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吴越评水浒-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用寻思:“晁盖和我是自幼结交,有事就和我商议。他的亲眷相识,我都知道,不曾见有这个外甥。而且年甲也不相符。必有些蹊跷。……我且劝开了这场闹,慢慢儿再问他。”
  吴用就说:“大汉不要执迷。你的母舅和我是至交,和这个雷都头也相处得很好。他就是送些人情给雷都头,你却来讨回去,岂不是坏了你母舅的面皮?且看小生面上,不要打了,我去给你母舅说。”刘唐说:“秀才!你不知道!这个不是我阿舅甘心给他的。是他诈取了我阿舅的银两!要是不还我,誓不回去!”雷横说:“除非是保正亲自来
  路边篱门一开,一个人晃着两条铜链,在中间一隔。
  取,就还他!却不还你!”刘唐说:“你冤屈人做贼,又诈了我舅舅的银子,怎么不还?”雷横说:“不是你的银子!不还!不还!”刘唐说:“你不还,除非问得我手里朴刀肯便罢!”吴用又劝:“你们两个斗了半天,又没输赢,只管斗到几时是了?”刘唐说:“他不还我银子,就和他拼个你死我活便罢!”雷横大怒说:“我要是怕你,添一个士兵来并你,也不算好汉!好歹我要亲自搠翻你便罢!”刘唐大怒,拍着胸脯,叫着说:“不怕!不怕!”就赶上去。这边雷横就指手划脚地赶拢来。两个人又要厮并。吴用横身在里面劝,哪里劝得住?刘唐举着朴刀,正要砍;雷横口里千贼万贼地骂,挺朴刀正要斗;众士兵说:“保正来了!”
  刘唐回身一看,只见晁盖披着衣裳,前襟敞开,从大路上赶来,大喝说:“畜生!不得无礼!”吴用大笑说:“必须是保正亲自来,方才劝得这场闹。”晁盖赶得气喘,问:“怎么赶到这里来斗朴刀?”雷横说:“令甥拿着朴刀赶来问我取银子。小人说:‘不还你,我自己送还保正,不干你事。’他和小人斗了五十合。教授正在解劝。”晁盖说:“这畜生!小人并不知道。都头看小人的面上,快请回,小人改日自当登门陪话。”雷横说:“小人也知那厮胡来,不和他一般见识。又劳保正远出。”作别自去,不在话下。
  吴用对晁盖说:“不是保正亲自来,几乎闹出一场大事。这个令甥的确是好武艺!小生在篱笆里看了许久,这个有名惯使朴刀的雷都头也敌他不过,只辨得架隔遮拦。要是再斗几合,雷横必然有失。因此,小生慌忙出来隔开了。这个令甥从哪里来?往常庄上不曾见过。”晁盖说:“正要来请先生到敝庄商议一句话。却看不见了他,枪架上朴刀又没了。出门一问,一个牧童报说:‘一个大汉拿条朴刀往南一路赶去。’我慌忙随后追来了,幸亏是教授劝住了。请移尊步同到敝庄,有几句话一起计较。”
  吴用回到书斋,把铜链挂在书房里,吩咐主人家说:“学生来了,就说先生今天有事儿,放一天假。”拽上书斋门,拿锁锁了,同晁盖、刘唐一同到晁家庄上。晁盖邀进后堂深处,分宾主坐下。吴用问:“保正,这人是谁?”晁盖说:“这人是江湖上好汉,姓刘,名唐,是东潞州人氏。因为有一套富贵,特地来投奔我,夜来他醉卧在灵官庙里,被雷横抓住了,押到我庄上。我只好认他做外甥,方才得以脱身。他说:‘北京大名府梁中书收买十万贯金珠宝贝,送上东京,给他丈人蔡太师庆生辰,早晚要从这里经过,〖从大名府到开封,怎么可能经过山东郓城县?〗这种不义之财,取之无碍。’他来的意思,正应着我的一个梦。我昨夜梦见北斗七星直坠在我屋脊上,斗柄上另有一颗小星,化一道白光飞去了。我想七星照我家,哪能不利?为此正要求请教授商议。这件事情,你看怎么样?”
   。。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十三回(4)
吴用笑着说:“小生见刘兄来得跷蹊,也猜个七八分儿了。这件事情好倒是好。〖吴用也不是个安份守己的教师。如果是个守法的公民,应该劝晁盖不要参与这种“非法”的勾当。反正惦着这宗财富的土匪强盗很多,贪官梁中书非破财不可;你我不是江湖上混的人,还是不要去淌这样的浑水好。可惜,吴用也是个“见财起意”的人。〗只是一件:人多做不得,人少又做不得。宅上空有许多庄客,一个也用不得。〖为什么一个也用不得?不都是心腹么?〗如今只有保正、刘兄、小生三人,〖吴用已经把自己不算外人了。〗这件事怎么抟弄?就是保正和刘兄十分了得,也担负不下。这件事情,须要七八个好汉方才可以,多了也没用。”晁盖说:“莫非要应梦中星数?”吴用说:“兄长这一梦非同小可。莫非北边地上有扶助的人来?……”寻思了半响,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说:“有了!有了!”晁盖说:“先生如果有心腹的好汉,可以去请来,成就这件大事。”
  吴用不慌不忙,叠着两个指头,说出几句话来,有分教:
  东溪庄上,聚义汉翻作强人;
  石碣村中,打鱼船权为战舰。
  正是:
  指挥说地谈天口,来做翻江搅海人。
  究竟智多星吴用说出什么人来,且听下回分解。
  【简评】
  这一回,从郓城县都头朱仝、雷横奉命巡逻,抓住刘唐,从而引出晁盖和吴用这几个人物来。
  刘唐本来就是一个江湖人物。他以前是不是做过偷盗抢劫的勾当,书中没有交代,但是一听说梁中书有十万贯金珠财宝要送到东京开封府去,就活动开心思了。首先,他认为这是贪官搜刮的民脂民膏,属于不义之财,因此人人都可以“取之”;但是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太薄弱,因此要联合一批人来共同进行。于是他想到了江湖上传说的既“仗义疏财”、又广交天下好汉的晁盖。要把“一套富贵”送给他。——实际上,他是以此作为诱饵,要让晁盖和他合作,或曰请晁盖组织一批人,让晁盖当头儿,大家一起去抢劫。因为只有“广交天下好汉”的“豪杰”,才有这样的组织才能和号召力。
  晁盖这个人物,在《水浒传》的前半部书中,是一个仅次于宋江的梁山泊领导人。因为自从火并王伦之后,直到他中箭死去之前,他都是梁山泊的实际领导人,地位在宋江之上。所以他的作用是“承前启后”,是一个水浒故事的中转人。
  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宋史》中所谓“宋江等三十六人”,到底是包括宋江本人在内呢?还是宋江手下拥有三十六人(换言之,包括宋江,实为三十七人)?由于《宋史》中没有列出名单,这个问题不好骤然下断语。从语文角度分析,所谓“某某等多少人”,应该包括这个“某某”在内。但是写于南宋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却有一份详细的“三十六人”名单。这是宋江为躲避追捕藏身在九天玄女庙中,九天玄女送给他一本“天书”,上面开列的三十六人的姓名和外号。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从北宋末年到南宋末年当时民间流传的水浒故事的人物总和。三十六人名单和外号如下(和《水浒传》不同处,用括号注明):
  智多星吴加亮(吴用,《水浒传》中说加亮是吴用的字);玉麒麟卢进义(卢俊义);青面兽杨志;混江龙李海(李俊);九纹龙史进;入云龙公孙胜;浪里百跳(白条)张顺,霹雳火秦明,活阎罗阮小七,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二郎阮进(阮小二),大刀关必胜(关胜),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赤发鬼刘唐,一撞直(双枪将)董平,插翅虎雷横,美髯公朱仝,神行太保戴宗,赛(病)关索王雄(杨雄),病尉迟孙立,小李广花荣,没羽箭张青(清),没遮拦穆横(弘),浪子燕青,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双)鞭呼延绰(灼);急先锋索超;拼命二(三)郎石秀;火船工(船火儿)张岑(横),摸着云(天)杜千(迁),铁(托塔)天王晁盖。
  这三十六人中,没有宋江的名号。而在天书的最后还有一句批注,写明:“天书付天罡院三十六员猛将,使呼保义宋江为帅,广行忠义,殄灭奸邪。”
  也就是说:三十六员都是“猛将”,统一归主帅呼保义宋江指挥。宋江不在这三十六“天罡”数儿之内。从名单排列次序看,吴用和卢俊义排在最前面,而这个“智取生辰纲”的头儿、上了太行山梁山泺也是大头领的托塔天王晁盖,却排在最后。
  这说明,在南宋时代,关于梁山泺三十六人的故事,已经逐渐有所流传,特别是以晁盖为首的“智取生辰纲”行动,在民间流传甚广,所以在《大宋宣和遗事》中写得比“杨志卖刀”更详细。
  但是到了宋末元初龚开所写的《宋江三十六人赞》,就已经把宋江列为榜首,不过晁盖仍在名单中,而且已经上升为倒数第三名,把李应放到末尾去了。三十六员“太行好汉”的名单是(和《水浒传》不同的,仍用括号标出):
  呼保义宋江,智多星吴用,玉麒麟卢俊义,大刀关胜,活阎罗阮小七,尺八腿(赤发鬼)刘唐,没羽箭张清,浪子燕青,病尉迟孙立,浪里白跳(条)张顺,船火儿张横,短命二郎阮小二,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铁(双)鞭呼延绰(灼),混江龙李俊,九文(纹)龙史进,小李广花荣,霹雳火秦明,黑旋风李逵,小旋风柴进,插翅虎雷横,神行太保戴宗,急先锋索超,立地太岁阮小五,青面兽杨志,赛(病)关索杨雄,一直撞(双枪将)董平,两头蛇解珍,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横(弘),拼命三郎石秀,双尾蝎解宝,铁(托塔)天王晁盖,金枪班(手)徐宁,扑天雕李应。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十三回(5)
对比这两张名单,“天书榜”中比“龚开赞”多公孙胜、林冲、杜迁三人;“龚开赞”则比“天书榜”多宋江、解珍、解宝三人。杜迁虽然是梁山泊的“元勋”级人物,但是本事不大,功劳不高,《水浒传》把他从“三十六人”中贬到地煞星第四十九位,也不是没有道理。公孙胜在《水浒传》中排名天罡第四,完全因为他是“以宋江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团分子,论真本事和功劳,除了他那些被夸大了的、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的“魔法”之外,他根本就排不上号。可见在当时的民间,并没有太多关于他的事迹流传。奇怪的是林冲。作为“逼上梁山”的典型人物,他的故事,可能在南宋时代还没有形成。在“龚开赞”中,既然没有公孙胜、林冲和杜迁,当然得补上三个人。这补上去的人,当然不是龚开的主观选择,而是当时民间流传的故事中人物。于是,除了宋江必然在“三十六”数儿中之外,增加了解珍、解宝这两个猎户。估计他们兄弟俩的故事,在当时的民间已经流传很广了。
  当时假托水浒人物的故事可能很多,于是除了三十六“天罡”之外,又凑了七十二“地煞”。从《水浒传》的描写看,七十二地煞中,许多人的武艺比三十六天罡中的一些人还好。但是他们的故事形成时间比三十六天罡晚,这就不能不委屈他们了。特别是几个女将,“居于人下”之外,还要居于夫下,简直就没地方说理去。
  下面再对比一下宋江假借“天意”刻在石头上的那个“石碣榜”,其中“三十六员天罡星”的排列名次如下: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天闲星入云龙公孙胜,天勇星大刀关胜,天雄星豹子头林冲,天猛星霹雳火秦明,天威星双鞭呼延灼,天英星小李广花荣,天贵星小旋风柴进,天富星扑天雕李应,天满星美髯公朱仝,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天伤星行者武松,天立星双枪将董平,天捷星没羽箭张清,天暗星青面兽杨志,天祐星金枪手徐宁,天空星急先锋索超,天速星神行太保戴宗,天异星赤发鬼刘唐,天杀星黑旋风李逵,天微星九纹龙史进,天究星没遮拦穆弘,天退星插翅虎雷横,天寿星混江龙李俊,天剑星立地太岁阮小二,天平星船火儿张横,天罪星短命二郎阮小五,天损星浪里白条张顺,天败星活阎罗阮小七,天牢星病关索杨雄,天慧星拚命三郎石秀,天暴星两头蛇解珍,天哭星双尾蝎解宝,天巧星浪子燕青。
  拿这张三十六人的“最后名单”和前面两张名单比较,可以发现:晁盖已死,名单中没他,可以略去勿论;被“龚开赞”所抹去的林冲,由于他的武艺太高强,故事太生动,不得不恢复了;而前两张名单中都有的病尉迟孙立,则由于他的武功和故事都不是太令人满意,只好被贬到地煞星中去,好在排名还不算太低,在朱武和黄信之下,屈居第三。除此之外,“石碣榜”名单基本上和“龚开赞”相同,只是名次排列上下不同而已。
  可以这样认为:龚开时代,水浒人物的故事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了,但都是“一个人一部书”,还没有说书人把这些人的故事串联起来变成一部大书,因此龚开的“赞”,只能“排名不分先后”,谁上谁下,基本上是他个人的看法;到了施耐庵时代,他把各个人物的本事和功劳都掂掇了一下,根据他的看法,不但重新核定了进入“天罡星”三十六人的名单,而且把一百单八将的座次也重新排定,甚至别出心裁地假借“天意”,让人悄悄儿刻在石头上,免得好汉们互相有意见。——这张名单,当然是很不公平的。关于这个问题,留待下面继续讲。
  现在,咱们回到本回书的主题,来研究一下晁盖这个人物。
  此人无疑是个地主,而且兼任保正,是个半官方的乡绅。官府似乎也没有欺压过他。他自己不但吃穿不愁,而且还“仗义疏财”,喜欢收养江湖好汉。在《水浒传》中,“仗义疏财”又资助江湖好汉的人有好几个。最有经济实力的,当然是柴进。他不但有“王爷”的身份,还有广阔的封地;其次才是这个晁盖。比较起来,最没有实力的可能是宋江了:柴进是大地主,晁盖是中地主,宋江只能算是小地主。
  从生活的安定着眼,晁盖似乎根本就没有必要去抢劫。但是一听刘唐说有“一套富贵”送给他,他立刻就动心了,几乎就没有怎么犹豫过。可见他是个“贪心不足”的人。他难道就没有想到,一旦事情败露,这可是家破人亡、人头落地的大罪呀!他有没有这个必要去冒这个险呢?和吴用商量的结果,吴用不但没有阻止他,除了自己立即参加之外,还帮他出谋划策,组织人手,在这次抢劫行为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也为自己奠定了“核心领导人”的永久地位。
  还有,晁盖把这次抢劫行为,说成是“七星聚义”的“义举”;施耐庵把这一回书的回目定为“晁天王认义东溪村”,都把抢劫行为首先肯定为“义举”。如果他拉起一支人马来反抗朝廷,要取梁中书的这十万贯财富去用于“起义”,说这件事情是“义举”,也还有一些道理。或者说,当时的百姓遭受水旱灾害,晁盖去把贪官的财物抢来救济饥民,也应该算是“义举”。但是他们这一次打劫,所得财物,只是几个人私下分掉了。换言之,他们的行为不是“劫富济贫”的“义举”,而是地地道道的“劫富济己”,只是很单纯的一次“聚众”抢劫行动,和“聚义”二字根本就沾不上边儿。最多不过是抢了贪官的财物,没有抢劫平民百姓,如此而已。他“仗义疏财,爱结交江湖好汉”,到了黄泥冈抢劫要用人的时候,却连一个也没有,还要吴用去碣石村“撞筹”,寻找三个和晁盖从来没交往的人参加。可见他的“社交活动”,完全失败!
   。 想看书来

吴越评70回本水浒传 第十三回(6)
因此,我对晁盖的定位,也和史进一样,是不安份守己,结交匪类,一念之差,误入歧途,结果是不但毁了自己、毁了家园也毁了别人。像他和史进这样的人,在当时那个社会,生活水平处于中上等,如果不瞎折腾,是能够平平安安、高高兴兴、舒舒服服地走完他的人生道路的。
  关于对晁盖这个人物的定位及写到十几回方才出现中心人物,金圣叹有如下一些评论。
  一部书共计七十回,前后凡叙一百八人,而晁盖则其提纲挈领之人也。
  晁盖提纲挈领之人,则应下笔第一回便与先叙;先叙晁盖已得停当,然后从而因事造景,次第叙出一百八个人来,此必然之事也。乃今上文已放去一十二回,到得晁盖出名,书已在第十三回,我因是而想:有有全书在胸而始下笔著书者,有无全书在胸而姑涉笔成书者。如以晁盖为一部(书)提纲挈领之人,而欲第一回便先叙起,此所谓无全书在胸而姑涉笔成书者也;若既已以晁盖为一部(书)提纲挈领之人,而又不得不先放去一十二回,直至第十三回方与出名,此所谓有全书在胸而后下笔著书者也。夫欲有全书在胸而后下笔著书,此其以一部七十回一百有八人轮回叠于眉间心上,夫岂一朝一夕而已哉!观鸳鸯而知金针,读古今之书而能识其经营,予日欲得见斯人矣。
  加亮初出草庐第一句,曰:“人多做不得,人少亦做不得。”至哉言乎!虽以治天下,岂复有遗论哉!然而人少做不得一语,人固无贤无愚,无不能知之也;若夫人多亦做不得一语,则无贤无愚,未有能知之者也。呜呼!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岂惟民可使由,不可使知,周礼建官三百六十,实惟使由,不使知之属也。枢机之地,惟是二三公孤得与闻之。人多做不得,岂非王道治天下之要论耶?恶可以其稗官之言也而忽之哉!
  一部书一百八人,声色烂然,而为头是晁盖先说做下一梦。嗟乎!可以悟矣。夫罗列此一部书一百八人之事迹,岂不有哭,有笑,有赞,有骂,有让,有夺,有成,有败,有俯首受辱,有提刀报仇,然而为头先说是梦,则知无一而非梦也。大地梦国,古今梦影,荣辱梦事,众生梦魂,岂惟一部书一百八人而已,尽大千世界无不同在一局,求其先觉者,自大雄氏以外无闻矣。真蕉假鹿,纷然成讼,长夜漫漫,胡可胜叹!
  李生曰:“晁盖、刘唐、吴用,都是偷贼底。若不是蔡京那个老贼,缘何引得这班小贼出来?”
  李贽评:保正识英雄,自是只眼。
  又评:突出智多星解纷,却是七星会合奇绿。
  王望如曰:殿上醉汉,是贼非贼,何所见而捉,何所见而放。都头奉差捕盗,拿平民请赏;放真贼做情,往往然也。插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