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身体的媚术: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徙罪人驻守。在如此富有成效的占据之下,匈奴不堪压力,远远避让到了北边的蒙古高原。终秦一朝,匈奴始终被压缩在上述地域。而后一年,即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却又筑长城。值得注意的是,筑长城的主力军是“治狱吏不直者”———不公正的治狱的官吏们,而并非通常以为的从民间强行征召的民工!
  如此,则孟姜女的身份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孟姜女不可能是民女。
  

【意淫】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
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昭君出塞。自此之后两千余年,王昭君在国家话语和民间传说中都被当作汉匈两族和好的象征,同时王昭君的个人遭际也成为历代文人骚客们吟咏喟叹的对象。
  正史关于王昭君的记载共有三处。
  《汉书·元帝纪》:
  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
  《汉书·匈奴传》: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吏卒,以休天子人民。
  《后汉书·南匈奴列传》:
  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其前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焉。
  班固《汉书》乃客观纪事,到了范晔《后汉书》就有所铺陈,写成了一篇生动的小说。
  汉元帝在位期间,经过一百多年的汉匈战争,“匈奴大虚弱,诸国羁属者皆瓦解,攻盗不能理”(《汉书·匈奴传》)。不仅属国都已背叛匈奴,而且匈奴内部也分崩离析,最多的时候,居然有五个单于在互相攻伐!攻伐的结果,是剩下了两个单于,呼韩邪单于和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此时,匈奴已经到了“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汉书·匈奴传》)的地步,呼韩邪单于遂于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第一次入朝觐见宣帝,宣帝赐以厚礼。转年,呼韩邪单于第二次入朝觐见。两年两次觐见,其频繁的程度可见一斑。呼韩邪单于入朝觐见,在表示臣服的同时,也和汉朝商定了对付郅支单于的策略。郅支单于自感无力对付汉朝和呼韩邪单于的联盟,遂转往今伊犁河流域一带发展。汉元帝建昭三年(前36),西域都护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矫制”(伪造命令)出兵,在康居诛斩郅支单于,在给朝廷的上疏中,二人喊出了既空前更绝后的划时代最强音:“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著名的豪言壮语,显示着汉朝的国力已达顶峰,连匈奴———这侵害中原二百余年的劲敌都告臣服。呼韩邪单于遂统治了匈奴全境。
  然后,《汉书·匈奴传》生动地记载了呼韩邪单于此时的心情:
  郅支既诛,呼韩邪单于且喜且惧,上书言曰:“常愿谒见天子,诚以郅支在西方,恐其与乌孙俱来击臣,以故未得至汉。今郅支已伏诛,愿入朝见。”
  呼韩邪单于喜的是郅支单于已被诛杀,整个匈奴终于都归自己统辖了;惧的是汉朝国力如此强盛,哪一天自己难免不会重蹈郅支单于的覆辙。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汉元帝竟宁元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朝觐见,并“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以汉朝的女婿自居,而以前双方的关系都是对等的,都是“约为兄弟”。这一年汉元帝44岁,呼韩邪单于也在40岁以上,两人年龄相当,而单于居然自居为婿,可见因为实力确实不济,才沦落到如此屈辱的地步。然则,表示臣服的行为不是进贡,而是求赏(自居为婿在先),以单于如此年龄,则依赖心理已经重到了撒娇的程度。求赏就是当女婿的撒娇。不过也难免,依附汉朝十八年,任谁都会心理变态。“愿婿汉氏以自亲”,这句赔着小心,诚惶诚恐又撒娇的话,雄辩地表明了这次和亲迥异于此前的任何一次和亲模式。
   txt小说上传分享

【隐喻】吕布和貂蝉
貂蝉,是中国民间评选的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中唯一于史无载,而仅见于小说家言的。于史无载,是指无论正史野史,都无貂蝉一鳞半爪的倩影;小说家言,是指罗贯中的巨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塑造的貂蝉形象,完全空穴来风,居然跻身于四大美女之列,在中国史上可谓孤例。
  但“貂蝉”其名却并非凭空捏造。东汉应劭《汉官仪》载:“侍内金蝉左貂,金取刚固,蝉取高洁也。”侍内的帽子上装饰着“金蝉左貂”,是为“貂蝉”冠。因此山西社科院孟繁仁先生考证说貂蝉乃宫中掌“貂蝉”冠的宫女,发出宫后被司徒王允收为义女。此说虽有道理,但罗贯中却说“其女自幼进入府中,教以歌舞,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允以亲女待之”,明明是自幼入府的歌伎。因此,与其说貂蝉的命名从“貂蝉”冠而来,还不如说是罗贯中自己创造的呢。
  貂蝉,一身而兼两种动物。貂,长于寒带,聪明伶俐,生性慈悲。貂蝉看到王允两眉紧缩,坐卧不安,马上毛遂自荐,说:“倘有用妾之处,万死不辞!”正是貂的慈悲心的写照。貂蝉自愿献身,用连环计游刃于董卓和吕布之间,与貂用自己的身体去温暖人是多么的相像啊!而如同忘恩负义的猎人一样,诛杀董卓后,王允就再也不管貂蝉的死活了。
  蝉,无巢无穴,黍稷不享,不食污秽之物,高洁不群。北美洲有一种生命周期非常长的“十七年蝉”,要在地下潜伏十七年才能羽化。当貂蝉被送给董卓,她就变成了一枚诱饵,勾引得肥胖的董卓大闹凤仪亭。但螳螂捕蝉,吕布这只黄雀在后面紧盯着呢。不知貂蝉对吕布是否真心,董卓死后,貂蝉出污泥而不染,跟了吕布;但她仍然是被动的:“吕布至郿坞,先取了貂蝉。”一个“取”字,虽然命不由己,却也不屑之至。吕布殒命白门楼后,曹操“将吕布妻女载回许都”;貂蝉显然只是妾,并非吕布的妻子,因此下落不明,即使在《三国演义》这座她唯一活动过的舞台上也失去了踪迹。但是蝉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就会把原有的外骨骼退去,是为“蝉蜕”。以貂蝉的智慧,要脱身想必不难。蝉蜕,也许罗贯中已经暗示了貂蝉的结局。
  貂和蝉,两种动物的美德集于一身,貂蝉因此是两种动物的隐喻。
  貂蝉,这个如貂似蝉的女人,这个无名无姓的女人,她命名的秘密被隐藏了两千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妒忌】·李亿和鱼玄机
关于西京咸宜观女道士鱼玄机的这桩杀人案,唐人皇甫枚《三水小牍》一书记载得最为详尽:
  有一天,鱼玄机外出,嘱咐婢女绿翘:“如果有熟客来,你就告诉他我去了哪儿。”鱼玄机被女伴留住,晚上方才回来,绿翘说:“有一位客人来了,听说您不在,没有下马就走了。”这个客人是鱼玄机的老情人,一听说他如此匆忙就走了,鱼玄机不由生了疑心。看着眼前###可人的绿翘,鱼玄机怀疑她是不是也和那位客人有一腿。于是,张灯闭户,把绿翘带到自己卧室里审讯。
  绿翘说:“我跟随您这么多年,常常检点自己的行为,不愿因为一点哪怕似是而非的罪过惹您生气。今天这个客人来后,叩门,我隔着门说您不在。客人一句话没说就走了。至于情爱,我心里早已不想它了,请您不要怀疑我。”鱼玄机听绿翘如此表白,愈怒,扒了绿翘的衣服用竹板笞挞数百下,绿翘仍然一口咬定没有私情。
  此时已经打得不善,绿翘委顿于地,要来一杯水,泼在地上,决绝地说:“您想求三清长生之道,却不能忘解佩荐枕的鱼水之欢。却反而猜疑我,诬陷我这贞洁的人。我必死于您的毒手。如果没有天,我向谁倾诉我的冤屈?如果有,谁能强压住我的灵魂?我一定不会消没于冥漠之中,纵容你的淫佚!”说罢,倒地而死。鱼玄机惊恐万分,赶快把绿翘拖到后院埋了起来。
  这时是“咸通戊子春正月”,即公元868年正月。有人问起绿翘,鱼玄机就说:“趁着春雨过后跑了。”有一天事不凑巧,有位客人在鱼玄机房里饮宴,去后院解手,看见无数苍蝇在地上聚集,驱去复来。仔细一看,地上好像有血痕,而且有一股腥味。客人出来后偷偷告诉了仆人。仆人回去后又告诉了哥哥。他哥哥是官府里的小卒,曾经向鱼玄机借钱遭拒,深深嫉恨。一听说这件事,马上到咸宜观门外窥伺,听见有人窃窃私语,奇怪为什么看不到绿翘出入。这人赶快叫来另外一些小卒,拿着铁锹,突然闯进鱼玄机的后院,挖掘出了绿翘的尸体,还像活着一样栩栩如生。这些人把鱼玄机带到京兆府,府吏审讯鱼玄机,全招认了。很多官员替鱼玄机求情,京兆府无奈,只好将此案上奏皇帝。到了秋天大决的时候,还是把鱼玄机杀了。
  

【怨恨】赵明诚和李清照(1)
赵明诚一身葛衣,翻起额头上的头巾,精神如虎,目光炯炯,和李清照作别。李清照“意甚恶”,显然,李清照心中十分不安,这么多的藏品被托付给了她一个弱女子,而且,就像斯蒂芬·欧文指出的那样:“李清照明白了,在他的藏品中也有她的价值和她的相对于其他藏品的价值。”(斯蒂芬·欧文《追忆》)“她的价值和她的相对于其他藏品的价值”被即将离别的赵明诚规定得层次分明:先扔掉辎重,然后是衣被,然后是书册卷轴,然后是古器,最贵重的宗器(宗庙祭器)要李清照和它们共存亡。在也许是生离死别的最后关头,在李清照忐忑不安地向丈夫询问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应该怎么办的时候,赵明诚居然把妻子的命运置于宗器的命运之下,吩咐她一定要与宗器共存亡,宗器不在,李清照也不能独存。这是多么残酷的安排啊!千年之后的今天,已经无法揣想李清照听到这一安排时的心情了,她也没有在这篇长长的后序中表露那一时那一刻的所想。
  紧接着,赵明诚途中中暑生病,七月末李清照得到丈夫病危的通知,“遂解舟下,一日夜行三百里”,赵明诚已病入膏肓。“余悲泣,仓皇不忍问后事。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殊无分香卖屦之意。葬毕,余无所之。”李清照的怨恨终于爆发了:在妻子一夜三百里赶来的辛苦中,在赵明诚的弥留时刻,赵明诚居然有闲心作绝命诗,却不对家产和藏品作任何安排。这是一个令人不能容忍的暗示,即江边分别时的安排就是最终的安排,就是赵明诚关于家产和藏品的遗嘱,无论如何,“分香卖屦”之类的举动都不可行。李清照在,藏品在;李清照亡,藏品亡。对赵明诚来说,藏品和他撰写的《金石录》是使他流传后世、永垂不朽的唯一希望,至于妻子的命运则无足道,只能牢牢地被绑缚在足以使他不朽的物件之上。“葬毕,余无所之”,埋葬完赵明诚,李清照茫茫然不知何去何从。这是非常沉痛的一句话,李清照被绑在了一副沉重的轭上,此生只能颠沛流离了。
  经过这一番折腾,从未受过流离之苦的李清照也病倒了,“仅存喘息”。下一步怎么办?既然重担已经担上了肩头,那就只能硬挺了。“有何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此时尚有二万卷书,二千卷金石刻,器皿、茵褥及其他物件不可胜数。遂遣人把这些东西送往洪州(今南昌)赵明诚的妹婿处。冬十二月,金兵攻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这是藏品的第二次流散。
  此后,李清照一直处于奔波之中:台州,剡县,睦州,黄岩,温州,越州,衢州,杭州。这时她听到了一个可怕的谣言。赵明诚病重的时候,他的朋友张飞卿来看他,随身带着一把玉壶,其实是似玉的美石做成的,走时又带走了,这时便有人造谣说赵明诚通过张飞卿向金国献金,还传说有人向朝廷检举。通敌之嫌让李清照惊恐万分,也不管赵明诚的遗嘱了,马上将所有的宗器等物尽数拿出来,欲通过外庭献给朝廷。于是,李清照又开始了追踪朝廷的奔波:越州,四明。再也不敢把宗器留在身边,李清照写了封书信一并寄放在剡县。后来听说官军收叛卒时取去,尽数归了李将军。这是藏品的第三次流散。
  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流散,是在会稽,住在钟氏家里,这时李清照身边只剩下五六箱书画砚墨了,再也不舍得放在别处,随身带着。忽然有一天晚上,有人掘开墙壁偷走了五箱。李清照悲痛不已,出重金悬赏。两天后,邻人拿出十八轴书画求赏,这才知道偷盗者就在身边。至此,还剩下一两种残余,李清照感叹道:“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耶!”没有任何价值的书帖,我还像爱护头目一样爱惜它们,真是太愚蠢了!
  五年之后,李清照在临安安定下来,“忽阅此书,如见故人”,此书即《金石录》。一个“忽”字,把李清照颠沛流离的生活表述得淋漓尽致,她已经没有余裕顾及到丈夫的著述了。忽然看到了《金石录》,李清照回忆起丈夫撰写《金石录》时优雅勤奋的情景:
   。。

【怨恨】赵明诚和李清照(2)
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作一帙。每日晚吏散,辄校勘二卷,题跋一卷。此二千卷,有题跋者五百二卷耳。今手泽如新,而墓木已拱,悲夫!
  赵明诚对藏品的热爱,十数年如一日。把十卷束成一帙;每天晚上校勘二卷,题跋一卷;二千卷中有题跋者五百零二卷。如此详细地罗列赵明诚《金石录》的成书过程之后,李清照却进行了无情的质疑:
  昔萧绎江陵陷没,不惜国亡而毁裂书画;杨广江都倾覆,不悲身死而复取图书。岂人性之所著,死生不能忘之欤?或者天意以余菲薄,不足以享此尤物耶?抑亦死者有知,犹斤斤爱惜,不肯留在人间耶?何得之艰而失之易也!
  斯蒂芬·欧文在《追忆》这部名著中令人信服地解释了这种无情的质疑:
  她含蓄地把丈夫对收藏品的热情比之于梁元帝和隋炀帝的藏书癖,两者都是人们在言及荒淫政府及其可悲下场时经常举到的例证,两者都代表价值的一种招致毁灭的扭曲形态。
  李清照含蓄地讽刺了丈夫的藏书癖,甚至尖锐地控诉也许正是因为丈夫这种“斤斤爱惜”的藏书癖,而最终导致了所有藏品的流散。这是一种富有阅历的控诉,也是一种失控的控诉。她对丈夫把器物价值置于她的价值之上的怨恨,终于全部地、显豁地流露出来了。难道还有比“正因为你爱惜,它才不肯留在人间”更激烈的指控吗?
  讽刺的是,正是借助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赵明诚的《金石录》才得以流传下来。在这篇真正“不朽”的“后序”的结尾,李清照发出了对一切把器物价值置于人的价值之上者的严厉警诫:“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作者简介
许晖(Blog),六十年代生人,主编《“六十年代”气质》、《中国历史的后门》等书。自由写作者,图书策划人。现居北京。
  ·许晖新浪博客
  

内容概要
福柯说:身体即权力。中国史上著名的身体事件,更是这一论断的极端化图像。
  中国历史上的身体政治学,表现为“没有自己的身体”,即身体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呼吸和悲喜的“肉体”,而是被附加了人身依附、政治权谋和哲学理念的社会化了的身体。简单来说,身体不是属己的,而是属他的。正如福柯所说:“肉体也直接卷入某种政治领域;权力关系直接控制它,干预它,给它打上标记,训练它,折磨它,强迫它完成某些任务,表现某些仪式和发出某些信号。”
  本书从中国史上最著名的身体事件和最著名的爱情故事两个方面入手,旨在揭破官修史对历史的有意篡改,揭破遭到长期遮蔽的“政治不正确”的当事人和事件真相,还原真实的人的真实的爱情经历和悲欢离合,还原真实的身体的疼痛和歌哭。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使用“文本互证”的方法,结合现代考古学知识,循从时间顺序,寻绎身体政治学在中国史上惊心动魄的演变脉络。
  13万字。
  

目录
在可敬与可爱之间(代序)   摩罗
  上编  身体的媚术
  【异象】圣诞
  【自宫】自我阉割的第一刀
  【洁行】采薇的怨歌
  【放逐】两个人的端午
  【后宫】身体美学的第一次沦亡
  【宫刑】蚕室里的花朵
  【残身】四刺客:身体媚术的逻辑退却
  【金莲】远观与亵玩的精神分析
  【逼良】林冲夜奔
  【刺青】国家主义的刺青
  【苦节】海瑞道穷
  下编  爱情考古
  【夺婚】羿和嫦娥
  【契约】牵牛和织女
  【阴谋】舜和娥皇、女英
  【入赘】禹和涂山氏女娇
  【怨妇】履癸(夏桀)和末喜
  【离间】帝辛(殷纣王)和妲己
  【信使】周穆王和西王母
  【复仇】周幽王和褒姒
  【龟息】息侯和息妫
  【巫爱】巫臣和夏姬
  【沉江】范蠡和西施
  【诅咒】万喜良和孟姜女
  【疑情】项羽和虞姬
  【意淫】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
  【诬陷】汉成帝和赵飞燕、赵合德
  【隐喻】吕布和貂蝉
  【殉情】乔知之和窈娘
  【兵变】唐玄宗和杨贵妃
  【乱弃】元稹和崔莺莺
  【妒忌】李亿和鱼玄机
  【流年】孟昶和花蕊夫人
  【怨恨】赵明诚和李清照
   。 想看书来

在可敬与可爱之间(代序)(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