营业的皇家银行彻底失去了信用,每天都有数百人堵在皇家银行的各个网点大门口要求兑换皇钞。
缺乏硬币的皇家银行又不能从辰基银行和其他渠道融资,购买的国债和各种流动xìng稍差一点的金融资产变现困难。大量的卖单让各种皇家银行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度暴跌,元祐五年、六年、七年这三年的十五年期长期国债跌得最狠,由于市场容量有限,没有买单接盘,面值1000元(辰基钱)的国债跌到120元才有部分买单出售接盘。各种股票和可转债的交易也是异常的冷清,成交量不足平rì的一成。按照市价,皇家银行的持有资产已经缩水70%,严重的资不抵债,不得不宣布进入破产程序(注1)。
注1:根据破产程序法因当事人辰基集团申请而开始(债权人和债务人都可以提出破产申请)。提出申请时,陈冠先讲明皇家银行的破产原因。开封府受理此案(破产案件一般归债务人营业所所在地的府衙管辖;无营业所的,归债务人普通审判籍所在地的府衙管辖;无营业所与普通审判籍的,归债务人不动产所在地的府衙管辖)。对辰基集团提出的破产申请,开封府要进行审查,有正当理由的,予以受理,否则即予驳回。
破产由开封府宣告。宣告破产前,必须对破产案件进行审理。审理方法由开封府决定,可以依职权调查;可以进行言词辩论;也可以两种方法同时采用。审理后,确认具备以下条件的,即可宣告破产:①具备法定的破产原因;②债权人具有申请破产的权利;③债务人具有破产的能力。
宣告破产要使用书面裁定。破产裁定书必须记明宣告破产的具体时间,确定呈报债权时间,确定调查债权和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rì期,宣布扣押命令,采取保全措施。
进行程序
开封府宣告债务人破产后,应从熟悉会计或者法律业务的人员中(刘欣与一赐乐业人合办的会计师事务所),选任破产管理人(刘欣),并即发出公告宣布下列事项:破产裁定的主要内容;破产管理人的姓名、住址;报明债权的时间;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的rì期;命令破产人的债务人和财产持有人,不得向破产人清偿债务或者交付财产;而应向破产管理人说明情况;听候处理。
报明破产债权,应当遵守开封府规定的期限,不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的,不能成为破产债权,不得以破产人的财产受偿。报明破产债权的方式,是向开封府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债权数额和形成债权的原因,并提出必要的证据。
开封府对于报明的债权,必须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主要人员是破产管理人,另外还有破产人和已经报明债权的破产债权人。对于申报的债权,破产管理人和破产债权人可以提出异议,由开封府审理确定。没有提出异议或者异议已经消除的债权,即可确定为破产债权。破产债权的持有人,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和破产人财产的分配。债权人会议是债权人表达意志的组织,由所有登记的破产债权人组成,由开封府召集和主持。
在执行程序中;可以清算和分配的破产人的财产;叫做破产财团。在破产宣告时和破产程序进行中,一切属于破产人的财产,以及将来可以行使的财产请求权,都属于破产财团。破产财团由破产管理人占有、管理、变价和分配。
终结程序
结束破产案件的法律程序。结束破产案件的原因是分配、强制和解与破产终止。
①分配。是终结破产程序的主要形式。破产管理人应当根据破产财团的变价情况,按照破产债权的xìng质和数额,依据平等分配的原则,制作破产财产分配表,经破产人会议同意和开封府批准,进行分配。
②强制和解。是指破产人与债权人达成协议,以解决他们之间的债务纠纷。强制和解须经债权人会议讨论,得到出席会议的过半数债权人(其债权数额超过破产债权总额3/4)的同意。即可决议通过;对全体债权人发生效力,不同意此项办法的少数债权人也得遵守。债权人会议讨论通过的和解协议,须经开封府审查,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裁定。许可裁定确定后,即终结破产程序。
③破产终止。原因有二:(a)经全体破产债权人的同意;(b)因破产财团的财产太少;不足以偿付破产程序的费用。不论哪一种原因,破产终止均须开封府裁定确定。
第113章 从海参崴到仰光的易帜(下)
在皇家银行所有股东的家门(包括皇宫大门)贴上开封府的封条后三天,所有转移产权登记终结了,穿越众的辰基集团因持有87%的皇钞(在黑市上收购了一些,通过合作伙伴间接收购一些)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